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吸收_放散实验操作规程(3篇)

吸收_放散实验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吸收-放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通过吸收-放散实验分离和鉴定抗体。

二、实验原理吸收-放散实验是利用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的特性,通过红细胞作为载体,将血清中的抗体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从而去除血清中的抗体。

随后,通过放散试验,从红细胞表面回收结合的抗体,用于鉴定和分离。

三、实验材料1. 待吸收的血清或血浆2. (自体或异源)红细胞,应有待吸收抗体所对应的抗原3. 盐水4. 离心机5. 温度计6. 烧杯7. 移液器8. 试管9. 滤纸四、实验步骤1. 盐水洗涤红细胞:将待吸收的血清或血浆与红细胞按1:4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盐水,充分混匀后离心,弃去上清液,重复洗涤3次。

2. 离心去除上清液:将洗涤后的红细胞再次加入适量盐水,充分混匀后离心,尽量除尽上清液,用滤纸条吸尽残余盐水。

3. 混合血清和红细胞:取适量洗涤后的红细胞,加入待吸收的血清,按1:1的比例混合,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孵育30~60分钟。

4. 定时混匀血清和细胞:在孵育过程中,每隔10分钟轻轻混匀血清和细胞,以确保抗体充分结合。

5. 离心分离血清和红细胞:将孵育后的混合物离心,弃去上清液,得到吸附了抗体的红细胞。

6. 放散试验:将吸附了抗体的红细胞加入适量盐水,充分混匀后离心,收集上清液作为放散液。

7. 检测放散液:取部分放散液进行抗体检测,以确定抗体是否被成功放散。

8. 结果判定: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判断实验是否成功。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 红细胞洗涤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红细胞活性。

3. 孵育温度和时间应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

4. 放散试验中,红细胞与盐水的比例应适当,以确保抗体充分放散。

5. 实验过程中,密切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调整实验条件。

六、实验总结通过吸收-放散实验,可以有效地分离和鉴定抗体。

本实验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种抗体的分离和鉴定,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吸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吸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吸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为规范红细胞吸收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辅助血型的鉴定以及保证交叉配血的正确进行。

二、适用范围输血科负责进行红细胞吸收试验来检测血型弱表达抗原等试验的技术人员。

三、原理红细胞血型抗原(包括亚型等弱表达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抗体可逆性结合在红细胞血型抗原上,相应抗体效价下降或者检不出,进一步对吸收后红细胞做放散试验,可以从放散液中检出相应的抗体。

四、步骤和方法(1)检测红细胞弱抗原1、将受检红细胞用生理盐水充分洗涤3次,末次将盐水倒尽,制备成洗涤压积红细胞。

2、在压积红细胞中加入2倍容量含于检测目标抗原相对应的人源抗体血清,密封混匀。

3、根据目标抗原—抗体反应的特性分别放在不同条件下吸收:ABO血型系统弱抗原4℃至少1h,Rh血型系统弱抗原应放在37℃吸收30—60min,每10min混匀1次。

4、吸收后以1300g离心3min,取上层血清即为吸收液。

测定人源抗体血清吸收前、后抗体效价。

5、结果判读:<1>如吸收后血清抗体效价比吸收前降低2个稀释倍数以上或者检不出抗体,则表明红细胞表达目标抗原。

<2>若效价无下降则表明红细胞不表达目标抗原。

<3>若效价下降未达到2个稀释倍数则不能确定红细胞是否表达目标抗原,需要对吸收后红细胞进行放散试验来决定受检红细胞是否表达目标抗原。

(2)冷自身抗体吸收1、采集受检者2份标本:一份抗凝血约10ml,尽快置入37℃浴箱孵育30—60min,离心分离血浆和红细胞;另一份不抗凝血至少3ml,放置4℃自然凝固,使红细胞充分吸收冷抗体后,离心分离血清和红细胞。

2、用预温的37℃生理盐水充分洗涤从抗凝血标本中分离出的压积红细胞3—4次,取50微升加生理盐水1ml配成5%红细胞悬液,取1滴该悬液与2滴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的AB型血清反应,120g离心1min后观察结果。

根据是否凝集来确定冷抗体是否已洗涤干净。

(医学课件)吸收放散实验

(医学课件)吸收放散实验
• 热放散法常用于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 ABO亚型的鉴定,全凝集或多凝集红细 胞的定型,以及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等。
21
乙醚放散试验
实验原理
已知
致敏
抗原
的红
细胞Leabharlann 受检者 血清乙醚已致敏 红细胞
放散液
除去乙醚 后鉴定
抗体
22
试剂
1、受检者血清 2、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抗凝血) 3、乙醚(分析试剂) 4、AB型血清
8
注意事项
1、试验所用抗A及抗B血清效价不宜过 高,应先将抗血清效价稀释到32倍为宜。 若抗血清效价太高,抗血清被A亚型红 细胞吸收后效价下降不明显,难以判断 结果。
9
2、红细胞经洗涤压实,盐水应尽量去 尽,以免抗血清被稀释。 3、吸收试验的温度应根据抗原抗体反 应的最适温度来确定。ABO系统以4℃ 为宜,Rh系统以37℃为宜。
• B亚型的放散液鉴定方法相似。
18
注意事项
1、为了获得最大量的抗体,应加大吸收血 清量。 2、放散时,应严格注意温度和时间。温度 过高红细胞易溶解;温度过低,抗体从红 细胞上放散不完全。
19
3、放散液中抗体易变性,故应立即进行鉴 定。若需保存,应将抗体放散于AB血清或 牛白蛋白溶液中。
20
临床应用
6
结果判定
1、吸收后,抗A效价较未吸收抗A效价 显著降低或消失者为A型(同理判定B 型),若吸收后抗A和抗B都显著下降为 AB型,若吸收后抗A和抗B效价都无显著 差异者为O型。
7
2、若试验目的是鉴定A亚型, 则按受检 红细胞的吸收强度,A1>A2>A3>Ax>Am的规 律来判定。B亚型鉴定与此类似。
10
临床应用

吸收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吸收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吸收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一)检验目的检测红细胞表面可能存在的弱血型抗原、鉴定、分离血清中可能存在的混合抗体,辅助红细胞血型及混合抗体特异性的鉴定。

(二)检验原理抗体与相应抗原在适合条件下可以发生凝集或致敏,但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如果改变某些物理条件时,抗体可以从结合的红细胞上解脱下来。

表达弱血型抗原(A或B等)的红细胞与相应抗体反应不出现凝集现象,但可以吸收相应的抗体,被吸收的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放散出来,与具有对应正常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反应,检测和鉴定该放散出来的抗体,可以证明相应抗原的存在,也可以将混合抗体得到分离。

(三)适用范围1.弱血型抗原的鉴定(本操作规程主要选取弱A/B抗原鉴定制定相应试验流程)。

2.混合血型抗体的分离与鉴定。

3.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

(四)设备性能参数参见KA-2200血清学专用离心机、B600-A型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使用说明书。

(五)器材与试剂1.器材B600-A型离心机、KA-2200台式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塑料软试管、塑料硬质试管(75m m×l2mm)、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滴管、记号笔。

2.试剂生理盐水、抗A和抗B标准血清(经过筛选后)、抗人球蛋白试剂(市售单克隆或多克隆)、3%反定试剂红细胞。

(六)标本要求抗凝全血经B600-A型离心机在1 760g条件下,离心5分钟后压积红细胞应≥2ml。

(七)校准步骤参见KA-2200血清学专用离心机、B600-A型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使用说明书中校准要求执行。

(八)操作程序1.吸收试验(1)生理盐水洗涤lml压积红细胞至少3遍,最后1次洗涤后,尽量弃去试管中红细胞沉淀上的所有上清盐水。

(2)如怀疑是弱A(或弱B)抗原红细胞,在洗涤后的红细胞中加入lml抗A(或抗B)血清。

(3)将红细胞与抗体试剂充分混匀,在4℃条件下孵育2小时,期间不时轻摇试管,混合红细胞与抗体血清。

(4)使用B600-A型离心机在1 760g条件下,离心5分钟,将所有上清(抗A或抗B试剂)转移到另一支试管中。

放散试验操作规程

放散试验操作规程

放散试验操作规程 SXYJ-GZ-02091目的将红细胞上包被的抗体解离下来。

2适用范围用于ABO亚型的鉴定,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的抗体特异性的鉴定,以及吸收后把抗体再放散下来进行鉴定,或制备单特异性抗体。

3职责检测者依据此程序进行放散试验操作。

4材料与设备 0.9%无菌生理盐水;乙醚、酸放散液;一次性使用滴管、试管;KUBOTA KA-2200型离心机;S648型电热恒温水温箱(37℃)、HH.W21.600型电热恒温水温箱(56℃)等。

5操作方法5.1待检标本的准备及要求待检标本应用EDTA抗凝;从待检标本中吸出一定量的红细胞,用0.9%生理盐水充分洗涤三遍,制成压积红细胞。

5.2热放散法适用于ABO亚型鉴定及IgM性质的抗体放散。

5.2.1用大量4℃冷盐水洗涤吸收后红细胞5次,吸出4滴最后1次洗液检测有无残留的游离抗体;5.2.2取1份洗涤后压积红细胞,加1份生理盐水;5.2.356℃水浴中放置10分钟,并频频加以摇动;5.2.4使用预热过的离心杯3400转/分,离心1-3分钟;5.2.5分离上清液即为放散液,用于抗体特异性鉴定。

5.3乙醚放散主要用于红细胞上的各种IgG抗体的放散5.3.1取1份洗涤过的压积红细胞,加1份生理盐水和2份乙醚;5.3.2将试管塞紧并用力震动1分钟,取下塞子数次,以便排出挥发性醚;5.3.3高速离心10分钟,离心后即分成3层,最上层是乙醚,中层是红细胞基质,下层是有抗体的放散液,将醚层和红细胞基质层取出并丢弃,留下水溶性的放散液层,其色深红;5.3.4打开塞子,在37℃水浴30分钟,将乙醚彻底去除;5.3.5高速离心5分钟,含有血红蛋白的水溶液(底层)为放散液,吸出后用于抗体特异性鉴定。

5.4酸放散适用于IgG性质的抗体放散5.4.1取1份洗涤液加9份蒸馏水配成洗液;5.4.2适量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一次后,再用洗液洗涤3-4次,压实;5.4.3一份压积红细胞加一份酸放散液,立即颠倒混合数次,放散IgG抗体;5.4.4以3400转/分,离心3分钟。

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为规范红细胞放散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辅助血型的鉴定以及保证交叉配血的正确进行。

二、适用范围:输血科负责进行红细胞放散试验来检测血型弱表达抗原及抗体特异性等试验的技术人员。

三、原理: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通过改变某些物理条件就可使结合在红细胞血型抗原上的抗体分离出来,即放散。

再通过检测放散液中的抗体,可鉴定其特异性或者间接鉴定红细胞抗原。

四、步骤和方法:<1>热放散试验1、将已进行吸收试验的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4次,每次将洗涤后生理盐水除尽,最后一次洗液留作对照。

2、加入与压积红细胞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充分混匀后56℃轻摇10min(15—30s摇动一次),56℃保温1300g离心3min,立即取上清液即放散液备用。

<2>乙醚放散试验1、将已进行吸收试验的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4次,每次将洗涤后生理盐水除尽,最后一次洗液留作对照。

2、加入与压积红细胞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后再加入2倍于压积红细胞体积容量的分析纯乙醚,密封后用力颠倒摇动1min,小心放气减压置于37℃30min,每10min摇动1次后以1000g 离心5min。

3、离心后分成3层,最上层是乙醚,中层是红细胞基质,下层是深红色放散液(含血红蛋白)。

留取下层放散液置于37℃水浴中30min挥发残存乙醚备用。

4、根据试验目的检测放散液中抗体,与最后一次洗液做对照(洗液中应检不出任何抗体)。

<3>结果判断:若最后一次洗液未检出抗体,而放散液中检出相应抗体,则试验为阳性,表明红细胞表达目标抗原或者血清中存在相应抗体。

反之为阴性。

五、注意事项:1、如最后一次洗液中可检出抗体,表明红细胞洗涤不充分,应继续洗涤。

2、放散液中抗体易变性,故尽快进行鉴定。

如果放散液需要保存,改用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的AB型血清或6%牛血清白蛋白。

3、放散试验方法较多,热放散法是最简便和实用的方法。

吸收放散试验

吸收放散试验
放散试验
放散试验:是把结合到红细胞膜上的抗体解离下来,用于其他目的。
基于不同目的,放散试验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热放散技术、乙醚放散技术、磷酸氯喹技术、冻融放散技术、柠檬酸放散技术、氯仿/三氯乙烯放散技术、二甲苯放散技术等。
临床意义:
1)ABO亚型的鉴定;
2)从含有多种抗体的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抗体;
3)全凝集和多凝集细胞的血型鉴定;
注意事项:
1)乙醚蒸发时应防止放散液溢出。
2)乙醚放散液中的抗体:最好使用抗人球蛋白技术检测,因放散液呈深红色,会影响其他检测技术对红细胞凝集的观察。
磷酸氯喹放散技术(侧重于得到红细胞):主要用于得到没有任何抗体附着的红细胞。
适用范围:在不破坏膜的完整性或不改变抗原表达方式的情况下,解离直抗试验阳性红细胞膜上的IgG抗体后,红细胞可用于抗原检定。
2)如果要检测放散后的细胞血型,最好用45℃代替56℃,时间延长至15分钟,可预防细胞溶血。
乙醚放散技术(侧重于得到抗体):乙醚为有机溶剂,可破坏红细胞膜,解离IgG抗体,该方法制备的放散液,抗体回收率较高。
适用范围:用于红细胞上各种IgG抗体的放散;适于解离红细胞上致敏的Rh抗体;放散液可用于特殊情况的效果基本相同,可根据条件选择。应用时,应尽量去除红细胞沉淀。
柠檬酸放散技术:用于解离红细胞膜上致敏的IgG抗体,对红细胞抗原检定,但对KeLL系统的检定除外。
注意事项:除中性液置于室温保存外,其他试剂和被检红细胞都应于4℃条件下预冷。
注意事项:
1)总孵育时间不应超2小时,延长孵育时间或在37℃孵育可引起红细胞抗原丢失或溶血;
2)要做对照,以证实在处理过程中抗原未丢失;
3)本方法不能将补体从红细胞膜上放散下来;不能将抗体从红细胞上完全去除。

《吸收放散实验》课件

《吸收放散实验》课件
结果解释
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解释和推理,得出科 学结论。
04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展示
实验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 ,包括吸收率、放散率、时间等

数据图表
将实验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示,便于 观察和分析。
实验现象描述
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详 细描述,如颜色变化、温度变化等 。
分光光度计
用于测量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 吸光度,从而推算其浓度。
离心机
用于制备实验样本,使样本中 的物质分离。
恒温水浴
用于控制实验温度,确保实验 条件的一致性。
实验试剂
待测物质的标准溶液
用于校准实验仪器和建立标准曲线。
缓冲液
用于维持实验环境的酸碱度,确保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
实验样本
待测的未知溶液或样品。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吸收放散实验在药物研 究中的应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9, 35(12): 1567-1571.
参考文献2
王五, 赵六. 药物吸收与放散的机制研 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123145.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实验结论3
实验结果还表明,药物C在特定 条件下的吸收和放散效果与预期
不符,需要进一步研究。
实验总结
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吸收放散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应 用,提高了实验技能和药物研究能力。
实验总结2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实验总结3
在未来的药物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吸收放散实验来评估其他药物 的药效和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吸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3篇)

吸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本规程旨在规范吸收试验的操作流程,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适用于血清、血浆等样品中抗体的检测和分离。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以下场合:1. 分离多抗体血清;2. 吸收自身抗体,以检测可能被掩盖的同种抗体;3. 制作血清试剂时,除去不要的抗体(如抗A、抗B);4. 用已知特异性的抗血清,通过吸收试验证明红细胞上存在相应抗原;5. 用已知抗原表型的红细胞,通过吸收试验可证明抗体的特异性。

三、试剂与器材1. 待吸收的血清或血浆;2. 自体或异源红细胞,应有待吸收抗体所对应的抗原;3. 盐水;4. 离心机;5. 孵育箱;6. 吸管;7. 试管;8. 滤纸;9. 洗涤瓶。

四、操作步骤1. 红细胞洗涤:- 将待测红细胞用盐水洗涤至少三次,每次洗涤后均需离心(800~1000xg,5分钟),尽量除尽上清液。

- 最后一次洗涤后,用滤纸条吸尽残余盐水。

2. 红细胞和血清混合:- 将适量体积的压积红细胞与待吸收的血清混合,在适宜的温度下孵育30~60分钟。

- 孵育过程中,定时混匀血清和细胞。

3. 离心分离:- 将混合后的溶液离心(8~1000xg,5分钟),如有条件,在孵育温度下离心,防止抗体从红细胞膜上解离。

- 将上清液(被吸收的血清)转移至干净的试管。

4. 放散试验:- 如需进行放散试验,保留红细胞,用适当方法收集结合在红细胞上的抗体。

5. 结果判定:- 取部分吸收后的血清进行反应,与保留的未用过的吸收红细胞反应,以检查是否所有抗体都被吸收。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无菌,避免污染;2. 操作时注意离心速度和时间,以确保红细胞充分洗涤和分离;3. 孵育温度和时间应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进行调整;4. 注意离心机操作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六、结果记录1. 记录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器材和操作步骤;2. 记录实验结果,包括抗体吸收情况、放散试验结果等。

七、附则本规程由实验室负责解释和修订,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放散试验

放散试验

3、 放散液中抗体易变性,故应立即进行鉴定。 若需保存,应将抗体放散于AB血清或牛白 蛋白溶液中。
临床应用
热放散法常用于ABO亚型的鉴定,全凝集 或多凝集红细胞的定型,类B的放散实验以 及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等。
乙醚放散试验原理
已知 致敏 抗原
的红 细胞
受检者 血清
乙醚
已致敏 红细胞
放散液
除去乙醚 后鉴定 抗体
红细胞上 有无相应 抗原及其
强度
间接判定待检 红细胞血型 及其亚型种类
试剂
抗A及抗B分型血清。 2%A型及B型红细胞。 受检红细胞。
操作步骤
1、吸收液的制备: 取受检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末次洗
涤后将盐水倒尽,取压实红细胞1份,与等 量抗A血清混合, 另取1份与等量抗B血清混 合,置4℃冰箱至少1小时,每10分钟摇动试
管1次(红细胞充分吸收抗体),离心后取
上清液(即吸收液)。
2、倍量稀释:
排列10mm×60mm小试管4排,每排5支, 每管各加生理盐水0.2 ml。第1、3两排第1 管分别加己吸的收抗A及抗B血清 0.2 ml; 第2、4两排第1管分别加未吸收的抗A及抗 B血清0.2 ml;分别作2~32的倍量稀释。
4 、将放散液用2%A型和B型试剂红细胞鉴 定抗体,即可检出受检红细胞的血型。
结果判定
鉴定A亚型:用已知A亚型红细胞按放散 液抗体的强度A1<A2<A3<Ax<Am,判 定受检红细胞A亚型的型别。
B亚型的放散液鉴定方法相似。
注意事项
1、为了获得最大量的抗体, 应加大吸收血清 量。
2 、放散时,应严格注意温度和时间。温度过 高红细胞易溶解;温度过低,抗体从红细胞 上放散不完全。
8、将放散液放置37℃水浴30min(除尽乙 醚),然后鉴定抗体。

放散试验操作规程

放散试验操作规程

放散试验操作规程1.目的常用于ABO亚型的鉴定、全凝集或多凝集红细胞的定型、类B的鉴定以及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等。

2.适用范围ABO亚型的鉴定及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

3. 职责3.1检测者职责:负责血液标本的处理、交叉配血试验操作及相关记录;3.2复核者职责:负责对血液标本的检测过程以及关键控制点进行审核,校对试验结果和检测报告。

4. 原理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在适合条件下发生凝集或致敏。

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如果改变某些物理条件,抗体又可从结合的红细胞上放散出,再以相应的红细胞鉴定放散液内抗体的种类并测定其强度,用以判定原来红细胞上抗原的型别。

这种方法常用于ABO亚型的鉴定、全凝集或多凝集红细胞的定型、类B的鉴定以及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等。

放散试验的方法很多,ABO血型,IgM抗体以热放散法为常用。

Rh血型,IgG抗体以乙醚放散法为常用。

5. 设备、材料和试剂5.1 设备细胞洗涤离心机编号/型号:132/KA-2200、台式离心机编号/型号:287-1/TD4、显微镜编号/型号:77/IM、数显恒温水浴锅编号/型号:264/HH-2、循环恒温水浴箱编号/型号:283/HH-6。

5.2 材料5.2.1 送检标本要求静脉采集至少为抗凝血5ml;5.2.2 标本处理:标本的验收、标识、存放、贮存、销毁等处理按《标本采集、接收及处理操作规程》进行。

5.3 试剂相应的血清抗体、A型和B型试剂红细胞(3-5%)盐水悬液、乙醚(分析试剂) 6. 检测环境试剂与标本贮存环境:4℃冰箱检测环境:室温、37℃、56℃7. 步骤与方法7.1加热放散法7.1.1 将受检红细胞以大量生理盐水洗涤3次,末次洗涤后,将盐水除尽,取压积红细胞一份,分别与2份抗A和抗B型分型血清混合,置4℃冰箱1小时,每隔10分钟将试管振摇1次,使充分混合;7.1.2 离心去除上清液,以4℃冷盐水洗涤红细胞3-4次,倾去洗涤液,留取压积红细胞。

加1/2容积的生理盐水(如放散液不立刻进行检查,应以AB型血清代替生理盐水)。

吸收放散试验

吸收放散试验

放散试验原理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在物理条件 改变时,抗体又会从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分离下 来,将抗体由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分离下来的试 验称为放散试验
吸收试验的方法
冷吸收
一份盐水洗涤的已知抗原的压积红细胞 加一份被检血清,混匀后置 4℃ 冰箱吸 收1~2小时 (ABO、MN、P系统等)
热吸收 混匀后置37℃水浴箱中吸收(Rh系统等)
其优点是适用于一般化验室,缺点是放散 液中含有较多游离白蛋白。
热放散试验方法
将疑有抗体包被的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4 次,最后一次尽量压积红细胞和吸取红细胞上 层的生理盐水。
在压积红细胞中加等量生理盐水(也可用AB 血清或6%白蛋白),置 56℃水浴箱中7~8分 钟,期间摇动数次。
取出后立即高速离心,3000 转/分2分钟;取 上清液(樱红色的上清液即为放散液),与已 知红细胞试验。按不同试验要求做试验,将放 散液作为抗体使用。
放散抗体时,应不断摇动,促使抗体从抗原抗体复
合物上分离下来
乙醚放散试验
主要应用于温自身抗体(IgG)或同种抗体 引起的直抗阳性,以及用于分离IgG抗体混合物
其最大优点是适用于检查获得性溶血性贫 血,鉴定Rh抗体效果最好,不宜用于 ABO 抗 体鉴定
乙醚放散试验方法
取经洗涤3次的受检压积红细胞1份加1份生理盐水,
酸放散
放散试验的应用
鉴定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上的抗体 在溶血性贫血和可疑输血反应中,用来
鉴定产生直抗阳性的红细胞 制备少量的单特异性抗体 从病人红细胞上去除抗体,制备可用于
自身吸收或鉴定血型及交叉配血次测试 验中使用的红细胞
吸收试验(absorption test)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因此具有抗体活 性的血清加入相应抗原后,抗体的活性下降或消失, 这种作用称为吸收试验

吸收放散实验

吸收放散实验

1.吸收试验
[原理]:当受检者加入已知效价的抗A及抗B血清后,若红细胞上有相应的抗原,便吸收血清中的抗体。

再以已知抗原的红细胞来滴定,比较吸收前后抗血清中抗体的效价,便可证明受检红细胞上有无相应抗原以及强度,间接判定受检红细胞的血型及其亚型的种类。

[试剂]:1:抗A及抗B分型血清。

2:2%A型及B型试剂红细胞。

3:受检红细胞
[操作]
1:将受检红细胞用盐水洗涤3次,末次洗涤后,将盐水倒尽。

取压实红细胞1份,于等量抗A血清混合;另取1份与等量抗B血清混合。

放置4℃冰箱中至少1h,每10min将试管摇动1次,使红细胞充分吸收抗体,然后离心,上层血清即为吸收液。

2:排列10mm x 60mm小试管4排,每排5支,每管各加生理盐水0.2ml;第2,、4两排第1管分别各加未吸收抗A及抗B血清0.2ml。

然后,分别作2~32的倍量稀释。

3:第1、2两排各加2%A型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0.2ml。

4:将试管振摇使红细胞充分混匀,放置室温1h(或1000r/min离心1min),观察凝集反应。

5:结果判定:吸收后,抗A效价较未吸收抗A效价显著降低或消失者为A型;吸收后抗B效价较未吸收抗B效价显著降低或消失者为B型;如吸收后抗及抗B效价都显著降低或消失者为AB型;吸收后抗A及抗B效价都无明显差异者为O型。

如试验的目的是鉴定A亚型,则按受检者红细胞的吸收强度,A1>A2.>A3>Ax>Am规律来判定。

B亚型的鉴定与此相似。

[附注]
:1。

实验3 吸收放散试验、效价

实验3 吸收放散试验、效价
2.加样:从2号开始各管分别加生理盐水0.05ml; 1、 2管各加血清加血清0.05ml。 3.倍比稀释:将2号管混匀,从中吸出0.05ml移入第 3管,混匀;再从第3管吸出0.05ml移入第4管,以
此类推,至最后一管,吸出0.05ml弃去。
4.加悬红:每管各加0.05ml,混匀。 5.观察结果:3000r/min离心15秒,直接观察结果。
溶血病、亚型)
血型抗体效价测(IgM)
(两个同学一组,抽一管血)
实验目的:掌握抗体效价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Ab经过倍比稀释加入悬浮红细胞,以肉
眼可见“+”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为抗体效价。
器材:小试管、记号笔、滴管、离心机。
试剂:悬浮红细胞、生理盐水。
标本:血清。
实验步骤
1.标记:1、2、4、8、16、32。
吸收试验
待 检 红 细 胞
已知 效价 的抗 A和 抗B 血清
滴定
吸收液
已知抗原 的红细胞 比较吸收 前后血清中 抗体效价
间接判定待检 红细胞血型 及其亚型种类 红细胞上 有无相应 抗原及其强度
放散试验
器材:小试管、滴管、试管架、记号笔、
冰箱、离心机、56℃水浴箱
试剂:
1.抗-A及抗-B分型血清
吸收放散试验与血型抗体 效价测定(IgM)
临检教研室
吸收放散试验
(一个班四组,四管吸收液)
目的 掌握红细胞抗体吸收放散试验的原理、方法 原理 1.吸收试验:间接证明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及其强 度,常用于ABO亚型鉴定。受检细胞加入已知效价 的抗-A及抗-B血清后,若红细胞上有相应的抗原, 便吸收血清中的抗体。再以已知抗原红细胞来滴定, 比较吸收前后抗体的效价,证明受检红细胞上有无 相应抗原及其强度。 2.放散试验:红细胞上的抗原与抗体在适合条件下 发生凝集或致敏。可逆结合,如果改变某些物理条 件,抗体可从细胞上放散出来,再以相应红细胞鉴 定放散液内抗体的种类,测定其强度,判定原来红 细胞上抗原的型别。

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规范红细胞放散试验的技术操作,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4.1.8(2)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 血库) 对红细胞血型弱抗原的鉴定及致敏红细胞的抗体特异性鉴定等。

3.职责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负责放散试验操作。

4.原理红细胞血型抗体与血型抗原的结合是可逆的,通过改变某些物理条件,可使结合在红细胞血型抗原上的抗体被放散出,再通过检测放散液中的抗体,可鉴定致敏红细胞的抗体特异性或间接鉴定红细胞抗原。

5.所需设备和试剂5.3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水浴振荡仪。

5.4试剂分析纯乙醚。

6.检测环境条件室温应保持在18- 27℃,湿度应保持30%-70%。

7.步骤与方法7.1热放散试验7.1.1将受检者抗凝压积红细胞或已进行吸收试验的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6次,每次洗涤后将生理盐水除尽,最后一次洗液留作对照。

7.1.2在洗涤后的压积红细胞中加入与压积红细胞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如放散液需要保存,改用6%牛血清白蛋白或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的AB型血清),充分混匀后56℃轻摇(15-30s摇动一次) 10min,56℃保温离心(1300g离心3min)立即将上清液(放散液)转移至另一试管中备用。

7.2乙醚放散试验7.2.1将受检者抗凝压积红细胞或已进行吸收试验的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6次,每次洗涤后将生理盐水除尽,最后一次洗液留作对照。

7.2.2在洗涤后的压积红细胞中加入与压积红细胞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如放散液需要保存,改用6%牛血清白蛋白或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的AB型血清),再加2倍于压积红细胞容量的分析纯乙醚,密封。

7.2.3用力颠倒摇动1min,小心放气减压,置37℃30min每10min摇动1次1000g离心5min。

7.2.4离心后分成三层,最上层是乙醚,中层是红细胞基质,下层是深红色放散液(含有血红蛋白)。

7.2.5弃去上层乙醚,用清洁的吸管通过中间基质层,吸出下层放散液移人另一试管中(不加盖),置37℃水浴中挥发残存乙醚后备用。

吸收放散试验 文档

吸收放散试验 文档

吸收放散试验
1、原理:有些弱A或弱B抗原的红细胞不为标准抗A或抗B试剂所凝集,但可以吸附特异性抗体,并用标准红细胞检测放散液中是否含有特异性抗体。

采用吸收放散的试验方法可间接检测。

2、标本采集与处理
2.1静脉采集
2.2抗凝剂:使用EDTA-K2抗凝,以免发生补体参与的溶血反应。

2.3标本处理:标本应尽快送实验室,离心分离出血浆,待用,4℃冰箱中保存3天。

2.4严重溶血和脂肪血的标本不能测定。

3、试剂: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单克隆抗体:抗A,抗B试剂。

4、操作
4.1、将受试者的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取压积红细胞1份与等量的标准抗A或抗B试剂血清充分混合,置于4℃温浴1小时,每10分钟振摇1次以充分吸收。

4.2、离心分离血清,用大量生理盐水洗红细胞5次以上,留下最后一次的洗液做游离抗体检测。

4.3、对已洗过的洗涤红细胞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混匀,将该试管放在56℃水浴中10分钟,振摇,以洗脱吸附的抗体。

水浴后立即离心取出樱桃红色的上层洗脱液。

4.4、分别取樱桃红色的上层洗脱液200ul分别加入装有2%的对应标准红细胞200ul和2% O型标准红细胞200ul的两支试管中,3000转\
分离心1分钟,观察结果。

5、结果判读
如果洗脱物与对应标准红细胞发生凝集或反应,不与O型标准红细胞反应,则该患者细胞表面上存在能够结合特异性抗体的活性A或B抗原。

如果洗脱物也与O型标准红细胞反应,表明有非特异性的反应,结果不准确。

吸收试验操作规程

吸收试验操作规程

吸收试验操作规程 SXYJ-GZ-02081目的间接判定受检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及血清中存在的同种和自身抗体。

2适用范围常用于ABO亚型的鉴定,全凝集红细胞的定型以及某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血型减弱时的定型等。

亦用于低浓度抗体的浓缩、抗体的鉴别、自身抗体的吸收、1份血清中几种抗体的分离及鉴定等。

3职责检测者依据此程序进行吸收试验操作。

4材料与设备-A、-B血清;含有与待吸收抗体相同抗原的红细胞;0.9%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使用滴管、试管;KUBOTA KA-2200型离心机、LDZ4-0.8型离心机;S648型电热恒温水温箱(37℃)、HH.W21.600型电热恒温水温箱(56℃);4℃冰箱。

5操作方法5.1待检标本的准备及要求5.1.1待检标本准备两管血,一管用EDTA抗凝,另一管不抗凝5.1.2血清:待检的不抗凝标本应退缩充分,用离心机离心并分离出血清5.1.3细胞:从待检的抗凝标本中吸出一滴红细胞,用0.9%生理盐水充分洗涤三遍,配制成2%红细胞悬液5.2A、B亚型的吸收实验用于间接证明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及其强度。

5.2.1先用盐水至少洗涤1ml受检者红细胞及1ml相应的对照红细胞三次,最后一次洗涤后压积3000rpm 5分钟,尽量移除上清液5.2.2修正液的制备:5.2.2.1倍量稀释抗血清(SXYJ-GZ-0217)。

5.2.2.2在每一稀释度的0.1ml抗血清中加入0.1ml相应2%红细胞悬液。

5.2.2.3离心,选择凝集强度为4+的最高稀释度为抗血清的稀释倍数,制备该抗血清的修正液。

5.2.3在洗涤后的压积红细胞中加入等量的抗A修正液(如怀疑是弱A变异型)或抗B修正液(如怀疑是弱B变异型),对照管与之相同5.2.4充分混匀后,放置4℃冰箱中吸收1h,并间断混匀5.2.5离心混合物,移除上层抗血清,转入一个干净试管内为该管的吸收液5.3温抗体自身吸收有自身温抗体的患者在血循环中,红细胞可被自身抗体所包被,血清中也可能还存在这种游离抗体,有的甚至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一)检验目的
检测红细胞表面可能存在的弱血型抗原、鉴定、分离血清中可能存在的混合抗体,辅助红细胞血型及混合抗体特异性的鉴定。

(二)检验原理
抗体与相应抗原在适合条件下可以发生凝集或致敏,但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如果改变某些物理条件时,抗体可以从结合的红细胞上解脱下来。

表达弱血型抗原(A或B等)的红细胞与相应抗体反应不出现凝集现象,但可以吸收相应的抗体,被吸收的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放散出来,与具有对应正常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反应,检测和鉴定该放散出来的抗体,可以证明相应抗原的存在,也可以将混合抗体得到分离。

(三)适用范围
1.弱血型抗原的鉴定(本操作规程主要选取弱A/B抗原鉴定制定相应试验流程)。

2.混合血型抗体的分离与鉴定。

3.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

(四)设备性能参数
参见KA-2200血清学专用离心机、B600-A型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使用说明书。

(五)器材与试剂
1.器材B600-A型离心机、KA-2200台式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塑料软试管、塑料硬质试管(75m m×l2mm)、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滴管、记号笔。

2.试剂生理盐水、抗A和抗B标准血清(经过筛选后)、抗人球蛋白试剂(市售单克隆或多克隆)、3%反定试剂红细胞。

(六)标本要求
抗凝全血经B600-A型离心机在1 760g条件下,离心5分钟后压积红细胞应≥2ml。

(七)校准步骤
参见KA-2200血清学专用离心机、B600-A型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使用说明书中校准要求执行。

(八)操作程序
1.吸收试验
(1)生理盐水洗涤lml压积红细胞至少3遍,最后1次洗涤后,尽量弃去试管中红细胞沉淀上的所有上清盐水。

(2)如怀疑是弱A(或弱B)抗原红细胞,在洗涤后的红细胞中加入lml抗A(或抗B)血清。

(3)将红细胞与抗体试剂充分混匀,在4℃条件下孵育2小时,期间不时轻摇试管,混合红细胞与抗体血清。

(4)使用B600-A型离心机在1 760g条件下,离心5分钟,将所有上清(抗A或抗B试剂)转移到另一支试管中。

(5)将红细胞转移到另一支洁净试管中,用较大体积4℃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至少8遍。

保存最后一遍洗涤离心后的上清液,使用3%反定细胞检测其中是否残留游离抗体,如果有应继续洗涤,直至没有游离抗体存在。

(6)将与红细胞反应后的上清液与其对应的血清原液同步进行倍比稀释,测定其抗体效价的’变化,具体操作参照《ABO及Rh血型抗体效价测定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2.热放散试验
(1)取吸收后并经洗涤的1体积压积红细胞(对于只做放散试验用来证实红细胞表面是否结合抗体的情况,用生理盐水将其红细胞充分洗涤4~6次制备成洗涤后压积红细胞)加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置56℃水浴10分钟,其间不断振摇,然后在预温的离心管中以2 000g,离心1分钟,立即将上层红色放散液转移到另一试管中。

(2)取上清放散液分成3份,于标有A、B、O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A、B、O试剂红细胞各1滴,直接离心观察结果。

对于阴性结果,需将试管置37℃水浴30分钟,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最后一次控干上清液,然后在各管中加1滴抗人球蛋白试剂,使用血清学专用离心机在1 000g条件下,离心15秒,判读结果。

也可采用凝聚胺法或卡式抗人球法检测。

3.乙醚放散试验
(1)取经洗涤4~6次的受检者压积红细胞1体积,另取1体积生理盐水和2体积乙醚,加入到带塞的玻璃大试管内,剧烈振荡1~2分钟,然后以B600-A白洋离心机在1 760g 条件下,离心1分钟。

(2)离心后分成3层,上层是乙醚,中间是红细胞基质,下层是具有抗体的放散液,呈深红色。

(3)用吸管吸出下层放散液,置37℃水浴10分钟,除尽乙醚。

(4)再次离心,取上清液即为放散液。

(5)用经典抗人球法或卡式抗人球法检测乙醚放散液。

4.检验结果的输入与确认
(1)启动“检验程序”,输入用户名及口令后,进入检验程序。

(2)单击“检验”菜单,选择“检验结果录入\修改”,通过申请序号进行检验结果的录入及修改。

(3)检验结果的确认:检验结果应由实验室负责人或授权人员进行确认,方法为单击“结果处理”菜单,选择“报告确认”进入结果确认,通过选择“工作单元”“报告日期”“单张”或“批量”后,按“提取”键提取已经传输或录入的检验结果,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按“确认”键进行确认。

(九)质量控制
1.室内质量控制参照《手工抗人球蛋白试验标准操作
规程》进行。

2.室间质量评价吸收放散试验目前尚无统一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十)干扰因素
1.红细胞吸收相应抗体以后,在放散之前必须经过充分洗涤并经试验证实已无游离抗体存在方可进行放散试验。

2.热放散以后要注意试管保温并以最快速度将放散液分离,防止放散出的抗体再次与细胞结合,造成假阴性。

(十一)结果计算及测量不确定度
不适用。

(十二)生物参考区间
不适用。

(十三)检验结果可报告区间
阴性或阳性。

(十四)警告/危急值
1.怀疑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如果放散试验阳性,提示存在溶血,需要及时通知临床医生。

2.弱血型抗原检测时,放散结果阳性时,提示亚型的存在。

(十五)实验室解释
1.新生儿标本放散试验出现阳性结果,提示新生儿溶血的存在,应根据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

2.受检者血型结果为亚型时应遵守相应的输血原则。

(十六)安全性预警措施
1.实验室及工作人员一般安全防护措施参见《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

2.发生血液标本溢出时,应参照《实验室消毒与清洁管理制度》对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3.操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参照《实验室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管理制度》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4.在仪器运转过程中,勿触及样品针、移动的传输装置等,避免造成人身伤害。

禁止触摸仪器密封面板内的电路,防止造成电击损伤。

5.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血液标本应启动特殊的安全防护程序。

(十七)变异潜在来源
不适用。

(十八)吸收-放散试验特别注意事项
1.ABO血型弱抗原鉴定一般采用热放散,Rh血型系统抗体分离、鉴定一般采用乙醚放散。

2.使用乙醚放散时要注意实验室通风,确保操作人员安全。

3.如果需要检测热放散后的红细胞血型,则应该用45℃代替56℃,以减少红细胞溶血,放散时间可以延长到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