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第2课《诗两首》(共37张PPT)
18
19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和思路。 •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反复诵读,教师 点拨,领会诗歌的内容含义。 • 3、通过反复诵读探究诗歌的内涵。
20
• • • •
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探究诗歌的内涵 难点: 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思路
21
这首诗是诗人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 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 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战士的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 —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7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刺刀( cì )骨头( ɡǔ 2、解释下列词语。 奴隶: 被奴役被压迫的人。
tou )奴隶( nú
lì )
8
1、从诗下面所标示的“1938年作”,你联想到了什么? 2、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什么? 3、从以往的学习经验看这首诗的写法。
9
1、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我们”,为什 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杀?
脸和强盗相:‚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
这是奴隶!’从而揭示了甘当奴隶的可悲之处,激励 人们觉醒,鼓舞人们奋起抗战,有很强的战斗力和号
召力。
11
• 诗歌的标题是一个什么句子?有何作用? 请根据语感和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设问 句。制造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假使我 们不去打仗,会怎么样?”
12
• 2、“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怎样的结 果?请用课文中的诗句回答。 敌人用刺 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 3、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 死我们”,为什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 杀? 用刺刀杀更能说明敌人的残忍。
22
19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和思路。 •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反复诵读,教师 点拨,领会诗歌的内容含义。 • 3、通过反复诵读探究诗歌的内涵。
20
• • • •
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探究诗歌的内涵 难点: 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思路
21
这首诗是诗人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 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 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战士的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 —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7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刺刀( cì )骨头( ɡǔ 2、解释下列词语。 奴隶: 被奴役被压迫的人。
tou )奴隶( nú
lì )
8
1、从诗下面所标示的“1938年作”,你联想到了什么? 2、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什么? 3、从以往的学习经验看这首诗的写法。
9
1、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我们”,为什 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杀?
脸和强盗相:‚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
这是奴隶!’从而揭示了甘当奴隶的可悲之处,激励 人们觉醒,鼓舞人们奋起抗战,有很强的战斗力和号
召力。
11
• 诗歌的标题是一个什么句子?有何作用? 请根据语感和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设问 句。制造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假使我 们不去打仗,会怎么样?”
12
• 2、“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怎样的结 果?请用课文中的诗句回答。 敌人用刺 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 3、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 死我们”,为什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 杀? 用刺刀杀更能说明敌人的残忍。
22
《郭沫若诗两首》ppt课件
导入新课
请您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 桃 花 开 了 , 好 像
……
蒲公英飞起来了,好像……
蜜蜂在花丛中来回穿梭,好像……
皎洁的月光像……
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 开贞,四川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 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 诗创作。1926年参加北阀战争 ,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 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他学识 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 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静夜》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 集《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这 时国内的“五四狂潮已过,政局混乱。 作者思想感情极端矛盾,他既对现实不 满,有强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抗精神, 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现实的空幻境 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安慰。因此,诗 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词语解释
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闲游: 悠闲地游逛。 定然:一定像这样。
陈列: 把物品摆放出来 给人看
珍奇: 珍贵而稀有的物品。
整体感知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 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 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 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仰望星空
繁华的街市
花灯
课文讲解
《静夜》主要写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 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 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 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 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
课堂练习
1、诗中 一 节是写实, 二三四 节是想象。 2、“世上没有的珍奇”的“珍奇”,在诗 里将 形容 词用作 名 词,意 为 稀有而珍奇的物品 。 3、“街灯明了”的“明”是 动 词,“天 上的明星”的“明”是 形容 词。
请您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 桃 花 开 了 , 好 像
……
蒲公英飞起来了,好像……
蜜蜂在花丛中来回穿梭,好像……
皎洁的月光像……
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 开贞,四川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 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 诗创作。1926年参加北阀战争 ,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 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他学识 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 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静夜》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 集《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这 时国内的“五四狂潮已过,政局混乱。 作者思想感情极端矛盾,他既对现实不 满,有强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抗精神, 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现实的空幻境 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安慰。因此,诗 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词语解释
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闲游: 悠闲地游逛。 定然:一定像这样。
陈列: 把物品摆放出来 给人看
珍奇: 珍贵而稀有的物品。
整体感知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 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 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 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仰望星空
繁华的街市
花灯
课文讲解
《静夜》主要写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 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 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 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 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
课堂练习
1、诗中 一 节是写实, 二三四 节是想象。 2、“世上没有的珍奇”的“珍奇”,在诗 里将 形容 词用作 名 词,意 为 稀有而珍奇的物品 。 3、“街灯明了”的“明”是 动 词,“天 上的明星”的“明”是 形容 词。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45张PPT)》(共45张PPT)
4、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什么后果?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写法: 1、巧妙的构思:假设情景的描绘使人们明白了不去打 仗后那屈辱亡国的后果,从而激发人们的抗日激情。 2、语言特点:多用口语,质朴有力,掷地有声,有一 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强烈地激发了当时国人的生死存亡 的忧患意识,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揭示道理:爱好和平,不愿做奴隶,就必须起来战斗, 以革命的暴力反抗侵略者野蛮而惨无人道的暴力。 评论:“一字字打入你的耳中,打在你的心上。”
•
1、从诗下面所标示的“1938年作”,你联想 到了什么? 2、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什么? 3、从以往的学习经验看这首诗的写法。
问题探究
1.诗的开头“透过炮火,透过烟雾”, 有何作用?
这两句简明概括地渲染了硝 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斗场 面,为下文展开战士丰富的 内心世界提供了背景。
2.《军帽底下的眼睛》刻画了哪两种人 物形象?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军帽底下的眼睛》是诗人胡昭1952年12月 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有着意渲染硝烟 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正面歌 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者战士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 个世界——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是诗人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 没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 从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战士的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 —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9时54分58秒下午9时54分21:54:5821.7.3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语文1.2《诗两首-雨巷》课件
而油纸伞与雨巷、 篱笆墙也很好地结合 起来了。时间是暮春, 并且在寂寥地下着的 小雨,在幽深、寂静、 凄美、朦胧之外,又 平添了一份冷漠,凄 清、迷离、空蒙的氛
围,总体来说,朦胧、 感伤。
意象分析
丁香
意象分析
丁香
意象分析
丁 香 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开
花为白色或紫色,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意象分析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 起来,于是便营造出幽 深、寂静、朦胧、凄美 的氛围。
意象分析
油纸伞
意象分析
油纸伞
意象分析
油纸伞 复古、怀旧、神秘、迷漫
意象分析
油纸伞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 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漫 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 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 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首尾呼应)两节上,从 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反复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久,悠久”; 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 徨”; 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 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⑤
押韵
每节压ang韵两三次,使节奏舒缓悠扬。
丁 香 丁香开花开在暮春时节,易凋
谢。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 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 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 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浣溪沙》
意象分析 丁 香 美丽 高洁 冷艳
哀婉 愁怨 惆怅
意象分析
雨 戴巷
望 舒
“雨巷诗人”—— 戴望舒,中国现代派 诗人。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PPT课件
语言风格
两首诗均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婉约、含蓄特点,但《锦瑟》的语言更为华丽、晦涩,而《夜雨寄北》则 相对平实、真挚。
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比较
情感表达
《锦瑟》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都表达了深沉的爱情主题, 但前者更注重对逝去爱情的追忆 与感伤,后者则着重描绘恋人之 间难以割舍的情感。
艺术手法
两首诗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 征手法,《锦瑟》通过琴音、华 年等意象表达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则 以“东风”、“春蚕”、“蜡炬 ”等象征爱情的坚贞与执着。
结构特点
《锦瑟》以首尾呼应、回环往复 的结构形式,营造出一种朦胧、 幽远的艺术效果;而《无题·相见 时难别亦难》则以起承转合的传 统结构,展现出诗人情感的起伏 与变化。
李商隐诗歌风格总结
01
02
03
04
情感深沉
李商隐的诗歌多表达爱情、人 生等深沉主题,情感真挚、感
人至深。
意象丰富
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各种意象来 表达情感,构建出朦胧、幽美
的艺术境界。
语言华丽
李商隐的诗歌语言华丽、晦涩 ,多运用典故、比喻等修辞手 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结构多变
他的诗歌结构灵活多变,不拘 泥于传统形式,注重情感的起
04
艺术特色探讨
音韵之美
押韵工整
诗中押韵严谨,使得诗句在朗读时具有和谐的音 乐感。
平仄相间
诗句中平仄安排得当,形成起伏跌宕的节奏感, 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音色丰富
诗人运用多种音色,如清脆、悠扬等,使得诗歌 在听觉上更具美感。
意境深远
朦胧美
诗人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创造出一种朦胧美的意境,使读者在 品味中感受到诗歌的韵味。
两首诗均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婉约、含蓄特点,但《锦瑟》的语言更为华丽、晦涩,而《夜雨寄北》则 相对平实、真挚。
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比较
情感表达
《锦瑟》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都表达了深沉的爱情主题, 但前者更注重对逝去爱情的追忆 与感伤,后者则着重描绘恋人之 间难以割舍的情感。
艺术手法
两首诗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 征手法,《锦瑟》通过琴音、华 年等意象表达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则 以“东风”、“春蚕”、“蜡炬 ”等象征爱情的坚贞与执着。
结构特点
《锦瑟》以首尾呼应、回环往复 的结构形式,营造出一种朦胧、 幽远的艺术效果;而《无题·相见 时难别亦难》则以起承转合的传 统结构,展现出诗人情感的起伏 与变化。
李商隐诗歌风格总结
01
02
03
04
情感深沉
李商隐的诗歌多表达爱情、人 生等深沉主题,情感真挚、感
人至深。
意象丰富
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各种意象来 表达情感,构建出朦胧、幽美
的艺术境界。
语言华丽
李商隐的诗歌语言华丽、晦涩 ,多运用典故、比喻等修辞手 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结构多变
他的诗歌结构灵活多变,不拘 泥于传统形式,注重情感的起
04
艺术特色探讨
音韵之美
押韵工整
诗中押韵严谨,使得诗句在朗读时具有和谐的音 乐感。
平仄相间
诗句中平仄安排得当,形成起伏跌宕的节奏感, 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音色丰富
诗人运用多种音色,如清脆、悠扬等,使得诗歌 在听觉上更具美感。
意境深远
朦胧美
诗人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创造出一种朦胧美的意境,使读者在 品味中感受到诗歌的韵味。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PPT课件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 及唐朝国家战乱,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诗 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 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来世渺茫难求, 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 事实。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 年”,以“思”引发“无端” 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 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感慨, 是比兴之笔。
பைடு நூலகம்诗哪一联直抒胸臆?有何作用?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情感
庄生晓梦迷蝴蝶
➢人生如梦,诗人因回顾往事而 产生一种迷惘和悲痛。
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之心,生前有恨,死后续 之。无限的愁绪与哀怨。
《锦瑟》
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 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不一 定是“咏物诗”,可能按《诗经》 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也算一首 无题诗。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 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 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 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诗歌题为“锦瑟”,除首联外,内容仿佛与“锦瑟” 无关,“锦瑟”究竟在诗中有何作用?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点明题旨:对比兼用典。 ➢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 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 一问虽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玄宗沉迷 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 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此诗被评为“用笔 至细,讽意至深”,请你 从叙事委婉方面说说“用 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 面说说“讽意至深”。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诗 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 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来世渺茫难求, 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 事实。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 年”,以“思”引发“无端” 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 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感慨, 是比兴之笔。
பைடு நூலகம்诗哪一联直抒胸臆?有何作用?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情感
庄生晓梦迷蝴蝶
➢人生如梦,诗人因回顾往事而 产生一种迷惘和悲痛。
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之心,生前有恨,死后续 之。无限的愁绪与哀怨。
《锦瑟》
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 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不一 定是“咏物诗”,可能按《诗经》 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也算一首 无题诗。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 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 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 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诗歌题为“锦瑟”,除首联外,内容仿佛与“锦瑟” 无关,“锦瑟”究竟在诗中有何作用?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点明题旨:对比兼用典。 ➢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 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 一问虽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玄宗沉迷 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 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此诗被评为“用笔 至细,讽意至深”,请你 从叙事委婉方面说说“用 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 面说说“讽意至深”。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郭沫若诗两首PPT课件18 人教版 (共26张PPT)
• 环境雅:
•
• 想象奇:
•
想象训练
仿照示例写句
• 示例:天上的星星现了,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
开放了……
月 光 照 在 地 上
…… 笼 中 的 小 鹦 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47.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48.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9.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0.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雨巷》诗两首PPT(第一课时)演示课件
《《向诸葛亮借智慧》读后感》
-8-
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希望和救星,他找到监狱长,救他,说这是他可以翻案的机会,只要找到那名犯人,再加上他的学生做证,他就
可以重见天日。可惜他太异想天开了,社会是黑暗的,监狱里更黑暗,监狱长制造一次越狱的假象,将唯一可以做证的,他最抱希望
的学生给枪杀了!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制不住的流,为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的挫折和打击感到命运的不公,
诸葛亮那样,不但自己有智慧,更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灾势,难做的到岁优势月互》补。,分槽喂马,这是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喜欢挑剔
的人总把目光集中别人的缺点上,人无完人,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表现的状态也会有差异,老师的智慧就体现在发现他们 的优势,调动他们的情绪,给他们以恰当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充满自信,课堂就是自我展示的殿堂,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希望和救星,他找到监狱长,救他,说这是他可以翻案的机会,只要找到那名犯人,再加上他的学生做证,他就
可以重见天日。可惜他太异想天开了,社会是黑暗的,监狱里更黑暗,监狱长制造一次越狱的假象,将唯一可以做证的,他最抱希望
的学生给这枪个杀了篱!看笆到墙这里是,我颓的圯眼泪的制不,住就的流是,为让这人样一有个有种才华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的挫折和打击感到命运的不公,
2雨巷
-2-
-3-
二、知人善任的管理策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不同人的长处,扬长避短是团队前进的内驱力之一。作为管理者,象 诸葛亮那样,不但自己有智慧,更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分槽喂马,这是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喜欢挑剔 的人总把目光集中别人的缺点上,人无完人,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表现的状态也会有差异,老师的智慧就体现在发现他们 的优势,调动他们的情绪,给他们以恰当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充满自信,课堂就是自我展示的殿堂,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
课件27:第2课 诗两首——雨巷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的这种心境的反映。
文学常识
中国现代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指新体诗 (新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 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 由。胡适的《尝试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第一部 白话新诗集,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出一种崭新的面貌。 而为新诗地位的确立作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 神》。
3.妙用重叠和反复手法 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 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 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 法,如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诗句。而 首尾两节,除“逢着”换为“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 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
文本研读
阅读《雨巷》一诗,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 美、感伤的基调? 答案 (1)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 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语来表现孤寂、 迷惘的心情。
(2)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 怨”“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 惘、彷徨。 (3)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圮”“寂寥”两个词,描绘 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全诗每节第三、 六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 到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THANKS
谢谢聆听
背景解读
《雨巷》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正值中国历史上最黑
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
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ppt模板
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 “追忆此情” ,使 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二、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 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 “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深。梦中田美玉在 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
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 非常悲凄。 3、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4、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 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 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预习《马嵬(其二)》。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 规容许而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 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 《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该诗。 2.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 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 特,余味无穷。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 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 精丽,摹写入微。
深山倾情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 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 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 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 入情网。
研读课文
二、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 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 “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深。梦中田美玉在 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
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 非常悲凄。 3、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4、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 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 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预习《马嵬(其二)》。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 规容许而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 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 《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该诗。 2.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 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 特,余味无穷。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 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 精丽,摹写入微。
深山倾情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 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 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 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 入情网。
研读课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分析诗歌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的方法
答题步骤:景、情、境 ①描画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的联想和想 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泛,要答具体。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 阔、萧瑟凄凉、怅惘感伤等。
庄生晓梦迷蝴蝶
蓝田日暖玉生烟
《搜神记》载:吴王夫差小女紫玉 与韩重相爱,欲嫁未成,气结而亡。 后韩重前去祭奠,紫玉显形,韩重欲 抱,化烟而逝。其它见注释。
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 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 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 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 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 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 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 游移不定的成分。
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 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
• 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 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 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 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 于此时。
•
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这些回忆前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 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 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 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 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 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 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沉痛,又极 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 她的身影,毕生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 回忆中怅惘与悲伤,直到李商隐晚年,还 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教育部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22《诗两首》课件新人教版课件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 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 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 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 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 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 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 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讲授新课 (2)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 银星千颗。”中的“溅”字用得好吗?为 什么?
一个“溅”字化静为动,它形象地写出了太 阳落山,星星出现的场面。
讲授新课
1.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 自己什么情感
呢?说一说你的理解?
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 与大陆的思念。
讲授新课
升 再
《夜幕.星空》 《月亮船》 《太阳车》 《弯弯的月亮》 《圆月》 《我心中的太 阳》 《路灯》 《太阳和云朵》 《晚霞》
起
《初升的太阳》 《未来的地球》
航
《未来的我》
……
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一节诗歌请你根据诗的内容和形式,运用
恰当的比喻,合理想象续写一节。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锦绮; 一节一节地剪去, 等到剪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品一品
联想: 甲事物 存在
想到
想象与联想
乙事物 存在
想象:
甲事物
存在
创造出
乙事物 不存在
街灯
联想
讲
明星
授
街市
美丽
新
课
物品
珍奇
想象
牛郎织女 来往、闲游
生活
光明 美好 自由 幸福
第一节赏析:
街灯
联 想
比多 喻亮
明星
远远的街灯 明了, 好像 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 现了, 好像 点着无数的街灯。
七年级下《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鲁教版-课件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战 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 望,培养爱国情感和和
平意识。
态度目标
学生能够关注人类命运 和世界和平,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和世界观。02诗歌来自景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田间,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 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田 间是中国“七月诗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
代表作品
《给战斗者》、《马头琴歌》等 。
和讲解。
改进措施
03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加强个性化指导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07
结语
总结全文
01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是一首反 战的诗歌,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 和荒谬,呼吁人们反对战争,珍 惜和平。
02
诗歌表达了对于战争的深深忧虑 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提醒人们 要珍惜和平,警惕战争的破坏性 。
教学设计
• 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 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讲解诗歌的主题、意象、语言特点等。
教学设计
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05
诗歌思想情感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概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荒 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
对和平的渴望。
主题思想分析
诗人通过“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 一假设,引导读者思考战争对人类 的影响,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珍惜和平,反对战 争,努力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
情感表达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ppt课件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 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 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 的思乡情感。
2020/7/30 30
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能不 能去掉?
如果去掉第四节,本诗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 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 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8ɡ 汹涌
腐fǔ烂
喉l咙ónɡ
lí 黎明
yǔ 羽毛
2020/7/30
9
二、记一记:
①嘶哑: 声音沙哑。 ②汹涌: 水势很大,向上涌。 ③悲愤: 悲痛愤怒。 ④温柔: 温和柔顺。 ⑤黎明: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⑥深沉: 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2020/7/30 10
永不/ 老去
2020/7/30 36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
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a钟情于中国
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不
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
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
象
遭践踏的国土 满腔的悲愤
风
征
愤怒的反抗
黎明
光明的未来
歌 唱 “土 地 ” ,表 赤 子 忠 心。
2020/7/30 22
乡愁 —余光中
2020/7/30 23
2020/7/30 24
2020/7/30 25
作者介绍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 京,祖籍福建永春,现 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 评家。主要诗作有《乡 愁》、《白玉苦瓜》、 《等你,在雨中》,诗 集有《灵河》、《余光 中诗选》。
2020/7/30 30
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能不 能去掉?
如果去掉第四节,本诗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 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 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8ɡ 汹涌
腐fǔ烂
喉l咙ónɡ
lí 黎明
yǔ 羽毛
2020/7/30
9
二、记一记:
①嘶哑: 声音沙哑。 ②汹涌: 水势很大,向上涌。 ③悲愤: 悲痛愤怒。 ④温柔: 温和柔顺。 ⑤黎明: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⑥深沉: 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2020/7/30 10
永不/ 老去
2020/7/30 36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
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a钟情于中国
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不
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
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
象
遭践踏的国土 满腔的悲愤
风
征
愤怒的反抗
黎明
光明的未来
歌 唱 “土 地 ” ,表 赤 子 忠 心。
2020/7/30 22
乡愁 —余光中
2020/7/30 23
2020/7/30 24
2020/7/30 25
作者介绍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 京,祖籍福建永春,现 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 评家。主要诗作有《乡 愁》、《白玉苦瓜》、 《等你,在雨中》,诗 集有《灵河》、《余光 中诗选》。
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PPT课件人教版
关
实秋、陈西滢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自由散漫,而努
力地去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
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
诗的词藻,他创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的新格律
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导读·边学边思
二、朗读感知
《雨巷》
1.朗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老师范读及学生自由读,并识
栏 字句清新、音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
目
开 富于变化。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
关
集》《云游》等。徐志摩追求个性解放,生活理想是:
爱、自由、美。
导读·边学边思
2.背景介绍
(1)《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
全国处于白色恐怖时期,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
栏 目
多情自古伤离别
开 关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导记·晨读晨练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本 课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导读·边学边思
3.文体知识
现代诗派:这个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
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且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
人,被称为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这个诗派的
本
鼎盛时期。现代诗派的诗艺核心是象征主义。
课 栏
新月派: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
目 开
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读本》第一册)
诗人
食指
食指其人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 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 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 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 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 今仍在精神病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 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 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 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 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找出例子吗?
表面上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 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 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 曾学过的《在山的那边》也采用了这种 写法。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 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在文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 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 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尝试写几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举行 诗歌朗诵会,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 ”的手抄报。 3、以“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500字以上。
3.这两首诗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给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 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 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启 示: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坚定性格, 把握人生之路!
关于作者:
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
1963)美国诗人。1874年3月26日生于美国 西部的旧金山。他11岁丧父,后随母亲迁 居东北部的新英格兰。
弗罗斯特16岁开始写诗,20岁时正式 发表第一首诗歌。他勤奋笔耕,一生中共 出了10多本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山间》, 《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树》以及《林间 空地》等。
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 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 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 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 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 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 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 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 理想,相信光明必来, 正义必胜。
普希金在流放期间的乡村
朗读诗歌
假 不 忧 相 心 现 一 一 而 就
如 要 郁 信 儿 在 切 切 那 会
5.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诗没有什么具体形象,只是 以劝告的口吻明确地说明道理。一般 诗歌的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而 将主题含蓄地暗示读者。
6、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仿句练习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 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_________, 不要 , 不要 ! 。 2、背诵全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 不要悲伤 如 否定错误态度 不要心急 生 活 欺 快乐 须要镇定 骗 的日 了 指出正确态度 要有信心 子将 你
积 极 乐 观
会来 临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 亲切的怀恋”?
可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强调一种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 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 是一笔宝贵的人生我 直 但 它 显 虽 很
色 惜 在 向 到 我 荒 得 然 少
的 我 那 着 它 却 草 更 在 留
树 不 路 一 消 选 萋 诱 这 下
林 能 口 条 失
里 同 久 路 在
分 时 久 极 丛 外 分 美 路 的
出 去 伫 目 林
两 条 路, 涉 足, 立, 望 去, 深 处。
了 另 萋,十 人,更 条 小 旅 人
一 条 路, 幽 寂, 丽; 上, 足 迹。
那 天 两 条 啊,留 但 我 恐 怕 也 我 一 而 从 许 将 片 我 此
清 路 下 知 我 多 轻 树 选 决
晨 都 一 道 难 少 声 林 择 定
落 未 条 路 以 年 叹 里 了 了
叶 经 路 径 再 后 息 分 人 我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 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 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 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问题探究: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 “未选择的路”? 2.在诗歌表现的情绪上,《未选择的路》与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 3.这两首诗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满 脚 等 延 回 在 将 出 迹 一
地, 印 污 改 日 绵 无 返。 某 往 两 更 生 个 事 条 少 的
染。 再 见! 尽 头,
地 回 路 的 道
方, 顾: 一 条, 路。
思考题: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 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找出例子吗? 2.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习目标
一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诗歌的内容。
二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象征意义。 三 、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受到美的熏陶和 感染。
普希金像
亚历山大· 谢尔盖耶维奇· 普希金(1799-1837),俄罗 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 史称“俄罗斯文学之 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 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 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贵 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 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 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 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 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 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 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 而死,年仅38岁。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 “未选择的路”?
a.感叹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 意性 ;
b.深化主题 ——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 念, 更让人留恋。
2.在诗歌表现的情绪上,《未选择的路》与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乐观积极; 《未选择的路》则表现有些忧郁。
生 活 欺 悲 伤,不 的 日 子 吧,快 乐 永 却 都 都 过 成
骗 要 里 的
了 心 需 日
你, 急! 要 镇 子 将
静: 会 来
临。
远 向往着 未 来, 常 是 忧 郁; 是 瞬 息, 将会 过 去, 去 了 的, 为 亲 切 的 怀 恋。
讨论、探究
我的灵魂在珍贵的诗歌之中。
——普希金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 亲切的怀恋”? 5.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
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 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 丽。”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 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 以返回。(选择之后的怅惘)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 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 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 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 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 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 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 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 未来,现在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 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 怀恋。
例:
假如生活中遇到了 困苦,不要惊慌, 不要沮丧!阴暗的 日子里需要信心, 相信吧,开心的日 子定会到来。
相信未来(节选)
食 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 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 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
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 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区别: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 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 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2.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诗人
食指
食指其人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 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 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 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 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 今仍在精神病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 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 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 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 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找出例子吗?
表面上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 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 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 曾学过的《在山的那边》也采用了这种 写法。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 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在文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 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 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尝试写几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举行 诗歌朗诵会,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 ”的手抄报。 3、以“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500字以上。
3.这两首诗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给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 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 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启 示: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坚定性格, 把握人生之路!
关于作者:
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
1963)美国诗人。1874年3月26日生于美国 西部的旧金山。他11岁丧父,后随母亲迁 居东北部的新英格兰。
弗罗斯特16岁开始写诗,20岁时正式 发表第一首诗歌。他勤奋笔耕,一生中共 出了10多本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山间》, 《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树》以及《林间 空地》等。
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 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 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 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 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 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 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 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 理想,相信光明必来, 正义必胜。
普希金在流放期间的乡村
朗读诗歌
假 不 忧 相 心 现 一 一 而 就
如 要 郁 信 儿 在 切 切 那 会
5.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诗没有什么具体形象,只是 以劝告的口吻明确地说明道理。一般 诗歌的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而 将主题含蓄地暗示读者。
6、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仿句练习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 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_________, 不要 , 不要 ! 。 2、背诵全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 不要悲伤 如 否定错误态度 不要心急 生 活 欺 快乐 须要镇定 骗 的日 了 指出正确态度 要有信心 子将 你
积 极 乐 观
会来 临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 亲切的怀恋”?
可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强调一种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 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 是一笔宝贵的人生我 直 但 它 显 虽 很
色 惜 在 向 到 我 荒 得 然 少
的 我 那 着 它 却 草 更 在 留
树 不 路 一 消 选 萋 诱 这 下
林 能 口 条 失
里 同 久 路 在
分 时 久 极 丛 外 分 美 路 的
出 去 伫 目 林
两 条 路, 涉 足, 立, 望 去, 深 处。
了 另 萋,十 人,更 条 小 旅 人
一 条 路, 幽 寂, 丽; 上, 足 迹。
那 天 两 条 啊,留 但 我 恐 怕 也 我 一 而 从 许 将 片 我 此
清 路 下 知 我 多 轻 树 选 决
晨 都 一 道 难 少 声 林 择 定
落 未 条 路 以 年 叹 里 了 了
叶 经 路 径 再 后 息 分 人 我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 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 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 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问题探究: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 “未选择的路”? 2.在诗歌表现的情绪上,《未选择的路》与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 3.这两首诗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满 脚 等 延 回 在 将 出 迹 一
地, 印 污 改 日 绵 无 返。 某 往 两 更 生 个 事 条 少 的
染。 再 见! 尽 头,
地 回 路 的 道
方, 顾: 一 条, 路。
思考题: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 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找出例子吗? 2.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习目标
一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诗歌的内容。
二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象征意义。 三 、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受到美的熏陶和 感染。
普希金像
亚历山大· 谢尔盖耶维奇· 普希金(1799-1837),俄罗 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 史称“俄罗斯文学之 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 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 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贵 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 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 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 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 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 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 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 而死,年仅38岁。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 “未选择的路”?
a.感叹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 意性 ;
b.深化主题 ——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 念, 更让人留恋。
2.在诗歌表现的情绪上,《未选择的路》与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乐观积极; 《未选择的路》则表现有些忧郁。
生 活 欺 悲 伤,不 的 日 子 吧,快 乐 永 却 都 都 过 成
骗 要 里 的
了 心 需 日
你, 急! 要 镇 子 将
静: 会 来
临。
远 向往着 未 来, 常 是 忧 郁; 是 瞬 息, 将会 过 去, 去 了 的, 为 亲 切 的 怀 恋。
讨论、探究
我的灵魂在珍贵的诗歌之中。
——普希金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 亲切的怀恋”? 5.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
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 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 丽。”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 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 以返回。(选择之后的怅惘)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 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 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 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 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 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 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 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 未来,现在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 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 怀恋。
例:
假如生活中遇到了 困苦,不要惊慌, 不要沮丧!阴暗的 日子里需要信心, 相信吧,开心的日 子定会到来。
相信未来(节选)
食 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 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 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
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 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区别: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 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 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2.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