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标准观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真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发展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

说明了西方人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

”马克思的真理观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德国古典哲学的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并变革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真理论。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论证了他的真理论。

黑格尔看来,真理是认识与绝对精神的符合。

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一种客观实在化了的能动的创造力量。

它异化为自然,自身分裂为主体和客体,又在人的思维中达到自我意识。

这样,思维与存在就在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得到统一,于是得到真理。

黑格尔说:“真理就在于客观性和概念的同一。

”①他认为,真理完全取决于它的形式,也就是取决于它所确立的概念和概念相符合的实在。

黑格尔把真理看成实在与概念相符合,凡是与概念不相符合,便不是真理。

这种真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真理论。

但是,黑格尔把真理看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他认为真理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之中,而且真理是具体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把实践和真理结合起来,这些却是黑格尔真理观的合理因素。

德国古典哲学的另一代表费尔巴哈认为感性经验是把我们和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

感性直观就是真理。

费尔巴哈说:“只有那通过感性直观确定自身,修正自身的思维,才是真实的。

反映客观的思维,具有客观真理性的思维。

”②费尔巴哈还指出个人能力是有限的,而人类在无线的发展中可以完满地认识世界,他十分重视实践在认识真理中的作用。

费尔巴哈强调人的感性权威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但把真理的标准看成是感性直观,把实践理解为日常生活实践,这就体现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真理观的局限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革命实践的过程中,继承并改造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真理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论。

1843—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参加;德法两国工人运动,得出了革命实践可以引出社会真理。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真理及其检验标准)【圣才出品】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真理及其检验标准)【圣才出品】

第13章真理及其检验标准13.1 复习笔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一、真理的本质和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是发展变化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真理的本质真理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对真理本质的理解,取决于对认识活动中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理解。

(1)前马克思主义时代的真理观①符合论,认为认识或观念的真理性在于其与对象相符合。

②融贯论,认为一个命题是否为真,并不在于它是否同事实相符合,而取决于它在命题系统中是否与其他命题相一致或融贯,即无矛盾性。

③工具论,认为“有用即真理”“真理即效用”,思想、概念、理论等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如果它们对于人们达到预期目的有用、能够使人们获得成功便是真理。

(2)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符合关系建立在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基础上,通过人的能动的反映活动实现,也必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拓展和深化。

②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真理观上都必然承认和强调真理的客观性,坚持客观真理论。

c.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一元性,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真理的客观内容唯一。

d.真理又具有多样性,它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不同的理论形式来表达。

2.真理的具体性与全面性(1)真理的具体性①真理的具体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脱离条件的抽象真理并不存在。

②具体真理是一定条件下的真理,这并不否定真理的普遍性。

任何真理都有普遍性,只是这种普遍性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普遍性。

具体真理是包含着具体历史条件的丰富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三)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对立的,这是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 来说的。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 对的。
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1)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误。 其一,真理是具体的。 其二,真理又是全面的。 (2)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转化为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理与价值
目录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 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
(一)价值及其特性
1.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 制约。
2.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3.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 标。
4.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 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 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 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它有 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 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 的界限。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 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 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接 近,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 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如: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 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 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正确, 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

举例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与价值关系的基本观点

举例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与价值关系的基本观点

真理与价值相互区别所谓真理原则,就是在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中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坚持和执行真理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和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认识和改造人类自身。

真理原则,是由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客体内容和检验尺度所决定的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根本规则、准则。

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和尺度,这是由人以外的客观事物所设定的尺度,即物的尺度。

人对这一客观尺度的遵从,也就是对自然规律的适应,但同时却带有自己明显的自觉性和积极能动的特点。

首先,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遵循和运用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

所谓人能够全面地认识和运用物的客观尺度,不但是指人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和把握各种事物的内在结构、属性及其发展规律,即不仅以每一种特殊事物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活动的特殊尺度,而且同时指人能够通过对各种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的认识,把握作为系统整体的物质世界,从而以整个客观世界作为自己活动的一般尺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人才是真正懂得物的客观尺度。

其次,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遵循和运用不是自发的而是自觉的。

人要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全面地把握各种事物和整个世界的客观尺度,仅凭动物那样的遗传本能显然是不行的。

人高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引发出了越来越清晰的思维,并能通过自己的意识自觉地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

由此才能遵循由统一的物质世界所规定的一般尺度,从而“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把握和运用方式,决定了人认识真理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人为了自觉地、全面地把握物的客观尺度,必须通过自己的观念去追求客观真理。

但是,人类对真理的追求,不能归结为“理性的热情”,而是出于改造自然界实现人类美好愿望的需要,就是说,人类的活动还必须遵循价值原则。

所谓价值原则,就是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包含着主体需要、追求价值、注重效益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就是改造世界使之适合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或按照人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包括人和社会本身)。

浅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浅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浅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

他说:“把哲学称为真理的知识是正确的,因为理论知识的目的是真理。

”[1]黑格尔评价真理为:“真理是一个高尚的名词,而它的实质尤为高尚,只要人的精神和心灵是健康的,则对真理的追求必会引起人心境中高度的热忱。

”[2]一、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一)关于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正确认识。

客观事物的规律不能成为真理,因为真理是一种认识,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而我们不能单纯地说真理有无阶级,从过程看,真理有阶级性,而从结果看,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

而在具体的学习认知中,我们要注意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区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传统哲学教科书所宣扬的真理观往往有教条化的痕迹。

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真理的含义、真理的本质及其属性等内容的叙述,形成了一套公式化、格式化的语言。

它们对真理的客观性尤其对真理的客观内容予以更多的倾注,把对真理的探讨局限于狭隘的知识认知论视域,并表现出对社会生活的以往和对生成性思维的漠视,它们的典型特征是实体思维和知性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达到统一的一种认识结果,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认识。

真理不但是一个认真概念,而且也是一个意义指称概念,是实践—认知整体性范畴。

真理是人类合理性地表达对象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主体对客体之存在和本质的客观性意义的承诺,表征着人的一种本质力量,决定着人的生存状况及生存的时空界限。

(二)真理的属性及其检验标准真理的属性包括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具体性和历史性。

在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反复强调并以十分明确的语言指出: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3]真理的检验标准必须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的特点。

在人的主观认识范围内不可能找到真理的标准,我们不能用主观检验主观,用认识检验认识。

而客观事物本身也不可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客观事物不能把主观认识和其自身加以对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先验论
1、唯心主义先验论
柏拉图的“回忆说”:
孔子的“生而知之” 笛卡尔的“天赋观念”
2、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以培根,洛克为代 表的经验论过分强调了 客体对主体的制约作用, 而忽视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能动性、创造 性。这是以“白板论”为典型代表的旧唯 物主义认识论——直观的反映论
1、从这首温涵哲理的佳作中你可以引申出一个认 识论上的什么道理?
2、
怎样才能提升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能力?
(三)、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地位
列宁说:“生活、 实践的观点,应 该是认识论的首 要的和基本的观 点。”
《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42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之所以是认识论的首要 的和基本的观点,就在于实践对认识起 着决定的作用,是整个认识过程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孙中山先生指出:“世 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个时 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 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 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的 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后, 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 行而求知,因知而进行。” 先秦时期的”知易行难” 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历史上 探讨知行问题的发端.后来 的思想家大都承袭了这一 思想. 孙中山在总结中国革命 实践的基础上,别出心裁地 提出”知难行易”
第二讲 对真理世界的不懈追求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本章的主要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理解。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对实践的相 对独立性和反作用。 3 正确构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4、认识的辩证运动和认识过程的实现机制。 5、真理及其绝对性和相对性,以及真理检验标准 问题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6、价值的本质,以及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

认识的任务、目的,就是不断地获利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导下,去改造世界,创造价值。

那么,什么是真理呢?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或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能成为真理,因为真理是一种认识,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比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是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做出了正确的反映,而其表述的内容则是客观规律。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是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因而真理具有客观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之为“客观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和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真理既然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就不一观事物本身,而是表现为一定的思想形式,因此,真理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但真理就其内容来说又是客观的,它反映的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真理的客观性还指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这就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毛泽东指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我们在坚持真理是客观的同时,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呢?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没有阶级性,因为真理是客观的,不代表任何阶级的意志,另一种观点认为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而社会科学有阶级性。

但是我们认为:“真理不能单纯的说有无阶级,从过程看真理有阶级性,从结果看真理无阶级性”。

在人类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以及在人们应用真理的时候,都是有选择性、有倾向的发现、应用真理。

所以真理都代表一定的阶级利益,为一定的阶级服务。

论真理标准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

论真理标准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

论真理标准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Ξ李亚军1,李 艳2(1.云南财贸学院组织部,云南昆明650221;2.云南财贸学院自修大学,云南昆明650221)摘 要:真理的实践标准的讨论,不仅恢复了实践对于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权威,而且以此为契机和动力,启动和开创了我国认识论研究的新局面。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阐释实践对认识的基础作用和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实践渠道———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检验,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真理标准;认识论;实践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585(2001)专刊-0130-0420多年前那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一点,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愈来愈被人们所了解和认同。

这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打破精神枷锁、实现思想解放的理论先导,并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哲学理论上说,实践标准是从认识论角度提出问题的,真理的实践标准的讨论,不仅恢复了实践对于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权威,而且以此为契机和动力,启动和开创了我国认识论研究的新局面。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实践观在哲学史上,传统认识论基本上是围绕着认识的可能性和认识的可靠性的问题而思辩地展开讨论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意义,突出了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实践对于认识的基础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初,马克思就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而后,列宁和毛泽东又进一步作了发挥。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突出地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作用,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毛泽东发挥了马克思和列宁的观点,系统地说明了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并系统阐明了认识的辩证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对立统一 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 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
真理与谬误相互联系: 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 谬误也无所谓真理。 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 实现的。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作 是全部人类的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 展着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 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 程永远不会完结。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人们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真理尺度和 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 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 质的真理。——真理所涉及的是物的尺度
在这种情况下,波义耳定律几乎要被推翻了,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波义耳定律?它到底是真理 还是谬误呢?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做了这样的 回答:‚雷尼奥发现,这一定律不适合于某些情况。 雷尼奥是科学家,没有玩弄这样的儿戏,而是继续 研究,并发现波义耳定律只是近似地正确,特别是 对于可以因压力而液化的气体,当压力接近液化开 始的那一点时,波义耳定律就失去了效力。所以波 义耳定律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但是在这 个范围内,它是不是绝对地最终地正确的呢?没有 一个物理学家会断定说是。他将说:这一定律在一 定的压力和温度的范围内,对一定的气体是有效的; 而且即使在这种更加狭窄的范围内,他也不会排除 这样的可能性,即通过未来的研究对它作更加严格 的限制,或者改变它的表述方式。
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 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 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 人类的内容?真理就是与客观 事物相符合的认识。一个认识 是不是真理,唯一地取决于它 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真理标准比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真理标准比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真理标准比较用什么标准检验认识真伪的问题,一直在哲学界争论不休,各派哲学家都对它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现代西方哲学提出了检验真理的经验标准、理性标准、实用标准等,这些标准观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检验真理标准作了有价值的探讨,具有合理性的一面。

但是,它们又各持一端,因而都没有科学地回答真理标准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反映事物客观规律性的具有普遍可证实性的认识。

它是主观与客观、共性与个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这就要求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能沟通主观与客观,又具共性与个性的特点,同时还能对真理既作出事实判断又作出价值评价,而兼具上述特点的东西,唯有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科学地回答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不同的真理标准代表了不同的真理观,代表了不同的世界观。

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真理标准进行比较,对于我们批判地吸取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合理因素,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验的标准在欧洲近代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中,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提出经验、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一思想被现代西方哲学继承和发展。

罗素从逻辑原子主义出发,认为科学知识正确与否在于科学命题是否与经验世界的经验相符合。

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经验证实原则”。

他指出:任何一个命题只有能被经验证实或否证才是有意义的,那些无法用经验鉴别其真伪的形而上学“废话”应排斥于科学的哲学之外。

维特根斯坦的这一思想被逻辑实证主义者卡尔纳普当作哲学的根本原则,按照这一原则,一个命题在认识上是否有意义,取决于它能否用经验证实的方法确定其真假,如果一个命题能够被经验证实,那么它就是有意义的命题,是科学的命题。

反之就是无意义的或假的命题。

可见,在逻辑实证主义那里,一个命题有无意义的标准与是否真理的标准是同一个东西。

逻辑实证主义者把经验证实原则奉为根本原则,但是科学的任务在于寻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而本质和规律是不能被经验直接证实的,因而这一原则遇到了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

《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核心观点及认识

《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核心观点及认识

《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核心观点及认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实践验证真理的重要性在哲学上,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即“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真理通常被定义为与事实或实在相一致。

然而,并没有任何一个真理的定义被学者普遍接受。

许多不同的真理定义一直被广泛争论。

许多与真理定义相关的主题同样无法获得共识。

什么能被适当地称为真或假?什么检验能够确立真理?我们如何认识真理?真理,如果存在的话,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相对的还是绝对的?真理,作为一个概念,有严格的定义吗,抑或其定义的模糊无可避免?真理及其客观性( 1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2 )真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①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

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②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 3 )坚持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①由于真理是客观的,有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所以真理必然是一元的。

也就是说,不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可能得出多少种结论,但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是真理。

②真理是一元的,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不以阶级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没有阶级性。

③真理多元论主张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可以有不同的真理,真理因人而异。

真理多元论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 4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真理是客观的,世界上不存在着任何主观真理。

唯心主义则主张真理是主观的。

主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做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成是人的意识和“客观精神”的一致。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取决于双方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客观的;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主观的。

( 5 )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实用主义真理观把“有用”作为真理的根本属性,主张“有用就是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2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2真理与价值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
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实践标准是无可替代的 任何认识成果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最终知其是 否是真理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 实践检验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须经多次检验 • 每次的实践检验总是有限的,只能部分地检验真理 • 任何时候都有暂时无法检验的认识成果
既要坚信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权威性;又不能将实践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
标。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的统一。
含义 哲学上的“价值”世界是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
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 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主体
(需要)
实践 价值关系
客体
(属性)
客观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有用无用?
是好是坏? 大学期间谈恋爱是好还是坏呢? 孰利孰弊? 建三峡工程是利还是弊? 是善是恶? 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
苏格拉底 殉道
是什么 怎么样 认识 和 实践
真理 问题
目 标
为什么
好、坏 利、弊 价值 问题
价值及其特征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的制约。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
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
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即使从同一个真理性的认
识出发,也可以引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行为取
向。
正确的评价观是现今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 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 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三章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第十三章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第十三章真理及其检验标准认识的直接目的是获得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第一节真理的本质和特性真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是一成不变的还是不断发展的,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不同的真理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任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是发展变化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一、真理的本质真理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对真理本质的理解,取决于对认识活动中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理解。

自古以来,哲学家们都把真理看作是认识所追求的目标,但对真理本质的理解,却一直存在尖锐的分歧和对立。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提出过各种各样的真理观,虽然有的包含某些合理因素,但是都没有真正解决真理问题。

一般来说,旧唯物主义从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和可知性前提出发,认为真理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但把这种“符合”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直接的反映的结果。

唯心主义从意识、思维第一性前提出发,通过各种方式把真理说成是某种精神自身的属性,是意识、思维自身的同一。

客观唯心主义者柏拉图认为真理是某种超验的、永恒的理念,黑格尔认为真理是绝对理念的自我显现等:主观唯心主义者休谟认为真理是观念和主体感觉的符合,康德认为真理是思维同它的先验形式的一致,实用主义者认为真理是观念和行为对人有用的效果等。

在这些关于真理的看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符合论”、“融贯论”、和“工具论”三种。

“符合论”认为认识或观念的真理性在于其与对象相符合。

在主张符合论真理观的哲学家中,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所提出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符合论的真理观。

旧唯物主义肯定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真理是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在这一点上是正确的:但由于他们不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把认识理解为消极直观的反映,对认识的真理性的理解是形而上学的。

而赞同符合论真理观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所谓的“符合”,则是指观念与观念相符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词解释

马哲名词解释(1)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是自发的、不系统的形式。

(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家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唯物主义。

(4)辩证法: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

(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6)方法论:就是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也叫做指导思想。

(7)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都是属于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它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9)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10)意识:是由物质派生的现象,意识产生的根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主观能动性。

(11)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它是由物质自身内部的矛盾性引起的。

根据人们认识世界的领域的区分,可以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五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真理的一体两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不可偏废。
真理的相对性表现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不 完全的、相对的。
真理的绝对性则表明随着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人 们对事物的认识将不断接近终极真理,即无限趋近于绝对性。
03
真理的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的绝 对性和相对性
• 引言 • 真理的绝对性 • 真理的相对性 •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真理绝对性和相对
性的看法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的绝对性表现为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是客观存在的,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趋势, 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科学理论。
科学知识的相对性
科学知识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新的科学发现可能会推翻过去的 真理,因此科学知识具有相对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性
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 环境会对人们的观念和价值产生影响,因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
个人认识的相对性
个人认识是受到个人经历、经验和认知能力的限制的,不同的人对同 一事物的认识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个人认识具有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还意味着它具有不可超越性,即 无论人类的认识如何发展,真理都是终极的、 绝对的,不存在超越真理的认识。
绝对性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的 绝对性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中。
该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 客观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必然 性,适用于所有国家和历史条 件下的人类社会。
同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是 不可超越的终极真理,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和目标。

马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主席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 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毛泽东选 集》第5卷第297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 辩证唯物主义。
第四部:史实证明
古代中国 理论上孔子说:仁义礼智信。而实践证明只 有生产力的大发展,才能最终让人民幸福。 外国 国际间的关系更不能考法规,只有自己去积 极实践,强大起来…… 近代中国 “四人帮”的毛选,文化大革命……VS 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
第二部:理论溯源
毛主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 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 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 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 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 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实践 论》) 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 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 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 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 的尺度。”(《新民主主义论》)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践 中才能得到检验,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明了这 个所谓的实践是什么?我以为所谓的实践, 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 人们对实践的理解,往往忽略了这个最本质 的东西。因而并不能正确地理解真理只能从 实践中来,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邓小平
土木0809 冯源 付小辉 欧金龙 毕晨瑶 吴宇博 高展 张智渊 王子珺 严寒冰 宋楚卉
讨论五部曲: 1、初步探索:检验真理的标 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2、理论溯源 3、正误辨析 4、史实证明:任何理论都要 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5、哲学意义
第一部:初步探索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 实践
有人说: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会削弱理论的意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凡 凡 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怕实践的检验。 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怕实践的检验。相反, 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 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 正的科学与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标准观
真理是哲学、神学、政治面对人生的意义、存在问题的时候无法绕过去的认识概念,是对于意义与逻辑有效性的讨论,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属于认识领域。

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真理客观性也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任何真理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与谬误有原则的界限;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进一步,都是对其无限的接近。

(三)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它也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真理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二、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护包含的。

一方面,相对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

另一方面,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总而言之,真理认识是一个过程,它永远处在一个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

任何真理都是有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都是绝对性真理“长河”重的一个成分,一颗“水珠”,它既是以往实践和认识已经达到的一个极点,同时又是进一步向绝对真理迈进的一个新起点。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
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

思维的至上性,指人的认识思维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即人类思维按其本性、可能、使命和终极目的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

而思维的非至上性,则指在现实生活中和活动的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其认识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和相对的,不能穷尽他所能认识的事物。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是”指出:实践出真知,这个真知包括自然科学理论、社会学科理论;这个真知是否具有真理性,要经过实践的运用来检验。

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要检验真理,需要用实践来甄别真理与谬误,需要了解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与谬误对立又统一,真理与谬误想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这,也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主观认识通过实践对照客观实际,两者经过对照相符合则为真理,不相符合的则为谬误。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其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标准的唯一性,离开了实践,便再也没有别的标准;其不确定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任何检验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有所局限。

而也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真理和价值也在实践中实现辩证统一,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生活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个人认为,对于真理这一哲学观点的认识是无限的,我们需要借由老师的讲授、传授,但也更需要我们个人进行领悟感悟,我们需要在无限的学习中了解发展中的真理,了解发展中的哲学,辩证地认识其个中含义,才能真正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