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周汝昌研究综述
周汝昌点评红楼梦
周汝昌点评红楼梦《红楼梦》之伟大,在于她以一部小说而得以成就一门学说,即"红学"。
"红学"本是清代文人学士的戏谑之称,其学术地位的确立,当归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红学的创建,有人甚至说"这一件大功,值得凌烟阁上标名",足见新红学的成就及影响。
更有王国维、蔡元培、胡适等博学硕儒以大宗师身份对《红楼梦》予以点评,进而以专著行世,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观点以今日来看,未必句句信而有征,然其不囿成见、独辟蹊径的治学精神仍然值得借鉴、发扬。
本丛书所选作者皆是"红学"名家或在其他领域卓然成家者,以期读者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红楼梦》。
所选文章不以学术观点、文化背景、政治倾向为取舍;在形式上也是长篇宏论与短篇杂感兼收;就时间来说,跨度较大,在做技术加工时,亦尽量保持其原貌;为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不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编次。
作者介绍周汝昌,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
1918年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
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
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有所用心,并兼研红学。
有《献芹集》、《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梦的历程》、《红楼艺术》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中《红楼梦新证》是其代表作。
折叠作品目录"红楼梦"解青史红楼一望中――曹雪芹家为何成了雍正的眼中钉定庵笔下见红楼芹溪与玉溪红楼花品红楼饮馔谈曹雪芹的根:"诗礼簪缨" ――读谱札记莫将神话当学术马道婆与"遗腹子"红楼迢递认燕都�烟含露见颦颦――黛玉的眉和眼难倒了雪芹冷月塞塘赋宓妃――黛玉夭逝于何时何地何因红海微澜录"金玉"之谜曹雪芹所谓的"空"和"情" 脂砚何人黛玉之致死八十回后之宝钗湘云的后来及其他"惭愧当年石季伦"――最早的题"红"诗"试磨奚墨为刊删"――最早的题"红"诗之二"续貂词笔恨支离"――较晚的题"红"诗"买椟还珠可胜慨!"――女诗人的题"红"篇怡红院的境界"诗化"的要义热中写冷细处观大鼓音笛韵(上)鼓音笛韵(下)海棠・菊花・柳絮吴带曹衣说"痴"红边小缀。
红楼小讲周汝昌读后感
红楼小讲周汝昌读后感
红楼小讲周汝昌读后感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物塑造的魅力一直吸引着无数读者。
而周汝昌先生的《红楼小讲》则是对这部经典名著的深入解读与探讨。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其学术价值和对《红楼梦》的独到见解。
周汝昌先生对《红楼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文本的表面,更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
通过他的解读,我更加理解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成因和命运走向。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情节,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家族背景紧密相连。
周汝昌先生的文字流畅,深入浅出,将复杂的红学研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即使是在描述一些繁琐的考证过程时,也不忘保持文字的生动和趣味性。
这使得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略到红学的魅力。
此外,周汝昌先生不仅仅满足于对文本的解读,他还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看法。
这些观点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证研究。
这让我深感红学的博大精深,也更加佩服周汝昌先生的学术功底。
读完《红楼小讲》,我对《红楼梦》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对周汝昌先生的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深感敬佩。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红学研究的佳作,更是一本引导读者走进《红楼梦》世界的优
秀导读。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本书将成为我重读《红楼梦》的重要参考。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红楼梦中情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情演讲人:周汝昌讲师简介:毕业于燕京大学本科西语系、研究院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家,研究员、教授,是一名综合性学者、诗人、书法家。
曾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为中国曹雪芹学会、河北省曹雪芹学会名誉会长。
内容简介:曹雪芹被公认为是一个惊人的天才,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诗人、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等等。
正是这样一个旷世奇才,才写出了《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无怪乎有人将它比做“百科全书”、“天仙宝镜”,在这面镜子当中,男女老幼的众生相被一览无余。
正由于《红楼梦》内涵丰富,后世研究者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红学研究上的流派纷呈也就顺理成章了。
虽然红学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周汝昌认为一切才刚刚开始。
那么,周老认为曹雪芹以红楼寓情达意,我们该怎样来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究竟要传递怎样的情感?周汝昌先生所理解的红楼梦中情,情又为何物呢?全文:朋友们!咱们再闲谈一下,我和你们也说真心话,上两次如果有听讲的就明白,我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那确实下过一番相当深切的工夫,并不是浮光掠影的仅仅读了一遍的问题,红楼梦呢,大家都知道,我专门研究红楼梦的这么一位,当中我最不能够和诸位说假话的还是西游记,那是多少年以前我读过,后来就没有这个可能和机会来细细的接触西游记,所以这样子.我们这四讲可能这个西游记是一个弱的环节,但是这是事实,这没有什么可以直截了当的和您们说清楚,我老老实实说,我是这样感受。
你要了解我们中国最古的讲史的小说,撇不开三国演义,那是事实,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影响那就更不待在我说,这个就不再交代了.真正打动我的是水浒,那真正了不起,所谓伟大的我们中国小说最早的还是水浒,三国演义做起来我说句狂妄的是说想象比方的话,并不是那么难的要命,因为你有正史来做大量的基本的骨干骨架的框架的依据,你就得编排编排加上一点文学艺术的细节想象,就行了。
让我这么一说太容易了,我是比方道理,但水浒传可是太不一样了,仅仅是宣和遗事,宣和遗事这部书上说清了,说是在北宋末要有这么个松江四,那时候还叫群盗,有那么三十六人,除了民间的那个,我刚说了可能武松景阳冈打虎,潘金莲这些都有一些传说,此外,怎么创造这一百零八位绿林英雄好,那实在是太了不起,那个文笔,第一个站起来的真正是没法不让人钦佩的,那就是水浒传。
红楼梦课题研究方向
红楼梦课题研究方向
周汝昌先生指出“红学包括曹学、脂学、版本学、探轶学”。
曹学是曹雪芹身。
世和人生经历及《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研究,脂学是对“脂砚斋”“畸笏叟”等人及脂批本《石头记》的研究,以上两项应该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版本就目前已发现的十几个版本来说很难找出新东西,除非能继续发现新的版本;探轶也非容易之事,要弄清楚书中人物和现实人物的关系就必须从曹学入手,这两者是相关联的。
其次周先生还说“《红楼梦》文本的鉴赏、审美、批评不应在红学范围内。
”虽不在红学范围内却是对红学的补充和延伸,也应加以重视,如果连原著的鉴赏、审美和批评都没有过关那还谈什么其他呢。
今后重点应是脂学为主,曹学次之,在加之以文本和艺术特色的研究。
第三,作为普通读者不要求发表论文,也不需要进入学界,只要能给自己的读书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就足矣。
最后要注意的是虽不求成为学者却也应保证所引用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能凭空臆断。
前人已经有的成果可以直接借鉴但也要敢于质疑,敢于推翻,敢于论证,对于学问绝不搞个人崇拜。
周汝昌曹雪芹的诗画之笔红楼梦中的诗与诗论
周汝昌曹雪芹的诗画之笔红楼梦中的诗与诗
论
哇塞,说起周汝昌和曹雪芹,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周汝昌对曹雪
芹的研究那叫一个深入啊!就好比一个超级侦探,一点点挖掘出那些
隐藏在里的秘密。
里的诗啊,那可不是一般的诗!那是曹雪芹的诗画之笔勾勒出来的
绝美画卷。
比如说林黛玉写的那些诗,哎呀呀,那真是情感细腻到了
极点!“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写得多棒啊!就像春
天里飘落的花瓣,一片片都带着无尽的哀愁。
还有那些诗论,那可都是曹雪芹对诗歌的独特见解呀!就好像一个
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指引着我们在诗歌的海洋里航行。
这可不是随便
说说的,你看看香菱学诗那一段,多生动啊!香菱那股子认真劲儿,
不就跟咱追求梦想一样嘛!
周汝昌对这些诗和诗论的解读,那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他就像一
个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通往深处的大门。
咱想想,如果没有周汝
昌的研究,我们得错过多少精彩啊!
你说,曹雪芹咋就这么厉害呢?能写出这么多让人拍案叫绝的诗!
他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呀?这里的诗,不就跟夜空中的星星一样闪耀嘛!周汝昌能把这些都研究透,不也很牛嘛!我觉得啊,他们都是文学天
空中最璀璨的存在!
我的观点就是,周汝昌和曹雪芹,一个是研究的大师,一个是创作的天才,他们共同为我们打造了一个无比绚丽的的世界,让我们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观点
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观点周汝昌先生说他对红学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研究《红楼梦》是用“大视野”的眼光和心态对待进行的。
大视野相对于小盆景而言,《红楼梦》不是一个好玩的小玩意儿,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精华,因为它包含总结了我们民族的文史哲和真善美,是一个前无二列的最美的大整体。
周汝昌先生说:胡适等学者曾说《红楼梦》不足以与世界一流文学著作并列。
我一直怀疑他们所说的世界一流文学著作到底是指什么。
《红楼梦》到底哪些方面不及它们?他们用这么一句话就把我们自己的《红楼梦》给贬低了,我不服气。
直到现在我还是坚持认为《红楼梦》是世界第一流的文学作品。
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观点可归纳如下:1、“《红楼梦》是关于曹、李两家的文学创作”。
《红楼梦》是以“真事隐”(甄士隐)的春秋笔法,借小说中贾府来描写曹氏家族的繁华旧梦。
这不仅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性的小说,更是包含曹雪芹、李煦两家的自传性或合传性的文学创作所谓“传”者,就是今日通常所谓的有素材、有原型的小说写作。
2、“脂砚斋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
红学界的普遍观点是,脂砚斋乃曹雪芹的平生挚友或曹氏家族里熟悉曹雪芹的人。
也有观点认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本人。
但我认为,脂砚斋原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
理由有三:第一、她是书里人物;第二、她是女性;第三、她和曹雪芹的伦理关系亲密无比。
脂砚斋就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
3、“高鹗删改了《红楼梦》后40回”。
曹雪芹之所以英年早逝,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他心爱的儿子死了。
但在我看来,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重要原因:因为后四十回《红楼梦》被删改了。
曹雪芹其实已经写完了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但是清朝政府不喜欢,于是主持修订《四库全书》的和珅就采取了删改增减的方法,组织高鹗等一班人改写了后四十回本。
在莫斯科大学图书馆就藏有一本曹雪芹写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
该书由清政府印刷,是当时俄国一位使者从中国带回去的。
4、“湘云沦为乞丐与宝玉成婚”。
曹雪芹的爷爷曹寅的续弦姓李,即《石头记》中的贾母,而湘云的原型就是李家的姑娘。
【精编文档】高中语文名著导读周汝昌周总理与红楼梦新人教版.doc
周汝昌:周总理与《红楼梦》周汝昌先生的自传记录了一位本色单纯的学者的成长史,这里包含了现代学术史尤其是红学史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值得珍视。
在我心目中,周总理不仅是伟人,也是英才。
英才所包甚广,此刻我借用此词,特别重在文艺方面。
他对文艺有很高的天才,这天才又流溢出一脉的英气。
所以他是伟人,也是俊彦。
但他从政以后,似乎有意地不多谈文艺之事,这儿当有深意,非我所宜妄揣。
但即使如此,他对文艺的深厚修养与浓郁的兴趣,依然难以尽掩。
如今即就《红楼梦》一题,略记所知所见的二三轶事。
一是恭王府与大观园的讨论考察;二是《红楼》曲艺专场他亲临赞赏;三是请越剧《红楼》徐、王等演员到家进餐畅叙。
即此三例,已足见他对《红楼》一书的感情是何等深切了。
此三事中,第二例是我亲见,另两例是曾见文字记载,非出口传。
恭王府与大观园的讨论考察恭王府遗址,不是指现状,是指它明清之际的前身,即大观园的“原型”,此说是我从好几个角度、层次的史地考证而提出的拙见。
此说得到了《文汇报》多位同志的支持,在头版发了头条文章,引起各界极大的注意。
没想到,当时中央党政领导的多数人都对此发生了兴趣,前往观看。
对此拙说,从始至终多方支持者有之,蓄疑反对者有之,先赞后反者亦有之,对“恭王府说”的先后两态者,可举顾平旦君为例。
他自初最为热情,编《大观园》一书,采拙文拙意;凡府内新发现如古砖,如地下发掘明代碎瓷片,如谷牧同志如何重视、多次到府视察指示,都写信示知于我,我十分感念他。
谁知前一二年“恭王府管理处”召开座谈会讨论恭王府与《红楼》的关系时,他一改前态,发言强调“无关”,理由是现今府内地面上都是晚清的东西,没有更早的痕迹,云云。
第一类老友赵光华先生就是从60年代之初因议此题而结识的。
承他的介绍,得见北京文化部门的一份打印文件,记录一次他们有人参加了亲聆周总理谈话内容。
那次周总理莅临恭王府花园,高兴地游赏了诸般景色——那时残敝已甚了。
陪同诸人中有王昆仑,当时是北京市副市长。
红楼梦研究综述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红楼梦研究综述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红楼梦研究综述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伟大的著作。
从清代到现在,对红楼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甚至出现了“红学”。
其研究涉及《红楼梦》主题、版本、作者等以及其中的衣食住行、人物形象、诗词歌赋等各个方面。
现将其部分整理如下:一.研究热点综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楼梦学术研究总的有以下新热点: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未署明作者之名。
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张放教授发表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论断:《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墨香,即脂砚斋。
近几十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红楼梦》原始作者的探讨更加具体化,有说是曹颊的,有说是“竹村”的,有说是脂砚斋的,有说是曹渊的;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应是曹雪芹的二伯父曹硕。
根据胡适的研究,明确了以下观点:第一、《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第二、曹雪芹是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所,会作诗也能作画;第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生于此时;第四、曹家极盛时办过四次接驾;第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中作出的,著书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
胡适的考证意见代表了主流红学的意见,《红楼梦》第一页有一句话“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句话是胡适认为曹是《红楼梦》作者的主要依据。
但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似乎是编辑工作,并非原创。
曹雪芹在曹家遭查检破败时仅十二岁,要理解曹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可能有一个红楼梦的原创稿,而这原创可能就是曹家的人,后来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进行编辑整理成为了这部宏著。
二十世纪上半期新红学的完成与总结——记周汝昌和他的《红楼梦新证》
2019年10月第35卷㊀第5期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JiangsuSecondNormalUniversityOct.ꎬ2019Volꎬ35㊀No.5二十世纪上半期新红学的完成与总结记周汝昌和他的«红楼梦新证»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ꎬ江苏南京㊀210023)㊀㊀[摘㊀要]㊀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ꎬ红学新文献的不断发现和积累使红学研究在胡适㊁俞平伯等人的基础上大大向前推进ꎬ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ꎮ将新发现重要红学文献进行系统㊁全面的梳理与整合ꎬ对各种问题重新进行审视和总结ꎬ成为新红学发展完善的内在要求ꎬ这一重要学术使命是由年轻学人周汝昌完成的ꎮ他在胡适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ꎬ完成«红楼梦新证»一书ꎮ该书对前三十年间新发现红学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辨析ꎬ发展并完善了新红学的主要观点ꎮ无可讳言ꎬ该书将新红学原有的一些缺陷继承和保留下来ꎬ将新红学的自传说发挥到极致ꎬ把作者的家世生平和小说的人物㊁情节完全对应ꎬ将小说当成了史书ꎬ较之胡适走得更远ꎮ[关键词]㊀红楼梦ꎻ㊀周汝昌ꎻ㊀红学史[中图分类号]㊀I207.411[文献标识码]㊀A[文章编号]㊀1671-1696(2019)05-0008-11㊀㊀与胡适㊁俞平伯㊁顾颉刚等人相比ꎬ出生于1918年的周汝昌晚了一辈ꎬ属于20世纪红学研究的第二代学人ꎮ这位后起之秀虽然未能赶得上新红学的开创ꎬ但他在20世纪红学史上依然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ꎮ是他ꎬ在胡适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ꎬ秉承新红学开创的学术传统ꎬ经过个人的刻苦努力ꎬ对新红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发扬ꎮ也正是为此ꎬ周汝昌被称为新红学的最后完成者和集大成者ꎮ同胡适㊁俞平伯等人一样ꎬ周汝昌的学术经历也充满传奇色彩ꎬ其人其事有许多值得一说之处ꎬ这里以其撰写«红楼梦新证»时期的人与事为中心ꎬ从学术史的角度对这段历史进行回顾和梳理ꎮ一㊁新红学开创之后的学术风景从个人的学术经历来看ꎬ一名燕京大学西语系的大学生后来竟走上了红学研究之路ꎬ成为一位著名的红学家ꎬ这一角色的转变颇有些戏剧色彩ꎮ有果必然有因ꎬ周汝昌选择«红楼梦»作为研究对象ꎬ其中也许有一些偶然因素在ꎬ但其«红楼梦新证»一书的撰写ꎬ则表现出较为自觉的学术传承ꎬ其中有时代学术文化影响的因素在ꎬ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ꎮ这并非事后诸葛ꎬ将具体的人与事放在中国现代学术发展演进的大背景中进行观照ꎬ许多问题往往可以看得更为明白ꎮ因此ꎬ在探讨周汝昌早年的学术经历时ꎬ既要注意其性格㊁兴趣等个人因素ꎬ更要留意当时的学术文化氛围ꎮ当周汝昌走上红学之路的时候ꎬ红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何种程度ꎬ有着怎样的学术积累?它们为周汝昌的研究奠定了什么样的基础ꎬ又存在着哪些不足ꎬ为周汝昌留下了哪些可供开拓的学术空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㊁也很重要的问题ꎮ明乎此ꎬ才可以对周汝昌的红学研究成就进行客观㊁公正的评价ꎮ在此之前ꎬ新红学经过胡适㊁俞平伯㊁顾颉刚等人的开创ꎬ在与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的竞争中获胜ꎬ成为居主流地位的红学流派ꎬ影响深8 [收稿日期]2019-09-08[作者简介]苗怀明ꎬ男ꎬ河南平舆人ꎬ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ꎮ远ꎮ其后ꎬ不断有年轻学人加入ꎬ不断有新的发展ꎮ总结新红学的学术传统和特点ꎬ这是一个三言两语难以说清的问题ꎮ这里只提一点ꎬ那就是它特别注重实证研究ꎬ说得具体些ꎬ那就是特别注重红学文献的开掘㊁整理和研究ꎬ重点关注作者家世㊁生平及作品版本等问题ꎮ胡适撰写«红楼梦考证»改定稿时ꎬ在顾颉刚㊁俞平伯两人的帮助下ꎬ在当时的学术条件下ꎬ对红学文献进行了一番认真的搜罗和整理ꎬ许多新的文献被发掘出来ꎬ为后来的红学研究搭建了一个较为坚实的红学平台ꎮ尽管后来随着红学新文献的不断发现ꎬ该文显得有些粗陋ꎬ但其学术地位和深远影响则是不可低估的ꎬ后来的许多研究正是以此为起点和对话对象的ꎮ认识到这一点ꎬ才可以更好地把握红学发展的内在脉络ꎮ«红楼梦考证»改定稿㊁«红楼梦辨»相继面世后ꎬ经过众多研究者的努力ꎬ不断有新的红学新文献被发现㊁披露ꎬ仅胡适撰文介绍者就有«四松堂集»㊁甲戌本«红楼梦»㊁庚辰本«红楼梦»等ꎬ这些新发现的重要文献都极大地推动了红学的发展ꎮ有关这一问题ꎬ笔者曾撰文进行过较为详细的介绍ꎬ此不赘述ꎮ这里重点介绍胡适之外其他学人在红学文献研究方面的新进展ꎮ就在胡适不断挖掘红学新文献的同时ꎬ其他研究者也陆续发现并披露了一些新的红学资料ꎮ比如容庚于1924年11月在一个冷摊上买到一部旧抄本«红楼梦»ꎮ他于1924年12月6日给胡适写信ꎬ告知这一消息ꎬ随后撰写«红楼梦的本子问题质胡适之俞平伯先生»一文ꎬ向学界披露了他的这一新发现ꎮ容庚购藏的这一抄本有一百二十回ꎬ没有序跋ꎮ经与程甲本㊁ 似系从程排乙本出 的翻本及亚东书局本等三个版本比勘ꎬ他发现一个现象: 程本比钞本文些ꎬ亚东本又比程本文些ꎬ其变迁的痕迹ꎬ总可以看得出来ꎮ [1]166而且抄本第九十二回比其他版本多了 巧姐慕贤良 的内容ꎬ他据此提出自己的推想: 钞本在程本以前ꎮ [1]163由此ꎬ他进一步得出结论: 百二十回本是曹氏的原本ꎬ后四十回不是高鹗补作的ꎮ [1]168这一说法矛头直指胡适㊁俞平伯ꎬ如果其结论能够成立的话ꎬ显然会对新红学的基本观点构成具有颠覆性的威胁ꎮ对此ꎬ胡适在稍后的«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一文中进行了反驳ꎬ他认为容庚的这部旧钞本 是全抄程乙本的ꎬ底本正是高鹗的二次改本ꎬ决不是程刻以前的原本 ꎮ随后ꎬ他谈出自己的理由ꎬ指出容庚 举出的异文ꎬ都和程乙本完全相同 [2]210ꎮ容庚未能将旧钞本与程乙本原本对勘ꎬ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有些武断ꎮ但胡适的批驳并不能否定这个本子的价值ꎬ正如他本人在该文中所说的: 这个程乙本流传甚少ꎬ我所知的ꎬ只有我的一部原刻本和容庚先生的一部旧钞本ꎮ [2]216问题看来似乎解决了ꎬ但仍留下一些疑惑:这个抄本与程乙本其他版本的关系如何?是否文字都完全相同?抄录者以及抄录的年代㊁目的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ꎮ可惜这一讨论未能持续下去ꎬ容庚所购藏的这一钞本就此下落不明ꎮ不过他提出的一百二十回本为作者原作㊁后四十作者非高鹗等观点后来倒是不乏支持者ꎮ几十年后ꎬ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收藏了一个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抄本即后来通常所说的梦稿本«红楼梦»ꎬ该钞本的发现曾在学界引起轰动ꎬ并动摇了多年以来对后四十回续书及作者问题的流行观点ꎮ这也算是对容庚文章的一种回应吧ꎮ自20世纪20年代起ꎬ随着溥仪的出宫㊁故宫博物院的建立ꎬ原先深藏秘府的宫廷档案材料陆续披露ꎬ被应用于学术研究ꎮ在这些宫廷档案中ꎬ有不少是与曹雪芹家世直接相关的珍贵文献ꎮ一些研究者开始利用这些材料ꎬ深入探讨曹雪芹的家世问题ꎬ使红学研究在胡适«红楼梦考证»等著述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ꎮ比如李玄伯根据故宫所藏曹寅父子一百八十一件奏折进行考察ꎬ对曹家家世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ꎮ在«曹雪芹家世新考»一文中ꎬ他提出 曹氏非旗人而是汉人 ꎬ属于 占籍汉军 ꎬ并考清了曹玺与曹寅之妻的姓氏ꎬ知道 曹寅只一子曹颙ꎬ曹頫则其过继之子 ꎬ理清曹寅之女 嫁于镶红旗王子 以及曹寅之弟㊁侄㊁甥㊁曹氏与康熙关系密切㊁曹寅㊁曹頫的亏累㊁曹氏产业㊁曹頫末路㊁曹氏亲戚李煦等诸多问题[3]370-381ꎮ这些都是先前胡适等人所不曾涉及或了解不多者ꎬ可以说由此人们对曹家家世的了解更为全面㊁完整和深入ꎮ同时ꎬ李玄伯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ꎬ他认为 曹寅实系丰润人 [3]373ꎬ推想曹雪芹可能为曹颙的遗腹子等ꎬ为后来的红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9课题ꎬ但也由此揭开一系列有关曹雪芹籍贯㊁家世等问题争论的序幕ꎬ其中不少问题至今仍未能得到根本解决ꎮ此外ꎬ严微青㊁慧先㊁周黎庵等人也利用这些新披露的文献资料对曹雪芹的家世问题进行探讨ꎬ分别撰写«关于红楼梦作者家世的新材料»«曹雪芹家点滴»«谈清代织造世家曹氏 关于‹红楼梦›考据的一些新资料»等文章ꎬ其结论虽与李玄伯所谈大体相同ꎬ但也显示了学界对红学研究的重视ꎬ代表了红学研究的新进展ꎮ红学新文献的不断发现和积累ꎬ使红学研究在胡适㊁俞平伯等人«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辨»的基础上大大向前推进ꎬ红学研究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ꎮ在这一学术背景下ꎬ有必要将这些新发现的重要红学文献进行一番系统㊁全面的梳理与整合ꎬ并以此为依据ꎬ对红学的各种问题重新进行审视和总结ꎬ这是新红学发展完善的内在要求ꎮ这一重要学术使命是由年轻学人周汝昌完成的ꎮ二㊁«懋斋诗钞»的发现新红学创建以降20多年间的红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ꎬ所有这些都为周汝昌撰写«红楼梦新证»一书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平台ꎬ它是这部红学专著产生的重要学术背景ꎮ不过周汝昌走上红学研究的道路ꎬ则有些偶然ꎮ是一件事情的发生改变了这位西语系学生的人生和命运ꎮ1947年的一天ꎬ周汝昌接到其四哥周祜昌的来信ꎬ让他去查查清人敦敏的«懋斋诗钞»一书ꎮ因为他偶然阅读亚东图书馆排印本«红楼梦»时ꎬ见胡适在序言中谈到敦诚的«四松堂集»ꎬ但未能看到敦敏的«懋斋诗钞»ꎬ就想让弟弟在京城留意ꎬ试着找一找ꎮ周汝昌接到兄长的来信后ꎬ赶忙到燕京大学图书馆ꎬ没想到十分顺利ꎬ这部胡适遍寻不着的秘籍竟然一索即得ꎬ而且从中找到了六首直接与曹雪芹有关的诗作ꎮ看到«懋斋诗钞»后ꎬ周汝昌将此事告知兄长ꎬ并写了一篇文章ꎬ名为«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 懋斋诗钞中之曹雪芹»ꎮ该文经其老师顾随的推荐ꎬ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天津民国日报»的«图书»副刊上ꎬ当时主持该副刊的学人是赵万里ꎮ需要说明的是ꎬ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有误ꎬ因为它说 康熙间八旗人敦敏 ꎮ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无限情 周汝昌自传»«我与胡适先生»等书中对当年的这段往事讲得非常详细ꎬ几乎每个细节都提到了ꎬ不知何故对这一疏误却未做交代ꎮ后来重刊此文时ꎬ也是直接将 康熙 改为 乾隆 而未做任何说明ꎮ文章发表后ꎬ被胡适看到ꎮ他主动给周汝昌写信ꎬ对其进行鼓励ꎮ此举使周汝昌深受鼓舞ꎬ由此开始了与胡适的往来ꎬ并萌发撰写一部红学专书的念头ꎮ从此ꎬ周汝昌走上了一条新的学术之路ꎮ如果没有«懋斋诗钞»的发现ꎬ周汝昌还会走上红学研究之路吗?他本人在«红楼无限情 周汝昌自传»一书中曾这样回答: 我认为ꎬ假使我不入燕大ꎬ不曾发现«懋斋诗钞»ꎬ迟早我也 必然 以另外的方式去投入红学的研究ꎮ [4]149至于另外的方式是什么ꎬ谁也说不清ꎬ但有一点是可以想象到的ꎬ如果没有«懋斋诗钞»的发现ꎬ就不会有«红楼梦新证»的出现ꎬ而没有«红楼梦新证»ꎬ周汝昌的学术道路肯定会是另外一番景象ꎮ周汝昌本人对«懋斋诗钞»的发现给予极高的评价ꎬ他«红楼无限情 周汝昌自传»一书中说:这标志了红学自1921年正式开端以后(约二十五年之久)的重新起步ꎬ也记录了 曹学 的一大进展ꎮ意义十分重大ꎮ [4]151在«我与胡适先生»一书中ꎬ他这样评价自己的新发现: 此诗集之发现是胡适«红楼梦考证»发表二十六年之后重新开辟了红学研究的新起步ꎬ引发了此后波澜壮阔的红学发展局面ꎬ所关至为重要ꎮ [5]44«懋斋诗钞»对研究«红楼梦»特别是曹雪芹的家世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ꎬ这是无可否认的ꎬ但它的发现意义是否重大到周汝昌所说的这种程度ꎬ则不符合史实ꎬ值得商榷ꎬ因为在«红楼梦考证»发表之后ꎬ相继有«四松堂集»㊁甲戌本«红楼梦»㊁庚辰本«红楼梦»㊁故宫曹家档案材料等珍贵红学文献被发现ꎬ这些文献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懋斋诗钞»ꎬ发现的时间也都早于周汝昌的发现«懋斋诗钞»ꎬ不能为了强调自己的学术贡献而对这些新发现的重要红学文献采取无视的态度ꎮ而且需要说明的是ꎬ在«懋斋诗钞»与曹雪芹直接相关的六首诗作中ꎬ有两首此前人们已经看到ꎮ01这里对此前胡适等人寻找«懋斋诗钞»一书的经过进行一番回顾ꎬ说起来这也是20世纪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ꎮ胡适是在撰写«红楼梦考证»改定稿期间着意寻找«懋斋诗钞»这部书的ꎮ1921年5月8日ꎬ张中孚致信胡适ꎬ介绍«雪桥诗话»中有关曹雪芹的史料ꎮ这是胡适第一次知道敦敏这个名字ꎬ知道此人著有«懋斋诗钞»ꎮ胡适检索«耆献类徵»ꎬ查到一些简略的记载ꎬ他在当时的日记中记载了这件事[6]246-247ꎮ5月16日ꎬ单不广给胡适送来«雪桥诗话»ꎬ其中有记载: 懋斋名敦敏ꎬ字子明ꎬ其«赠曹雪芹»云: 寻诗人去留僧壁ꎬ卖画钱来付酒家 ꎮ [6]259-260胡适由此得以核实张中孚提供的学术信息ꎬ并看到敦敏«赠曹雪芹»的部分诗句ꎬ这在胡适当天的日记中也有记载ꎮ5月20日ꎬ胡适又看到单不广送来的«雪桥诗话续集»ꎬ他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 «四松堂诗文集»与«鹪鹩轩笔廛»与«懋斋诗钞»必有关于他(指曹雪芹 笔者注)的材料ꎮ [6]271由此胡适开始寻找«四松堂集»和«懋斋诗钞»ꎮ在看到«雪桥诗话续集»的当天ꎬ胡适给顾颉刚写信ꎬ告诉他这一消息ꎬ同时让他帮助购买: 上举敦诚㊁敦敏的三书ꎬ南方能试一访否?此三书定较楝亭诗更有用ꎮ [7]对此ꎬ顾颉刚在5月26日的回信中表示: «四松堂集»«鹪鹩庵笔廛»«琵琶记传奇»«懋斋诗钞»«八旗诗集»ꎬ已写信到上海托人寻找ꎬ俟有回信再告ꎮ [6]2826月6日ꎬ顾颉刚给胡适写信ꎬ汇报找书的情况: «四松堂集»等ꎬ苏沪均未觅到ꎮ [2]113到了6月9日ꎬ事情出现新的进展ꎮ这一天ꎬ胡适买到一部«八旗人诗钞»ꎬ该书收录敦诚㊁敦敏诗各一卷ꎬ其中收录有敦敏写曹雪芹的两首诗即«赠曹雪芹»和«访曹雪芹不值»ꎬ以及敦诚的两首«佩刀质酒歌»«寄怀曹雪芹»ꎬ具体情况请参看胡适当天的日记[6]306-308ꎮ«四松堂集»«懋斋诗钞»全书虽然没有看到ꎬ但胡适已经看到其中与曹雪芹有关的部分诗作ꎮ随后ꎬ胡适将这一消息告诉顾颉刚ꎬ两人开始利用敦诚㊁敦敏的诗作来考证曹雪芹的生平ꎮ11月12日ꎬ胡适写完«红楼梦考证»改定稿ꎮ在改定稿中ꎬ他再次提到此事: 敦敏ꎬ字子明ꎬ有«懋斋诗钞»ꎮ我从此便到处访求两个人的集子ꎬ不料到如今还不曾寻到手ꎮ [2]154尽管感到十分遗憾ꎬ好在胡适已经看到了敦诚㊁敦敏兄弟四首有关曹雪芹的诗作ꎬ并应用于曹雪芹生平的探讨ꎮ«红楼梦考证»改定稿发表后ꎬ胡适仍没有放弃对«四松堂集»和«懋斋诗钞»的寻找ꎮ其间ꎬ胡适似乎向蔡元培求助过ꎬ当然也有可能是蔡元培看到«红楼梦考证»一文后主动提供的帮助ꎮ1922年1月4日ꎬ蔡元培致信胡适ꎬ谈及此事: 公所觅而未得之«四松堂集»与«懋斋诗钞»似可以托人向晚晴簃诗社一询ꎮ弟如有便亦询之ꎮ [2]179功夫不负有心人ꎬ1922年4月19日㊁21日ꎬ胡适在三天之内竟然看到了«四松堂集»的两个版本ꎬ即抄本和刻本ꎬ其中刻本«四松堂集»果然是蔡元培从晚晴簃诗社那里借来的ꎮ胡适感到十分高兴ꎬ他在19日的日记中写道: 此书我寻了多少时候ꎬ竟于无意中得之ꎮ 此为近来最得意的事ꎬ故详记之ꎮ [6]624㊁628此后就再也没有敦敏«懋斋诗钞»的消息ꎮ直到1947年ꎬ周汝昌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将其找出ꎬ并撰文向学界披露ꎮ自己当年苦苦寻找的书籍于20多年后突然出现ꎬ且其中还有不少关于曹雪芹的诗作ꎬ可以想象胡适得知这一消息后的喜悦心情ꎮ了解上述胡适寻找«懋斋诗钞»一书的过程ꎬ就会明白为什么胡适看到周汝昌的文章之后ꎬ很快就给周汝昌写信ꎬ表示鼓励和祝贺ꎮ在胡适寻找«懋斋诗钞»期间ꎬ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小插曲ꎮ据周汝昌在«红楼无限情 周汝昌自传»一书中介绍: 我问邓之诚先生是否知有此诗集ꎬ他说: 我早知道ꎻ胡适早就来问过我ꎮ因我不喜欢他 已成 半个洋人 了 我没告诉他ꎮ 此诚秘闻也ꎮ [4]152其实ꎬ这早已不是什么 秘闻 了ꎬ因为吴恩裕在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曹雪芹八种»一书中就已经披露了此事: 听邓之诚先生告诉我ꎬ当初胡适考«红楼梦»时ꎬ曾托陆志伟先生问他有没有这本书ꎮ因为邓之诚先生自来就厌恶胡适ꎬ所以邓先生明知这个抄本收藏在燕京大学图书馆ꎬ却没有告诉胡适ꎮ因此ꎬ胡适始终未得见«诗钞»ꎮ却被周汝昌先生在一九四七年从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ꎮ [8]47看来这件事只能用缘分二字来解释了ꎮ胡适命中注定与«懋斋诗钞»无缘ꎮ如果当年邓之诚告11诉他书藏在燕京大学图书馆ꎬ他肯定会借来一阅ꎬ然后撰文向学界披露这一消息ꎮ不过这样一来ꎬ也就没有周汝昌后来的发现了ꎮ没有这一发现ꎬ周汝昌也就只能以 另外的方式 研究«红楼梦»了ꎬ其红学之路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ꎬ这是可以肯定的ꎮ通过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一个学人的胸襟ꎬ特别是将蔡元培与邓之诚放在一起进行对比ꎬ高下立判ꎮ赵冈㊁陈钟毅«红楼梦新探»一书收录有«‹懋斋诗钞›的流传»一文ꎬ该文对周汝昌看到的那部«懋斋诗钞»的来历去脉曾做了这样的介绍: 我今年(1972)夏ꎬ无意之间在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书库里ꎬ找到了这部钞本«八旗丛书»ꎮ原来此书是哈佛燕京学社出钱买的ꎬ在1947年末ꎬ就随同其他哈佛燕京学社的书由北平燕京大学图书馆移存于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ꎮ这本书还是 冷冷清清 地呆在善本书库中ꎮ而我是周汝昌以后第一个使用它的人ꎮ我仔仔细细地把这部丛书翻检了三遍ꎬ重要部分还影印下来ꎮ [9]301-302不过这段话也有不够准确之处ꎬ周汝昌在1948年10月23日给胡适的书信中对该书曾有这样的介绍: «懋斋诗钞»ꎬ我原想使先生一见ꎬ但因系善本ꎬ不能借出馆外ꎮ现在探知此书被哈佛燕京学社当局转往城里ꎬ先生如和他们相识ꎬ不妨就机一看ꎬ因比在城外燕京要方便多了ꎮ [10]这说明直到1948年10月的时候ꎬ这部书还在北京ꎬ运到美国的时间显然在此之后ꎬ而不会是 1947年末 ꎮ三、一位令人尊敬的幕后英雄周汝昌走上红学研究道路ꎬ除了上面所说的个人机缘之外ꎬ还有一个人在背后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ꎬ这个人就是他的四哥周祜昌ꎮ周祜昌不仅给弟弟周汝昌以热情的鼓励和支持ꎬ他同时也是周汝昌红学研究的合作者ꎮ对此ꎬ周汝昌在«红楼无限情 周汝昌自传»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评价:我的红学道路是他引导的ꎬ而且数十年来是 同行共命 的为«红»辛苦者ꎮ我这个 著名红学家 的头衔ꎬ其实是他给我准备和赋予的ꎮ他对曹雪芹与«石头记»的痴情挚意ꎬ远胜过我ꎮ我受了他的感染和感动ꎮ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ꎬ是这力量成为排除万难㊁自强奋进的 能源 [4]357ꎮ也正是为此ꎬ在探讨周汝昌的红学研究经历时ꎬ不能不提起这位令人尊敬的幕后英雄ꎮ据周汝昌介绍ꎬ周祜昌的人生经历相当坎坷ꎬ是个 苦命人 ꎮ一生默默无闻ꎬ志趣唯在读红㊁研红ꎮ是他写信给周汝昌ꎬ让弟弟留意«懋斋诗钞»的下落ꎬ结果意外地成就了弟弟ꎬ成就了一个红学家ꎮ周汝昌从胡适那里借到甲戌本«红楼梦»后ꎬ又是周祜昌不辞辛劳ꎬ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ꎬ抄录了一个副本ꎮ抄录完毕后ꎬ周祜昌还写了一篇序言和«红夏钞书记»一文ꎬ记述此事ꎮ周汝昌在1948年9月11日给胡适的信中说: 我四兄在家ꎬ一手迻录(我在写别的ꎬ不能兼顾ꎬ只作了校雠的工夫)ꎬ专人之力ꎬ一心不二用ꎬ整整两月才完工ꎮ [10]在«五十六年一愿酬»一文中ꎬ他又介绍说: 就在这年暑假期间ꎬ我与家兄费两月时光ꎬ抄得一部副本ꎮ [4]369不过据周祜昌1948年8月24日所写的«红夏钞书记»一文ꎬ好像抄写的时间并没有这么长ꎮ据该文介绍ꎬ周汝昌于6月27日将甲戌本带回家中ꎮ第三天ꎬ周祜昌开始抄写第一回正文ꎬ7月20日正文抄完ꎬ 廿一日硃笔试新ꎬ开始抄评 ꎬ 到七月底遂全部告竣 ꎮ前后算来ꎬ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ꎮ由于周祜昌是实际抄写者ꎬ这里以他的说法为准ꎮ后来又是周祜昌ꎬ发愿和弟弟一起校出一部真本«红楼梦»ꎬ并独力承担了至为繁重的抄写工作ꎬ其间的艰辛ꎬ周汝昌在«红楼无限情 周汝昌自传»一书中有简要的概括: 这项巨业ꎬ独力苦支ꎬ未曾得到任何人的重视和扶持ꎮ反而因为 与胡适的关系 ꎬ三次抄家ꎬ片纸无存ꎬ立锥无地ꎬ衣食濒绝 [4]360在«我与胡适先生»一书中ꎬ周汝昌再次提到这件事: 只说一手抄写之工ꎬ已愈千万字ꎬ这是一个常人万难荷担的沉重担子ꎬ而他竟以那达八旬之弱躯ꎬ一力完成了这项崇伟的巨业! [5]43如此痴迷红学ꎬ并坚持终生ꎬ其精神着实令人感动ꎮ他对弟弟周汝昌的情谊更是令人钦佩ꎬ除了上述工作外ꎬ据周汝昌在«我与胡适先生»一书中介绍: «红楼梦新证»的出版ꎬ40万言的巨著ꎬ稿如山积ꎬ是祜兄一笔一画工楷抄清的ꎮ 1974年受命重整«新证»ꎬ也仍然是他到京ꎬ做我的左右臂助ꎮ [5]41既有实际的帮助ꎬ又有精神上的鼓励ꎬ还有观21点方面的启发ꎬ在周汝昌研究红学的历程中ꎬ其四兄周祜昌的手足深情令人感动ꎬ他对红学的贡献是应该写上一笔的ꎮ四㊁从«红楼家世»到«红楼梦新证»同俞平伯㊁顾颉刚等人一样ꎬ周汝昌走上红学研究之路是与胡适的热情鼓励和耐心引导分不开的ꎮ在与周汝昌的交往过程中ꎬ胡适显示了其宽容大度和提携后进的高贵品格ꎮ当时ꎬ周汝昌只是燕京大学一名年轻的大学生ꎬ胡适则是北京大学校长㊁名满天下的著名学者ꎬ身份的巨大差异使这段交往带有一层传奇色彩ꎬ在20世纪红学史上ꎬ总是会有奇迹出现ꎬ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ꎮ两人之间的交往是胡适主动开始的ꎬ1947年底ꎬ他看到周汝昌发表在«天津民国日报»图书副刊上的«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一文后ꎬ感到很高兴ꎬ就于12月7日给周汝昌写了一封短信ꎮ在信中ꎬ他肯定周汝昌发现«懋斋诗钞»是 大贡献 ꎬ最可庆幸 ꎮ表示同意周氏对 «东皋集»的编年次序 的推定和其 推测雪芹大概死在癸未除夕 的观点ꎮ同时也表示 关于雪芹的年岁ꎬ我现在还不愿改动 ꎬ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最要紧的是雪芹若生的太晚ꎬ就赶不上亲见曹家繁华的时代了ꎮ [10]胡适的这封信发表在1948年2月20日的«天津民国日报»上ꎬ它让周汝昌感到很是振奋ꎬ在3月18日写给胡适的信中ꎬ周汝昌表示ꎬ胡适的来信让他感到 欣幸无已 ꎬ而且大大激发了其研究«红楼梦»的兴趣:本来拙文不过就发现的一点材料随手写成ꎬ不但没下旁参细绎的工夫ꎬ连先生的«红楼梦考证»都没有机会翻阅对证一下ꎮ倒是先生的来信ꎬ却真提起我的兴趣来了ꎮ到处搜借ꎬ好容易得了一部东亚版的«红楼梦»ꎬ才得仔细检索了一回[10]ꎮ这里稍做说明ꎬ在周汝昌«我与胡适先生»一书中ꎬ这封信的整理稿漏掉了 东亚版的 4个字ꎬ不知何故ꎮ在1948年7月11日给胡适的信中ꎬ周汝昌仍用了 东亚 一词ꎮ这两处 东亚 都当作 亚东 ꎮ从这封来信可以看出ꎬ周汝昌起初并没有专门研究«红楼梦»的打算ꎬ但是胡适的来信改变了一切ꎮ毫不夸张地说ꎬ是胡适亲手催生和造就了一位新的红学家ꎮ从此ꎬ两人书信往来ꎬ相互切磋㊁探讨«红楼梦»的相关问题ꎬ直到1948年底因政治形势突变ꎬ胡适匆促离开北京为止ꎮ在胡适的热情鼓励和指导下ꎬ周汝昌开始了其红学研究历程ꎬ正如他在1948年6月4日给胡适的信中所说的:自从去冬偶然为文谈曹雪芹ꎬ蒙先生赐复ꎬ兴趣转浓ꎮ半年以来ꎬ把课余的一些闲工夫ꎬ都花费在搜集曹家身世文献上面ꎬ成绩小有可观ꎬ竟然起意要草一本小册子ꎬ主旨在ꎬ更清楚的明了雪芹的身世[10]ꎮ同时ꎬ他在这封信里还明确表示ꎬ自己要继承胡适的红学研究事业: 这个工作是先生创始的ꎬ我现在要大胆尝试继承这工作ꎮ因为许多工作ꎬ都只开了头ꎬ以下便继起无人了ꎬ所以我要求创始的先进ꎬ加以指导与帮助ꎮ [10]对这么一位颇有学术抱负㊁热心向学的年轻学子ꎬ胡适则是在百忙之中ꎬ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和指导ꎮ从治学到做人ꎬ从大处到小节ꎬ胡适对周汝昌的帮助和指导可以说是全方位的ꎮ当时的社会局势极为动荡ꎬ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环境中ꎬ胡适于千头万绪间还能对一个年轻人的治学给予如此热情㊁耐心的指点ꎬ这无疑也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个典范ꎮ有关两人交往的具体过程和细节ꎬ笔者在«风起红楼»一书中有详细的探讨和辨析ꎬ这里不再赘述[11]151-196ꎮ在胡适及其他学人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ꎬ经过周汝昌本人的刻苦努力ꎬ其红学研究专著的撰写过程还比较顺利ꎬ该书起初名为«红楼家世»ꎬ后来定为«证石头记»ꎬ正式出版时被出版人文怀沙改为«红楼梦新证»ꎮ其间ꎬ周汝昌曾写过一篇题目为«跋胡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文章ꎬ请胡适指正ꎬ并请胡适帮他推荐到其他报刊发表ꎮ但胡适对这篇文章并不满意ꎬ在1948年8月7日给周汝昌的回信中写道:你的见解ꎬ我大致赞同ꎮ但我不劝你发表这样顺便写的长文ꎮ材料是大部分可用的ꎬ但作文必须多用一番剪裁之功ꎮ今日纸贵ꎬ排工贵ꎬ无地可印这样长的文字ꎮ你的古文工夫太浅ꎬ切不可写文言文ꎮ你应当努力写白话文ꎬ力求洁净ꎬ力避拖沓ꎬ文章才可以有进步[10]ꎮ这里稍做说明ꎬ«石头记会真»一书整理稿将信中的 无地可印 误为 无地方印 ꎮ该书还将胡适1948年9月13日信中的 重要史料 误为 重要资料 ꎮ对此ꎬ周汝昌虽然不服气ꎬ也不高兴ꎬ从其针31。
(转载)周汝昌评《红楼梦》
周汝昌评《红楼梦魇》咱们今天选的这个主题是我来看张爱玲和红楼梦这么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我觉得非常有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吸引人的题目。
张爱玲是一个有国际声誉的女作家,我非常佩服敬重她。
她研究《红楼梦》,曾写出《红楼梦魇》的红学著作,书中她认为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没有曹雪芹的前八十回精彩。
她说自己平生有三大恨,两恨是老词,古人的。
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无骨,第三恨呢,《红楼梦》未完。
她说为什么《红楼梦》未完?我非得要追寻一下真正的曹雪芹的《红楼梦》,而不是高鹗续的那个。
她就是为这花了十年,写了这本书,因为她没法解决,她所以取了个这么个怪书名。
这个好不好,能不能这样子对待你十年的光阴?我不评论,诸位想一想,我们这样的文化问题,中国文化史上、文学史上仅仅有这么一个特例,没有第二个,你把小说从开天辟地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看看就知道,这个大特例,引动了全中华人的头脑的活动,为什么?那是文艺问题吗?不是的,这是个文化问题。
我今天和诸位谈,我说一百句、一万句,我只有一句,文化大问题!那么张爱玲因为太爱《红楼梦》了,所以她特别恨高鹗,她给高鹗的评价,是她自己承认,简直就是破口大骂了。
她说了三句,第一句是“庸俗化”,第二说是说高鹗的后四十回是“附骨之疽”,第三她说高鹗“死有余辜”。
了不起!死有余辜!这四个字是随便由一个有修养的中华女士嘴里,随随便便说出来的吗?请诸位想一想,我没有意思,没有任何意思请这么多在座的来同意我的话,同意她的话。
我毫无此意,而是说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办?我们就永远不解决?再过五百年,一千年,这不好。
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这个中华大文化的问题,这么一个独特的例子,好!谢谢诸位。
(全文)咱们今天选的这个主题是我来看张爱玲和红楼梦这么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我觉得非常有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吸引人的题目。
张爱玲是一个有国际声誉的女作家,我非常佩服敬重她。
但她平生的事业是创作,看一看她的生平,她是河北丰润人,但这是说她的祖籍。
周汝昌揭秘红楼梦全集
周汝昌揭秘红楼梦全集一、引言《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红楼梦》以其深入细腻的情感描写、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致而卓越的艺术成就,吸引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然而,《红楼梦》创作历程的真实与作者曹雪芹的生平故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团。
近年来,学者周汝昌在深入研究曹雪芹及其创作过程的基础上,揭秘了《红楼梦》的全集。
本文将以周汝昌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介绍《红楼梦》全集的创作背景、修订版本的变迁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二、创作背景在介绍《红楼梦》全集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创作背景。
《红楼梦》的创作始于18世纪中叶,曹雪芹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进行创作。
然而,由于作者的过世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曹雪芹未能完整完成整部小说,留下了众多未结的情节和未完待续的人物形象。
三、周汝昌的研究成果周汝昌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研究者,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举世瞩目。
在对《红楼梦》的研究中,他系统地整理了曹雪芹的手稿和其他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楼梦》的全集版本。
根据周汝昌的研究,他认为《红楼梦》最初是分为八十回的,然而曹雪芹未能按照原计划完成全书。
但是,周汝昌通过对曹雪芹手稿的整理,重新恢复了一些被遗失的情节,并对部分章节进行了恢复和修改。
四、《红楼梦》全集的修订版本在周汝昌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各家出版社陆续推出了修订版本的《红楼梦》全集。
修订版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章回顺序的调整周汝昌认为,《红楼梦》现存版本中的章回顺序是被调换过的,他通过对曹雪芹手稿的研究,重新确定了章回顺序。
修订版本按照周汝昌的划分,将各个章回重新排列,以符合曹雪芹原先的意图。
2. 情节的补充和修改根据曹雪芹手稿中的残篇,周汝昌恢复了一些被遗失的情节,并对部分章节进行了修改。
修订版本更加丰满完整地展现了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3. 文字的矫正和标点的修订周汝昌在整理曹雪芹手稿的时候,发现原先版本中存在许多错误的文字和标点符号。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概况述评建国前的《红楼梦》研究胡适1921年发表的《红楼梦考证》是新红学的开山作。
他认为旧红学是“附会的红学”, “研究这部书的人都走错了道路。
”他对索隐派的结论,进行了驳斥和批判。
胡适专就《红楼梦》“著者”和“本子”两大问题,作了考证。
他认为,①《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
②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曹頫的儿子,生于极富贵之家。
……但他的生活非常贫苦,他因为不得志,故流为一种纵酒放浪的生活。
③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
④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阔差,但后来家渐衰败,大概因亏空得罪被抄没。
⑤《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做的。
⑥《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
他还认为,①《红楼梦》后四十回为高鹗所补。
②高补比不上曹著,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
(参见《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第219—220页。
上海实业印书馆1942年版。
上海书店1980年复印。
又见《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以下凡引此书,不再注。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对新红学有过重大贡献的第二人。
他于1923年出版的专著《红楼梦辨》,比起胡适的专论来,其研究范围深入到小说内容本身,这是一个显著的不同。
他批驳了旧红学中的猜谜派和消闲派,认为,①《红楼梦》是作者感叹自己身世的作品。
②《红楼梦》是为情场忏悔而作。
③《红楼梦》是为金陵十二钗作传。
④《红楼梦》的风格是怨而不怒。
⑤高鹗续书,不能令人满意。
此外,他还就《红楼梦》的时、地及八十回以后的有关故事情节作了探佚。
(参见《红楼梦辨》)。
鲁迅对《红楼梦》的见解有一定新意。
如小说思想内涵、社会价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以及文笔的含蓄、语言的个性化、生活与创作、作者的世界观与作品的总体倾向,等等。
均散见在他的“小说史”和所写杂文中。
他认为,①《红楼梦》是人情小说。
②自有如实描写并无讳饰的《红楼梦》出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③高鹗续补和曹著风貌相类。
周汝昌:一介书生总性呆,一卷红楼触百思
周汝昌:一介书生总性呆,一卷红楼触百思一介书生总性呆,也缘奇事见微怀。
岂同春梦随云散,彩线金针绣得来。
”又诗曰:“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
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
”周汝昌作的这两首诗,道出了他一生与《红楼梦》之缘。
2014年5月31日,我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享年95岁。
曹雪芹痴,用10年写《红楼梦》;周汝昌更痴,用60年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周汝昌终其一生研究《红楼梦》,何以如此执着?“万派归源,可以说周先生的红学研究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学术实现。
那么这种中华文化的精义又是什么?这种‘中华文化的异彩’就是‘正邪两赋’,就是‘痴’。
而周先生的红学研究,也正好十分有趣地体现了这种‘痴’,所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锋镝犹加,痴情未已’。
有了这种‘痴’,才一往情深,才无怨无悔,才生慧心,具慧眼,成慧业,造就出了一代红学大师。
” 红学家梁归智为周汝昌的著作《红楼小讲》撰写的序言,道出了周汝昌一生坚持不懈的追求。
壹周汝昌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
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红”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数胡适先生的影响。
1948年夏初,正在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带着对《甲戌本石头记》的疑问,首次叩开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一号的胡宅大门,拜访胡适先生。
“胡适居然慷慨地将珍贵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用三层报纸包好,借给我拿走细看。
”周汝昌曾这样回忆。
“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
”从此,二人经常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由此成就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1953年9月,已在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的周汝昌,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著《红楼梦新证》。
这部洋洋洒洒40万言的红学著作,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在现代红学史上的地位。
他的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红楼梦主题综述
近二十年《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
成长 成长背景说 成长过程说、成长启悟说
情感 爱情、友情、亲情、主仆之情、悲悯之情……
思想 儒、释、道
结语: 从个人的成长到人们之间的情感,再到对整个社会的思考,这
不就是人的一生所要经历的一切吗?从浅入深,层层递进,曹雪芹 先生通过一本《红楼梦》让我们真真切切地体悟了整个人生的价值, 这也许就是《红楼梦》的终极主题吧。
《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 作业讲评
关于“综述”
●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 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 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 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 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 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 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作业情况:
●4、审题不清:像“红楼梦的礼仪文化”“红楼梦主题讨 论”“红学发展综述”“论宝黛爱情悲剧”
●5、听课不到位:至少有十个同学在写作之前是不知道什 么叫“综述”的;近半的同学没听明白我的写作要求: 不要写摘要和关键词,写出完整的正文(引领性开头+分 类阐述+结尾)就可以了。
●6、投机取巧意识依然存在:个别同学存在完全抄袭和全 盘拼凑的情况
的语言有条理地组织成文。 ● ④别忘了写概括性开头和总结、创新性结尾 ● ⑤有知识产权意识,千万不要忘了标明“参考文献”
●
作业情况:
●1、上交按时:基本都在规定的时间里上交了作业 ●2、有学术的规范意识:有一部分同学做到了广泛收集取
用材料、规范有序地梳理呈现, ●3、产权意识不强:有些同学没有标明“参考文献”
周汝昌先生评说红楼梦经典散文
周汝昌先生评说红楼梦经典散文
周汝昌先生评说红楼梦经典散文
当代著名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1987年4月在他的《〈红楼梦〉——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一文中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他说,每当他与西方或外国学者们悟谈时,他总这样对他们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具体、真切、生动)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
”
周汝昌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少说也已有七千年了。
这样一个民族,积其至丰至厚,积到旧时代最末一个盛世,产生了一个特别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
这位小说家,自然早已不同于“说书”人,不同于一般小说作者。
他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
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
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
这样一个奇才绝才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
他还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心、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
所以他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
【周汝昌先生评说红楼梦经典散文】。
下面给大家说一下关于周汝昌揭秘红楼梦的内容
下面给大家说一下关于周汝昌揭秘红楼梦的内容周汝昌是中国新红学界的泰斗人物,一生都在从事红学研究,所以周汝昌揭秘红楼梦一直是备受关注,周汝昌在揭秘红楼梦将的主要是周汝昌先生对红楼梦的研究成果和他个人的看法。
点击加载图片周汝昌揭秘红楼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周汝昌认为《红楼梦》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而《红楼梦》的创作思想主要是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文化上万紫千红的大观,如果完全读懂了《红楼梦》就相当于是了解、认识了中国的文化,而且《红楼梦》中通过写妇女的屈辱和不幸,来反映中国人才的悲剧乃至是整个人类的悲剧。
第二点周汝昌认为《红楼梦》的主旨是大的方面谈情,说的具体点就是体贴。
对于《红楼梦》的艺术手法,周汝昌认为《红楼梦》并不是仅仅是在形象塑造、心理描写、人物分析造就了这本文化瑰宝,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有中华一切的文学艺术特点,即传神写照、追魂摄魄,其艺术价值是不可用言语来表达的。
而《红楼梦》的结构和章法上,周汝昌认为,这本书采用的是大对称的方式,比如包含了三次重要的元宵节和中秋节等。
对于《红楼梦》的情节和主要人物上,周汝昌认为本书的主线是宝玉的一生经历,对于主要人物的分析,周汝昌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他认为如果是从贾府的衰败上来看的话,那么贾宝玉则是男主角,女主角是王熙凤,要是从宝玉的爱情史上来看的话,那么女主角就是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
《红楼梦》算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巅峰之作,后世专门研究这本书的学者数不胜数,其中周汝昌被称为是红学泰斗,所以周汝昌的一些研究成果一直备受关注。
周汝昌也出过不好关于红学研究方面的书,如《红楼梦新证》、《石头记会真》等等.点击加载图片后世很多学者在细细研读周汝昌作品的时候觉得周汝昌似乎很不喜欢林黛玉,那么周汝昌为什么不喜欢林黛玉呢?很多学者认为周汝昌对林黛玉的偏见过多,因为周汝昌在品评林黛玉的时候,对林黛玉大多是负面的评价。
比如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合湘云要为邢蚰烟出气的时候,林黛玉说史湘云是充荆轲摄政。
周汝昌:《红楼梦》的艺术个性...
周汝昌:《红楼梦》的艺术个性...《红楼梦》的艺术个性什么样?何在?不说特点、特色,说个性。
讲到这儿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上对于艺术品的一种看法,非常之重要。
这个关系到这个伟大作家创造文学的那个想法、办法、手段,那是个什么样的个性。
曹雪芹写贾宝玉,他本人就是这么一个看法。
你记得到了后半部,到晴雯抱屈而死的前后,他写怡红院当中有一棵海棠先期枯萎了。
他跟花袭人两人有一段谈话,花袭人的一段议论完全是世俗的,普通的,一般的道理。
贾宝玉说,植物有生命,有灵性,有情有理,有交流感应,它知道晴雯快不好了,它预先枯萎。
这是贾宝玉对于我、物、人复杂关系的一种观点。
这个我认为就代表了作家曹雪芹对于物的认识。
他里边还有很多例子,我举这个大家容易记起来的。
既然是如此,那曹雪芹笔下写人写物、写事、写境,一切里边都包含着这一点,都有它的个性,不是一般的。
这一点我们首先掌握,才能够理解《红楼梦》艺术的所谓特点、特色,实际上就是个性。
中华文化传统看文学艺术,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这个作品看成一个活物,它如同人一个样子。
比如说他看一幅画,一张字,他说这不是一张纸挂在那里,这是一个活物,它有生命。
在人家的眼里一看,有骨有肉有血有脉,这生命生理上所具备的一切它都具备了,而且它有性情。
这个我们听起来好像这个太不科学,荒唐。
不然,不要这么看问题,这一个大特点,决定了中国艺术的一切。
我们欣赏《红楼梦》的艺术,首先掌握这一点就比较好办。
如果你用一般的你常听到的一些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刻画细致、言语生动,你也得到了一些欣赏、体会、享受,可是你仍然没有把握住曹雪芹《红楼梦》那个艺术的真正的生命的精彩、精华。
因为你那是两个层次。
你讲的那个,就是今天流行的那个,都是从西方来的,西方文艺理论。
首先我不是指美学理论,艺术流派,这个主义,那个主义,我不是说那个。
我说西方艺术作品,它看的就是那几点,是吧,形象要鲜明,性格要突出,刻画要细致,写一个贵妇人,一开卷,先写她领子别着一个最值钱的一个宝石,一个diamond,或者一个什么的金链子。
“周汝昌根本不懂《红楼梦》!”——诠释聂绀弩先生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经典评价
Ap . r 201 1
第3 2卷 第 2期
Vo . NO. 132 2
“ 汝 昌根 本 不懂 《 周 红楼 梦》 " !①
— —
诠 释 聂 绀 弩 先 生对 周 汝 昌《 红楼 梦》 究 的经 典 评 价 研
口 胥 惠 民
( 疆师 范大学 中文 系 , 新 新疆 乌 鲁木 齐 8 0 5 ) 3 0 4
中说 :他是 我 的知 音 , 受 我 的治 《 、 “ 也 红》 嗜诗 、 爱
字 的影 响 , 我们 的交谊 , 本质 是 文学 艺 术 , 味是 气 诗人 与 ‘ 畸士 ’” 我 写过怀 念聂 老之文 , 。“ 感受 他对 我 的知 己之 情愫 。 ( 2 7页 ) 先生 既然 与他是 ”第 0 聂
① 林 东 海《 文林 廿八 宿 师 友 风 谊》 3 5页 , 民 文 学 出版 社 , 0 0年 。 第 2 人 21
②
( 0世 纪红 学 研 究 历 史 之 回顾— — 怎样 读 懂 ( 楼 梦 ) 2 红 的发 展 史 》 见 《 , 河南 教 育学 院学 报 ) 0 3年 第 一 期 。 20
派》 对周 汝 昌不 懂《 , 红楼梦》 有所 评价 。那 时的认
识还 比较肤 浅 , 能 抓 住 问题 的本 质 。 当我读 到 未 聂 先生对周 汝 昌 的评 价 , 到深 深 的震 撼 , 的一 受 他 句评 价胜过 我 的数万 言批评 。聂 先生 对周汝 昌 的 评价 深刻 、 精警 、 扼要 , 非此 道 中人 不 易 明 白。 因 此 我想对 之作些 诠释 , 这或 者 多少还有 些意义 的 。
人世 间“ 享一 享 这 荣华 富贵 ” 故事 , 出作 者 去 的 点 问题 ; 另一 个是 神 瑛 侍 者 帮助 绛 珠 仙 子修 炼 成 仙 体, 他下 凡之后 绛 珠 也 要 下凡 准 备 以 自己 的泪 水
周汝昌解读《红楼梦》:怡红院的境界
周汝昌解读《红楼梦》:怡红院的境界文/周汝昌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怡红院的境界文 | 周汝昌一部《红楼》,一个大圈里套着小圈:最外层是京城——书中族姓人员,大抵是从南方“上京”“入都”的,这是哪儿?总不明点。
这京城圈内,套着一个“区”,区内有条“宁荣街”,街内有座荣国府(毗连着宁国府)。
此府的圈内,套着一个大花园,题名“大观”。
大观园内,又套着一处轩馆,通称“怡红院”。
这个院,方是雪芹设置的全部“机体”的核心。
怡红院的位置,距园门不太远。
进园以后,先得越一大土山戴石、长满花木的“翠嶂”。
一过翠嶂,便见架水高建一座桥亭——前章讲过:特名“沁芳”。
此亭跨溪,左右可通,一边通潇湘馆,一边通的即是怡红院,两处隔水相望,在全园中也相距最近,彼此过桥就到。
潇湘馆的命名,在中国文化上是水与竹的典故联系,那儿有翠竹丛篁(实际上另有谐音寓意:“消香”之地,谓“香消玉殒”也)。
那么,“怡红”又算怎么一回事?“名不见经传”呀!原来,在园子建成,工程告竣后,贾政“验收”时,己经写明(后又加上刘姥姥闯院时的一层勾勒)。
最后来到的,有一处院落——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
这是何处?就是怡红院(此时尚无此名也)的外景。
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
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然后有一段对此海棠的赞美与题咏,真是全回书文中的一大特笔!就在众人称赏评题中,雪芹特让宝玉点破:此处乃是“蕉棠两植”,品题不能顾一而忘二。
这也就是他在这“试才”之时为此院题了一个四字匾额,命之曰“红香绿玉”的原由。
等到上元佳节那一夜,元妃真来了,又当众亲试,命宝玉作“四大处”的五言律诗,他仍然“坚守”兼顾“两植”的宗旨,诗中颈腹两联道是:绿玉春犹倦,红妆夜未眠。
凭阑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而首尾两联明标“两两”与“对立”。
扣题扣得极其精严美妙。
可是不知何故,元春不喜欢宝玉原拟的“红香绿玉”,给改了“怡红快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红楼梦》与周汝昌研究综述(A Tale of the Stone and Zhou Ruchang literature review )专业学号姓名二Ο一三年三月二十日《红楼梦》与周汝昌文献综述A Tale of the Stone and Zhou Ruchang literature review摘要:现在《红楼梦》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这些都离不开周汝昌先生的辛苦研究。
本文对现在学者在周汝昌对《红楼梦》的研究基础上发表的文章,进一步探讨周汝昌先生对《红楼梦》的研究贡献。
关键词:红楼梦;周汝昌;石头记一、的范围及依据笔者重点在《中国知网》上进行了文献检索,时间主要限定在2005至2013年,共得到300篇研究文献。
通过筛选,对这些文章进一步阅读、分析和比较,最后筛选出20篇基本能反映这9年整体研究内容和水平的文章,试就其中有代表性的论点做一综述。
二、研究现状1.关于在《红楼梦》和周汝昌的检索中得知,对于《红楼梦》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对大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观点也不乏有人对其报有怀疑的态度或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对周汝昌对《红楼梦》研究抱有怀疑态度,甚至于批评的人有很多,以下是检索中的列子。
例如:有学者指出《红楼梦的大对称结构”除了把青年读者思想搅乱了以外,什么积极意义也没有。
周先生用大话故神其说,是不可信的。
[1]同时他又认为:周汝昌却不承认曹雪芹的这个结构安排,对此极尽歪曲之能事。
他多次说过,《西游记》写了个石头变猴子的故事,曹雪芹就在《红楼梦》中也写个石头变人的故事。
可是曹雪芹从来没有描写过石头变人的故事。
首先,鼓吹宝玉不爱黛玉,最爱的是湘云。
他说:“谁得一个‘真’呢?惟推湘云一人。
宝玉真爱的是湘云。
”其次周先生为实现自己的目的,极力抬高湘云,贬低黛玉、宝钗和其他人物。
“《红楼》中几位才女,群推黛、钗为首。
以实论之,二人均不及湘云。
”[2]有人认为在《红楼梦》的文本断句中周汝昌先生存在错误比如《红楼梦》原文中有:“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
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 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 只在群药里算。
”周先生认为本句应当断成:“……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 另如中华书局校注本作:“……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 大何首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红楼梦》作:“……人形带叶参, 三百六十两不足, 龟,大何首乌……”皆误)[3]甚至对《红楼梦》中的“樯木”问题都有人与周汝昌先生意见相左。
顷见《文汇报》今年8月10日刊登之周汝昌、刘心武两位先生《关于‘樯木’的通信》(以下简称通信)一文,颇觉不解。
如以《红楼梦》中之“樯木”为梓木,以“潢海铁网山”为辽宁铁岭,以秦可卿为康熙废太子胤礻乃之女以及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取材曹家乾隆初期的中兴”等等,对照《红楼梦》以及曹家史料,似有可商榷之处。
略抒鄙见,以就教于方家:1. “樯木”不可能是梓木。
2. 清代帝后“梓宫”并非用梓木制作,3. 《红楼梦》中“潢海铁网山”不可能是辽宁的铁岭。
[4]阅读了《红楼梦》的多种不同版本,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年龄、人物、事件、时序等。
参考周汝昌先生60 年前编制的《红楼梦》年表,仍有许多问题得不到解释如:1. 被误校的——宝玉的年龄。
2. 凤姐儿的年龄问题。
3. 季节时令笔误。
4. 宝钗生辰应调整。
[5]对《红楼梦》的唯一的大主角贾宝玉的年龄问题周汝昌先生曾与胡适之先生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他有许多的例证:证一:第廿三回宝玉闲吟,一等势力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做的’。
证二:第廿四回宝玉问贾芸年纪,芸儿自说‘十八岁了’,贾琏说宝玉,‘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十八岁大四五岁,非十四即十三岁,二证合着,当是十三岁。
[6]关于封建主义的叛逆问题,有人指出:贾宝玉在一定程度上不满意贾家这个封建家庭,在有些地方也不满意封建主义制度,这是事实。
但是对这个问题评论,也不能过誉,存在一个准确的定位问题。
不满意不等于是叛逆,更不等于是反封建的斗士。
把宝玉说成“自始至终和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作不妥协的斗争”,“宝玉对封建宗法专制、等级专制、家族专制、君权专制的全面批判”,这同书中的实际描写大相径庭,是经不住推敲的。
[7]周汝昌要把雪芹的生动描写说成是“劣笔”,证明他既不懂《红楼梦》,更不懂曹雪芹的艺术匠心,那他“为芹辛苦见平生”,怎么能拿出令人信服的成果呢?他被梅节先生嘲笑为“龙门红学”,确乎事出有因了。
[8]他说:“确实,湘云是佩麟而等待宝玉重会的后半部书的主角”。
真太过分了!太狂妄了,居然要给《红楼梦》改书名,要用《云之梦》替代《红楼梦》;居然诬蔑曹雪芹给我们留下的80 回书稿不精彩,“文章的精彩也全在后边”,精彩全在他构想的“后30 回湘云嫁宝玉”中。
这时不批评他“超出常理之外”的观点能行吗?[9]其误改脂本《石头记》中香芋、昭儿两处就是例证。
但在周先生的版本中,将小耗子所说的七处“香芋”全改作了“香玉”。
而周汝昌先生在他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说明中,反复说他的这个本子是“精校而成,是审辨伪文假续、窜乱讹误的一个信本”。
[10]2. 也有人对周汝昌的《红楼梦》研究持肯定态度,都在其研究基础上开展自己的研究:1)笔者高淮生认为,当代《红楼梦》评点影响最大的当属周汝昌、冯其庸、蔡义江、王蒙等“四家评”,遗憾的是,至今为止的评点研究中对当代《红楼梦》评点作整体关照的成果还没有呈现,鉴于此,本文就以“四家评”为例初步对当代《红楼梦》评点成果作整体关照,以全面深入地认识当代《红楼梦》评点的基本内容、特征、价值和影响的观点。
[11] 2)对当代《红楼梦》评点究竟有没有生命力?如果有的话究竟能否持久?这些问题的研究中有人认为如周策纵所说“将来如何发展”,那么,“四家评”将不言而喻地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本文将主要关注“评本”的价值这一方面的研讨,尝试将周汝昌与冯其庸的《红楼梦》评点的优劣得失作比较研究,以期进一步探求《红楼梦》“四家评”的学术意义和鉴赏学价值。
[12]3. 有人在肯定周汝昌学术的高深的同时,也有人为他对《红楼梦》的执着而钦佩。
六十年钩沉探佚、六十年呕心沥血、六十年追求《红楼梦》真理,真是可歌可泣,可敬可佩。
[13] 周汝昌先生自许“为芹辛苦见平生”,他践行了自己的许诺。
在红学界,无论是从事研究年代之长,还是涉猎范围之广,著述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远、广泛,他都是中国第一,按刘梦溪先生的话说:“至今无人能比。
”许多红学家大都涉猎其中的一个方面或部分方面的研究,但周汝昌先生的研究深入涉及到红学的各个方面,并从宏观方面对红学研究范围予以规范,尽管他的一些观点不能为红学界全面接受,但这毕竟是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建树,应该说其功至伟。
[14]4. 不但有人对周汝昌的红学理论感兴趣,也有人对周汝昌研究《红楼梦》的原因及方法感兴趣,还有人对周汝昌本人也有兴趣。
有人就总结过周汝昌先生的红学理念:他是学术界公认的新红学考证派集大成者,代表作是《红楼梦新证》,其核心观点是“自传说”。
他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思考和追寻,提出“红学”的四个分支,即曹学、版本学、脂学和探佚学,从而标志着新红学考证派的终结。
[15]当有人问周汝昌先生怎样把中国古典的文化翻译的准确合理时,他这样回答“在中西这样两个不同的历史、民族、文化、特点、环境之下,形成两个文化。
从人类的心理来说,它当然有共同点,但是从历史,就从这几千年来说,它们那个不同太多了。
主要的关键就是语文。
咱们汉语文的特点,西方无论如何没法真懂。
”[16]周汝昌先生在红学上的许多主张、看法,和其他红学家一样,有其个人性的一面,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一生几乎始终处于红学论争的漩涡之中的原因。
在诸多问题的论争中,他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也受到讥嘲、攻击,乃至“遍体鳞伤”。
他有首诗写道:“回眸五十费年华,惭愧人称红学家。
遍体鳞伤还是我,一心横霸岂由他。
入宫见妒非描黛,依阁相怜似枕霞。
此日叨蒙为盛会,感深知己聚天涯。
”这首诗的内容很能说明他当时身处论争漩涡难以自拔的心境。
[17]周汝昌从文本研究角度立论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
周汝昌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是建立在“写实自传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红楼梦》思想与艺术具有中华文化的特殊性。
尤其他的“还‘红学’以学”的倡言,曾引起广泛的学术争鸣,这一学术争鸣的深入展开无疑有助于推动《红楼梦》研究的深化和红学的发展。
[18]他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为其首部也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其丰富详备的内容以及开创意义在红学史上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被评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19]研究《红楼梦》的种子,到他上天津南开中学时就开始萌芽了。
这就是和同窗黄裳大谈《红楼梦》,开玩笑的创造了“红学”的英文单词Redology。
[20]参考文献:[1] 胥惠民. 《红楼梦》并不存在万能的“大对称结构”——与周汝昌先生商榷[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26-32.[2]胥惠民. “周汝昌根本不懂《红楼梦》!”——诠释聂绀弩先生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经典评价[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20-29.[3]崔达送,潘宏. 也说“龟大何首乌”——与周汝昌、刘心武先生商榷[D]. 红楼梦学刊,2007,(05):218-226.[4]邱华东. 也谈《红楼梦》中的"樯木"——与周汝昌、刘心武先生商榷[J].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04):10-14.[5]朱江. 《红楼梦》“年表”再考察——兼与周汝昌先生商榷[C].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96-97.[6]张兴德. 封建社会末期“盛世”的“怪胎”——《红楼梦》的第三种读法(之二)兼就全面辩证地看宝玉的艺术形象问题同冯其庸、周汝昌等诸位红学前辈商榷[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1-14.[7]梁归智. 问题域中的《红楼梦》“大问题”——以刘再复、王蒙、刘心武、周汝昌之“红学”为中心[J]. 晋阳学刊,2010,(03):98-106.[8]一部破坏曹雪芹_红楼梦_艺术结构的校本_读_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_札记之三[J]. 红楼梦学刊,2010,(01):1-16.[9]胥惠民. 我为什么要批评周汝昌先生[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1,(02):30[10]王纯忠. 周汝昌妄改“香芋”“昭儿”考证[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04):25[11]高淮生. 当代《红楼梦》评点“四家评”综论之一——以周汝昌、冯其庸、蔡义江、王蒙为例[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31-136.[12]高淮生. 当代《红楼梦》评点“四家评”综论之二——周汝昌与冯其庸的《红楼梦》评点比较谈[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14-120+128.[13]. 中国文学第一天才的旷世知音_梁归智_周汝昌传_序[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22):3.[14]王畅. 红楼梦断,不尽的怀念[N]. 河北日报,2012-06-08(011).[15]郑铁生. 周汝昌红学研究的理念和走向[J]. 红楼梦学刊,2009,(01):198-225.[16]解味汉学_周汝昌访谈[J]. 鄂州大学学报,2003,(02):48-52.[17]康香阁,周汝昌. 再访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J]. 邯郸学院学报,2009,(04):5-12.[18]高淮生. 非求独异时还异难与群同何必同:周汝昌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十[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1-19.[19]赵天琪. 红楼梦断翰墨留芳——忆周汝昌先生和我的诗书缘[J]. 中国书画,2012,(08):130-131.[20]裴鹂. 周汝昌初识《红楼梦》[J]. 名人传记(上半月),2007,(0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