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

合集下载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文档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文档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文档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上部的出血情况。

这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如果不及时正确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非常重要。

以下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流程。

一、诊断流程1.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以及贫血等。

患者可能会有咯血、鼻衄等出血症状。

2.体格检查: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以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同时,还需要查看患者口腔、咽喉、腹部等部位是否有明显出血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电解质等,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和病因。

4.诊断性内镜检查:通过胃镜、食管镜等内镜检查方法,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是否有溃疡、破裂等出血表现。

内镜检查是明确出血原因的最佳方法。

5.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出血的范围和程度,排除其他相关病因。

二、治疗流程1.稳定患者:对于出血量少、无明显血压下降、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包括休息、禁食、静脉输液等,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内镜止血:如果出血原因明确且为可内镜治疗的病变,可进行内镜止血。

常用的内镜止血方法有电凝止血、注射止血剂等。

3.血管介入治疗:对于无法通过内镜治疗的大出血病例或难以根治的病例,可以进行介入治疗,通过血管径路向出血部位注射止血剂或进行血管栓塞。

4.外科手术治疗:如果内镜和血管介入治疗无效,或出血量大、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需要紧急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主要包括止血、缝合或切除病变部位等。

5.并发症处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处理并发症,如静脉补液、输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

三、术后护理和康复1.术后密切监测:对于在治疗过程中有大量出血的患者,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2.休息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上消化道出血808方案

上消化道出血808方案

一、背景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是指胃、十二指肠和食管等消化道上段出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病症。

其病因复杂多样,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统计数据显示,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类型,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目标•提供一套完整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案,以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提供疾病的预防和管理策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三、诊断准则1.临床表现:出血呕吐物或黑便、呕血、病史询问;2.检查:内镜检查是最准确、最直观的诊断手段,血常规、凝血功能、胃肠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也可以辅助诊断;3.影像学检查:如腔内超声、CT血管造影等。

四、分级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上消化道出血分为三个级别,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一级(A级):大量出血,血压下降,休克,需立即抢救; 2. 二级(B 级):中度出血,需及时治疗; 3. 三级(C级):轻度出血,可选择保守治疗。

五、治疗策略1.一级(A级)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输血纠正休克;–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血管加压素;–急诊内镜检查,通过内镜止血;–如止血效果差,可考虑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

2.二级(B级)治疗:–快速内镜检查,寻找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内镜下止血,如可行,通过电凝、钳夹等方式;–如内镜治疗无效,可考虑介入治疗;–保守治疗: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止血药物,加强护胃治疗、改善营养、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

3.三级(C级)治疗:–快速内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保守治疗: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止血药物,加强护胃治疗、改善营养、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如出血持续或再次出血,及时转入二级治疗。

六、并发症管理治疗过程中,需特别关注以下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 出血性休克:给予适当的输血、补液,纠正失血量。

- 急性肾衰竭:保持血容量稳定,监测尿量和肾功能。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引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出现于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的出血。

它是临床中常见的急性腹痛症状之一,也是一种危险的情况。

约15%的急诊就医原因是因为上消化道失血。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输液、输血、内镜检查或外科手术,所以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诊断症状和体征上消化道出血可引起大量异色便、呕吐物和黑便。

患者可能出现呕血、恶心、上腹部或胃部疼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在体检时,患者可能有低血压和心跳快的情况出现。

诊断方法医史收集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相关疾病、药物过敏情况和家族病史。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患病的程度和病因。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帮助确定内脏出血的原因。

这是通过插入一根灵活的小型摄像头管子,从肛门处进入结肠,然后沿着肠道向上移动到胃部。

其它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指示进行其他检查。

例如,胃镜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和血液测试。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通常依赖于出血的原因和出血量的多少。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初步处理停止出血停止上消化道出血可能需要在医院或急诊室进行,开始时是通过补充体液和输注血液来维持血压,这可以缓解头晕或失去意识的症状。

制定计划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然后制定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非手术治疗。

这些方法包括:内镜止血使用内窥镜定位撕裂或溃疡部位,并使用夹子或方法进行止血。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缓或停止出血,并促使溃疡或出血部位愈合。

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止血药。

手术治疗在某些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一般用于非出血性溃疡,如胃泌素瘤或酒精性肝病。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症状。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拯救患者的生命,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本文提供了一些常规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因此,在实施任何治疗方案之前,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腹痛与腹部体征
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多 为上腹部疼痛,出血量较 大时可出现腹部压痛、反 跳痛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时,血红蛋白、红细胞 计数和血细胞比容可下降,提示贫血 和失血。
粪便潜血试验
肝功能与肾功能检查
可了解肝脏和肾脏功能状况,协助判 断出血原因。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 连续检查可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定期复查
根据病情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其他预防措施
控制基础疾病
01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通过控制基础疾病,降低消化道出血的
风险。
戒烟限酒
02
吸烟和过量饮酒均可能对消化道造成损害,戒烟限酒有助于保
护消化道健康。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3
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减轻压力等,有助于提高身体
内镜下治疗
止血夹
内镜下使用止血夹夹住出血血管, 达到止血目的。
注射止血药物
在内镜下向出血部位注射止血药 物,如硬化剂、肾上腺素等。
电凝止血
通过高频电凝或激光照射等方法, 使出血部位血管凝固,达到止血
效果。
04
预防措施
饮食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如辛辣、酸甜、硬性食品和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降低消 化道黏膜损伤的风险。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 呼吸等生命体征,以便及 时发现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
止血药物
使用止血药物如生长抑素、垂体 后叶素等,有助于收缩血管,减
少出血。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 剂,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 有利于止血。

消化道出血的诊疗原则

消化道出血的诊疗原则

消化道出血的诊疗原则
消化道出血的诊疗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确定出血部位和原因: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如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等来确定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2. 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维持循环稳定、纠正低血容量状态、保持水电解负衡、纠正失血性休克等,以维持体内血流灌注。

3. 止血治疗: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可采用内镜疗法(如内镜止血、内镜下黏膜切除)、血管介入治疗(如经血管介入栓塞术)、手术治疗等方法,以尽早止血。

4. 对症治疗:根据具体病情,可采用胃肠道保护药物、抗酸药物、抗生素、止血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以减少胃肠道损伤和控制病情发展。

5. 预防再次出血:根据出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药物治疗(如抗凝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改善生活方式等,以预防再次出血的发生。

总之,对于消化道出血的诊疗原则是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出血部位和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止血治疗、对症治疗和预防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病情复发率。

临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原因、诊断、紧急处置、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措施

临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原因、诊断、紧急处置、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措施

临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原因、诊断、紧急处置、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措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器官出现病变导致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发生的空肠上段出血亦属此范畴。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一旦患者失血较多很可能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患者出现呕血和(或)黑便症状,可伴头晕、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部分患者伴低热(不高于38.5℃);实验室检查见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降低,血尿素氮上升。

1.呕血和(或)黑便: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渣样,甚至为鲜红色伴血块。

黑便或出现柏油样便(黏稠且发亮),如果出血量大,粪便可为暗红色甚至鲜红色,应注意与下消化道出血鉴别。

2.急性失血所致表现:出血量>400m1.时可出现头晕、心悸、出汗、乏力、口干等症状;出血量>700m1.时上述症状显著,并出现晕厥、肢体冷感、皮肤苍白、血压下降等;出血量›1000m1.时可产生休克。

3.发热及氮质血症:发热:大量出血后,多数病人出现低热,一般情况下热度不高于38.5℃,常持续3~5So氮质血症:血液蛋白在肠道内分解吸收一肠源性氮质血症;出血致使循环衰竭,肾血流量下降一肾前性氮质血症;持久和严重的休克造成急性肾衰竭一肾性氮质血症。

4.血常规变化: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降低(但失血急性期,血细胞和血浆等量丧失,体液暂未进入血管,血液处于浓缩状态,指标可无变化)病情危重紧急处置1.首先评估危险程度:①意识评估:首先判断意识,意识障碍既提示严重失血,也是误吸的高危因素。

②气道评估:评估气道通畅性及梗阻的风险。

③呼吸评估:评估呼吸频率、节律、做功及血氧饱和度。

④循环评估:监测心率、血压、尿量及末梢灌注情况。

⑤GBS评分当存在循环衰竭、呼吸衰竭、意识障碍、误吸、活动性出血或GBS>1中任意一项,应考虑为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急诊诊治。

GBS≤1提示极低出血风险,几乎全部可在门诊进一步诊治而不需急诊诊疗。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护理查房)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护理查房)

一体液不足:与禁食、呕血、黑便,引起体液丢失过多,液体摄入不足有关;1、迅速开通两条及其以上静脉通道,以留置针为宜,选择易固定的大血管。

进行输液、输血等治疗,以及常规的止血、对症药物应用。

2、病情观察: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注意其生命体征改变情况,观察患者头晕,心悸,四肢厥冷,出汗,晕厥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观察并记录有无呕血、黑便,呕血、黑便的量及颜色性状,神志变化、体温变化及尿量的情况。

3、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输液的量及速度防止液体量过多、速度过快加重患者心肺功能负担,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尤其是高龄、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4、体位与休息上消化道出血程度较重患者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发生呕血应将头偏向一侧,避免血液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二、活动无耐力:与血容量减少有关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做好保暖措施;2、陪护留伴一人,协助病人日常基本生活需求;3、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嘱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三、排便异常: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1、协助病人做好肛门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2、指导家属和病人学会观察排泄物的颜色、性质、量及次数;3、切观察继续出血情况和再出血情况。

四、营养失调:与禁食有关。

,1、患者出血期间在活动性出血期间应严格禁食。

2、止血后24~48 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症状改善、相关血液指标恢复后,可从温凉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藕粉,亦可进食少量牛奶,但应少量多餐,每次不超过100 mL,以防止患者出现腹胀等不适。

逐步过渡到无渣、少渣的半流质饮食,如:蒸鸡蛋羹、稀米粥、细软面条等。

最后回归到普食。

五、焦虑: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1、护士应重视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且耐心、详细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减少患者的担心,从而放松紧张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2、护理人员应及时掌握心理变化,多与患者沟通,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在实施各项操作时要做到轻、稳、准,多使用积极鼓励性语言,并适当地介绍治疗成功案例。

202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202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202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主要包括出血病因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和/或十二指肠的大出血,造成呕血和/或黑便。

病因多样,可能包括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消化道血管畸形等。

此指南强调了对患者进行基本的临床评估和治疗原则,以及根据特定情况选择适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1.临床评估:-快速整体评估病情是否稳定,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红蛋白水平。

- 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采用Rockall评分或Blatchfor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利用内镜检查进行风险评估和确定出血原因,可以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或结肠镜检查。

2.治疗原则:-确保病人的气道通畅,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快速进行血液输注,根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输血需求情况决定输血量。

-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进行胃酸抑制治疗,可以减少溃疡病变的继续出血。

-确定出血病因和根据特定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

根据内镜检查的结果,可以选择内镜止血、血管内介入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

3.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和内镜止血。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剂等。

-对于高风险患者,推荐进行内镜止血和PPI维持治疗。

4.再出血的处理:-重新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尤其是血压和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

-确认再出血的原因和位置,可以通过内镜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再次内镜止血、血管内介入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

以上是2024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的主要内容。

该指南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原则的明确,为医生提供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2023版《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新修订

2023版《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新修订

2023版《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新修订前言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中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较为常见。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水平,我们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对2023版《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全面修订。

一、诊断1.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发生的时间、诱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2 体格检查全面进行体格检查,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有无贫血貌、腹部压痛、肿块等阳性体征。

1.3 辅助检查(1) 血常规:观察有无贫血,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

(2) 粪便检查:观察粪便颜色、性状等,排除下消化道出血可能。

(3) 胃镜检查: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可观察到消化道黏膜的病变情况。

(4)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等,有助于了解腹部脏器状况,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5) 实验室检查:如胃液pH值测定、胃蛋白酶原测定等,有助于病因诊断。

二、治疗2.1 药物治疗(1) 抑制胃酸分泌:如PPI、H2受体拮抗剂等,有助于溃疡愈合,减少出血。

(2) 保护胃黏膜:如胃黏膜保护剂、前列腺素类药物等,增强胃黏膜屏障,预防出血。

(3) 抗生素: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溃疡,需给予抗生素治疗。

(4) 铁剂补充:针对贫血患者,给予铁剂补充,纠正贫血。

2.2 内镜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再次出血的患者,可考虑内镜治疗,如套扎、电凝、氩气凝固等。

2.3 手术治疗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对于反复出血、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随访与预后患者在治疗后需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取决于病因、病变程度、治疗效果等因素。

四、指南更新要点1. 更新了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强调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重要性。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GIB)是指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黏膜破损引起的出血。

该病情较为常见,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下面是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指南。

诊断:1.病史询问:询问患者发病时间、出血量、呕血或便血的情况,是否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是否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等。

2.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黏膜的颜色,寻找出血迹象(如呕血、黑便、皮肤瘀点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水平,以及血型、Rh因子等。

4.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金标准,可以观察出血部位、出血程度及进行局部止血。

处理:1.确定病情稳定性: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定是否需要临床干预,如气管插管或胃肠减压。

2.补液和输血:根据患者的循环状态,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红细胞,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3.药物止血: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抗酸剂、抗生素和促胃黏膜修复药物等,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4.内镜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在补液稳定后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

内镜治疗包括止血夹夹取、电凝止血和喷射治疗等。

5.根除幽门螺杆菌:如病情稳定,应考虑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根除治疗,以减少再出血的风险。

预防:1.合理用药:避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和抗凝药物等容易引起消化道溃疡的药物。

2.减少饮酒:大量饮酒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诱因,应适量饮酒。

3.避免抽烟:吸烟会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应戒烟。

4.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进行根除治疗。

并发症:1.恶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是恶性溃疡的症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

2.再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再出血的风险,应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再出血。

3.急性肾损伤:由于出血造成的低血压和缺氧等原因,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应积极进行液体复苏。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一、背景介绍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消化道出血。

它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病症之一,严重情况下可能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对于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护理措施和诊断是非常关键的。

二、护理诊断1. 危急生命体征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的监测•脉搏氧饱和度的测量•意识水平的评估2. 出血程度评估•血液检查,包括血细胞比容(Hct)、全血细胞计数(CBC)等•病人血液流失量、呕血、黑便等的观察和记录3. 静脉通路的建立•必要时安排静脉通路,以便提供输液或输血•确保通路通畅,防止感染,并根据医嘱调整输液速度4. 护理观察•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疼痛、恶心、呕吐、饮食摄入量等•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是否焦虑、紧张或疲劳•检查病人的舌苔、口腔黏膜和腹部是否有异常5. 补液和营养支持•根据医嘱提供静脉输液,以补充病人失血和维持体液平衡•在医生指导下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以帮助身体恢复6. 减少胃酸分泌•根据医嘱,给予抗酸药物•限制食物摄入,避免刺激胃酸分泌•避免吸烟、饮酒和摄入刺激性食物7. 提供心理支持•安抚病人情绪,缓解焦虑和恐惧•见到病人时保持温和友善的态度,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解释三、护理措施1. 保持患者安静•出血期间,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剧烈动作和激动2.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3. 观察出血情况•每天观察病人的呕血、黑便等出血情况,详细记录出血量和颜色•对于高危患者,应更加密切地观察出血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4. 病情评估与控制•对于急性出血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及时评估病人的出血量和临床症状,以决定是否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或手术室进行治疗•对于慢性出血的患者,应制定适当的护理计划,积极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5. 高质量护理与协作•为患者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保持空气清新•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保持患者的清洁和整齐•与医生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效果四、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处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处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一). 紧急处理与病情监护,输 血,补液及抗休克,止血剂的应用
()一般抢救措施 ()补充血容量 ()止血剂的应用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二)内镜下局部止血
( )喷洒止血剂 凝血酶或去甲肾上腺素或孟氏液 () 局部注射药物止血 沿出血灶边缘及中央注射利多卡因,高渗盐水,肾上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 鉴别诊断
• ().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 ().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的鉴别 • (). 单纯上消化道病变所致出血与全身性疾病所致
的上消化道出血之间的鉴别 • ().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诊断与鉴别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五.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血管造影检查的应用 .胃肠线检查的应用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二.病因 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病变所致的上消化道出
血 胆道,胰腺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血管性病变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其他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三.临床症状 呕血与便血 周围循环衰竭 原发病的表现 发热 氮质血症 贫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四.诊断的临床思路
• (一)呕血,黑便与便血的分析 • (二)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 • (三)出血程度的估计 • (四)病史是诊断的基础
.放射性核素检查的应用 .鼻胃管抽吸的应用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内镜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 *对呕血,黑粪病人在纠正休克,稳定生命体征原则下,应在 出血的小时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
• *在排除上消化道疾病之后,或者是单纯便血病人,应在做 好肠道清洁准备的前提下,尽早进行大肠镜检查,以了解结, 直肠有否出血病变
腺素混合液,或注射硬化剂 ( )高频电凝止血 ( )激光止血 ( )微光止血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消化道出血。

由于其症状突然、出血量大、病情危重,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指南进行详细阐述。

一、诊断标准1. 主要症状及体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包括呕血、黑便、鲜红色便血和贫血等。

体检时可触及腹痛、腹塌等症状。

2. 诊断方法(1)放射学检查:包括胃肠道X线检查、CT血管造影和射血流动力学检查等。

(2)内镜检查:包括上消化道内镜、腹腔镜和直肠十二指肠镜检查等。

3.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结合放射学或内镜检查结果,可以做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二、治疗原则1. 确定病情严重程度根据出血的程度和患者的一般状况,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程度。

轻度出血可自行止血,中度出血需要介入治疗,重度出血需要紧急手术。

2. 控制出血(1)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禁食、忌烟酒、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药物治疗: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如止血药物、负压吸引等。

(3)内镜治疗:通过内镜介入止血,如电凝、激光光凝、血管内注射等。

3. 预防并发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能伴发休克、贫血等并发症,要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水平稳定。

三、注意事项1. 术前准备若经过评估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需要准备术前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2. 术中操作术中要注意操作规范,尽量减少创伤,掌握合适的止血方法,并及时处理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

3. 术后处理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效果,按照术后护理要求进行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常见问题解答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什么?常见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克罗恩病等。

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可能的并发症?可能的并发症包括休克、贫血、感染等。

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专家共识图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专家共识图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专家共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十二指肠和食管发生出血,是常见的一种急性腹痛。

其病因包括消化道溃疡、急性胃炎、恶性肿瘤、肝硬化等多种原因。

如何进行诊治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介绍国内专家共识及诊治流程。

专家共识1.早期积极控制出血源:早期积极控制出血源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

专家建议,对于明确的出血表现或病人有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者,应尽早进行内镜检查,找到出血部位并尽早采取措施。

2.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出血加重。

3.降低血压:降低病人的血压可以减轻出血压力,专家建议可以通过使用降压药物来实现。

4.维持血容量稳定:病人出血后应注意维持血容量稳定,避免严重失血导致循环衰竭。

可以通过输液来补充液体。

5.防止感染: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后,易发生感染,产生许多并发症,如尿毒症、敗血症等。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6.个体化的治疗:治疗方案应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制定,以达到最佳疗效。

诊治流程1. 急救处理当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具体措施包括:1.按照常规急救措施,迅速评估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建立静脉通道,采集血样进行生化检查,以了解严重失血导致的血液成分紊乱程度。

3.给予氧气吸入、卧床休息等一般治疗,血压低者测定中心静脉压。

4.注意观察病人的尿量、服药史等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 确定出血部位内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部位的主要方法,可以进行检查,并对出血部位进行处理。

出血部位在胃窦部、小弯曲部及十二指肠降段的概率大于在食管、胃底及胃体部位。

对出血部位如影响治疗,还需进行电切止血术、双球囊加压止血,建议经常进行复查。

3. 采取相应治疗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措施:1.内镜治疗:内镜能够直接探测出血部位,并进行止血。

主要方法有:电灼术、血管内注射药物、酸碱冷热加压止血等。

上消化道出血业务学习

上消化道出血业务学习

上消化道出血业务学习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的出血情况。

这种情况常常引起病人的肠道症状,如呕血、黑便等。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病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急性胃炎等。

这些病因可能导致胃黏膜或食管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病人通常会出现呕血、黑便、腹痛等症状。

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包括胃镜检查、血常规检查和CT扫描等。

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血红蛋白水平,而CT扫描可以帮助判断出血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也有多种,一般来说,要根据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

如果出血较轻,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静脉输液、抑酸、止血等;如果出血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在保守治疗中,静脉输液和抑酸是很常见的方法。

静脉输液可以帮助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抑酸则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减轻胃黏膜的刺激,有助于止血。

除此之外,止血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止血方法有药物止血和机械止血两种。

药物止血常用的药物有纳洛酮、止血敏等,能够有效地促进凝血。

而机械止血则是通过介入手术或内镜技术,将出血的部位进行止血,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出血较为严重的病例。

手术治疗在上消化道出血中也很常见,适用于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完全切除出血的部位,以达到止血的效果。

当然,除了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包括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不饮酒、不吸烟、避免暴饮暴食等。

此外,及时治疗慢性胃病、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情况。

同时,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诊断及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诊断及治疗
呕鲜红或 一次出血量多,在胃中停留时 暗红色血液 间短
26
出血性状2
•柏油样黑便 : 血在肠道停留的时间长,红细 胞中的血红蛋白的铁(Fe2+) 与肠内硫化物结合生成硫化铁
(黑色)
• 暗红色或 鲜红色便
出血量大速度快而急,在肠 内停留时间短,
27
出血病因的确定
最常见的病因是 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 急性胃粘膜病变、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也见于上 述部位的癌肿出血
呕血 根据出血量和出血速度的不同 鲜红色或暗红色 咖啡色
黑便 呈柏油样,粘稠而发亮
13
失血性循环衰竭
头晕、心慌、乏力,晕厥、肢冷、心率快、皮肤湿 冷、血压偏低; 严重者意识模糊、尿量减少、休克
14
发热
多数病人在大出血后会有低热 一般不超过38.5℃ 持续3~5天降至正常
15
氮质血症
出血后血液蛋白分解产物在肠道被吸收,导致血中尿 素氮升高。 周围循环衰竭使血流暂时性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和肾 排泄功能低下,导致氮潴留。 经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3~4天后可正常。
肝病日久 胃痛缠绵
肝郁血滞 久病伤络
迫血妄行
血失统摄

瘀血阻络

元气衰败
8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病机-9
出血量多 气随血脱
迫血妄行
血失统摄

瘀血阻络

元气衰败
9
上消化道出血的西医病因
西医 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损伤等 胃、十二指肠、空肠疾病:消化性溃疡、出血性胃 炎、胃癌、急性糜烂性十二指肠炎等 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胆囊胆管癌、胰腺癌等 全身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血液病、尿毒症、结缔 组织疾病、急性感染、应激相关胃粘膜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2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可分为三类:
隐性出血:肉眼不能观察到黑便,仅用化验 的方法证实大便潜血试验阳性(OB +)或用 核素标记细胞检测而知的上消化道出血。
显性出血:能观察到呕血或黑便,但不伴有 循环衰竭症状。
急性大出血:能观察到呕血、黑便或暗红色 血便,并伴有急性循环衰竭症状,出现低血 容量性休克,Hb<80g/L , RBC<3.0×1012/L, 经输血才能纠正的上消化道出血。
编辑版ppt
15
2、大便隐血试验呈强阳性。
编辑版ppt
16
3、肝功能试验
肝硬化病人有肝功异常。血胆 红素增高,多提示胆道疾病、 肝硬化、壶腹部肿瘤等。
编辑版ppt
17
(二)内窥镜检查
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部 位的首选方法。多主张出血后 24~48小时内进行急诊检查,除 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诊断外,还 可通过内镜进行止血治疗。
编辑版ppt
14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急性失血早期可无明显变化,(由于周围 血管及脾脏收缩等血液浓缩和重新分布的代偿)约在 4~12小时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才出现不同程 度下降。大出血后2~5小时白细胞数增高,血止后2~3 天恢复正常,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由于 常伴脾功能亢进,白细胞增高不明显,甚至白细胞与血 小板计数偏低。上消化道出血后均有急性失血性贫血。 出血6~12小时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血细胞 比容下降;上消化道出血后2~5小时,白细胞数增高, 止血后2~3天降至正常
编辑版ppt
18
(三)X线钡餐检查
X线钡餐检查有助于某些消化系统病变的诊断, 特别是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帮助较大,但出 血期间做此检查可加重出血,最好在出血已 停止和病情基本稳定数天进行,虽然诊断价 值不如胃镜,但它无痛苦,易于被病人接受, 可用于胃镜检查有禁忌症者。
编辑版ppt
19
(四)选择性动脉造影
编辑版ppt
3
一、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可见于消化道炎症、 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也可 由临近器官病变和 全身性疾病累及胃肠道所 致,其中常见的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 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约有5%左 右出血病灶不能确定,即使剖腹探查也未能 找到出血原因。归纳如下:
编辑版ppt
咖啡渣样(因血液经胃酸作用形成呈咖啡色的正铁血红
蛋白)。若出血量大、速度快,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
则呕鲜红色血液且可有血块。上消化道出血除表现呕血
外,血液还从肠道排出,表现为黑便(因血红蛋白经肠
内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柏油样黑便。上消
化道微量出血无黑便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当每日出血
量50ml以上时即出现黑便。典型者黑便呈柏油样。若上
编辑版ppt
12
(三)发热
多数病人在上消化道大出血后24小时内出现发 热,体温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发 热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循环血量减少、周 围循环衰竭及贫血等有关。
编辑版ppt
13
(四)氮质血症
在上消化道大出血后,血中尿素氮浓度增高 产生的原因为:大量血液进入肠道后,其蛋 白质产物被吸收引起氮质血症,称为肠源性 氮质血症。一般于一次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 氮开始上升,约24~48小时可达高峰,3~4 日后恢复正常。
上消化道出血的 诊断和治疗
保和中心卫生院——陈远军 2011.7
编辑版ppt
1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yyhage)
是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食管、 胃、十二指肠、胰、胆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 空肠)出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 黑便。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 量超过1000毫升或循环血量的20%以上,常 伴有周围循环衰竭,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
6
(三)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破裂
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症、肝癌 伴门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 形成、门静脉阻塞综合征、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编辑版ppt
7
(四)上消化道其他疾病:
胆道出血(胆囊胆管的结石、蛔 虫、癌肿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壶腹癌、胰腺癌侵犯十二指肠、 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破溃。
编辑版ppt
9
二、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与 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 与速度及病人的年龄、心肾 功能等状况有关.
编辑版ppt
10
(一).呕血和黑便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幽门以上的出血常表现
呕血,幽门以下的出血常表现黑便。食管病变呕血色常
鲜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时,出血量大且常呈喷射
状。胃部或其他部位出血进入胃又呕出者,其出血多为
8
(五)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过敏性紫 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漫性血 管内凝血等)、血管性疾病(胃壁内小动脉 瘤、血管瘤、胃粘膜下动静脉畸形、动脉粥 样硬化、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及尿毒症、结缔组织病等。
编辑版ppt
4
(一)食管疾病
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 裂孔疝、食管溃疡、食管 癌、食管良性肿瘤、贲门 粘膜撕裂综合征。
编辑版ppt
5
(二)胃、十二指肠疾病:
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糜烂、 应激性溃疡、胃癌、慢性胃 炎、胃息肉、胃平滑肌肉瘤、 胃粘膜脱垂、手术后吻合口 溃疡、胃肉芽肿病变、十二 指肠憩室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编辑版ppt
消化道出血量大、速度快,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
可呈暗红色或鲜红色便。十二指肠球部出血以黑粪为主,
可伴有呕血。十二指肠下段出血常只有黑粪,少有呕血
者。
编辑版ppt
11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若上消化道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无明 显全身症状,若为大出血则常伴有失血性周 围循环衰竭,病人可有头昏、乏力、心悸、 口渴、出汗,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体检可 见皮肤、口唇、甲床苍白,烦躁不安、四肢 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 严重者出现休克或意识障碍。
若上述辅助诊断未能确诊时出血病因时,可行 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一般 主张在出血活动期进行,可发现造影剂溢出 的部位、血管畸形或肿瘤血管影像,还可同 时行介入止血治疗,对急诊手术前定位诊断 亦很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