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米皮的来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中米皮的来历

起源一. 面皮起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起源二、(楚汉版)东汉末年,张鲁承其祖父张道陵天师所创五斗米道教,在汉中实行政教合一统治。为扩大影响力,他命祭酒(基层官员)在各大路要道处设立众多“义舍”,供往来行人无偿吃住。

张鲁有五儿一女。建安十四(公元209)年,马超兵败曹操前来投靠,张鲁见

英雄归附,十分高兴。不久女儿张琦瑛与马超萌生爱意,于是便欣然许诺嫁女于马超,二人也愈加情深意浓。可后张鲁见曹操势力日大,于是爽约托媒嫁曹丕。张琦瑛死活不从,她痛恨父亲的无信和势利;然而更令她心碎的是,马超因不忍父亲的猜疑而投奔刘备去了。建安二十年,曹操亲领十万大军压境,张鲁见寡不敌众率众投降,曹操封张鲁父子皆为候,但恐日后反叛,令其迁洛阳。张琦瑛作为一介女子,曹操并没强求,于是她怀着对汉中的热爱独自留下了。

婚姻的不幸,战争的纷扰,家庭的离散,已使她看破了尘世,她决定终身不嫁,用毕生精力传播五斗米道教,广行善事,造福众生。

一日,她来到一义舍,见几个饿狼般的人正吞咽着夹生饭,问其故方知他们疲于赶路已多日未见粒米,根本等不到熟后再吃。于是她想,能将汉中盛产的大米做成米面馒头该多好,赶路的人一到义舍便能吃上熟食。

第二天,她便到义舍蒸米面馒头。她用温水浸酥大米后,捞出用石磨研磨,然后加水和面捏馒头。她一边劳作,一边吟诵着道家经典《参同契三相类》:“皮革煮成胶兮,曲蘖化为酒。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由于平素养尊处优,所以一动手就加水过多,根本无法捏成馒头。倒掉吧,太可惜,这都是教徒们省吃俭用捐的;猛然间她想起了刚才背诵的经文,皮革能煮成胶,曲蘖能化为酒,难道这米面浆就不能做成其它食品吗?于是她决定将这米面浆煮熟吃掉,免得浪费。

她用小瓢舀了米面浆,轻轻地倒在平展展的笼布上,米面浆如水银坠地一样慢慢地漫延开来,形成薄薄一层,如法将几层笼布都倒上米面浆后,盖好笼盖蒸了起来。不久,他闻到一股奇异的饭香,估计熟了,于是挪开蒸笼打开笼盖凉了片刻,然后将笼布上的“馒头”撤到碗里,用筷子品尝着,她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美味,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点调味品,正好义舍内有一些油炸辣椒,于是她就加了一些调上,然后一尝,果然美味可口。恰在这时,有几个关中人来到义舍,她让他们一起食用,他们吃着皮革一样的东西赞不绝口,误以为是面粉所做,就称为“面皮”,她也就随众叫它面皮了。

从此,她便经常到义舍里去蒸面皮,供过路行人食用。在制作过程中,她不断改进,开始切成块、条、丝,并瀹煮鲜嫩蔬菜盛入,佐以葱姜大蒜陈醋花椒芥末作调料。由于它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色鲜香浓、冷热即食、四季咸宜、爽口耐饿,

所以很快便在各义舍中推广开来,不久民间纷纷效仿,于是便在汉中普及开了,盛行至今而不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