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心理学
• 视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视觉规律和解 释艺术原理的科学。
• 如果说其他设计实践类课程是营养餐的话, 那么枯燥的理论课更像是防疫针,你能从 别的课程中获得养分,而理论课能帮助你 维持健康的机体。视觉心理学课程有助于 你获得关于设计艺术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wenku.baidu.com
• 前言
• 视觉心理学的基础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是通过针对人、艺术品的实验分析研究人 的视觉规律。
• 平衡必须传达意义:所有平衡的艺术样式,都反 映了宇宙中一切活动所具有的平衡趋势,但又是 构成人类生活的那些反复出现和重复产生的动机 永远无法达到的。 • 获取平衡不是艺术的目的,而是它的手段,就像 生活不是追求空无一物的安静而是有目的的活动。 艺术不是为了获得和谐统一,而是要获得由各种 方向的力所构成的式样。 • 一件艺术品,就是对某一特定现实式样做一番组 织,使它达到一种必然和终极的状态。
• 大量实验证明: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与感 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 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 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 • 在这一过程中,心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那些赋予思想家和艺术家的行为以高贵性 的东西只能是心灵。
• 在人的各种心理能力中,差不多都有心灵 的作用,因为人的诸心理能力在任何时候 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着。 • 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 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
• 样式中所包含的事物所处位置距离中心 (支点)越近,其重力越小;相反,则重 力越大。为了保持与其他事物间的平衡关 系,一般会借助影响中立的其他因素进行 调整,如大小、色彩、方向等。 • 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例子。
• 一个样式中,同一事物处于顶部时重力较 大,而处于底部时重力较小,所以,一般 情况下,会将底部的事物体量扩大以获得 平衡。 • 而当事物处于样式的左半部时,重力较小, 反之较大。这由于人的大脑左半球优势决 定的,人大脑左半球负责语言、书写、阅 读等高级神经中枢,对于右方的事物感知 更为敏锐。
• 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 体结构样式的把握。 • 研究视觉现象是每个设计师(重要的是我们所从 事的大部分工作都有使人获得视觉愉悦的成分) 必须做的功课。就像医生必须了解人体的结构和 机能一样。 • 但是,用艺术的方式把握生活的能力,并不是少 数几个天才艺术家特有的,而是属于每一个心智 健全的人,因为大自然给每一个健全的人都赋予 了一双眼睛。
• 但是,事实与上述结论恰好相反,人不是在不活 动的静止状态中实现自我,而是在劳动、运动、 变化、成长、探索、创造等活动中实现自我。总 是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汲取能量,来与趋向 于死寂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进行对抗,即“反熵”。 • 一个不断地从事于追求和运动的人,总是设法把 构成他生命状态的那些相互冲突的力量组织起来, 尽可能使它们达到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
• 形状是能够被眼睛把握到的物体的基本特 征之一,不涉及物体的空间位置、方向等 内容。 • 无论是二维的还是三维的物体,其外部边 界更容易被我们感知。 • 而当我们感知房间内部、洞穴、口腔等虚 空间的形状时,则显得有些困难。
• 所以,能够发现和创造虚空间的美,对我 们来说,不是易事。 • 帽子、杯子、手套、马桶内部是什么形状? • 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率先把对虚空间的塑 造融入到自己的雕塑艺术中。
• 大量事实证明,有机体的知觉能力,是随 着能够把握外部事物的突出结构特征而发 展起来的。 • 对简单几何形体的把握,并不需要高级的 抽象思维能力,只需要比记录细节的能力 更低级和直接的能力。
• 知觉过程就是形成知觉概念的过程。 • 所谓视觉,就是通过创造一种与刺激材料 的性质相对应的一般形式结构,来感知眼 前的原始材料的活动。 • 类似概念、判断、逻辑、抽象、推理、计 算等字眼,同样适用于对感官的描述。
• 西方艺术家对绘画样式结构的处理也不乏 杰出的例子。
• 人在视知觉过程中会主动地运用平整化、 尖锐化、分离等思维活动使被感知对象变 得简化。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也是如此。
• 平整化
第四讲 空间
• 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 • 图底、层次、凹凸、型体。
• 由此也可以同样推论,世间一切物理活动 都可以被看做是趋向平衡的活动。 • 在心理学领域,格式塔心理学家也得出相 似结论:每一个心理活动领域都趋向于一 种最简单、最平衡、最规则的组织状态。 • 从而,弗洛伊德强调“死本能”(回归到 无机状态的本能倾向)的重要性。即人们 总是设法使自己消耗的能量尽可能减少, 人从本性上便是懒惰的。
• 那么,简化是什么?怎么实现简化呢?
• 当某件艺术品被誉为具有简化性时,人们 总是指这件作品能够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 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结构中。在这个 结构中,所有细节不仅各得其所,而且各 有分工。 • “简化”并不是“简单”的意思,而是与 “复杂”更为贴近。
• 简化是“在洞察本质的基础上所掌握的最 聪明的组织手段。” • 伦勃朗通过拒绝使用蓝色而使自己的绘画 更加简化。 • 许多艺术家通过媒介的一致性而达到更高 程度的简化。例如梵高。
• 由艺术概念的统一所导致的简化性,绝不 是与复杂性相对立的性质,只有当它掌握 了世界的无限丰富性,而不是逃向贫乏和 孤立时,才能显现出简化性的真正优点。 • 简化并不是指一个样式中包含的成分少, 而是指样式的结构特征少。 • 当一个式样用尽可能少的结构特征把复杂 的材料组织成有秩序的整体时,我们就说, 这个样式是简化的。
• 样式的简化性取决于其中所包含事物的结 构特征是否与整体保持一致,而不是单个 事物的结构特征是否简单。
• 在样式中,事物间的关系越简单,样式就 越具有简化性。 • 直线是简单的,直线与直线的相互垂直、 平行的关系是简单的。 • 规则形比不规则形简单,对称的事物比不 对称的简单。
• 古今许多艺术家们就是借助样式中事物关 系(结构特征)的简单化而实现了样式的 简化。
• 事物的形状会产生方向,任何一个具有明 确结构线的事物都会产生沿结构线方向的 力。
• 样式中邻近的事物间会产生相互的吸引力, 从而使之形成一个整体,整体的形状同样 会具有明确的方向。
• 当方向与我们脑中的坐标产生角度时,其 重力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而成为构成画 面样式的力。 • 当样式中有一种力出现,打破平衡后,就 需要其它的力与之抵消,从而使样式达到 平衡。
• 也正因为如此,艺术活动才具有其意义和 价值。 • 艺术的崇高和永恒在于,他的被创造和被 知觉的过程都是人生(反熵过程)的象徵 与浓缩。后面的大量实例会证明这一点。 •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知,在视觉心理 中,人为什么需要平衡,平衡是什么,平 衡应该具备什么作用。
• 平衡:不论是物理平衡,还是心理平衡, 都蕴含同样的内容:它所包含的每一件事 物,都达到了其停顿状态时所特有的一种 分布状态。 • 一个平衡的构图,其形状、方向、位置诸 要素之间的关系,都达到了如此确定的程 度,以至于不允许有些微的改变。
• 人的阅读习惯也是从左至右。 • 但是古代中国人却相反,这可能与他们推 崇的中庸之道有关。书法中每个汉字有着 强大的向右方向的力,而向左阅读形成的 整体的力刚好与每个汉字的力方向相反, 相互抵消。
• 方向是影响重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 一个样式中事物的方向是如何产生的?
第二讲 平衡
• 人们创作的艺术品,就是制造一种式样, 这种式样能够对人脑中的电化学力场造成 均衡的刺激,使生理力的分布达到可以抵 消的状态,使人们获得一种平衡的愉悦感。 • 那么,什么是平衡,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 平衡的概念源于物理学研究领域中“熵” 的概念,即热力学第二定律: • 在任何一个孤立的系统中(即不与外界发 生能量交换的系统)其任何一种状态,都 是其中运动能量的一种不可逆转的减少趋 势所最终达到的状态。 • 依次而论,整个宇宙都在向一种平衡状态 发展,在这种最终的平衡状态中,一切不 对称的分布状态都将消失。
第一讲 力场和坐标
• 每一次观看活动都是一次视觉判断。
• 我们不需要测量就可已看出图中圆点的位 置,偏离中心,位于右上边。 • 判断其位置的同时,我们看到一种不安定 性和运动的趋势,正在离开画面中心,或 者在向画面中心靠拢。
• 当圆点位置靠近画面边缘时,我们会感觉 到它仿佛被边缘吸引,又好像被边缘弹回。
• 实验证明,在我们的视觉过程中,画面上 分布着有多种力,也可以说是多种力作用 的“场”。
• 画面的中心是最稳定的点,因为这里是四 条轴线的交点,力的相互作用最强,也最 稳定。
• 在画面的对角线上我们也可以获得相对稳 定的位置。 • 稳定的位置是静止的,但是也蕴含着巨大 的能量,像拔河过程中静止的绳子,是多 种“力”相互作用而达到平衡的结果。
• 知觉概念的产生,使我们有“知觉经验” 得以在后来的知觉过程中得以参照。
• 视觉过程具有把握事物突出特征和参照知 觉概念的特点,因此,视觉过程是个简化 的知觉过程。 • 所以,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制造一 个简化的式样,就像制作一个平衡的式样 一样。而且简化和平衡是有密切联系的。
第三讲 简化
• 视觉过程与照相截然不同,不是消极接受, 而是积极的活动。 • 在视觉过程中,思维积极地参与,对视觉 对象进行过滤和选择,甚至形成“视知觉 概念”。
• 视觉过程的积极性体现在对事物本质特征 的捕捉上。 • 视觉通过对视觉对象少数几个突出的视觉 特征的抓取,就能够确定对对象的认知, 并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样式。
• 那么这种力真实存在吗?是如何产生的?
• 人的大脑视觉中心位于人脑的后部,是一 个电化学力场,事物不同部位反射的光线 通过视网膜对视皮层的刺激体现为电化学 力场中不同区域力的相互作用。所以,观 察者看到的“力”,是活跃在大脑视中心 的生理力的心理对应物,或者是生理力本 身。 • 这种力是生理现象,却被人体验为是被观 察的事物本身的性质。
• 实验和论证,证明“力”和“场”是存在 的,而且与人的视觉产生对应关系。 • 当图中的圆点位于明确的力的作用下时, 我们的视觉经验是愉悦的;相反,当图中 的圆点所在的位置,各种作用力不明确, 圆点在模糊的力的作用下摇摆不定,那么, 人的视觉经验是不愉快的。
• 画面因为形状而具有“场”,而其中竖直 方向的力和水平方向的力却跟随着我们, 像坐标一样存在于我们的大脑当中,我们 依靠他们来评判视觉形象的角度。当然, 有时也会被我们的经验所左右。
• 在视觉心理学理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杰 出的艺术家已经深谙视觉规律之道,并能 够把它运用自如了。 • 甚至手工艺人也是如此。
• 对称的样式是简化的,简化的式样是对生 活的浓缩,而汉代的手工艺人又对本已达 到极致的艺术样式施加外力,使之产生类 似透视的形变,重新回到三维空间里。是 谁能够将生活的极致象征玩弄于掌骨之中? 唯有神,由此,手工艺人将这些现实中的 形象赋予了神性。
• 所以,平衡必须传达意义。不管一件艺术 品是再现的还是抽象的,只有当它传达某 种内容时,才能最终决定,应该去组织和 构造什么样的式样。 • “人物的分布和排列,应该与你希望这些 行动所要代表的意义相一致”——达芬奇
• 影响平衡的两个因素:重力和方向 • 而重力又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位置、大 小、色彩、兴趣、独处、形状、方向、知 识、顶底、左右。
• 视觉心理学的目的是对视觉的效能进行系 统的分析,以便指导人们的视觉,并使它 的机能得到恢复。
•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假如不能把握事物的 整体或统一的结构,就永远不能创造和欣 赏艺术。设计也是如此。 • 在一个整体样式中,各个不同要素的表象 看上去究竟是什么样子,主要是取决于这 一要素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和起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