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山火透天凉
中医针灸绝学:“烧山火”“透天凉”的16种古法操作
中医针灸绝学:“烧山火”“透天凉”的16种古法操作烧山火、透天凉作为针灸专业的针刺手法,充满了神秘莫测的气息,掌握热补凉泻手法往往成为高手的象征。
一、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概述1.烧山火烧山火手法属于常用复式补泻手法之一,是热补法的代表性手法。
最早在《素问·针解》篇中记载:“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
”在《灵枢·终始》篇中也记载:“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
”可见当时已有虚实补泻和针刺取热的概念。
其后,金代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的论述,成为后世热补手法的要点。
烧山火手法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所载《金针赋》中:“考夫治病之法有八。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
除寒之有准……皆细细搓之。
祛病准绳。
”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曰:“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凡用针之时,须捻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紧按。
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
未效,依前法再施也。
”对烧山火手法的操作和主治范围作了较为细致的描述。
其后的历代医家虽根据各自的临床体会和经验手法各有侧重,但皆以《金针赋》、《针灸大成》中所载针刺手法为准绳。
当前,以国家规划教材为准的经典烧山火术式操作方法是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先浅后深,每层各做紧按慢提九数,然后退回至浅层,称为一度。
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再将针插至深层留针。
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中的补法,出针时按压针孔。
该术式操作手法主要是参考《金针赋》“烧山火”手法而定,但语言过于简练,对具体操作中的细节问题没有详细阐述,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使人存在诸多疑惑,所以深入研究“烧山火”手法的术式操作过程是必要的。
2.透天凉“透天凉”手法属于传统复式补泻手法之一,是凉泻法的代表性手法。
针灸绝学“烧山火”“透天凉”的18种操作方法
针灸绝学“烧山火”“透天凉”的18种操作方法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细针插入人体的特定穴位来调节和平衡身体的阴阳气血。
在针灸中有一些非常独特和高级的技巧和方法,被称为针灸绝学。
本文将介绍两种著名的针灸绝学,“烧山火”和“透天凉”,以及它们各自的操作方法。
1.烧山火烧山火是一种提高体内阳气的方法,常用于治疗阳气不足的症状。
操作方法如下:1)选择相应的穴位: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适当的穴位,如关元、脾俞、肺俞等。
2)准备火罐:用草纸、高度酒和火烧罐内,使其燃烧产生火焰。
3)迅速贴敷罐于选定穴位上,直到罐体完全吸附在皮肤上。
4)保持10-15分钟,直到火焰熄灭。
然后迅速取下火罐。
5)清理皮肤,使用养生药膏或按摩相关穴位以巩固疗效。
2.透天凉透天凉是一种降低体内热气的方法,常用于治疗内热的症状。
操作方法如下:1)选择相应的穴位: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适当的穴位,如大肠经、三阴交、肝俞等。
2)准备冰块:将冰块包裹在纱布内,以防止直接接触皮肤。
3)迅速贴敷冰块于选定穴位上,使其与皮肤充分接触。
4)保持10-15分钟,直到冰块完全融化。
然后迅速取下冰块。
5)清理皮肤,使用清凉药膏或按摩相关穴位以巩固疗效。
除了上述两种绝学,针灸还有一些其他常用的操作方法:1)单穴贴敷:选择特定的穴位,使用灸贴或药膏敷贴,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2)针刺绵帮:将针刺入患者特定穴位,然后将丝线或毛线绕在针上,配合呼吸运动来提高疗效。
3)针刺持针:将细针插入相应穴位后,用纱布固定在皮肤上,保持一定时间,以增加针刺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技术的实施需要专业的培训和许可。
请勿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尝试这些技术。
烧山火与透天凉
烧山火与透天凉“烧山火”、“透天凉”针法最早的记载始于《黄帝内经》。
在《内经》(素问?针解篇第五十四)曰:“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
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徐风的《金针赋》又提出了一整套的复式补泻手法,并对“烧山火”和“透天凉”做了系统的论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
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透天凉,治肌热骨蒸。
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
(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记载:“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鼻吸气一口,呵五口”。
“凡用针之时,须拈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其一寸者,即先浅后深也。
若得气,便行运针之道。
运者男左女右,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紧按,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未效,依前再施也”。
“透天凉,能除热,三退一进冷冰冰,口吸气一口,鼻出五口”。
“凡用针时,进一寸内,行六阴之数,其五分者,即先深后浅也。
若得气,便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三入三出,紧提慢按,觉针头沉紧,徐徐举之,则凉气自生,热病自除;如不效,依前法再施”。
书中还非常形象地以诗的形式表达:“四肢似水最难禁,憎寒不住便来临,医师运起烧山火,患人时下得安宁”。
“一身浑似火来烧,不住之时热上潮,若能加入清凉法,须臾热毒自然消”。
我曾先后向二个民间老中医学了“烧山火”和“透天凉”针法,二位老师的方法虽有小小的差异,但基本的操作手法是一致的。
这里根据我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对自身的反复试针的结果,谈谈对这一针法的一些想法。
[/SIZE] [/SIZE]一、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了解和掌握这一针法的要诀几乎所有学过一些针灸的人都说知道或称自己会运用“烧山火”和“透天凉”这一手法,但据笔者的了解和观察,其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了解和掌握这一针法。
因而出现了有人甚至否定这一针法在临床上有着特殊的作用。
有些医生虽也运用这一针法,但对施术后病人是否自觉针下有热感(烧山火)或凉感(透天凉)心中并无把握。
道家烧山火透天凉针法
道家烧山火透天凉针法
道家烧山火透天凉针法;
传统的【烧山火透天凉】很难做出效果来,我的恩师肖云道长有一套针法效果很好反正恩师不在了拿出来让老师们都试一下实实在在道家的真家伙。
烧山火;不分天地人三步将针一次插入所需深度,得气必求其胀感,如非胀感搓法寻之紧按拇指向前,慢提拇指向后不分层次,不计其数以针下产生热感爲度,出针后疾闭其孔穴。
透天凉;将针一次性插入所需深度,得气必求其麻感,如非麻感揭法寻之,紧提拇指向后,慢按拇指向前不分层次,不计其数已针下产生凉感爲度出针后不闭其孔穴。
施术要点;首先辩证寒热虚实情况下实施针刺手法必须存在基础感,情况下进行,烧山火紧按拇指向前,慢提时拇指向后。
透天凉针时紧提拇指向后,慢提时拇指向前不分层次,不计其数。
烧山火;三进一退热涌涌,先浅后深--治顽麻冷痹——紧按慢提九数
透天凉;三退一进冷冰冰,先深后浅--治肌热骨蒸——紧提慢按六数
心腧旁边是神堂
肺腧旁边是魄户
肝输旁边是魂门
脾输旁边是意舍
肾俞旁边是志室
细看膀胱经一线二线
仔细体会中医五脏藏神体用不二。
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
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古典文献的正本清源研究“烧山火”和“透天凉”是寒热手法的通称。
(一)《内经》中的取热取凉手法是寒热手法的源头《灵枢·九针十二原》: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素问·针解篇》: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泻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针下寒,乃去针也。
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
(二)“徐疾”的后世发展和对徐疾的补充可以看出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操作技术是从《灵枢·九针十二原》上“徐疾”通过《小针解》的解释传承下来的。
经元明时期的充实,成为一个体系,一直发展到今天。
这个发展的脉络是很清楚的。
(三)《难经·七十八难》和窦汉卿《标幽赋》的取热取凉《难经·七十八难》中有“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
”泉石心制定的烧山火与透天凉的经典术式中,各有两次提插,即烧山火之“紧按”与“插针”;透天凉之“紧提”与“徐徐举针”。
由此可见“推”与“动”两项单式手法是至关重要的。
元·窦汉卿用歌赋的形式高度的概括了取凉取热手法的术式:“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动退空歇”和“推内进搓”八个字,把取凉取热两种手法的用针方向,用力趋势和力度大小都交待的一清二楚。
还用“动”和“推”为这两个字来领军,以合于《难经》之意。
确可以从这个对句的字里行间品味出两种手法的不同操作特色。
正是窦汉卿在《标幽赋》里对“动”、“推”两法的突出的摆法,才进一步使我们清楚了《难经·七十八难》中“动”、“推”两法的正真价值。
明·吴崑在其《针方六集》中转入了《标幽赋》,并进行了注解。
在本句的注文中,明确的指出:“持针力入谓之推”。
这“力入”二字,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四)泉石心《金针赋》的烧山火、透天凉是寒热手法的第一次规范泉石心在《金针赋》的序言里,已经讲清楚,他是窦氏学派的传人,是师承倪孟仲和彭九思的,是二位先生传给了他“发明窦太师针道之书”。
提高“烧山火”、“透天凉”针法成功率的体会
中医指导:肾气足,百病消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
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
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
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滋润、濡(ru)养、激发等作用。
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
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
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
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
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
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
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自身补肾法,就是外劳宫补肾法。
具体方法是: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
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
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
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
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
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若你腿脚冰凉、麻痛,可将左腿架于右脚脖子上,20分钟后,腿脚便会变热。
倘若每晚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两腿根部的“气冲”穴,并反复揉擦两脚心的“涌泉”穴,反复拍打、叩击、推揉、按摩两腰出的“肾俞”穴,则效果更佳。
提高“烧山火”、“透天凉”针法成功率的体会湖北中医杂志1999年第7期第21卷专家笔谈作者:梁书忠单位:湖北中医学院(430061)关键词:针刺补泻;烧山火;透天凉;提插法;追阳内交;引阴外出掌握和运用好针刺补泻手法,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
体验烧山火和透天凉针法
体验烧山火和透天凉针法体验烧山火和透天凉针法我于2006年5月3日来到了四川省泸州市拜访蒋维明老师,准备体验一下传说中的失传针法”烧山火”和”透天凉”. 了解到有这两种针法也是拜现代发达的网络信息之赐,通过一篇别人的转贴文章,我找到了蒋老师的网站.本人算是易学和中医的爱好者,但是以前对于针灸并不十分了解, 总以为治病用药为先,看到很多医案也都是以药物治疗为主. 而蒋老师却提出了不同看法. 他认为”针”才是最高层次的治疗方式,而自张仲景开药物治疗之典范以后,后人渐渐忘记了”针”的功效. 看了蒋老师网上的关于用针治神的论文,我觉得能够理解的,但是因为没有亲身体验,所以尽管理解,还是有点怀疑. 于是打算乘五一长假拜访一下亲自验证一下虚实.其实对于要不要去,我开始有点犹豫,担心可能名不符实浪费时间金钱,于是打听到曾经的一位学员的联系方式,问了一下. 那位学员好像是学医的,现在国外. 我通过MSN联系上他,问他的体会如何,此位学员只说:没有那么神奇。
听了这句话,说实话我差点打算放弃谈访活动了,但是后来因为要陪老婆回成都休假,想想反正也在附近,就当是旅游吧,于是想老婆告了假抽了一天的空前往泸州。
指针体验从成都乘高速4小时后到达泸州蒋老师家,刚巧蒋老师从外出针回来,于是先坐谈了一会儿,言谈甚欢。
我表明了来意:前来印证体验。
蒋老师很爽快说没问题。
于是我们在桌前面对面坐定。
蒋老师说先试指针,然后试银针。
指针就是用指法代替银针施针。
于是蒋老师让我伸出双手,手掌向下平放在桌上,然后双手做剑指状放在我的双手臂支沟穴上,说待会儿他一只手会用烧山火另一只会用透天凉,但是先不告诉我那只手用那种针法,让我闭上双眼,静心体会下针的感觉,不必说出来,他也不会问,结束后再交流。
交代完毕后,我们都闭目开始下针了。
我感觉到蒋老师的双指在穴位上如同弹奏琴玄一样在跳动,后来我才了解到这就是针法只不过用手指来施术而已。
过了大约5分中后,我感到坐手自点穴处有阵阵凉意以脉冲形势向我的手背并且向无名指放射,右手也是如此只不过变成了阵阵热流。
1956年资料8 我对“烧山火”及“透天凉”手法的初步体会
1956年资料8 我对“烧山火”及“透天凉”手法的初步体会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我对“烧山火”及“透天凉”手法的初步体会“烧山火”与“透天凉”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功效:(1)烧山火:用在一切风湿痛症,如坐骨神经痛取环跳穴,在痠胀感觉的基础上,使热放散到足部或全身。
能起舒经活络,治痛散风的作用。
用在眼科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症,取风池穴,使热胀的感觉放散到眼区。
妇科的月经不调,针气海穴,使痠胀热的感觉放散到阴道部,其他一切虚弱症,运用起烧山火,效果都很令人满意。
(2)透天凉:对一切炎症有效,如乳腺炎针大椎穴,使凉胀的感觉,放散到乳部,使病人乳部有发凉舒适的感觉。
对原因不明的高烧病人,体温在38?以上,针风池、合谷穴,使体温下降。
急性结膜炎,针风池、太阳、睛明穴,用此手法,经两三次就愈。
大便秘结的病症,针百会,使凉的感觉,由头部向背部放散,感觉大时可到长强,其他的胸腹胀满效果都好。
对“烧山火”和“透天凉”操作中的认识这两种手法,是在操作中相当复杂而细致的手技,从它的适应症和操作上来看,是完全相反的,烧山火是能除寒,对一切虚弱症有效,操作是三进一退,鼻吸气呵五口,先浅后深,慢提紧按,针时行九阳数。
但透天凉是能除热,对一切实症肌热骨蒸有效。
具体操作,三退一进,门吸气一口,鼻出气五口,先深后浅,紧提慢按,行六除数,这就看出两种手法操作上的区别。
烧山火在操作过程中进多出少,鼻吸气,口呼气,针先浅后深,退针时慢,进针时快,行九阳数,是表示反复的进行,以找热的感应,而透天凉的操作手法,则与此相反,总之我认为针灸医师,掌握了这两种操作手法,就能增加医疗效果,同时也能预测患者收效的快慢,有助于我们的诊断。
如灵枢经九针十二原刺要篇上说:“刺之而气不至,问其无数,刺而气至乃去之,勿复刺,”又曰:“气至而有效,效之言,若风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烧山火透心凉的具体手法
烧山火透心凉的具体手法
"烧山火"与"透天凉"是中医针灸领域中两种特殊而具有代表性的补泻手法,主要通过不同的操作技巧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状态以达到温补或清泻的目的。
烧山火手法:
其特点在于使患者产生热感,适用于寒症、虚证以及需要激发阳气的情况。
具体手法如下:
紧提慢按:进针得气后,先浅层快速大幅度地提插捻转(快提慢按),使局部组织受到较强的刺激,产生温热感。
徐徐推进:在保持得气的情况下,逐渐将针深入,并继续运用提插捻转手法,使温热感传导至深层。
透天凉手法:
主要用于清泻热邪或调整亢进的功能状态,令患者感觉凉爽舒适。
具体手法如下:
慢提紧按:进针得气后,采用慢速小幅度的提插捻转(慢提紧按),手法较轻柔且节奏缓慢,减少对组织的强烈刺激。
缓缓退针:在手法操作的同时,缓慢将针退出一定深度,再施以轻柔的捻转和提插,使患者感觉到凉意从深部向表层扩散。
这两种手法都要求操作者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准确把握刺激量和刺
激方式。
并且,在现代临床实践中,这种传统的手法往往结合了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知识,确保其安全有效。
郑魁山?烧山火”“透天凉”针法术式之异同
郑魁山烧山火”“透天凉”针法术式之异同“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始见于《金针赋》。
本文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中“烧山火”“透天凉”[5]的操作术式与郑氏“热补”“凉泻”针法[6]术式进行比较分析。
(1)烧山火操作: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进针时医者重用指切押手,令病人自然鼻吸口呼,随其呼气时,将针刺入浅层(天部)得气,得气后,重插轻提9次(行九阳数);再将针刺入中层(人部),重插轻提9次(行九阳数);其后将针刺入深层(地部),重插轻提9次(行九阳数)。
如果针下产生热感,少待片刻。
随病人吸气时将针1次提到浅层,此为一度。
如针下未产生热感可随病人呼气时,再施前法,一般不过3度。
手法操作完毕后,留针15~20min,待针下松弛时,候病人吸气时将针快速拔出,疾按针孔。
(2)热补法操作:进针时,术者左手示指或拇指紧按针穴(揣穴),右手将针刺入穴内,候其气至(得气后),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向前连续捻按3~5次,候针下沉紧,连续重插轻提3~5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3~5次,针尖顶着产生感觉的部位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产生热感。
留针20~30 min,缓慢将针拔出,急按针穴。
(3)凉透法操作: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进针时医者轻用押手,令病人自然鼻呼口吸,随其吸气时,将针刺入深层(地部),得气后,轻插重提6次(行六阴数);再将针提至中层(人部),轻插重提6次(行六阴数);再将针提至浅层(天部),轻插重提6次(行六阴数),此为1度。
如针下未出现凉感,可再施前法,一般不超过3度。
手法操作完毕后,留针15~20min,待针下松弛时,随病人呼气将针慢拔出,不按针孔。
(4)凉泻法操作:进针时,术者左手食指或拇指紧按针穴(揣穴),右手将针刺入穴内,候其气至(得气后),左手减轻压力,右手拇指向后连续捻提3~5次。
候针下沉紧,提退1分(2mm)左右,针尖向有感应的部位,连续轻插重提3~5次,拇指再向后连续捻提3~5次。
烧山火、透天凉秘诀——张缙
烧山火、透天凉秘诀——张缙张缙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大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中国针灸学会资深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主任委员、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会长。
从医50余年来,潜心研究针灸学巨著《针灸大成》,并历时20年对这部书做了校释,写成90余万字的《针灸大成校释》一书,受到国内外针灸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引起极大反响。
从20世纪50年代起,张缙教授便开始对“针感”“针刺手法”等经络现象进行研究,在针刺“循经感传”的控制和“气至病所”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他还在古人针刺行针手法的基础上,整理出二十四式单式手法,为我国针刺手法的规范化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笔者师从张缙教授多年,为探求针刺手法之精髓,常登门拜访,并在临床实践中反复体会和研究,倍感张缙教授针法之神妙。
现就张缙教授复式补泻之”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作简要介绍。
1烧山火1)烧山火手法概述烧山火手法属于常用复式补泻手法之一,是热补法的代表性手法。
最早在《素问·针解》篇中记载:“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
”在《灵枢·终始》篇中也记载:“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
”可见当时已有虚实补泻和针刺取热的概念。
其后,金代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的论述,成为后世热补手法的要点。
烧山火手法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所载《金针赋》中:“考夫治病之法有八。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
除寒之有准……皆细细搓之。
祛病准绳。
”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曰:“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凡用针之时,须捻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紧按。
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
未效,依前法再施也。
”对烧山火手法的操作和主治范围作了较为细致的描述。
_金针赋_烧山火_透天凉_赋文辨析
“烧山火 ” 、 “透天凉” 《针灸大全 · 之名最早见于 梓 岐风 谷 飞 经 走 气 撮 要 金 针 赋 》( 以 下 简 称《金 针 ) 赋》
[1 ]
: “考夫治病之法有八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 至。紧闭插针。 除寒之有准。 二曰透天凉, 治肌热骨 蒸。先深后浅。 用六阴而三出三 入。 紧 提 慢 按。 寒 至。徐徐举针。 退热之可凭。 皆细 细 搓 之。 祛 病 准 ” 绳。 操作方法散见于原文全篇。 “烧山火” 、 “透天凉 ” 笔者研读 原文, 结合教材及 个人临床操作体会, 认为现行教材对原赋文中几个要 、 “透天 点的解读欠准确和恰当, 这是造成“烧山火” 凉” 手法复杂繁琐, 难以为青年学生所掌握的根本原 因。笔者就其中几个要点辨析如下。 1 “先浅后深” “先深后浅” 与 《刺法灸法学 》 为代表的现代观点认为包括 以 施术部位( 天、 人、 地三部) 和进针顺序 ( 烧山火操作顺 序由浅入深, 透天凉操作顺序由深向浅 ) 两个方面的 《金针赋 》 、 含义。该教材以图文形式解读 中“烧山火 ” “透天凉” “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 部分赋文, 规定 。 在此 前 提 下, 中、 深三层 ( 天、 人、 地三部 ) ” 烧山火 “操作顺序由浅入深的分层进入 ……” ; 透天凉“采用 一针贯地后, 按浅、 中、 深三层顺序由深而浅的分层退 出……” 但没有明确指出所刺腧穴处天、 人、 地三层的 具体部位, 而且均匀分层的方式使得实际操作的难度 大大增加。 《金针赋》 天、 人、 地“三才法 ” 的提出见于论下针 : “且夫下针之法, 之法一节 先须爪按而重切之 …… 凡 补先呼气。初针至皮内, 乃曰天才; 稍停进针至肉内,
· 6·
JCAM. May, 2012 , Vol. 28 , NO. 5
针灸绝学“烧山火”“透天凉”的18种操作方法(针灸干货)
本文就烧山火、透天凉其手法操作技术关键及相关问题加以分析,文字简约,义理精深,对古今此手法传承阐微发幽,拾遗补阙,实为针灸干货,医家所宜。
“烧山火、透天凉”是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代表。
首见于泉石心的《金针赋》中,并详细叙述了它的操作方法和主治范围。
后世医家包括近代、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各有发挥,操作方法虽不一致,但均遵循《金针赋》中的操作原则。
各家对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研究认识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不同流派、不同学术思想为“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研究“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方面,要师古不泥古,更不要神秘化。
不知何因连最具有权威性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精编教材《针灸学》在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内容中最关键问题:“紧按慢提,紧提慢按”的术式操作,也未作多一个字的阐述。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是取热、取凉手法的代表。
但不是补泻手法的叠加,研究“烧山火、透天凉”应该找到手法技术关键,在手法技术关键方面,发挥总结提高,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应用体会,仅就《金针赋》“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技术关键及几个相关问题分析如下。
1、“紧提慢按,紧按慢提”1.1“紧按慢提,紧提慢按”是《金针赋》“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操作中的关键技术这是医家们公认的。
据此,后世医家多认为,徐疾补泻、提插补泻是“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基本形式。
要准确理解、运用、研究“烧山火、透天凉”手法,首先要理解泉石心单式手法“按”“提”的真意。
在《金针赋》十四式单式手法中有“提”“按”法,没有“插”法。
虽然杨继州《针灸大成》有“按者插也”之说,但这是泉石心十四式单式手法百余年之后之说。
研究“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必须理解领会《金针赋》中“提”“按”单式手法之含义,这才是泉石心《金针赋》“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本意,其他后世医籍只能做参考。
笔者认为表述上可以用“插”代替“按”,但操作上必须领会“按”法之含义,按照“按”法的术式操作。
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的原理及应用
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的原理及应用我上大学以后呢,我父亲是一个中医大夫,我有时候假期回家,我就看父亲给别人扎针,有一个老头儿胃疼,胃里凉凉的,我父亲就给他扎足三里穴,提插捻转,提插捻转,一会儿这个老头儿就说话了,郝大夫!有一股热流慢慢的从腿上上来了,一到了胃里头,胃暖和了,胃好舒服呀!我说您是用了什么手法,能够让病人有热流,你是心里暗示吧!他说不是不是…,我用的是烧山火的手法,我说什么是烧山火的手法呀?他说烧山火的手法就是,把针扎到皮下以后,进三,一、二、三,退一,然后再一、二、三,进三,然后再进三,再退一,反复操作,说这样的话,病人的效应就是热的。
又一天,有一个女同志,她腹股沟长了个疖子,红肿热痛,打了好几天的青霉素,红肿热痛既没有消散也没有破溃,处于个持续状态,病人就说这地方又热又痛非常难受,我父亲是在胳膊上选了一个穴,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他选的是什么穴?我好像觉得他选的是个经外奇穴,又在这提插捻转,提插捻转。
过了一会儿,病人说大夫!我那个疖子那个地方,有一股凉凉的气,感觉特别舒服,疼痛就减轻了。
我说那您用的这是什么手法呀?他说是透天凉,我说透天凉的手法怎么操作呀?和烧山火相反,是退三进一,先把针扎到深肌层,然后提一、提二、提三,然后迅速的又按压下去,退一、退二、退三,迅速的再按压下去,这样反复操作,这就有清热的作用、泄火的作用,敏感的人就有一种凉的感觉。
我说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种冷热的感觉呢?说这主要看病人自己对经脉,感应的敏感程度,大体有3%的人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种冷热的效果,剩下的97%的人在初次接触针灸,或者接触针灸治疗时间比较短的时候,他没有这种感觉;如果经常接受针灸治疗,那97%的人还会有一部分人,能够有比较敏感的这种反应。
我说为什么…?你看操作程序,不就是一个是进三退一、一个是退三进一吗?我说这个操作程序,为什么可以引发血管扩张的效应?为什么热呀?是毛细血管扩张了、血液循环改善了、代谢旺盛了、产热就多了,所以敏感的人就感到热;为什么感到凉呀?那是血管收缩了、血液循环减少了、代谢降低了、产热降低了,所以他有凉的感觉。
杜晓山等老中医的烧山火透天凉的简单操作方法
杜晓山等老中医的烧山火透天凉的简单操作方法:前些时间在各个针灸群和论坛,很多人感叹针刺手法复杂。
很难掌握,尤其是烧山火,透天凉针法隐晦难明,更有甚者不惜花重金去学习,却事与愿违,今特地与大家分享中医大家们的简单操作方法:一、杜晓山老中医的烧山火,透天凉的简单操作方法:1、烧山火:在进针得气的基础上,将针再插入1-2分深左右,行重插轻提多次,侯针下有沉紧感时紧握针柄,勿令气散(不使针下脱离针感,意在守气)使针下持续沉紧,直至产生温热感,一次不效,可再重复数次,出针时以拇指轻轻向后捻退约1-2次(以防滞针)最后将针轻轻退出皮肤,速闭其孔。
此法有温阳调气作用,常用于治疗顽麻冷痹等虚寒性疾病,效果确实较一般常用补泻手法为好。
2、透天凉:在进针得气的基础上,将针上提1-2分,行重提轻插多次,再以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单向捻转多次,此时守住针下之气,紧提针柄,使针下或全身产生凉感,出针时摇大针孔,急速拔针,不按或慢按针孔。
此法有泻热作用,多用于热痹或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此法简便易学,大家有机会好好体会看看。
二、李世珍、李传岐五世家传烧山火,透天凉的简单操作方法:烧山火:刺入欲刺的深度,出现针感后,刺手拇、食二指向补的方向捻转后即紧捏针柄(使局部肌肉紧涩,以免刺深),向下适度地紧压,使之逐渐产生热感;透天凉:刺入欲刺的深度,出现针感后,刺手拇、食二指向泻的方向捻转后即紧捏针柄(使局部肌肉紧涩,以免将针拔出),向上适度地提针使之逐渐产生凉感。
提示:这里的紧压和提针,其实针是没有上下移动多少的,只是用那种动作气势,大家去体会吧!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掌握!针刺法练习八式:/s/blog_61e9c95f0100ii3l.html名老中医承淡安先生运针不痛针法/s/blog_61e9c95f0100o8rs.html。
火烧山透天凉的原理
火烧山透天凉的原理火烧山透天凉是一种利用火焰温度的物理原理造成局部降温的现象。
具体来说,火烧山透天凉利用了火的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和火焰结构对风的抓取和引导作用。
火烧山透天凉的原理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火焰热量传导:火焰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传递到周围空气。
其中,火焰辐射是主要的传热方式,可以将大量热量直接辐射到空气中。
这导致了火焰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
2. 火焰结构对流和抓取作用:火焰结构在水平上分为火焰根部、火焰身和火焰顶部。
火焰根部位于燃烧物表面,因火焰根部的热胀冷缩作用,会形成力场,通过强制对流,有很大的加速度净对流(即火焰获得连着周围空气的大体运动,不同于同轴周围的气体);火焰身是热释放区域,这里的温度较高,有众多的火焰语叫作,并伴随着明亮的光辉;火焰顶部是火焰的最高部分,这里的温度相对较低。
3. 火焰结构与空气的相互作用:火焰的燃烧会导致大量燃烧物在短时间内燃烧完毕,产生大量烟雾和热气,从而形成一个局部的热气团。
这个热气团会因为火焰顶部温度较低而向上升起,产生对流,进而形成强烈的气流旋涡,这种气流旋涡可以抓取周围的凉风。
基于以上原理,火烧山透天凉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火燃烧产生热量:当火着起来时,火焰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这些热量通过辐射和传导等方式传递到周围空气中。
2. 火焰结构对流和抓取作用:火焰结构会对周围空气产生强烈的对流和抓取作用。
火焰底部和身体部分热气上升,产生对流旋涡,这些旋涡会抓取周围的凉风,将其带入火焰周围。
3. 活化火焰空气:火焰周围的空气会因为火焰热量的作用而变得活跃。
这些活跃的空气会造成局部的热气团,形成气流旋涡。
4. 凉风被抓取和引导:局部热气团的形成会引导周围的凉风进入火焰周围。
由于火焰底部的对流作用,凉风会被迅速抓取并在火焰周围形成气流旋涡。
通过以上的物理过程,火烧山可以实现局部的降温效果。
具体而言,火焰的热量传导导致火焰周围空气温度升高,而火焰结构的对流和抓取作用使得火焰周围能够抓取更多的凉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一进三飞或一退三飞者,意即连续前进三次或后退三次,轻巧快捷,犹如鸟之飞翔也。
——《金针梅花诗抄》
彭静山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补法:适用于虚寒症。选好穴位,针刺得气以后,这时拇指用力向前作龙眼推旋,当拇指向前推旋完毕,左手拇、食两指用力夹住针柄上端,不使针向回松劲,急用右手拇指指甲,从上向下刮动针柄。这时病人酸麻的感觉,就变为热的感觉。这种热由针穴局部向远处传导。
管正斋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
(1) 行降阴法:用左手押准穴位,右手持针刺入穴内。针分3次渐次的下降,先进至皮下天部,次进至人部,再进至地部,最后再由地部直接提出于皮肤外面。此法的要点是先浅后深,使针力着重于深部,徐内疾出。
(2) 在酸麻胀重感觉的基础上捻针时,使指力向下,将针向左方向捻转,每次180度——360度,即将针刺的右手(刺手)拇指向前进、食指后退的捻转方向,反复行之,有的患者即可产生热的感觉。
透天凉:
操作方法:
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地、人三部)。
(1)在进针时,医者轻用押手。
(2)令病人自然地鼻呼口吸,随其吸气将针刺入深层(地部)得气。
(3)得气后,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阴数)。
(4)再将针提至中层(人部),轻插重提,连续6次(行六阴数)。
焦勉斋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进针气至后,先将针上提至浅部,用紧按慢提,三进一退的手法(不限于三一之数,以进多出少为原则,透天凉则以少进多出为原则)配合医者之呼吸运气,向下插针时,用紧按法,口鼻呼吸;向上退针时用慢提法,微微吸气,这样提插进退配合,约5分钟即有热感。
透天凉:进针气至后,先将针插至深部,用紧提慢按,合医者呼吸运气而施术,向上提针时,医者吸气并用力捻转针柄,向下插针时徐徐口鼻呼气,进退提插配合,约5分钟即有凉感。
——《针灸疗法与实例经验荟萃》
罗逸仙、张鹳一的烧山火、透天凉:
罗老先生烧山火:拇指与中指夹针,成兰花式,待病人呼气时进针天部(应刺深度的上1/3处),左捻九数;再呼,再进入人部(应刺深度的中1/3处),行九数;再呼,再进入地部(下1/3处),行九数。侯病人吸气时,将针一次提至天部,反复行之,共九九八十一捻,则病人自觉热气内生矣。行此法须注意四点:一是适宜于虚证、寒证,凡火证、实证均禁用之;二是行针时,聚精会神,细心观察病人呼吸与捻转节律,不可紊乱;三是捻力轻徐均衡,不可忽轻忽重,忽快忽慢;四是吸气提针时,以净巾掩病人口鼻。
(5)再将针提至浅层(天部),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阴数)。此时,针下产生凉感,称为1度。如果针下未出现凉感,可将针1次下插至深部,再施前法。但一般不超过三度。凉感不论在地部、人部或天部出现,可停止手法操作。
(6)手法操作结束后,可随病人呼气将针缓慢拔出,不按针孔或者缓按针孔。
——《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 慢按紧提,此“紧”字的涵义作“重”字解。“慢”字的涵义作“轻”字解。进针在天人地部提插针时,要用重插轻提。
(4) 行九阳数:(周易:单数、奇数为阳,九数为老阳,七数为少阳。)进针在天人地部捻转(或提插)3次,三三得九,为九阳数(亦可在每部各行九阳数)可少停,反复行之。管老在行九阳数时,强调实效,不泥于古数,注重病人体质、敏感程度等客观情况,所以有时仅用三三得九,有时用三九二十七……灵活运用。
又透天凉:拇指与食指持针,成展翅式,待病人吸气时,将针一次进入地部,右捻六数,呼气时将针慢提至人部,行六数;再呼,再提至天部,行六数。如此再吸再插,反复行之,六六三十六数,则病人自觉寒冷内生矣。行此法亦须注意四点:一是适用于火证、实证;二要聚精会神,捻转合拍;三要捻重、提慢、插快,指力均衡;四令病人以鼻呼气,以口吸气。
透天凉:进针直至地部,在该部紧提慢按六次,提针时右转;次退至人部,同前提插、捻转六次;再退至天部,亦同前法施术;这样一进三退,称为一度。操作三度,若凉生,则可出针,出针前摇大其孔,不闭其穴。如无凉感,应反复再施,直至凉生。
——《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
——《张鹳一医案医话集》
楼百层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将针刺入应针深度的1/2时,行左右捻转手法9次以侯气,若觉针下沉紧,再刺入应刺深度,急行三出三入,慢提紧按的提插捻转手法,一般可使针下产生热感。
透天凉:将针刺入应针深度,即行左右捻转手法6次以侯气,若觉针下沉紧,再将针提起1/2,急行三入三出,紧提慢按的提插捻转手法,一般能使针下产生凉感。
(5) 随而济之:随顺其经气的流行而补其气,如手之三阴经及足之三阳经,是从上而下,于刺针后捻插时,使麻酸胀重感觉,向下传达,与经气的去路相顺。管老不仅重视针刺方向顺行经气,更强调针感顺应经气,并且巧妙地应用押手、循经、阻压等辅助手法屡能达到针感顺经之目的。
烧山火:
操作方法:
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地、人三部)。
(1)进针时,医者重用指切押手。
(2)令病人自然地鼻吸口呼,随其呼气时,将针刺入浅层(天部)得气。
(3)得气后,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
(4)再将针刺入中层(人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
——《金针赋》
除寒退热。乃针灸家必要之手法。故灵枢经列于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之末。等于冠诸本腧篇之首也。
以上所言烧山火透天凉之正法。乃男用于午前。女用于午后。如男子午后。有大寒证大热证。当用烧山火透天凉者。则反而用之。如女子午前有大寒证大热证。当用烧山火透天凉者。以反而用之。
歌曰:三插一提透天凉。三提一插火烧山。
透天凉:透天凉(凉泻法)是指施术后病人穴位针下自觉凉感,常用于治疗热证、实证。它亦是将穴位分天、人、地三部进行,但此法与烧山火操作相反,由深层即地部开始,操作拇指向后单方向捻转(逆时针),捻转度为140度左右,频率每分钟60——80次,捻转同时将针提插,插时用力要轻,提时用力要重,称轻按重提。地部捻转提插6次,完毕,然后将针退至人部,同法施术完毕,再将针退至天部,同法施术,完毕后将针进入地部,可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病人有凉感,每隔5——7分钟行针一次。
透天凉:透天凉可除烦热,直针至地徐后撤
紧提随吸食指前,慢按随呼食后说
针下凉生再上提,三退一进热自夺
退针至天再入深,如此反复同前撤
透天凉:有歌曰:“透天凉法退热烧,一进三飞冷风飘。先针一寸退五分,三出三入紧提消”。先一次进针至应有深度,再先深后浅,分地、人、天三部徐徐退针。直针入地得气后,注视患者呼吸,紧提慢按,三退一进,目视患者,手不离针。当患者吸气时向上三次提针为主,并用食前拇后稍向右捻,行六阴数。呼气时一次按针为辅,同时拇前食后稍向左捻。吸气时口唇微开,三次用口吸入。呼气时即闭其口,一次用鼻呼出。当针下发凉时,即退针至人部,施术如前。能使凉气循经传导,最后遍体清凉。出针时不按针孔。
吴倬仙的烧山火、透天凉:
灵枢经云:“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此即继起者用透天凉烧山火之两手法。
针灸家师承有云: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内转为泻。外转为补。补泻之法。可停针侯气。迟迟转之。提插之法。不可偏用。盖尽量插之。而至于骨。则不可再插。尽量提之。而针以外出。则不能再用。故定为三提一插。提针呼气。插针吸气。为烧山火。盖提数多。则气之出于卫分者多振振恶寒之证。用此手法。阳日用偶数。阴日用奇数。必能使之发热。反言之。三插一提。插针吸气。提针呼气。为透天凉。盖插数多。则气之入于营分者多蒸蒸发热之证。用此手法。阳日用奇数。阴日用偶数。必能使其退热。
周树东、周楣声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烧山火可补虚寒,法取三才逐步探
三按拇前呼始入,一提拇后吸相关
由浅渐深天至地,慢提紧按九成三
疾以出针当疾扪,热生针下效非凡
烧山火:有歌曰:“烧山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飞病自安。始是五分终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分天、地、人三部徐徐进针。初进针时可将针直入至适当深度,得气后将针向上提至天部,随即用紧按慢提,三进一退。因患者之呼吸而运用手法,目视患者,手不离针。当患者呼气时向下三次进针为主,吸气时一次退针为辅。呼气时口唇微闭,如吹风状,三次从口呼出。吸气时即闭合其口,一次由鼻吸入。向下进针时用紧按法,拇前食后行九阳数。停针时要用力按针不动。向上退针时是用慢提法,食前拇后,在天部提三按九,左捻多右捻少,呼进吸退;热生以后将针从人部再至地部时,也同样行之。患者即感有针下发热,并能沿经传布,上下周流。当针深入地部后,将针再提至人部,如此反复行之。最后一次出针至天部,少停再尽出针,疾扪其穴。
——《针术手法》
陆瘦燕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先进针至天部(腧穴深度的上1/3处),慢提紧按九次,按针时左转;次进至人部(腧穴深度的中1/3处),提插、捻转如前数;再进至地部(腧穴深度的下1/3处),施术同前;然后从地部一次退至天部,这样为一度。反复三度,倘热至,出针揉闭孔穴;如无热感,可反复再施,直到热至。
(5)其后将针刺入深层(地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此时,如果针下产生热感,少待片刻。
(6)随病人吸气时将针1次提到浅层,此为一度。如果针下未产生热感可随病人呼气时,再施前法,一般不过三度。
(7)手法操作完毕后,留针15——20分钟,待针下松弛时,侯病人吸气时将针快速拔出,急按针孔。
各家烧山火透天凉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素问·小针解篇》
提针吹气插针吸。女午后兮男午前。
——《子午流注说难》
刘炳权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烧山火(热补法)是指施术后病人自觉穴位针下有热感。此法常用于治疗寒证、虚证。它将穴位分天、人、地三部分进行操作,表层为天,中间为人,深层为地。方法是进针得气后浅层为天部,操作拇指向前单方向捻转(顺时针),捻转度为120度,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捻转同时将针提插,插时用力要重,提时用力要轻,称重按轻提。天部捻转提插9次,完毕,然后将针进入人部,同法施术,完毕,再将针进入地部,同法施术,完毕后将针提至天部可重复上述操作3——4次,直至病人有热感,每隔5——7分钟行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