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昕文献学成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钱大昕的文献学成就
摘要钱大昕是中国清代著名的学者和文献学家,对古代目录学有很深的造诣,整理了《隋书·经籍志》,补著了《元史·艺文志》,重视善本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对古代典籍进行了深入的校勘学术研究和大量的辨伪实践活动,为后人解决了一系列疑难问题,给辨伪学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成为一位“学究天人,博综群籍”的一代儒宗。

关键词:钱大昕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
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号辛楣,晚年自称竹汀居士,江苏嘉定人,自幼倾心于“古学”,受到经学大师惠栋、沈彤等人赏识,并与王鸣盛、王昶、曹仁虎、褚寅亮等为友,其学识名扬海内,乾隆皇帝特赐其为举人。

出仕之后,钱大昕依旧沉思涵泳于古代学术,毕生涉足经、史、子、集的各个领域,并且具有很深的造诣,各种知识兼收并蓄,学识可谓浩瀚无涯。

诚如《清史稿·儒林传》称赞曰:“文字、音韵、训诂、天算、地理、氏族、金石以及古人爵里、事实、年齿了如指掌。

古人贤奸是非疑似难明者,典章制度昔人不能明断者,皆有确见。

”钱大昕一生淡泊名利,他凭借自身广博的学识,致力于著述,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学术成果,目前的存世著述有三十余种。

其主要著作有《声类》四卷、《廿二史考异》一百卷、《元史氏族表》三卷、《元史艺文志》四卷、《诸史拾遗》五卷、《通鉴注辨证》三卷、《潜研堂文集》五十卷、《诗集》二十
卷、《潜研堂金石跋尾》二十五卷,并且参与修撰《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天球图》诸书,达四百余万言,著作之盛远过于时人,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在这些学术成就中,其文献学乃是学术之根源、之总枢纽、之根基也。

一钱大昕的目录学研究及成就
古代目录之学乃是学术入门之学,历来被士人所推崇。

钱大昕曾对《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等史志目录做过考订工作,对《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渊阁书目》、《竹堂书目》等官方、私家目录亦颇有研究。

第一,对于史籍目录,钱大昕都做过细致、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隋书·经籍志》是一部集我国唐前学术之大成的学术巨著,对于探讨与研究上古、中古学术史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然《隋书·经籍志》经过千余年的流传,其中有种种讹误与不足。

钱大昕对《隋书·经籍志》进行了深入的整理和校勘。

首先,校正了种种讹误,如所录文献、作者姓名及有关卷数等讹误;其次,补充了该书文献信息记载之不足,如所载文献在其它典籍中的信息异同情况,并补充了一批漏落文献书目;最后,还指出《隋书·经籍志》存在少数书目编排位次紊乱的现象。

这样就厘清了《隋书·经籍志》中的种种讹误与不足,这对后世《隋书·经籍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中,收录《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等五家史志目录,考辨内容多达二百三十三条。

第二,补写《元史·艺文志》。

编写一个朝代的《艺文志》,是中国史学中的一个重要传统,通过史书中的《艺文志》,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学术兴衰。

而把历朝历代的《艺文志》编排起来就是一部中华学术史,也就是所谓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故史书中《艺文志》对于古代学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编于明代的《元史》没有《艺文志》,这不能不说是学术史研究的一个重大缺憾。

钱大昕查寻种种典籍,集个人之力,补写了《元史·艺文志》。

该书收集元代(包括辽、金)著作2900余种,通过这些书目,可以对元代文献著作的基本特点有全面而详细的注释。

钱大昕在《元史·艺文志》中,对目录学理论进行了宏观的、系统的、全面的梳理,详尽阐述了目录学由六分法到四分法的演变情况,探讨了不同目录学家编纂的各种目录的具体情况,实际上是一篇目录学发展史专论。

在编排体例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对传统的四分法又有许多新的突破,主要是该书所设置的子目数量较少,子目下不再分设细目,体现了目录学研究发展的新趋向。

以经部子目设置为例,《补元志》对“论语”、“孟子”、“经解”、“译语”四目的设置,便更符合元代的典籍情况,反映了元代学界春秋学、理学兴盛的情况。

这样编目既照顾到学术理论的延续性,又兼顾元代文献的实际情况,在中国目录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第三,金石之学目录的贡献。

钱大昕一生酷嗜金石文字,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他搜集金石拓片2000 余通。

钱大昕对金石之学目录的编撰也十分重视,他在反复研读这 2000 余通拓片的基础
上,将其考据心得写成跋文,或对金石文献的文义予以阐释,或对有关的名物、制度、史实进行考论。

这类跋文共计860 余篇,后来全部收入其金石考据方面的代表作《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并且编撰了《金石文字目录》八卷、《金石待访录》四卷、《天一阁碑目》二卷等。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钱大昕的金石学研究不拘泥于单纯的金石学方面内容介绍,更注重金石学目录在研究、整理古代典籍中的实际运用,强调将金石学与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目录学等相互结合起来。

钱大昕在具体的考据经史、校勘文字、选择善本、搜编佚文、辨别伪书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目录学,充分体现出传统学术经世致用的价值观。

二钱大昕的版本学研究
钱大昕对于版本学也深有研究,十分重视善本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认为“经史当得善本”,否则就会造成“读误书妄生驳难”之弊。

他所说的善本,主要是指各种宋、元旧本,同时也包括其他各种宋、元旧本的影印本等。

钱大昕重视善本,但不迷信善本,强调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对待,表现出客观、审慎的务实态度。

从各种版本鉴定札记的研读情况来看,钱大昕的版本学研究具有这样几方面的特点:
首先,特别重视对相关文献版本嬗变情况的源流考察,梳理出明晰的演进途径,从而有助于学者进一步作深层次的学术研究。

如钱大昕曾经论述《容斋随笔》一书的版本源流演变情况云:“洪氏《容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各十六卷,卷首有自序;唯《五
笔》仅十卷,而无序,盖犹未成之本也。

《随笔》初刻于婺州。

至嘉定壬申,从孙由赣州守擢江西提刑,合《五笔》刻之章贡,有何异及邱前后两序。

又十年,守建宁,再刻于郡斋,自为跋,称‘从孙朝议大夫直华文阁知建宁军府事新除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则嘉定十六年八月定改元临川周谨跋,称赣本漫不可辨,以建本参考锓梓,则第三刻矣。

今世所传者,明季吾邑马元调刻本,唯存何异一序,余皆削之。

此明宏治八年活字印本,板心有‘会通馆活字铜板印’两行八字,前有锡山华煜序,正文皆作夹注,不依元刻,不如马本之精,而序跋俱完好,胜于马本。

”这一段论述中,钱氏考察了《容斋随笔》一书的版本源流演变情况,前三刻本及今世传本之间的关联交代非常清晰,并对马元调刻本与明宏治八年刻本之优劣一并进行了比较,客观而翔实,条理非常明晰。

其次,对各种版本的鉴定,往往取决于他采用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鉴定方法。

如利用版本的版式或版心、牌记、历史名人的印或者手迹和避讳字、校阅人时代、纸张、版本前后的序跋、各种文章标识、文献引书或者所录诗句情况等,借此做出准确的版本鉴定。

如《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三)《论语注疏》正德本一文云:“《论语注疏》,每页廿行,每行廿余字,首卷标题,注疏下多‘解经’二字。

首页板心有‘正德某年刊’字。

但遇宋讳,旁加圈识之,疑本元人翻宋板。

中有避讳不全之字,识出今茸补完耳。

若明刻前代书籍,则未见此式,必是修补元板也。

”这一段考证当中,钱大昕首先从内证入手,考察了版本的版式及避讳、补完情况,然后将它与
明刻前代书籍情况相比照,作为旁证。

正是通过如此一番细致的考证,钱氏指出,该版《论语注疏》是明正德间刻本,属于修补元版,可谓真见卓识。

在具体图书的版本鉴定之中,翻刻本书籍的版本情况是最为复杂也最难做出准确鉴定的。

钱大昕对此尤为慎重,他往往根据多方考察,对翻刻本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可信的论断,对其他复杂的相关版本同样如此。

三钱大昕的校勘学研究
钱大昕是清代校勘学家中的翘楚,深获同时代其他学者的嘉誉。

他的校勘范围遍及经史子集各部,而且是以一人之力独立成之。

钱大昕深知校书之业甚难,因此,他在校勘实践当中非常慎重,不轻易谓古书有错误,反对逞一己私臆而妄改、妄增、妄删,力求避免出现那种“愈校愈失”的现象。

其次,反对厚古薄今,对善本在校勘中的价值和地位具有非常清晰的辩证观。

钱大昕重视宋元善本,但又反对迷信宋元善本,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校勘方法和理论。

钱大昕认为,校勘的首要条件是要占有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文献资料来源作保证,用以支持自己的校勘论点。

所以在校勘过程中,钱大昕十分重视善本、古本的作用;其次,借助金石之学的成果进行校勘,是钱大昕的校勘成就最为突出的一点。

钱大昕精通金石之学,因而在具体校勘活动中,各类金石碑刻文献往往也用以充当校勘论据。

如《宋史·韩世忠传》的校勘七条之中,四条属于用碑刻文献
进行校雠之例,这与后世王国维所提倡的二重证据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再次,钱大昕还十分重视利用各种其他的学问对文献进行校雠,如避讳、著书体例、职官制度、音韵学、地理学、天文学等诸多学科,这样也使校勘之学更为科学;最后,文献校勘是多种方法作综合的考察,钱大昕在校勘过程中使用了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等多种方法。

这样大量古籍善本的占有、金石之学的灵活运用、多种校勘方法的综合运用,成就了钱大昕在文献校勘学上的崇高地位。

钱大昕校雠实践中的审慎态度,与他的科学校雠方法、广博的校雠依据相得益彰,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学术影响。

四钱大昕的辨伪学实践
伪书是中国学术史传承中的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也众说纷纭,但是伪书的存在,对于我国古代学术史的研究带来了很大麻烦。

故明清之时辨伪之风渐盛,成为文献学家们的又一重要工作。

钱大昕对古书的辨伪工作也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如对《丹元子步天歌》一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丹元子步天歌》不著撰者姓名,相传为唐代王希明所撰。

钱大昕在郑樵辨伪的基础上,深入地进行了一番探考:“歌词浅陋,不似隋人文字;《隋书·经籍志》亦无此书,其非隋人明矣。

古天文家,未有以太微、夫市配紫微为三垣者……使丹元果隋人,则唐初李淳风修《隋志》,何不一述三垣之说乎?渔仲好异而无识,欲取俚鄙之歌,驾乎前志之上,所谓弃周鼎而宝康瓠者也。

”钱大昕从古籍的记载、天文学的角度,逐一证明《丹元子步天歌》非隋代作品。

钱大昕凭借自己的博学和见
识,进行了大量的辨伪实践活动,为后人解决了一系列疑难问题,给辨伪学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总之,作为清代学术界中一位“淡于宦情,抱道自足”的乾嘉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学究天人,博综群籍”的一代儒宗,钱大昕在当时素以治学博学宏通而著称于世,其学问与他精深的文献学功底密不可分,无论是他的史学研究,还是经学、小学研究,也不论是金石研究,还是天算历法研究,钱氏皆凭借其精湛的目录、版本、校勘等文献学知识,以之作为治学、问学的枢纽,并且藉此将这些不同之学加以贯穿和综合起来,从而赢得了学术界的肯定。

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评价他:“以汉儒拟之,在高密之下,即贾逵、服虔,亦瞠乎后矣,况不及贾、服者哉!”可见对其文献学成就的推崇。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末清初河北学人思想之嬗变;项目批准号:hb11zx013。

参考文献:
[1]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 钱大昕:《嘉定钱大昕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4] 永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5年版。

[5]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中华书局,1983年版。

作者简介:张亚南,女,1979—,山东曲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学术史,工作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