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经济功效、形成路径与政府培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地方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

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所在。因此寻求通过政府的引导促使当地关联企业走向

产业集群的路径尤其重要。论文通过对产业集群的经济功效与形成路径的研究,认为虽然产业集群一般都是自发形成的,但政府培育仍然可以发挥出较好的引

导效果。论文同时对政府引导产业集群形成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产业集群形成路径专业化分工

政府培育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相同产业或关联性很强的产业)的企业根据纵向专业化分工以及横向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大量集聚于某一特定

地区而形成的具有集聚经济性的产业组织。地方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

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所在。因此,对我国许

多落后地区而言,由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低下,寻求通

过政府的引导促使当地关联企业走向产业集群的路径是一项既现实又具有重要

意义的课题。

一、产业集群的经济功效

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报告显示,2002年在中国登记注册的中小

企业已经增长到3570万家,占工商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产值占我国GDP的60%。另据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我国中小企业解决就业占全国城镇总就业量的75%以上,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占我

国出口总值的60%,中小企业完成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2%。这些税收已经充分显示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却

面临着许多自身无法克服的劣势,如规模经济的劣势、范围经济的劣势。因此,各级政府在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的同时,积极利用产业集群的聚集经

济性以促使形成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的自我强化机制。一般而言,产业集群在中

小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功效可以从三个方面简单论述。

(一)通过专业化分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早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已有论述。但是,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

模的限制无法在企业内部实现专业化分工。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的

促进作用可从两个方面体现。其一,每个企业只专注于自己最具优势的生产环节,可将资源禀赋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其次,每个企业都将大幅增加其所从事

的环节的产量,从而显示出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

(二)通过区域集聚,提升区域经济的外部性

区域经济外部性获得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共同投入的使用。大量企业的“扎堆”使它们可以共同分担某些投入,如同行业的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

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活动,或者联合进行采购。

经济外部性的获得还表现在知识的溢出效应、劳动力和中间投入的专

门化、竞争的激化、信任和合作的加强等方面。这些外部性的经济功效主要表

现在:其一,专业化生产在某一区域密集加剧了市场竞争,从而形成迫使生产

者努力提高技术的高压环境,有利于区域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其二,专

业劳动者的地理集中有助于信息流动和技术外溢;其三,专业化规模的扩大也

将引起对专业化服务项目的需求,有助于该领域内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降低外部交易费用。如许多同类企业都面临着不经常使用但却又必不可少

的资源投入,如某些检测设备、仪器等。产业集群将会有专门提供这些设备、

仪器的服务机构诞生,从而降低每个企业的经营成本。

(三)通过区域品牌的辐射,迅速扩大市场

产业集群中的区域市场属于外部化市场交易,它是通过一个可供生产者共同享用的销售网络来促进交易。进入专业市场的企业大多不通过或不靠自己

的商标、品牌、企业知名度拓展市场,而是依靠区域市场的知名度,通过交易

市场的信息搜集、集中和反馈各种信息,大大节约交易费用。专业化分工和交

易费用的降低有效的地拓展市场容量。

通过对产业集群经济功效的简单分析可以发现,不仅大企业可以通过

基于产业集群的协作网络获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中小企业也可以借助产业集

群克服其自身存在的规模劣势、竞争中的不平等地位等。所以,90年代中期以来,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都把公共政策重点转向了

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其核心是通过区域治理,使增强本地

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利用国际资源相结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力图推动产业集群战略和政策

在第三世界地方公共政策中的实践。

二、产业集群的形成路径:理论与案例

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有一段精辟而又直观的论述:

“聚集在宫廷的那群富人,需要特别高级品质的货物,这就吸引了熟练的工人

远道而来,而且培养了当地工人”。这里阐述的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市场路径。

一般而言,产业集群形成的路径从其动力机制看主要可以归结为两条,即市场

路径与成本路径。

(一)产业集群形成的市场路径

当交易费用很大时,市场被分割成规模有限的条块,由空间距离所决

定的不完全竞争性质和就地供应市场的要求决定了厂商的数量有限,而有限的

市场也抑止了专业化分工和产品细分,市场外部性难以体现,整个经济空间为

众多分布于不同区域的厂商和分散的规模有限的市场所覆盖。当交易费用逐渐

下降,分立的小规模市场趋于融合,厂商和劳动力在更大规模的市场区域形成

集聚。市场的扩大和厂商的集聚,导致加工各环节与前期供料、后期销售等的

专业化分工体系出现。专业化分工与交易费用下降进一步推动市场的扩张,市

场外部性逐渐提升。进一步扩张的市场支持更多的厂商以更低的成本规模生产

和开发细分产品,产业链不断分解、拉长,产品越做越精。市场外部性的显著

提升,使得区域对更多的厂商形成吸引,从而形成“市场扩张-生产专业化/产品细分-外部经济加强-厂商集聚-市场扩张”的循环累积效应,最终导致较

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形成。

【案例】浙江永嘉县桥头镇纽扣产业集群的形成路径

浙江永嘉县桥头镇系温州市三十经济强镇之一,被誉为“东方的布鲁

塞尔”、“世界东方第一大纽扣市场”和“纽扣之都”。2001年桥头镇国内生

产总值13.42亿元,财政收入778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060元,仅纽扣及相

关产品交易近三十亿元。分析桥头镇纽扣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可以明显的发

现市场扩大对集群形成的推动作用。

第一阶段:自发性的市场孕育阶段(1977-1982)。桥头镇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2亩。因此,外出经商成为生活的重要来源,即使在文革

期间也不例外。1976年塑料丝工艺编制业在桥头兴起,一些人不自觉的开始经

营纽扣。当时地处苏南的国营纽扣生产大厂积压了大量纽扣,企业处于停产边缘。而计划指令调销上海国营百货商场又因种种原因无法经营此种商品。在这

种情况下,桥头镇的人们把这些积压纽扣全部包销回来,在当地设摊叫卖,再

由成千上万的小贩,大包小包肩扛手提,坐汽车到金华,再沿铁路到全国各地

的农村。翻山越岭,甚至到漠北和边疆。这些行走的商贩和分布在各地的摊店,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桥头镇纽扣销售网络。区域品牌也逐步树立。

第二阶段:生产企业开始集聚(1983-1986)。市场的不断扩大,吸引了许多家庭开始从事纽扣、拉链等服装辅料的生产加工,家庭工厂逐渐发展到

几千家,大部分是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