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基础)知识讲解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基础)知识讲解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基础)知识讲解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文字、符号语言及图形表述方法;

2. 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

3. 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及重心的概念,学会它们的画法及简单应用;

4. 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所认识,知道这个性质有广泛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

1. 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

①三角形的边:即组成三角形的线段;

②三角形的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三角形的顶点:即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 (2)三角形定义中的三个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3) 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A 、B 、C 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注意单独的△没有意义;△ABC 的三边可以用大写字母AB 、BC 、AC 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 、b 、c 来表示,边BC 用a 表示,边AC 、AB 分别用b 、c 表示.

2.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

??

??

??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2)按边分类:

要点诠释:

①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夹角叫做底角; ②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要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要点诠释:

(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 (3)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

要点三、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的数学语言:

如下图,AD 是ΔABC 的高,或AD 是ΔABC 的BC 边上的高,或AD⊥BC 于D ,或∠ADB =∠ADC=∠90°.

注意:AD 是ΔABC 的高 ∠ADB=∠ADC=90°(或AD⊥BC 于D);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高是线段;

(2)三角形有三条高,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3)三角形的三条高:

(ⅰ)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的交点也在三角形内部;

(ⅱ)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且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ⅲ)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是直角的顶点. 2、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中线的数学语言:

如下图,AD 是ΔABC 的中线或AD 是ΔABC 的BC 边上的中线或BD =CD =

2

1

BC.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

(2)三角形三条中线全在三角形内部;

(3)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这一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4)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数学语言:

如下图,AD 是ΔABC 的角平分线,或∠BAD=∠CAD 且点D 在BC 上.

注意:AD 是ΔABC 的角平分线 ∠BAD=∠DAC=

2

1

∠BAC (或∠BAC=2∠BAD=2∠DAC) .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

(2)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3)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4)可以用量角器或圆规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要点四、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不变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形状固定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会改变,大小固定指三条边长不改变. (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而稳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也是这个道理.

(3)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后,不能确定它的形状,它的各个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有广泛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尺.有时我们又要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在门框未安好之前,先在门框上斜着钉一根木板,使它不变形.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

1.如图所示.

(1)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出来;

(2)线段AE是哪些三角形的边?

(3)∠B是哪些三角形的角?

【思路点拨】在(1)问中数三角形的个数时,应按一定规律去找,这样才会不重、不漏地找出所有的三角形;在(2)问中,突破口在于由三角形定义知,除了A、E再找一个第三点,使这点不在AE上,便可得到以AE为边的三角形;(3)问的突破口是∠B一定是以B为一个顶点组成的三角形中.

【答案与解析】

解:(1)图中共有6个三角形,它们是△ABD,△ABE,△ABC,△ADE,△ADC,△AEC.

(2)线段AE分别为△ABE,△ADE,△ACE的边.

(3)∠B分别为△ABD,△ABE,△ABC的角.

【总结升华】在数三角形的个数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做到不重不漏.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以A为顶点的三角形有几个?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答案】3个,分别是△EAB, △BAC, △CAD.

类型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三根木条的长度如图所示,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答案】D.

【解析】要构成一个三角形.必须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运用时习惯于检查较短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A、B、C三个选项中,较短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故不能组成三角形.D选项中,2cm+3cm>4cm.故能够组成三角形.

【总结升华】判断以三条线段为边能否构成三角形的简易方法是:①判断出较长的一边;②

看较短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较长的一边,大于则能够成三角形,不大于则不能够成三角形. 【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例1】

举一反三:

【变式】判断下列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1) 3,4,5; (2) 3,5,9 ; (3) 5,5,8. 【答案】(1)能; (2)不能; (3)能.

3.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则第三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59c <<

【解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 则第三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2-7│

【总结升华】三角形的两边a 、b ,那么第三边c 的取值范围是│a -b│

举一反三: 【变式】(2015春?盱眙县期中)四边形ABCD 是任意四边形,AC 与BD 交点O .求证:AC+BD >(AB+BC+CD+DA ).

【答案】证明:∵在△OAB 中OA+OB >AB

在△OAD 中有OA+OD >AD , 在△ODC 中有OD+OC >CD , 在△OBC 中有OB+OC >BC ,

∴OA+OB+OA+OD+OD+OC+OC+OB >AB+BC+CD+DA 即2(AC+BD )>AB+BC+CD+DA ,

即AC+BD >(AB+BC+CD+DA ).

类型三、三角形中重要线段

4. 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可通过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三角形的高就是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解答本题首先应找到最长边,再找到最长边所对的顶点.然后过这个顶点作最长边的垂

线即得到三角形的高.

【总结升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并且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里一定要注意钝角三角形的高中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举一反三:

C D

5.如图所示,CD为△ABC的AB边上的中线,△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cm,BC =8cm,求边AC的长.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结合图形,有下列数量关系:①AD=BD,②△BCD的周长比△ACD 的周长大3.

【答案与解析】

解:依题意:△BCD的周长比△

ACD的周长大3cm,

故有:BC+CD+BD-(AC+CD+AD)=3.

又∵ CD为△ABC的AB边上的中线,

∴ AD=BD,即BC-AC=3.

又∵ BC=8,∴ AC=5.

答:AC的长为5cm.

【总结升华】运用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得到线段AD=BD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对图形中线段所在位置的观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种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解几何题常用的方法.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为BC、AD的中点,且4

ABC

S

,则S

阴影

为________.

【答案】1.

类型四、三角形的稳定性

6. 如图所示,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

板条(即AB、CD),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总结升华】本题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际生活中,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都是为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及其性质(基础)知识讲解

三角形及其性质(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文字、符号语言及图形表述方法. 2. 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3. 掌握并会把三角形按边和角分类 4. 掌握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5. 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学会它们的画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 ①三角形的边:即组成三角形的线段; ②三角形的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三角形的顶点:即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 (2)三角形的定义中的三个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3)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A 、B 、C 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注意单独的△没有意义;△ABC 的三边可以用大写字母AB 、BC 、AC 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 、b 、c 来表示,边BC 用a 表示,边AC 、AB 分别用b 、c 表示. 要点二、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三、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 ?? ?? ??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2.按边分类:

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 一、锐角三角函数 (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0,设BC=a ,CA=b ,AB=c ,锐角A 的四个三角函数是: (1) 正弦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ABC ,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 sin A = c a , (2)余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行ABC ,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 cos A = c b , (3)正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角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 tan A =b a , (4)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 a A A A b 的对边的邻边cot =∠∠=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角A 的锐角三角函数。 这种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方法,有两个前提条件: (1)锐角∠A 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且∠C=900; (2)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每条边均用所对角的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否则,不存在上述关系

注意: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应明确(1) c a , c b ,b a ,a b 四个比值 的大小同△ABC 的三边的大小无关,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即当锐角A 取固定值时,它的四个三角函数也是固定的; (2)sinA 不是sinA 的乘积,它是一个比值,是三角函数记号,是一个整体,其他三个三角函数记号也是一样; (3)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可推导出三角函数的性质,如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 (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1)平方关系: 12 2 sin =?+COS α (2)倒数关系:tan a cota=1 (3)商数关系:? ? =???= sin cos cot ,cos sin tan 注意:(1)这些关系式都是恒等式,正反均可运用,同事还要注 意它们的变形公式。 (2)()??sin sin 2 2 是 的简写,读作“?sin 的平方”,不能将 ??2 2 sin 写成sin 前者是a 的正弦值的平方,后者无意义; (3)这里应充分理解“同角”二字,上述关系式成立的前提是所涉及的角必须相同,如1cot tan ,12 2 3030cos sin 2 2 =?=? +? ,而1cos sin 2 2 =+ ?β就不一定成立。 (4)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用于化简三角函数式。 (三)余角的函数关系式

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知识点考点总结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5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2 1 AB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 ?CD=2 1 AB=BD=AD D 为AB 的中点 4、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5、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BD AD CD ?=2 ? AB AD AC ?=2 CD ⊥AB AB BD BC ?=2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B ?CD=AC ?BC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3~5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3~8分) 1、如图,在△ABC 中,∠C=90° 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 c a sin =∠= 斜边的对边A A 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即 c b cos =∠= 斜边的邻边A A 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即b a tan =∠∠= 的邻边的对边A A A ④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cotA ,即a b 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 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0° 30° 45° 60° 90° sinα 0 21 22 2 3 1 cos α 1 2 3 2 2 21 0 tan α 0 3 3 1 3 不存在 cot α 不存在 3 1 3 3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梳理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梳理 考点一、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考点二、求三角形的某一边长或周长的取值范围 考点三、判断一句话是否为命题,以及改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考点四、利用角平分线、垂线(90°角)、三角形的外角、内角和、全等三角形来计算角度考点五、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来计算线段长度 考点六、证明三角形全等,以及在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证明线段、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考点七、画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基本图形的尺规作图法 考点八、方案设计题,求河宽等问题 例1、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是3cm、8cm ,要想拼成一个三角形,且第三条线段a的长为奇数,问第三条线段应取多少厘米 1、某一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则该三角形的周长的取值范围为() A、10≤a<16 B、10<a≤16 C、10<a<16 D、2<a<8 2、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三角形的() A、中线 B、高线 C、角平分线 D、过一边的中点且和这条边垂直的直线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不在这个三角形的内部,则这个三角形()

A. 必定是钝角三角形 B. 必定是直角三角形 C. 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D. 不可能是锐角三角 4、△ABC的三个不相邻外角的比为2:3:4,则△ABC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例2、如图,已知△ABC中,BE和CD分别为∠ABC和∠ACB的平分线,且BD=CE,∠1=∠2。说明BE=CD的理由 3、已知AE,AD分别为△ABC中BC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且AB=7cm,AC=5cm,则△ACE 和△ABE的周长之差为多少厘米?△ACE和△ABE的面积之比为多少? (【设计意图】本例主要考察了三角形中线、高线的性质,重在格式的书写上。) 如图,在某市效的空旷平地上有一个较大的土丘,经分析判断很可能是一座王储陵墓,请你应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方案,能用尺量出不能达到的A、B两点的距离。(只要求说明设计方案和这种方案设计的根据,并画出草图,不要求数据计算)

直角三角形知识讲解

直角三角形(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即“HL”). 2.能熟练地用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 能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 由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知,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这里用到的是“AAS”,“ASA”或“SAS”判定定理. 要点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定理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这个判定方法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一般三角形不具备. 要点诠释:(1)“HL”从顺序上讲是“边边角”对应相等,由于其中含有直角这个特殊条件,所以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共有5种:SAS、ASA、AAS、SSS、HL. 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 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 (3)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要突出直角三 角形这个条件,书写时必须在两个三角形前加上“Rt”. 要点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定理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要点诠释:这个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是证明直角三角形中一边等于另一边(斜边)的一半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用于证明边的倍数关系. 【典型例题】 类型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1、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不全等的画“×”,全等的注明 理由: (1)一个锐角和这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2)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3)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4)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 【答案】(1)全等,“AAS”;(2)全等,“AAS”;(3)全等,“SAS”;(4)全等,“HL”. 【解析】理解题意,画出图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来判断.

初中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三角形 考点一、三角形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4、三角形的面积 1×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 2 考点二、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4)角角边定理: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3、全等变换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考点三、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知识点 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 21AB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 ?CD= 2 1AB=BD=AD D 为AB 的中点 4、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5、射影定理(了解)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 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 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BD AD CD ?=2 CD ⊥AB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B ?CD=AC ?BC

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 在Rt △ABC 中,∠C=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c b a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练习: 一、选择题 1.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比一直角边长2 cm ,另一直角边长为6 cm ,则它的斜边长为( ) A 、4 cm B 、8 cm C 、10 cm D 、12 cm 2. 已知一个Rt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 、25 B 、14 C 、7 D 、7或25 3.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 A 、13 B 、8 C 、25 D 、64 4. 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同时扩大同一倍数, 得到的三角形是( ) A 、 钝角三角形 B 、 锐角三角形 C 、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5、等腰三角形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它底边上的高为 ( )

三角形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三角形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一、知识归纳: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 (2)交点情况: ①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时交点位于三角形的内部;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交点位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 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时,交点位于三角形的外部 . 三角形的高

②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位于三角形的内部,每条中线都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 三角形的中线 ③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交点位于三角形的内部 . 3、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在△ABC 中,∠1 + ∠2 + ∠3 = 180° . 4、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 (1)等量关系: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 (2)不等量关系: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 5、多边形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 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 .

六边形 多边形对角线条数探索: 归纳总结: (1)n 边形的内角和是(n - 2)180°,外角和是360°;正n 边形的每个内角是:

(2)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做( n - 3 )条对角线,把n 边形分成( n - 2 ) 三角形,所以n 边形的内角和是( n - 2 )180°; 一个n 边形一共有n ( n - 3 ) / 2条对角线( n ≥3 ) . (3)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二、习题练习 【三角形定义】 1.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共有(C) A.1个B.2个C.3个D.4个 【三边关系】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B) A.4cm,5cm,9cm B.8cm,8cm,15cm

初中三角形有关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大全带答案

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一、 选择题 1.如图,在△ABC 中,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 ∠B = 40°,∠ACD = 120°,则∠A 等于( ) A .60° B .70° C .80° D .90° 2.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的方式叠放,则角α等于( )A .75o B .60o C .45o D . 30o 3.如图,直线m n ∥,?∠1=55,?∠2=45, 则∠3的度数为( ) A .80? B .90? C .100? D .110? 【解析】选C. 如图,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0001004555214=+=∠+∠=∠, 由m n ∥, 得010043=∠=∠ 5.(2009·新疆中考)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 则3∠的度数等于( ) A .50° B .30° C .20° D .15° 【解析】选C 在原图上标注角4,所以∠4=∠2,因为∠2=50°,所以∠4=50°,又因为∠1=30°, 所以∠3=20°; 6.(2009·朝阳中考)如图,已知AB ∥CD,若∠A=20°,∠E=35°,则∠C 等于( ). A.20° B. 35° C. 45° D.55° 【解析】选D 因为∠A=20°,∠E=35°,所以∠EFB =55o,又因为AB ∥CD,所以∠C =∠EFB =55o; 7.(2009·呼和浩特中考)已知△ABC 的一个外角为50°,则△ABC 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 【解析】选B 因为△ABC 的一个外角为50°,所以与△ABC 的此外角相邻的内角等于130°,所以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A B C D 40° 120° α

特殊三角形基本知识点整理讲解学习

特殊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等腰三角形 1.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5.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是60°; ②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并且每一条边上都有三线合一,因此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而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两个角都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④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两个重要结论 ①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一半.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那么它所对的锐角等于30°. 两个重要结论的数学解释:Array已知:如图4,在△ABC中,∠C=90°,则: ①如果AB=2BC,那么∠A=30°; ②如果∠A=30°,那么AB=2BC. 直角三角形 1. 认识直角三角形。学会用符号和字母表示直角三角形。 按照角的度数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通常用符号“Rt△”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所对的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构成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边。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习惯于把以C为顶点的角当成直角。用三角A、B、C对应的小写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角的对边。 如果AB=AC且∠A=90°,显然这个三角形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我们称之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 掌握“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会运用这一性质进行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以及简单说理。 3. 会用“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判定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 4. 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性质。能通过操作探索出这一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则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难点: 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何正确添加辅助线通常有两种辅助线:斜边上的高线和斜 边上的中线。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点

直角二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考点 知识讲解: 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如图,在ABC 中,/ C 为直角,则锐角 A 的各三角函 数的定义如下: (1)角A 的正弦: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 A 的正弦,记作sinA , ⑵ 角A 的余弦: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 A 的余弦,记作 cosA , 口口 b 即 cosA = (3)角A 的正切: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 A 的正切,记作tanA , 即 tanA =7 b (4) 角A 的余切: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 A 的余切,记作cotA , 即 si nA

b 即cotA =- a 2.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 三边之间的关系:a 2 + b 2 = c 2 (2) 锐角之间的关系:A + B = 90° (3) 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A = cosB = -, cosA = sinB =2 c c a b tanA = cotB = , cotA = tanB = 3. 三角函数的关系 (1) 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 2) 倒数关系:tan A -c otA = 1 sinA cosA tanA = , cotA =. cosA st nA (2) 互为余角的函数之间的关系 sin(90 ° - A) = cosA , cos(90 ° - A) = sinA tan (90 ° — A) = cotA , cot (90 ° — A) = tanA 4. 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 平方关系:sinA 2 + cosA 2 = 1 3) 商的关系:

认识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认识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文字、符号语言及图形表述方法; 2. 理解并能够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 掌握并会把三角形按角分类; 4. 掌握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5. 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画法;并能正确应用概念解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 ①三角形的边:即组成三角形的线段; ②三角形的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三角形的顶点:即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 (2)三角形的定义中的三个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3)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A 、B 、C 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注意单独的△没有意义;△ABC 的三边可以用大写字母AB 、BC 、AC 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 、b 、c 来表示,边BC 用a 表示,边AC 、AB 分别用b 、c 表示. 要点二、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三、三角形的分类 【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 ?? ?? ??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有关三角形知识点

一、有关角的: 知识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知识点2:三角形外角性质:1). 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二、重要的线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中点(角平分 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 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 4、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垂足在相应顶点的对边上。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上的高分别与另一条 直角边重合,垂足都是直角的顶点。而在钝角三角形中,夹钝角两边上的高都在三角形的外部,它们的垂足都在相应顶点的对边的延长线上。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角平分线的的性质: 7、中位线: 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三:重要的三角形的角与线 1、直角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等边三角形: 四:重要的定理 1、重心定理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上述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2、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垂心定理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4、内心定理三角形的三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旁心定理三角形一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顶点处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旁心. 三角形有三个旁心.三角形的重心、外心、垂心、内心、旁心称为三角形的五心.它们都是三角形的重要相关点. 6、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7、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8、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S(面积)=a(边长)h(高)/2---三角形面积等于一边与这边上的高的积的一半 9、勾股定理: 10、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三角形及其性质(基础)知识讲解

三角形及其性质(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得概念,掌握它们得文字、符号语言及图形表述方法、 2、理解三角形内角与定理得证明方法; 3、掌握并会把三角形按边与角分类 4、掌握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得关系、 5、理解三角形得高、中线、角平分线得概念,学会它们得画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得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得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得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诠释: (1)三角形得基本元素: ①三角形得边:即组成三角形得线段; ②三角形得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得角叫做三角形得内角,简称三角形得角; ③三角形得顶点:即相邻两边得公共端点、 (2)三角形得定义中得三个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3)三角形得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A、B、C得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注意单独得△没有意义;△ABC得三边可以用大写字母AB、BC、AC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b、c来表示,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 表示、 要点二、三角形得内角与 三角形内角与定理:三角形得内角与为180°、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与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得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得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得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得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得关系、 要点三、三角形得分类 1、按角分类: 要点诠释: 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就就是锐角得三角形; 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得三角形、 2、按边分类: 要点诠释: ①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得三角形; ②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得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得两边都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底边,两腰得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夹角叫做底角; ③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得三角形、 要点四、三角形得三边关系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

在RT ABC ?中,∠C=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则: sin A a A c ∠= =的对边斜边 cos A b A c ∠==的邻边斜边 tan A a A A b ∠= =∠的对边的邻边 c o t A b A A a ∠==∠的邻边的对边 常用变形:sin a c A = ;sin a c A =等,。 二、 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 1、 当0°<∠A<90°时,0sin 1A <<;0cos 1A <<;tan 0A >;cot 0A > 2、 在0°--90°之间,正弦、正切(sin 、tan )的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余切(cos 、 cot )的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三、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22sin cos 1A A += t a n c o t 1A A = sin tan cos A A A = c o s c o t sin A A A = 常用变形:2 sin 1cos A A =- 2c o s 1s i n A A =- 四、 正弦与余弦,正切与余切的转换关系: 如图1,由定义可得:sin cos cos(90)a A B A c = ==?- 同理可得: sin cos(90)A A =?- cos sin(90)A A =?-tan cot(90)A A =?- c o t t a n (90A A =?- 五、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sin α cos α tan α cot α 30° 12 32 33 3 45° 22 22 1 1 60° 32 12 3 33 六、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总结: 类型 已知条件 解法 两边 两直角边a 、b 2 2c a b =+,tan a A b = ,90B A ∠=?-∠ 直角边a ,斜边c 22 b c a =-,sin a A c =,90B A ∠=?-∠ 一边 一锐角 直角边a ,锐角A 90B A ∠=?-∠,cot b a A =,sin a c A = 斜边c ,锐角A 90B A ∠=?-∠,sin a c A = ,cos b c A = 60° 30° 32 1 B C A 45° 22 2 B C A

三角形知识点及练习题

三角形的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一、三角形的认识 定义: 分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C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D.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例题3已知a、b、c ABC的三边长,b、c满足(b-2)2+ |c —3|=0,且a 为方程|x —4|=2的解.求△ ABC的周长,并判断厶ABC的形状. 二、与三角形有关的边 三边的关系: 例题1以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能够成三角形的是( ) A.3, 4, 5 B.4, 4, 8 C.3, 7, 10 D.10, 4, 5 例题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边长分别为4、5,则该三角形周长L的范围是 ()

A.1

三角形基础知识练习

三角形知识梳理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 -·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① 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 ②n 边形共有(3) 2 n n -条对角线.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1+2a ,8,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6<a <﹣3 B 、﹣5<a <﹣2 C 、2<a <5 D 、a <﹣5或a >﹣2 2、适合条件C B A ∠= ∠=∠2 1 的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3、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8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8 B 、9 C 、10 D 、11 4、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它的两边长分别为8cm 和3cm ,则它的周长为( ) A 、19cm B 、19cm 或14cm C 、11cm D 、10cm 5、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且第三边的边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完整word版)直角三角形知识点(2),推荐文档

第一章 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概念: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2.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的高的乘积。 (4)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的度数为30°,那么这个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应的角是30°角)。 (5)在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用a、b、c来表示,那么a+b>c,a-b

三角形(知识点+题型分类练习)

三角形章节复习 全章知识点梳理: 一.三角形基本槪念 L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 3.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重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两个条件满足其中一个I!卩可)用数学表达式表达就是: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a. b, c,则3+?(或c-b最大边不用比较三遍,只需比较一遍即可 ③给出多条线段的长度,要求从中选择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方法:从所给线段的最大边入手,依次寻找较小边和最小边:直到找完为止,注意不要找重,也不要漏 ④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 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用 方法J第三边长度的范围J a—b!

方法:因为不知逍这两边哪条边是底边,哪条边是腰,所以要分类讨论,讨论完后要写“综上",将上 而讨论的结果做个总结。 二. 三角形的髙、中线与角平分线 L 三角形的高 从△ABC 的顶点向它的对边BC 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那么线段AD 叫做△ABC 的边BC 上的离。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2.三角形的中线 连接△ABC 的顶点A 和它所对的对边BC 的中点D,所得的线段AD 叫做△ABC 的边BC 匕的中线。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中线可以将三角形分为而积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ZA 的平分线打对边BC 交于点D,那么线段AD 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要区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其区别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条线段:角的平分线 是条射线。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O 要求会的题型: ① 已知三角形中两条高和其所对的底边中的三个长度,求幷中未知的高或者底边的长度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方法是将多边形分成多个三角形,这样多边形就具有稳;性了。 四、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L 三角形的内角 ①三角形的内角和宦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与三角形的形状无关。 ②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相加为90° ) O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利用“等积法", 将三角形的面积用两种方式表达,求出未知量。 1.三角形具有稳泄性 2.四边形及多边形不具有稳世性 要使多边形具有稳定性,

直角三角形的定理及规律(新)知识讲解

直角三角形的定理及知识要点 一、补充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中0 直角三角形的逆定理 1、两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0。 4、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的对角为0 等腰三角形的定理 1、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为一线。 60。 3、等边三角形三内角都是0 逆定理 1、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有两个角等于0 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二、常见的图形及规律 1、Rt △ABC 中,若∠A =30°, ∠C =90°, 则 BC:AC:AB = 1:3:2。 2、Rt △ABC 中,若∠A =45°, ∠C =90°, 则 BC:AC:AB =1:1:2。 三、常见的勾股数 (一)3、4、5序列 ×2:6、8、10 ×10:30、40、50 ×0.1:0.3、0.4、0.5 1 2 ?:1.5、 2、 2.5 ×3:9、12、15 ×20:60、80、100 ×0.2:0.6、0.8、1.0 ×13:1、 43、 53 ×4:12、16、20 ×100:300、400、500 ×0.3:0.9、1.2、1.5 ×14:3544 、 1、 ×5:15、20、25 ×200:600、800、1000 ×0.4:1.2、1.6、2.0 ×1341555: 、 、 ×6:18、24、30 ×0.8:2.4、3.2、4.0 (二)由公式22a m n =-,2b mn =,22 c m n =+(m n >)推导出的序列 1 2 3 4 5 6 … 2 3,4,5 3 6,8,10 5,12,13 4 8,15,17 12,16,20 7,24,2 5 5 10,24,2 6 20,21,29 16,30,34 9,40,41 6 12,35,37 24,32,40 27,36,45 20,48,52 11,60,61 7 14,48,50 25,45,53 40,42,58 33,56,65 24,70,74 13,84,85 … … … … … … … … 勾 股 数 n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