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及应用(湖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 中西部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及应用
推荐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
项目综述 查看
主要完成人

1.韩用顺

作为本课题主要负责人,参与第1、3、4、5项科技创新工作,占总工作量80%,参与并组织实施项目研究工作。负责了震区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演化特征研究,提出了震后泥石流活跃性预测方法;开展了大量深入的野外考察、遥感调查、试验观测和理论分析,构建了重大地质灾害点多要素、多传感器综合监测技术体系;首次将微地貌单元和“防治工程有效度”纳入公路地质灾害评估,提出了公路地质灾害“五度递进”危险性评估原理和方法,发展了地质灾害评估理论;建立了震区公路次生地质灾害编目数据库,设计与编制了震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地图集。(佐证:见附件3.1,4.1.1,4.1.2,4.2.1-1~ 4.2.1-13)




2.王欣

参与第1、4、5项科技创新工作,占总工作量75%,负责分析完成了西部公路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对重点路段、区域的地质灾害发生诱因、频次与强度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编绘制图,完成了中国西部山区公路潜在危险性冰碛湖遥感调查与编目;在查明西部典型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基础上,分析了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孕灾环境与成灾机理,提出了堰塞湖溃决山洪泥石流危险性灾害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溃决型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估与等级区划。(佐证:见附件4.2.1-14~4.2.1-16)




3.阳志坚

作为项目参与者之一,参与第1、3、4项科技创新工作,占总工作量75%,协助项目主持单位参与了本项目的整个研究过程;主要负责依托工程的前期设计及招投标工作,负责中南部山区公路岩溶区和煤矿采空区不良公路地质灾害风险处置方法研究,丰富了采空区、岩溶区路基加固措施,形成一套较完备的不良地质灾害风险处置施工技术方案;并协助协助完成了课题内其他子题研究中的现场调研、实验分析和讨论等工作。(佐证:见附件4.1.1,4.1.2)




4.王勇

参与第2、3、4项科技创新工作,占总工作量70%,负责公路地质灾害野外调查、野外监测和遥感判识,完成了震区公路沿线典型滑坡体和沟道泥石流野外监测研究,提出了重大公路地质灾害空中-地面一体化动态监测技术体系和崩塌滑坡灾害遥感识别方法,提出了基于多要素的GPS大气延迟改正方法并提高了InSAR地表沉降监测精度,该方法应用于都汶公路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提高了公路地质灾害野外监测预报效率与精度。(佐证材料:见附件4.2.1-21~-4.2.1-23)




5.董少坤

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参与第1、4、5项科技创新工作,

占总工作量70%,主要参与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编目数据库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并进行系统应用实践与后期维护;协助设计编制了震区公路走廊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地图集;同时,参与震后灾区公路走廊次生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研究课题现场调研、实验分析和讨论、及部分报告内容撰写。(佐证:见附件3.1,4.1.1,4.1.2)




6.彭述刚

参与第2、4、5项科技创新工作,占总工作量70%,负责次生地质灾害野外监测,建立了区域生地质灾害遥感识别与诊断技术,分析完成了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活动特征及演化规律,负责完成了震区公路走廊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地图集编绘工作。(佐证:见附件4.1.1,4.1.2,4.2.1-13)




7.李朝奎

作为本课题的主要完成人,参与第2、4、5项科技创新工作,占总工作量70%,参与潜在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技术及重大灾害原位监测试验工程,构建了重大灾害点原位监测技术体系和区域次生灾害遥感动态监测体系;协助完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编目数据库崩塌滑坡灾害数据库数据设计与采集入库工作;参与编制了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地图集。(佐证:见附件4.1.1, 4.2.1-24,4.2.1-25)




8.李龙伟


作为本课题的主要参与人,参与第1、2、5项科技创新工作,占总工作量70%,主要参与建立了基于“孕灾度”、“发育度”、“制灾度”、“危害度”和“有效度”的线性工程次生山地灾害“五度”递进评价原理,进行了泥石流、崩塌滑坡以及多灾种分段综合评价,完成了公路次生山地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负责完成了震区公路走廊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地图集编绘工作,同时,还协助完成其他子课题研究中的现场调研、实验分析和讨论等工作。

(佐证:见附件4.1.1,4.2.1-6 ,4.2.1-12)






9.黄鹏


参与第1、2、5项科技创新工作,占总工作量70%,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现场调研,野外基础实验,并对都汶公路沿线防治工程进行调查;参与负责灾害风险评价研究与灾害制图工作;协助完成了震区公路走廊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地图集编绘工作。

(佐证:见附件4.1.1, 4.2.1-6,4.2.1-8,4.2.1-12)






10.孙洪鑫

作为本项目的负责人,主要参与第2、4、5项科技创新工作,占个人总工作量的60%,全程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包括开题报告的讨论、调研工作参与和讨论、研究报告的编写等,参与了震后强降雨作用下公路次生灾害演化特征研究,研究了山区峡谷大跨桥梁风致振动控制情况,参与编制了震区公路走廊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地图集。(佐证材料:见附件4.1.1

,4.2.1-26)




11.刘贤赵

作为项目主要参与者之一,参与第3、4项科技创新工作,占总工作量60%,参与了项目的方案设计,现场调研、野外观测、数据分析以及总结讨论等。通过野外试验观测,分析了次生地质灾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规律,对基于降雨激发条件的次生地质灾害识别与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佐证:见附件4.1.1,4.1.2)




12.张东水

作为课题遥感信息提取方向负责人,参与第2、4项科技创新工作,占总工作量50%,完成溆怀高速公路地质灾害现场调研、遥感数据的收集、预处理、多源数据融合增强、遥感样本优选、解译等工作,建立了区域地质灾害遥感识别与诊断技术;协助完成其他子课题研究中的实验分析和讨论、报告撰写等工作。(佐证:见附件4.1.1)


主要完成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河北联合大学
推广应用情况 查看


页面加载中...

5
6aa76301-b672-5a7e-92c7-d4280c3e2e13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