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纲:一、选择本目题的目的与意义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含义和主要内容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原则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三、新型合作医疗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1)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政策值得再推敲(2)自愿参保机制有待商榷2.农民对新合疗认知的局限性3.执行成本过高四、解决对策1.以立法的形式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2.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支持力度3.重新思考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政策4.解决农民逆选择和政府道德风险5.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6.设计科学合理的资金监管机制7.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取得农民的信任和参与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在对传统合作医疗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出现的,其发展也需要一个逐步完善和推进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特点进行阐释,分析新型合作医疗推行过程中存在着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政策值得再推敲、自愿参保机制有待商榷、农民对新合疗认知的局限性、执行成本过高等主要问题,从而提出以立法的形式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支持力度、重新思考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政策、解决农民逆选择和政府道德风险、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设计科学合理的资金监管机制、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取得农民的信任和参与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对策一、选择本题目的目的与意义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医疗保险意识逐渐增强。
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尚不健全,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而且,在全国各地农村的发展参差不齐,覆盖面也极为狭窄。
目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水平,农民的支付能力相对有限,单纯依靠农民自我保障,则抵抗大病的能力又相对不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依然存在。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对策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对策首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待遇上存在差异性。
由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及各地政策执行的差异,导致农村合作医疗待遇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地区的农村合作医疗待遇标准偏低,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待遇标准,确保全国各地农村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
其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偿机制存在不足。
当前,一些地区的医疗费用超出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范围,使得农村居民需要承担较大的负担。
此外,个别乡镇甚至存在补偿不足的现象,使得农村居民在就医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经济负担。
因此,需要完善补偿机制,增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减轻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
第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面较窄。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合作医疗制度依然存在一些空白地区,无法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偏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
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确保每一个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
第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地方的医保基金管理不规范,导致资金流向和使用存在问题。
同时,相关部门对于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不力,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因此,需要加强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增强制度的公平公正性。
针对上述缺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完善。
首先,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衔接。
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定,确保各地的农村合作医疗待遇相对统一、同时,加强和卫生部门的协调,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政策。
第二,完善补偿机制。
加大医保基金的投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比例。
此外,建立个人医疗账户制度,使农村居民能够共同分担医疗费用。
第三,加强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
推动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数量,确保基本医疗服务能够到达每一个农村居民。
第四,加强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
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的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模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模版]》第一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2x年试点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
但在参保模式、筹资水平、补偿模式、支付模式等方面的设计上都还存在着缺陷,导致了试点中出现农民参保不够积极、基金风险保障不足、财务可持续性和公平性较差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和解决对策,从而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成效;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202x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46619亿元,人均gdp超过2456美元,按现行汇率计算和我国既定的战略部署,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人均3000美元。
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已进入到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近10亿农村人口至今还极度缺乏医疗保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早在202x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任务【1】。
从202x年到202x年,国务院连续四次召开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部署工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
四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出发,分析了农村合作医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并尝试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特点、运行状态、存在问题等。
通过对现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条件和效果的分析,结合部分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关键问题和障碍,提出了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由于医疗重心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共同缓解农村医疗方面的问题。
然而,实践表明,该制度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医保资金不足。
这个问题源于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居民参加合作医疗的保费也比城市低得多。
因此,医疗费用的高速增长与缴费基数的相对减少造成医保基金的紧张感。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可以采取设立医保专项资金来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增加政府对其的财政资助比例,逐渐增加保费收入,使之逐步增长并逐渐趋向平衡。
其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医院医疗水平相对较低。
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医院的专业人才相对于城市也相对少。
因此,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严重。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案:一是积极引进医疗队伍,完善农村医疗资源,建立完整的医疗卫生网络,让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诊疗服务;二是加强农村医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医疗质量。
第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存在着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不足的问题。
由于投入不足和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等原因,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不足,医院服务能力有限,农村居民看病只能通过去县城或者城市看病,这给农村居民看病增加了时间和金钱上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医疗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诊疗质量;二是鼓励社会力量投入,通过政府采取一系列的财政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来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增加医疗资源。
总而言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但是在实践应用中也存在诸多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措施来加以改进,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硕士学位论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绪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将近10亿农民,约占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涉与人口最多、防程度较低、管理相对粗放、发展很不稳定的制度,它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已引起了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高度重视。
合作医疗作为建国后在农村大面积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曾初步解决了数亿农民的就医问题。
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逐渐陷人困境,绝大部分农民变成了毫无公共医疗保障的群体。
2002年以来,我国开始重新探索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按照农民个人交费、集体扶植、政府资助的原则筹资,目的是加强农村地区的卫生工作,使“无钱看病、因病致贫”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健康是最大的民生。
改善民生就要搞好全社会的医疗卫生工作。
报告还指出,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农村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最薄弱的环节。
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
党和政府对解决这一问题高度重视。
近年来,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它是党中央关注农民健康、改善农村医疗工作的重大举措。
从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以来,这项制度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
从目前情况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试点地区的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虽然新农合的成效是显著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使这项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新农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新农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保健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新农合作为我国农村居民医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解决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对新农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基金筹措与管理方面存在问题1.1 基金筹措不足当前,新农合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基金筹措不足。
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地区的基金收入无法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
这使得一些农民在使用新农合时,仍需承担较高的自付比例,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1.2 基金管理不规范另一个问题是基金管理不规范。
一些地方的新农合基金在收支核算、监督和考核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基金使用效益不高,甚至出现挪用、滥用等不当行为。
这不仅损害了基金的正常运作,也影响了农民对新农合的信心。
对策思考:为解决基金筹措不足的问题,应当采取多种措施。
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增加基金的筹措额度,确保农民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农民通过个人或企事业单位的捐赠,来扩大基金的规模。
同时,对于基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基金的安全和有效运作。
二、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分配方面存在问题2.1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在就医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例如,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简陋,医生水平有限,导致农民在就医过程中无法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疗效果难以保障。
2.2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另一个问题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
由于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农民需要长途跋涉到城市就医,增加了他们的旅费和住宿费用,同时也增加了时间和心理上的压力。
对策思考:为提高服务质量,应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升其医疗水平和设备配置,保障农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摘要:自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以来,很多地方的农民医疗问题都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
但是,由于新农合实施的时间尚短,所以存在着农民参保意识差、本地报销与异地报销衔接性差、参保人员受益小和服务人员态度差等多种问题。
因此,为了保证新农合的顺利实施,有必要进行这些问题的处理对策的研究,从而给新农合的实施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问题;处理对策引言:农民群众作为我国人口比例较大的群体,其生活质量一直影响着我国总体的生活质量。
所以,政府进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施,从而以期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对新农合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一)农民参保意识差就目前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之所以无法得到推广,与农民本身的参保意识差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方面,现在的很多农民都会外出打工,而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情况下,异地治疗将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
所以,很多农村青年不愿意参保。
另一方面,一些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没有必要花钱买保险。
所以,一些农民在第一年参保之后,觉得自己没有获得好处,就不在第二年继续参保。
因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农民参保意识差是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阻碍[1]。
(二)本地报销与异地报销衔接性差就实际情况而言,农民外出打工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
而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本地报销与异地报销衔接性差的问题的存在,就为保险制度的推行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一方面,保险的医保卡只能在参保地区进行结算,从而导致了农民不得不在看病时先行垫付费用。
而在回到参保地区后,往往又出现了报销比例低的现象。
另一方面,相较于本地报销,异地保险的手续十分繁琐。
一般来说,参保人员往往需要在指定医院进行转诊证明的开具,才能得到报销款。
(三)参保人员受益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之所以无法得到较好的实施,与参保人员受益小有着直接的关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几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受益于其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旨在改善农村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农村健康空间建设,给农村人口提供优质、全方位、可负担的医疗服务,增强农村民众的幸福感和社会保障意识。
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问题和相关的解决对策:一是医疗费用高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缺乏对农村贫困群体的政策扶持,导致部分贫困农民无法承受医疗费用,从而影响了制度的效果和覆盖面。
为此,政府应当加强经济补偿,研究出可行的精准扶贫政策,以降低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费用压力。
二是制度落实不充分。
由于地方政府缺乏对本地医疗资源的投入和整合,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落实基本上停留在规范层面,而不能真正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政府应加大医疗资源投入,着力推动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整合。
三是报销不充足。
由于政府报销力度有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受到了限制。
为此,应加大报销力度,定期对农村居民医疗保障进行评估,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确保农民接受持续性的医疗保障。
总之,要更好地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除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外,还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村人口受到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另外,还需要加强全民健康教育,促进农村人口自觉积极参与医疗保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以上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全部内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好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促进农村居民受全面优质的医疗保障及服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困境与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困境与对策一、引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我国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
自2003年试点以来,新农合制度在保障农民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农合制度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旨在分析新农合制度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新农合制度困境1. 筹资水平不高,保障能力有限尽管新农合制度在不断扩面增量,但筹资水平相较于城市医疗保险仍然较低。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仅为570元,远低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均筹资水平。
这导致新农合制度的保障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2. 医疗服务供给不足,质量参差不齐新农合制度的医疗服务供给主要依赖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然而,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薄弱、人才流失严重,导致医疗服务供给不足,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新农合制度的报销范围和比例有限,使得农民在面临重大疾病时,往往需要转向更高层次的医疗机构,增加了就医负担。
3. 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效率低下新农合制度的管理体制涉及多个部门,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保障局等。
由于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新农合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此外,部分地区新农合制度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有效履行职责。
4. 农民参与意愿下降随着新农合制度的缴费标准不断提高,部分农民认为缴费与报销之间的比例不平衡,导致参与意愿下降。
此外,一些地区的新农合制度宣传力度不足,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较低,影响了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农合制度对策1.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筹资水平政府应加大对新农合制度的财政投入,逐步提高筹资水平,以增强保障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农合制度,拓宽筹资渠道,提高筹资效率。
2. 优化医疗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吸引和留住人才。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新农村合作医疗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解决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短缺、医疗费用高昂的问题,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随着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实施和完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严重影响了医疗保障的有效性和覆盖范围。
本文将从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参保率低下尽管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但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参保率低下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缺乏了解,认为参与合作医疗所需的费用较高,无法享受到实际的医疗保障;一些地方政府在宣传推广工作上也存在不足,导致农民对合作医疗的认知不足,进而影响了参保率。
2. 医疗质量不高由于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所覆盖的医疗机构多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和设备水平有限,医疗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农民在患病就诊时往往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进而影响了医疗保障的效果。
3. 报销比例低尽管合作医疗制度可以为农民提供一定的医疗费用报销,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报销比例过低,导致部分农民承担了过多的医疗费用。
对于一些大病、重病患者来说,医疗费用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影响了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4. 医疗保障范围不足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范围有限,仅覆盖了住院医疗费用和部分门诊医疗费用,对于一些慢性病、特殊疾病的医疗保障依然不足。
一些高价药品和特殊的医疗项目也未能得到充分的覆盖和报销,影响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满意度。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宣传推广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农民对合作医疗的认知度和参与意愿。
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利用媒体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农民普及合作医疗的政策红利和实际收益,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获得感,提高参保率。
2. 提高医疗质量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和设备配置,保障农民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时的医疗质量。
浅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2.5定点医院收费偏高,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存在小病大医的风险。根据试点制度的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般都要在定点医院进行医疗行为,“参合”农民只有在定点医院住院就医并取得正式发票方能报销。因此,医院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会尽力提高各种费用,延长住院天数,或者医生开一些不必要的药品或报销之外的药品等,增加农民的负担。
(1)我国农村公共卫生薄弱,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覆盖范围上面临两难选择
农民健康体检、疾病预防、防疫、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能够减少农民患病的概率,从而减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压力。由于公共卫生属于纯公共产品,所以,公共财政有理由承担其筹资责任。但是,目前财政在农村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从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看,县(市、区)级预防保健机构基本上由财政全额拨款,但这一投入只能保证人员的基本工资。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的枢纽,承担辖区内基本的医疗服务以及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公共卫生等职能。但是,目前多数乡镇卫生院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投入仅仅保障人员工资的50%~60%。村卫生室按照国家政策规定需要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预防保健任务,提供常见伤、病的初级诊治。由于村级卫生室不属于政府系列,所以财政不承担村卫生室的经费,仅仅因为执行公共卫生职能而由财政或乡镇卫生院根据其完成的工作的多少和质量给予相应的微薄补助。在政府财政缺位的情况下,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从生存和创收出发,不得不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例如,有的公共卫生机构把本来应该实行的免费服务变成有偿服务,通过服务收费解决经费缺口。据调查,在一些地方本属应该由国家支付疫苗的购买费和注射费、免费的小儿麻痹预防疫苗目前也进入了市场。另外,流脑、甲肝、流感、狂犬病作为特殊的医疗服务,注射费用均未列入国家支付,甲肝的疫苗购买费也由个人支付,不少乡镇的村医都帮助县卫生院收取注射费和疫苗购买费。
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保人员少、保障范围窄、医保基金缺乏等,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对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参保人员少。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起步较晚,很多农村地区的农民并未参与其中,导致参保人员较少。
这一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了解不深,缺乏参保意识;二是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无法承担参保费用。
2. 保障范围窄。
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对一些大病、慢性病的治疗费用保障有限,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此外,一些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就医难度大,也限制了保障范围的扩大。
3. 医保基金缺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保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然而,目前农村地区的医保基金仍然相对匮乏,不足以应对大量的医疗需求。
此外,基金使用方面也存在问题,一些地方存在滥用、浪费医保资金的情况。
二、问题对策1. 加强宣传,提高参保率。
为了解决参保人员少的问题,需要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在农村地区设立宣传站点,进行现场讲解和咨询,向农民普及保险制度的知识和好处,提高他们的参保意识。
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如微信公众号、短信群发等,向广大农民传递相关信息,鼓励他们参与其中。
2. 扩大保障范围。
为了解决保障范围窄的问题,可以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项目,增加对大病、慢性病的保障力度。
同时,加强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建设,提高偏远地区的医疗水平,减少农民的就医负担。
可以通过在农村地区增设合作医疗机构、引进优质医疗资源等方式来扩大保障范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1.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在一定的法律基础上,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导致各级政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缺乏统一的政策,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使得制度的实施受到影响。
2.缺乏资金支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使得制度的实施受到影响。
3.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障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在一定的医疗保障机制上,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障机制,使得制度的实施受到影响。
4.农村居民的医疗意识不强。
由于农村居民的医疗意识不强,他们往往不能充分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而影响制度的实施。
二、对策
1.完善制度支撑。
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法律法规制定,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保障制度的实施。
2.加大资金支持。
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资金投入,保障制度的实施。
3.建立有效的医疗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机制,保障农村居民的医疗权益,提高制度的实施效果。
4.加强农村居民的医疗意识教育。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医疗意识教育,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制度的实施效果。
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题目: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其对策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意。
作者签名:日期: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容。
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与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3)其它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概述 (4)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5)三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其对策 (6)(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 (6)(二) 解决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8)总之 (9)参考文献 (10)摘要: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新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缺乏、参保农民报销比例不高、医保定点医院不完善、村医服务水平不高以及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医疗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报销比例、完善医保定点医院网络、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以及规范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等对策。
通过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益,保障农民健康权益,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健康、医疗资金、报销比例、定点医院、村医服务、基金管理、投入力度、医疗保障、农村医疗改革。
1. 引言1.1 概述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实施的一项医疗保障制度。
自2003年开始试点推行,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该制度的核心是通过政府、农民和合作医疗保险机构的合作,共同建立起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保障。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农村居民就医难题,提高了农民的就医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医疗资金缺乏、参保农民报销比例不高、医保定点医院不完善、村医服务水平不高、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效果和农民的就医体验。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服务。
2. 正文2.1 新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缺乏问题分析一、政府投入不足: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出资、参保农民缴纳保费和财政补贴共同构建的,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
由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但是政府的财政拨款不足导致医疗服务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农村居民医疗保障问题而推行的一项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农村发展的不断深入,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医疗保障范围和支付方式上存在不足。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范围相对较窄,特别是在大病保障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按照城乡居民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支付标准,导致部分农村居民因支付能力不足而无法享受到合适的医疗保障。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选择上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部分地区医院条件差、设备老旧、医疗水平低下,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
农村居民在选择医院时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无法选择更好的医疗服务。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存在着患者报销难和医保基金不足的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流程,农村居民在医疗费用报销过程中常常遇到繁琐的手续和长时间的等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因为农村居民的收入普遍相对较低,医保基金收入不足以支撑保障范围的扩大和医疗服务的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设施和人员的投入,改善农村医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能力,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质量。
发展远程医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便农村居民就医,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
优化患者报销流程和提高医保基金的管理效率。
需要建立健全农村医保报销的信息系统,实现电子化报销和信息互通,减少患者报销的时间和手续。
加强医保基金的筹集和管理,通过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和加大对医疗服务的管理力度,确保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发展。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解决农村居民医疗保障问题上有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必须加强政策的改革和创新,解决当前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医疗保障的质量和水平,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针对农村地区开展的一项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工作,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但是,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1. 缺乏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由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等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地区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差异化,不利于全国的总体卫生规划。
2. 医疗费用不断上涨。
农村医疗费用高企,治疗一次常常需要数千元,对农民来说是极为困难的。
即使有新型合作医疗的资助,但其覆盖范围还不够广,不能完全覆盖掉所有的医疗费用。
3. 医疗资源不平衡。
农村地区往往医疗资源不足,而城市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丰富。
导致农村地区花费较高的医疗费用几乎无法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4. 缺乏专业人才。
农村地区医生缺乏统一的职称制度以及培训计划,使得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而其他的医疗服务人员则更是缺乏,无法提供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解决对策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减轻农村居民医疗压力,必须积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管理,强化政策制定与落实,确保制度的完善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各个地方的巨大差异,建立规范性的全国性政策和流程。
同时全面推进统一的医疗服务和管理体制,包括内部医疗管理机构及协助机构的优化以及资金的整合。
2. 增加财政扶持,大幅提高医疗补贴预算。
补齐城乡居民实际卫生保健费用的差价,从而真正发挥医疗保障的力量,及时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服务。
3. 促进医疗资源的分配平衡。
由于城乡医疗资源差异化现象的严重性,为了追求民众健康,医疗资源的配置需要进一步推进整合。
建立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城市和农村医疗资源的平等化分配和整合。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吸纳。
当前农村地区医生,护士等医疗服务人员缺少,需要提高保障措施,加强人才的培养。
从政策推进到扩大医生的容量等方面,着重考虑农村医疗保障。
同时,为农村医改纾困的护士,管理人员等增加财政支持,促进农村地区医疗服务网络的协同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也逐渐得到了加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一项重要医疗保障政策,旨在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然而,实施以来,新农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文将围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1. 参保群体偏窄,覆盖率不高新农合的参保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城乡居民等,但是存在着:</br>1)农民自愿参保的意愿不强,尤其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漂泊在外等人口;</br>2)城乡居民参保的门槛较高,有些人需要纳税或缴纳高昂的社保费用,导致参保人群相对偏窄,覆盖率不高。
2. 报销比例不足,报销范围较窄虽然新农合对医疗费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报销,但仍存在下述问题:</br>1)报销比例相对较低,医疗费用的负担仍然较重;</br>2)报销范围有限,高价药物等一些大病的治疗费用不能得到有效的报销。
3.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限基层医疗机构是农村地区最重要的医疗保障点之一,但是存在一些问题:</br>1)医学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满足一些特殊病种的治疗需求;</br>2)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的数量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br>3)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网络,导致医疗资源的不足。
二、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问题的对策1. 扩大参保群体,提高覆盖率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鼓励广大农民和城乡居民参保新农合。
具体可以通过:</br>1)降低门槛,简化办理流程;</br>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保者的参与度和信心;</br>3)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等,为参保者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 调整报销比例,拓宽报销范围政府需要对新农合的报销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
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从整体的社会发展来看,农村医疗保险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这问题,那么具体的问题都有哪些呢?怎么觉得这些问题?请阅读以下文章,跟着xx一起来了解。
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群众健康,稳定社会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1. 农村原有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重建1976年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基层合作医疗制度逐渐流于形式或自行解体。
首先,资金有限,但支出具有明显的失控现象。
其次,干部和村民享受医疗保健服务不平等,是合作医疗难以恢复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收入机制的转变,彻底打击了合作医疗赖以存在的基金筹资基础。
2. 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术较高的医务人员多聚集在大医院,农村大多数人经常利用的卫生资源是村卫生室或个体乡村医生,然而村里的卫生人员多半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培训,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没有必要的消毒设备。
农村人口居前三位的疾病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
患此类病多数会导致家庭收入下降,甚至陷入贫困,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原本可以通过保健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而降低,但由于政府在农村的设施和预防工作投资不足,难以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
3. 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不稳定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合作医疗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合作医疗从国家政策变成了地方政策,这就使得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主动性大大下降,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
再者,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强制性“合作医疗”项目,这一政策与国家扶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相冲突,因而加大了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难度。
4. 农村医疗缺少保险立法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因此农村医疗迟迟不能走上正轨。
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使得合作医疗的性质不能准确地确定下来,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也难以定位,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容易产生混乱。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弊病及对策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弊病及对策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自实施以来,新农合在减轻农民医疗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新农合也暴露出一些弊病,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新农合制度存在的弊病(一)报销范围和比例有限新农合的报销范围主要集中在大病和住院治疗方面,对于一些常见的小病、门诊费用报销比例较低甚至不予报销。
这导致农民在患小病时往往选择自行购药或拖延治疗,等到病情严重时才去住院,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也加重了医疗负担。
(二)异地就医报销困难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
但在异地就医时,新农合的报销手续繁琐、流程复杂,需要先垫付医疗费用,再回到参保地报销,而且报销比例也相对较低。
这给外出务工的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经济压力。
(三)基金管理存在风险新农合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方面,基金的筹集难度较大,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导致基金规模有限;另一方面,基金的使用存在浪费和滥用的情况,如过度医疗、虚假报销等,影响了基金的安全和可持续运行。
(四)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存在医疗服务不规范、医疗技术水平低、药品价格虚高等问题。
为了获取更多的报销费用,一些医疗机构可能会诱导农民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五)信息系统不完善新农合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存在信息不准确、更新不及时、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报销的效率和准确性,也给监管工作带来了难度。
二、解决新农合制度弊病的对策(一)扩大报销范围和提高报销比例逐步将更多的常见小病、门诊费用纳入报销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让农民在小病治疗上也能享受到新农合的实惠。
同时,根据医疗费用的高低,设置不同的报销比例,减轻大病患者的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年论文(课程论文,课程设计)题目: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者:海仁萨.热西提所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劳动与社会保障(2010-2)班指导老师:买买提艾力2013年11月11日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概述 (4)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5)三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6)(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 (6)(二) 解决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8)总之 (9)参考文献 (10)摘要: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从我国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在取得了显著成果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制度上的缺陷和相关问题。
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并探讨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这些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能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借鉴,以及能够帮助到所有在新农合政策中受益的广大群众。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解决对策绪论随着新疆地区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农村,农民,农业)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
如果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际,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
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概述逐步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这对于帮助农民提高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城、乡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概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农民个人和集体多方筹资形成新农合基金,农民看病就医得到费用报销报偿的医疗保障制度。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背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农村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进步,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旧中国农村卫生事业几乎空白的基础上,我国在50年代就初步建立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并开始兴办合作医疗,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卫生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卫生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从1949年到2003年,全国农村婴儿死亡率从200/千下降到33.1/千,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从1500/10万下降到58.2/10万,传染病发病率从20000/10万下降到192.2/10万。
农村的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农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从1949年的35岁上升到2000年的69.55岁。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农村卫生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较差,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农村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幅度缓慢,城乡居民医疗水平差距加大,特别是农民群众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难以抵御重大疾病风险,有病不医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突出。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关注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指出,合作医疗对于保证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落实预防保健任务、防止因病致贫具有重要作用;提出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在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下,坚持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实行农民个人投入、集体经济扶持、政府适当支持的办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社会化程度,使农民群众真正受益,力争到2000年在农村多数地区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
200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1]39号),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按照自愿量力、因地制宜、民办公助和农民个人投入、集体经济扶持、政府适当支持的原则,继续完善和发展合作医疗制度,帮助农民抵御个人和家庭难以承担的大病风险,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进一步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要求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到2010年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同年10月2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就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进行了整体部署。
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下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3]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4]3号)、《关于做好2004年下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04]56号),国务院于2003年12月和2004年10月2次召开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对全国试点工作进行了具体研究、部署和指导。
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先后2次作出重要批示。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11月20日批示:“这是一件为民、便民、利民的大好事。
望加强领导,完善试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改善服务,造福农民。
”2004年7月23日再次批示:“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但与其它新事物一样,难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望继续加强领导,完善试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确保健康发展,以造福于亿万农民群众。
”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11月19日批示:“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因势利导;必须积极探索,随时主义总结经验;必须坚持为农民服务,把农民利益摆在第一位。
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卫生部门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新路子。
”2004年7月21日再次批示:“赞成关于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总体考虑。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八亿农民的看病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健康和利益,关系农村实现小康宏伟目标。
要充分估计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为此,必须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通过扎扎实实的试点工作,摸索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照顾不同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因势利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必须把国家的政策扶持、合作的优势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多年农村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许多经验和创造来自基层,来自农民,我们要善于发现、总结和提高。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通过各级的艰苦努力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到2004年底,全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3个县(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8040万人,占试点地区农业人口的75.2%。
2005年,我省14个试点县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已达到594.8万人,整体参合率为65.2%。
吴仪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全国试点工作的初步成效进行了概括: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开始形成;二是试点地区农民就医状况有所改善,医药费用负担有所减轻;三是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条件有所改善,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有所加强;四是通过试点工作,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和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指导原则建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遵循以下基本指导原则:第一、积极稳妥的原则。
积极,是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项新生事物的思想认识、工作态度和制定的工作目标要十分积极,采取的工作措施要十分有力。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局。
贯彻落实这一决策,必须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坚决克服一切犹疑、徘徊、观望情绪,采取积极、扎实、有力的工作措施,才能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从而尽最大可能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实现预期的目标。
稳妥,是指具体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必须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方针、政策和指导原则,而决不能违背这些方针、政策和原则,不能简单粗放、搞强迫命令,急于求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制约因素多,特别是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没有成熟的经验与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因此,在具体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稳妥的原则,制定的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
在一些地方的试点中工作中,出现下指标、赶进度、向基层干部搞任务包干,以致出现不经农民同意垫资代缴合作医疗费和弄虚作假等等。
这些做法,轻则欲速不达,不能达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目的;重则贻害无穷,再次失去农民群众的信任,彻底毁掉合作医疗。
积极与稳妥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
离开稳妥片面强调“积极”,很容易出现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上的简单化和冒进;离开积极只讲“稳妥”,则必然导致思想上、工作上的裹足不前,落后于形势和群众的要求。
只有坚决贯彻既积极、又稳妥的原则,才能克服一切犹疑、观望和急于求成的倾向和做法,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
第二、农民自愿的原则。
要办好农村的事,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靠强迫农民办的事,都难以成功,也不会持久。
农民群众是合作医疗的参加者、受益者,也是办好合作医疗的主要依靠力量。
只有坚持和实现了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才会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和长久的生命力;没有农民群众的自愿参加,也就不可能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功,更不能实现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结合实际的原则。
努力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是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最大实际。
地方制定具体政策和实施方案,应当服从和服务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提出的政策目标,应当有利于尽最大可能地实现这个政策目标。
例如,有的地方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不够合理,起付线偏高,封顶线和补偿比例偏低,除外责任过宽,以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沉淀较多;有的对资助贫困农民还不够重视,这部分特殊人群还没有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的管理制度与条规只突出了管理方的需要和方便,忽视了群众的方便,因而得不到群众的赞同;有的习惯于用行政手段代替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出现了违背农民意愿的垫资代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