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译文注释

合集下载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及作者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及作者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及作者《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记承天诗夜游》一句一译

《记承天诗夜游》一句一译

记承天诗夜游苏轼本文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重点字词:元丰六年:公元1083 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解:解开。

欲:将要。

户:门。

欣然:高兴的样子。

起:起身。

行:出行。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准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重点字词: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遂:于是。

至:到。

寻:寻找。

译文: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亦:也。

寝:睡。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译文: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重点字词:如:像。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交横:交错纵横。

盖:大概是。

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重点字词:何:哪个。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译文: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译文赏析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快乐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沉着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欲:想要。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快乐、愉快的样子。

欣,快乐,愉快。

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

闲:清闲。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沉着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简短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简短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简短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接下来分享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全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
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
样清澈透明。

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哪一个夜
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
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
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

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哪里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正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恰好看到〕月光从窗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愉快地起身出门。

考虑没有跟〔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了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犹如一泓积水那样清亮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

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松树柏树,只是缺少有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

重点字词:1、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2、欣然:愉快、愉快的样子。

3、行:散步。

4、念:考虑,想到。

5、者:……的人。

6、遂:于是,就。

7、至:到。

8、寻:寻找。

9、寝:睡,卧。

10、相与:共同,一同。

11、中庭:庭院里。

12、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13、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14、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15、但:只是16、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沉着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17、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特别句式:1、倒装句1.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记承天寺夜游字词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字词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字词注释导语:对于记承天寺夜游,同学们可以深入阅读和了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字词注释,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①,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②,遂至承天寺③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被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⑦。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⑧。

记承天寺夜游字词注释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②念:想。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

③承天寺: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南,今废。

另一说苏东坡曾被贬到福建泉州,故有可能地点是泉州。

④相与:一块儿。

步:作动词用,散步。

⑤如积水空明:积水,意思是庭中自上而下像充满着水,不是地上积水。

其水澄澈,所以用“空明”来形容。

⑥藻荇(xìng):泛称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而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⑦盖:这里是承接上文而推究其原因的一个虚词。

⑧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并没有事情可作,所以他自称为“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 美景与闲心的遇合作者注明,写作时间是元丰六年(1083),这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这年他四十四岁。

总的来说,这时他的心情是比较沉郁的,但是苏东坡毕竟有他自己的个性——不像范仲淹,永远是忧愁,进亦忧,退亦优,在朝忧其民,在野忧其君。

苏东坡当然也有忧愁,可是,他并不因此而没有欢乐。

这一篇写的就是在政治上十分艰难的岁月里,他仍然有自己的欢乐。

这一篇小品式的文章所表现的苏东坡的个性是十分丰富、非常自由的。

他非常重视自己的情,享受难得的欢乐。

本来到了夜里,解衣欲睡了,仅仅因为月色人户,就欣然起行。

不睡了,没有倦意了。

兴致来了,日常生活的习惯就不在话下了。

为什么呢? 因为自然景观触动了他,觉得很应该快乐一下,自己快乐就快乐吧,不够,还要找一个朋友来一起快乐,就跑到承天寺里去找朋友张怀民,一起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注释及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注释及赏析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

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仅仅。

耳:语气词,“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_1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_1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汇编5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1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文赏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

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苏轼的⽂学思想是⽂、道并重。

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的贡献,都是兼从⽂、道两⽅⾯着眼的。

但是苏轼的⽂道观在北宋具有很⼤的独特性。

下⾯是⽆忧考分享的⽂⾔⽂:《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夜,解⾐欲睡,⽉⾊⼊户,欣然起⾏。

念⽆与为乐者,遂⾄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空明,⽔中藻、荇交横,盖⽵柏影也。

何夜⽆⽉?何处⽆⽵柏?但少闲⼈如吾两⼈者⽿。

【译⽂】 元丰六年⼗⽉⼗⼆⽇夜晚,我正准备脱⾐⼊睡,恰好看到这时⽉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兴地起⾝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起游乐的⼈,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就⼀同在庭院⾥散步。

⽉光照在庭院⾥像积满的清⽔⼀样澄澈透明。

⽔中⽔藻、⽔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和柏树的影⼦。

哪⼀个夜晚没有⽉亮?⼜有哪个地⽅没有⽵⼦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罢了。

【注释】 选⾃<<东坡志林>>。

此⽂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光。

⼊:照⼊,映⼊。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

欣然:⾼兴、愉快的样⼦。

欣,⾼兴,愉快。

然,……的样⼦。

⾏:出⾏。

念⽆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起游乐的⼈。

念,想到。

⽆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的⼈。

者:……的⼈。

遂:于是,就。

⾄: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长在⽔中的绿⾊植物。

藻,藻类植物。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_2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_2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优选]《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1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文赏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

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记承天寺夜游 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 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以下是这篇古文的注释: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 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欲:想要。

月色:月光。

入:进。

户: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考虑,想到。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xìng):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为:动词。

做。

但:只,只是。

闲:清闲的人。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中考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记承天寺夜游》
导读: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我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记承天寺夜游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
》是宋代文学
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
闲:清。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
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注释译文赏析(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

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ì 交横 é,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 1083 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 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 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 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 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 1083 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欲想要。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 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 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 ì 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

闲清闲。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 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及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及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及注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及注释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及注释《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通用7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1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文赏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

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译文注释
/ 记承天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空明:清澈透明。
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仅。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