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戚继光注《孙子兵法》

有感于戚继光注《孙子兵法》
有感于戚继光注《孙子兵法》

有感于戚继光注《孙子兵法》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翚李露露责任编辑:康哲2015-06-18 04:052.孙武是我国的“兵圣”,《孙子兵法》堪称兵学圣典。古今中外,精研、注释《孙子兵法》的大家数不胜数,宋朝时就有《十一家注孙子》。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杜牧,包括西方许多军事家,也都重视学习《孙子兵法》。而戚继光对《孙子兵法》的继承创新,尤其耐人寻味。

明朝名将戚继光平定倭寇,救万民于水火;戍边蒙古,扬国威于塞外。纵横三十年,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无论投笔从戎前的求学时期,还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戚继光都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先哲的兵书战策。与许多人对圣贤著作推崇备至不越雷池半步不同,戚继光非常注意在深得精髓、知其精妙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

知其不足,活学活用,始得大道。戚继光不迷信和盲从权威,站在圣人肩上却并不恐高,习惯于在注释中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即便对《孙子兵法》,他也能进行创新性的颠覆与超越。比如孙子说“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戚继光却说“当以数万之众,堂堂正正,彼来我往,短兵相接”。类似注释不胜枚举。

光凭这些文字似乎还不足令人信服,再看看戚继光的战果,便知其并非妄言。抗击倭寇时,戚继光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迭用,灵活机动,相互照应。戚家军运用此阵全胜80余战,彻底荡平东南沿海倭患,并创造了歼敌过千、己无伤亡的战争奇迹。驻守北疆时,戚继光组建“车战营”,实现了车、骑、步兵的优势互补和三战迭用,形成攻防一体的战术集群,并广布火器,倍增战力,以劣势兵力大破强敌,歼灭蒙古精骑数万,令蒙古各部心惊胆寒,长城内外,固若金汤。

得到了实战印证,充满激情自信和真知灼见的批注,将戚继光独立思考的精神彰显得淋漓尽致。在这些注释文字的基础上,戚继光结合自己南征北战、统军御将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两部学术水准很高的教材:《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书中在装备革新、兵种协同等方面多有精辟阐发,突出强调了战训一致,守备边防与建设边防的有机统一。其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及对新的暴力手段的研究与关注,都是前无古人的。史学家黄仁宇因而感叹:“在可能的范围里,戚继光已经做到至矣尽矣!”

客观世界的发展无穷无尽,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当然也不断深化。无论多么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奇谋良策,都只能是具体时空条件下作用于具体对象的产物,不可能遏断人类思维的长河。戚继光对《孙子兵法》的注释启迪我们,历史的睿智代替不了现实的思索。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结合新情况,排除时代局限,对先贤思想改造扩展、拾遗补缺、注入生机、翻出新意,才可能创造我们自己的辉煌。

解读孙子兵法中的集中兵力原则

解读孙子兵法中的集中兵力原则(修改稿) 2009-12-15 20:41 内容提要 集中兵力原则是战略指导作战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战略的奥妙所在,是以弱胜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中国革命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方法之一。 孙子兵法中就自始至终贯穿着这条原则,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精髓之一,是毛泽东同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军事思想的源头。但是孙子在其兵法中对此的论述是比较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所以笔者就以集中兵力这条红线为中心,把孙子兵法中有关的论述贯穿起来,联系起来,用穿针引线的手法,把珠子穿成串,进行了全面思考,全面审视,统揽全局,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孙子兵法的集中兵力原则,并且结合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对比说明。不仅论述了集中兵力原则在军事方面的应用,而且还进行了多领域,多角度,多方面的延伸拓展,推广发挥,从而有力地阐明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确实是博大精深,理通百代的,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 马克思英明地指出:战略的奥妙在于集中兵力。恩格斯也主张:集中兵力总是最重要的。古往今来的战争经验都验证了这条战略原则是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具有很高的战略指导价值的。 中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完全正确的,是我党我军由弱胜强走向胜利的诀窍所在,是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从古今中外无数次战争胜利的经验来看,集中兵力,创造局部优势,是弱军战胜强军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无比珍贵的战略战术,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只要采取了这条战略指导原则,战争总是能够获得成功的,而只要违反了它就会失败。这是一条通过流血牺牲获得的宝贵经验。 孙子兵法中就包含有集中兵力原则的论述,是孙子军事思想的精髓之一,值得我们深入发掘整理,吸取其精华,从而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以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作战指导的需要。 为了论述的条理性,分几个部分来进行解读: 一、孙子兵法集中兵力的总原则在《形篇》:“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孙子主张要战胜敌人,就要有雄厚的实力,象以镒称铢那样占绝对优势(镒是铢的576倍)。胜方要力求制造“多数”,造成败方的绝对优势,使败方处于绝对劣势,用牛刀杀鸡,用大炮打蚊子,从而绰绰有余,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在冷兵器时代,军事实力是体现在参战人员的数量上的,人多实力强,人少实力弱。所以就要依靠集中兵力,才能占据优势。孙子在《谋攻篇》中还提到:“识众寡之用者胜。”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怎样配置兵力的众寡才能够获胜。孙子还说:“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兵力的集中和分散是以夺取战争的胜利为出发点的,该集中时要集中,该分散是要分散,集中是为了消灭敌人,分散是为了牵制敌人或者保存实力。毛泽东同志说过:集中以消灭敌人,分兵以发动群众。都是根据实际需要对于兵力集中和分散的收放自如的运用。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复习过程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 三十六计 第一套:胜战计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 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李代挑僵、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 打草惊蛇、借尸还魂、擒贼擒王、 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第四套:混战计 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

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 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 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 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理解与认识 第一计:瞒天过海 就是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海,而是一种假象,掩盖其真实意图的计谋。 第二计: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齐国为救赵国,出兵直攻魏国京都,魏国被迫撤军回救,使赵国解围。后用“围魏救赵”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敌人撤回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而利用别人去害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借别人之力,实现自己企图的一种权术。用在军事上,就是种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敌人,内部之间的矛盾。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指在战争中依靠有利地形,一边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待进攻者疲劳和士兵沮丧之后,再转守为攻的谋略。也指让对方先行动,自己坐等时机成熟后再行事。 第五计:趁火打劫

其原意是趁着人家失火,自顾不暇的机会,从事盗窃活动。也比喻趁人危难之时自己已去好处。在军事上,是指乘敌人之危,进攻敌人的谋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 其意思是指表面上或口里嚷着要攻打东边,而实际上却打西边。它以假象让敌人产生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 第七计:无中生有 其本意是:本无其事,而是凭空捏造。运用在军事上。就是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虚中有实、用假象欺骗敌人,造成敌人判断和行动失误的计谋。 第八计暗度陈仓 此计的全称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是楚汉相争时,刘邦公开表示要从栈道走出明里假装修复栈道,机时利用佯修栈道的时间,却暗中通过另外的道路迂回到陈仓。这是一种以正面佯攻、佯动的迷惑手段,来掩盖攻击路线的谋略。 第九计隔岸观火 就是站在时面岸上观看着火。原比喻对人急难,不加救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在军事上指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等待时机从中渔利的一种计谋。 第十计笑里藏刀 原指表面和善而内心阴险,也就是口蜜腹剑的两面派手法。在军事上,一般指通过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以俺盖其军事行动。 第十一计李代挑僵 原(诗)指李树生在桃树旁,虫子咬桃根李树代替桃树而死。本意是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转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军事上引用,指善于用小的损失换大胜利。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就是乘机顺便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乘便行事,毫不费力。作为计策,即乘敌人空隙,及时加以利用。是一种创造战要的谋略。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

选修课结课论文 论现代中外战争中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08班 学号:201207010806 姓名:杜逍 二零一三年六月

摘要 《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的经典著作,它在冷兵器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指导了许多军事家完成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孙子兵法》放在今天是否就显得过时了?在现代战争中这部兵家宝典是否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呢?其实《孙子兵法》时至今日仍有极强的战略指导意义,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而其的宝贵思想如今依然在现代战场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现代战争;战略指导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战例 (7) 2.1 《孙子兵法》在国内战争中的应用 (7) 2.2 孙子思想在国际战场上的体现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 绪论 《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并经历千年传世而不衰。《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无论是在中原大地,还是在异域他乡,《孙子兵法》都已经成为了战略决策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如今,再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线代战争中,它在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以及作战指导方面,仍体现出极其珍贵的科学价值。 在国内,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在数百年积贫积弱的中国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拿起《孙子兵法》的利器,或与外敌,或为中国的明天而战斗。例如,开国领袖毛泽东就对《孙子兵法》厚爱有加。毛泽东不仅在其著作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而且在1960年代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交谈中更是十分推许《孙子兵法》。蒙哥马利对毛泽东说,我看过你的军事著作,觉得很好。毛泽东讲:“我不认为多么好,你没有看过两千年以前我国的《孙子兵法》吧?里面很有些好东西。”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毛泽东一生指挥过的胜仗数不胜数,其中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运用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问题

大学生士兵的管理需要软硬兼施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入伍一些列的优惠政策出台以及受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大学生士兵参军入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伴随着大学生入伍的数量不断增多,这将极大改善士兵队伍文化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但是当代大学生多半成长在祖国和社会相对安逸、稳定的大环境中,自幼缺乏生活锻炼再加上在学校的生活较基层连队的还有不小的环境落差,使得部队各级管理者对“娇生惯养”的大学生士兵的管理工作感到头疼。笔者以为孙子兵法中《行军篇》中有一段话对带兵人有很大启示作用: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管理方法,是孙武在《行军篇》中提出来的。“令之以文”,所谓“文”,是“仁”也。用于管理,就是坚持不懈地对被管理者进行思想工作,是讲道理,明情理的“软”管理。“齐之以武”,所谓“武”,是指“法”也。用于管理,就是辅之以法纪来统一行动。是讲法度,申纪律的“硬”管理。 当下,有的基层干部与大学生士兵都或多或少存在心理距离上的疏远,看似每天都在进行着“五同”,但是对大学生士兵并不了解,身在兵中不知兵;有的放不下干部架子,不愿意融入这些大学生兵中,与这些大学生士兵保持简单“我说你听”的关系,或者不亲不近实施“冷暴力”;不能够准确掌握大学生士兵身上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家庭状况,似乎在这些大学生士兵身上只能看到他们的娇惯、自傲甚至是不服从管理。殊不知,在这样的环境中,会使本来就不善于打交际关系的大学生士兵产生思想上的不良认识。“令之不以文”的管理教育方式会加深与管理者心理上的隔阂和“代沟”。 这让我不禁想起来一则故事:台湾著名企业家郭台铭在一次视察一家工厂后,批评该工厂的厂长。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厂中主管的办公室与员工生产现场的距离超过了限定十米的要求。他说:“主管办公室与员工作业场地之间的距离不是物理距离,而是心理距离。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成正比,远离现场就是远离员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上) 【始计第一】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始计第一】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 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不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听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创造一种势态,作为协助我方军事行动的外部条件。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处世之道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被古往今来无数将帅奉为兵家圣典的兵书,其对战争规律、本质、军队建设等都具有过人一等的成就。然而,在如今这个以整体和平、局部战乱为大背景的世界格局下,人们对战火的记忆逐渐远去,这部在战争年代叱咤风云的兵书,是否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恰相反,如今精读、细读《孙子兵法》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为何?我认为正是由于《孙子兵法》这部书不但包含了对战争的深刻认识,而且,书中蕴含的思想道理同样能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从它那对待战争之法中,我们可以学到为人处世之道。 首先《孙子兵法》中反复强调一个“慎”字。不但行军作战需要“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同样需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便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要求。《孙子兵法》中所谓的“慎战”并非寝兵僵武,而是另一种层次上的重战。“慎”不是胆小怕战,而是谨慎作战,重视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应如此。只有秉持一颗谨慎之心,时时重视,事事重视,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再看《孙子兵法》中的备战思想,它不但深刻影响着现代军队,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言,不也是强调着时刻准备的重要性么? 《孙子兵法》中把战争的制胜条件归为道、天、地、将、法即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规五个方面。其实这五者不但是对作战而言,对任何人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孙武看来客观条件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天地人”的说法。正如逆水而行的小舟永远不能真正的远航一样,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最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成就一番事业。如李白这等自信自傲之人,也说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话,认为只有借助风势,才可能抵达目标。可见,顺势这一条件的重要性。它告诫我们,处世之时要学会看清大势,要顺势而为。确实,这个世上有着挽狂澜于既到,扶大厦于将倾的人存在,但这些人始终寥寥若晨曦之星。而且,《孙子兵法》所说的“道”并不仅仅指客观条件,也指主观能动性。《孙子兵法》中提出“上下同欲者胜”的说法,在今天看来,这便是现今各公司的公司文化、公司精神中强调的上下一心,亦有“人和”之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脍炙人口的俗语最先便是在《孙子兵法》中提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乃是一种必然的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当你知人知己,你便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创造最好的环境,才能做到“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常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见无论是知人还是知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知人知己却又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不知人,便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知己,便不知自己到底几斤几两,不知自己能耐如何。两眼一摸黑地做事,又怎可能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呢!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做到知人知己呢?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如是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又有句话叫做“商场如战场”,且看那些事业成功的商人,哪个不是洞彻市场,了解自己的优势短处,这才能在商场上叱咤风云。 《孙子兵法》中的“全胜”谋略,在后世的作战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谋攻》篇开始就提到:“凡用兵者,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一思想将战争的境界拔高,不再着眼于杀敌自保,而是着眼于战场之外,讲心战,讲外交,讲谋略,讲智慧。所有的行动都围绕着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取得最大限度的胜利,此乃行军打仗之上策也,也同样是为人处世之上策也。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我们在待人处事时,常常想着与对手硬碰硬,几次下来,自己便会元气大伤。相反,如果能用上威慑、攻心等等战术,我们便可以减少许多争斗,处境也会变得好上许多。 在当今社会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孙子兵法》的谋略有着同样的作用。在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

孙子兵法—翻译 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不细心研究和慎重考虑的。 二、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 五曰法。 译:所以要从五方面来比较、核算,探求其事实。第一是主义,第二是时间,第三是空间,第四是精神,第五是纪律。 三、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译:道的含义,就是使全国人民,意志统一,精神集中,人民和政府,才能同心协力,同生死,共患难而不怕牺牲。 四、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译:为将者,必须具有才智、威信、仁爱、英勇、严肃等精神与性格。 五、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 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自问:谁的主帅,能使全体军民意志统一与精神集中?谁的将领具有才能? 谁得天时地利?谁的法令能贯彻执行?谁的军队强大?谁的士兵有训练? 谁得赏罚,公正严明?根据这些事实判断,便能预先知道谁胜谁败。 六、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译:分析情况,计算利害,然后部署打击敌人之形势;并利用其他有利的手段与权宜之处置,掌握变化,进行机动。 七、兵者,诡道也。 译:兵法,是诡诈多端,千变万化的行为。 八、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译:有能力,故意显示没有能力,要用兵,故意显示不用兵。 九、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译:欲攻近处,故示欲攻远处;欲攻远处,故示欲攻近处。 十、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这就是军事家战胜的道理,但战争乃千变万化,必须灵活运用,决不可能事先传之其秘诀的。 十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译:战争未发生以前,要有精密周详的国防计划,得到胜利的,是因为计划精详。 十二、其用战也贵胜。 译:大军出争作战,以争取胜利为第一要务。 十三、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后矣! 译:如果军队疲惫,挫失锐气,经济枯竭,则邻近敌国,便会乘机入侵;虽有智谋的主帅,也将无法结束战争,确保胜利了。 十四、故兵闻拙速,未赌巧之久也。

好大学-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课后习题(完整版)复习课程

好大学-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课后习题(完整版)1[单选题]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此处指企业制定竞争策略时应该考虑何种因素? A、本身能力; B、竞争者缺点; C、消费者需求; D、皆是;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孙子所提及的五事中的道天地将法,其中「法」,是指组织的什么? A、企业文化; B、制度及作业流程; C、皆是;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 孙子认为战争态势的评估方法「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而索其情」指的是管理上的哪个理论? A、定性的评估方法; B、定量的评估方法; C、皆是; 参考答案:A、 4[多选题] 评估战略态势以下何者为重要? A、时机; B、制度; C、环境; D、人才; E、公理正义; 参考答案:A、B、C、D、E、 5[多选题] 庙算包括什么 A、国力; B、敌情; C、祷告; D、局势; 参考答案:A、B、D、 1[单选题] 作战篇的指导重点为何? A、速战速决; B、减少成本消耗; C、平时资源准备; D、皆是;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下列何者是企业「因粮于敌」的发展策略? A、采用当地原料; B、选用当地人才; C、幷购当地渠道; D、皆是;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孙子的作战方针为「兵贵胜,不贵久。」商场上要获得胜利,关键在于需具备何种能力?A、抢先上市;B、恰当的价格与质量;C、低价格产品;D、高质量产品; 参考答案:B、 1[单选题]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其意义在于 A、合作分享; B、百战百胜; C、百战不殆; D、皆是;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呼应企业竞争的理论指导? A、SWOT分析; B、市场需求分析; C、五力分析; D、皆是; 参考答案:C、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着,共分十三篇,虽然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有价值的古典军事理论名着。作为中国古代兵法经典,《孙子兵法》早在公元7~8世纪盛唐时期就在朝鲜、日本流传,18世纪后开始在欧洲国家传播。美国对《孙子兵法》的接触比较晚,大约始于20世纪20年代。然而,二战后美国对《孙子兵法》的运用却称得上高招迭出。有人评价:就外国而言,日本对《孙子兵法》评价最高,美国对《孙子兵法》运用最好。此话正确与否暂且不论,但美国人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和运用倒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孙子兵法》成为美国军校学员必修课 从20世纪70年代末西点军校将《孙子兵法》列为教学参考书开始,《孙子兵法》在美国军事院校以及一些着名的大学中渐成普及之势。目前,美国凡教授战略学、军事学课程的大学,特别是军事院校,均将《孙子兵法》作为必读教材和必修课。美国国防大学还将《孙子兵法》列为将官主修战略学的第一课,位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之前。 从1982年开始,美军在作战条令和国防部重要文件中引用孙子格言的做法便成为一个不成文的模式沿袭下来。美军新版《作战纲要》更是开宗明义地将孙子的“攻其不备、出敌不意”作为其作战指导思想。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孙子的军事思想极其推崇。他在个人着作《真正的战争》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的观点研究分析战争谋略。美国的“孙子热”不仅表现在政界和军界,美国民间对《孙子兵法》的热情也很高。目前美国民间已有近百个研究《孙子兵法》的学会、协会或俱乐部在频繁活动。 美国的《孙子兵法》推崇者在“亚马逊”网站上发表评论说:“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读一本书的话,那就应该是《孙子兵法》。”美国知名的亚洲问题专家詹姆斯·克拉维尔在其1983年出版的《孙子兵法》英译本前言中这样写道:“我真诚地希望你们喜欢读这部书。当然,我希望能把这部书列为自由世界中所有官兵、一切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以及政府和大学里所有的人的必读之作。如果我是最高统帅,或被选为总统或当上总理,我还要更进一步。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所有的军官,特别是所有的将官,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兵法》13篇的考试,一次口试,一次笔试,及格分数是95分。考试不及格的将官立即自动罢免,并不准上诉,其他军衔的军官则自动降级。” 《孙子兵法》与两次海湾战争 美国文化讲求实用,因此美国人学习《孙子兵法》更多的是为了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事实上,美国人也确实从《孙子兵法》中找到了很多解决现实问题的灵丹妙药。 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兵带着《孙子兵法》上战场。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世界媒体的极大兴趣。战争期间,《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时,其办公桌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恺撒传》,另一本就是《孙子兵法》。在这场战争的战略指导上,美国借鉴孙子“先胜而后求战”、“上兵伐谋”和“集中优势兵力”等军事思想,为赢得战争

(完整版)生活中的孙子兵法

生活中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被誉为“兵学盛典”。它不仅对后世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的影响,而且它的影响还涉及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它对人生的指导价值尤其深远。我们应把它当作启迪智能的宝典,研究智略的良师,思维逻辑的范本,意身用广的显学。 而孙子兵法对人生谋略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人生不就像一场等着你去谋略去实施并最终将你的战果展现于你面前的无形的战争吗?明代一位思想家李贽曾感慨万千:“吾独恨其不以七书与六经和而为一,以教天下万世也”。他将《孙子兵法》等七部兵书视为教化人间,启迪人生的经典。近代著名《孙子》研究家李浴日更是体会深切的说:“《孙子兵法》是圣经,倘若你苦闷时,拿起它读读,必会快乐风生;倘若你失败时,捧着它研究研究,必会吸收着成功的降临”。他更是将《孙子兵法》看作了生活和成功的法宝。 《孙子兵法》通篇以智慧为本质特征,孙子的每一句话都是智的凝聚,谋的浓缩,人们可以从《孙子兵法》的深邃哲理和智谋中,领略观察事物的辩证思维原理,树立战胜对手的竞争意识,学到处理人事百端的策略手段,掌握摆脱困境的行为方法。在对积极人生的探索中,人们能从《孙子兵法》中得到激励和获得奋发向上的力量。“物竞争天择,适者生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人生如同战场,要生存,就要不停地战斗,不仅要同社会环境作战,同困难和挫折作战,同尚未认识的事物作战,同自己的思想观念作战,

还要同命运作战。在这些战斗中,移植和借鉴《孙子》的原理,对于我们把握人生的主动权,在“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人生之路上立于不败之地,争取美好的人生,将不无裨益。诚如马来西亚孙子兵法学会会长吕罗拔所言:“《孙子兵法》的确并非万能,也非'天下无敌'。不过有了它,你有一个蓝图,你起码会处变不惊,你会逢凶化吉,你会稳坐钓鱼船,你会创新,在杰出伟大的同时,你会有崇高的品行,而流芳百世”。 世上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道路,但是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旅途中,既有坎坷,也有坦途;即有荆棘,也有鲜花;既有眼泪,也有歌声;既有痛苦,也有幸福;即有陷阱,也有成功。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不测,是摆在每个人面前严峻的人生课题。为此,研究一下孙子“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这句话是必要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前善于作战的人,不管敌人强弱如何,总是先充实自己的力量,使敌人不能战胜自己,然后等待敌人有了失败的空隙,即乘机战胜敌人。不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有可乘之隙。在人生道路上,树立"不可胜在己"的思想,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就能牢牢掌握命运的主动权。 孙子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了解对方,了解自己,争取胜利就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万全。也就是说,必须把敌我双方的情况搞得非常清楚,才能下定战役决心,

曹操注孙子兵法《行军篇》

曹操注孙子兵法《行军篇》 导读:《行军篇》 曹操曰:择便利而行也。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曹操曰:近水草,便利也。视生处高, 曹操曰:生者,阳也。战降无登: 曹操曰:无迎高也。此处山之军也。敌若绝水,必远水; 曹操曰:半渡,势不可并,故可败。欲战,无附水而迎客; 曹操曰:附,近也。视生处高, 曹操曰:水上当处其高,前向水、後当依高而处。无迎水流:曹操曰:恐溉我也。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交军斥泽之中,依水草而背众树: 曹操曰:不得已与敌会於斥泽之中。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曹操曰:车骑之利也。而右背高,前死後生: 曹操曰:战便也。此处陆上之军也。凡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曹操曰:黄帝始立,四方诸侯亦称帝,以此四地胜之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 曹操曰:恃满实也。养生,向水草,可放牧养畜乘。实,犹高也。一曰:恃实满,向水草放牧也。是谓必胜,军无百疾。陵丘堤防,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水流至;止涉,待其定也。

曹操曰:恐半渡而水遽涨也。绝涧遇: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曹操曰:山深水大者为绝涧,四方高、中央下者为天井,深山所过若蒙笼者为天牢,可以罗绝人者为天罗,地形陷者为天陷,涧道迫狭、深数丈者为天隙。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曹操曰:所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 曹操曰:斩伐树木,除道也。众草多障者,疑也。 曹操曰:结草为障,欲使我疑也。鸟起者,伏也; 曹操曰:鸟起其上,下有伏兵。兽骇者,覆也。 曹操曰:敌广陈张翼,来覆我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采樵者也;少而往来者,营军者也。辞卑而备益者,进也; 曹操曰:其使来辞卑,使间视之,敌人增备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曹操曰:诡诈也。轻车先出居侧者,阵也; 曹操曰:陈兵欲战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阵兵者,期也;半进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役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曹操曰:士卒疲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 曹操曰:谆谆,语貌;翕翕,失志貌。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後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曹操曰:先轻敌,後闻其众,则心恶之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孙子兵法

1、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横渡江河,应远离水流;敌人渡水而来,不要迎击它于水内,让它渡过一半时去攻击它, 这样才有利。想决战的,不要紧靠水边抗击敌人;沿河驻扎军队也应驻在高处,使前面视 界开阔,切勿在敌军下游驻扎或布防,这是在江河水流上军队的处置。 2、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力量耗尽,财富枯竭,国内千里原野,家家空虚。"百吏"的财产要耗去十分之七; "皇室"的耗费,车辆损坏,马匹疲蔽,盔甲、箭弩、戟盾、蔽橹以及运输用的牛和大车,也要损失十分之六。 3、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 所以,用兵的法则:敌军占领山地不要去仰攻,敌军背靠高地不要去正面攻击,敌军假装败退不要去追击,不要对精锐的敌军发动攻击,敌军用小利引诱不要上钩, 4、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敌军退回本国不要去拦击,包围敌军要留一个缺口,敌军已到绝境可能拼命时,不要去逼迫。这些是用兵的一般原则。 5、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 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实施火攻必须有条件,火攻器材必须经常准备着。放火要看天时,起火要看日子。天时是指气候的干燥;日子是指月亮行经箕、壁、翼、珍四星宿的位置;月亮经过四星宿的日子,就是有风的日子。 6、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要事先了解情况,不可用祈求鬼神去获取,不可用相似的事情做类比推出吉凶,不可用夜视星辰运行的度数去验证,一定要从知道敌人情况的人口中去取得。 1、《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与哪些方面的关系? 揭示了军事与政治的关系,揭示了军事与经济的关系,揭示了军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揭示了事件与信息情报的关系,揭示了军事事件中的普遍规律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五事指的是哪五种条件? 政治、天时、地理、将帅、法制。 3、“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中提到 的五危指的是哪五种危险? 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 4、军争篇里孕藏着哪些韬略? 以迂为直、以退为进;兵不厌诈、因敌制胜;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纵横捭阖、攻心为上 5、在散、轻、争、交、衢、重、圮、围、死地等九地中如何作战? "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或翻译在散地上不宜作战;在轻地上不宜停留;遇争地不要进攻;逢交地应部署相连勿失联络;到衢地则应加强外交活动,结交诸侯;深入重地就要掠取粮秣;遇到圮地就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以谋取胜;到了死地就要奋勇作战,死里求生。)

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 答案:行则为阵 2、《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 答案:春秋战国时代 3、孙子的真实名字是 答案:孙武 4、“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做出这个评价的人是()答案:茅元仪 第2章单元测试 1、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 答案:人民群众 2、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 答案:孙子通典 3、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 答案:严 4、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内容 答案:智谋孰强 5、“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中“兵”的含义是答案:战争 6、“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下列不属于“五事”的是 答案:兵

7、《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配有士兵多少人 答案:25 8、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 答案:较多 9、《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 答案:务食于敌 10、现代战争后勤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 答案:物资耗用量越来越多 11、下列攻城工具的作用是观察敌情的是 答案:巢车 12、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 答案:德国 13、美国的“孙子核战略”的是主要参考了《孙子兵法》中()的观点制定的。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 14、《谋攻篇》认为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则采用的战法是 答案:围之 15、“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 答案:知彼知己 第3章单元测试 1、《形篇》认为,在战争中使自己“不可胜者”是通过()来实现的。 答案:防守 2、《形篇》认为,“胜兵”的表现就好像()

孙子兵法的应用与发展

论《孙子兵法》在南海争端中的运用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对现代国家战略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南海争端问题自上世纪70年代来一直是困扰中国政府的边界纠纷问题,而中国政府在这场博弈中对《孙子的办法》的运用耐人寻味,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的剖析。 关键词:孙子兵法、南海争端、南海争端 《孙子兵法》自问世以来,不仅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代中国的战略计划也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虽然,人们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军事的范畴,其蕴涵的哲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国家对《孙子兵法》在战略上的运用出现了一定生搬硬套,死守教条,限于表层理解而不知变通,特别是在南海问题的处理方式上有明显的体现。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南沙群岛遭到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的抢夺,由此引发了中国与部分国家的军事摩擦。上世纪90年代中国正式对南海争端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然而只是邓小平这短短的八个字,却绵亘出日后中国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尽纠葛。从中国对待南海问题的政策、态度上来看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模式为“不战而胜”,意在维持现状,搁置争端。孙子曰:“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当今中国在面对任何争端,小至国家基本利益,大至主权尊严,都应尽量避免使用战争手段。因此,“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处理南海争端问题的思想主轴。但这不战并不

是示弱,也不是无所作为。一直以来,面对南海上漂零的诸多如此猖獗的弹丸小国,中国政府总是采取回避的态度,最多是某外交官发出强烈的谴责,然后就无下文。这势必就助长了这些南海周边小国的气焰,使我们这个大国的形象在别人眼里成了任人宰割的大肥羊,受欺负时只会以“和谐”来聊以自慰,实属阿Q精神。此外,中国政府南海问题中的“慎战”思想也令人堪忧。孙子以现实主义军事家独有的战略智慧提出了“慎战”思想,他将理想追求与现实操作统一起来,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与“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原则和“伐谋”、“伐交”等克敌制胜的战术,力图寻求维护国家最大利益的最佳战争途径。但是“慎战”并不是不战,也不是惧战。而中国在面对南海诸国的嚣张挑衅时,没有一个大国应有的霸气,而这些国家也抓住了中国不敢战的心理而蚕食南海诸岛,到目前在南海我军只控制了6个礁,其它44个岛礁分别被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侵占,可见绝大数岛屿已脱离了国家的控制。我想要彻底解决南海问题有必要时是需要一战的,中国只要做好准备,完全有能力做到杀一儆百,如拿越南开刀也不是做不到。 那么怎么用《孙子兵法》来制定相关解决南海争端问题的相关措施呢?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谋既已定,需慎行之。下面罗列些解决之道。 1、用间。《孙子兵法》第十三篇有云:“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可见,离间之计在殷商之期,便已视为既能有力减少己方伤亡又屈人之兵的良策。

孙子兵法十三篇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 目录: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 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 正文: 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①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①:“忌”加“艹”头。 █谋攻第三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

孙子兵法地形篇案例

“中国青年”迎娶”欧洲公主”,天时地利人和的相遇 ------吉利完美并购沃尔沃 一核心思想: 1.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2.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总结: 全知而慎战,慎战而全胜. 二案例介绍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在沃尔沃所在地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一出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评价说:“这如同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追求一个世界顶级的明星,这是一场盛大的跨海婚礼。” 三案例分析 知己知彼,胜乃不殆: 知彼: 沃尔沃轿车的全球销量由2007年的458,323辆降至2008年的374,297辆,又 再降至2009年的334,808辆。2008年同比下降18.30%,2009年10.6同比下 降10.60%.由此图可知,在金融危机之前,沃尔沃的亏损还不是很严重,但金融 危机使沃尔沃的销量雪上加霜.其亏损程度主要在2008年第三、四季度,2009年

第一季度加重,利润率最低时达到-22.72%。严酷的国际背景带来的经济高压使 福特急于放低身价出售沃尔沃. 知己: 1.虽然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的经济有一定影响,但是风暴并没有伤到我国经济的筋骨,只是 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吉利汽车公司汽车销量保持迅速增长,吉利战略转型不断深入.从销售情况看,吉利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2008年吉利汽车国内销量22万多辆,相比2007年依然有一定增长,吉利的增长远远高于行业涨幅. 2.吉利从2007年开始战略转型,提出不打价格战,要以品牌,技术,品质,服务赢市场,要造最安 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若能完成此次收购恰好能弥补吉利在技术上的不足. 3.吉利的低成本优势巨大,而且吉利在2007年之前,公司的发展战略就是”要造老百姓买得 起的好车”,此时吉利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低成本,低售价.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任何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过程都是复杂的,取得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天时和地利。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一、关于战争问题的认识(一)国家至上,胜利第一(价值判断)。这是《孙子兵法》战争观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它认为,决定战争现一不战最根本的依据是国家利益;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对于国君错误的指令也可以不执行,执行国;与否的最高标准是唯民是保,安国全军。要维护、扩大国家利益,就必须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因此,《孙子兵法》全书论述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在对敌斗争中取得胜利。《孙子兵法》说到底是一部“制胜法”,从庙算多算到战场指挥,从选将到治卒,所有的谋划和行动都是为了一个“胜”字。(评:价值准则,国家利益,唯民是保,安国全军) (二)慎战。《孙子兵法》认识到战争是关乎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因此强调必须对战争高度重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重视战争,就必须备战: 1.要“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不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2.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做到胜敌一筹。甚至要“以镒称铢”,“先为不可胜”造成绝对优势。 3.备战,但不可浪战,而必须“慎之”、“警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战”。(评:因关系重大,代价大,付出大,成本高,必须慎战。如果关系重大,但代价小,付出小,成本低,则可试探。战争有五不战:非利、非得、非危、主不可以怒和将不可以愠) (三)多因素制胜。《孙子兵法》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道、天、地、将、法。道是政治,要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就必须政治修明。这一条是定点争胜首要因素。道、天、地、将、法后人称这为“五事”。此外,《孙子兵法》还看到了战争的对经济的依赖关系,认为经济实力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作战篇》、《用间篇》都论及了这一问题。(评:决定战争胜负《孙子兵法》认识是“五事”、“七计”。“五事”中没有论及经济、武器等因素,这是一个缺陷。) 二、关于战略战术原则(一)先知原则。《孙子兵法》说:“故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就是预先掌握情况,预见战争胜负。孙子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对敌我双方的情况必须掌握,并对如何知彼傻作了专门的论述。书中对“知己”也多有论述。先知是进行决策的前提,是指挥军队的先决条件(“三军有所恃而动”),因此不惜爵禄重金,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有超越了时空的价值,是其战略战术原则中的首要原则之一。(评:没有调查就发言权。先知的内容、对象、方式、方法、手段和行动规律。真假、深浅、多少、该把握的原则。内容:有3 静态、动态;强弱及其分布,以及变化;过去、现在和未来;最重要能知道和预见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对方下一步,甚至下二、三步可有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二)先胜原则。《孙子兵法》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1)先胜就是先要使自己在作战之前,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谋划等方面都超过敌人,形成积水于千仞之山之势。(2)在全局上占优势,不还要在局部上也占优势,这就要合理部署。(3)如在全局上处于劣势,更要通过敌专我分、示形欺敌等手段造成自己局部上的优势,达到在战役战斗上搬迁先胜的目的。(4)《孙子兵法》认识,实力优势是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但如果放松警惕,或不善谋划,也会遭到失败。因此,它强调在强化实力的同时,在谋划上也须胜过敌人,“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评:先胜的理想状态是,硬实力(诸方面)和软实力(诸方面)都胜过敌人;全部和局部都胜过敌人,但这种理想状态很少会遇到,敌我双方各有优劣,才是正常。在我处于全局劣势时,该如何办?力量对比,力量结构,全局与局部,力量的现实与未来的发展变化。实力胜(硬实力)+谋划胜(软实力)=胜利。) (三)全胜原则。《孙子兵法》提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进而要求“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这是著名的“全胜”原则。这里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必以全争于天下”的“全”是要求在谋划上全面周到,算无遗策。知利害,知进退,知奇正,知仁诡,知虚实,知缓急等等,即各种相反的可能都考虑到。这个“全”讲的思想方法的全面性,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