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比企业会计准则是指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和财务报表编报的标准规范。
此外,企业会计准则是一种财务会计规则的体系,其规定了企业应如何记录和报告其经济活动。
这些规则和标准制定了一系列财务报表的基础和标准化,以便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企业会计准则的持续改革和发展下,新旧两个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一直存在着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立法依据旧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建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负责行政机关和财政审核机关责任法》的基础上,旨在保证企业的财政管理及其政策的正确性。
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建立在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基础上。
2.制定部门旧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由国务院颁布,但在制定过程中参与主要是财政部门。
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通过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评审等方式确定,参与其中的多为财政部门、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利益相关方。
3.会计处理方法旧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重视账面价值和稳健性原则,企业需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计算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项目,在报表中不能直接体现企业的内部效益和潜在风险信息。
而新准则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和市场化原则,更加注重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以及利润表的可比性,使企业报表更直观、更能反映出企业内部运营,为各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的管理信息。
4.会计处理影响旧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暂停部分的在建工程,通过延长投资周期控制税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税负;将额外的成本或负债计入账面报告,降低企业的信誉度。
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处理要求企业从更加全面的财务数据中分析其日常运营情况、流程和效率等方面的表现,可以在较长时间段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如何编制财务报表和披露信息的一套规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会计准则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这就导致了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以及其影响。
1.核算方法的变化新旧会计准则在核算方法上存在一些不同。
旧会计准则采用的是费用计入期间法,即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而收入则在实现时计入当期。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加强调权责发生制,即将应计的费用和收入都计入当期。
这意味着,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实时把控,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
2.资产计量方法的变化旧会计准则通常采用历史成本法来计量资产,即以购入成本作为资产的计量依据。
而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市场价值和公允价值,通常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资产。
这意味着,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对资产价值的准确反映,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3.投资房地产的处理差异新旧会计准则在对投资房地产的处理上也存在差异。
旧会计准则通常将投资房地产纳入固定资产,并按照历史成本法计量。
而新会计准则通常将投资房地产视为投资性房地产,并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
这意味着,在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房地产的价值会更加准确反映市场波动的影响。
4.外币货币兑换的处理差异新旧会计准则在外币货币兑换的处理上也存在差异。
旧会计准则通常采用固定汇率法,即将外币货币兑换按固定汇率计入当期。
而新会计准则通常采用交易日期汇率法或最近交易日汇率法,即将外币货币兑换按当时市场汇率计入当期。
这意味着,在新会计准则下,外币货币兑换的影响会更加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5.报表格式和披露要求的变化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格式和披露要求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新会计准则通常更加注重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比较性,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投资者的决策。
同时,新会计准则还要求企业对一些重大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重大的会计差错进行明确的披露。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旧会计收入准则对比
新旧会计收入准则对比会计收入准则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收入的重要规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会计准则也必须相应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在中国,旧会计准则指的是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收入》,而新会计准则是2024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收入》。
本文将对比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和影响。
一、核心原则的变化旧会计准则中,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过程中实现的收益,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与资产使用权,以及投资收益等。
而新会计准则中,收入的定义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旧准则的收益部分,还包括净资产的增加。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将其他各种非货币和货币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如捐赠等也纳入到会计核算中。
二、确认收入的时间点旧会计准则中,收入的确认原则是“紧密结合个别在合同中发生的事件”,即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确认收入。
而新会计准则中,确认收入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存在可变现的收益;能够量化收入的可靠性;完成相应销售、提供劳务或转移资产的活动;业务所导致的企业的相关资产和负债能够可靠评估;合同中一方能够按约定享有相应的收益或承担相应的费用。
三、确定收入的金额旧会计准则中,收入的金额应根据合同中的约定确定,即确定于货币收入的金额。
而新会计准则中,收入的金额应该是企业为转移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应当获得的对价。
对价不仅包括货币,还包括非货币资产的给予、交付的货物或提供的劳务等。
这意味着企业在确定收入金额时,需要同时考虑非货币资产和金融资产。
四、调整收入旧会计准则中,调整收入时应遵循两个原则:在收入和费用发生时进行;将收入和费用按本质和实际发生时间分配。
而新会计准则中,调整收入的原则是在每个会计年度内调整收入,以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效益,并尽量确保收入平滑和分配公正。
以上是新旧会计收入准则的主要对比。
新会计准则相对于旧会计准则,更加强调收入的全面性和公正性,更加注重非货币资产和金融资产对收入的影响,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反映和合同约定的保障。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对比租赁powerpoint31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均应采用实际利率法
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1、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二、经营租赁 经营租赁是指除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租赁。 特征: 通常情况下,在经营租赁中,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有退租或续租的选择权,而不存在优惠购买选择权。
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
初始直接费用,是指租赁双方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融资租赁下的初始直接费用应计入租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其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现金等 在经营租赁下,承租人和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1、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定租赁资产入账价值 最低租赁付款额 =150000×4+100=600100(元) 现值计算过程如下: 每期租金150000元的年金现值=150000 × PA (4期,7%) 优惠购买选择权行使价100元的复利现值=100×PV(4 期,7%) 查表得知 PA(4期,7%)=3.3872 PV(4期,7%)=0.7629 现值合计=150000×3.3872+100×0.7629=508156.29 现值大于公允价值(500000) 因此,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为500000元
150000
38600
111400
388600
(2)2008.12.31
150000
29999.92
三项会计准则的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新旧会计准则租赁变化
三项会计准则的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新旧会计准则租赁变化(一)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与旧准则对照表例: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的方式销售一批A商品,收款期为4年,收款形式为分期收款,每年末收1000万元,合计4000万元。
假定购货方在销售成立日支付货款,只须付3169.91万元,假设不考虑增值税。
分析: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本例当中应收金额的公允价值可以认定为3169.91万元。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与旧准则对照表会计分录:借:应收账款4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169.91递延收益830.1设实际利率i,则1000某(P/A,i,4)=3169.91求得i=10%第一年收到款项时借:银行存款1000贷:应收账款1000借:递延收益316.10贷:财务费用316.10第二年收到款项时借:银行存款1000贷:应收账款1000借:递延收益248.60贷:财务费用248.60第三年收到款项时借:银行存款1000贷:应收账款1000借:递延收益173.46贷:财务费用173.46第四年收到款项时借:银行存款1000贷:应收账款1000借:递延收益91.94贷:财务费用91.94参考例题(最终要以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指南为准)例:某公司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建造厂房,当年发生的支出如表1。
该公司于2006年1月1日发行4年期债券,票面价值为10000万元,票面利率为5%,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到期还本。
市场利率是10%,债券发行价格为7548万元。
2006年7月1日为建造该厂房又发生流动资金借款1000万元,借款年利率为2%,厂房于2006年12月31日完工。
要求:按年度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新旧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对比一、资产类科目1.货币资金新会计准则对货币资金的界定更加明确,规定了包括现金、存款在银行等性质的资产。
2.应收账款新会计准则将应收账款的界定范围扩大,不仅包括应收货款、应收票据等,还包括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等。
同时,新会计准则要求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明确其特定目的。
3.存货新会计准则对存货的界定更加详细,规定了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存货。
4.长期股权投资新会计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与筹资活动相关的股权投资进行了分类,包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和分类。
旧会计准则只对股权投资进行了简单的界定,没有进行分类。
二、负债类科目1.应付账款新会计准则将应付账款的界定范围扩大,不仅包括应付票据、应付工资等,还包括其他应付款项、预收款项等。
同时,新会计准则要求对应付账款进行分类,明确其特定目的。
2.预收账款旧会计准则中没有对预收账款进行单独的界定,而新会计准则对预收账款进行了界定,并要求进行分类。
3.长期借款新会计准则对长期借款的界定更加明确,要求将长期借款的本币金额和外币金额进行分别列示,并要求披露借款的币种、起息日、到期日等相关信息。
三、权益类科目1.股本新会计准则对股本的界定更加明确,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
同时,新会计准则还要求对股本进行分类,明确其特定目的。
2.其他综合收益旧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其他综合收益的科目,而新会计准则规定了其他综合收益的界定范围。
四、成本类科目1.营业收入新会计准则对营业收入的计量和确认方式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包括明确了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资产等的计量和确认原则。
2.营业成本新会计准则对营业成本的界定更加明确,规定了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营业成本。
综上所述,新旧会计准则在会计科目的界定和分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会计准则对一些科目进行了更加详细和明确的规定,同时要求进行分类,并要求对特定目的的科目进行单独披露。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对照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对照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对照准则是对原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大部分规定与原准则相同。
抛开体例和文字表述等形式上的差异,两者的主要差异(并非全部差异)如下: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①存货发出计价原准则: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新准则: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②借款费用原准则:不能计入存货成本新准则:符合条件的可以资本化2.《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①规范的范围原《投资》准则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且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新准则仅规范长期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短期股权投资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
②权益法的应用范围原准则: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新准则: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2、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3、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4、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核算。
3.《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①规范的范围:新准则分离出部分固定资产由《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范。
②新准则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弃置费用因素。
③新准则取消了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时其确认原则同初始确认固定资产的原则: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④利息原准则:不考虑购买固定资产延期付款的折现和利息问题;新准则: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格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新旧会计准则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对比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起着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发展需求和方向,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更新。
新旧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有所差异,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对比。
1.目标和原则旧会计准则主要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追求可比性和稳定性。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加注重市场价值,追求更真实和准确的信息披露。
新会计准则更注重用户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实质性理解,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用性。
2.计量方法在计量方法方面,旧会计准则主要采用历史成本法,即以购买或者生产物品的成本作为计量依据。
而新会计准则则允许使用公允价值法,即以市场价格作为计量依据。
这样,新会计准则能更准确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提供更具信息量的财务报表。
3.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是新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特点。
旧会计准则中的资产与负债大多按照历史成本或可实现的净现值计量,公允价值只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广泛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特别是对于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了主要的计量方法。
4.资产减值测试旧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测试主要基于固定线性测试,即根据一些固定法则或比例进行测试,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加强调个案评估。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基于公允价值进行资产减值测试,通过对收益流量产生潜在影响的风险进行评估,更加准确地评估资产减值。
5.连续经营前提旧会计准则中,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默认为连续经营。
而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仅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做出终止经营的假设,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6.新项目的规范新会计准则还引入了新的会计项目和新的核算要求。
比如,准则引入了商誉和金融工具等新的会计项目,要求更准确地反映企业价值和风险。
同时,新会计准则还对租赁、收入和金融租赁等方面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重大。
总体来说,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计量方法、资产减值测试、公允价值计量等方面,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真实性和市场价值。
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主要变化
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主要变化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调整了合并范围旧准则规定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管制,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子公司、小规模子公司和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如银行、保险公司)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合营企业采用比例合并法进行合并。
新准则规定小规模的子公司、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原采用比例合并法的合营企业应当改用权益法核算。
2.改变了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的列示旧准则规定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项目与“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之间单列一类反映;少数股东损益在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之前列示。
新准则规定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在“所有者权益”类之下单独列示;少数股东损益作为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的组成部分单独列示。
3.取消了“合并价差”项目旧准则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进行抵消,如有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以“合并价差”项目在长期投资项目中单独反映(贷方余额时以负数反映)。
对于长期投资中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消时发生的差额,也应当作为合并价差处理。
新准则取消了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合并价差”项目,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大于其在购买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在“商誉”项目列示。
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消时发生的差额,应当在合并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或“财务费用”项目列示。
4.资不抵债子公司超额亏损承担问题旧准则规定,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发生的亏损,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时,如果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承担的份额,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企业确认的亏损分担额,一般以长期股权投资减记至零为限。
其未确认的被投资单位的亏损分担额,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可以在合并会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增设“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同时,在利润表的“少数股东损益”项目下反映,这两个项目反映母公司未确认子公司的投资亏损额。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是会计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
新旧会计准则指的是会计准则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被新的会计准则所取代的旧的会计准则。
而企业会计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规定的,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会计规定和制度。
在中国,旧的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制度》,它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主要适用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
而新的会计准则则是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它于2024年实施,适用于所有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
1.理论依据:旧的会计准则主要以“货币计量”和“事项计量”为基础,强调资产负债表平衡和利润表真实性;而新的会计准则则主要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强调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计量方法:旧的会计准则主要采用原价,即历史成本来计量资产,而新的会计准则则允许根据市场价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资产。
例如,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将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计量,而旧的会计准则则按原价计量。
3.会计确认与计提:旧的会计准则将重点放在产生交易的发生时间,即交易确认,而新的会计准则则更加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和会计过程,强调经济活动的实际发生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4.补充报表与披露要求:新的会计准则对补充报表和披露要求有更为详细的规定,要求企业披露与业务相关的重大会计政策、业务风险、估计不确定性、关联交易等信息,提高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完整性。
尽管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存在差异,但其目标都是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企业在实施新的会计准则时,需要进行内外部的培训和沟通,确保全面理解新的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做好制度和流程的调整,以适应新的会计准则的要求。
同时,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强对企业会计制度的监督和指导,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确保企业按照新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增强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最全版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最全版新旧会计准则是指企业会计准则(Old Accounting Standards, OAS)和企业新会计准则(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NAS)。
OAS是我国2000年以前使用的会计准则,而NAS是在2000年后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对于了解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性而言,比较和分析这些差异非常重要。
首先,新旧会计准则在资产确认与计量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OAS 中,资产确认相对较为宽松,资产重要性界定相对较低,而NAS对资产确认设置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例如,在OAS中,资产的计量方法可以是成本或现值,而NAS强制要求采用成本法。
此外,NAS对无形资产的计量和确认也有更为具体的规定。
其次,新旧会计准则在准备财务报表的方法和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OAS的财务报表企业会计格式灵活,而NAS对财务报表的格式和要求则更加严格。
例如,OAS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合并列示,而NAS需要分开列示。
另外,NAS要求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而OAS则没有这一要求。
此外,新旧会计准则还存在着对财务会计处理方法上的差异。
OAS对于财务会计处理方法相对较为灵活,而NAS对财务会计处理方法有更为严格的规定。
例如,在收入确认方面,OAS没有具体规定收入确认的条件和时间,而NAS则要求收入必须能够可靠计量,并且能够与其相应的费用匹配。
最后,新旧会计准则还在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方面存在差异。
NAS要求企业编制附注和财务报告包括更多的信息披露,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此外,NAS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要求也更加详细和严格,其中包括更为具体的报告格式、报告要素和披露要求。
综上所述,新旧会计准则在资产确认与计量、财务报表的准备方法与要求、财务会计处理方法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对于企业而言,及时了解并掌握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准备财务报表、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以及更好地满足相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变化
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变化
1.收入认定准则:
旧会计准则中,收入通常在交易发生时就可以确认。
而新会计准则要
求企业在可以可靠地估计收入和相关成本之后才能确认收入。
这一变化旨
在确保收入的准确和公正记录,防止企业通过将收入确认推迟到更合适的
时机来操纵财务报表。
2.租赁准则:
3.金融工具准则: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例如,对
于金融资产,新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其合同中的条件将其分类为衡量分类,
并要求对衡量分类进行定期评估。
这一变化旨在增加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
债的准确度和透明度。
4.关联方交易准则:
5.资产减值准则:
6.关联公司会计政策:
旧会计准则中,企业可以根据其独立经营的实质适用不同的会计政策。
而新准则要求企业在一致性原则下,必须对其关联公司的财务报表采用相
同的会计政策。
这一变化旨在增加对关联公司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之间存在许多重要的变化。
这些
变化旨在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以及增加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可
比性和可理解性。
企业应密切关注并适应这些变化,以确保其财务报表符
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解读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解读企业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和财务报告的规则和标准。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是指旧准则(原有准则)和新准则(修改或修订后的准则)之间的比较。
在国内,中国会计准则的修订是由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而国际上则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IASB”)负责修订国际会计准则(IFRS)。
1.归类标准: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进行了较大的改动。
新准则在数字体系、计算处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方面进行了合并和简化。
新准则采用“多功能模板”以替代旧准则的各种分类,使会计处于同一资产负债表分类下的债务和权益性工具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来计量和披露。
2.会计估计方法:旧准则中存在较多的可选择的会计估计方法,而新准则中则更加强调基于市场价格和市场交易的公允价值计量。
新准则要求企业按照市场价格和市场交易为核心原则,对涉及多个相关方的交易和经济行为进行管理和确认。
3.信息披露要求:新准则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更加严格。
新准则强调披露的完整性和内容的重要性,增加了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全面性。
4.会计处理方法:新准则对不同业务、交易和经济行为的会计处理要求更加明确。
新准则要求企业在确认、计量、报告过程中要强化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和成本的定义和确认,统一会计处理方法。
5.会计政策选择:新准则对会计政策选择的自由度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新准则提出了更加严格的会计政策选择要求,规定了对财务报表编制期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大影响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要求。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主要体现了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即走向全球一致的会计准则。
新准则以市场为导向,更加强调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透明度和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性。
这也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提高决策者的信息获取与判断能力。
而旧准则相对较为复杂,存在较多可选择的会计估计方法,会计政策选择的自由度较高,会计处理上的灵活性也较大。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对比分析
换 出资 产 账 面 价 值 的差 额 计 入 当期 损 益 。 由此 产 生 的结 果 是 :
() 2 在财务报表组成方面 。旧准则规定 的财务报表包括资
计报 表 附注 和 财 务情 况 说 明书 。新 准 则 规 定 的财 务报 表至 少 应
允 价 值 和 应 支 付 的相 关 税 费作 为 换 入 资 产 的 成 本 , 允 价 值 与 产 负 债 表 、 益 表 、 务状 况 变 动 表 ( 现 金 流 量 表 ) 附 表 及 会 公 损 财 或 、
会 计 信 息质 量 ; 新准 则将 目的修 改 为 : 了规 范 会 计 确 认 、 量 为 计
三 、 计 要 素 定义 的对 比分 析 会 新准 则 会计 要 素 定义 史 为 科 学 。新 准 则会 计 要 素 仍 保 留 旧 准 则 六 要 素 的 名 称 及 分 类 , 对 其 定 义 按 照 《 业 财 务 报 告 条 但 企
() 1 会计 准 则 目的对 比 。旧准 则 规 定 的会 计 目的 为 : 适应 则 : 为 以历 史 成 本 为 基 础 , 非 条 件 比较 充 分 , 则 , 允 价 值 是 除 否 公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 一 会 计 核 算 标 准 , 证 不 允 许 滥用 的 。 统 保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对照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对照会计准则是规定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的原则和规则,用于指导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和运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新的会计准则逐渐取代了旧的会计准则。
新旧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对照比较来进行分析。
以下是新旧会计准则差异的分析对照。
一、资产计价差异1.固定资产的计价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计价采用原价与折旧后的剩余价值相加的方式进行计价;而按照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计价采用原价与已减值后的净值相加的方式进行计价。
2.无形资产的计价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计价是基于购置或建造成本进行计价;而按照新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计价是基于取得成本进行计价。
二、收入确认差异1.产品销售的收入确认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产品销售的收入确认是基于交货时点进行确认;而按照新会计准则,产品销售的收入确认是基于满足了收入识别的条件时进行确认。
2.服务收入的确认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服务收入一般按照实际完成或传输服务的进度进行确认;而按照新会计准则,服务收入确认是基于满足了收入识别的条件时进行确认。
三、成本计量差异1.存货的成本计量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存货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购置成本或生产成本;而按照新会计准则,存货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可变现净值。
2.金融工具的成本计量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金融工具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购置成本;而按照新会计准则,金融工具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公允价值。
四、财务报表展示差异1.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一般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项目;而按照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更加细致,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其他综合收益、利润分配等项目。
2.财务报表格式的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的格式一般较为传统,呈现形式相对固定;而按照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的格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从概述、会计主体范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比如会计主体范围的扩大、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等。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本文总结了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在确保信息透明度和规范性的也存在适应性和灵活性的考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更多的细化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企业环境。
通过本文的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广大企业更好地理解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异同,为企业的会计实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关键词】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比较、会计主体、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政策选择、优缺点比较、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是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比性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准则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是为了探讨企业会计准则的演变过程和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旧企业会计准则是根据传统会计理论和实践所制定的,而新企业会计准则则更加符合国际标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通过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计准则的变化和优缺点,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系统性的概述和比较分析,旨在揭示其在实践中的差异和影响,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依据,其规范性和适用性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差异和转变,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比较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及相关机构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会计准则的发展变化,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对照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对照准则是对原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大部分规定与原准则相同。
抛开体例和文字表述等形式上的差异,两者的主要差异(并非全部差异)如下: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①存货发出计价原准则: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新准则: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②借款费用原准则:不能计入存货成本新准则:符合条件的可以资本化2.《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①规范的范围原《投资》准则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且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新准则仅规范长期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短期股权投资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
②权益法的应用范围原准则: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新准则: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2、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3、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4、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核算。
3.《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①规范的范围:新准则分离出部分固定资产由《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范。
②新准则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弃置费用因素。
③新准则取消了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时其确认原则同初始确认固定资产的原则: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④利息原准则:不考虑购买固定资产延期付款的折现和利息问题;新准则: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格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比较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比较导言:企业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为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中国内地制定了多个版本的会计准则,其中包括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本文将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进行比较,以探讨新准则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一、准则适用范围旧准则适用于所有企业,而新准则则将不同类型的企业分为小型企业和非小型企业两类。
小型企业按照简化的核算办法进行会计处理,而非小型企业按照规范的会计准则进行处理。
这样的区分对小型企业来说更加简化了固定资产的会计操作,减少了其财务管理的负担。
二、计量方法旧准则对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主要有原价法和成本法两种,其中原价法适用于低价值固定资产的计量。
而新准则在计量方法上有了更为详细和规范的规定,主要包括原价法、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
1.原价法:根据购入或者建造固定资产时的实际支付的货币金额计量,并按照购入或者建造时的外汇折算率计算。
2.成本法:除原价法外,还考虑了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主要费用,如有形固定资产的运输、搬迁费用,无形固定资产的评估费用等,并将其纳入固定资产成本中。
3.公允价值法:根据市场上类似资产的价格或者基于市场数据计算得出的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法的采用使得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提高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三、计提折旧方法及年限旧准则对折旧方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用途、经济寿命和折旧法的确定,选择适当的计提折旧方法和年限。
而新准则则对折旧方法和年限进行了更加具体和细致的规定,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和单位数量法等4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给出了相应的折旧年限。
这样的规定使得企业在计提折旧时更加科学和规范,对固定资产的财务状况有更加准确的把握。
四、减值损失计提和减值测试新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计提和减值测试也做了较旧准则的详细规定。
企业会计新旧准则差异比较
11.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12.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产生 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3.原制度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设置“ 递延税款”科目,而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 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3、规范了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等重要的会计事项 4、规范了新的会计业务,原有的表外项目纳入表内核算
例如金融工具(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 5、体现了重要的特殊行业有关的准则
金融、保险行业、油气开采、农业等 6、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控制,防范利润调节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存货”、“金融工具”准则并不适用该条款 7、财务报表披露要求更为严格具体
3、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原准则: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 ,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即以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的 标准。
新准则:对初始成本的确定分为企业合并取得和非合并取得: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 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 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 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 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调整的,调整留存收益。新准则以取得被投资方所 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为投资的初始成本。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投资方在购 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负债以及发行的权 益证券的公允价值,即以付出的资产等公允价值。 (3)非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成本确定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 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基本一致,也是以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对比作者:李莎莎周文婷肖玉莹马寅子单位:暨南大学珠海学院2004级会计系摘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日,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资源正在被更广泛的区域、更多的群体所分享,日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共产品。
在中国逐渐融入于这一世界趋同的同时,企业对不健全的企业会计准则作出修改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促使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这不但对企业的贸易发展大有裨益,更使中国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快速步伐,与国际顺利接轨。
关键词: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优点比较一.新企业会计准则研究背景: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也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世界潮流,财政部于2006年2 月15日发布了39项新的会计准则体系。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 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特点与优点:1. 新会计准则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决策有用性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市场因素变化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强调按资产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资产,在资产不能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要求企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新会计准则同时强调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财务报告的目标也侧重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也就是在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中,增强了相关性,历史成本不再是惟一的主要计量属性,比较全面地在准则体系中导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2. 适应经济生活的发展要求,内容上有所创新新会计准则体系从过去偏重工商企业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的38项准则,覆盖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在涉及的领域上,增加了原准则中没有或有但规定不详细或不明确的内容。
如: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投资性房地产、生物性资产、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列报、保险合同的规定等等。
3. 体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次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最大特点是:经过财政部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双方的共同努力,新会计准则在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了中国经济的客观环境和发展特点,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双方准则中的非实质性差异,除了由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关联方披露准则规定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企业合并准则规定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计提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等,二者实现了实质性的趋同。
我国积极主动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实质性趋同变革。
这既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加入WTO 后中国履行承诺的要求。
三.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主体比较:存货:1、存货的计价方法旧准则: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新准则: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
取消了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
提高财务准确度影响: 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
对上市公司影响: 由于金额无法合理计算,建议采用未来适用法,不进行追溯调整。
2、借款费用旧准则:不能计入存货成本新准则:可以计入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如:船舶)符合条件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
因为像大型船舶这样的存货,造船厂仅靠自有资金根本完不成,必须借助于银行借款,而企业取得的银行借款又分不清专门借款与非专门借款,旧准则规定只允许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规定不够合理。
3、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旧准则: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新准则: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未对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做特殊规定。
4、劳务费用旧准则:无新准则: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1、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 取消了长期股权投资差额。
新准则: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例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例2)。
例1:企业将一批闲置不用的材料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占被投资企业20%的股权。
材料公允价值为l20万元,账面价值100万元。
则投资成本=120+120*17%=140.4(万元),被投资企业账面净资产公允价值500万(500*20%=100万元).按新准则的会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00商誉40.4贷:原材料1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20.4营业外收入20旧准则处理:投得多占得少计入股权投资差额,按期摊销;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00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20.4贷:原材料1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20.4例2:企业将一批闲置不用的材料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占被投资企业20%的股权。
材料公允价值为l20万元,账面价值100万元。
则投资成本=120+120x17%=140.4(万元),被投资企业账面净资产公允价值800万(800*20%=160万元)。
按新准则的会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60贷:原材料1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20.4营业外收入20投资收益19.6旧准则处理:投得少占得多计资本公积;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60贷:原材料1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20.4资本公积39.62、权益法、成本法的应用范围旧准则: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备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
新准则:(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2)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个别报表),编制合并报表时,按权益法进行调整。
(3)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4)短期投资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核算。
3、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旧准则: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即以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的标准。
新准则:对初始成本的确定分为企业合并取得和非合并取得:(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调整的,调整留存收益。
新准则以取得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为投资的初始成本。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投资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证券的公允价值,即以付出的资产等公允价值。
(3)非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成本确定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基本一致,也是以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成本法核算旧准则:初始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时的实际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新准则:在对非同一控制下的取得的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按规定确定初始成本后,投资方对初始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投资方对初始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5、权益法核算旧准则: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成为股权投资差额,“借差”时,计入股权投资差额分期摊入损益,“贷差”计入资本公积。
新准则: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6、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旧准则: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新准则: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可以转回7、商誉的处理旧准则:对由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要进行摊销新准则:对由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并结合相关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进行测试。
如发现减值,要计提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1、固定资产的范围变化旧准则:包括投资性房地产新准则:首次定义了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
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一)经济林木和产役畜等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二)矿区权益和石油、天然气矿产储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三)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2、固定资产定义旧准则: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③“单位价值较高”三条标准。
新准则: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两条标准。
取消了“单位价值较高”这条标准。
3、固定资产减值旧准则: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转回新准则:第二十条固定资产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处理。
确保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更加真实、可靠,避免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保护投资者利益。
4、规定了未来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
旧准则:无新准则:固定资产预计弃置费用等于未来处置固定资产所发生费用的现值,其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并计提折旧。
此类费用对于核电站、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大型固定资产尤为重要。
企业确认的弃置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确认一项负债。
5、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变更旧准则:无明确规定新准则:至少每年末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符合。
明确了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变更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需要进行追溯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