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合集下载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0.28•【字号】威政办发[2009]132号•【施行日期】2009.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威政办发〔2009〕132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威海市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威海市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我市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的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山东省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山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威海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用地,调整使用性质和容积率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建设用地使用性质(简称“用地性质”),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中类进行分类。

本办法所称容积率,是指在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为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对符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符合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求的地下建筑物,如地下室、半地下室、配电室、各类泵(站)房、防灾减灾通道、地下通道等配套设施用房,其面积不计入计算容积率的范围;对地下空间作为商场等经营性用房的,其面积计入计算容积率的范围。

第四条市规划部门负责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监察部门负责对市规划部门履行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2021年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规划文本)

2021年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欧阳光明(2021.03.07)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第六章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第七章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第八章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第九章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内的各项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25号);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年12月);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32、《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33、《威海市“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34、《省、地、县图书馆定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5、《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36、《省、市群众艺术馆、县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7、《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38、《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送审稿);39、《档案馆建设标准》;40、《公共博物馆建设用地指标》(讨论稿);4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威海市市区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的通知(2004)-威政发[2004]61号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威海市市区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的通知(2004)-威政发[2004]61号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威海市市区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的通知(2004)正文:----------------------------------------------------------------------------------------------------------------------------------------------------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威海市市区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的通知(威政发〔2004〕61号)环翠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经研究,市政府决定对威海市市区(以下简称市区)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予以调整。

现将调整情况通知如下:一、土地级别划分市区土地共划分为七个级别,其范围是:一级地:沿平度路向东至海滨南路,沿海滨南路向南至海瞳路,沿海瞳路向东至皇冠东路,沿皇冠东路向南至海峰路所形成的折线以北;沿平度路、青岛路交界向西200米处折向北至四方路,沿四方路向西至塔山中路,沿塔山中路向北至大众路,沿大众路向西至统一路,再沿世昌大道南200米折向西至古寨东路形成的折线以北;沿古寨东路向北至文化二路,沿文化二路向东至西北山路交界处向北至花园北路形成的折线以东;沿花园北路向东至统一路交界处沿市政府办公楼、菊花顶路、东山路北200米一线,向东至合庆山庄的连线以南所形成的区域。

二级地:(1)沿上海路向西至海滨南路,沿海滨南路向北至海峰路,沿海峰路向西与泰山路交界处向北至环山路所形成的折线以东;沿建成区边缘、环山路与布谷夼路交界处向北至寨田路,沿寨田路与古寨西路交界处向北至世昌大道,沿世昌大道向西至沈阳路,沿沈阳路交界处向北至科技路,沿科技路向西至锦州路并向北至国际海水浴场所形成的折线以北、以东;自海边向东沿远遥墩、古陌岭以南建成区一线,向东至环海路所形成的折线以南除一级地范围以外的区域。

(2)刘公岛范围内的土地。

三级地:(1)沿影视城与磨儿山交界处向东至环山路,沿环山路向东至布谷夼路以北除一、二级地范围以外的区域;(2)沿华能电厂与铁路桥交界处向南、向西至青岛路,沿青岛路与珠海路交界处向西至环山路形成的折线以北除一、二级地范围以外的区域;(3)沿远遥墩、古陌岭向东至合庆山庄连线以北的区域。

来自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来自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本次总体规划的直接研究范围为威海市市域,包括环翠区、荣成市、文登市和乳山市,总面积为5698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为环翠区行政范围〔包括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区”)和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区”)〕,总面积为769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近期:2004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第十一条经济发展策略(1)---------(2)---------(3) 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35%左右,第一产业比重降到5%以下。

第十七条人口规模1.现状人口规模现状城市建成区总人口8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2.27万人,暂住人口29.73万人。

2.规划人口规模规划城市建成区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为100万人,远期2020年规划人口为130万人,远景2020年以后人口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基础设施按照170万人预留。

第十九条市域总人口1.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33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为60万人左右;2.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45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为150万人左右。

第二十条市域城市化水平1.近期:2010年达到65%左右;2.远期:2020年达到75%左右。

第二十四条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威海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A”字形格局,包括:“一个主中心,四个副中心、三条发展带、十三个重点镇”。

1. 一个主中心:威海城区为带动全市发展的主中心。

2.四个副中心:文登、荣成、乳山和石岛为带动全市发展的四个副中心。

3. 三条发展轴第三十二条市域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1)市域水资源量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28亿立方米。

全市现状50%、75%、95%保证率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51800、44500、35900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00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5.28亿立方米。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简要文本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简要文本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主要内容威海市人民政府i第一章总则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威海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指导威海市的城市建设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指导思想1、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海滨生态及自然资源保护。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促进威海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

2、因地制宜地选择城镇化发展道路,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实现威海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统筹城乡,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开发管制界线和生态红线,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使用,强化城市特色,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4、以人为本,公平共享。

以民生导向作为城乡规划配置空间资源的基本出发点,引导城乡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保障民生需求和社会公平。

5、贯彻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妥善保护、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产业体2系。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等上位规划。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区域发展战略。

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规划期限2011年-2020年。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威海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威海市区、文登市、荣成市和乳山市,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的范围西至双岛湾,东至五渚河,北至黄海,南至新俚李线,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

规划区:环翠区的全部行政辖区范围,区内包括三个派出机构: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区”)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临港区”),总面积为777平方公里。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12.13•【字号】威政办发[2004]98号•【施行日期】2004.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威政办发[2004]98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威海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00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威海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土地、矿产资源和测绘管理,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各级政府保护国土资源的职责,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鲁政发〔2004〕76号)精神,现就做好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理顺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一)调整荣成、文登、乳山市(以下简称三市)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是加强三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调整工作具体事宜,要认真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三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仍为同级政府的工作部门,其机构编制由同级政府管理。

环翠区、高区、经区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不变。

(三)市、市(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原则上可按区域设置国土资源所。

比较大的镇(街道办事处),1个镇(街道办事处)设1个所;比较小的镇(街道办事处),2—3个镇(街道办事处)设1个所。

国土资源所为市、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在辖区内依法履行土地、矿产资源和测绘行政管理职能。

国土资源所使用行政编制,编制员额控制在每个所3—5人,所需编制在现有行政编制总额内自行调剂解决。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8.14•【字号】威政发[2013]38号•【施行日期】2013.08.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综合规定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威政发〔2013〕38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威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威海市人民政府2013年8月14日威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升我市质量总体水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2〕9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意见》(鲁政发〔2012〕30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质量强市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着力点,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强化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质量基础更加坚实,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升,打造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技术工艺水平先进、服务平台完备、龙头企业带动和辐射作用突出、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体系完善的产业集群。

建立健全产品标准、工程建设标准、服务标准体系,核心企业的技术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产品质量目标。

到2020年,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80%以上,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质量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_2020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_2020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威海市规划局2005.11前言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环渤海地区的崛起。

如果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头两个十年成就了珠三角和长三角,那么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以青岛为核心,包括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山东半岛东部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度假地和修造船基地是威海市建设的重点。

规划借助日韩经济向山东半岛大规模转移这一历史机遇,立足传统工业、特色渔业、农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基础优势,争取通过规划引导,促进威海市加工制造、教育科研、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均衡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威海的环境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得到中国和世界的认可,但由于经济和城市加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本次规划在合理安排威海长远发展框架的同时,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营建作为重要规划内容,在城市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中,给予重点解决。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五章城市用地和空间布局规划 (9)第六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3)第七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5)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6)第九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8)第十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0)第十一章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22)第十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3)第十三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24)第十四章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28)第十五章市区岸线利用规划 (30)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31)第十七章排水工程规划 (32)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33)第十九章通信工程规划 (34)第二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34)第二十一章供热工程规划 (35)第二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36)第二十三章环境卫生规划 (37)第二十四章城市消防规划 (38)第二十五章城市防洪、防潮规划 (39)第二十六章城市抗震规划 (40)第二十七章城市人防规划 (41)第二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41)第二十九章城市远景规划设想 (43)第三十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第三十一章附则 (46)附表1 威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46)附表2 威海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表 (47)附表3 威海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47)附表4 市域海岸带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导则表 (48)附表5 规划城市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04-2020年) (52)附表6 威海城区规划道路综合指标表(2020年) (52)附表7 威海城区主要文化设施规划一览表 (52)附表8 威海城区主要医疗设施规划一览表 (53)附表9 威海城区主要体育设施规划一览表 (54)附表10 威海市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54)附表11 威海市区文物保护单位规划一览表 (55)附表12 威海市区海岸线利用规划一览表(不含岛屿岸线和泻湖内海岸线) (57)附表13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图纸目录 (57)附录1: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强制性内容 (59)附录2: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名词解释 (59)项目名称: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委托方(甲方):威海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5年 11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管所长:蔡立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高飞(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屈波(助理城市规划师)马克尼(助理城市规划师)崔宝义(助理城市规划师)曾浩(工程师)金晓哲(博士)王忠杰(城市规划师)司马文卉吴晶一陈小明张瑾威海市主要参加人员:刘茂德(副市长)李延茂(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峰(市政府秘书、科长)房德阳(市建委主任)隋永华(市规划局局长)刘玉文(市规划局副局长)兰鹏燕(市规划局副局长)徐东晖(市规划局副局长)都剑光(规划科科长)陈福旭(规划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昌勇(注册规划师)刘静(注册规划师)张伟(注册规划师)张启明(注册规划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威海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2021年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规划文本)

2021年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欧阳光明(2021.03.07)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第六章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第七章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第八章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第九章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内的各项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25号);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年12月);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32、《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33、《威海市“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34、《省、地、县图书馆定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5、《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36、《省、市群众艺术馆、县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7、《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38、《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送审稿);39、《档案馆建设标准》;40、《公共博物馆建设用地指标》(讨论稿);4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4年市政府重点落实的工作任务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4年市政府重点落实的工作任务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4年市政府重点落实的工作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2.17•【字号】威政发[2004]5号•【施行日期】2004.0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4年市政府重点落实的工作任务的通知(威政发[2004]5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2004年市政府重点落实的工作任务》印发给你们。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00四年二月十七日2004年市政府重点落实的工作任务市政府确定,2004年为“工作落实年”。

为了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市人代会确定的工作目标,现将2004年的政府工作分解为以下79项重点任务:一、对外开放1.7月上旬,举办东北亚经济论坛暨东北亚经贸洽谈会。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外经贸局、经贸委、外办、侨办及市直有关部门。

2.日韩招商月活动。

6月份,分别在日本、韩国举办招商月活动,形成轰动效应,扩大对外影响。

责任单位:市外经贸局、外办、侨办和各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

3.赴欧美台招商活动。

4月份赴英国、意大利、瑞士等欧洲国家,7月份赴美国和台湾地区开展经贸洽谈和项目推介活动。

责任单位:市外经贸局、旅游局、台办。

4.上半年组建驻日本招商办事处。

责任单位:市人事局、外经贸局等部门。

5.利用外资。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

责任单位:市外经贸局。

6.国内招商。

全年实际利用内资增长30%以上。

责任单位:市国内招商局。

7.组织企业赴长三角、珠三角开展招商活动,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责任单位:市国内招商局。

8.引导更多企业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机遇,拓展发展空间。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组成及议事规则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组成及议事规则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组成及议事规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7.21•【字号】威政办发[2003]55号•【施行日期】2003.07.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组成及议事规则的通知(威政办发[2003]55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威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组成及议事规则》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施行。

二00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威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组成及议事规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方式,建立科学民主的城市规划决策机制,确定设立威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第二条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宗旨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决策原则,鼓励群众参与、监督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条城市规划委员会是人民政府的审议(查)机构,受城市人民政府委托就城市规划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查),向城市人民政府提出审议(查)意见。

其主要职责是:(一)审议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二)审查专业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三)审查重点工程、基础设施项目及沿城市主要道路两侧、沿山体、沿海岸线一侧重要建筑物的选址和单体设计方案;(四)审查单独编制的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五)城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城市规划委员会由23名委员组成,委员包括公务员和非公务员。

其中,公务员11名,非公务员12名。

设主任委员1名,由市长担任;设副主任委员2名,由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担任;设秘书长1名,由分管副市长兼任;其余7名公务员委员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环翠区政府分管副区长,高技区、经技区管委分管副主任,市计划委、建委、国土资源局、规划局主要负责人组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4.27•【文号】国办函[2017]42号•【施行日期】2017.04.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42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一、国务院原则同意《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威海是山东半岛的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和滨海旅游城市。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威海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威海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77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加强与青岛、烟台等城市的分工协调,发挥威海对胶东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28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要根据威海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以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威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同意《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决议

威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同意《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决议

威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同意《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决议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威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16.07.21
•【字号】
•【施行日期】2016.07.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威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同意《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决议
(2016年7月21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威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威海市环保局受威海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编制《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草案)》情况的说明,认真审议了《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草案)》。

会议认为,威海在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着不断增大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生态保护压力,有必要加强环境总体规划,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关系,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威海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立足本市实际,经过深入研究,编制的《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草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发展理念,从自然生态要素的空间系统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的时间系统性两个维度,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承载底线、环境质量基线,对于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会议决定,同意《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由威海市人民政府按规定程序上报批准后组织实施。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 (2)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 (2)

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第六章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第七章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第八章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第九章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内的各项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25号);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年12月);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32、《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33、《威海市“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34、《省、地、县图书馆定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5、《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36、《省、市群众艺术馆、县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7、《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38、《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送审稿);39、《档案馆建设标准》;40、《公共博物馆建设用地指标》(讨论稿);4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威海市城建长期规划

威海市城建长期规划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威海市规划局2005.11前言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环渤海地区的崛起。

如果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头两个十年成就了珠三角和长三角,那么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以青岛为核心,包括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山东半岛东部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度假地和修造船基地是威海市建设的重点。

规划借助日韩经济向山东半岛大规模转移这一历史机遇,立足传统工业、特色渔业、农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基础优势,争取通过规划引导,促进威海市加工制造、教育科研、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均衡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威海的环境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得到中国和世界的认可,但由于经济和城市加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本次规划在合理安排威海长远发展框架的同时,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营建作为重要规划内容,在城市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中,给予重点解决。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五章城市用地和空间布局规划 (9)第六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3)第七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5)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6)第九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8)第十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0)第十一章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22)第十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3)第十三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24)第十四章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28)第十五章市区岸线利用规划 (30)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31)第十七章排水工程规划 (32)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33)第十九章通信工程规划 (34)第二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34)第二十一章供热工程规划 (35)第二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36)第二十三章环境卫生规划 (37)第二十四章城市消防规划 (38)第二十五章城市防洪、防潮规划 (39)第二十六章城市抗震规划 (40)第二十七章城市人防规划 (41)第二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41)第二十九章城市远景规划设想 (43)第三十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第三十一章附则 (46)附表1 威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46)附表2 威海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表 (47)附表3 威海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47)附表4 市域海岸带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导则表 (48)附表5 规划城市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04-2020年) (52)附表6 威海城区规划道路综合指标表(2020年) (52)附表7 威海城区主要文化设施规划一览表 (52)附表8 威海城区主要医疗设施规划一览表 (53)附表9 威海城区主要体育设施规划一览表 (54)附表10 威海市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54)附表11 威海市区文物保护单位规划一览表 (55)附表12 威海市区海岸线利用规划一览表(不含岛屿岸线和泻湖内海岸线) (57)附表13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图纸目录 (57)附录1: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强制性内容 (59)附录2: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名词解释 (59)项目名称: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委托方(甲方):威海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5年 11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管所长:蔡立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高飞(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屈波(助理城市规划师)马克尼(助理城市规划师)崔宝义(助理城市规划师)曾浩(工程师)金晓哲(博士)王忠杰(城市规划师)司马文卉吴晶一陈小明张瑾威海市主要参加人员:刘茂德(副市长)李延茂(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峰(市政府秘书、科长)房德阳(市建委主任)隋永华(市规划局局长)刘玉文(市规划局副局长)兰鹏燕(市规划局副局长)徐东晖(市规划局副局长)都剑光(规划科科长)陈福旭(规划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昌勇(注册规划师)刘静(注册规划师)张伟(注册规划师)张启明(注册规划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威海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威海市城市规划区内非城镇建设用地管理的意见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威海市城市规划区内非城镇建设用地管理的意见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威海市城市规划区内非城镇建设用地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1.17•【字号】威政办发〔2017〕22号•【施行日期】2017.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威海市城市规划区内非城镇建设用地管理的意见威政办发〔2017〕22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为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威海市城市规划区内非城镇建设用地管理提出如下意见:一、切实提高认识,履行监管职责《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在规划期内不被用于城镇建设的用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风貌、特色景观的重要载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塑造城市品质、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区(包括环翠区、高区、经区、临港区,下同)政府(管委)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履行职责,加大监管力度,推动非城镇建设用地科学规范管理。

二、严格加强管理,规范项目建设(一)新申请建设项目管理。

坚持源头把关,对非城镇建设用地内新申请建设项目要严格控制,坚决杜绝产生新的违法建设行为。

各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要将受理的建设项目申请进行初审后统一报送市规划部门,由其牵头会同属地政府(管委)和市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环保、法制、畜牧兽医等部门、单位,依据职责分工和相关法律法规,对项目的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详细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联合审查。

其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应当明确功能用途、规划用地控制范围、建设规模、开发强度、空间布局、安全防护要求,以及建筑形式、体量、高度、色彩、材料等内容。

联合审查采取一票否决制,对一致同意的建设项目,由受理部门按照职责办理相关手续,并对项目审查材料进行备案,以备后期核查、检查。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年)文本威海市规划局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七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交通发展趋势3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4第四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5第一节机场发展规划5第二节港口发展规划5第三节铁路发展规划5第四节公路发展规划6第五章道路系统规划7第六章客运系统规划10第一节轨道交通概念规划10第二节常规公交系统规划11第三节出租车系统规划13第七章内外衔接系统规划14第一节对外公路客运站布局14第二节枢纽内外衔接规划14第八章货物物流系统规划16第九章停车系统规划17第十章旅游交通规划18第十一章交通管理系统规划18第一节交通需求管理(TDM)19第二节交通系统管理(TSM)19第三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ITS)20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21第一节近期道路改善计划21第二节近期公交改善计划22第三节近期对外交通改善计划23第四节近期停车改善计划24第五节近期人行过街设施改善计划24第五节近期交通发展政策24第十三章附则26第十四章附表27总则规划目:需要规划可持续发展、高效交通系统来引导和支撑城市发展。

根据《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威海市城市布局将形成“一线、多核、多组团”带型城市结构。

这些都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高效交通系统来加以引导和支撑。

需要规划内外一体交通系统融入区域一体化。

威海处于胶东半岛青烟威一体化区域,需要对于现有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加以规划整合。

需要规划集约化、高效交通系统来应对私人机动化挑战:威海市机动化进程明显加快,私家车在家庭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家庭,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有交通系统面临严峻考验。

需要制定切实可行近期建设计划来指导城市交通近期建设。

规划原则:发展原则—交通规划要有发展眼光、前瞻思维、超前意识。

交通发展不但要与威海社会、经济相适应,而且要引导和支撑威海城市空间发展、产业发展、生态发展等战略实现,拉动威海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威海市规划局2005.11前言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环渤海地区的崛起。

如果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头两个十年成就了珠三角和长三角,那么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以青岛为核心,包括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山东半岛东部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度假地和修造船基地是威海市建设的重点。

规划借助日韩经济向山东半岛大规模转移这一历史机遇,立足传统工业、特色渔业、农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基础优势,争取通过规划引导,促进威海市加工制造、教育科研、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均衡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威海的环境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得到中国和世界的认可,但由于经济和城市加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本次规划在合理安排威海长远发展框架的同时,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营建作为重要规划内容,在城市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中,给予重点解决。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五章城市用地和空间布局规划 (9)第六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3)第七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5)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6)第九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8)第十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0)第十一章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22)第十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3)第十三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24)第十四章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28)第十五章市区岸线利用规划 (30)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31)第十七章排水工程规划 (32)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33)第十九章通信工程规划 (34)第二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34)第二十一章供热工程规划 (35)第二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36)第二十三章环境卫生规划 (37)第二十四章城市消防规划 (38)第二十五章城市防洪、防潮规划 (39)第二十六章城市抗震规划 (40)第二十七章城市人防规划 (41)第二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41)第二十九章城市远景规划设想 (43)第三十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第三十一章附则 (46)附表1 威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46)附表2 威海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表 (47)附表3 威海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47)附表4 市域海岸带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导则表 (48)附表5 规划城市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04-2020年) (52)附表6 威海城区规划道路综合指标表(2020年) (52)附表7 威海城区主要文化设施规划一览表 (52)附表8 威海城区主要医疗设施规划一览表 (53)附表9 威海城区主要体育设施规划一览表 (54)附表10 威海市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54)附表11 威海市区文物保护单位规划一览表 (55)附表12 威海市区海岸线利用规划一览表(不含岛屿岸线和泻湖内海岸线) (57)附表13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图纸目录 (57)附录1: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强制性内容 (59)附录2: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名词解释 (59)项目名称: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委托方(甲方):威海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5年 11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管所长:蔡立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高飞(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屈波(助理城市规划师)马克尼(助理城市规划师)崔宝义(助理城市规划师)曾浩(工程师)金晓哲(博士)王忠杰(城市规划师)司马文卉吴晶一陈小明张瑾威海市主要参加人员:刘茂德(副市长)李延茂(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峰(市政府秘书、科长)房德阳(市建委主任)隋永华(市规划局局长)刘玉文(市规划局副局长)兰鹏燕(市规划局副局长)徐东晖(市规划局副局长)都剑光(规划科科长)陈福旭(规划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昌勇(注册规划师)刘静(注册规划师)张伟(注册规划师)张启明(注册规划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威海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第二条修编指导思想1.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海滨生态及自然资源保护;2.从“五统筹”的高度考虑城市长远发展,努力寻求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3.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促进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4.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第三条修编工作重点1.建立城市长远发展的空间框架;2.城市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3.调整、完善现状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第四条规划基本依据包括下述法规和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建规[1988]16号);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等有关文件;6.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征求对《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意见的函;7.《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8.《威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9.《山东省海岸带规划》。

第五条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总体规划的直接研究范围为威海市市域,包括环翠区、荣成市、文登市和乳山市,总面积为5698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为环翠区行政范围〔包括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区”)和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区”)〕,总面积为769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近期:2004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第七条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自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威海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九条城市发展总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威海“建设世界级精品城市”的指示要求,实施城市化战略,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和内涵,打造“精品威海”;以环境优势和科研实力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及现代海洋产业,进一步壮大威海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富裕威海”;以千公里海岸线为依托,以“福文化”为主线,建设具有海湾特色的休闲度假基地,构建“魅力威海”;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人居威海”。

第十条城市发展阶段目标第一阶段,2010年前,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同时确立威文荣组合型城市的基本框架;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威文荣组合型城市结构形态较为完整。

第十一条经济发展策略(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 坚持经济发展方向。

依托环境、科技、人才、信息等优势,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不断提高威海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服务业发展,全力提升质量和水平。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3) 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35%左右,第一产业比重降到5%以下。

第十二条社会发展策略1.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3.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4.加快建设信息社会。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威海”,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城市的水平。

5.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第十三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1.积极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及胶东制造业基地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主动接轨周边城市,借青兴威,突出特色,互动双赢。

加快与青岛的对接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产业对接强调优势互补,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形成错位竞争之势;其次,坚持交通先导原则,加强与青岛的交通对接,缩短时空距离;最后,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强调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最优化,形成青、威共同快速发展的有利格局。

2.烟威一体化发展借助烟台发展崛起之势和烟威紧临的空间条件,通过以交通为首的市政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布局的控制和引导,合理确定威海市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整合烟威二市之间的各类资源,为烟威一体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十四条城市空间发展策略1.市域战略转移。

逐步改变目前单中心的空间格局,加强高区、经区及东部崮山-泊于新区的建设,中心城与各组团相协调,构筑分工明确的多层次空间结构。

2.逐步疏解旧城的部分职能,缓解旧城交通压力。

3.村镇重新整合。

加快农村地区城镇化步伐,整合村镇,推进撤镇并镇、迁村进镇,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

4.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市域5698平方公里采取“两带、两线、五极”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1)两带:一是滨海现代旅游、科研教育、生活居住及海洋产业带。

二是桃威铁路西侧的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带。

(2)两线:青威高速沿线和市区—荣成—石岛沿线两条发展轴线,主要作为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载体。

(3)五极:分别为威海市区、文登、荣成、乳山及石岛管理区。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十五条城市性质人居精品海湾城市。

第十六条城市职能1. 中韩经济带的桥头堡;2. 国际性海滨旅游度假地;3.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组成部分;4. 区域性教育科研中心;5. 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6. 市域服务业中心城市;7. 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

第十七条人口规模1.现状人口规模现状城市建成区总人口8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2.27万人,暂住人口29.73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