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病(06)[可修改版ppt]
人类疾病的生化与分子遗传学——分子病血红蛋白病PPT课件

第一节 分子病 第二节 酶蛋白病
分子病 ( Molecular Disease )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 蛋白质分子质和量的异常,从而引起肌体功能障碍的 一类疾病称为分子病。分子不的种类很多,根据各种 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将分子不分为运输性蛋白病、凝血 及抗凝血因子缺乏病、免疫缺陷病、膜蛋白病、受体 蛋白病等等。
错义突变 无义突变 终止密吗突变
• 移码突变 • 整码突变 • 融合基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单个碱基置换 错义突变
Hb S 基因的第 6 位密码子: GAG → GTG, 导致: 谷氨酸→缬氨酸
Hb E 基因的第 26 位密码子: GAG → AAG 导致: 谷氨酸→赖氨酸
无义突变:
例如 Hb Mckees-Rock 其 链有 144 个氨基酸组成,原因是由于 基因的第 145 位的密码子:
异常血红蛋白病是指由于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珠 蛋白肽链结构异常,如果有临床表现者称为一些血红 蛋白病,或者异常血红蛋白综合症。
至今已经发现异常信号弹并不 471 种。国内已经 发现 60 种,其中 20 种三世界首报。
尽管异常血红蛋白病种类繁多,但是仅约有 40 % 的异常血红蛋白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异常血红蛋白的类型 A. 镰形红细胞病( sickle cell disease )
镰形细胞贫血病是DNA的错义突变所致: 链 第6位 GAG 谷氨酸 HbA
GTG 缬氨酸 HbS
HbS 的形成,导致血红蛋白的电荷改变,在脱氧的情 况下 HbS 聚合形成长棒状聚合物,使红细胞镰形化,又红 细胞的镰变,引起血液粘度增高,导致血管梗阻性继发症 状,一过性剧痛(肌肉骨骼痛、腹痛),急性大面积组织 损伤,心肌梗塞可以致死。镰形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可以 引起溶血。该病有三种基因型:
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是指由于珠蛋白分子结构或合成量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它是人类孟德尔或遗传病中研究得最深入、最透彻的分子病,是运输性蛋白病的代表,是研究人类遗传机理的最好模型。
据估计,全世界有一亿多人携带血红蛋白病的基因,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因此,血红蛋白病是最常见的遗传之一。
(一)正常血红蛋白的组成,结构及遗传控制1.人类血红蛋白的组成和发育变化每个红细胞内含有约28000万个血红蛋白分子,每个分子由四个亚单位构成,每一个单位由一条珠蛋白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即血红蛋白分子是由二对珠蛋白链构成的球形四聚体(图4-10)。
其中一对是类α链(α链和ξ链),由1 41个氨基酸组成;另一对是类β链(ε、β、γ和δ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
由这6种不同的珠蛋白链组合成人类的6种不同的血红蛋白,即Hb Gower1(ξ2ε2)、HbGower2、(α2ε2)、Hb Po rtland(ξ2γ2)、HbF(α2γ2)、HbA(α2β2)和HbA2(α2δ2)。
其中γ链有两种亚型,即Gγ2和Aγ2,因此HbF有两类:α2Gγ2和α2Aγ2,前者的第136位氨酸为甘氨酸,后者为丙氨酸。
上述各种血蛋白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先后交替出现(图4-11)。
在胚胎发育早期,合成胚胎血红蛋白HbGowerl、HbGower2和HbPortland。
胎儿期(从8周至出生为止)主要是HbF。
成人有3种血红蛋白:HbA,占95%以上;HbA2,占2%-3.5%;HbF,少于1.5%。
2.人类珠蛋白基因人类珠蛋白基因分为两类:一类是类α珠蛋白基因簇(α-like globin ge ne cluster),包括ξ和α基因;另一类是β珠蛋白基因簇(β-like globin gene cluster),包括ε、γ(Gγ和Aγ)、δ和β基因。
(1)类α珠蛋白基因:人类α珠蛋白基因簇位于16p13,每条染色体上均有两个α珠蛋白基因,因此,二倍体细胞中共有4个α基因,每个α基因几乎产生等量的α珠蛋白链。
分子病原理---血红蛋白病课件

are the
2
Our life is maintained by molecular network systems
Molecular network system in a cell
(From ExPASy Biochemical Pathways; /cgi-bin/show_thumbnails.pl?23)
position
Stop codon
16
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The effect of mutation on protein function
Loss-of-Function Mutation功能丧失 Gain-of-Function Mutation功能增强 Novel Property Mutation 新特性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Heterochronic or Ectopic Gene Expression 突变导致蛋白 质在错误的时间或错误的地点表达
9
Classification of Mutations
Mutation
Static mutation
Dynamic mutation
Point mutation
Fragment mutation
Base substitution Codon mutation
Frame-shift mutation
280,000,000 Hb/cell
19
20
F8His
E7His
21
22
Human Hemoglobin Genes Structure
23
珠蛋白基因(Globin Genes)的发育表达及 珠蛋白转换(Globin Switching)
血红蛋白PPT课件

诊断方法
01
临床表现:如 呼吸困难、胸 痛、头晕等
02
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血 气分析等
03
影像学检查: 如X光、CT等
04
病理学检查: 如骨髓穿刺、 活检等
血红蛋白-SS病 伴危象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 血红蛋白-SS病伴危象的类型 选择合适的药物
03
药物用法:根据药物说明书 和医生建议,正确使用药物
手术风险:手术可能存在一定的风 险,如感染、出血等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 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心理治疗
建立良好的医患 关系:与患者建 立信任关系,倾 听患者的需求, 给予关心和支持
01
情绪调节:引导 患者学会情绪调 节,保持乐观积 极的了解病情, 减轻心理压力, 增强战胜疾病的 信心
血红蛋白-SS病伴危象 的治疗及护理
x
目录
01. 血红蛋白-SS病伴危象的概 述
02. 血红蛋白-SS病伴危象的治 疗
03. 血红蛋白-SS病伴危象的护 理
04. 血红蛋白-SS病伴危象的预 防
血红蛋白-SS病 伴危象的概述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血红蛋白-SS病伴危象具有遗传 性,与基因突变有关
环境因素:某些环境因素可能导致血红蛋白 -SS病伴危象的发病
社会支持:鼓励 患者与家人、朋 友保持联系,获 得社会支持,增 强心理承受能力
血红蛋白-SS病 伴危象的护理
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等
观察尿液颜色: 注意患者尿液颜 色是否出现红色、 棕色等
观察患者意识状 态:注意患者是 否出现意识模糊、 昏迷等
分子病血红蛋白病课件

血红蛋白α链, α螺旋结构。
血红蛋白 β链
二 血红蛋白的结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三级结构
四级结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三 血红蛋白的类型
成人Hb :Hb A 22 97~98% Hb A2 22 2~3 %
Hb发育遗传控制
1 2 1
G A 1
转录
翻译
珠蛋白链
Hb 22
22 22 22 22 22
GowerⅠ GowerⅡ Portland F A2 A
Hb类 型
胚胎Hb 胎儿Hb 成人Hb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三、α、β珠蛋白基因结构及表达
基因结构:
非常相似,均为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IVS1、 IVS2)
α珠蛋白基因:
IVS1由117bp组成,位于31和32密码子之间, IVS2由149或140bp组成,位于99和100密码子之间。
β珠蛋白基因:
IVS1含130bp,位于30和31密码之间, IVS2大约含850bp,位于104和105密码子之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分子病 Molecular disease
Gene突变导致蛋白质分子质和量异常,从而引 起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称为分子病。
1949年Pauling L对镰状细胞贫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HbS电 泳分析,推论其泳动异常是分子结构改变所致,从而提 出分子病的概念。
第二节 血红蛋白基因
珠蛋白基因特点
排列紧密,有共同起源,含有假基因
血红蛋白-C病的护理PPT课件

倾听患者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需求, 提供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参与治 疗决策,增强他 们的自主权和控 制感
提供有关疾病的 知识和信息,帮 助患者了解病情 和治疗方案
引导患者进行自 我调节,保持乐 观积极的心态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0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输血治疗:根据病情, 定期输血
药物治疗:使用铁剂、 叶酸等药物进行治疗
04
05
饮食调理:增加富含铁、 叶酸的食物摄入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 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
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
1 饮食原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 2 食物选择:瘦肉、鱼、禽、蛋、奶、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 3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生冷 4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5 饮食卫生:注意食物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血红蛋白-C病的护 理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血红蛋白-C病概述 02. 护理要点 03. 预防措施 04. 护理案例分析
血红蛋白-C病概 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血红蛋白-C 病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 贫血,由基因突变引起
症状:贫血、黄疸、脾 肿大等
发病机制:血红蛋白-C 病患者的红细胞膜结构 异常,导致红细胞容易 破裂,引发溶血性贫血
03
加强营养,多吃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
04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对身体的影响
05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健康教育
01 提高对血红蛋白-C病的 认识,了解其病因、症状 和治疗方法
0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 当运动等
血红蛋白病PPT课件

半乳糖醇
① 半乳糖激酶 ② 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 ③ 尿苷二磷酸半乳糖-4-异构酶
6-磷酸葡萄糖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半乳糖血症Ⅰ型 半乳糖血症Ⅱ型
半乳糖-1-磷酸
半乳糖血症Ⅲ型
尿苷转移酶
半乳糖激酶 半乳糖尿苷二
磷酸-4-异构酶
基因定位: 9q13
基因定位: 17q21-q22
临床上无症状,仅在出生时血液中可检出 1-2%的Hb Bart。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β地中海贫血
β链完全不能合成,称为 0 地贫 部分β链合成,称为 + 地贫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β地中海贫血
⑴ 重 型(β0/β0或β+/β+、β0/β+) ➢ 几乎不能合成β链或量很少,α链大大"过 剩”而沉积于红细胞膜,引起严重溶血反应, 同时代偿性γ链表达使Hb F升高。
Months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蛋白的组成和发育变化
发育阶段 胚胎
胎儿 成人
血红蛋白类型 Hb Gower1 Hb Gower2 Hb Portland Hb F Hb A(97%) Hb A2(2%) Hb F(1%)
分子组成
2 2 2 2 2G 2 2A 2 2G 2 2A 2 22 22 2G 2 2A 2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 血友病:凝血因子遗传性缺乏引起严重凝血 功能障碍的疾病。 甲型(凝血因子VIII缺乏) 乙型(凝血因子IX缺乏) 丙型(凝血因子XI缺乏)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甲型血友病
凝血因子VIII 遗传性缺乏
血红蛋白病ppt课件

前体mRNA加工障碍突变
➢“GT-AG规则”:真核生物核基因mRNA的剪接位点序列为 ↓GT……AG↓,前者为给位裂解信号,后者为受位裂解信号. ➢拼接点序列突变:
⑴GT突变引起外显子隐匿给位活化; ⑵内含子突变形成新的受位; ⑶编码区单碱基突变引起相邻隐匿裂解信号活化。
前体mRNA加工障碍突变-1
⑴ β地贫1(β -Thal 1):β珠蛋白合成完全缺如; ⑵ β地贫2(β -Thal 2):β珠蛋白合成减少,但仍有少量HbA 合成。
生化电泳特征: β链合成不足,β基因簇γ、δ基因产物代偿性增加,致使
胎儿血红蛋白HbF(α2γ2)或成人HbA2(α2δ2 )增加。
β地贫临床类型及表现
β地贫临床类型(依临床症状表现程度)
➢基因型: α — /α α ; ➢一个α基因功能丧失; ➢α珠蛋白链合成略有下降; ➢无临床症状。
缺失机理-同源错配与不等交换
α地贫的主要临床类型—2
标准型(α地贫性状):
➢两个α基因缺失或功能丧失 ➢α— /α—(多见于黑人) 或αα /— — (多见于亚洲人) ➢RBC异常 ➢临床症状:轻度小细胞性贫血
β地贫临床类型及表现-2
重型β地贫:
➢临床表现:严重贫血,胎儿出生数月后严重溶血性贫血,脾 肿大及全身不适应征; ➢生化特征:无β链合成或合成很少,RBC发育障碍,形成包 涵体导致溶血,骨髓造血系统代偿型活跃; ➢患者类型:β0,β+或δβ0的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 ➢基因型:β0/β0,β+/β+,δβ0/δβ0,β+/β0 。
α地贫的缺失单倍型
✓α地贫的缺失单倍型类型:一条染色体上α基因的状况
➢α地贫1 (α -Thal 1):一条染色体上两个α基均缺失,又 称α0 ; ➢α地贫2 (α -Thal 2):一条染色体上两α基因中只缺失了 一个,,尚可产生一些α涟 故又称α+ 。
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四聚体的结构图
α/β珠蛋白基因簇 α/β珠蛋白基因簇
Chromosome 16
发育过程中血红蛋白基因的次递表达
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 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
主要见于地中海沿岸、东南亚、中东、非洲部分地区 主要见于地中海沿岸、东南亚、中东、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 在我国, 地贫与疟疾的地理分布有很高的一致性;地贫杂合子红细胞 地贫与疟疾的地理分布有很高的一致性; 具有较高的抗疟疾能力,即具有较高的适合度;同样的抗疟优 具有较高的抗疟疾能力,即具有较高的适合度; 势也见于镰贫和G6PD 势也见于镰贫和G6PD缺乏杂合子 G6PD缺乏杂合子 典型例子,基因的好坏,突变的利弊是相对的。 典型例子,基因的好坏,突变的利弊是相对的。
缺失两个α基因有五种类型: 缺失两个α基因有五种类型: 缺失区域:ζ 、ψζ 、ψα1 、α2及α1基因5’端非编码区 基因5 缺失区域: 1至56氨基酸密码子在内约25kb; 56氨基酸密码子在内约25kb; 氨基酸密码子在内约25kb 发病人群: 发病人群:习见于地中海人群 缺失区域:ψζ 、ψα1 、α2及α1 基因,缺失长度至少 基因, 缺失区域: 17.4kb, 17.4kb,但ζ基因完整; 基因完整; 发病人群:习见于东南亚。 发病人群:习见于东南亚。
α地贫的缺失单倍型 地贫的缺失单倍型
α地贫的缺失单倍型类型:一条染色体上α基因的状况 地贫的缺失单倍型类型:一条染色体上α α地贫1 (α -Thal 1):一条染色体上两个α基均缺失,又 一条染色体上两个α基均缺失, 称α0 ; α地贫2 (α -Thal 2):一条染色体上两α基因中只缺失了 一条染色体上两α 一个,,尚可产生一些 故又称α 一个,,尚可产生一些α涟 故又称α+ 。 ,,尚可产生一些α
血红蛋白病ppt课件

临床症状:
血管阻塞的继发症状:一过性剧痛(腹痛、关节 痛),脑血管意外 急性大面积组织损伤:心梗,肺、肾脏损伤; 慢性溶血性贫血
患者多在成年以前死亡
诊断:①血涂片亚硫酸钠“镰变试验”阳 性 ②电泳:有一“S”区带
S A
二、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AD(不完全显性)现已发现90余种。 分子机制:肽链上与血红素紧密结合的氨基酸发生替代或 缺失,损伤了肽链的立体结构,使其与血红素的结合能力 减弱,形成不稳定的异常血红蛋白,易氧化在红细胞内聚 集沉淀,形成Heinz小体,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通过微 循环时容易被脾窦滞留破坏,从而导致血管内外溶血。 代表疾病:Hb Bristol 形成原因:链第67位缬氨酸被天冬氨酸取代 临床症状:先天性溶血性贫血、黄疸、脾肿大
一、镰 状 细 胞 病
遗传方式:AR 形成原因:
链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形成HbS。
在缺氧情况下,HbS聚合形成长棒状聚合物,使细 胞镰变,变形能力低引起血粘度增高,导致溶血、 贫血、血管梗阻病 镰形细胞性状 正常人
镰 状 细 胞 病
分子病 (Molecular disease)
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分子质和量异常,从而引 起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称为分子病。
1949年Pauling L对镰状细胞贫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HbS电 泳分析,推论其泳动异常是分子结构改变所致,从而提 出分子病的概念。
血红蛋白病
第一节 血红蛋白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血红蛋白基因
血红蛋白病的类型和分子基础
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 由于珠蛋白分子结构异常或合成量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是常见的遗传病之一,从分子结构到发病机理研究的 均较清楚,是研究人类分子病的最好模型。
《血红蛋白病》课件

心理咨询
提供情感支持和应对策略,帮助 患者和家人应对压力。
结论
血红蛋白病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病,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总结血红蛋白病的定义
血红蛋白病的症状
血红蛋白病的治疗
血红蛋白病的预防
呼吁人们关注血红蛋白病的病人,提供 支持和援助。
治疗血红蛋白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红细胞输血和骨髓移植。
1
药物治疗
通过药物来改善血红蛋白的功能和减轻
红细胞输血
2
症状。
用健康的血红蛋白替代病变的血红蛋白。
3
骨髓移植
用正常的造血干细胞替代患者的异常造
血红蛋白病的并发症
4
血干细胞。
血红蛋白病可能导致长期的器官损害和 生活品质下降。
血红蛋白病的预防
预防血红蛋白病的方法包括产前诊断、基因筛查和遗传咨询。
《血红蛋白病》PPT课件
# 血红蛋白病
什么是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病是一组遗传性血液病,影响血红蛋白的产生和功能。
血红蛋白病的定义
血红蛋白病是一类遗传性疾病,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或功能。
血红蛋白的作用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处。
血红蛋白病的种类
血红蛋白病可分为镰状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不同类型。
产前诊断
在妊娠期进行诊断,以便及早 采取措施。
基因筛查
通过基因检测来了解携带者和 风险。
遗传咨询
提供关于血红蛋白病风险、传 递方式和处理方法的建议。
感情援助
血红蛋白病患者及其家人可能面临情感和心理困难,需要得到支持。
病人的情感问题
患者常常感到沮丧、焦虑和社交 障碍。
家庭的困难
血红蛋白病(2006)

β
三、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
α地中海贫血
β地中海贫血
(一)α地中海贫血 1.α地贫分子基础
2.α地贫的临床类型及基因型
3.α地贫基因诊断研究现状
(一)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甲型地贫) 1.α地贫分子基础
(1)缺失型α地贫
(2)非缺失α地贫
(1)缺失型α地贫
从单倍型来看,缺失型α地贫 是由于一个α基因缺失(α+地贫 或α地2)或两个α基因缺失 (α0地贫或α地1)引起的。
3’
2 1
2 1
α1和α2 α1和α2基因高度同源 编码完全相同的肽链
(2)β珠蛋白基因簇
位于11p15.5,总长度为60kb。该 基因簇的排列先后也与发育过程 的表达顺序相关,发育早期是ε、 γ基因表达,成人期主要是β基 因表达。
β珠蛋白基因簇
5’ ε
Gγ Aγ
ψβ
δ
β
3’
(3)珠蛋白基因的结构
球形四聚体
珠蛋白肽链的类型
6种珠蛋白肽链
类α链(ζ或α)
类β链(ε、γ、β 或δ)
出生前
出生后
HbA(α2β2)97% HbA2(α2δ2)2% HbF6个月后1%
胚胎
HbGower1(ζ2ε2) Hb Gower2(α2ε2) Hb Porland(ζ2γ2
)
胎儿
HbF(α2γ2) 70-80%
约有5%的人口是各种遗传性血红蛋白 病的携带者,每年约有37万重症血红 蛋白病纯合子或复合杂合子患者出生。 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地中海地区和 东南亚人群中。
中国的发病率 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发生率为0.24%~0.33%, 以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和新疆等地最 高; 而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地发生率 分别为2.64%和0.66%,它们多见于华南、 西南和华东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生前
出生后
胚胎
HbGower1(ζ2ε2) HbA(α2β2)97% Hb Gower2(α2ε2) HbA2(α2δ2)2% Hb Porland(ζ2γ2 ) HbF6个月后1%
胎儿 HbF(α2γ2) 70-80%
γ有两种亚型:Gγ、Aγ
2. 各种血红蛋白的发育演变
在正常人体发育过程中,各种 血红蛋白的合成彼此十分协调, 它们双双对称地组成功能性的 血红蛋白四聚体。
➢中国的发病率
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发生率为0.24%~ 0.33%,以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和新 疆等地最高;
而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地发生率 分别为2.64%和0.66%,它们多见于华南、 西南和华东地区。
一、正常血红蛋白的组成、 结构及遗传控制
二、异常血红蛋白病 三、地中海贫血
一、正常血红蛋白的组成、 结构及遗传控制
➢ 融合基因(fusion gene)
某些异常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由两 种不同的肽链联接而成。
由于染色体的错误联会和不等交换而 形成的。
例如:δβ链与βδ链
见下图:
Gγ Aγ δβ
Gγ Aγ δ
β
Gγ Aγ δ Gγ Aγ δ
β
βδ
β
三、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
His 1954 Nobel Prize was awarded for his work on genetic influences in relation to the atomic structure of proteins in hemoglobin. He discovered that sickle cell anemia is caused by genetic defect.
二、异常血红蛋白病 异常血红蛋白 异常血红蛋白病
异常血红蛋白综合征
1. 镰型细胞贫血症
The sickle-shaped red blood cells tend to get stuck in narrow blood vessels, blocking the flow of blood.
二、人类珠蛋白基因家族 (1) α基因簇 (ζ、α) (2) β基因簇(ε、γ、δ、β) (3) 珠蛋白基因的结构
基因家族 基因簇
(1)α珠蛋白基因簇
位 于 16 号 染 色 体 短 臂 远 端 , 长 约 30Kb。该基因簇包括两个成人α基 因(α1和α2),一个胚胎期类α基 因 ( ζ2 ) , 四 个 假 基 因 ( ψζ1 、 ψα2、ψα1 、θ )。排列顺序为 5’— ζ2—ψζ1—ψα2—ψα1— α2—α1—θ—3’。
➢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分子 质和量异常,从而引起机体功 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分子病的分类:
根据蛋白质的功能可分为:
运输性蛋白病 凝血及抗凝因子缺乏症 免疫球蛋白缺陷病 膜蛋白病 受体蛋白病等
第一节 血红蛋白病 (hemoglobinopathy)
Hemoglobinopathies are a diverse group of inherited disorders that result from the qualitative or quantitative defects in globin synthesis.
①分子基础:6 GAA(谷氨酸) → GUA(缬氨酸)
②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③ 临床症状:严重的慢性溶血性贫血
④
患者多在成年期死亡
④ 发病率:黑人群体中约为出生者的 1/500。
⑤ 诊断:a. 血涂片“镰变试验”阳性 b. 电泳:有一“S”区带
2. 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分子基础 ① 单个碱基置换 ② 终止密码突变 ③ 无义突变 ④ 移码突变 ⑤ 密码子的插入和缺失 ⑥ 融合基因
α珠蛋白基因簇
5’
3’
ζ
ψζ1 ψα2 ψα1
α2 α1
θ
2
2
1
1
➢α1和α2 α1和α2基因高度同源 编码完全相同的肽链
(2)β珠蛋白基因簇
位于11p15.5,总长度为60kb。 该基因簇的排列先后也与发育过 程的表达顺序相关,发育早期是ε、 γ基因表达,成人期主要是β基因 表达。
β珠蛋白基因簇
血红蛋白病(06)
人类生化遗传学的创始人 Archibald Garrod 尿黑酸尿症(alkaptonuria) 先天性代谢缺陷
Linus Pauling 镰状细胞贫血 血红蛋白HbS 分子病
Vernon Is the only man in the world to have won two unshared Nobel Prizes,for Chemistry (1954) and for Peace (1962).
1.人类血红蛋白的组成和发育变化
2.人类珠蛋白基因
3. α珠蛋白和β珠蛋白的平衡
1. 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
(hemoglobin, Hb)
Heme
Globin
结合蛋白:珠蛋白+ 血红素 (globin) (Heme)
一条肽链 + 血红素 Hb单体
4个Hb单体 球形四聚体
➢珠蛋白肽链的类型 6种珠蛋白肽链 类α链(ζ或α) 类β链(ε、γ、β 或δ)
5’ ε Gγ Aγ ψβ δ β 3’
(3)珠蛋白基因的结构
1 31 32 99 100 141
α链
β链
1 30 31 104 105 146
3.α珠蛋白和β珠蛋白的平衡
从α、β珠蛋白基因簇的组成可知,在成 人,每个二倍体个体细胞内α基因和β基 因的数量之比是2:1,通过特殊的调控机 制,正常人体中α珠蛋白和β珠蛋白的分 子数量相等,正好构成HbA(α2β2)。 说明β基因的表达效率是α基因的2倍。α 珠蛋白和β珠蛋白的平衡是人体正常生理 机能的需要。
血红蛋白病的分类
异常血红蛋白病
(abnormal hemoglobinopathy)
地中海贫血
(thalassemia)
➢发病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保守估计,全世界 约有5%的人口是各种遗传性血红蛋 白病的携带者,每年约有37万重症血 红蛋白病纯合子或复合杂合子患者出 生。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地中海地 区和东南亚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