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民族精神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人的民族精神读书笔记

日本自立国以来,特别是近代以来,在技术形成与革新方面走出了一条与中国截然不同的道路:从近代日本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中可以看出,日本人热衷以各种“道”为代表的系统性技艺,而不喜欢向传统的中国人那样,从宏观上解释这个世界最本质的东西。我认为,这植根于日本相对严酷、封闭的自然环境,为了生存,他们养成了尊崇实力、注重实用的特点。

为了使更多的日本人掌握重视器物层面上的知识与技能,提升民族的整体竞争力,日本人较早认识到了教育立国的重要性:江户时代,兰学传入日本,成为上层争相追逐、标榜的学问;明治维新以后,明治政府大量废除封建私塾,开办新式学校,力争从思想文化和教育体系上脱亚入欧。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率先在全国普及了义务教育,是世界上最早最快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日本人也热衷于追求知识,特别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据一项市场调研表明,《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每日发行量均超过1200万份。

我认为,日本近代教育的着力点同中国的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把重点放在伦理道德教育方面,而日本以生产与生活方面的实用性知识技能为主。日本人认为,东方传统道德教育是“虚学”,近代西洋科技知识是“实学”。实学才是真正的文明。明治天皇带头学习西方技术,提出了“广求知识于世界”的理念。由于日本十分重视办学兴教,形成了热衷于知识技能和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的敬业之风。和中华民族一样,日本民族历来不擅长抽象思想和理论研究,却愿做能工巧匠,只要有钱,就能继续购买外国的技术,只要有充足的工程学知识,用以改造西洋技术并使之产业化,日本就不会在工业技术上比外国落后很多。例如二战结束后,日本之所以能在废墟上快速起飞,我认为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以实业立国、技术立国。“即使GDP在一夜之间被地震摧垮,如果知识力、技术力还在,就留存住了经济的根本。”中国人的气质,孔子说过一句话,叫“智者不惑”,既指对真理的确信,更指辨别善恶行为的不惑。中国人不太像日本人那样专注与精通某项技艺,而重视应该如何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标准。日本人是具有工匠气质的国民,工匠把能否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而对之外的事情不发表任何意见。这固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经济和技术有较快的发展,但是,轻视理论钻研和忽视伦理道德教育会使发展缺乏后劲和一个宏观的方向,这也是近代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陷入经济危机泥潭不能自拔的根源。

日本的这种工匠技术型国家,有一个令人注目的特点,就是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这首先表现在它的农业领域:日本田地面积狭小,所以自古以来,就养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尤其重视品种改良与耕作技术的更新,以求千方百计提高产量。虽然日本的自然环境很适于水稻和某些旱地作物的生长,但就拿水稻来说,特别难以栽培。“米”这个字说明,需要经过“八十八”道步骤才能栽培出优质的水稻。所以日本农民一向很勤劳、耐心、敬业。进来,日本农业继续秉承“精益求精”的传统,农作物开始向微型化发展。例如最近日本推出的微型水果和蔬菜,不在大而在可口、富于营养,从我的专业角度(工商管理)来看,这迎合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特点,适应了市场需求,符合日本人一贯的“节约”思想。

不过,最能反映日本产业精细化倾向的,是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高精尖技术产品。美国首先发明的半导体,由索尼公司内化为自己的技术、缩小,作为大众商品加以推广,造就了庞大的民用电子市场。日本高新技术能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一直保持高质量和高销量,首先得益于技术人员和工人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不厌其烦的革新精神,称得上日本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在当今的新体现。日本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绝大部分是奋战在生产科研第一线的实践者,并非在大学或研究机关的科学家。正式靠着这种传承久远的工匠精神,日本至今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已有十二位。

不单单是惊天动地的大发明才叫发明,日本到处充盈着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工巧匠。例如,我们都听说过安藤百福发明并且改进方便面的故事,也听说过在某酱油店打工的少年利用棕

榈叶制作鲍鱼刷的故事。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取材皆可为发明。由于有了众多热爱技术、热爱发明的人,日本的创新精神才能汇聚成一股力量。

日本政府对于科技的投入和科技战略也格外重视。日本主要由经济产业省和文部科学省挂帅,着重培养实战技术型人才,他们对人才的要求着重于具有迅速投入科研开发并能很快把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反观中国大学,尤其是文科的一些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所教授内容上的与现实脱节和空洞无物,我们是否应该有所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