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区域淋巴结几CT表现个人整理

合集下载

肺 癌 T N M 分 期

肺 癌 T N M 分 期

肺癌T N M 分期
肺癌外侵程度(T)、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N)、远处转移(M)
T—原发肿瘤
T 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或痰支气管灌洗液找见癌细胞但影像学或内镜检查未见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 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径3cm以下,周围包以肺组织及脏层胸膜,支气管镜检肿瘤尚未侵及叶支气管(即肿瘤未达主支气管)
T2:任何一个肿瘤具备以下体积和广度时:最大径超过3cm;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嵴2cm或更远,累及脏层胸膜,伴有延及肺门区的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尚未包括全肺
T3:不论肿瘤体积大小,凡直接侵及胸壁(包括肺上沟瘤)、膈肌、纵隔胸膜、壁层心包;
或肿瘤在主支气管内,距隆嵴不足2cm,但尚未累及隆嵴;伴有全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T4:任何肿瘤凡侵及下列脏器者:纵隔各脏器,椎体,隆嵴;或同一叶内有其他肿瘤结节;肿瘤伴恶性胸腔积液
N—区域淋巴结,包括胸内、前斜角肌及锁骨上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支气管周围及(或)同侧肺门淋巴结以及肺内淋巴结右转移,包括直接侵犯而累及的
N2:同侧纵隔内及(或)隆嵴下淋巴结转移
N3: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前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不能确定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包括同侧或对侧其他肺叶内肿瘤结节
注:1 不常见的浅表扩展型肿瘤,不论体积大小,侵犯限于支气管壁时,虽可能延及主支气管,仍分为T1。

2 大多数肺癌的胸液是由肿瘤引起,少数患者中胸液多次细胞学检查阴性,即不成血性又不是渗液。

种种迹象包括临床判断说明胸液与肿瘤无关,则应将其排除在分期因素之外,患者任应分为T1、T2、T3。

肺癌分期纵隔淋巴转移的CT展示(自己改写)

肺癌分期纵隔淋巴转移的CT展示(自己改写)

肺癌的症状与体征
咳嗽
持续咳嗽、咳痰,痰中 带血或咯血。
胸痛
胸部疼痛、胸闷、气短 等。
全身症状
发热、消瘦、乏力等。
体征
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 肿瘤压迫或侵犯邻近组 织时可能出现相应体征

02
CATALOGUE
肺癌分期
TNM分期系统
T
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范围, T0表示无原发肿瘤,T1至 T4表示肿瘤逐渐增大和扩 散。
比较疗效
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可以通过肺癌 的分期进行比较,为临床医生选择 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分期与治疗选择
早期肺癌
TNM分期中的T1至T2、N0、 M0期肺癌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
中晚期肺癌
TNM分期中的T3至T4、N1至 N3、M0或M1期肺癌以化疗、 放疗和免疫治疗为主,必要时可
CT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淋巴结大小
通常认为淋巴结短径大于1cm时,存在转移的可能性较大。
淋巴结形态
不规则、边缘模糊的淋巴结形态提示恶性可能。
淋巴结结构
淋巴结结构消失、密度不均提示恶性可能。
CT在肺癌治疗评估中的作用
疗效评估
通过CT检查,评估肿瘤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判断治疗效 果。
预后评估
根据CT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参 考。
THANKS
感谢观看
05
CATALOGUE
肺癌分期纵隔淋巴转移的CT表现
肺癌肿块的CT表现
1 2
肿块形态
肺癌肿块在CT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 则形,边缘可光滑或毛糙。
肿块密度
肺癌肿块的密度通常不均匀,可伴有钙化或坏死 。

肺癌的肿瘤分期及CT影像学表现

肺癌的肿瘤分期及CT影像学表现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 戒烟宣传和教育,提 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 认识。
戒烟可以显著降低肺 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越早戒烟,获益越大。
早期筛查与诊断
1
早期筛查和诊断是提高肺癌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 键。
2
低剂量螺旋CT是筛查肺癌的有效手段,可以发现 早期肺癌。
3
定期进行筛查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M0表 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
处转移。
肺癌的病理分期
病理分期是根据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脉管侵犯等因素,将肺癌分为Ⅰ期、 Ⅱ期、Ⅲ期和Ⅳ期。
Ⅰ期表示肿瘤较小,局限于肺叶内,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Ⅱ期表示肿瘤较大,已侵犯胸膜或肺内其 他结构,可能有淋巴结转移;Ⅲ期表示肿瘤已侵犯胸壁、纵隔或心脏等重要结构,可能有淋巴结转移或远 处转移;Ⅳ期表示肿瘤已转移到其他器官或组织。
01
腺癌
多见于女性,与吸烟关系不大,早期可无症状。CT影像学表现为圆形
或类圆形结节,有时呈磨砂璃样改变,可有分叶征和毛刺征。
02 03
鳞癌
多见于男性,与吸烟关系密切,早期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 CT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边缘不整齐,可有毛刺征和胸膜凹陷 征。
小细胞肺癌
恶性程度最高,进展迅速,早期即可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CT 影像学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肺癌的肿瘤分期及ct影像学 表现
目录
• 肺癌的肿瘤分期 • CT影像学表现 • 肺癌的鉴别诊断 • 肺癌的预防与控制 • 病例分析
01
肺癌的肿瘤分期
肺癌的TNM分期

整理学习肺癌淋巴结分组分区及镜下清扫

整理学习肺癌淋巴结分组分区及镜下清扫

整理学习肺癌淋巴结分组分区及镜下清扫淋巴结分组第1组淋巴结群:锁骨上区淋巴结,在上纵隔胸腔内上1/3气管的周围,其双侧以锁骨下动脉的上缘作水平线以上,中间与左无名静脉上缘以上为界。

第2组淋巴结群:上气管旁淋巴结,位于第一组淋巴结与第四组淋巴结之间的气管旁两侧。

第3组淋巴结群: 血管前淋巴结(3A)与气管后淋巴结(3P),分为气管前和气管后淋巴结两组。

在气管后面的淋巴结又称为3p组,气管与上腔静脉与无名静脉之间的淋巴结为3a组。

4组淋巴结群:右下气管旁淋巴结(4R )、左下气管旁淋巴结(4L)位于气管与左右主气管分杈后周围的淋巴结,右侧通常在奇静脉下方,而左侧的常在纵隔内主动脉之下。

第5组淋巴结群:主动脉下淋巴结,位于主动脉之下的主肺动脉韧带的周围。

第6组淋巴结群: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的前面和两侧,迷走神经前面。

第7组淋巴结群:隆突下淋巴结,位于气管与左右主气管分杈下的淋巴结。

第8组淋巴结群:食管旁淋巴结,位于气管与左右主气管分杈下,食管周围淋巴结。

第9组淋巴结群:肺韧带淋巴结,紧贴下肺静脉之下缘,下肺韧带之内的淋巴结。

第10组淋巴结群:肺门淋巴结,从双侧主支气管开口第一个软骨环开始至其刚开始分杈为上下肺叶支气管的最后一个软骨环外的淋巴结。

第11组淋巴结群:叶间支气管淋巴结,位于肺内各肺叶支气管之间的淋巴结,在右侧,上肺叶与中肺叶支气管之间为11s群;中肺叶与下肺叶支气管之间为11i群。

第12组淋巴结群:段支气管淋巴结,位于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

第13组淋巴结群:亚段支气管淋巴结,位于肺段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

第14组淋巴结群:次亚段支气管淋巴结,位于亚段支气管起远端周围的淋巴结。

淋巴结分区1区锁骨上区域1 下颈部、锁骨上和胸骨颈静脉切迹淋巴结2区纵隔淋巴结上区2R 上气管旁(右)2L 上气管旁(左)3a 血管前3p 气管后4R 下气管旁(右)4L 下气管旁(左)3区主动脉淋巴结AP区5 主动脉下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神经旁) 4区隆突下区7 隆突下5区纵隔淋巴结下区8 食管周围(隆突下)9 下肺韧带6区 N1淋巴结肺门/叶间区10 肺门11 叶间7区周围区12 叶内13 段内14 亚段内淋巴结转移分期NX:区域淋巴结转移无法确定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和肺内淋巴结,包括肿瘤直接侵犯N2:转移至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N3:转移至对侧纵膈、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早期肺癌的ct报告

早期肺癌的ct报告

早期肺癌的ct报告肺癌作为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尽管现代医学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早期肺癌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肺癌的诊断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CT扫描是一种无创的快速成像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肺部图像,有助于观察病变、评估肿瘤的性质和确定其大小。

下面是一份早期肺癌的CT报告,我们来一起解读吧。

CT影像显示了一枚位于右上肺叶近外周的不规则肿块。

根据CT观察,该肿块的直径约为2.5厘米。

肿块边缘呈分叶状,并且可见周围小叶间隔增厚。

此外,肿块内可见一些斑点状高密度结节。

从CT图像上我们可以看出,该肿块呈现不规则形态和分叶状边缘,这表明其恶性潜力较高。

肿块内的斑点状高密度结节可能是肿瘤坏死或出血的表现,这也可能预示着该肿瘤的侵袭性较强。

在CT扫描中,我们还注意到胸膜凹陷和肿块周围的胸膜透亮带。

这些特征可能是浸润性肺癌的征象,意味着肿瘤已经开始侵犯胸膜,并可能蔓延到邻近组织。

此外,CT图像显示了右侧纵隔淋巴结肿大。

尽管淋巴结的强化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淋巴结的恶性程度,但其增大提示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总体而言,根据CT报告的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可能患有早期肺癌,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恶性和侵袭性。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肿瘤,可能需要进一步行其他检查,如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活检或PET-CT。

早期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早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通常较高。

CT扫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快速和准确的检查手段,对早期肺癌的发现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CT影像上的肿块形态、边缘、密度等特征,医生可以提前发现肺癌,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总结起来,早期肺癌的CT报告可以为医生提供宝贵的诊断线索。

通过准确解读CT影像,可以发现早期肺癌的存在及其特征,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CT仅仅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最终的确诊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和病理结果来综合判断。

肺癌的淋巴清扫范围

肺癌的淋巴清扫范围

肺癌治疗过程中,淋巴结转移情况是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淋巴清扫范围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是因为,在肺癌的转移方式中,淋巴结转移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转移途径,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一般先近后远,即先转移到肺段及叶支气管淋巴结,再向肺门及隆突下淋巴结,以后是纵隔淋巴结及气管旁淋巴结,最后是锁骨上及须部淋巴结,当然也可能出现跳跃性转移。

在肺癌TNM分期中,N就代表了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具体代表的意义如下: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转移至同侧支气管旁淋巴结或同侧肺门淋巴家,和肺内淋巴结,包括原发肿瘤直接侵犯;
N2,转移至同侧纵隔或隆突下淋巴结;
N3,转移至对侧纵隔、对策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所以肺癌切除手术一般也包含了淋巴清扫术,清扫淋巴结的主要目的,一是防止肺癌淋巴结转移,清除转移的淋巴结,手术更彻底,二是将淋巴结送病理检查,以证实是否有转移。

对于估计预后、确定术后进一步治疗的方式很有意义。

肺癌手术中淋巴结的清扫范围要尽量与淋巴结转移的范围一致,在手术前,要根据胸部CT判断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一般大于1cm的淋巴结为转移,但这不一定准确,而PET-CT能发现直接大于
4mm的淋巴结转移。

肺癌淋巴结图谱

肺癌淋巴结图谱

10区:肺门淋巴结,包括临近主支气管与肺门血管淋巴结。在右 侧自奇静脉下缘至叶间区域,左侧自肺动脉上缘至叶间区域。
特定区域淋巴结图解如下:
图2
1区,锁骨上淋巴结:包括下颈部、锁骨上、胸锁颈静脉切迹区域。
上界:环状软骨下缘,下界:锁骨与胸骨柄上缘。气管中线是1R 与1L的分界线。
图3
2R区. 右上气管旁淋巴结:2R淋巴结延伸至气管左侧旁。上界:
图16
10区.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临近肺叶淋巴结及纵隔胸膜反折,
在右侧临近中间段支气管。10-14区淋巴结不位于纵隔内,因此均 为N1期淋巴结。
下面再完整的了解一下淋巴结在CT图片上的准确位置:
纵隔镜可以检查到的淋巴结:
食管超声可以发现的淋巴结:
图5
3A区,血管前间隙淋巴结,右侧气管旁淋巴结,即4R淋巴结。
图6
4R区.右侧下部气管旁。上界:无名静脉足侧与气管交界区,下界:
奇静脉。4R淋巴结可以延伸至气管左侧。
图7
4R区,气管旁淋巴结,主动脉弓外侧淋巴结,即第六区淋巴结。
图8
4L区.左侧下部气管旁。4L淋巴结位于下部气管左侧缘,水平上界
为主动脉弓上缘,在左上叶支气管上缘延伸至左侧主支气管。包 括位于动脉韧带内侧气管旁淋巴结。5区(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位 于动脉韧带侧面。
图9
肺动脉主干上方层面显示下部气管旁多发淋巴结,此外还有第三、
五区淋巴结。
图10
气管下部隆突上层面,气管左侧4L淋巴结,位于肺动脉主干与降
主动脉之间,由于是位于动脉韧带内侧,不算主肺动脉窗内淋巴 结,肺动脉干外侧的属于第五区淋巴结。
图13
8区.食管旁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延伸至横膈。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ct诊断标准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ct诊断标准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ct诊断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CT诊断标准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和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之一。

肺癌 淋巴结 转移 诊断标准

肺癌 淋巴结 转移 诊断标准

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它可能会通过淋巴系统扩散到其他部位,其中包括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是肺癌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对
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标准:
1. 影像学检查,医生通常会通过X射线、CT扫描、MRI和PET
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观察淋巴结是否受到侵犯。

淋巴结转移通常会
在这些检查中显示异常增大或异常代谢活跃。

2. 淋巴结活检,淋巴结转移的确诊通常需要进行淋巴结活检,
包括穿刺活检、内窥镜活检或手术切除淋巴结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淋巴结内是否存在癌细胞转移。

3. 分期系统,淋巴结转移对于肺癌的分期非常重要。

医生会根
据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和范围,结合肿瘤的大小和扩散情况,使用
TNM分期系统来确定肺癌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4. 临床症状,淋巴结转移可能会导致一些临床症状,包括呼吸
困难、咳嗽、胸痛、体重减轻等。

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
来进行诊断。

5. 分子生物学检测,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发现一些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这些检测方法包括基因突变检测、蛋白质表达检测等。

总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淋巴结活检、分期系统、临床症状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多种手段,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对于每位患者来说,早期发现淋巴结转移并及时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诊断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诊断

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增强肺 部组织的对比度,提高病 变的检出率。
三维重建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平扫或 增强扫描的二维图像进行 三维重建,更直观地展示 肺部结构。
CT图像解读
观察肺部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密度
01
通过观察CT图像,医生可以判断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密
度,从而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淋巴结肿大
肺内网状结构影
肺癌性淋巴管炎可导致肺内出现网状结构影,表现为细小的网格 状或蜂窝状低密度影。
淋巴结肿大
肺门淋巴结肿大
肺癌性淋巴管炎可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通常为多发, 呈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
纵隔淋巴结肿大
肺癌性淋巴管炎可导致纵隔淋巴结肿大,表现为纵隔 内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
腋窝淋巴结肿大
肺癌性淋巴管炎也可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但较为少 见。
动态观察
对病变进行动态观察,观察其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 从而进行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资料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有助于 更准确地鉴别诊断。常表现为肺部结节或肿块,边缘可 规则或不规则,可伴有胸腔积液、肺门淋巴结肿 大等症状。
淋巴管扩张
肺癌细胞在淋巴管内生长,导致 淋巴管扩张。
炎症细胞浸润
淋巴管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包括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等。
纤维组织增生
炎症反应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 致肺实质的硬化和结节状改变。
02
CT诊断技术
CT扫描技术
01
02
03
平扫
通过X射线对肺部进行全 面扫描,获取肺部组织的 影像。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发病机制
肺癌细胞通过淋巴管扩散

肺癌常见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症状

肺癌常见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症状

肺癌常见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症状一、肺癌患者的症状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疲乏、体重下降等,肺癌患者的症状肺癌患者的症状可能因肺癌的类型、大小、位置和阶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肺癌症状:咳嗽:长期的咳嗽,可能伴有咳痰或咳血,是最常见的肺癌症状。

呼吸困难:肺癌可能阻塞气管、支气管或压迫肺部组织,导致呼吸困难。

胸痛:肺癌可能压迫或侵犯胸壁或胸膜,导致胸痛或胸部不适。

疲劳:肺癌可能导致贫血和身体不适,使患者感到疲劳。

声音嘶哑:肺癌可能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

体重下降:肺癌可能导致患者食欲减退,身体消耗能量过快,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骨痛:肺癌可能转移到骨骼,导致骨痛。

头痛:肺癌可能转移到脑组织,导致头痛和神经系统症状。

肺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在晚期才出现明显的症状。

如果您出现上述症状或有其他疑似肺癌的情况,应尽快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

二、肺癌CT常见的直接影像学特征肺癌的 CT 影像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做出诊断和评估肺癌的严重程度,以下是常见的 CT 影像特征:1、肿块:肺癌通常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的结节状或肿块状病变,大小不一。

这些肿块可以是实性或部分实性的,或者包含坏死、出血等组织成分。

2、边缘:肺癌的边缘通常比较不规则,具有毛刺状或分叶状。

3、密度:肺癌的密度可以是均匀或不均匀的,有时可见低密度区,这些可能代表坏死或囊性变。

4、位置:肺癌可发生与肺的相对周边区域,但也可以发生在段以上支气管周围的相对中央区域。

肿瘤位置的不同可能会影响治疗方法和预后。

5、空洞:肺癌可能伴随空洞的形成,特别是在那些包含坏死组织的大肿瘤中。

肺癌空洞的存在可能表明肿瘤已经长期存在或已经进入晚期,因此需要进一步评估。

6、坏死:在某些情况下,肺癌病变范围过大其中央由于缺血进而溶解坏死,CT表现为低密度坏死区,这些特征可能与肺癌的类型、阶段和治疗方案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CT 影像不能确定肿瘤是否为良性或恶性,需要进一步的组织学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肺癌纵膈肺门淋巴结分区及CT图像

肺癌纵膈肺门淋巴结分区及CT图像

5-6区:主动脉淋巴结
5区:主动脉下淋巴结。 这些淋巴结不是位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主干之间,而是位于 主肺动脉窗肺动脉韧带外侧。
6区:主动脉旁淋巴结。
位于升主动脉与主动脉弓前方与外侧。
7-9区:下纵隔淋巴结
7区:隆突下淋巴结。 8区:隆突以下食管旁淋巴结。
9区:肺韧带淋巴结位于肺韧带区。
• 10-14区:肺门、肺叶及其主要分支淋巴结。 • 10区:肺门淋巴结,包括临近主支气管与肺门血管淋巴结。 在右侧自奇静脉下缘至叶间区域,左侧自肺动脉上缘至叶 间区域。
淋巴结特定分区及图像
10区.肺门淋巴结
肺门淋巴结临近肺叶淋巴结及纵隔胸 膜反折。 右侧临近中间段支气管,自奇静脉下 缘至叶间区域。 左侧自肺动脉上缘至叶间区域。
淋巴结特定分区及图像
11区:叶支气管开口之间 12区:紧邻叶支气管淋巴结。 13区: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 14区:紧邻亚段支气管淋巴结
淋巴结特定分区及图像
动脉。
纵膈血管CT图像
• 胸锁关节层面(平扫)
纵膈血管CT图像
• 胸锁关节层面(增强)
纵膈血管CT图像
• 胸骨柄层面
• 该层面相当主动脉弓上水平。气管前方较粗的血管断面为无名动脉 (头臂干,头臂动脉),气管左侧为左颈总动脉,其左后方为锁骨下 动脉。无名动脉与左颈总动脉的前外方分别为右侧及左侧头臂静脉。 (5条血管断面)
淋巴结特定分区及图像
8区:食管旁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延伸至横膈。 淋巴结位于食道两侧, 邻近食道壁,不包括隆 突下淋巴结。
淋巴结特定分区及图像
8区:食管旁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延伸至横膈。 淋巴结位于食道两侧, 邻近食道壁,不包括隆 突下淋巴结。
淋巴结特定分区及图像

胃癌淋巴结转移ct诊断标准

胃癌淋巴结转移ct诊断标准

胃癌淋巴结转移ct诊断标准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淋巴结大小,CT影像学上,淋巴结转移通常表现为淋巴结增大。

一般来说,淋巴结直径超过1厘米被认为是异常的。

但是对于不同的淋巴结区域,这个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2. 淋巴结形态,正常淋巴结呈椭圆形或豆形,边界清晰。

而转移性淋巴结往往呈现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

3. 淋巴结密度,转移性淋巴结在CT上常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甚至出现坏死、囊变等情况。

4. 淋巴结增强扫描,增强CT扫描可以更好地显示淋巴结内部的血管情况,转移性淋巴结往往显示不规则的强化模式。

5. 淋巴结位置,对于胃癌来说,常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包括胃门区、胃窦区、脾门区、胃大弯区等。

CT可以清晰地显示淋巴结的位置,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转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诊断标准通常是结合临床症状、病史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的。

此外,医生在进行CT诊断时还会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因为有些非恶性疾病也会导致淋巴结增大,所以需要综合分析。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胸部CT上淋巴结表现

胸部CT上淋巴结表现
影剂逆行充盈了奇静脉。 C:4个月以后的平扫,淋巴结因治疗而缩小。
4区:下气管旁淋巴结
下气管旁淋巴结再进一步分为上和下两组。上组淋巴结在 奇静脉弓的上方。下组淋巴结在奇静脉弓的下方。
5区:主动脉弓下或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5区主肺动脉窗淋巴结涂为紫色,4区偏上的下气管旁 淋巴结涂为橘色。它们位于肺动脉韧带内侧。
I
IA
IB
II
IIA
IIB
III
பைடு நூலகம்
IIIA
IIIB
IV
TNM
原位癌
T1,N0,M0 T2,N0,M0 T1,N1,M0 T2,N1,M0:T3,N0,M0 T1~3,N2,M0:T3,N1,M0 T4,任何N,M0:任何T,N3,M0 任何T任何N,M1
T1:最大径<3CM,不累及主支气管。 T2:最大径>3CM,累及主支气管,距隆突
13区:肺段淋巴结 14区:亚段淋巴结
7区隆突下淋巴结(绿色)和4区较低的气管旁淋巴结,
8区食管旁淋巴结(黄褐色 ),10区肺门淋巴结(黄 色 ),13区肺段淋巴结(粉红色 )
7区隆突下淋巴结为绿色 10区肺门淋巴结(黄色) 13区肺段淋巴结(粉红色)位于右上叶前段和 后段支气管(白箭)之间 。
肺动脉韧带的钙化(箭)从主动 脉弓下后方延伸到主肺动脉顶部。
6区:主动脉旁淋巴结(升动脉弓或膈神经淋巴结)
6区主动脉旁淋巴结(红色)左右侧上腔静脉前 方和主动脉前方,及中线稍偏左的主肺动脉前方。 紫色为5区淋巴结。
7区:隆突下淋巴结 8区:食管旁淋巴结 9区:肺韧带淋巴结 10区:肺门淋巴结 11区:叶间淋巴结 12区:肺叶淋巴结
(白箭)与淋巴结(黑箭)相连。下肺 韧带自下肺门向下走行至膈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
#4淋巴结: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口 之间沿气管和主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5位于动脉韧带外侧或主动脉弓左侧或左肺动脉至其 第一分支之间的淋巴结
4
#3p淋巴结:气管后,一直到隆突 注意此时血管前区为#6 #4淋巴结:下气管旁组。
5c-d
#4淋巴结: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口 之间沿气管和主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下纵隔区包括:#7.隆突下组 #8.食管旁组 #9.肺 韧带组(包括两侧下肺静脉)#10.肺门组 #11.叶 间组 #12.上、中/舌、下肺叶组 #13.肺段组。
1983年ATS提出新淋巴结命名系统
其与AJCC分组命名主要区别在于
1.取消了“ 最上纵隔” 淋巴结,将其并入上气管旁组 (2R/L)
CT横断面8个层区的淋巴结分组位置
锁骨上区
肺尖层区
胸锁关节层区
#3A区 #2区
主动脉弓上缘
#6区
主动脉弓层区
#6区
主动脉肺动脉窗层区
#6区 #5区
左肺动脉层面
隆突层区
右肺动脉层区
两下肺静脉层区
CT所涉及的层面
2a-b
#1淋巴结:最上纵隔组,左头臂静脉跨过中线时的层 面以上气管旁淋巴结均为#1,本图中左头臂静脉未过 中线。 #3淋巴结:血管前气管后组,本例中该淋巴结位于动 脉前方
1.在#1锁骨上淋巴结中加入前斜角肌淋巴结 2.将隆突以上的食管旁淋巴结归入#2、#4中,#8
指的是隆突下3cm的食管旁淋巴结。 3.增加#14膈上淋巴结。
1997AJCC 肺癌區域淋巴結分區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1R/L(最上纵隔组):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神经组):
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沿升主动脉前方和外侧或无名动脉 根部排列的淋巴结
上界位于主动脉弓上缘层面; 下界与5区淋巴结同一水平; 前界在左头臂静脉后缘和胸骨后方; 后界在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前1/2和肺动脉干前缘, 双侧界位于纵隔胸膜内。
8
#5位于动脉韧带外侧或主动脉弓左侧或左肺动脉至其第 一分支之间的淋巴结 #6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沿升主动脉前方和外侧或无名 动脉根部排列的淋巴结
9
#4淋巴结: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之间沿气管和主 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10位于纵隔胸膜外, 邻近肺叶支气管近端的淋巴结,包括右侧中间支气 管旁淋巴结 #8隆突下3cm以外邻近食管壁两侧的淋巴结。 #13邻近段支气管的淋巴结 #7位于气管分叉下3cm以内的淋巴结
2.取消了 “ 肺门”淋巴结,将其更名为气管支气管组 (10R)、支气管周围组(10L)
3.增加了锁骨上组淋巴结(1R/L) 4.确定了第4组与第10组的界限 5.取消了肺韧带组(#9), 将其归入食管旁组(#8) 6.将第12、13组命名取消, 归入第11组并总称为肺内淋巴结

1988年ATS改良分组:
10R/L(肺门组组):
位于纵隔胸膜外, 邻近肺叶支气管近端的淋巴结,包括右侧 中间支气管旁淋巴结
11R/L(叶间组):
位于相邻肺叶支气管之间的淋巴结
10-11L前界为肺静脉前缘; 外界和后界为肺门血管、支气管周围软组织与肺实质交界; 内界为降主动脉外1/2。 10-11R前界为上腔静脉后缘, 外界和后界为肺门血管、支气管周围软组织与肺实质交界; 内界为上腔静脉中外1/2延长线
上界于主动脉弓最大横截面以下层面; 下界在右肺动脉横跨纵隔的最大横截面 前界在出现右肺动脉前位于升主动脉冠状面中平面延长线后,出现右肺
动脉后局限于肺动脉后缘; 后界在出现肺动脉前位于降主动脉冠状面中平面延长线前,出现肺动脉
后则位于降主动脉前和肺动脉前,在出现右上肺静脉层面后界延续到右 上肺静脉前缘。 内侧在左主支气管开口层面以上与4L组淋巴结交界,以下位于左上肺静 脉根部内侧; 外界位于纵隔胸膜内
4R/L(下气管旁组):
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之间沿气管和主 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还可以奇静脉弓上缘为界, 再进一步 分为上下(4Rs/i)亚组。
上界为主动脉弓上缘层面; 下界为上叶支气管开口层面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5 主动脉下(主肺动脉窗组):
位于动脉韧带外侧或主动脉弓左侧或左肺动脉至其第一分 支之间的淋巴结
#9位于两侧肺韧带附近, 包括两侧下肺静脉后壁 和下部 的淋巴结 #12邻近叶支气管远端的淋巴结
13c-d
#14围绕亚段支气管的淋巴结 Nhomakorabea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7(隆突下组):
位于气管分叉下3cm以内的淋巴结
8R/L(食管旁组):
隆突下3cm以外邻近食管壁两侧的淋巴结。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9(肺韧带组):
位于两侧肺韧带附近, 包括两侧下肺静脉后壁和下部的淋 巴结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10a-b
#7位于气管分叉下3cm以内的淋巴结 #10位于纵隔胸膜外, 邻近肺叶支气管近端的淋巴 结,包括右侧中间支气管旁淋巴结 #13邻近段支气管的淋巴结
10c-d
#11位于相邻肺叶支气管之间的淋巴结 #7位于气管分叉下3cm以内的淋巴结
11
#8隆突下3cm以外邻近食管壁两侧的淋巴结
12a-c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12R/L(叶内组):
邻近叶支气管远端的淋巴结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13R/L(段内组):
邻近段支气管的淋巴结
14R/L(亚段组):
围绕亚段支气管的淋巴结
1997AJCC与1988ATS淋巴结分组对照
CT横断面8个层区的淋巴结分组位置
2c-d
#2L淋巴结:上气管旁组,#1以下到主动脉弓上界。本 例中可以看到受压的左头臂静脉到达中线。 #3淋巴结:主动脉弓上三个分支前方和气管后方的淋巴 结
3
#2R淋巴结:上气管旁组,#1以下到主动脉弓上界。 左头臂静脉跨越气管, 主动脉弓上界
5a-b
#4R淋巴结: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 口之间沿气管和主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位于纵隔内经过左无名静脉横行段(跨越中线)作水平线 以上沿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2R/L(上气管旁组):
位于1组下限至主动脉弓上缘之间沿气管排列淋巴结
1997年AJCC提出14组淋巴结分法(权威)
3A/P(血管前气管后组):
位于主动脉弓上三个分支前方和气管后方的淋巴结
3p上界为胸锁关节层面;下界到隆突下层面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CT表现
肺癌区域淋巴结分组演变史
1979年AJCC采纳Naruke的13组胸内淋巴结分组。 将其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区
上纵隔区包括:#1.最上纵隔组 #2.上气管旁组 #3.血管前气管后组 #4.下气管旁组 #5.主动脉窗 (主动脉弓下组)#6.主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 弓左及隔神经)旁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