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二专题检测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影响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的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B项,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C项说法错误,通商口岸的开放是由沿海向内地扩展的;D项,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是《马关条约》的影响,不是它们的共同影响。本题选A项,三次战争都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在向同学们解说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如何不断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美国提出了‘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史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①是指《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②是在《南京条约》签订以后,③是《辛丑条约》内容,④是《马关条约》内容。

3.在列强侵华战争中有日本参加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B。①由英国发动,②由英法发动,③由日本发动,④有日本参与。

4.以下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

第一组: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第二组: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第三组: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

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

D.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解析:选B。本题综合考查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第一组是《南京条约》的内容,第二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第三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A说法与材料不符;C只符合第二组;D只符合第三组。

5.

右图是法国画报封面,描绘的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议和”期间李鸿章被一队日本兵和一队俄国兵护送前往谈判地点时的情景。此次议和的结果是签订了()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解析:选C。本题考查考生对列强侵华战争的认识。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议和’”“被一队日本兵和一队俄国兵护送”。在近代史上,清政府与侵略者“议和”,并且日俄同时参与的侵华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这次战争的结果是签订了《辛丑条约》。

6.下表是中日甲午战争时某重大战役中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据所学知识推断

项目参战舰

艇(艘)

火炮(门) 兵力(人)

舰船

损失

伤亡

人数

中方10 191 2052 5艘沉没1200

日方12 272 3566 5艘重伤300 A.黄海海战B.威海卫战役

C.辽东半岛战役D.台湾保卫战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日甲午战争。从表格所示信息可知,双方互有损失,且规模较大,符合题意的只有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主要在陆上进行。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下令“避战保船”,致使中方损失远超日方,材料信息与之不符。台湾保卫战发生在甲午战争后。

7.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D.新文化运动中

解析:选C。鲁迅先生的描述,是“盲目排外”思想的典型体现。应该出现在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运动中,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对西方的侵略和西方的文明分不清。

8.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很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这些顺口溜佐证了义和团() A.以农民为运动主力B.成员的生活习惯怪异

C.以天津为斗争基地D.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解析:选D。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由顺口溜的内容“砍下洋人头……能把洋人赶……天下洋人杀尽了”“炮打西什库……炮打交民巷……炮打英国府”可知其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9.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

A.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

B.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解析:选C。马克·吐温对义和团运动持赞赏态度,因为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

10.某展览馆要展览一部分图片,包括三元里人民、邓世昌、宋哲元等人物,请你为该展览选择一个主题()

A.杀敌报国B.不朽英魂

C.晚清精英D.日寇克星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朽英魂”应为壮烈牺牲者,宋哲元不符合,而且他也不是晚清人物,故排除B、C两项。而三元里人民并非抵抗日寇,故应排除D 项,只有A项符合题意。

11.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诚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若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国民党的抗日活动。①②③在材料中都能体现。当时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显然还是主战场,蒋介石不可能得出④这种结论。

12.《东史郎日记》(日)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道听途说,不符合历史事实

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

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

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选B。从材料中“南京”可知是对日军占领南京时的记录,故C、D两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而东史郎是日军侵略中国的直接参与者,故A项表述错误。

13.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抵抗日本侵略者应学习古人的战术

C.必须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解析:选D。注意抓住题干中“1940年”“周恩来”“我们应该重兵卒”,据此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