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重点整理后,全书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外科学

1《五十二病方》为现存最早的医书

2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3正宗派,以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为代表,学术思想为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

全生派,以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主要学术思想为“阴虚阳实”论,反对滥用刀针,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原则。创立了阳和汤等名方。

心得派,以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学术思想为“外疡实从内出论”,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创立外科三焦辩证,善于应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

4疾病的治疗原则(举例)

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子痈、口疽等。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

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以形态命名者,如舌头疔、鹅掌风等

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

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

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

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

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

5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6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7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窥破的疮面。

8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胬肉。

9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根盘收束者为阳证,平榻者多为阴证。

10根脚:指肿疡之基底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人粟粒状脓头疔的基地根部的描述。

11应场:指患部已化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12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有斗争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做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13外科疾病的发生,大致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三毒、痰饮瘀血等七个方面。

14外科疾病的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痈疽原是火毒”。

15发病机理:气血凝滞、静脉阻塞。

16辨脓、辨溃疡 P24、P25

17治疗原则:消、托、补

消法: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疗原则。适用于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

托法: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原则。

补法: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原则,适用于溃疡后期。

18 清热法:方剂—五味消毒饮

内托法:方剂—透脓散

19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则,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

20砭镰法适应症:急性阳证疮疡,如下肢丹毒、红丝疔、疥疮痈肿初起、外伤瘀血肿痈,痔疮肿痈等。

21疫疔特点:1.接触疫畜染毒2.传染性疾病

22阳证疮疡—太乙膏、千锤膏

薄荷型膏药—溃疡

厚型膏药—肿疡

油膏—病灶的凹陷折缝处,或大面积溃疡

金黄膏、玉露膏—疮疡阳证

冲合膏—半阴半阳证

回阳玉龙膏—阴证

溃疡期—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

疯油膏—杀虫止痒、牛皮癣、慢性湿疮、皲裂等

青黛散油膏—蛇串疮及急慢性湿疮等渗液不多之疮,亦可用于痄腮以及多种油膏过敏者。

23切开法之切口选择—以便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位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肛旁低位脓肿,应从肛门为中心做放射状切开。

切口的大小应根据脓肿范围大小以及病变部位的肌肉厚薄而定,以脓流通畅为原则。

24疮疡的转化过程:

25颜面部疔疮P56(还有其他的,细看)

预防与调护:1.有全身症状者宜静卧休息,并减少患部活动。

2.忌内服发散药。忌灸法、忌早期切开及针调、忌挤脓,以免疔毒走散入血。

3.平素不要过食膏粱厚味,患疔后忌食烟酒及辛辣、鱼腥发物。

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于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颜面部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和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特点:

(1)发于颜面部

(2)初起有粟米样脓头,根脚坚硬,如钉丁之状。

(3)易发走黄而危及生命。

26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

特点:好发于四肢内侧,常有手足部生疔或皮肤破损等病史。P60外治用针镰法。

27痈特点:1、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结块范围多在6 – 9厘米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2、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

28痈的概念: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

29颈痈特点是多见于儿童,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30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31臀痈概念:臀痈是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于肌肉注射引起者俗称针毒结块。相当于西医的臀部蜂窝组织炎。

特点: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但腐溃较难,收口亦慢。

辨证论治

(1)内治清热利湿解毒为主

①湿火蕴结证

证候:臀部先痛后肿,红灼热,或湿烂溃脓;伴恶寒发热,头痛骨楚,食欲不振,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和营化湿。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②湿痰凝滞证

证候:漫肿不红,结块坚硬,病情进展缓慢;多无全身症状;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缓。

治法:和营活血,利湿化痰。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③气血两虚证

证候:溃后腐肉大片脱落,疮口较深,形成空腔,收口缓慢;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谷不香。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调补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2)外治

①未溃时红热明显的用玉露膏;红热不显的用金黄膏或冲和膏外敷。

②成脓后宜切开排脓。

③溃后用八二丹、红油膏盖贴,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收口有空腔不易愈合者,用垫棉法加压固定。

31有头疽:P76

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又有许多不同病名,如生于项后者称脑疽,生于背部者称发背,生于膻中穴者称膻中疽等。相当于西医的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32丹毒

发病特点: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

33内陷:

20-25岁青年妇女,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

36乳岩特点: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