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修辞格

修辞格又称辞格、修辞方式,是为了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映衬、拈连、仿拟等修辞格侧重语义变化,是追求语言形象上的创造的策略;对偶、排比、回环、顶真、反复等修辞格侧重语形的呼应变化,是追求语句组织上的创造的策略。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况不同类的另一事物或情境。

比喻是扩大话语的意义空间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运用比喻,可以用浅显的、具体的比喻深奥的、抽象的,也可以用抽象的、深奥的比喻具体的、浅显的。被比的事物与作比的事物应该是不同类的,两者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相似点。两者的距离越远,越能获得意外的效果。

比喻的基本类型是明喻,由此有衍化出暗喻、借喻、博喻、撇喻等。

(一)明喻

明喻是最典型的比喻。在结构方式上最为完整: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比喻词(“像”、“如”、“若”、“似的”、“好像”、“如同”、“仿佛”、“一样”等)都出现,有时还可以顺势写出两者的相似点;在语义关系上也最为显豁,一般不容易与其他修辞格混淆。如果用A表示本体,用B表示喻体,那么明喻的基本格式是:A像B。有时也有B像A。例:

①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朱自清《梅雨潭》)

②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钱钟书《围城》)

(二)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常见的有利用判断关系构成“A是B”,利用修辞关系构成“A的B”,利用并列关系构成“A,B”等。

(1)“A是B”型。例: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

②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孟子〃滕文公》)

(2)“A的B”型。例:

芜秽的心田里只是误会的蔓草,毒害同情的种子,更没有收成的希冀。(徐志摩《泰戈尔》)

(3)“A,B”型。例:

生得又高又胖并不就是伟人,做得多而且繁也决不就是名著。(鲁迅《由聋而哑》)

(三)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在形式上与借代有相似的地方。例如把“家庭”比作“女人的领土”,“眼泪”比作“珍珠”和“露”:

①柔嘉到底是个女人,对于自己管辖的领土比他看得重。(钱钟书《围城》)

②说呵,是什么哀怨,什么寒冷摇撼你的心,如林叶颤抖于月光摩抚,摇坠了你眼里纯洁的珍珠,悲哀的露?(何其芳《圆月夜》)

(四)撇喻

表面说的是本体与喻体的不相似,但本体与喻体的这种“不相似”之所以需要撇除,正是以对两者相似性表示认同为前提的。其结构方式为:“A不像(不是)B”。例:

①鸿渐的心不是雨衣材料做的,给她的眼泪浸透了。(钱钟书《围城》)

②我不是火,不能给你光和热;

同时,我也不是黑暗,不能把你的光辉衬托。

我不是水,不能湿润你干裂的唇,

我不是花,不能点缀你寂寞的生活。(何其芳《诗的自白》)(五)博喻

博喻是一连串的喻体描绘同一个本体,或者用一连串相关的喻体描绘一连串相关的本体。其结构方式为:“A像B1,像B2,像B3……”或者:“A1像B1,A2像B2, A3像B3……”例:

①在这绝壁的边沿站着一个丈夫,一个不凡的男子,怪石一般的峥嵘,朝旭一般的美丽,劲瀑似的桀傲,松林似的忧郁。(徐志摩《拜伦》)

③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舒婷《致橡树》)

二比拟

比拟就是把物拟作人、把人拟作物或者把甲物拟作乙物来表现。比拟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叙述对象的属性,以抒发感情表示褒贬,并增加话语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比拟容易和比喻混淆,一般说来,比喻离不开用另外的事物(喻体,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担任)引发想象,而比拟作比时那另外的事物是不出现的,只是用与那另外事物相关的词语(通常是动词、形容词、量词等)来引发想象。

比拟又分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

拟人就是直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例:

这辆车年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钱钟书《围城》)

(二)拟物

拟物就是直接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

①美国博士几个子儿一枚?我问他。(老舍《牺牲》)

②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徐持《哥德巴赫猜想》)

三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的基本作用是强化事物的特征,提高言语行为的经济性。运用借代,必须注意明确性原则,避免误解。

借代和借喻都是借别的事物来代替本体,其区别是:(1)构成的基础不同: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喻体与本体有某方面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比如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具体和概括的关系等等,但不包括“相似”这种关系);(2)作用不同:借喻着重在“喻”,用喻体来打比方;借代着重在“代”,干脆用借体称代本体;(3)借喻可以改造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却不能。

借代常见的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借代,此外,还有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借代等等。

(一)部分与整体之间一类的借代

其中又有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概括、名号代本体等等。例:

①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

②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鲁迅《药》)

③即使那桃花有车轮般大,也只能在初上去的时候,暂时吃惊,决不会每天做一首“桃之夭夭”的。(鲁迅《华盖集续编》)

④洗了家伙,到自己屋中坐下一气不出,吸了多少根“黄狮子”。(老舍《骆驼祥子》)

(二)原因与结果一类的借代

其中又有作者代作品、产地代产品、结果代本体等等。例:

①读点鲁迅。(报)

②他买了两瓶绍兴,乐滋滋地往回走。(报)

④好吧,咱们多勒勒裤腰带吧。(老舍《正红旗下》)

四夸张

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对某些事物的特征、作用、程度、数量等方面加以夸大或缩小。

夸张可以突出对象的特征,渲染主观的感受。运用夸张关键是要让人看到其“假定性”,知道是夸张,而不会误以为是事实。

夸张有尽量往“大”里说的,有极力往“小”里说的,还有在时间上尽量提前的等等。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②只要他发的好心,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红楼梦》)

③丹唇未启笑先闻。(《红楼梦》)

五双关

双关是让一个词句同时关涉到两个方面。它主要是利用词句的多义、语音的相同(或相近)或语境的相似构成的。

双关的话语语言比较含蓄,语义比较丰富。运用双关常常要利用语言的歧义,但又要注意双关与一般歧义的区别。

(一)语义双关

是利用词句固有的多义或临时的多义(如比喻性使用)构成的双关。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