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注释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注释详解
烛之武退秦师注释详解《左传》晋侯、秦伯①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③也。
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⑥言于郑伯⑦曰:“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⑧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⑨。
越国⑩以鄙远(11),君知其难也。
焉(12)用亡郑以陪(13)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4),行李(15)之往来,共(16)其乏(17)困(18),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19),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20)之有?既东封(21)郑,又欲肆(22)其西封;若不阙(23)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24),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25)戍之,乃还。
子犯(26)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27)夫人(28)之力不及此。
因(29)人之力而敝(30)之,不仁;失其所与(31),不知;以乱易(32)整,不武(33)。
吾其(34)还也。
”亦去(35)之。
【注释】①晋侯、秦伯:晋文公和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晋文公未即位前,曾流亡到郑国,郑文公不以礼相待。
③贰于楚:对晋有二心而亲近楚,即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④函陵:在今河南新郑。
⑤氾(fàn)南:氾水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
⑥佚之狐:郑大夫。
⑦郑伯:郑文公。
⑧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⑨执事:办事人,借办事人代指秦君,是对秦君的敬称。
⑩越国:秦在晋西,秦到郑国,要越过晋国。
(11)鄙远:以距离远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
鄙,边境,这里作动词用。
远,指郑国。
(12)焉:何。
(13)陪:增加。
(14)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15)行李:外交使者。
(16)共:通“供”,供给。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主题思想【部编版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资料【部编版必修下册】资料:【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主题思想】【原文】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此书依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烛之武,郑国大夫。
②【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③【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以,因为。
④【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
⑤【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⑥【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⑦【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⑧【郑伯】指郑文公(?—前628),名捷,郑国国君。
⑨【若】假如。
烛之武退秦师注释、重点实词及翻译
一、原文及注释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对人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不敢称呼对方的名字,相当于“您”)。
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变厚),君之薄(变薄)也。
若舍郑以为(把……当作)东道主,行李(外交使节)之往来,共(同“供”)其乏困(缺少的物资),君亦无所害(不利之处)。
且君尝为(给与)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墙)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得利)晋,唯(语气词,表希望)君图之。
”秦伯说(同“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不知(同“智”);以乱易(代替)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之。
二、实词、句型(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通“矣”,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若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若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主人、某某主办方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古义:有求于您今义:求儿子5.以烦执事古义:表示敬称,婉指秦穆公今义:管某事的人6.微夫人之力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7.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2.晋军函陵(名作动,驻扎)3.夜缒而出(名作状,在夜晚;名作动,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4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一、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对人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不敢称呼对方的名字,相当于“您”)。
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变厚),君之薄(变薄)也。
若舍郑以为(把……当作)东道主,行李(外交使节)之往来,共(同“供”)其乏困(缺少的物资),君亦无所害(不利之处)。
且君尝为(给与)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墙)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得利)晋,唯(语气词,表希望)君图之。
”秦伯说(同“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不知(同“智”);以乱易(代替)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之。
二、实词、句型(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通“矣”,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若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若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主人、某某主办方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古义:有求于您今义:求儿子5.以烦执事古义:表示敬称,婉指秦穆公今义:管某事的人6.微夫人之力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7.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2.晋军函陵(名作动,驻扎)3.夜缒而出(名作状,在夜晚;名作动,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烛之武退秦师》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一、文学常识左丘明:《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因其家世代为左史官,所以人们尊其为左丘明。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
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尊称其“左丘”。
后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其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为“十三经”之一,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重要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面貌。
其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称作“春秋三传”。
二、重要词语释义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对人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不敢称呼对方的名字,相当于“您”)。
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变厚),君之薄(变薄)也。
若舍郑以为(把……当作)东道主,行李(外交使节)之往来,共(同“供”)其乏困(缺少的物资),君亦无所害(不利之处)。
且君尝为(给与)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墙)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得利)晋,唯(语气词,表希望)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之欧侯瑞魂创作作品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fán)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克不及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晦气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ǐ)(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成。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
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于晋无礼。
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
于,对于(3)且贰于楚:而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而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知识点第1段秦晋围郑知识点:贰:从属二主; 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介词结构后置句,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
“且于楚贰也”第2段:临危受命。
知识点:“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句,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辞曰:省略句,补充完整后为“(烛之武)辞曰”;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也”字表判断。
第3段:智退秦师知识点:亡:动词的使动用法; 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鄙:名词的意动用法; 封:名词的意动用法;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东:名词活用做状语;陪:通假字,通“倍”; 共:通假字,通“供”;厌:通假字,通“餍”; 说:通假字,通“悦”;阙:通假字,通“缺”或“掘”;以为:古今异义词,古义:把……当作;今意:认为。
行李:古今异义词,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行时带的包裹。
东道主:古今异义词,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乏困:古今异义词,古义:缺乏的东西;今义:精神不好。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还原后应为:有何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还原后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第4段:晋师撤离。
知识点: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知:通假字,通“智”。
夫人:古今异义词,古义:那个人;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去:古今异义词,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
二、人物形象1.烛之武:(1)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2)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3)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2.郑伯:(1)善于纳谏。
(2)勇于自责。
(3)善于言辩。
3.秦伯:贪婪,自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
4.晋文公: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拔,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雄才大略。
5.佚之狐:慧眼识才的伯乐。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导语:《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比较有难度的文言文,在学习时要好好积累归纳其中的文言现象。
下面是《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欢迎参考!《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1一、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及注解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及注解【原文】(本文为古人读《烛之武退秦师》的读后感,此处作精细标点、加上注释并进行全文翻译)天下之事以①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秦、晋连兵②而伐郑,郑将亡矣。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③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④而去,何移⑤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⑥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⑦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⑧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⑨从之矣!【注释】①以,因。
②连兵,联合出兵。
③立谈之间,站着说话的工夫。
④置戍,指秦国为郑国设立戍守。
⑤移,改变。
⑥讵(jù)能,岂能,怎么能。
⑦怵,恐惧。
⑧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
⑨翻然,形容转变很快。
【翻译】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
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
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
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共共其乏困2.厌何厌之有3.说秦伯说4.知失其所与,不知二、古今异义词1.以为、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行李行李之往来3.乏困共其乏困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三、词类活用1.数词用作动词贰且贰于楚也2.名词用作动词军晋军函陵,秦军氾南3.名词用作状语(1)夜夜缱而出(2)朝、夕朝济而夕设版焉(3)东既东封郑4.形容词用作名词远越国以鄙远5.形容词用作动词厚、薄邻之厚,君之薄也6.使动用法(1)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焉用亡郑以陪邻(2)鄙越国以鄙远(3)封既东封郑四、重要实词1.辞(烛之武)辞日2.许(烛之武)许之许君焦、瑕3.缱夜缱而出4.执事敢以烦执事5.赐且君尝为晋君赐矣6.济/设版朝济而夕设版焉7.肆又欲肆其西封8.阙若不阙秦9.因/敝因人之力而敝之10.与失其所与11.易以乱易整五、重要虚词12以(1)以其无礼于晋(2)敢以烦执事(3)越国以鄙远(4)焉用亡郑以陪邻(5)阙秦以利晋(6)以乱易整13若(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若不阙秦14之(1)臣之壮也(2)邻之厚也,君之薄也(3)行李之往来15而(1)今急而求子(2)夜缱而出(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因人之力而敝之16乃乃还六、一词多义1.封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2.焉(1)焉用亡郑以陪邻(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3)将焉取之/风雨兴痣3.因(1)因人之力而敝之(2)因其固然(3)陈陈相因(4)因材施教4.微(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微斯人,吾谁与归5.其(1)君知其难也(2)又欲肆其西封(3)失其所与/亦各言其志也己臭(4)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5)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七、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2.君之所知也(二)状语后置句1.以其无礼于晋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四)省略句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夜缱而出3.敢以烦执事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八、文学/文化常识1.《左传》2.春秋三传3.史书体例4.爵位五等《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梳理(教师版)・、通假字1共:同“供”,供给。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之勘阻及广创作作品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晋军函陵(4),秦军氾(fán)南(5).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然(14)郑亡,子亦有晦气焉!”许之.(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ǐ)(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子犯请击之.公曰:“不成.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吾其还也(32).”亦去之.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年龄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3)且贰于楚:而且附属于晋的同时又附属于楚.且,而且,表递进.贰,附属二主.于,对,介词.(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5)氾(fán)南:古代东氾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6)佚(yì)之狐:郑国年夜夫.(7)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听从.(8)辞:推辞.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10)犹:尚且.(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12)用:任用.(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14)然:然而.(15)许之:承诺这件事.许,承诺.(16)缒(zhuì):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17)既:已经.(18)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19)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越,越过.鄙,边邑.这里作动词.(20)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要用灭失落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焉,哪里,怎么.以:来.陪:使增加.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自力性.厚,增加.(21)行李:也作“行吏”,外交使节.共(gōng),通“供”,供给.(22)尝为晋君赐矣:曾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尝,曾.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许:承诺.(23)朝济而夕设版焉:(晋惠公)早上度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济,渡河.设版,指筑墙.版,筑土墙用的夹板,防御攻势.朝,早晨.(24)厌:通“餍”,满足.(25)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陲.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26)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指晋国灭郑以后,势必图谋秦国.肆,延伸,扩张.封:疆界.(27)阙:使...减损.盟:结盟.戍:守卫.还:撤军回国.(28)因:依靠.敝:损害.(2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他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这是不人道的.敝,损害.(30)失其所与,不知:失失落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明智.(31)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易,取代.武,指使用武力是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整,指一致的程序.(32)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33)去之:离开郑国.(3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境地的.夫,fú,音同“服”,放于句首表语气,不翻译;放在句中解释为“那”;微,假如没有.译文:九月甲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没有用应有的礼仪来接待他,而且在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他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晦气啊!”烛之武就承诺了.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墙上放下去,去拜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即将要灭亡了.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怎么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为什么要使郑国灭亡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放弃灭郑,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西方路途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工具,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承诺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度过黄河回到晋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把郑国看成东部的疆界,又想往西扩年夜疆域.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好好考虑考虑吧!”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撤军回国.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成!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境地.借助了他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失落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晋侯①、秦伯②围郑③,以其无礼于晋④,且贰于楚⑤也。
晋军⑥函陵⑦,秦军汜南⑧。
佚之狐⑨言于郑伯⑩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11)秦君,师(12)必退。
”公从(13)之。
辞曰(14):“臣之(15)壮(16)也,犹(17)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18)也已(19)。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20),今急而求子,是(21)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2)。
”许之(23)。
夜縋(24)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25)矣。
若亡郑(26)而有益于君(27),敢(28)以烦(29)执事(30)。
越国(31)以鄙远(32),君知其(33)难也。
焉用(34)亡郑以陪邻(35)?邻之厚,君之薄(36)也。
若舍(37)郑以为(38)东道主(39),行李(40)之(41)往来,共(42)其乏困(43),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44)矣,许君焦、瑕(45),朝济(46)而夕设版(47)焉(48),君之所知也。
夫(49)晋,何厌之有(50)?既(51)东(52)封(53)郑,又欲肆(54)其西封(55),若不阙(56)秦,将焉(57)取之(58)?阙秦以(59)利晋(60),唯(61)君图(62)之。
”秦伯说(63),与郑人盟(64)。
使杞子、逢(65)孙、扬孙戍(66)之(67),乃还(68)。
子犯(69)请击之(70),公(71)曰:“不可。
微(72)夫(73)人之力不及此(74)。
因(75)人之力而敝(76)之,不仁;失其所与(77),不知(78);以乱易整(79),不武(80)。
吾其(81)还也。
”亦去(82)之(83)。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时期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②秦伯:指秦穆公,姓嬴(yíng),名任好,他把女儿嫁给了晋文公。
③郑:春秋时诸侯国之—。
④无礼于晋:即“于晋无礼”,对晋国无礼。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最新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作品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fán)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ǐ)(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
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于晋无礼。
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
于,对于(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注释与知识点归纳
4、《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注释(1)晋侯、秦伯:指_________和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以,______,连词。
其,代词,它,指_____。
于,______。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倒装句,于晋无礼。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_______,表递进。
贰,________。
于,______,介词。
(4)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_________。
晋军驻扎在函陵。
(5)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_____。
使:_____。
见:_______。
(8)公从之。
辞曰:从,______。
辞,________。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不如人:犹,_______。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已,同“_____”,语气词,___。
(12)吾不能早用子:用,______。
(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是,_____。
过,______。
(14)然郑亡:然,_______。
(15)许之:许,______。
答应这件事。
(16)缒(zhu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郑既知亡矣:既,_______。
(18)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
这是客气的说法。
敢,________。
执事,____________,对对方的敬称。
(19)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
越,________。
鄙,_________。
(20)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_____。
陪:_____。
邻:邻国,指______。
(21)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厚,______。
(2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导语:《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比较有难度的文言文,在学习时要好好积累归纳其中的文言现象。
下面是《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欢迎参考!一、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
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⑨赐:恩惠⑽阙:侵损,损害⑾说:通“悦”。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15.因:依靠16:敝:损害17:知:通智译文:(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基础知识《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供,提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餍,满足4、秦伯说说——悦,高兴5、失其所与,不知知——智,智慧二、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5、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2、与郑人盟盟: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3、且贰于楚也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4、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6、越国以鄙远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7、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8、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9、又欲肆其西封西:名词作状语;在西边10、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11、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黄昏12、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退却1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使动,使……亏损14、既东封郑封:使动,使……成为边界15、阙秦以利晋利:使动,使……得利1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使动,使……受到损害1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18、越国以鄙远鄙:意动,以……为边邑四、一词多义(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④以乱易整,不武(介词,用)⑤越国以鄙远(连词,顺承)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顺承)2、之①公从之(代词,指代佚之狐的建议)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3、其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②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出使的人)④吾其还也(副词,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4、而①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②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利于君/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顺承)③因人之力而弊之(连词,表转折)五、文言句式1、省略句()夜缒而出省略烛之武()许君焦、瑕省略晋惠公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之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之2、介词结构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4、判断句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注释(1)晋侯、秦伯:指_________和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以,______,连词。
其,代词,它,指_____。
于,______。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倒装句,于晋无礼。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_______,表递进。
贰,________。
于,______,介词。
(4)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_________。
晋军驻扎在函陵。
(5)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_____。
使:_____。
见:_______。
(8)公从之。
辞曰:从,______。
辞,________。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不如人:犹,_______。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已,同“_____”,语气词,___。
(12)吾不能早用子:用,______。
(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是,_____。
过,______。
(14)然郑亡:然,_______。
(15)许之:许,______。
答应这件事。
(16)缒(zhu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郑既知亡矣:既,_______。
(18)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
这是客气的说法。
敢,________。
执事,____________,对对方的敬称。
(19)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
越,________。
鄙,_________。
(20)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_____。
陪:_____。
邻:邻国,指______。
(21)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厚,______。
(2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舍:________。
东道主:____________(23)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今异义,古义,______;今义,_____(24)共(gōng)其乏困: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
共,通“_____”,______。
其:代指______。
(25)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
尝,______。
为,_____。
赐,_______。
(26)许君焦、瑕:(晋惠公)许诺给您焦、瑕两城。
(27)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济,_____。
设版,_____。
版,______。
朝,______。
(28)何厌之有:厌,通“_____”,______。
(29)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
东,名词活用为状语,_____。
封,疆界。
这里名词使动用法,____________。
(30)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
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
肆,_______。
封:疆界。
这里名词使动用法,__________。
(31)若不阙秦:阙(quē):_____;另一种解释是:通“___”,使动用法,_________。
(32)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___”,______。
盟:_____。
(3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微:___。
夫人:古今异义,古义,代词,_____,指___;今义,_______。
(3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因:______。
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_____。
(35)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与,________。
知:通“____”,_____。
(36)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易,______。
武,_______。
不武,_________。
整,________。
(37)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___。
(38)去之:离开郑国。
去,____。
之,指代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2)以其无礼于晋: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倒装句,于晋无礼。
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
于,对于。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5)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假如。
使:派。
见:拜见,进见。
(8)公从之。
辞曰:从:听从。
辞:推辞。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不如人:犹:尚且。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为,做。
已,同“矣”,语气词,了。
(12)吾不能早用子:用:任用。
(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是,这。
过,过错。
(14)然郑亡:然:然而。
(15)许之:答应这件事。
许,答应。
(16)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
(17)郑既知亡矣:既:已经。
(18)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
这是客气的说法。
敢,冒昧的。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19)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
越,越过。
鄙,边邑,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当做边邑。
(20)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为什么。
用:介词,表原因。
陪:增加。
邻:邻国,指晋国。
(21)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厚,雄厚。
(2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舍:放弃(围郑)。
东道主,古今异义,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3)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今异义,古义,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24)共(gōng)其乏困: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
共,通“供”,供给。
其:代指使者。
(25)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
尝,曾经。
为,给予。
赐,恩惠。
(26)许君焦、瑕:(晋惠公)许诺给您焦、瑕两城。
(27)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济,渡河。
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朝,在早晨。
(28)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29)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
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东边。
封,疆界。
这里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30)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
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
肆,延伸,扩张。
封:疆界。
这里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31)若不阙秦:阙(quē):侵损,削减;另一种解释是:通“缺”,使动用法,使......削减。
(32)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喜欢,高兴。
盟:结盟。
(33)(3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微:没有。
夫人:古今异义,古义,代词,代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3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因:依靠。
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损害。
(35)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与,结交,亲附。
知:通“智”,明智。
(36)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易,代替。
武,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不武,不符合武德。
整,指一致的步调。
(37)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38)去之:离开郑国。
去,离开。
之,指代郑国。
4、《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____”,语气词,____。
)2.共其乏困(共,通“____”,_____。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_____”,_____。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_____”,_____。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_____”,_____。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朝:_______________夕:______________)③既东封郑(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郑人盟(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阙秦以利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越国以鄙远(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臣之壮也(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今老矣(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_______________;薄,________________)⑤共其乏困(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