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导学案
16.2九年级物理《电流做功的快慢》导学案

16.2 九年级物理《电流做功的快慢》导学案
【情景导入】
初二学习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时,我们是取相同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在相同时间内做功多,物体做功就快。
同理,电流做功也有快慢,如家用电饭锅和灯泡,在通电时间相同时哪一个电流做功更快些?
【学习目标】
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知道电功率的单位。
2.理解额定功率的概念,会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培养我们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一.电功率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121页《电功率》,边读边画边思考,8分钟后,比比谁能快速准确完成下列问题:
1.电流做功也有快慢,如电流通过灯泡40秒做功20J,通过电饭锅20秒做功280J,灯泡和电饭锅谁做功快?如何计算?
2.物理学上用电流所做的功与所用时间之比来描述什么?
3.电功率的“电功”是表示什么意思?“率”又是表达是什么意思?
4.电功率的公式 P= ,国际单位是________,常用单位是___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______ _ 。
5.根据欧姆定律;可以推导出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的电功率公式是什么?
6.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W,每天使用3h,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按30天计算)
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122页《额定功率、实际功率》,边读边画边思考,5分钟后,比比谁能更快地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从商场买了一个白炽灯,仔细观察它的铭牌,上面标有“PZ220,100”的字样,它表示什么意思?
2.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分别表示用电器在什么情况下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导学案导学案一:物质的组成与转化【导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组成与转化的基本概念;2.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过程;3.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导学内容】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会改变。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物理性质是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的,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
三、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不同的状态之间可以通过加热、冷却等方式进行相互转化。
四、物质的转化过程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改变外观或状态,但不改变其组成和性质,如水的沸腾;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如燃烧。
五、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与转化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与转化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导学提示】1.本章的学习内容是物质的基础内容,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通过实验探究能够更好地加深对物质的理解。
2.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导学过程】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单质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氧气等;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物理性质是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的,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
三、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固态下物质的分子紧密排列,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下物质的分子间距离较大,无一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气态下物质的分子间距离很大,无一定形状也无一定体积。
四、物质的转化过程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改变外观或状态,但不改变其组成和性质,如冰的融化和汽水的蒸发;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如燃烧和酸碱中和。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导学目标•了解九年级物理全册的内容和主要知识点•掌握九年级物理全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前预习和思考,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导学内容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位置、位移与位移矢量3.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关系4.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第二章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与分类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等速运动3.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5.压强的概念与计算6.浮力与浮力大小的计算第三章力的作用和力的合成1.合力与力的合成2.平衡力与力的分解3.杠杆原理与力矩的计算4.力的图示与示意图第四章动能与功率1.动能的定义与计算2.常见能量形式及其转化3.功率的定义与计算4.功率与动力的关系第五章声的产生和传播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征参数—音调和音量3.力和振幅对声音的影响4.声音的传播速度第六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反射现象2.光的折射现象与折射定律3.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4.光的折射和色散第七章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1.薄透镜的成像规律2.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3.成像公式的应用4.光学仪器—眼睛、照相机和望远镜第八章电流和电路1.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计量单位2.电路的概念和基本要素3.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4.电流的分流与合流5.电阻与电阻的计量单位第九章感应与电磁现象1.磁感线与磁感强度2.定义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3.电流感应定律4.连续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第十章静电场和静电力1.电荷与静电力2.电场的产生与电场强度3.电场力与电势能的关系4.高压电的危害与安全防护导学方法和技巧•课前预习:对于每一章节,先浏览主要内容,并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提问思考: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思考和解答问题,增强理解和记忆•注重实际: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联系,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总结每章的重点内容,结构清晰,可以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导学要求•预习并思考每章的内容,做好相应的知识点的笔记•完成课后习题,并及时批改和总结错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与同学分享•与同学组队,互相讨论和解答疑惑导学评价•预习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程度•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小结本导学案概括了九年级物理全册的内容和主要知识点,并提供了学习方法和技巧。
高中物理导学设计教案范文

高中物理导学设计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物理学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热力学方面的知识,包括热量、热容、热传导等;
2. 力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力的概念、受力分析等;
3. 光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光的性质、光的衍射等。
三、教学重点
1. 热力学方面的知识;
2. 力学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热力学和力学方面的知识;
3.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4. 总结: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5.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
1.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估;
3. 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反思本堂课的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教学效果: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物理必修一导学案教材

物理必修一导学案教材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应当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1. 初识物理学1.1 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力量和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是其他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
1.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主要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运动的规律。
涵盖范围广泛,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
2. 物理学的重要性2.1 物理学的应用物理学的许多原理和方法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电器、通讯、交通工具等都离不开物理学的原理。
2.2 物理学的培养目标通过学习物理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 基本物理量和单位3.1 基本物理量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等,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3.2 SI单位制世界上通用的国际单位制是国际单位制(SI单位制),包括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等。
4.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4.1 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4.2 力学力学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运动规律,包括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
5. 物理学的实验方法5.1 观察法物理学实验的第一步是观察,通过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规律。
5.2 实验法物理学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理论,实验证实了结论的正确性,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6. 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初步了解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明白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各个领域的物理知识,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以上就是物理必修一的导学案教材,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为将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 教案导学案

初中物理教案导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学生需要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掌握折射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和直线传播的知识。
但是,光的折射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2)掌握折射率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光的折射原理;(3)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折射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折射定律的内容;(2)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2. 难点:(1)折射定律的应用;(2)折射率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水杯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与实验(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折射定律;(2)学生通过实验总结折射定律的内容;(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折射率。
3.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练习与拓展(1)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学案 导学案:18.1电能 电功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学案导学案:18.1电能电功一、导学目标•了解电能的定义和单位;•掌握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导学重点•电能的定义和单位;•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电能的定义和单位1. 电能的定义电能是电流做功的能力。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电流的存在导体内的电荷会进行移动,这就表明电流做功了。
做功的能量称为电能。
2. 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
四、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电功的概念电功是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
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与导体内的电荷发生相互作用,使电荷移动一定的距离,从而做功。
2. 电功的计算方法电功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电功的定义来进行。
电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电功(W)= 电流(A)× 电压(V)× 时间(s)例题:已知电流为2A,电压为3V,电流通过导体的时间为5s。
求电功。
解答:根据电功的公式:电功 = 电流× 电压× 时间代入已知数据,可得:电功= 2A × 3V × 5s = 30J五、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能和电功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电能是电流做功的能力,电功是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
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电功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公式:电功 = 电流× 电压× 时间进行计算。
掌握了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流在导体中的行为和能量转化过程。
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电能和电功在电路中的应用和相关实验。
六、讨论题1.什么是电能?请举一个例子说明电能的产生和转化过程。
2.如果电流为0A,那么电功是否为0?为什么?提醒:本文档为Markdown格式,请在支持Markdown格式的编辑器或平台中打开查看。
导学案全品学练考高中必修二物理

导学案全品学练考高中必修二物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案全品学练考高中必修二物理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导学案全品学练考高中必修二物理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导学案是指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教学辅助材料,通常包含了学习内容的概要、重点难点、学习方法、练习题等内容。
高中物理全品导学案

高中物理全品导学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物理课程,以“全品导学案”为教学主题。
通过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任务包括: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定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的高中物理教学对象为普通高中学生,他们在前期已经学习了基础的物理知识,具备一定的物理素养。
在此基础上,通过全品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综合素质,为高考以及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年龄一般在16-18岁,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全品导学案中的物理概念、定律和原理,如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等基本知识。
(2)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3)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进行物理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4)培养科学思维,提高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运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4)通过物理学习,使学生形成严谨、勤奋、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克服、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单元一:力和压力课时1:什么是力本课时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和特点。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形状或状态。
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单位牛顿(N)来表示。
研究重点:- 掌握力的定义和特点- 理解力的大小与物体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任务:1. 阅读教材P1页的内容,了解力的定义和特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完成教材P2页的练题,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力的大小。
课时2:压力和压强本课时主要介绍了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可用公式P = F/A来表示,其中P为压力,F 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A为物体受力的面积。
研究重点:- 掌握压力和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理解压力和压强对物体产生的效果研究任务:1. 阅读教材P3页的内容,了解压力和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完成教材P4页的练题,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压力和压强。
单元二:浮力和密度课时3:什么是浮力本课时主要介绍了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的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研究重点:- 掌握浮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理解浮力对物体浮沉的影响研究任务:1. 阅读教材P5页的内容,了解浮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完成教材P6页的练题,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课时4:什么是密度本课时主要介绍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可用公式ρ = m/V来计算,其中ρ为密度,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研究重点:- 掌握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理解密度对物体浮沉和相对位置的影响研究任务:1. 阅读教材P7页的内容,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完成教材P8页的练题,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物体的密度。
...(继续编写下面的内容,直至编写完全册的导学案)...总结本册物理上册主要介绍了力、压力、浮力和密度等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课堂导学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外作业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序号:02姓名 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学海XXX奋勇拼搏第一章:声现象一、【自主研究】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
在15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
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平日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平日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功率》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导学案一、基础知识1.(1)不同物体做相同的功,时间短的做功较,时间长的做功较.(均选填“快”或“慢”)(2)不同物体做功的时间相同,做功多的物体做功较,做功少的物体做功较(均选填“快”或“慢”).由此可见物体做功有之分.这跟物体的运动也有之分是一样的.(3)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时,利用路程和时间之比,即速度来描述.由速度的启发,如果时间和做功多少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利用来描述做功的快慢.2.功率(1)定义:叫做功率.(2)功率计算公式:.其中W表示,单位是; t表示,单位是; P表示,根据公式写出的功率的单位是,专用单位是,简称,符号是.工程技术上还常用做单位,(1 kW=W)二、典题过关1.甲、乙二人同时开始登山,甲先到达山顶.关于甲、乙的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功率大 B.乙的功率大C.甲、乙的功率一样大D.无法比较2.计算:一位攀岩者的重力为520 N,背着质量为8 kg的背包,用时40 min登上高为9 m的峭壁.求在此过程中攀岩者做总功的功率.(g取10 N/kg)3.某建筑工地上一台升降机的厢体连同货物的质量为1.3 t, 在10 s内从楼的1层上升到4层.如果每层楼高3 m,则升降机电动机的功率至少是W.4.计算: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气垫两栖登陆艇,它的质量约为1.0×105 kg.若登陆艇用3.0×105 N的推进力,以20 m/s的航速行驶10 min,则登陆艇的功率是多少?5.计算: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104 W,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1 800 N.在额定功率下,当汽车匀速行驶时,求:(1)发动机所提供的牵引力;(2)汽车行驶的速度;(3)行驶5 min,发动机所做的功.三、随堂检测1.初中学业水平体育测试立定跳远项目,体重为500 N的某同学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最大距离为0.3 m,用时0.5 s.则此过程重力做的功为J,重力的功率为W.2.起重机以0.1 m/s的速度将重400 N的重物匀速提高5 m,起重机做功J,它的功率是W,即kW.3.2020年4月19日,百度公司宣布在长沙市全面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百度地图一键呼叫,免费试乘.某位乘客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3.8 km,用时11.5 min,已知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牵引力为 2 000 N,则汽车牵引力做功为J,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W.4.额定功率相同的两辆汽车均正常匀速行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车的做功之比为1∶2B.两车的牵引力之比为1∶2C.两车的做功之比为1∶1D.两车的牵引力之比为1∶15.计算:一辆重型卡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为180 kW,速度为72 km/h,汽车行驶1 h,求:(1)卡车发动机做的功;(2)卡车的牵引力.。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

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会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2.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3.会用图象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1.实验原理(1)探究方法——□1控制变量法 ①控制□2小车的质量M 不变,改变□3拉力F,探究加速度a与力F 的关系。
②控制□4砝码和小盘的质量m不变,即力F 不变,改变□5小车的质量M ,探究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
(2)要测量的物理量 ①小车和放在小车上的钩码的总质量M 。
②小车受的拉力F (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重力)。
③小车的□6加速度a。
2.实验器材□7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小车、□8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钩码(100 g)4个、夹子、细绳、低压□9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砝码)、□10刻度尺。
课堂任务 探究过程·获取数据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图,认真参与“师生互动”。
活动1:本实验作为研究对象的物体是什么?提示:作为研究对象的物体是小车。
活动2: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例如小车)的加速度?提示:如果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用刻度尺测量位移并用秒表测量时间,然后由a=2x t2算出。
也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
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测量不同情况下(即受力不同时、质量不同时)物体加速度的比值。
由于a=2x t2,如果测出两个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 1、x 2,则a 1a 2=x 1x 2。
活动3: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例如小车)所受的恒力?提示:如图所示,当小盘和砝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小盘和砝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合外力)。
活动4:怎样平衡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提示: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木块,反复移动木块位置,直到轻推小车,使小车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
关于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物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
因此,探索新的物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导学案”是一种由知识网络构建的知识导向型的学习活动,它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研究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1.“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原理和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明确“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针对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和建议,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导学案”教学。
4.“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分析“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探讨其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5.比较分析:比较“导学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差异和优劣势,为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资料,系统总结“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历程和发展现状。
2.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收集和整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和教学效果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应用光的折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折射。
3.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包括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概念。
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
4.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可以使用玻璃棒、水杯等简单的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5. 应用练习:出示一些与光的折射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眼镜的度数与折射率的关系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光的折射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4. 课后访谈: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学教案导学范文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力、质量、速度、能量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导学案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物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物理学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章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课堂讲解:针对自主学习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概念。
4.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物理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
5. 课堂小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巩固基础知识:(1)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2)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提高实践能力:(1)进行物理学实验,记录实验数据;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力、质量、速度、能量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导学案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物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导学案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导学案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一、知识导入电话是一种传输声音信号的通信工具,它通过电信号的传输,能够使远距离的人们实现语音交流。
电话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之一。
那么,电话是如何工作的呢?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能够:1.了解电话的工作原理;2.掌握电话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3.理解电话信号的传输方式。
三、学习重点1.电话的工作原理;2.电话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3.电话信号的传输方式。
四、学习内容1. 电话的工作原理电话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步骤:1)声音的转换:我们说话时的声音会在话筒中被转换成电信号。
当我们说话时,声音的震动会使话筒内的电磁感应器产生微弱的电流。
2)信号的传输:话筒中的电磁感应器产生的电流会通过电话线传输到接收方。
传输过程中,电磁感应器中的电流会产生变化,形成电信号。
3)信号的转换:接收方的电话机会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通过耳机或扬声器,接收方可以听到我们说话的声音。
2. 电话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电话主机是电话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话筒:话筒是电话中的输入部分,它可以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
2)电话线:电话线是电话中的传输通道,它将电信号传输到接收方。
3)耳机/扬声器:耳机和扬声器是电话中的输出部分,它们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供人们听取。
4)按键盘:按键盘可以拨打电话号码,进行呼叫。
3. 电话信号的传输方式电话信号的传输方式主要有两种:1)模拟信号传输:模拟信号传输是指电话信号以连续的方式传输,它可以保留声音的所有频率和振幅信息。
传统的模拟电话系统就是代表,它使用模拟信号进行语音传输。
2)数字信号传输:数字信号传输是指电话信号以离散的方式传输,它通过将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再传输到接收方。
数字信号传输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更低的误码率,现代的电话系统多采用数字信号传输。
五、学习延伸1.你知道电话是如何传输长距离信号的吗?请简要说明。
模式12024年人教版最新教材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导学案课程名称:九年级物理教材导学案教材版本:人教版课程内容: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一册)页数:104页字数要求:1200字以上导学目标:1.了解九年级物理教材全册的内容和教学安排。
2.熟悉教材中的章节和知识点。
3.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
导学步骤:第一步:了解教材内容1.浏览教材的目录,了解教材包含的章节和知识点。
2.了解每个章节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第二步:学习计划制定1.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习目标,制定每个章节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每个章节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和掌握。
第三步: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准备1.了解九年级物理学习的特点和需要采取的学习方法。
2.准备相应的学习资源,如参考书、习题集等。
第四步:学习计划执行1.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注意掌握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步:巩固和复习1.完成每章后面的习题,巩固知识点。
2.及时复习已学内容,做到知识掌握牢固。
导学评价: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准备,以及认真执行学习计划和巩固复习,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九年级物理教材。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并努力执行,才能在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活动和课堂讨论等,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合理的学习安排和有针对性的复习,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课堂导学】
典例1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可以看到,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飞出,为什么由此推断出砂轮上跟刀具接触处的质点的速度方向沿砂轮的切线方向?
七、【课后作业】
1.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
A.速度一定不断改变,加速度也一定不断改变;
B.速度一定不断改变,加速度可以不变;
C.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一定不断改变;
D.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也可以不变。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迁移应用1质点在三个恒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若突然撤去F1,则质点( )
A.一定做匀变速运动B.一定做直线运动
C.一定做非匀变速运动D.一定做曲线运动
典例2关于曲线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着,它一定做曲线运动
B.物体做曲线运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在改变
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它的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和速度的方向一致
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它的加速度方向始终和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
五、【本课小结】
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共线还是不共线决定了物体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决定了物体是做加速曲线运动还是做减速曲线运动
合外力恒定还是不恒定决定了物体是匀变速运动还是非匀变速运动;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可能变化,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变力
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上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条直线上
4.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变速运动—定是曲线运动
B.曲线运动—定是变速运动
C.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
D.曲线运动也可以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其轨迹上某一点的加速度方向()
和田地区第二中学
物理导学案
《课堂导学》编写组
高一物理(必修2)
物理导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2)
《课堂导学》编写组
本册主编教研组长(臧乐)
本册编者吴晓玲耿雯王伟马宝成
张帅军王青松高志雄
和田地区第二中学
第五章曲线运动
§5.1 曲线运动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中的曲线速度的方向,并能在轨迹图上划出方向。
A.河水流动速度对人渡河无任何影响
B.游泳渡河的路线与河岸垂直
C.由于河水流动的影响,人到达对岸的时间与静水中不同
D.由于河水流动的影响,人到达对岸的位置,向下游方向偏移
6.如果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对其合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B.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D.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不断改变的,但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
2.如图所示的曲线为运动员抛出的铅球运动轨迹(铅球视为质点),A、B、C为曲线上的三点,关于铅球在B点的速度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A.为AB的方向B.为BC的方向
C.为BD的方向D.为BE的方向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为()
A.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不为零
3.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4.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表示和计算。
2.曲线运动中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
3.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课前预习】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发生变化的,质点经过某一点(或某一时刻)时的速度方向沿曲线上该点的____________。
C.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c运动;
D.物体可能沿原曲线由B返回A。
4.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突然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恒力作用时,物体运动为()
A.继续做直线运动
B.一定做曲线运动
C.可能做直线运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D.运动的形式不能确定
5.一人游泳渡河以垂直河岸不变的速度(相对水)向对岸游去,河水流动速度恒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B.与物体在这一点时所受的合外力方向垂直
C.与物体在这一点速度方向一致
D.与物体在这一点速度方向的夹角一定不为零
(二)高考链接
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必变化
B.速度变化的运动必是曲线运动
C.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
D、【课堂反馈】
(一)课堂练习
1.关于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总是沿着曲线并保持不变
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它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这—点运动的轨迹垂直
C.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在曲线上的这—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曲线运动时,至少物体速度的__________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物体一定具有___________,所以曲线运动是__________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_______。
4、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如将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进行分解,则沿着速度方向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的__________;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的___________。速度大小是增大还是减小取决于沿着速度方向的分力与速度方向相同还是相反。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所受合外力方向总指向轨迹______侧。
C.物体在恒力或变力作用下都可能做曲线运动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定不在同一直线上
3.如图所示,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从A运动到B,这时突然使它所受的力方向改变而大小不变(即由F变为-F),在此力作用下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a运动;
B.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b运动;
C.合运动是曲线运动或直线运动
D.当两个分运动的速度数值相等时,合运动才为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