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归因理论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利将归因现象分为两类:
1、多线索归因:能够在多次观察同类 行为或事件的情况下的归因
2、单线索归因:依据一次观察就做出 归因的情况
对行为归因涉及因素
⑴行为者
⑵客观刺激物 (行为者对之作出反应的事件或他人) ⑶行为者所处的情境或关系 (时间或形态)
• 例如:某人连续几次看了一部影片 • 归因结果: ⑴他喜欢这部影片 ⑵电影很有趣 ⑶这几天闲来无事
凯利又为他的归因理论补充了几条原则
打折扣原则:
人们对于他人行为的归因,可能事先有几种假设,如 果其他似乎可能的原因同时出现,那么最初假定的原因就 不可全信了
增强原则: 如果行为发生在有连续性的抑制原因出现的时候, 那么一个可能的促进性原因的强度将理解得更高。
补偿原则: 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抑制性原因和促进性原因们归因 时如同科学家在可严重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 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
评价
• 成就:提出了一个归因过程的严密的逻 辑分析模式,对人们的归因过程做了比 较细致、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 批评:过分强调归因的逻辑性,使之成 为一个理想化的模式,脱离了普通人归 因活动wk.baidu.com实际。
凯利的因果图式概念:
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形成 的关于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的基本认知结构,在具体的归因 过程中这种认知结构会被特殊的 事件唤醒而参与对行为的归因。
凯利
Kelley‘s attribution theory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和社会学 领域都有很大影响,主要贡献集中于群体社 会心理学,归因理论,人际关系等方面。 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发表《社会心理 学的归因理论》,继相应推断理论之后提出三维归 因理论,对海德的归因理论进行又一次扩充和发展。 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197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归因于行动者的对象:小丑 61%
一致性高 每个人都对这个小丑的表演发笑 一贯性低 玛丽没有对其他小丑发笑 连续性高 玛丽总是对这个小丑的表演发笑
一致性低 别人几乎对这个小丑不发笑 一贯性高 玛丽对小丑表演总是发笑 连续性高 玛丽总是对这个小丑发笑
归因于行动者:玛丽 86%
一致性低 别人几乎不对这个小丑发笑 一贯性低 玛丽没有对别的小丑发笑 连续性低 玛丽以前从未对这个小丑发笑过
凯利的归因理论
主 讲 人:胡静 PPT制作:王硕、王博媛 、李盼盼 资料搜集:王硕 、王博媛 、黑冬冬、 李盼盼
归因:指根据有关的外
部信息、线索,判断人的内在 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 测行为原因的过程。
归因理论:
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维纳的归因理论
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 凯利的归因理论(三度理论)
归因于行为产生的环境:情境 72%
四个基本判断原则:
1、行动者、行动对象、环境都为可能候选原因 2、低一致性:个人因素成为引起事件的异常条件 3、低一贯性:行动对象成为引起事件的异常条件
4、低连续性:环境因素成为引起事件的异常条件
归因中的错误和偏见:
基本归因错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 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 影响。
自我服务偏差:倾向于把自己的成 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 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
凯利对归因理论的贡献
三维归因理论提出了人在对他人的行为进 行判断和解释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些规律,如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员工对行为的归因也 不可避免的受到这些规律的影响。管理者要认 识到员工是根据他们对事物的直观知觉而不仅 仅是客观现实做出反应的。员工对于薪水、上 级的批评、工作满意度、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 和成就等方面的知觉与归因正确与否,对于其 潜力的发挥和组织的良好运作是有重要影响的; 同时,管理者在对员工的行为的判断和解释时 也应该尽量避免归因中的偏见和误差。
人们通常都是从个人、刺激、时间和反应 四个方面的协变分析日常的活动和事件的,分 析的结果可以得到三方面的信息:
(一致性 ) 行为是否与大众相同 (一贯性) 行为是否始终一贯 (区别性) 行为是否与其他刺激引起的反应有所区别
事件:玛丽小姐看一个小丑表演时笑得厉害
归因的三个方面: 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行动者:归因于玛丽 2、归因于行动者的对象:归因于小丑
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环境:归因于情景
归因取决于三个信息:一致性、一贯性、连续性
信息 模式 高
一致性
一贯性
连续性
每个人都对他 发笑
玛丽对小丑表演 总是发笑
玛丽总是对这个 小丑的表演发笑
低
玛丽没有对其他 小丑发笑
玛丽以前从未对 这个小丑发笑过
不同信息组合模式下作出的主要归因(部分)
信息组合
含义
归因类别
材料出处:
管健《社会心理学》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144页.
于海娣《彩色图解心理学》 北京 华文出版社,2009 , 184页. 百度文库. 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 《社会心理学》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第四版,127页.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