《生态旅游》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旅游》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生态旅游》
课号:097D94X
所属学院:旅游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类型:选修
1.前言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通过对生态旅游概念、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产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行生态旅游市场的开发、生态旅游区规划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生态旅游区的管理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态旅游区开发规划案例,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并逐步具备旅游产品改进、改造或重新设计的能力。
前修课程为:风景区管理;中国旅游地理
1.2设计思路
课程开设依据: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导游、生态景区管理员、领队、旅游资源规划设计者等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岗位,也是学生专业能力得益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些岗位要求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生态旅游知识,熟悉生态旅游区经营维护基本理念,能明晰生态旅游区设计规划的基本规程。因此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必上课程。
内容选择标准:导游、生态景区管理员、领队、旅游资源规划设计者等的工作是该专业重要岗位,通过对这些岗位进一步调研,并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地分析,根据学生实际在岗位中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八块: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发展、生态旅游环境伦理观、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生态旅游的主体、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管理,因此,本课程主要围绕这八块内容开展教学和训练。
项目载体设计思路: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打破了传统的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而是整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以真实的客源开拓项目载体来开展教学与训练,彻底改变了学与教的行为,同时通过实际工作岗位模拟,让学生在具体岗位上,感受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
内容编排顺序: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与并列相互结合展现教学内容,例如:在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部分中,采用由近及远、由主及次的顺序进行。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熟练”、“准确”、“基本”。“熟练”指能在所规定的
较短时间内无错误的完成任务,“准确”指没有任何错误,“基本”指在没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不经过旁人提示,能无错误的完成任务。
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分为2
2.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接待、管理、开发规划等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具体如下:
2.1 能力目标
•能够设计简单的生态旅游产品。
•能提出改善生态旅游区管理的良好意见。
•能够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中问题,提出相应改善对策。
2.2 知识目标
•能熟练地说出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
•能明确生态旅游资源类型。
•能熟练表述生态旅游管理的原则和手段。
•能分析生态旅游者的基本行为
•能熟悉地表述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
2.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伦理观。
•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认真的和严肃的态度。
•培养表述、回答等语言表达能力。
3 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
教材应突出实用性;突出了生态旅游实际技能培养,同时还应紧密结合旅游实践,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操作中应遵循的新知识及时纳入其中。使内容更为丰富。同时要具有前瞻性。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2 教学建议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真实的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管理任务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3 教学评价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5.其它说明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院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