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应用心得
提高“烧山火”、“透天凉”针法成功率的体会
提高“烧山火”、“透天凉”针法成功率的体会
梁书忠
【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9(21)7
【摘要】掌握和运用好针刺补泻手法,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
而最具代表性的
补泻针法就是“烧山火”、“透天凉”二法。
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近20年的探索,体会颇深,现提出和广大读者交流。
1正确认识针刺补泻原理掌握和运用好补泻针法,首先要正确认识符合中医理论体系的针刺补...
【总页数】2页(P291-292)
【关键词】针刺补泻;烧山火;透天凉;提插法
【作者】梁书忠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3
【相关文献】
1."烧山火""透天凉"针法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J], 李传岐
2.“烧山火”与“透天凉”针法对热证模型家兔肛温及血清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J], 周海燕;杨洁;冯跃;杨慎峭
3.鱼际、丰隆、太渊穴运用烧山火透天凉针法配合针刀治疗咳嗽的临床研究 [J],
胡荣
4.“烧山火”“透天凉”针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何娟;尚世由;李秀芳;宁莉;农泽宁
5.对热补(烧山火)凉泻(透天凉)针法实验研究总结 [J], 郑魁山;郑俊江;郑俊朋;陈跃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的原理及应用
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的原理及应用我上大学以后呢,我父亲是一个中医大夫,我有时候假期回家,我就看父亲给别人扎针,有一个老头儿胃疼,胃里凉凉的,我父亲就给他扎足三里穴,提插捻转,提插捻转,一会儿这个老头儿就说话了,郝大夫!有一股热流慢慢的从腿上上来了,一到了胃里头,胃暖和了,胃好舒服呀!我说您是用了什么手法,能够让病人有热流,你是心里暗示吧!他说不是不是…,我用的是烧山火的手法,我说什么是烧山火的手法呀?他说烧山火的手法就是,把针扎到皮下以后,进三,一、二、三,退一,然后再一、二、三,进三,然后再进三,再退一,反复操作,说这样的话,病人的效应就是热的。
又一天,有一个女同志,她腹股沟长了个疖子,红肿热痛,打了好几天的青霉素,红肿热痛既没有消散也没有破溃,处于个持续状态,病人就说这地方又热又痛非常难受,我父亲是在胳膊上选了一个穴,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他选的是什么穴?我好像觉得他选的是个经外奇穴,又在这提插捻转,提插捻转。
过了一会儿,病人说大夫!我那个疖子那个地方,有一股凉凉的气,感觉特别舒服,疼痛就减轻了。
我说那您用的这是什么手法呀?他说是透天凉,我说透天凉的手法怎么操作呀?和烧山火相反,是退三进一,先把针扎到深肌层,然后提一、提二、提三,然后迅速的又按压下去,退一、退二、退三,迅速的再按压下去,这样反复操作,这就有清热的作用、泄火的作用,敏感的人就有一种凉的感觉。
我说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种冷热的感觉呢?说这主要看病人自己对经脉,感应的敏感程度,大体有3%的人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种冷热的效果,剩下的97%的人在初次接触针灸,或者接触针灸治疗时间比较短的时候,他没有这种感觉;如果经常接受针灸治疗,那97%的人还会有一部分人,能够有比较敏感的这种反应。
我说为什么…?你看操作程序,不就是一个是进三退一、一个是退三进一吗?我说这个操作程序,为什么可以引发血管扩张的效应?为什么热呀?是毛细血管扩张了、血液循环改善了、代谢旺盛了、产热就多了,所以敏感的人就感到热;为什么感到凉呀?那是血管收缩了、血液循环减少了、代谢降低了、产热降低了,所以他有凉的感觉。
深入研究“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具体操作和能量体现
深入研究“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具体操作和能量体现“烧山火”、“透天凉”是明代针灸家提出的综合的针刺补泻手法,它是以徐疾、提插(或捻转)为主,结合呼吸、九六数、开合等补泻方法,分天、人、地三层进行。
“烧山火”组合了针刺的补法,目的要引“阳气”深入,使产生热感;“透天凉”组合了针刺的泻法,目的要引“阴气”浅出,使产生凉感。
本法的记载始见于徐凤所述《金针赋》(1439年),后在《医学入门》、《针灸问对》、《针灸大成》等书中均有解释。
《金针赋》写道:“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寒至,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
”结合《针灸大成》等记载作些分析说明。
“烧山火”是因其能产生热感而名。
热以治寒,故主治“顽麻冷痹”等症。
其法“先浅后深”,意欲引阳气深入。
根据穴位深度可分两层(先5分深,后1寸深)或三层(先5分,后1寸,最后1.5寸)进行,提插时着重于插(按),故说“慢提紧按”,每层提插或结合捻转,共九次(阳数)。
产生热感后,仍紧闭针穴并将针按住,以纳阳气。
所说“三进三退”,《针灸大成》又作“三进一退”,即以进为主。
近人临床应用,按穴位的针刺深度,分成三等分。
当进针透皮肤后,在“天部”用紧按慢提法提插九次;然后进入“人部”,亦紧按慢提九次;最后深达“地部”,又紧按慢提九次;然后从地部一次提退到天部,再如上法“三进一退”,反复操作,至病人觉针下有温热感为止,出针时应快速按闭针孔。
如结合呼吸补泻的补法同用,即在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退针、出针。
“透天凉”,是因其能产生凉感而名。
凉以治热,故主治“肌热骨蒸”等症。
其法“先深后浅”,意欲引阴气浅出。
根据穴位的深度可分两层(先1寸深,后5分深)或三层(先1.5寸,后1寸,最后5分)进行,提插时着重于提,故说“紧提慢按”。
每层提插或结合捻转,共六次(阴数)。
产生凉感后,缓慢提针以引阴气。
针灸名家张缙谈烧山火、透天凉
针灸名家张缙谈烧山火、透天凉1烧山火1)烧山火手法概述烧山火手法属于常用复式补泻手法之一,是热补法的代表性手法。
最早在《素问·针解》篇中记载:“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
”在《灵枢·终始》篇中也记载:“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
”可见当时已有虚实补泻和针刺取热的概念。
其后,金代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的论述,成为后世热补手法的要点。
烧山火手法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所载《金针赋》中:“考夫治病之法有八。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
除寒之有准……皆细细搓之。
祛病准绳。
”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曰:“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凡用针之时,须捻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紧按。
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
未效,依前法再施也。
”对烧山火手法的操作和主治范围作了较为细致的描述。
其后的历代医家虽根据各自的临床体会和经验手法各有侧重,但皆以《金针赋》、《针灸大成》中所载针刺手法为准绳。
当前,以国家规划教材为准的经典烧山火术式操作方法是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先浅后深,每层各做紧按慢提九数,然后退回至浅层,称为一度。
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再将针插至深层留针。
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中的补法,出针时按压针孔。
该术式操作手法主要是参考《金针赋》“烧山火”手法而定,但语言过于简练,对具体操作中的细节问题没有详细阐述,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使人存在诸多疑惑,所以深入研究“烧山火”手法的术式操作过程是必要的。
2)张缙教授烧山火手法简介张缙教授在针刺补泻手法的研究中指出,补泻应针对总的机体机能状态而选择,虚者宜补、实者宜泻,但这都需要通过调气解决。
医生需要用针激发经气或使气至病所,经气的调节机制便自己启动。
道家烧山火透天凉针法
道家烧山火透天凉针法
道家烧山火透天凉针法;
传统的【烧山火透天凉】很难做出效果来,我的恩师肖云道长有一套针法效果很好反正恩师不在了拿出来让老师们都试一下实实在在道家的真家伙。
烧山火;不分天地人三步将针一次插入所需深度,得气必求其胀感,如非胀感搓法寻之紧按拇指向前,慢提拇指向后不分层次,不计其数以针下产生热感爲度,出针后疾闭其孔穴。
透天凉;将针一次性插入所需深度,得气必求其麻感,如非麻感揭法寻之,紧提拇指向后,慢按拇指向前不分层次,不计其数已针下产生凉感爲度出针后不闭其孔穴。
施术要点;首先辩证寒热虚实情况下实施针刺手法必须存在基础感,情况下进行,烧山火紧按拇指向前,慢提时拇指向后。
透天凉针时紧提拇指向后,慢提时拇指向前不分层次,不计其数。
烧山火;三进一退热涌涌,先浅后深--治顽麻冷痹——紧按慢提九数
透天凉;三退一进冷冰冰,先深后浅--治肌热骨蒸——紧提慢按六数
心腧旁边是神堂
肺腧旁边是魄户
肝输旁边是魂门
脾输旁边是意舍
肾俞旁边是志室
细看膀胱经一线二线
仔细体会中医五脏藏神体用不二。
1956年资料8 针灸手法烧山火、透天凉临床操作的经验介绍
(本文发表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飞病自安,始是五分终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凡用针之时,须撚运人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其一寸者,即先浅后深也。若得气便行运针之道,运者男左女右,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紧按,若觉针头沉紧,其插针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未效依前法再施。透天凉:透天凉,能除热三退一进冶冰冰,口吸气一门,鼻出五口,凡用针时,进一寸内,行六阴之数,其五分者,即先深后浅也。若得气便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三入三出,紧提慢按,觉针头沉紧,徐徐举之,则凉气自生,热病自除,如不效,依前法再施。
(一)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文献参考资料,主要根据明杨继洲氏著的针灸大成中所记,其法如下:
1.南丰李氏法:烧山火,先浅入针,而后渐深入针,俱补老阳数,行气针下紧满,其身党热带补慢提急按老阳数,或三九而二十七数,即用通法 扳倒针头,令患人吸气五口,使气上行,阳回阴退,名曰进气法,又曰“烧山火”。透天凉:先深入针,而后渐浅退针俱泻少阴数,得气觉凉带泻急提慢按,初六数,或三六一十八数,再泻再提,即用通法,徐徐提之,病除乃止,名曰“透天凉”。
5.有人由临床体验,认为热的感觉与押手有很大关系,凉的感觉,在操作时不用押手较好。凉的感觉较热感觉易做,但本文与上述洽相反,热的感觉比凉的感觉易做,因此本人认为可能是按上述操作,配合不好,操作不熟练,或是由押手影响的关系,今提出参考,需今后在操作方法上,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
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古典文献的正本清源研究“烧山火”和“透天凉”是寒热手法的通称。
(一)《内经》中的取热取凉手法是寒热手法的源头《灵枢·九针十二原》: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素问·针解篇》: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泻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针下寒,乃去针也。
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
(二)“徐疾”的后世发展和对徐疾的补充可以看出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操作技术是从《灵枢·九针十二原》上“徐疾”通过《小针解》的解释传承下来的。
经元明时期的充实,成为一个体系,一直发展到今天。
这个发展的脉络是很清楚的。
(三)《难经·七十八难》和窦汉卿《标幽赋》的取热取凉《难经·七十八难》中有“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
”泉石心制定的烧山火与透天凉的经典术式中,各有两次提插,即烧山火之“紧按”与“插针”;透天凉之“紧提”与“徐徐举针”。
由此可见“推”与“动”两项单式手法是至关重要的。
元·窦汉卿用歌赋的形式高度的概括了取凉取热手法的术式:“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动退空歇”和“推内进搓”八个字,把取凉取热两种手法的用针方向,用力趋势和力度大小都交待的一清二楚。
还用“动”和“推”为这两个字来领军,以合于《难经》之意。
确可以从这个对句的字里行间品味出两种手法的不同操作特色。
正是窦汉卿在《标幽赋》里对“动”、“推”两法的突出的摆法,才进一步使我们清楚了《难经·七十八难》中“动”、“推”两法的正真价值。
明·吴崑在其《针方六集》中转入了《标幽赋》,并进行了注解。
在本句的注文中,明确的指出:“持针力入谓之推”。
这“力入”二字,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四)泉石心《金针赋》的烧山火、透天凉是寒热手法的第一次规范泉石心在《金针赋》的序言里,已经讲清楚,他是窦氏学派的传人,是师承倪孟仲和彭九思的,是二位先生传给了他“发明窦太师针道之书”。
烧山火与透天凉的核心秘密——制热制凉针法的临床应用(重磅干货)
烧山火与透天凉的核心秘密——制热制凉针法的临床应用(重磅干货)王迎教授,1992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八七级。
毕业后在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灸疗中心工作。
2001年应邀赴英国工作至今。
2015被英国中医学院聘为针灸学教授。
2015年底被北京中医药大学聘为第一批北中医特聘临床专家。
2018.7被选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海外校友会常务副会长。
并担任海外针灸技术开发团队'针灸梦工厂'的总负责人工作。
他在临床中喜爱钻研学习各种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法,集众家之长。
特别是擅长以腹诊思维来指导针灸整体治疗,并加用各种技术对症施治。
五脏有疾,六腑必淤。
这一套方法对于治疗各种常见病往往是立竿见影,对于各重疑难杂症也会让我们有的放矢,取得疗效。
讲课课件一。
主持人郭松鹏教授介绍注: 上面图片第2.7.1. 更正为:极浅制凉针法二。
主讲人王迎教授介绍原文翻译:各位同仁朋友们,我是郭松鹏,受王绍培教授嘱托,今天借纽约中医论坛大平台,我为我们针灸梦工场场长王迎教授主持讲座。
在王迎讲课之前,我来对极浅刺刺热刺凉针法,做个简单的介绍。
这样大家会更清楚的了解这个针法。
我想向大家介绍极浅刺制热制凉针法,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极浅刺?我们所指的极浅刺是不刺入皮肤,或者极限浅层的针刺刺激方法。
那么什么是制热制凉快?我们是以受试者感知热凉作为指标评估针刺激发人体所产生的阴阳效应。
那么什么是感知凉热呢?只针刺之后,受试者对自身变化的感觉的判断,一般通过语言呈现出来,那么机器通过数字呈现出来,或者通过图像呈现出来,那么人类我们人类什么?人类是通过语言呈现出来,也可以通过温度计和红外热图呈现出来。
热凉属于感知,这跟疼痛一样。
疼痛这种感知一样均可,都可以作为技术指标来评估针刺效应。
那么何谓阴阳效应?这里边提到上面提到一个阴阳效应,那么它是指针刺之后人体所产生的即可变化。
及时的变化。
掌上金之后马上出现了一种变化,身体发生了变化,我们就称为阴阳效应,或者称之为补泻效应。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一、烧山火:手法轻,时间短。
①穴位找准。
②一定要得气。
③撵转了以后滞针。
④提插(快进慢出)。
⑤下压(豆许)。
⑥守住这个气,然后等待热感。
二、透天凉:速度快,时间长。
①穴位找准。
②得气。
③撵转滞针。
④提插补滞(快出慢进)。
⑤提针(豆许)。
⑥守气等候凉感。
凉感比热感难,要操作两三次。
提示:给病人治疗时要言语引导一下,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成功的几率。
三、控制方向:共五种,只讲三种。
①撵转法:垂直下针,转到滞针,然后往上走或往下走,如果想往下走它却往上走了没有按照想去的方向走,这时就变换撵转的方向,针感就会向另一个方向放射了。
频率越快传感越快,传感到达病所的时候,再利用补滞方法行针。
②针尖的方向:针刺得气以后,将针尖朝向想要的方向(病所),做提插补滞。
针尖两种:a、入针45度入针,但要在扎针的前后错开的位置进针,这样针尖就落在穴位上了。
刺到针下穴位敏感点撵转滞针做提插补滞法,针感就向针尖的方向走了。
b、直刺到敏感点后撵转到滞针,扳着针柄,针尖向着想要传感方向做提插,即是把针扳弯了,这样做提插气就能到所要的地方。
当传感到所要位置后守住气,就可以做烧山火透天凉入豆许提豆许,等待所过经络全部发热。
③压手按压控制方向:用手按压穴位上下,用压手控制方向,想让气向上走按下面,想让气向上走按下面。
力度补加力,滞稍稍的按压皮肤。
用食指或拇指。
从而达到关闭经脉另一端的作用。
拇指向针尖的方向揉推。
可以达到经气通关过节的作用。
单永华主任医师对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传承及运用
重迅速增加不敢进食, 就 以蔬菜水果为伴 , 渐至食欲全 无, 精神 抑郁, 烦 躁易怒, 口苦便秘, 夜寐不安, 现休 学
在家 。 经 多方治疗及心理咨询亦无大效, 遂来针灸科求 治 。患者形体消瘦, 面色无华, 舌质绛红, 苔微腻, 脉弦
屏息凝神 , 手 如握虎 。 下针时, 必对腧穴定位 了然于胸 。 进针 以后, 更 需悉心体会针 下感应 。
地) 进行操作, 每部紧按慢提 , 待针下热至后 出针, 并急
按针孔 。透天凉手法, 分三部 ( 天、人 、地) 进行操作,
每部紧提慢按, 同时配合捻转泻法, 待针 下凉至后 出针
出针 时摇大针孔, 出针后不按穴 。其后 《 针 灸聚英》 、
《 针灸 问对 》 、《 医学入 门》等书均有 载述, 代有发展,
前法 再 施 。 ”
【 中图分 类号 】 R 2 4 9
【 文献标志码 】 A
D 0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I ] . 1 0 0 5 — 0 9 5 7 . 2 0 1 3 . 0 4 . 2 3 8
单永华主任 医师, 从医近 5 0载, 曾先后师从查少 农、秦德铨 、肖少9 即 等针灸名家学习针术, 又于 8 0年 代在 上海 市针灸经络研究所进修, 跟随华延龄 、 孙 吉山 老师研 习传 统针法, 对烧 山火透天凉手 法形成 了 自己 独特的操作方 法。本人跟师 多年, 收益 良多, 现将 老师 经验和学习心得介绍如下, 供 同道参考。
隆、公孙行凉泻手法, 其余施平补平泻法。翌 日复诊,
喜形于 色, 告之 昨 日针后打 的回家, 与 司机交谈甚欢 , 半年来从未有过 。查其舌面 厚秽 明显改善, 仍施前法 。
1956年资料8 我对“烧山火”及“透天凉”手法的初步体会
1956年资料8 我对“烧山火”及“透天凉”手法的初步体会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我对“烧山火”及“透天凉”手法的初步体会“烧山火”与“透天凉”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功效:(1)烧山火:用在一切风湿痛症,如坐骨神经痛取环跳穴,在痠胀感觉的基础上,使热放散到足部或全身。
能起舒经活络,治痛散风的作用。
用在眼科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症,取风池穴,使热胀的感觉放散到眼区。
妇科的月经不调,针气海穴,使痠胀热的感觉放散到阴道部,其他一切虚弱症,运用起烧山火,效果都很令人满意。
(2)透天凉:对一切炎症有效,如乳腺炎针大椎穴,使凉胀的感觉,放散到乳部,使病人乳部有发凉舒适的感觉。
对原因不明的高烧病人,体温在38?以上,针风池、合谷穴,使体温下降。
急性结膜炎,针风池、太阳、睛明穴,用此手法,经两三次就愈。
大便秘结的病症,针百会,使凉的感觉,由头部向背部放散,感觉大时可到长强,其他的胸腹胀满效果都好。
对“烧山火”和“透天凉”操作中的认识这两种手法,是在操作中相当复杂而细致的手技,从它的适应症和操作上来看,是完全相反的,烧山火是能除寒,对一切虚弱症有效,操作是三进一退,鼻吸气呵五口,先浅后深,慢提紧按,针时行九阳数。
但透天凉是能除热,对一切实症肌热骨蒸有效。
具体操作,三退一进,门吸气一口,鼻出气五口,先深后浅,紧提慢按,行六除数,这就看出两种手法操作上的区别。
烧山火在操作过程中进多出少,鼻吸气,口呼气,针先浅后深,退针时慢,进针时快,行九阳数,是表示反复的进行,以找热的感应,而透天凉的操作手法,则与此相反,总之我认为针灸医师,掌握了这两种操作手法,就能增加医疗效果,同时也能预测患者收效的快慢,有助于我们的诊断。
如灵枢经九针十二原刺要篇上说:“刺之而气不至,问其无数,刺而气至乃去之,勿复刺,”又曰:“气至而有效,效之言,若风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烧山火、透天凉”,这次彻底讲清楚了
“烧山火、透天凉”,这次彻底讲清楚了紧按烧山火,紧提透天凉。
气至而有效,治神则效宏。
灵兰会员季度大课又双叒上新了。
本次课程为郑魁山先生学生、李少波学术传承人——李长俊医师为大家解密传说中的“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形神合一:论烧山火与透天凉的本质》。
烧山火与透天凉,是传统针灸的补泻手法。
烧山火是“补”,操作烧山火可产生针下热,温经散寒,治疗顽麻冷痹等虚寒性疾病。
透天凉是“泻”,操作透天凉可以产生针下凉,泻阳退热,治疗热痹或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真正熟练掌握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针灸师并不多,以至于烧山火、透天凉的手法慢慢成为传说,甚至沦为笑谈。
李长俊医师说:烧山火与透天凉并不是传说,是实实在在的,我每天都在用,而且也不难学,抓住了要点,肯下功夫就可以学会。
那为什么烧山火和透天凉的手法却濒临失传呢?这首先是因为“教”与“传”出了问题。
比如教材中,烧山火“紧按慢提”的“紧”和“慢”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否有误传?具体怎么操作?比如一切手法的前提是“得气”,如何“揣穴”、“搜穴”、“搓而得气”呢?那“得气”之后又如何“提按”、“捻转”、“呼吸”、“治神”?而为达到更好的效果,“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的手法又可以怎么做?这些问题,在本次会员课中均有详细阐述。
还等什么,精彩片段,先睹为快!灵兰会员课精彩片段灵兰会员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会员频道,学习完整内容【精彩观点】“1、“烧山火”与“透天凉”的手法,关键在体会“紧”和“慢”,此处的“紧”便是《标幽赋》中“沉紧涩”的“紧”,“慢”便是“轻慢滑”的“慢”。
2、取穴准确重在“揣穴”,进针之后要“搜穴”,以“苍龟探穴”之搜法找到最敏感的得气点,同时体会针下“沉紧涩”之感,再做手法。
3、《黄帝内经》中对补泻手法的描述,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
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
”以及“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
”这之中关键细节在于体会“若”、“如”二字。
烧山火与透天凉操作手法真传(纯干货手法)
烧⼭⽕与透天凉操作⼿法真传(纯⼲货⼿法)烧⼭⽕、透天凉,如武林中之绝世秘籍,⾼⼿施之出神⼊化、炉⽕纯青,于顽⿇冷痹等寒热痼疾,可有拔刺⾎污之效,本⽂讲述各针灸⼤家于此⼆者针法迥异之处,领略⾼⼿华⼭论剑,针道奇⽞。
黄帝问⽈: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岐伯对⽈: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实乃热也。
满⽽泄之者,针下寒也,⽓虚乃寒也。
——《素问·⼩针解篇》⼀⽈烧⼭⽕:治顽⿇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透天凉:治肌热⾻蒸,先深后浅,⽤六阴⽽三出三⼊,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
——《⾦针赋》【烧⼭⽕】操作⽅法:将所刺腧⽳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地、⼈三部)。
(1)进针时,医者重⽤指切押⼿。
(2)令病⼈⾃然地⿐吸⼝呼,随其呼⽓时,将针刺⼊浅层(天部)得⽓。
(3)得⽓后,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九阳数)。
(4)再将针刺⼊中层(⼈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九阳数)。
(5)其后将针刺⼊深层(地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九阳数)。
此时,如果针下产⽣热感,少待⽚刻。
(6)随病⼈吸⽓时将针1次提到浅层,此为⼀度。
如果针下未产⽣热感可随病⼈呼⽓时,再施前法,⼀般不过三度。
(7)⼿法操作完毕后,留针15~20分钟,待针下松弛时,侯病⼈吸⽓时将针快速拔出,急按针孔。
【透天凉】操作⽅法:将所刺腧⽳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地、⼈三部)。
(1)在进针时,医者轻⽤押⼿。
(2)令病⼈⾃然地⿐呼⼝吸,随其吸⽓将针刺⼊深层(地部)得⽓。
(3)得⽓后,轻插重提,如此6次(⾏六阴数)。
(4)再将针提⾄中层(⼈部),轻插重提,连续6次(⾏六阴数)。
(5)再将针提⾄浅层(天部),轻插重提,如此6次(⾏六阴数)。
此时,针下产⽣凉感,称为1度。
如果针下未出现凉感,可将针1次下插⾄深部,再施前法。
但⼀般不超过三度。
凉感不论在地部、⼈部或天部出现,可停⽌⼿法操作。
针灸大家张士杰论针刺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
针灸大家张士杰论针刺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针灸大家张士杰论针刺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2021-12-28 09:07·悬壶悟道浅谈针刺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针刺补泻与手法,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如《素问.调经论》 '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及《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等是。
奈因《内经》一书,殆非一时之言,而所撰述亦自一人之手,故对上列补泻徐疾之释义亦不一致。
《灵枢·小针解》云:”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泻之者。
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而《素问·针解》却释为:”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泻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
”两者显然有别,而《灵枢·官能》 '泻必用员…疾而徐出 ...补必用方... 气下而疾出之”等论则与《灵枢·小针解》同而异于《素问·针解》,且均未强调针下寒热为补泻之标志。
只是到了金、元以降之宗于《针解》者“追求针下寒热以分补泻之目的,遂组合了名色繁多的复式手法,众说虽各有所本,但终属纷纭。
如金元之际窦默所著《标幽赋》中之”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到了明代,徐凤在其《针灸大全》中,才首先提到了泉石所著《金针赋》:“考夫治病,其法有八: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
”此后明代李梃也于其《医学入门》中提出了:”凡补先浅入而后深,泻针先深入而后浅。
凡提插,急提慢按如冰冷泻也;慢提急按火烧身,补也。
如治久患瘫痪,顽麻冷痹,遍身走痛及癞风寒疟,一切冷疟,先浅入针而后渐深入针。
杜晓山等老中医的烧山火透天凉的简单操作方法
杜晓山等老中医的烧山火透天凉的简单操作方法:前些时间在各个针灸群和论坛,很多人感叹针刺手法复杂。
很难掌握,尤其是烧山火,透天凉针法隐晦难明,更有甚者不惜花重金去学习,却事与愿违,今特地与大家分享中医大家们的简单操作方法:一、杜晓山老中医的烧山火,透天凉的简单操作方法:1、烧山火:在进针得气的基础上,将针再插入1-2分深左右,行重插轻提多次,侯针下有沉紧感时紧握针柄,勿令气散(不使针下脱离针感,意在守气)使针下持续沉紧,直至产生温热感,一次不效,可再重复数次,出针时以拇指轻轻向后捻退约1-2次(以防滞针)最后将针轻轻退出皮肤,速闭其孔。
此法有温阳调气作用,常用于治疗顽麻冷痹等虚寒性疾病,效果确实较一般常用补泻手法为好。
2、透天凉:在进针得气的基础上,将针上提1-2分,行重提轻插多次,再以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单向捻转多次,此时守住针下之气,紧提针柄,使针下或全身产生凉感,出针时摇大针孔,急速拔针,不按或慢按针孔。
此法有泻热作用,多用于热痹或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此法简便易学,大家有机会好好体会看看。
二、李世珍、李传岐五世家传烧山火,透天凉的简单操作方法:烧山火:刺入欲刺的深度,出现针感后,刺手拇、食二指向补的方向捻转后即紧捏针柄(使局部肌肉紧涩,以免刺深),向下适度地紧压,使之逐渐产生热感;透天凉:刺入欲刺的深度,出现针感后,刺手拇、食二指向泻的方向捻转后即紧捏针柄(使局部肌肉紧涩,以免将针拔出),向上适度地提针使之逐渐产生凉感。
提示:这里的紧压和提针,其实针是没有上下移动多少的,只是用那种动作气势,大家去体会吧!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掌握!针刺法练习八式:/s/blog_61e9c95f0100ii3l.html名老中医承淡安先生运针不痛针法/s/blog_61e9c95f0100o8rs.html。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源流、操作浅析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源流、操作浅析何润东;王超;尚秀葵【摘要】Mountain-burning fire and heaven-penetrating cooling techniques are complex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s and can make acupunctured persons feel the sensations of heat and coolness.But the techniques have been for a long time, doctor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described them not in the same way and the manipulations areevencomplicated.All this makes contemporarypeoples, especiallybeginnerfall utterly mystifiedand not know their meanings.By simply sorting out theorigin and developmentof mountain-burning fire and heaven-penetrating cooling techniques and analyzingtheimplementationof them to seek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this article objectivelydescribes the main points ofimplementationof the two techniquesfor a brief survey of the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to help acupuncturebeginnerbetterunderstand these two complex techniques.%烧山火和透天凉为针刺的复式补泻手法,能够使被针刺者产生热感和凉感。
浙江名医楼百层妙用烧山火透天凉治愈肩痹等验案三则
浙江名医楼百层妙用烧山火透天凉治愈肩痹等验案三则烧山火与透天凉的针刺补泻手法,是根据《素问·针解》“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的记载发展起来的。
烧山火的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应针深度的1/2时,运行左右捻捻手法9次以候气,若觉针下沉紧,再刺入应刺深度,急行三出三入,慢提紧按的提插捻捻手法,一般就能使针下产生热感。
透天凉的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应针深度,即行左右捻捻手法6次以候气,若觉针下沉紧,再将针提起1/2,急行三入三出、紧提慢按的提插捻转手法,一般能使针下产生凉感。
上述两种手法,同样是以“阴阳立法”、“寒热正治”为目的。
例一、肩痹案吕某,女,52岁。
主诉及病史:右侧肩关节疼痛已逾2年,病起于家务劳累及夜寐露肩受凉。
肩臂疼痛逐渐加重,以致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上举不能平肩,内收手指仅能触及左锁骨下缘,后伸难抵腰部。
每遇寒冷疼痛更甚,肩臂终年怕冷,即在夏季,肩肘部亦需保暖。
肩臂动作不利,略不注意,即感剧痛难忍。
曾经中药和针灸治疗,效果不显。
局部外观无异常。
辨证:病由劳累后复受风寒湿邪稽留经络,致气血受阻所致。
取穴:肩髃、曲池、臑俞、外关、云外(云门穴外侧约2寸,直对腋横纹)。
操作:肩髃、曲池用烧山火手法,其余各穴用捻转泻法,留针15分钟,开始每日针1次,3次后隔日针1次。
针3次后,患者肩痛怕冷等症减轻,8次后冷痛全除,上举已能至耳平,内收可至左锁骨上端,后伸可达腰部。
此后各穴均用捻转泻法,针至15次而愈。
按本病又称“肩凝证”、“漏肩风”等,属中医“痹证”范畴。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有“…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的记载。
痹者,闭也,闭阻不通之意,故按经络循行部位选穴,针刺手法除应用捻转泻法疏通经络气血外,再结合寒热正治的烧山火手法以治之。
例二、寒痹案范某,男,40岁。
主诉及病史:10年前,因身处战争环境,常野餐露宿,涉水过河,以后逐渐出现两侧肘膝关节酸痛,每遇天气变化时加剧。
79、【倪海厦讲解】烧山火与透天凉
79、【倪海厦讲解】烧山火与透天凉【倪海厦讲解】烧山火与透天凉第一个口诀,下针的口诀叫烧山火,第二个我们叫透天凉。
这个烧山火,还有透天凉,是我们大补和大泻的手法。
顾名思义,烧山火是补,透天凉是热症。
病人大热的时候,我们用透天凉的手法。
病人里寒很盛的时候我就用烧山火的手法。
烧山火怎么做?你针扎到皮层以后,因在皮层引不到气,你就把针扎深一点,还引不到气,你就再深一点。
所以,第一个先引气。
气一到,皮肤表面一圈会比较红,或病人感觉酸麻胀。
气到了以后,开始把针提到皮肤表面。
心想,底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针扎到这个点,这是一寸的距离,从这个一寸分三段。
就是天、人、地。
当你在天部的时候进针,我们数是九。
什么叫做补呢?补就是紧按慢提,这就是补。
这就是医书上写的。
怎么样去观想,针下去以后,怎样叫紧按慢提?就是很快速的下去,然后慢慢、慢慢的起来。
你不要去记,假设脚踏车车胎没气了,我要把气打起来。
打气的时候,你会很快的压下打气筒。
若你很快又拔起来,气也就回头了。
所以,要紧按慢提,这就是补。
不要让他回头,所以你要快按下去,慢慢的拉回来。
在天部这个部分,要做九次。
九次做完了以后,再把针扎到人部,在人部又是三分之一寸的地方,再做九次。
再到地部,在这个地部再做九次。
这是烧山火。
顾名思义,烧山火真的是烧山火,那火很大。
比如说,胃家的寒症、胃痛、呕酸。
你怎么知道是寒,脸色青,你一望就知道。
问病人口渴不口,回答:“不渴”。
就算喝也要喝热水,因为里面是冷的。
那你在中脘上可以做烧山火。
如果人很瘦,肚子是平的,中脘就不适当,你就在足三里,胃经的本穴做,你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足阳明胃经是属土,按照井荣俞经合五俞穴的话,是金水木火土。
所以足阳明的厉兑穴是它的井穴,井穴也是母穴,对不对。
那你如果在厉兑上做烧山火,那这是拷问犯人用的刑罚。
要找肉多的地方做,知道我的意思吗。
我们有很多穴道可以做,哪有跑到厉兑上做的,做完以后脚趾头肿很大,病人是被吓好的,不是真的好了。
针灸最神奇的法宝:“烧山火、透天凉”技术!
针灸最神奇的法宝:“烧山火、透天凉”技术!本文就烧山火、透天凉其手法操作技术关键及相关问题加以分析,文字简约,义理精深,对古今此手法传承阐微发幽,拾遗补阙,实为针灸干货,医家所宜。
“烧山火、透天凉”是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代表。
首见于泉石心的《金针赋》中,并详细叙述了它的操作方法和主治范围。
后世医家包括近代、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各有发挥,操作方法虽不一致,但均遵循《金针赋》中的操作原则。
各家对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研究认识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不同流派、不同学术思想为“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研究“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方面,要师古不泥古,更不要神秘化。
不知何因连最具有权威性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精编教材《针灸学》在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内容中最关键问题:“紧按慢提,紧提慢按”的术式操作,也未作多一个字的阐述。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是取热、取凉手法的代表。
但不是补泻手法的叠加,研究“烧山火、透天凉”应该找到手法技术关键,在手法技术关键方面,发挥总结提高,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应用体会,仅就《金针赋》“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技术关键及几个相关问题分析如下。
1、“紧提慢按,紧按慢提”1.1“紧按慢提,紧提慢按”是《金针赋》“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操作中的关键技术这是医家们公认的。
据此,后世医家多认为,徐疾补泻、提插补泻是“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基本形式。
要准确理解、运用、研究“烧山火、透天凉”手法,首先要理解泉石心单式手法“按”“提”的真意。
在《金针赋》十四式单式手法中有“提”“按”法,没有“插”法。
虽然杨继州《针灸大成》有“按者插也”之说,但这是泉石心十四式单式手法百余年之后之说。
研究“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必须理解领会《金针赋》中“提”“按”单式手法之含义,这才是泉石心《金针赋》“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本意,其他后世医籍只能做参考。
笔者认为表述上可以用“插” 代替“按”,但操作上必须领会“按”法之含义,按照“按”法的术式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应用心得
刘冬梅 长春中医学院附院进修生(长春130021)刘 伟 吉林市医院理疗科(吉林132021)
“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首见于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卷二・金针赋》。
笔者曾师从于纪青山教授,纪老学验俱丰,师古不泥,临诊提倡谨思、明辨、创新。
故临床应用上述针法时,深感其程序繁琐复杂,而且不易成功。
本着简、便、验的思路与方法,经多次改进,反复实践,将烧山火、透天凉中天、人、地三部分段针法,改为连续一步到位针法。
把以往沿用的徐疾、提插、九六、开阖等补泻手法,简便为提插为主,捻转为辅。
特点易掌握、易操作、易得气,成功率高。
操作方法 烧山火:先将针刺入皮下,从天部到地部施以重插轻提,患者觉针下有酸、麻、胀感时,可在重插的同时左捻针,然后轻提针到天部不捻转,通常完成一度手法即可达到针下有热感,若不明显再作二度、三度手法;透天凉:先将针刺入皮下,从天部到地部施以轻插重提,当患者觉针下有沉重感时,可将针轻插到地部,直插而不捻转,最后重提针到天部,在提针的同时右捻转,一度手法完毕,患者即可觉针下有清凉感,从而达除蒸退虚热之疗效,否则,再作二度、三度手法。
体 会 通过反复连续提插可以找到准确的穴位感受器,能增强针刺感应。
尤其是用力向下重插时易于获得针感,而且针感反应多强烈,易于产生热感,对疼痛、麻痹、瘫痪等顽症,效果更佳;反之轻微向下插入,刺激作用弱,易于产生凉感,可退热解肌。
在提插的同时配合捻转对于增强提插针感效果十分必要。
《针灸大成》注:“凡病热者,先使气至病所,次微微提退豆许,以右旋夺之,得针下寒止。
凡病寒者,先使气至病所,次徐徐进针,以左旋搓提合之,得针下热而止。
”阐述的是左旋为补,右旋为泻的概念,捻转配合提插可以不断地牵动穴位感受器,以扩大针感效应。
尤其是当刺入穴位不准时,或仅刺在穴位感受器的近旁,难以得气时,将针捻向一个方向则易于得气,而且反应强烈,因此成功率高。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旋以捻转这一手法时,需要指力大小适宜,速率缓急应掌握恰到好处。
否则,捻转角度过大,速率太快,易发生滞针现象而引起疼痛;反之,角度过小,速率太慢,则刺激量不足,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收稿日期:1997-06-07
编辑:李 立
瘀血内阻不仅是流血过多的主要病机,也是痛经的主要病机,既所谓“不通则痛”。
因此,对此种证型者,不可只图止血,应重在通调脏腑、经络气血,调整月经生理系统,血则自止,取穴以足厥阴肝经经穴为主,故收良效。
参考文献
1 高纪.宫内节育器对月经血量影响的观察.中华妇产科杂
志,1992;17:214
2 肖碧莲.月经血量测定方法.中华妇产科杂志,1980;15:
159
3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 秦满.辨证治疗放置节育环后出血.河北中医,1987;(4):9
5 张永洛.针灸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中国
针灸,1995;(3):19收稿日期:1997-09-18
编辑:李 立
・
564・第24卷 第12期1997年12月
LIAONING JOURNAL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Vol.24 No.12Dec.,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