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导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程序论
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
课程属于学科教育学的范畴,具有音乐教育基本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特点,对认识音乐教师
教育基本规律、提高音乐教学能力,适应基础音乐教育需要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1)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包括学校音乐教育基本原理、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内涵及关系。
●(2)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改革和发展
包括学校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音乐教学研究的发展历史,音乐教育学科发展展望,以及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音乐教材分析
包括音乐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实施,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所用教材的选编原则,编写理念、编写内容、课例及校本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理解学校音乐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标准。
●(4)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掌握
包括学校音乐教学原则、模式、音乐心理发展分析和普通学校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特征及音乐学习心理的研究;学习现当代著名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方法,音乐课堂教学的备课、教案编写和上课等环节。
●(5)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
包括学习评价的理念、过程、方法;掌握音乐教师评价、教学评价和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基本方式;通过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的学习与探讨,评价教师的教学组织、备课、上课和学生的学绩、学力的考核指标、命题设计及评定标准。
●(6)辅导课外音乐活动
包括策划、组织、辅导课外学生乐队、合唱队等音乐社团及音乐主题活动,以及策划、组织、辅导社区的群众性、社团性的音乐活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事业,树立从事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为人师表,积极主动、创
造性地进行音乐教学。
●2.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阅读资料文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和进行音乐教学研究的能力。
●3.明确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目标、任务、要求;掌握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理
论、一般规律,熟悉学校音乐教学的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掌握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能独立进行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
●4.了解学校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沿革与发展;了解国内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了解国内音乐教育课
程改革的研究成果,拓展教学与研究视野。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与自学相结合
●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书本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
第一章音乐教育研究
一、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与功能
本质:由有组织的音响构成的艺术。
特点:听觉性、时间性、表情性、
表演性
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实用
功能
二、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
●1、音乐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聆听
●2、音乐审美活动的核心是情感体验
●3、音乐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是自由和创造性的
●4、音乐审美认知以感性为主,理性为辅的
三、音乐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本质:以音乐作品为教育内容,以音乐实践活动为教育方法途径,以通过提高音乐审美、表现、创造能力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行为。
目的:1、让人享受音乐,提高生活质量2、通过音乐教育求得个体和社会的发展3、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得到发展。
四、音乐教育的特点
●1、以音乐作品为教育内容,以音乐实践活动为教育的方法途径
●2、以乐动情,以情动人
●3、以提高音乐审美、表现、创造能力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音乐教育的功能
●概括的说:
就是将音乐的功能转变成现实价值
●具体的说:
1、美育功能(以乐怡性)
2、音乐认识的功能
3、智育功能(以乐促智)
4、德育功能
5、体育功能(以乐促体)
6、促进社会发展功能。
第二章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研究
一、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公民素质教育
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三、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特点:普及性、基础性
四、音乐教育在普通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五、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音乐课程
六、我国当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
●音乐教育价值观发展
●音乐课程目标更新
●音乐教学内容发展
●音乐教学方式更新
●音乐教学评价内容、方式发展
●音乐教师角色更新
七、当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国际视野
●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价值
●重新对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进行科学定位
●制订或重新制定音乐课程标准
●确立新的音乐课程目标
●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不同音乐教学体系走向融合
第三章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对象学习心理研究
1、音乐学习心理研究对于促进音乐才能发展的意义
●使音乐教学更加符合人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过程的需求
●针对性采用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2、音乐实践活动中的音乐心理活动
(1)音乐注意(2)音乐感知
(3)音乐记忆(4)音乐意象
(5)音乐想象(6)音乐联想
(7)音乐情感体验(8)音乐理性认知
(9)音乐表现与创作
3、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音乐学习心理表现
生理发育特点:大脑结构与机能得到突出的发展,神经系统也进一步完善。
心理特点:感知觉(听觉、视觉):得到迅速的发展。
记忆力: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年增强,低年级擅长具体形象记忆,高年级时抽象记忆得到发展
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向以抽象思维过渡。
想象力随年龄增长日渐丰富。
道德情感:情感逐渐丰富,主要包括荣誉感、羞耻感、责任感、义务感、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等。
情绪:从外显转内隐
概括起来小学生的音乐心理特点是:
●(1)音乐注意:短暂、容易转移
●(2)音乐感知:感觉敏锐、感知浅显
●(3)音乐记忆:无意记忆、形象记忆力强,抽象记忆、理解记忆力薄弱
●(4)音乐意象:意象简单、短暂
●(5)音乐想象:自由、活跃但不够丰富
●(6)音乐联想:因为经历少所以联想少
●(7)音乐情感体验:简单、局限
●(8)音乐理性认知:从浅到深逐步发展
●(9)音乐表现与创作:踊跃、简单表现、元素性地创作
●(10)音乐审美态度:从无到有逐步形成
3-1、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音乐学习心理表现
生理发展特点:进入青春发育期,性的发育非常迅速,出现了“第二特征”,生理机能各方面逐步健全,且经历变声期。
心理特点:半幼稚、半成熟、依赖性与独立性相互交织、冲动性、自觉性等矛盾交错。
注意力:接近成人发展水平,广度稳定性等得到突出发展。
记忆力:有意记忆占据主导地位。
思维方式:具备一定的逻辑抽象思维。
情绪:明显的双重性,情绪表达外露与内隐并存,情绪体验强烈情绪丰富且有波动性。
意识:有较强的独立性,但易受环境、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个性发展:个性初步成长,但不够稳定。
概括起来中学生的音乐心理特点是:
●(1)音乐注意:逐步持久稳定短暂、容易转移
●(2)音乐感知:感觉更加敏感、感知逐步增强
●(3)音乐记忆:形象记忆力强,抽象记忆、理解记忆力逐步升级
●(4)音乐意象:意象逐步清晰明确
●(5)音乐想象:自由、活跃越来越丰富,有意性增强
(6)音乐联想:随着经历的增加联想越来越丰富
●(7)音乐情感体验:从简单、局限走向丰富、复杂
●(8)音乐理性认知:从浅到深逐步发展理解力日益增强
●(9)音乐表现与创作:表现、创作能力逐步形成
●(10)音乐审美态度:从逐步形成走向形成和稳定
二、中小学音乐课程与教材研究
(一)音乐课程研究
1、音乐课程的本质:
“课程是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育内容。
”----------------钟启泉教授《现代课程论》
“所谓课程系指在学校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
音乐课程的本质
遵照音乐教育的目的,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音乐教育内容。
也可以说是指在学校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音乐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2、音乐课程的性质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九年义务教育的<音乐课程标准
3、音乐课程的目标
●音乐课程总目标
是从宏观的角度规定某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3-1、音乐课程的目标
●音乐课程总目标的功能
(1)明确音乐教学发展方向;(2)提示音乐教学计划要点;(3)提供音乐学习经验方法;(4)确定音乐教学评价基础。
它们四者的关系是:通过明确音乐教学发展方向和提示音乐教学计划要点,为学生提供达到目标的最优的音乐学习内容方法与经验,并以此确定为评价音乐教学活动结果的标准。
3-2、音乐课程的目标
●音乐课程的学段目标
音乐课程学段目标是从中观的角度规定某一教学阶段的特定学段音乐教学所要达到的阶段性结果。
1~2年级学段目标
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3~6年级学段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7~9年级学段目标
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
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10—12年级学段目标
(1)音乐鉴赏方面
●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欣赏中外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其重要代
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
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
了解西方音乐不同发展时期的简要历史。
●聆听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认识了解中外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况,并能对其做出评价。
●能够联系姊妹艺术或其他相关学科,对所聆听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化特征作比较,并进行综合评论。
●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能够对标题音乐和非柝题音乐有基本的认识。
●能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对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或社会音乐生活现象做出恰当的评价及选择。
●能够借助乐谱熟悉音乐作品的主题。
●能够在电脑上应用相关软件欣赏音乐,并能够通过互联网搜寻和下载音乐资料。
(2)歌唱方面
●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积极参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实践活动。
●学习并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
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
●在合唱中,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指挥的动作做出敏锐的
反应。
●重视合唱曲目的积累,本模块一般应排练合唱曲3~5首。
●在重唱中,能够独立承担一个声部的演唱任务,并能做到与其他声部默契、和谐。
●在独唱中,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能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
●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乐谱学唱歌曲。
●利用民间音乐资源,组织学生进行采风活动.采集并学唱优秀的民间歌曲。
(3)演奏方面
●欣赏优秀的器乐作品,感受器乐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积极参与合奏、重奏、独奏等实践活动。
学习并逐步掌握
演奏乐器的基本技能,能够流畅地演奏与学生技术水平相当的曲目,能较准确地把握和表现乐曲的情感。
●在合奏中,学生能够调整自己的乐器并使其符合乐队的演奏要求;能桉总谱的要求进行排练,正确奏出自己声部
的音乐,并能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能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
感悟,发表对作品艺术处理的意见。
●重视合奏曲目的积累,本模块一般应排练合奏曲2—4首。
●在重奏中,能独立承担一个声部的演奏任务,并做到与其他声部默契、和谐。
●在独奏中,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奏乐曲。
●能较熟练地运用乐谱演奏乐曲。
●利用民间音乐资源,组织学生进行采风活动,采集并学习演奏优秀的民间乐曲。
(4)创作方面
●学习音乐材料组织与发展的基本形式及声乐作品中的词曲结合关系,初步掌握音乐作品结构的一般常识及基本的
作曲手法,参与以歌曲创作为主的创作实践。
●学习音乐创作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遵循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进行创作学习,并能用简谱或五线谱较准确地记录
作品。
●尝试为歌词谱曲、为旋律配置简易伴奏,或利用各种不同的音源材料,进行某一主题的命题创作。
●在电脑上尝试运用数字音序和数字音频软件进行简单的音乐编辑和创作。
●鼓励学生在当地进行采风活动,采集优秀的民间音乐,作为创作和改编的素材。
(5)音乐与舞蹈方面
●积极参与舞蹈的学习、排练、演出等活动。
●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并在音乐声中练习和熟练。
●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适合的音乐,或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舞蹈音乐的节奏特点和情绪情感。
●能根据指定或自选的音乐即兴舞蹈。
●学习优秀的舞蹈或舞剧片段,能够生动地进行表演。
●能够根据音乐,设计与之相应的舞蹈动作及队形。
●结合欣赏和排练,了解舞蹈的起源、发展、体裁及相关文化知识。
能够鉴赏和评价中外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芭蕾
舞、社交舞等不同舞种及其音乐的特色及风格。
(6)音乐与戏剧表演方面
●欣赏中国戏曲、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和影视配乐等,了解戏剧构成的主要元素,认识音乐在不同类别的戏剧艺术中
的地位与作用。
●选配适当的音乐,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词、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
●能够选择适当的题材,创编有配乐的戏剧小品或小型音乐剧,并参与排练及演出。
●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我国的戏曲唱段及中外歌剧选段。
●了解我国传统戏剧及中外歌剧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主要代表人物及艺术成就,并能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做出评价。
音乐课程的学段目标的作用
●(1)导向--明确音乐教学方向,主导音乐教学过程,提示音乐教学方法,决定音乐教学结果。
●(2)规划--明示音乐教学计划,界定音乐教学范围,规范音乐教学进度,提出音乐教学要点。
●(3)调控--调节音乐教学过程,制约音乐教学方式,变化音乐教学方法,调控音乐教学操作
●(4)评价--检测与评价音乐教学过程和效果。
4、音乐课程的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的界定
在我国,音乐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指令性课程文件,它总体规定了国家对国民在音乐方面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要求,具体规定了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它是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检查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教师音乐教学、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指导文件。
5、音乐课程的内容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6、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重视音乐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
●提倡学科综合
●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多元文化
●完善评价机制
二、音乐教材研究
1、关于教材的意义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音乐时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材料,它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主要媒介体,是教师教的依据,学
生学的对象。
●音乐教材规定了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程序,音乐教学活动就是以音乐教材为依据而有计划地进行的。
有教学内容,
教与学的活动才能有序展开,教与学的活动才有意义,因此,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要素之一。
2、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
●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湖南文艺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
2-1、试验教材的特点
●实验教材在编写的体例、结构方面基本上都是每学期为一册,每册分为5 —6 个单元,或若干课,每单元、每课设有
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围绕主题选取音乐材料。
以《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为“经线”,另设四条“纬线”:音乐与人生、社会、自然,音乐与民族、国家、地域,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姊妹艺术。
以“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综合来编织出实验教科书的体例与结构。
如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单元人教版有:有趣的声音世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我们都是好朋友,音乐中的动物,动画城,迎新春,以及“我的音乐网页”等。
此外,各种新教材还共同有如下几个特点:
2-2、试验教材的特点
●科学性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音乐的认知发展规律、身心发展规律与获取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地引
导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和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去。
●愉悦性。
教材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出发点,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不断接受
熏陶和教育。
●综合性首先是音乐学科内部的唱歌、欣赏、器乐演奏、音乐知识、技能等不同教学领域的综合;其次是注意吸收文
学、美术、影视、戏曲、曲艺等姊妹艺术的新观念、新成果,进行有机整合;再次是注意吸收心理学、美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软化学科边缘,拓宽学习途径,以有助于理解音乐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和特点。
●艺术性在整体结构方面,精心设计、编排教学栏目。
在版面设计方面,力求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插图紧扣主题,
与学生年龄特征及心理认知特点相符;栏目图标统一、易解,有助于教材内容的合理及具体规划
3、音乐教师应如何使用教材
教师必须熟悉和了解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的意图
教师必须反复感受和体验,将教材内容融入内心体验中,找到情感体验的兴奋点作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灵活运用、处理教材,适当扩充和删减,调整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尝试多种构思重组教材
三、音乐教学过程研究
(一)音乐教学过程的重要意义:
●1、传承音乐文化
●2、培养人的音乐素质和全面素质
●3、授人以“渔”,教会学音乐
(二)、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1)课程导入环节:课程导入环节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性一步,关键性在于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进入学习的积极状态。
●(2)讲授新课环节: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占时15—20分钟。
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得到
新知识,新信息,新感觉。
由于新带来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一般都体现在这个环节中
●(3)巩固运用环节: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也是巩固和运用这个教学环节的主要任务。
●(4)课程小结或评价环节: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总结性环节,一般占时2—3分钟。
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
清晰了解本课程所学内容,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音乐注入推动剂。
(二-1)、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1)进人问题阶段主要是提出核心问题,确定学习研究的范围或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并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在
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方法、进度。
●(2)探索求解阶段主要包括:(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2)根据研究方案,进行调查、访查等活动(3)从各种
信息和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4)初步交流,即在小组范围内,或个人与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尊重他人的看法,正确地认识自我,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3)表达交流内化阶段主要包括:将前一阶段取得的认知进行实践运用,强化前一过程获得的体验,促进其产生“同
化”或“顺应”效应,使其成为自己认知结构和审美能力的有机构成部分。
(二-2)、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利与弊
●接受式教学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接受式教学有
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是有益的;最后,在教学经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学校,接授式教学要求的教育设施水平较低,因而经济易行。
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缺点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研究性教学的主要优点是:一旦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保证教学中学生的主
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掌握了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有助于保持记忆并形成迁移能力和创造。
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缺点是教学过程费时较多
(三)音乐教学过程实施准备
●(1)了解教学要求
●(2)了解学生状况
●(3)分析教学内容
●(4)进行教学设计
(四)音乐教学过程实施原则
●教学原则的本质:
教学原则教师是根据教育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对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它主要体现的是教学的规律和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学原则的特点:
由于教育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是发展变化的,以及教师对其认识的不一致,使得音乐教学原则也是发展变化,丰富多样的。
●确定教学原则的意义:
教学原则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一旦确定,它便使教学过程沿着既定方向不偏不离地进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因此教学者必须研究确定教学原则。
(四-1)音乐教学过程实施原则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