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6课《不同的运动》知识点和练习题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第6课《不同的运动》知识点1、按照运动的路径分类,可以把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运动方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做物体的运动轨迹。
3、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如电梯上的人的运动、苹果落地的运动。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如风车的转动,铅球的抛物线运动。
4、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绕圈、旋转、滚动、上升、下降。
前进——物体从后往前运动后退——物体从前往后运动摆动——物体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振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滚动——平动与转动的平面复合运动绕圈——一个物体围绕另一个物体做做圆周运动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5、物体的运动形式往往不是单一的。
一个复杂的运动往往是由多个简单的运动组合而成的。
如旋转木马设施整体围绕中轴做旋转运动,一个个的木马围绕中轴在绕圈同时做上下运动。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6课《不同的运动》练习题一一、填空题。
1.说出三种物体在做直线运动的例子:()、()、()。
2.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
3.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运动类型是()。
二、判断题。
1.在地上滚动的易拉罐同时有直线、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存在。
()2.运动形式只有一种。
()3.锯木头时,手锯在做前进后退的往复运动。
()4.苹果落地的运动是直线运动。
()5.军军在拍篮球时,篮球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三、选择题。
下列哪幅图表示的是滚动?()四、连线题。
五、简答题。
有一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你能举出两个例子并加以分析吗?六、综合题:右图中,是小朋友在骑自行车。
请你思考骑自行车时会出现的运动方式。
从整体看,自行车的运动方式是()。
从局部看,车轮的运动方式是()。
一、填空题。
答案:1.跳远、滑滑梯、跷跷板;2.转动;3.振动;二、判断题。
答案: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错误。
小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1-1 空气的性质1、空气具有(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占据一定的(空间)。
4、一只空的玻璃杯里其实并不是空的,它里面有(空气).5、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有哪些?答:用注射器抽空气后注入水中;用塑料袋兜空气。
6、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去。
7、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答:纸团不会,因为杯子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8、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答:瓶子里的气球吹不大。
因为瓶子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把瓶子刺破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
9、怎样证明饼干、砖头、羽绒被里面有空气?答:把饼干、砖头、羽绒被放进水中,看到有冒气泡,这就证明了它们里面有空气。
10、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
想一想,试验结果说明了什么?答:观察到的现象是小棍不平衡了。
说明空气有质量。
11、让吃饱的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答:感到空气吹到了脸上。
实验说明空气有质量。
12、用手压“气垫”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这个实验说明了在密闭的空间里空气容易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13、说说水和空气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答:相同点:无色、无气味、无味道、无一定形状、都是透明的,都具有流动性,都要占据空间。
不同点:水不易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
14、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答:给自行车打、给篮球充气、玩空气枪。
1-2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2、人类最早的航空工具是(热气球)。
2020年秋季苏教版最新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考试复习必备
2020年秋季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考试复习必备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给动物分类1.动物园动物分类食肉动物区——老虎、狮子、熊、狼灵长类区——猩猩、猴子食草动物区——斑马、长颈鹿、大象海洋动物区——企鹅、鱼、海龟、河豚珍禽区——丹顶鹤、鹦鹉、孔雀、老鹰2.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下列动物分类。
丹顶鹤、孔雀、小丑鱼、蚂蚁、蜗牛、长颈鹿、海豚、猫、大象分类标准一:按照活动区域分类。
天上飞的——丹顶鹤水里游的——小丑鱼、海豚地上跑的——孔雀、蚂蚁、蜗牛、长颈鹿、猫、大象分类标准二:按照鸟类、昆虫类、鱼类、兽类分为四大类鸟类——丹顶鹤、孔雀昆虫类——蚂蚁、蜗牛鱼类——小丑鱼兽类——长颈鹿、海豚、猫、大象分类标准三:按照有无脊椎分类脊椎动物——丹顶鹤、孔雀、小丑鱼、长颈鹿、海豚、猫、大象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3.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4.脊椎的特点:脊椎是一节一节的,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5.脊椎的作用: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6.找到下列脊椎动物的脊椎,用彩色笔将它们分别描出来。
7.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扬子鳄、鹦鹉螺、宽尾凤蝶、朱鹮等等。
(其中鹦鹉螺、宽尾凤蝶是无脊椎动物)2鱼类1、鱼类外形上的共同特征:A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B头骨与躯椎间缺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C体形多呈流线型,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
D以鳃进行呼吸,靠口的开关,鳃弧的张缩,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
E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F身体颜色是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G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H以鳍进行运动,鳍包括背鳍、尾鳍、臀鳍、腹鳍、胸鳍。
2、海鳗、鳐、河豚也属于鱼类。
3、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4、鱼鳍有保持平衡的作用,鱼在游动时,鳍各有分工,且相互协作。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运动与位置1、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人)的运动、植物生长的生命活动、交通工具的运动,以及非生命体的(溪水、白云、月亮等)的运动等等。
2、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是机械运动,如地球的自转、弹簧的拉伸等。
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4、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5、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一是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某个物体是否在运动,二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6、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静止都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7、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参照物改变,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可能改变,所以说静止是相对的。
不同的运动1、按照运动的路径分类,可以把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运动方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做物体的运动轨迹。
3、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如电梯上的人的运动、苹果落地的运动。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如风车的转动,铅球的抛物线运动。
4、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绕圈、旋转、滚动、上升、下降。
前进——物体从后往前运动后退——物体从前往后运动摆动——物体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振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滚动——平动与转动的平面复合运动绕圈——一个物体围绕另一个物体做做圆周运动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5、物体的运动形式往往不是单一的。
一个复杂的运动往往是由多个简单的运动组合而成的。
如旋转木马设施整体围绕中轴做旋转运动,一个个的木马围绕中轴在绕圈同时做上下运动。
运动的快慢1、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运动与位置》知识点和练习题【简化】
《运动与位置》知识点1、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人)的运动、植物生长的生命活动、交通工具的运动,以及非生命体的(溪水、白云、月亮等)的运动等等。
2、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是机械运动,如地球的自转、弹簧的拉伸等。
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4、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5、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一是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某个物体是否在运动,二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6、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静止都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7、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参照物改变,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可能改变,所以说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与位置》练习题一、填空题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
2.自己坐在教室里,相对于课桌,自己处于()状态;相对于太空,自己处于()状态。
3.我们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两旁的树向后退,判断汽车应在向()运动。
4.在“我的位置在操场东南方约45米处”的描述中是以()为参照物5. 坐在汽车上,如果我们觉得路旁的树木、房屋往后退,这时选定的参照物是()。
如果我们以路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那么汽车在(),我们自己是()的,如果以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我们自己是()的。
如果以汽车本身为参照物,乘客是()的。
6.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和()来描述。
二、判断题1.没有参照物,我们也可以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在运动。
()2.公交车停在站台上,说明此时公交车相对地面静止不动。
()3.“小小竹排江中走,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和青山互为参照物。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全册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廓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一般身分,还增加了良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净化)了。
12、(人类举动)是造成空气净化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净化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燃烧渣滓)等。
14、丛林有(氧气制造厂)、(自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佳誉。
第二单元: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中央传到(温度低)的中央,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降落,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小学科学各单元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各单元重点复习题1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没有形状,看不见,摸不着。
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能净化空气,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15、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
(空气)是生命之源。
16、(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被污染)的空气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17、汽车尾气会麻痹人的神经,造成体内缺氧,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力衰退,甚至造成铅中毒。
18、焚烧垃圾也会产生大量黑烟和有害物质。
19、焚烧塑料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脑)2单元冷和热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汇总第一单元:周围的空气空气是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首先,空气是有重量的,这意味着它对我们周围的物体产生重力作用。
其次,空气具有流动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流动。
第三,空气能被压缩,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施加压力来改变空气的体积。
最后,空气是占据空间的,这意味着它会占据任何它能够进入的空间。
为了证明空气的存在,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例如,我们可以用塑料袋套住一些空气,用注射器向水槽里推空气,或者把气球套在塑料瓶的瓶口并吹气球等等。
这些实验可以证明,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空气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
空气中的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其中,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其他成分只占1%。
而支持燃烧的气体则是氧气。
空气的流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因此,在制冷空调时应该将其放在房间的上方,而取暖器则应该放在房间的下方。
此外,人们还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了热气球和孔明灯等飞行器。
最后,空气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会影响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为了防止空气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大力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开车次数等。
第二单元:冷和热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的度量。
我们可以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温度计由液柱、液泡和刻度组成,单位为摄氏度℃。
当物体变冷时,它的温度会逐渐降低。
使用温度计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规则,如轻拿轻放、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底部和侧壁等。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胀冷缩的原理。
6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金属中,对流主要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而辐射则主要来自太阳。
7热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8热总是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播。
9当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很低时,它会变成干冰(固体),而在室温下则会转化回气态。
10一些物体,如糖和蜡烛,受热时会融化成液体,冷却后则会凝固成固体。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 空气的性质:1空气是有重量的 2空气具有流动性 3空气能被压缩 4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压缩空气有(弹性).4喷气气球气打的越足,压力越大,飞的越远,方向朝气球口的反方向.5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制冷空调赢放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人们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热气球和孔明灯)。
6 相同体积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7 凤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上各地区冷热不均,造成热的地区空气上升,冷的地区空气下降,形成气压差,从而使空气流动,也就形成了凤。
总结:(流动的空气)就是凤,(空气的流动)形成了凤.8 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空气的21℅,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占1℅。
9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10 二氧化碳性质:(1)用醋和小苏打制取(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 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把冰块放在杯子里,盖上玻璃片...玻璃片上产生水雾.12 空气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
空气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1)大力植树造林,绿化环境.(2)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煤、石油等资源的使用。
(3)减少开车次数第二单元冷和热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 温度计的构成:液柱、液泡、刻度。
(单位:摄氏度℃)3 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由快到慢。
4 温度计的使用规则:(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到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5 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6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传导主要在固体金属中传热,对流主要在液体、气体中传热,辐射主要是太阳).7 热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一、物质与能量的本质特征1、物质的三大特性:物质要保持形状、体积和称量不变;物质的构成可以改变;物质的组成定义了其形态、性质和状态。
2、物质可以以三种形式存在:固体、液体和气体。
3、能量是事物发生变化的动力,具有在变化中传递能动作。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动能、化学能、光能、热能和声能。
二、物质的性质1、物质量的定义:物质形状和体积固定的情况下,其所含的原子或分子的数量。
2、物质的可溶性:溶解度是指某种物质,在固定的温度、压力和特定物质浓度时能够溶解在特定介质中的能力。
它可以分为极溶、可溶、微溶和极不溶。
3、物质的密度:在固定体积的情况下,物质的质量除以体积,即为物质的密度。
4、热量:热量是指物质受外力影响而转变,并释放或吸收能量的性质。
三、动力原理1、力的定义:力是指某事物作用于其他物体,使得受力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一种特殊状态。
2、力的分类:拉力、推力、旋转力、重力、电力、磁力、膨胀力、摩擦力、压力和弹力等。
3、动力原理:力的作用力大小相等,力的作用方向相反;力的合力等于受力的总和;运动物体全部能量保持不变;物体受力时,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受力物体会有反作用力产生。
四、光与影1、光的本质:光是指由特定源发出,经物体散射或反射,从而形成空气、水介质或固体表面以外可见目光被发现的一种视觉现象。
2、光学现象(1)反射:光线照射平面材料时,会发生光的反射,从而产生影像。
(2)折射:光线穿过物体的边缘时,会导致光的折射,从而产生于物体运动中发出光芒的现象。
(3)色散:光照射物体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波,从而在物体表面产生混合色。
3、光与影:影是指反射物体阻挡光照射,从而在物体表面产生的不发光的部分。
光明部分和影部分,形成了物体表面的光影变化的特征。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知识梳理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脊椎动物∶猴子、大雁、孔雀、小丑鱼、海豚、猫、大象等。
3、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蜘蛛、蜻蜓、水母、蚯蚓等。
4、脊椎一般是指脊柱,在我们身体背部中间。
脊椎是一节一节的,由很多块椎骨组成,具有支持躯干、负重、减震、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等功能。
5、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6、我国有100 多种闻名世界的特有珍稀动物,如扬子鳄、大熊猫、东北虎等。
7、鱼类的共同特征∶身体呈纺锤形,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用上下颌摄取食物、体温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都卵生。
8、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鱼类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结构。
9、鱼在游动时,鳍各有分工,且相互协作∶(1)背鳍和臀鳍维持身体平衡。
(2)尾鳍推动身体前进,控制身体前进的方向。
(3)胸鳍可以推动身体前进,也可以使身体转弯。
(4)腹鳍能保持身体的稳定。
10、鱼鳃生长在鱼头部两侧,是鱼的主要呼吸器官。
鱼用鳃呼吸时,水流从嘴流入、从鳃流出,在通过鳃的时候进行气体交换。
11、鸟类共同之处∶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体表覆盖羽毛,用翼飞行、体温恒定、卵生等。
12、鸟类羽毛可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
13、正羽的羽管中空,减轻了鸟的体重,有利于飞行。
正羽表面防水,保持了鸟的体温。
绒羽细小而柔软,减轻了鸟的重量,有利于飞行和保温。
14、喙(即是鸟的嘴)主要用来获取食物,例如∶捕食、叼住、撕咬以及从水中过滤食物有是也用于攀登、修饰、争斗和筑巢。
鸟喙的形状和大小与它的捕食习惯有直接的关系。
15、鸭子的脚趾中间有璞,使得脚掌宽大,不仅适应在陆地上行走,而且在水中游动时也更省力。
16、鸟的足各不相同,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17、哺乳动物是恒温脊椎动物,胎生繁殖后代,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一般全身都长着毛。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总结word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总结word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总结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主要知识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脊椎动物:猴子、大雁、孔雀、小丑鱼、海豚、猫、大象等。
3、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蜘蛛、蜻蜓、水母、蚯蚓等。
4、脊椎一般是指脊柱,在我们身体背部中间。
脊椎是一节一节的,由很多块椎骨组成,具有支持躯干、负重、减震、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等功能。
5、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6、我国有100多种闻名世界的特有珍稀动物,如扬子鳄、大熊猫、东北虎等。
7、鱼类的共同特征:身体呈纺锤形,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用上下颌摄取食物、体温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都卵生。
8、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鱼类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结构。
9、鱼在游动时,鳍各有分工,且相互协作:1)背鳍和臀鳍维持身体平衡。
2)尾鳍推动身体前进,控制身体前进的方向。
3)胸鳍可以推动身体前进,也可以使身体转弯。
4)腹鳍能保持身体的稳定。
10、鱼鳃发展在鱼头部两侧,是鱼的首要呼吸器官。
鱼用鳃呼吸时,水流从嘴流入、从鳃流出,在通过鳃的时分举行气体交换。
11、鸟类共同的地方: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体表覆盖羽毛,用翼飞翔、体温恒定、卵生等。
12、鸟类羽毛可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
13、正羽的羽管中空,减轻了鸟的体重,有益于飞翔。
正羽丧面防水,坚持了鸟的体温。
绒羽细小而柔软,减轻鸟的重量,利于飞翔和保温。
14、喙(等于鸟的嘴)首要用来获得食物,例如:捕食、叼住、撕咬以及从水中过滤食物偶然也用于攀登、修饰、争斗和筑巢。
鸟喙的形状和大小与它的捕食惯有直接的关系。
15、鸭子的脚趾中间有璞,使脚掌宽大,适应在陆地行走,在水中游动时省力。
16、鸟的足各不不异,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鱼类》知识点和练习题
1、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运动、以颌取食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的共同点: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表面有鳞、有鳃、有鳍、嘴总是不停地开合、眼睛长在头部两侧、生活在水中等。
3、鱼鳃和鱼鳍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3、鱼鳃的鳃盖下是鲜红颜色的鳃丝,鳃丝细细的,一排排的排列着。
4、如果根据鱼鳍生长的位置,鱼鳍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
5、鱼是用鱼鳃来进行呼吸,通过鱼鳍来运动的。
6、鱼在游动时,鳍各有分工,且相互合作,某一动作需要多个鳍相互作用。
尾鳍:控制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背鳍、腹鳍:起平衡作用。
臀鳍:协调其他各鳍的作用。
7、鱼在游动时,它的各鳍是配合运动的。
尾鳍不断摆动,在鱼前进时起主要作用;胸鳍和尾鳍配合划动,在鱼拐弯时起主要作用。
8、鱼用鳃呼吸。
水流由口进入、经过鳃后流出的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完成呼吸。
一、填空题1、鱼在水中靠()呼吸。
2、鱼的体表大多长有(),用()游泳。
3、鱼有脊椎,是()动物的一种。
4、鱼鳍包括()、尾鳍、()、腹鳍和臀鳍。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有的鱼不是脊椎动物,如鳐、河豚等。
()2、鱼拐弯时胸鳍起主要作用。
()3、鱼鳃是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
()4、鱼生活在淡水中。
()5、水从鱼嘴进去再从鱼鳃出来。
()6、鲫鱼有1对胸鳍、1对腹鳍。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内。
1、下列动物中不是鱼类的是()2、鱼在水中向前游泳,起主要作用的是()A、胸鳍B、尾鳍C、背鳍3、鱼的背鳍共有()A、1对B、1个C、2对4、河豚是鱼,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脊椎B、生活在水里C、用鳃呼吸5、下面有关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是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B、鱼都有鳞片C、鱼鳍能保持运动平衡6、鱼缸里的金鱼,口和鳃盖一张一合,鱼的这种行为是为了()1A、呼吸B、喝水C、取食7、鱼是怎么游泳的?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只靠尾鳍的摆动B、各种鳍互相配合C、靠鳃的一张一合8、鱼能生活在水中的主要原因是()A、身上有鳞片B、用鳃呼吸,用鳍游泳C、必须在水中繁殖9、下列动物中用鳃呼吸的是()四、填图题:写出鱼鳍名称五、材料问答题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的吐泡泡。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12.点亮小灯1、能够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都是一个闭合电路,否则小灯泡不会亮起来。
开关可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导线应分别接触小灯泡金属侧面和底部的锡点。
2、一个完整的电路应包括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四部分。
3、在实验中只能使用电池,不能从插座接电。
因为使用交流电做实验,不安全。
4、可以把电路中的小灯泡换成小电铃、发光器或者小风扇等,当电路连接成功后,小电铃、发光器或者小风扇也能正常工作。
5、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要分别连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6、画电路示意图时,起点和终点分别是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13.导体和绝缘体1、导线包括内芯和绝缘层两部分,内芯一般用铜或铝制成,起导电作用;外面是用塑料或绝缘漆包裹起来的绝缘层。
2、容易导电的物体——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水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3、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4、在日常生活中,电工材料和工具中,有可能和人体直接接触的部分一般使用绝缘体制造,需要导电的部分使用导体制造。
5、通过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我们发现人体也是一个导体。
6、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14.电路暗箱1、解开电路暗箱的秘密,导致小灯泡不同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小灯泡亮,说明电路是通的,触点间有电路元件;小灯泡更亮,说明触点间可能串联进了一节电池;小灯泡更暗,说明触点间可能串联进了一个小灯泡;亮度基本没有变化,说明很可能只是一段导线或是并联进了电池或灯泡;小灯泡灭,则说明触点之间的电路是断开的,可能什么也没有,可能是一个断开或损坏的电路元件。
2、在简单电路中增加一节电池,小灯泡会变亮,增加一个灯泡,小灯泡变暗。
15.生活中的电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就是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从此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全册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苏教版三年级起点)复习资料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1、空气具有(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4、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答:①给自行车轮胎打气。
②给篮球打气。
③玩空气枪。
④公共汽车的门。
⑤喷雾器。
5、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不大,说明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6、往篮球里充入气体,再用手按一按篮球,你的感觉是(篮球很硬),把篮球抛出后篮球(弹起很高),这是因为(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2、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即热空气(上升);空气受冷会(向下)流动,即冷空气(下降)。
2、三国时,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3、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热气球)是最早的飞行器。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制冷空调和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答:制冷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下沉,较快降低室内温度;而取暖器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下方),让热空气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温度。
6、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答: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在自然界中,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即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3、空气中有什么1、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脊椎动物∶猴子、大雁、孔雀、小丑鱼、海豚、猫、大象等。
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蜘蛛、蜻蜓、水母、蚯蚓等。
3.动物脊椎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4.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金丝猴、朱鹮、宽尾蝴蝶等。
5.鱼类的共同点是用鳃呼吸、用鳍运动、生活在水里、以颌取食的变温脊椎动物。
6.鱼用鳃呼吸。
水流由口进入、经过鳃后流出的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完成呼吸。
7.鳍是鱼类用来游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鱼游动时,它的各种鳍是配合运动的。
尾鳍不断摆动,在鱼前进时起主要作用;胸鳍和尾鳍配合划动,在鱼拐弯时起主要作用。
8.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面有羽毛、有翅膀、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
9.鸟类的羽毛主要分为正羽、绒羽等类型。
正羽拥有中空、防水等特点,有助于鸟的飞行;绒羽具有细小而柔软等特点,有助于鸟的保暖。
10.鸟类的喙、足形态各异,这都跟它们的食性、生活环境相适应。
11.鸭子脚上有蹼,脚掌宽大,适宜在水中游泳,生活在湿地湖泊一带。
老鹰的爪子强壮有力,并且在脚趾的顶端有强有力的钩子,适宜抓取一些小动物,一般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
1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有毛、恒温、胎生、哺乳的脊椎动物,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13.哺乳动物的脂肪有保温的作用。
14.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飞行(蝙蝠)、奔跑(马)、跳跃(袋鼠)、游泳(鲸、海豚)等。
15、实验:(1)实验名称:研究脊椎的作用实验器材:线轴、圆纸片、棉线、胶带、剪刀实验步骤:1、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 2、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 3、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实验现象:线轴可以向不同方向倾斜实验结论:脊柱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一、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和升】1、重新认识容量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就是它的容量为了精确测量或排序容器的容量,必须用统一的容量单位:再升或毫升。
2、认识容量单位“升”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常用符号“l”则表示。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1升计量液态体积无法用升作单位3、感知对1升的认识1贴水大约能够烧透4个纸杯,3再升水能烧透4个大碗,1个大碗大约能装3/4贴水1升水正好能装满棱长为1分米(dm)的正方体容器。
【重新认识毫升】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计量比较太少的液体,常用毫升并作单位,常用符号“ml”则表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1毫升1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2、升与毫升的进率再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就是,即1再升=毫升3、升与毫升的换算再升与毫升之间的折算与其他单位的折算方法一样,把高级单位折算成低级单位,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折算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4、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5、一个身心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毫升。
义务献血者每次采血量通常为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数就是两位数的乘法】1、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①把除数看做和它吻合的整十数试商。
②计算时从高位算起,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用前三位除以除数。
③文苑路被除数的第几位,商就写下在这一位上。
④注意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做最吻合的整十数濶濑商若除数看大,则初商可能偏小;若除数看看大,则初商可能将略偏小。
例:① ÷43,将43看做(40)濶濑商,此时初商可能将(略偏小);② ÷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T),冷空气会(下降J )。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C )、(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
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9、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
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⑵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再提起一次重盖。
10、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11、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12、(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13、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14、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15、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例如(油)吸热和散热比水快;(金属片)吸热和散热比纸板快。
16、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沙漠地区温差大。
17、同一种物质,(深色的)比浅色的吸热和散热(快)。
18、(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19、(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20、(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21、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22、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5、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
& “伏罂而听”的意思是:人趴在地上,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
运用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7、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8、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等构成,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9、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鼓膜(将声波转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为信号)。
10、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1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耳廓收集声波后,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12、(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13、(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14、保护自己听力的方法:(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戴上耳塞)、(控制物体发声)。
15、减少噪声的方法:(汽车上安消声器)、(公路两旁栽树)、(市区设置禁鸣区)、(公路和机场远离居民区)等。
16、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有关。
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
17、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
1、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2、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3、(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4、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o5、(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肥胖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
7、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是:(1)荤素搭配⑵粗细粮搭配⑶多种食物搭配⑷每天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5)和适量的水。
8、为了健康成长,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摄入量)。
(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健康饮食的方法。
9、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
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
10、米饭、面条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鱼、肉、蛋、豆、奶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
11、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
12、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13、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所以倒立吃东西,食物会进到胃里。
14、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一日三餐有规律)、(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不用牙齿咬太硬的东西)等。
15、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
16、(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
17、(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
18、加工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色素)。
19、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20、注重食品安全的方法有:(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多清洗、多浸泡);(少吃腌腊食品);(多吃绿色食品)等。
21、(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
22、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23、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4、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挑食。
25、请你设计一份一天的食谱,当然要科学合理哟!早餐:馒头和草莓酱、牛奶(或豆奶)、煮荷包蛋1个、酱黄瓜。
水果:夏橙或白萝卜1个中餐:养麦大米饭、香菇菜心、糖醋带鱼、豆腐血旺丝瓜汤晚餐:绿豆粥、白菜猪肉包子、虾皮冬瓜早餐:苹果酱花卷、牛奶(或豆奶)、煮荷包蛋1个、炒泡豇豆。
水果:香蕉(或黄瓜)1支中餐:二米饭(黑米、标米)、香菇黄花黑木耳肉片、红椒炒黄瓜、白萝卜海带排骨汤晚餐:豆1、(排序)和(分类)是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2、铅笔上的4B 2B HB 2H 4H标记是按(划痕颜色的深浅)排序的。
比如6B字迹最黑、6H 写出的字最不明显。
3、(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4、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分,这种方法叫做(多极二分法)。
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将动物分成了3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爬的或跑的)。
& 1750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
(属名)标志着与其他生物的(共同特征)和(亲缘关系),(种名)描述了该生物的(个体特征)。
7、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如物体的轻重、软硬、厚薄、运动快慢等)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
8、排序和分类都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