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群优化算法

合集下载

蚁群算法及案例分析精选全文

蚁群算法及案例分析精选全文
问过的节点;另外,人工蚁
群在选择下一条路径的时
候并不是完全盲目的,而是
按一定的算法规律有意识
地寻找最短路径
自然界蚁群不具有记忆的
能力,它们的选路凭借外
激素,或者道路的残留信
息来选择,更多地体现正
反馈的过程
人工蚁群和自然界蚁群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优先选择的都
是含“外激素”浓度较大的路径; 两者的工作单元(蚂蚁)都
正反馈、较强的鲁棒性、全
局性、普遍性
局部搜索能力较弱,易出现
停滞和局部收敛、收敛速度
慢等问题
优良的分布式并行计算机制
长时间花费在解的构造上,
导致搜索时间过长
Hale Waihona Puke 易于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算法最先基于离散问题,不
能直接解决连续优化问题
蚁群算法的
特点
蚁群算法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由于蚁群算法对图的对称性以
及目标函数无特殊要求,因此
L_ave=zeros(NC_max,1);
%各代路线的平均长度
while NC<=NC_max
%停止条件之一: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 第二步:将m只蚂蚁放到n个城市上
Randpos=[];
for i=1:(ceil(m/n))
Randpos=[Randpos,randperm(n)];
end
Tabu(:,1)=(Randpos(1,1:m))';
scatter(C(:,1),C(:,2));
L(i)=L(i)+D(R(1),R(n));
hold on
end
plot([C(R(1),1),C(R(N),1)],[C(R(1),2),C(R(N),2)])

蚁群算法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蚁群算法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蚁群算法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模拟蚂蚁行为的优化算法。

它主要适用于NP难问题(NP-hard problem),如图论、组合优化和生产调度问题等。

在这些问题中,找到近似最优解是非常困难的,蚁群算法通过模拟蚂蚁寻找食物的过程,利用蚂蚁的群智能来搜索最优解。

蚁群算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模拟蚂蚁找食物的过程,来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蚂蚁在寻找食物时,会在路径上释放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可以吸引其它蚂蚁跟随自己的路径。

信息素的浓度会随着路径的通行次数增加而增加,从而影响蚂蚁选择路径的概率。

在寻找最优解的过程中,蚂蚁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路径选择规则和信息素更新规则。

在路径选择规则方面,蚂蚁主要通过信息素浓度和距离来选择路径。

信息素浓度越高的路径,蚂蚁越有可能选择这条路径。

但是为了防止蚂蚁陷入局部最优解,蚂蚁也会有一定概率选择比较远的路径。

在信息素更新规则方面,主要是根据蚂蚁走过的路径长度和路径的信息素浓度来更新信息素。

如果一条路径被蚂蚁选中并走过,就会在路径上留下一定浓度的信息素。

而浓度高的路径会被更多的蚂蚁选择,从而增加信息素的浓度。

但是信息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挥发,如果路径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被选择,其上的信息素浓度就会逐渐减弱。

在实际应用中,蚁群算法主要用于优化问题,如图论、组合优化和生产调度问题等。

例如,在图论中,蚁群算法可以用来寻找最短路径问题。

在组合优化中,蚁群算法可以用来求解旅行商问题和装载问题等。

在生产调度问题中,蚁群算法可以用来优化生产过程和资源分配。

总之,蚁群算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优化算法,它可以利用群智能来搜索最优解,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未来,蚁群算法还可以应用于更多领域,如金融、医疗和物流等,为各行各业的优化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蚁群优化算法的研究及其应用的开题报告

蚁群优化算法的研究及其应用的开题报告

蚁群优化算法的研究及其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蚁群优化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简称ACO)是一种基于自然界蚂蚁的行为特性而发展起来的群智能优化算法。

它通过模拟蚂蚁在寻找食物时的集体行为,通过正反馈和信息素等机制进行迭代搜索,最终达到问题最优解的全局优化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组合优化、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图像处理、网络计算等领域。

ACO算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参数的选择:如何确定信息素的启发式因子、挥发系数、蚁群大小、局部搜索参数等,以及如何在不同的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参数组合。

因此,对ACO算法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ACO算法在不同领域应用的效率和性能,还可以对其他基于自然界智慧的算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对此,本研究将重点研究ACO算法的自适应参数优化算法及其在不同应用领域的性能评估和优化探究。

二、研究内容和方向1. ACO算法的原理、模型和迭代搜索过程研究;2. 研究ACO算法的参数选择算法,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验证和优化;3. 在不同应用领域(如组合优化、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中,探究ACO算法的性能表现及其在问题求解中的优化效果;4. 侧重于自适应参数优化的ACO算法,探究其在各种应用中的适用性、性能表现和求解效果;5. 探究ACO算法在较大规模问题优化中的可行性和效率,并对其进行实际应用。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查阅相关文献,深入理解ACO算法的原理、模型和参数选择等关键技术;2. 基于现有研究,设计ACO算法的自适应参数优化算法,并根据不同问题调整和优化参数组合;3. 选择不同领域问题,研究ACO算法的性能表现及其优化效果,并与其他优化算法进行对比分析;4. 将自适应参数优化的ACO算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对ACO算法的可行性和效率进行实验验证,并与其他优化算法进行比较;5. 探究ACO算法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效率及其应用瓶颈,根据实际问题调整算法优化方案。

四、预期成果及创新之处本研究旨在设计、优化ACO算法的自适应参数选择方案,并将其应用于不同领域中的优化问题,探究ACO算法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性能和优化效果。

智能控制课件蚁群优化算法

智能控制课件蚁群优化算法

实验数据(算法复杂度)
摘自Ant Colony Optimization
4 实例:JSP
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
M:机器数量 J :任务数 ojm:工序 djm:工时
O ,o jm, :工序集合
JSP(Muth & Thompson 6x6)
m.t Job1 3.1 Job2 2.8 Job3 3.5 Job4 2.5 Job5 3.9 Job6 2.3
Update the shortest tour found
TSP蚁群算法(ant-cycle)
Step 4.2
For every edge (i,j) For k:=1 to m do
m
ij
k ij
k 1
k ij
Q Lk
0
if (i, j) tour described by tabuk otherwise
TSP蚁群算法(ant-cycle)
Step 6
If (NC < NCMAX) and (not stagnation behavior) then Empty all tabu lists Goto step 2 else Print shortest tour Stop
3 蚁群算法调整与参数设置
符合TSP规则; 完成一次旅行后,在经过的路径上释放信息
素; 无需按原路返回。
实例:TSP(参数与机制)
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 ij (t) 信息素更新
ij (t n) ij (t) ij
信息素释放(ant-cycle)
m
ij
k ij
k 1
k ij
Q Lk
if k - th ant uses edge (i, j) in its tour (between time t and t n)

蚁群优化算法课件

蚁群优化算法课件

05
蚁群优化算法的改进与优 化
信息素更新策略的改进
动态更新策略
根据解的质量实时调整信息素浓度,以提高算法的搜 索效率。
自适应更新策略
根据蚂蚁移动过程中信息素挥发的情况,动态调整信 息素更新规则,以保持信息素浓度的平衡。
局部与全局更新结合
在蚂蚁移动过程中,既进行局部更新又进行全局更新 ,以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
该算法利用了蚂蚁之间信息素传递的 机制,通过不断迭代更新,最终找到 最优路径或解决方案。
蚁群优化算法的起源与发展
蚁群优化算法最初起源于对自然界中蚂蚁觅食行为的研究, 发现蚂蚁能够通过信息素传递找到从巢穴到食物源的最短路 径。
随着研究的深入,蚁群优化算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通用的优 化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组合优化问题,如旅行商问题、车 辆路径问题等。
任务调度问题
总结词
蚁群优化算法在任务调度问题中能够实现高效的任务调度,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详细描述
任务调度问题是指在一个多任务环境中,根据任务的优先级、资源需求等因素,合理分配任务到不同 的处理单元,以实现系统整体性能的最优。蚁群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蚂蚁的行为,利用信息素传递机制 ,能够实现高效的任务调度,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利用已知领域知识
将领域专家的经验或启发式信息融入算法中,以提高算法的搜索 效率和准确性。
利用问题特性
根据问题的特性,引入与问题相关的启发式信息,以引导蚂蚁的移 动方向和选择行为。
自适应调整启发式信息
根据算法的搜索过程和结果,动态调整启发式信息的权重或规则, 以平衡算法的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能力。
06
蚂蚁行为规则的改进
引入变异行为
01
在蚂蚁移动过程中,随机选择某些蚂蚁进行变异操作,以增强

蚁群优化算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蚁群优化算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蚁群优化算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引言:蚁群优化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是一种基于蚁群行为的启发式优化算法,模拟了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的行为。

蚁群优化算法以其在组合优化问题中的应用而闻名,特别是在工程领域中,其独特的优化能力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

1. 蚁群优化算法的原理与模拟蚁群优化算法源于对蚂蚁觅食行为的研究,它模拟了蚂蚁在寻找食物时使用信息素沉积和信息素蒸发的策略。

蚂蚁释放的信息素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其他蚂蚁会根据信息素浓度选择路径。

通过这种方式,蚁群优化算法利用信息素的正反馈机制,不断优化路径选择,从而找到全局最优解。

2. 蚁群优化算法的基本步骤蚁群优化算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初始化信息素浓度、蚁群初始化、路径选择、信息素更新等。

2.1 初始化信息素浓度在蚁群优化算法中,信息素浓度表示路径的好坏程度,初始时,信息素浓度可以设置为一个常数或随机值。

较大的初始信息素浓度能够提醒蚂蚁找到正确的路径,但也可能导致过早的收敛。

2.2 蚁群初始化蚂蚁的初始化包括位置的随机选择和路径的初始化。

通常情况下,每只蚂蚁都在搜索空间内的随机位置开始。

2.3 路径选择蚂蚁通过信息素和启发式信息来选择路径。

信息素表示路径的好坏程度,而启发式信息表示路径的可靠程度。

蚂蚁根据这些信息以一定的概率选择下一个位置,并更新路径。

2.4 信息素更新每只蚂蚁走过某条路径后,会根据路径的好坏程度更新信息素浓度。

信息素更新还包括信息素的挥发,以模拟现实中信息的流失。

3. 蚁群优化算法在工程中的应用蚁群优化算法在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将从路径规划、交通调度和电力网络等方面进行说明。

3.1 路径规划路径规划是蚁群算法在工程中最为常见的应用之一。

在物流和交通领域,蚁群算法可以帮助寻找最短路径或最佳路线。

例如,蚁群优化算法在无人驾驶车辆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模拟蚁群的行为,找到最优的路径规划方案。

3.2 交通调度蚁群优化算法在交通调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优化交通流,减少拥堵和行程时间。

第三讲 蚁群优化算法

第三讲 蚁群优化算法
(1)只允许迭代最优蚂蚁(在本次迭代构建出最短路径的 蚂蚁),或者至今最优蚂蚁释放信息素。
(2)信息素量大小的取值范围被限制在一个区间内。 (3)信息素初始值为信息素取值区间的上限,并伴随一个
较小的信息素蒸发速率。 (4)每当系统进入停滞状态,问题空间内所有边上的信息
素量都会被重新初始化。
3.3 最大最小蚂蚁系统
(3)蚂蚁根据自己构建的路径长度在它们本轮经过的边上释放信 息素。蚂蚁构建的路径越短、释放的信息素就越多。一条边被蚂 蚁爬过的次数越多、它所获得的信息素也越多。
(4)迭代(2),直至算法终止。
2 算法流程
信息素更新
m
(i, j) (1 r) (i, j) k (i, j),
食物
6:我自己走,说不定能探索 出一条更短的路径呢,
到时候你们就都会跟着我了
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往往是随机选择路径的,但它们能感知当前地面上的信息素浓度, 并倾向于往信息素浓度高的方向行进。信息素由蚂蚁自身释放,是实现蚁群内间接通信的物 质。由于较短路径上蚂蚁的往返时间比较短,单位时间内经过该路径的蚂蚁多,所以信息素 的积累速度比较长路径快。因此,当后续蚂蚁在路口时,就能感知先前蚂蚁留下的信息,并 倾向于选择一条较短的路径前行。这种正反馈机制使得越来越多的蚂蚁在巢穴与食物之间的 最短路径上行进。由于其他路径上的信息素会随着时间蒸发,最终所有的蚂蚁都在最优路径 上行进。
长度越短、信息素浓度越大的路径被蚂蚁选择的概率越大。和是
两个预先设置的参数,用来控制启发式信息与信息素浓度作用的权
重关系。当=0时,算法演变成传统的随机贪心算法,最邻近城市被 选中的概率最大。当=0时,蚂蚁完全只根据信息素浓度确定路径,
算法将快速收敛,这样构建出的最优路径往往与实际目标有着较大 的差异,算法的性能比较糟糕。

蒙特卡洛树蚁群算法

蒙特卡洛树蚁群算法

蒙特卡洛树蚁群算法一、引言蒙特卡洛树蚁群算法(Monte Carlo Tree Ant Colony Algorithm)是一种基于蚁群算法和蒙特卡洛树搜索的优化算法。

它结合了蚁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蒙特卡洛树搜索的局部搜索能力,能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提供较好的性能和效果。

二、蚁群算法简介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蚂蚁觅食行为的启发式优化算法。

蚂蚁在觅食过程中,通过释放信息素来引导其他蚂蚁选择路径,从而实现全局最优解的搜索。

蚁群算法在解决旅行商问题、资源调度、路径规划等优化问题中具有优秀的性能。

三、蒙特卡洛树搜索简介蒙特卡洛树搜索(Monte Carlo Tree Search,简称MCTS)是一种用于决策问题的搜索算法。

它通过不断模拟随机决策,并根据模拟结果调整决策策略,最终找到最优解。

蒙特卡洛树搜索在围棋、五子棋等复杂博弈游戏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蒙特卡洛树蚁群算法原理蒙特卡洛树蚁群算法是将蚁群算法和蒙特卡洛树搜索相结合的一种优化算法。

它通过蚁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找到问题的大致解空间,然后利用蒙特卡洛树搜索的局部搜索能力进一步优化解空间,从而得到最优解。

蒙特卡洛树蚁群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初始化蚁群:在解空间中随机生成一组蚂蚁,并将它们放置在解空间的不同位置。

2. 全局搜索:每只蚂蚁根据信息素和启发式信息选择下一步的移动方向,并更新信息素。

3. 局部搜索:根据蒙特卡洛树搜索的原理,在当前解空间中随机选择一个节点进行模拟,并评估模拟结果。

4. 更新解空间:根据模拟结果调整解空间,并更新信息素。

5. 重复步骤2~4,直到达到停止条件。

6. 输出最优解:根据信息素的浓度和解空间的评估结果,输出最优解。

五、蒙特卡洛树蚁群算法的应用蒙特卡洛树蚁群算法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路径规划、资源调度、智能交通等。

以路径规划为例,蒙特卡洛树蚁群算法可以在复杂的道路网络中找到最短路径,并考虑交通流量、拥堵等因素,从而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路径规划结果。

蚁群算法基本原理

蚁群算法基本原理

蚁群算法基本原理
蚁群算法(Ant Colony Algorithm)是一种基于模拟蚁群行为的优化算法,用于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

其原理是模拟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在寻找过程中通过信息素来引导蚂蚁探索最优解。

基本流程:
1. 初始化:将蚂蚁随机分散在问题空间中,每只蚂蚁都随机选择一个起点。

2. 蚂蚁搜索:每只蚂蚁根据一定的概率选择下一个节点,概率与当前节点的信息素有关,如果信息素较高则该节点被选中的概率较大。

3. 信息素更新:每只蚂蚁在搜索过程中会留下一定的信息素,当搜索完成后,信息素会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更新,具体规则可以为:信息素浓度与路径长度成反比例关系,或者信息素挥发速度固定。

4. 最优解记录:当所有蚂蚁完成搜索后,从它们所走过的路径中选择获得最优解,并将该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进行更新。

5. 重复搜索:重复上述所有步骤,直到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或者满足终止条件。

蚁群算法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模拟蚁群行为,通过信息素的引导来搜索最优解。


实际应用中,蚁群算法可以用于解决诸如旅行商问题、作业调度问题、路径规划问题、图像分割问题等优化问题。

网络拓扑优化的蚁群算法方法

网络拓扑优化的蚁群算法方法

网络拓扑优化的蚁群算法方法网络拓扑优化是指通过改变网络的拓扑结构,使得网络的性能得到优化和改善的过程。

而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觅食行为的模拟优化算法,它可以用来解决包括网络拓扑优化在内的许多实际问题。

本文将介绍蚁群算法在网络拓扑优化中的应用方法。

一、蚁群算法简介蚁群算法是受到蚂蚁觅食行为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算法。

在自然界中,蚂蚁觅食时会释放信息素,在路径上的蚂蚁会受到这些信息素的影响,越多的蚂蚁经过的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会越高,从而吸引更多的蚂蚁选择该路径。

蚁群算法通过模拟蚂蚁在搜索问题中的行为,从而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二、蚁群算法在网络拓扑优化中的应用1. 蚁群算法在网络路由优化中的应用在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合理的路由选择对于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传统的路由优化算法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而蚁群算法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能够简化问题的复杂性。

蚁群算法通过模拟蚂蚁在网络中搜索路径的过程,找到最佳路由路径,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网络的性能。

2. 蚁群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一组无线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节点可以感知和采集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传输数据。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分布在一片广阔的区域内,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合理部署节点并建立网络拓扑结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蚁群算法可以通过模拟蚂蚁在区域内的搜索行为,找到最佳的节点部署策略,从而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性能。

3. 蚁群算法在云计算中的应用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共享的计算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

在一个大规模的云计算中心中,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拓扑结构对于网络的负载均衡和效率非常重要。

蚁群算法可以通过模拟蚂蚁在网络中的搜索行为,找到最优的服务器连接拓扑结构,从而优化云计算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三、蚁群算法在网络拓扑优化中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蚁群算法在解决网络拓扑优化问题时具有以下优势:1) 分布式计算:蚁群算法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网络系统中的优化问题。

蚁群算法pt课件.ppt

蚁群算法pt课件.ppt

,则以概率
pij
ij (k 1) , j T ij (k 1)
, pij 0, j T
lT
到达j,L(s) L(s) { j},i : j;若L(s) N且T {l | (i,l) A,l L(s)}{i0}
则到达 i0, L(s) L(s) {i0},i : i0; 重复STEP 2。 16
9
2 简化的蚂蚁寻食过程
假设蚂蚁每经过一处所留下的信息素为一个单位,则经过36个时间单位 后,所有开始一起出发的蚂蚁都经过不同路径从D点取得了食物,此时ABD 的路线往返了2趟,每一处的信息素为4个单位,而 ACD的路线往返了一趟, 每一处的信息素为2个单位,其比值为2:1。
寻找食物的过程继续进行,则按信息素的指导,蚁群在ABD路线上增派一 只蚂蚁(共2只),而ACD路线上仍然为一只蚂蚁。再经过36个时间单位后, 两条线路上的信息素单位积累为12和4,比值为3:1。
一个排列, in1 i1

12
4 蚁群算法与TSP问题
TSP问题的人工蚁群算法中,假设m只蚂蚁在图的 相邻节点间移动,从而协作异步地得到问题的解。每 只蚂蚁的一步转移概率由图中的每条边上的两类参数 决定:1 信息素值,也称信息素痕迹。2 可见度,即 先验值。
信息素的更新方式有2种,一是挥发,也就是所 有路径上的信息素以一定的比率进行减少,模拟自然 蚁群的信息素随时间挥发的过程;二是增强,给评价 值“好”(有蚂蚁走过)的边增加信息素。
2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背景
群智能理论研究领域有两种主要的算法:蚁群算法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和微粒群算法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前者是 对蚂蚁群落食物采集过程的模拟,已成功应用于许多 离散优化问题。微粒群算法也是起源于对简单社会系 统的模拟,最初是模拟鸟群觅食的过程,但后来发现 它是一种很好的优化工具。

蚁群优化算法技术介绍

蚁群优化算法技术介绍
蚁群优化算法技术介绍
目录
• 蚁群优化算法概述 • 蚁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 • 蚁群优化算法的实现过程 • 蚁群优化算法的改进与优化 • 蚁群优化算法的案例分析
01 蚁群优化算法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蚁群优化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 中蚂蚁觅食行为的仿生优化算法 。
原理
通过模拟蚂蚁的信息素传递过程 ,利用正反馈机制寻找最优解。
算法特点
分布式计算
蚁群算法中的蚂蚁可以并行地搜索解空间,提高了算法的搜索效 率。
鲁棒性
对初始解和参数选择不敏感,能在多变的搜索空间中寻找到最优 解。
易于实现
算法实现简单,可扩展性强,适用于解决复杂优化问题。
应用领域
路径规划
任务调度
用于解决车辆路径规划、 物流配送等问题。
应用于多核处理器任务 调度、云计算资源分配
蚂蚁的移动规则
随机选择
蚂蚁在移动时,会根据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间的路径上信息素浓度随机选择 下一个移动的节点。
避免重复
为了避免重复访问同一个节点,蚂蚁会根据一定的概率选择新的节点,这个概 率与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成正比。
蚂蚁之间的协作机制
共享信息
蚂蚁通过释放和感知信息素来共享彼此的路径信息和状态,从而在群体中形成一 种协作效应。
网络路由问题求解
总结词
蚁群优化算法在网络路由问题求解中具有较好的应用 效果,能够优化网络路由和提高网络性能。
详细描述
网络路由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网络通信问题,旨在根据 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需求,选择最优的路由路径和转 发策略,以实现数据包的可靠传输和网络性能的提升 。蚁群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蚂蚁的行为,利用信息素传 递机制来指导搜索过程,能够有效地解决网络路由问 题,优化网络路由和提高网络性能。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蚁群优化算法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蚁群优化算法

第五章蚁群优化算法5.1介绍蚁群优化(ACO)是群体智能的一部分,它模仿蚂蚁的合作行为来解决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

它的概念是由Marco Dorigo[1]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当他们观察到这些生物在寻找食物时所采用的相互交流和自我组织的合作方式时,他们感到很惊讶。

他们提出了执行这些策略的想法,为不同领域的复杂优化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并获得了广泛的欢迎[1, 2]。

蚁群算法是一组被称为人工蚂蚁的软件代理,它们为特定的优化问题寻找好的解决方案。

蚁群算法是通过将问题映射成一个加权图来实现的,在加权图中,蚂蚁沿着边缘移动,寻找最佳路径。

蚁群研究(实际上是真正的蚂蚁)始于1959年,当时皮埃尔•保罗•格拉斯(Pierre Paul Grasse)发明了“协同”理论,解释了白蚁的筑巢行为。

之后于1983年Deneubourg和他的同事们[3]对蚂蚁的集体行为进行了研究。

1988年,Mayson和Manderick发表了一篇关于蚂蚁的自组织行为的文章。

最终在1989年,Goss, Aron, Deneubour, and Pasteelson在其研究工作(阿根廷蚂蚁的集体行为)中提出了蚁群算法的基本思想[4],同年,Ebling 及其同事提出了一食物定位模型。

1992年,Marco Dorigo(Dorigo, 1992)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蚂蚁系统(Ant System)[1]。

一些研究人员将这些算法扩展到各个研究领域的应用中,Appleby和英国电信主管发表了第一个在电信网络中的应用,后来Schoonderwoerd 和他的同事在1997年对其进行了改进。

在2002年,它被应用于贝叶斯网络中的调度问题。

蚁群算法的设计是基于蚂蚁搜索巢穴和食物位置之间短路径的能力,这可能会因蚂蚁的种类而有所不同。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蚁群算法的应用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使用的大多数人工蚂蚁并不能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而精英蚁群通过重复的交换技术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第5章 蚁群优化算法

第5章 蚁群优化算法

2.1.3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背景
13
1/3
群智能理论研究领域有两种主要的算法:蚁 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和微粒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前者是对蚂蚁群落食物采集过程的模拟,已成功 应用于许多离散优化问题。 微粒群算法也是起源于对简单社会系统的模拟, 最初是模拟鸟群觅食的过程,但后来发现它是 一种很好的优化工具。
5
LC=2LB
蚂蚁从A点出发,速度相同,食物在D点,可能随机选择路 线ABD或ACD。假设初始时每条分配路线一只蚂蚁,每个 时间单位行走一步,本图为经过9个时间单位时的情形:走 ABD的蚂蚁到达终点,而走ACD的蚂蚁刚好走到C点,为一 半路程。
6
LC=2LB
本图为从开始算起,经过18个时间单位时的情形:走 ABD的蚂蚁到达终点后得到食物又返回了起点A,而走 ACD的蚂蚁刚好走到D点。
10
1.1.1 蚁群优化算法起源
11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创立了仿生学,人们从生物进化的机理中 受到启发。提出了许多用以解决复杂优化问题的新方法,如进 化规划、进化策略、遗传算法等,这些算法成功地解决了一些 实际问题。 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学者M.Dorigo,V.Maniezzo, A.Colorni等从生物进化的机制中受到启发,通过模拟自然界 蚂蚁搜索路径的行为,提出来一种新型的模拟进化算法—— 蚁 群算法,是群智能理论研究领域的一种主要算法。 用该方法求解TSP问题、分配问题、job-shop调度问题,取得了 较好的试验结果.虽然研究时间不长,但是现在的研究显示出, 蚁群算法在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特别是离散优化问题)方面有 一定优势,表明它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算法.

蚁群优化算法

蚁群优化算法

一、蚁群算法的背景信息蚁群优化算法(ACO)是一种模拟蚂蚁觅食行为的模拟优化算法,它是由意大利学者Dorigo M等人于1991年首先提出,之后,又系统研究了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并结合TSP优化问题与遗传算法、禁忌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爬山法等进行了仿真实验比较,为蚁群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引起了全世界学者的关注与研究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种群的启发式仿生进化系统。

蚁群算法最早成功应用于解决著名的旅行商问题(TSP),该算法采用了分布式正反馈并行计算机制,易于与其他方法结合,而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二、蚁群算法的原理[1]蚁群算法是对自然界蚂蚁的寻径方式进行模似而得出的一种仿生算法。

蚂蚁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在它所经过的路径上留下一种称之为外激素(pheromo ne)的物质进行信息传递,而且蚂蚁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感知这种物质,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运动方向,因此由大量蚂蚁组成的蚁群集体行为便表现出一种信息正反馈现象 :某一路径上走过的蚂蚁越多,则后来者选择该路径的概率就越大。

基本的ACO模型由下面三个公式描述:a g(2-1;m号("1)二05®)+》蚯(2-2;(如果第k个蚂蚁经过了由i到j的路轻)〈2-3)btagJBJ.CDdTYykrLaoiO 式(2-1)、式(2-2)和式(2-3)中:m为蚂蚁个数;n为迭代次数;i为蚂蚁所在位置;j为蚂蚁可以到达的置;为蚂蚁可以到达位置的集合;为启发性信息(3-8>(3-9>Dlog. iirykii_2O1CJ式(3-9)中根据进行信息素更新的蚂蚁的类别可以是已知的最优解的路径长度或者是本次循环中的最优解的路径长度。

(2)信息素浓度的限制。

为了防止某条路径上的信息素出现大或者过小的极端情况,设定信息素浓度区间为。

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在某条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增大到超过区间上限或者减小到低于区间下限时,算法采用强制手段对其进行调整,以此提高算法的有效性。

蚁群算法 蚁狮算法

蚁群算法 蚁狮算法

蚁群算法蚁狮算法
蚁群算法(Ant Colony Algorithm)是一种模拟蚂蚁觅食行为的启发式优化算法。

它通过模拟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释放信息素的行为,来解决组合优化问题。

蚂蚁在寻找食物时会在路径上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称为信息素,其他蚂蚁通过感知到信息素的浓度来选择路径,从而实现最优路径的搜索。

蚁群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解空间中随机生成一群蚂蚁,每只蚂蚁根据当前位置和信息素浓度选择下一个移动位置,移动后释放信息素。

信息素浓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蒸发。

蚂蚁根据信息素浓度和启发函数来选择下一个位置,启发函数一般根据问题的特性来设计。

最终,通过迭代更新信息素浓度和蒸发,蚂蚁群体会逐渐收敛到最优解。

蚁狮算法(Ant Lion Optimizer)是一种基于蚁狮捕食行为的启发式优化算法。

蚁狮是一种昆虫,它会在沙地上挖掘坑穴,然后隐藏在坑穴中等待猎物。

当猎物掉进坑穴时,蚁狮会迅速捕捉并吃掉它。

蚁狮算法模拟了蚁狮捕食行为,通过追踪猎物的行为来寻找最优解。

蚁狮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解空间中随机生成一群蚂蚁,每只蚂蚁根据当前位置和信息素浓度选择下一个移动位置。

与蚁群算法不同的是,蚁狮算法引入了一个蚁狮,它代表了当前最优解,蚂蚁会追踪蚁狮的位置。

当蚂蚁接近蚁狮时,它会增加信息素浓度,从而吸引其他蚂蚁朝着蚁狮方向移动。

蚁狮会不断更新自身位置,以寻找
更优解。

最终,通过迭代更新信息素浓度和蚁狮位置,蚂蚁群体会逐渐收敛到最优解。

蚁群优化算法在物流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蚁群优化算法在物流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蚁群优化算法在物流路径规划中的应用随着全球物流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复杂性的提高,物流路径规划成为一个关键的挑战。

物流路径规划旨在通过优化货物的运输路径,以实现运输过程的高效性和成本效益。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蚁群优化算法被广泛应用于物流路径规划中,因其模拟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方式,可用于有效地找到最佳路径。

蚁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启发式优化算法,最初由著名的比利时科学家Marco Dorigo在1992年提出。

它模拟了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方式,通过蚂蚁之间的信息交流和集体智慧,找到最佳路径。

在物流路径规划中,蚁群优化算法模拟了货车在不同路径上的行驶情况,找到了适合物流运输的最佳路径。

蚁群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蚁群中蚂蚁的行为,例如挥发信息素和感知周围环境,来解决物流路径规划中的问题。

当一只蚂蚁发现了一条路径,并成功找到了目标点时,它会沿着路径释放信息素。

这种信息素会被其他蚂蚁感知到,并通过环境中的信号浓度决定下一只蚂蚁选择的路径。

信息素的浓度取决于蚂蚁的路径质量,路径质量越好,信息素浓度越大,其他蚂蚁更有可能选择该路径。

通过这种方式,蚁群优化算法可以逐渐找到最佳路径。

在物流路径规划中,蚁群优化算法可以用于解决各种问题。

首先,它可以解决单车多点物流路径规划问题。

通过将不同地点表示为节点,并使用蚂蚁的行为模拟节点之间的移动,蚁群优化算法可以找到最佳的运输路径,从而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交付速度。

其次,蚁群优化算法也可以用于解决多车联合配送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蚂蚁代表不同的货车,它们通过信息素的交流和感知周围的环境来选择最佳的路径。

通过在路径上放置信息素,并根据货车的载重量、速度和成本等因素来调整信息素的释放,蚁群优化算法可以找到最优的配送方案。

此外,蚁群优化算法还可以应用于动态物流路径规划问题。

在动态环境中,物流网络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交通堵塞、道路维修等。

蚂蚁在搜索过程中能够感知到这些变化,并根据其它蚂蚁的决策调整自己的路径选择。

蚁群优化算法

蚁群优化算法
信息素是一种化学物质,由蚂蚁自身释放,是实现蚁群内 间接通信的物质。蚂蚁随机选择路径,但是能感知当前地 面上的信息素浓度,并倾向于往信息素浓度高的方向前进。
信息素
1.1 基本原理
双桥实验
蚁穴
食物源
(a)两个路具有同样的长度
自身催化(正反馈)过程
1.起初两条分支上不存在信息 素,蚂蚁以相同的概率进行 选择。 2.随机波动的出现,选择某一 条分支的蚂蚁数量可能比另 外一条多。 3.实验最终结果:所有的蚂蚁 都会选择同一分支。
2
蚂蚁数目过少时,算法的探索能力变差,容易出现早熟现象。特别是当问题的规模很大时,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会十分糟糕
3
在用蚂蚁系统、精华蚂蚁系统、基于排列的蚂蚁系统和最大最小蚂蚁系统求解TSP时,m取值等于城市数目时有较好性能。
蚂蚁数目
2.3 蚂蚁系统理论
参数设置
1
信息素挥发因子较大,信息素挥发速率大,从未被蚂蚁选择过的边上信息素急剧减少到接近0,降低算法的全局探索能力。
2
信息素会不断的蒸发。
3
路径探索也是必需的,否则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1.1基本理论
蚁群觅食现象
蚁群优化算法
蚁群
搜索空间的一组有效解(种群规模m)
觅食空间
问题的搜索空间(问题的规模、解的维数n)
信息素
信息素浓度变量
蚁巢到食物的一条路径
一个有效解
找到的最短路
问题的最优解
蚁群觅食现象和蚁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定义对照表
3.3 最大最小蚂蚁系统
最大最小蚂蚁系统
提出背景:
1.对于大规模的TSP,由于搜索蚂蚁的个数有限,而初始化时蚂蚁的 分布是随机的,这会不会造成蚂蚁只搜索了所有路径中的小部分就 以为找到了最好的路径,而真正优秀的路径并没有被探索到呢? 2.当所有蚂蚁都重复构建着同一条路径的时候,意味着算法已经进入 了停滞状态,有没有办法利用算法停滞后的迭代过程进一步搜索以 保证找到更接近真实目标的解呢?

蚁群算法详细讲解

蚁群算法详细讲解

蚁群算法详细讲解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是一种受到蚂蚁觅食行为启发的启发式优化算法。

它通过模拟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遗留下的信息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行为,来解决优化问题。

蚁群算法在组合优化问题中特别有效,如旅行商问题、车辆路径问题等。

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称为信息素的化学物质,并在路径上留下信息素的痕迹。

蚁群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信息素来引导蚂蚁的行动。

当蚂蚁找到食物后,会返回巢穴,并留下一条含有更多信息素的路径。

其他蚂蚁在寻找食物时,会更倾向于选择留有更多信息素的路径,从而使得这条路径的信息素浓度进一步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素会在路径上逐渐积累,形成一条较优的路径。

蚁群算法的步骤如下:1.初始化信息素:根据问题设置信息素初始浓度,并随机分布在各个路径上。

2.蚂蚁移动:每只蚂蚁在一个时刻从起点出发,根据一定策略选择路径。

通常,蚂蚁选择路径的策略是基于信息素和启发式信息(如距离、路径通畅程度等)。

蚂蚁在移动过程中,会增加或减少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

3.更新信息素:当所有蚂蚁完成移动后,根据算法的更新规则,增加或减少路径上的信息素。

通常,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会蒸发或衰减,并且蚂蚁留下的信息素会增加。

更新信息素时,通常会考虑到蚂蚁的路径质量,使得较好的路径上留下更多信息素。

4.终止条件判断:根据预设条件(如迭代次数、找到最优解等)判断是否达到算法的终止条件。

如果未达到终止条件,则返回到步骤2;否则,输出最优路径或最优解。

蚁群算法的优点包括:1.分布式计算:蚁群算法采用分布式计算方式,各个蚂蚁独立进行,在处理大规模问题时具有优势。

2.适应性:蚁群算法具有自适应性,能够根据问题的特性调整参数以及策略。

3.全局能力:蚁群算法能够在问题空间中全面,不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

蚁群算法的应用领域广泛,如路由优化、智能调度、图像处理等。

它在旅行商问题中经常被使用,能够找到较优的旅行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蚁群优化算法目录 [隐藏] 比较1 2蚁群算法的提出: 人工蚂蚁与真实蚂蚁的异同o o     3 4 5 6 72.1 2.2相同点比较 不同点比较蚁群算法的流程图 基本蚁群算法的实现步骤 蚁群算法的 matlab 源程序 蚁群算法仿真结果 版权声明[编辑]蚁群算法的提出:人类认识事物的能力来源于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自然界一直是人类创造力 的源泉。

自然界有许多自适应的优化现象不断地给人以启示,生物和自然中的生 态系 统可以利用自身的演化来让许多在人类看来高度复杂的优化问题得到几乎完美 的解决。

近些年来,一些与经典的数学问题思想不同的,试图通过模拟自然生态 系统 来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的仿生学算法相继出现,如蚁群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 法等。

这些算法大大丰富了现在优化技术,也为那些传统最优化技术难以处理的 组 合优化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生物学家通过对蚂蚁的长期的观察发现,每只蚂蚁的智能并不高,看起来没 有集中的指挥,但它们却能协同工作,集中事物,建起坚固漂亮的蚁穴并抚养后 代, 依靠群体能力发挥出超出个体的智能。

蚁群算法是最新发展的一种模拟昆虫王国 中蚂蚁群体智能行为的仿生优化算法,它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优良的分布式计算 机 制、易于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等优点。

尽管蚁群算法的严格理论基础尚未奠定,国 内外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 但是目前人们对蚁群算法的研究已经由当初单 一 的旅行商问题(TSP)领域渗透到了多个应用领域,由解决一维静态优化问题发展 到解决多维动态组合优化问题, 由离散域范围内的研究逐渐扩展到了连续域范围 内的研究,从而使这种新兴的仿生优化算法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编辑]人工蚂蚁与真实蚂蚁的异同比较[编辑]相同点比较蚁群算法是从自然界中真实蚂蚁觅食的群体行为得到启发而提出的,其很多 观点都来源于真实蚁群, 因此算法中所定义的人工蚂蚁与真实蚂蚁存在如下共同 点。

(1)都存在一个群体中个体相互交流通信的机制 人工蚂蚁和真实蚂蚁都存在一种改变当前所处环境的机制:真实蚂蚁在经过 的路径上留下信息素, 人工蚂蚁改变在其所经路径上存储的数字信息,该信息就 是算 法中所定义的信息量, 它记录了蚂蚁当前解和历史解的性能状态,而且可被其他 后继人工蚂蚁读写。

蚁群的这种交流方式改变了当前蚂蚁所经路径周围的环境, 同 时也以函数的形式改变了整个蚁群所存储的历史信息。

通常,在蚁群算法中有一 个挥发机制,它像真实的信息量挥发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改变路径上的信息 量。

挥发机制使得人工蚂蚁和真实蚂蚁可以逐渐地忘却历史遗留信息, 这样可使蚂蚁 在选择路径时不局限于以前蚂蚁所存留的“经验”。

(2)都要完成一个相同的任务 人工蚂蚁和真实蚂蚁都要完成一个相同的任务,即寻找一条从源节点(巢穴) 到目的节点(食物源)的最短路径。

人工蚂蚁和真实蚂蚁都不具有跳跃性,只能 在 相邻节点之间一步步移动, 直至遍历完所有城市。

为了能在多次寻路过程中找到 最短路径,则应该记录当前的移动序列。

(3)利用当前信息进行路径选择的随机选择策略 人工蚂蚁和真实蚂蚁从某一节点到下一节点的移动都是利用概率选择策略实 现的, 概率选择策略只利用当前的信息去预测未来的情况,而不能利用未来的信 息。

因此,人工蚂蚁和真实蚂蚁所使用的选择策略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局部的。

[编辑]不同点比较在从真实蚁群行为获得启发而构造蚁群算法的过程中,人工蚂蚁还具备了真 实蚂蚁所不具备的一些特性: (1)人工蚂蚁存在于一个离散的空间中,它们的移动是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 状态的转换; (2)人工蚂蚁具有一个记忆其本身过去行为的内在状态; (3)人工蚂蚁存在于一个与时间无关联的环境中;(4)人工蚂蚁不是完全盲从的,它还受到问题空间特征的启发。

例如有的问 题中人工蚂蚁在产生一个解后改变信息量,但无论哪种方法,信息量的更新并不 是随 时都可以进行的; (5)为了改善算法的优化效率,人工蚂蚁可增加一些性能,如预测未来、局 部优化、回退等,这些行为在真实蚂蚁中是不存在的。

在很多具体应用中,人工 蚂蚁 可在局部优化过程中相互交换信息, 还有一些改进蚁群算法中的人工蚂蚁可实现 简单预测。

[编辑]蚁群算法的流程图[编辑]基本蚁群算法的实现步骤以 TSP 为例,基本蚁群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参数初始化。

令时间 t=0 和循环次数 τ=0,设置最大循环次数 Nc=0,将 m 只蚂蚁置于 n 个元素(城市)上,令有向图上每条边(i,j)的初始化信息量 τij(t) = const,其中 const 表示常数,且初始时刻 Δτij(0) = 0 。

(2)循环次数。

(3)蚂蚁的禁忌表索引号 k=1。

(4)蚂蚁数目 。

(5)蚂蚁个体根据状态转移概率公式计算的概率选择元素(城市)j 并前进, 。

其中, 表示在 t 时刻蚂蚁 k 由元素(城市)i 转移到元素(城市)j 的状态转 移概率。

allowedk = C − tabuk 表示蚂蚁 k 下一步允许选择的城市。

α 为启发式因 子, 表示轨迹的相对重要性, 反映了蚂蚁在运动过程中所积累的信息在蚂蚁运动时所 起的作用,其值越大,则该蚂蚁越倾向于选择其他蚂蚁 经过的路径,蚂蚁之间的协作性越强。

β 为期望启发式因子,表示能见度的相对 重要性,反映了蚂蚁在运动过程中启发信息在蚂蚁选择路径中的受重 视程度,其值越大,则该状态转移概率越接近于贪心规则;ηij(t) 为启发函数, 表达式为 。

式中,dij 表示相邻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6)修改禁忌表指针,即选择好之后将蚂蚁移动到新的元素(城市),并把该 元素(城市)移动到该蚂蚁个体的禁忌表中。

(7) 若集合 C 中元素(城市)未遍历完,即 k<m,则跳转到第(4)步,否则 执行第(8)步。

(8) 根据公式更新每条路径上的信息量: τij(t + n) = (1 − ρ) * τij(t) + Δτij(t)(9) 若满足结束条件,即如果循环次数 ,则循环结束并输出程序计算结果, 否则清空禁忌表并跳转到第(2)步。

[编辑]蚁群算法的matlab 源程序1.蚁群算法主程序:main.m%function [bestroute,routelength]=Ant clc clear tic % 读入城市间距离矩阵数据文件 CooCity = load( 'CooCity.txt' ) ;% 城市网络图坐标数据文件,txt 形式给 出 NC=length(CooCity); % 城市个数 for i=1:NC % 计算各城市间的距离 for j=1:NC distance(i,j)=sqrt((CooCity(i,2)-CooCity(j,2))^2+(CooCity(i,3)-CooCit y(j,3))^2); end end MAXIT=10;%最大循环次数 Citystart=[]; % 起点城市编号 tau=ones(NC,NC); % 初始时刻各边上的信息痕迹为 1 rho=0.5; % 挥发系数 alpha=1; % 残留信息相对重要度 beta=5; % 预见值的相对重要度 Q=10; % 蚁环常数 NumAnt=20; % 蚂蚁数量 routelength=inf; % 用来记录当前找到的最优路径长度 for n=1:MAXIT for k=1:NumAnt %考查第 K 只蚂蚁 deltatau=zeros(NC,NC); % 第 K 只蚂蚁移动前各边上的信息增量为 零 %[routek,lengthk]=path(distance,tau,alpha,beta,[]); % 不靠率起始点 [routek,lengthk]=path(distance,tau,alpha,beta,Citystart); 始点 if lengthk<routelength % 找到一条更好的路径 :::routelength=lengthk; :::bestroute=routek; end for i=1:NC-1 % 第 K 只蚂蚁在路径上释放的信息量 % 指定起deltatau(routek(i),routek(i+1))=deltatau(routek(i),routek(i+1))+Q/len gthk; % 信息素更新 end %deltatau(routek(NC),1)=deltatau(routek(NC),1)+Q/lengthk; % end length_n(n)=routelength; % 记录路径收敛 tau=(1-rho).*tau; % 信息素挥发 end %%%%%%%%%%%%%%%%%%%%%%%%%%%%%%% costtime=toc; subplot(1,2,1),plot([CooCity(bestroute,2)],[CooCity(bestroute,3)],'-* ') subplot(1,2,2),plot([1:MAXIT],length_n,'-*') [routelength,costtime]2.蚁群算法寻找路径程序:path.m% 某只蚂蚁找到的某条路径 routek,lengthk function [routek,lengthk]=path(distance,tau,alpha,beta,Citystart) [m,n]=size(distance); if isempty(Citystart) % 如果不确定起点 p=fix(m*rand)+1; % 随机方式初始化起点,均匀概率 else p=Citystart; % 外部给定确定起点 end lengthk=0; % 初始路径长度设为 0 routek=[p]; % 蚂蚁路径点序列,即该蚂蚁已经过的城市集合,路径初 始起点 for i=1:m-1 np=routek(end); % 蚂蚁路径城市序号,依次经过的城市编号 np_sum=0; % 路由长度初始为 0 for j=1:m if inroute(j,routek) % 判断城市节点 j 是否属于 tabuk,即 是否已经过 continue; else % j 为还未经过的点,对 ada=1/distance(np,j); % 预见度 np_sum=np_sum+tau(np,j)^alpha*ada^beta; % 路由表: 信息痕 迹、预见度 end end cp=zeros(1,m); % 转移概率,基于路径长度及路由表for j=1:m if inroute(j,routek) continue; else ada=1/distance(np,j); % 预见度 cp(j)=tau(np,j)^alpha*ada^beta/np_sum; 率 end% np 到 j 的转移概end NextCity=nextcitychoose2(cp); % 根据转移概率确定下一个城市, % 直观地,取转移概率最大值方向方法,决策结果稳定且收敛快 routek=[routek,NextCity]; % 更新路径 lengthk=lengthk+distance(np,NextCity); % 更新路径长度 end[编辑]蚁群算法仿真结果其中左边是蚂蚁行走的最短路径,右边是最短路径的值的收敛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