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读课文 5 军神》优质课教案_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读深思感受坚毅以学定教——《军神》教学设计
熟读深思感受坚毅以学定教——《军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军神》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的一篇选读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
本文以“求治—术前—术中—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衬托、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中,应挖掘出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情绪体验。
组织学生对文中的语感点进行重锤敲击,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读中领悟,从而深化对人物的认识,促进语感的形成。
二、学生视角
“军神”一个响亮的称呼,学生看到课题后自然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为“军神”等,这会促使学生尽快学问,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课文中沃尔医生的态度变化和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有直接的关系。
学生对历史背景了解的不多,也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教师思考:
本文记叙了战争时期德国医生沃克为刘伯承做眼部手术的经过,通过沃克医生情绪变化的描写,赞扬了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力。
教学中应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自主读书、感悟。
四、教学理念:
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在组织本课教学时,我采用“扣读导悟”法,教学中贯穿一个“读”字,瞄准一个“悟”字,紧扣一个“导”字,踏踏实实地引导学生读书感悟,使“读书内化,自主生成”的阅读教学理念在本节课中得到充分落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本节课中得到完美的统一。
五、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学习课文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读懂课文,了解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六、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刘伯承坚韧的钢铁意志。
七、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查阅战争历史背景的相关资料。
2、学生搜集刘伯承的故事、录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设置悬念,揭题,
1、何谓“神”?说一说“神”给你留下的印象。
2、导入课题——军神
3、如何理解“军神”中的“神”?
4、读课题。
(同学们,神是不存在的,之所以被人称之为“神”,是因为他具有超人的能力,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带着这些感悟读课题。
)
5、了解“军神”是谁给予谁的称呼?(生反馈并板书:沃克医生刘伯承)
6、简介刘伯承。
(媒体出示,简介刘伯承)
【设计意图】课前谈话是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也是为上课进行“预热”。
抓住题眼“神”字,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谈话,让学生说说对“神”的理解,从而以“神”的见解为话题,将课堂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铺设课文情感基调,再由德国医生对刘伯承的称呼,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自学。
请打开课文,边读边思考,努力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⑵一想课文主要写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为“军神”的句子。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沃克医生两次评论刘伯承的句子。
在对这两个句子的反复朗读中,发现沃克医生评论语言的不同,继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产生本课所要讨论的重点问题:沃克医生开始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人,后来又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学生接触课文语言,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而对课文的复述不仅提高了读的效率,还锻炼了学生运用课文语言表述的能力。
三、围绕问题,深入探究
环节一:感悟“军人”特质(手术前)
句子: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读中感悟刘伯承伤势的严重程度和他的从容镇定。
1.伤势有多重? 补充资料。
2.从容镇定是什么意思?读读表现刘伯承从容镇定的句子。
(分角色朗读)
3.拒绝使用麻醉剂
⑴刘伯承,他是怎样拒绝的?指名读句子。
拒绝麻醉也就意味着什么
(忍受手术的痛苦)(板书:拒绝麻醉)
(句子: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⑵在这段话中,他最想强调什么?(影响脑神经)——他为什么这么
看重自己的大脑?(要有一个清醒的大脑)——你从中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革命事业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句子。
⑶他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你从“平静”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他深思熟虑,已经作好了忍受巨痛的准备)带着你的理解再读句子。
环节二:感悟“军神”特质(手术中)
1、忍受手术的巨痛
(1)手术到底有多痛?点名反馈。
句子: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刘伯承动手术的过程我们看不到,但我们可以想象出来。
大家再用心读读这两个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试着想象当时的情景。
(生认真读文后交流,引导学生体味“紧紧”“崭新”“抓破”等词。
)(2)(师动情地)是呀,手术在紧张地进行着,手术刀在不停地挥舞着,躺在手术台上的刘伯承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垫单,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大家再细细地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心研究这个问题。
(3)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把目光对准他的双手。
那会是一双怎样的手呢?(生交流)
(4)疼痛如潮水一样汹涌而来,他坚持着,坚持着,如一个坚固的堤坝,决不屈服。
那么,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是一种什么精神在鼓舞着他呢?让我们怀着对刘伯承的无限敬佩,读这段话。
(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2.一直在数刀数
1)出示句群: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一刀的割掉!”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七十二刀。
”2)两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
3)带着你的理解读这段话。
4)教师引读:手术刀在不停地割着,而刘伯承一声不吭,默默数着刀数,一下又一下……手术结束了,他竟然笑着说出手术的刀数。
面对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沃克医生惊呆了,他不禁失声喊道(生朗读此段话。
)
读着,读着,我们被刘伯承坚强的毅力感染了,这坚强的毅力就像什么?(一块钢板)
【设计意图】将课文第14、20、21这三个自然段整合在一起出示,因为这三个自然段,都强调了“刀”这个字,分别是“一刀刀”、“多少刀”、“七十二刀”。
“一刀刀”强调了手术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多少刀”突出了沃克医生的怀疑和震惊,“七十二刀”说明了割的
刀数之多。
另外,还可以抓住两个人的不同语气。
从标点符号处入手,沃克医生的话末尾分别是感叹号和问号,而刘伯承的话末尾却是句号。
引导学生揣摩两人说话的语气为什么不一样,感受刘伯承的崇高精神。
5)一般人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一般的军人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只有什么才能做到?(神)这实际上是对刘伯承的(称赞)。
是呀,他不是普通的军人,而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让我们怀着对军神的无限敬佩,再来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语言文字的习得总是离不开情感的伴随,而良好语感的培养则需要一个值得诵读品味的语感点。
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重点抓住这两个语感点,引导学生反复接触感受,品味想象,然后再借助形象咀嚼语言,领悟语言,生发情感,从语言的桥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刘伯承的心里。
使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3、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
(1)在这篇课文中,谁的情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呢?他的神情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请你在书中找一找。
(明确并板书:惊疑→愣住→惊呆→肃然起敬)沃克
从“冷”到“敬”的态度变化,为什么有如此变化?请大家再次读文思考。
组
织学生交流。
(2)读读课文,看能不能在表达对刘伯承这种敬佩感情的同时把沃克先生态度的转变过程读出来?(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看能不能把沃克先生这种由冷到敬的态度变化和刘伯承这种坚定刚强的意志读出来。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沃克医生神态的变化,令学生更真切地领悟到刘伯承意志的坚强。
而分角色朗读课文,则又将学生从对细节的品味拉回到整体。
体现出“整体——部分——整体”的设计意图,感受到一种圆浑的美!
四、回归整体,升华感情
(1)刘伯承为什么能这么坚强?(为了他的信仰,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
(2)教师引读::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3)品读句子,理解这句话中的递进关系。
读出惊奇、赞叹与敬佩之情。
(4)如果再次读课题,你则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读?(再次读课题)(5)为了他的信仰,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敢于挑战自己、敢于挑战病痛的极限。
这位有着钢铁意志的男子汉就是——刘伯承。
其中有一首诗是这样赞颂刘伯承的,读——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
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
胜似昔日刮骨人。
五、课外拓展:抒发壮志,升华情感
搜集一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或故事,请联系自己的实际用写下来,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首先要通过朗读来感悟三个短语在意思上和感情上的递进关系。
其次,通过出示补充材料——刘伯承的历史功绩,进一步感受刘伯承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军神。
最后,让学生思考: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为什么能这么坚强?通过寻找刘伯承刚毅勇敢的动力源,使人物的精神内涵得到升华。
由此进一步拓展:像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你能举些例子吗?以此寻找英雄人物的共性,进行了良好的人文熏陶。
情感在充分的蕴蓄后,会有抒发的冲动。
在学生被课文,被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深深感染的同时,学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而写,可以令他们的思考和想法趋于清晰,令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六板书设计:
军神
刘伯承从容镇定拒绝麻醉一声不吭数清刀数
沃克医生惊疑怔住惊呆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