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CAL1基因突变所致生长发育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分析

合集下载

生长发育障碍病例研究

生长发育障碍病例研究

生长发育障碍病例研究生长发育障碍是指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可能导致身高、体重、智力等方面的发育不良。

这些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营养不良、慢性疾病、药物影响等多种原因引起。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病例,探讨生长发育障碍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病例一:遗传因素导致的生长发育障碍患者小明,12岁,身高仅为同龄人的一半,父母身高正常。

经过详细检查和家族史询问,发现小明患有Turner综合征,这是一种由于女性缺乏或部分缺乏X染色体而引起的常染色体异常疾病。

Turner综合征患者常伴有生长迟缓、颈部皮肤呈“褶皱”等特征。

针对这一病例,医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生长激素治疗、心理辅导等措施。

病例二:营养不良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患者小红,8岁,身高和体重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且常感到乏力、注意力不集中。

经过营养师评估和相关检查,发现小红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问题,主要是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

医生为小红制定了科学的饮食计划,并配合蛋白质补充剂和维生素片进行治疗。

随着营养状况逐渐改善,小红的身高和体重也得到了提升。

病例三:慢性疾病导致的生长发育障碍患者小华,15岁,曾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小华出现了明显的生长停滞和骨龄延迟的情况。

医生根据小华的具体情况调整了药物治疗方案,并加强了骨密度监测和营养支持。

通过综合治疗,小华的身体逐渐恢复正常生长状态。

病例四:药物影响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患者小李,10岁,因罹患癫痫症而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

然而,在用药期间,小李出现了明显的生长迟缓和体重下降。

医生及时调整了药物种类和剂量,并加强了相关检测和监测工作。

同时,在保证癫痫控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结语通过以上几个具体病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面对生长发育障碍时,及时准确地诊断是关键。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障碍,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多学科合作,包括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等专业领域。

分子生物学笔记:表观遗传

分子生物学笔记:表观遗传

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epigenetics)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

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

概述在表观遗传中,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在基因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以共价键结合一个甲基基团。

正常情况下,人类基因组中的“垃圾”序列的CpG二核苷酸相对稀少,并且总是处于甲基化状态;与之相反,人类基因组中大小为100-1000 bp左右且富含CpG二核苷酸的CpG岛则总是处于未甲基化状态,并且与56%的人类基因组编码基因相关。

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分析结果表明,人类基因组CpG岛约为28890个,大部分染色体每1 Mb就有5-15个CpG岛,平均值为每Mb 含10.5个CpG岛,CpG岛的数目与基因密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由于DNA甲基化与人类发育和肿瘤疾病的密切关系,特别是CpG岛甲基化所致抑癌基因转录失活问题,DNA甲基化已经成为表观遗传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特点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重组DNA技术、PCR技术的产生促进了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基因决定着生命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决定着生命体的表型。

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也发现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马、驴正反交的后代差别较大;同卵双生的两人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在同样的环境中长大后,他们在性格、健康等方面却会有较大的差异。

这些现象并不符合经典遗传学理论预期的结果,提示在某些情况下,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但生物体的一些表型却可以发生了变化。

此外,研究还发现有些特征只是由一个亲本的基因来决定,而源自另一亲本的基因却保持“沉默”。

人们对于这样一些现象都无法用经典的遗传学理论去阐明。

遗传学中的一个前沿领域: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为人们提供了解答这类问题的新思路。

表观遗传学知识讲解

表观遗传学知识讲解

表观遗传学摘要: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

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ting),母体效应(maternal effects),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RNA editing)等。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

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ting),母体效应(maternal effects),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RNA editing)等。

目录[隐藏]• 1 简介• 2 染色质重塑• 3 基因组印记• 4 染色体失活• 5 非编码RNA表观遗传学简介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是与遗传学(genetic) 相对应的概念。

遗传学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基因突变、基因杂合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等;而表观遗传学则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质构象变化等;表观基因组学(epigenomics)则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

所谓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在基因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共价键结合一个甲基基团。

正常情况下,人类基因组“垃圾”序列的CpG二核苷酸相对稀少,并且总是处于甲基化状态,与之相反,人类基因组中大小为100—1000 bp左右且富含CpG二核苷酸的CpG岛则总是处于未甲基化状态,并且与56%的人类基因组编码基因相关。

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分析结果表明,人类基因组CpG岛约为28890个,大部分染色体每1 Mb就有5—15个CpG 岛,平均值为每Mb含10.5个CpG岛,CpG岛的数目与基因密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9]。

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是与遗传学(genetic)相对应的概念。

遗传学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基因突变、基因杂合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等;而表观遗传学则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质构象变化等;表观基因组学(epigenomics)则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

所谓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在基因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共价键结合一个甲基基团。

正常情况下,人类基因组“垃圾”序列的CpG二核苷酸相对稀少,并且总是处于甲基化状态,与之相反,人类基因组中大小为100—1000 bp左右且富含CpG二核苷酸的CpG岛则总是处于未甲基化状态,并且与56%的人类基因组编码基因相关。

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分析结果表明,人类基因组CpG岛约为28890个,大部分染色体每1 Mb就有5—15个CpG 岛,平均值为每Mb含10.5个CpG岛,CpG岛的数目与基因密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9]。

由于DNA甲基化与人类发育和肿瘤疾病的密切关系,特别是CpG岛甲基化所致抑癌基因转录失活问题,DNA甲基化已经成为表观遗传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染色质重塑表观遗传学重塑依赖的染色质重塑与人类疾病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依靠水解A TP提供能量来完成染色质结构的改变,根据水解ATP的亚基不同,可将复合物分为SWI/SNF复合物、ISW复合物以及其它类型的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及相关的蛋白均与转录的激活和抑制、DNA的甲基化、DNA修复以及细胞周期相关。

ATRX、ERCC6、SMARCAL1均编码与SWI/SNF复合物相关的ATP酶。

ATRX突变引起DNA甲基化异常导致数种遗传性的智力迟钝疾病如:X连锁α-地中海贫血综合征、Juberg-Marsidi综合征、Carpenter-Waziri综合征、Sutherland-Haan综合征和Smith-Fineman-Myers综合征,这些疾病与核小体重新定位的异常引起的基因表达抑制有关。

脊髓小脑变性和肌肉萎缩的基因分析

脊髓小脑变性和肌肉萎缩的基因分析

脊髓小脑变性和肌肉萎缩的基因分析脊髓小脑变性和肌肉萎缩是一类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导致肌肉力量和协调性逐渐减退。

这些疾病的发病率虽然较低,但临床表现却十分严重,有些甚至会导致患者的失能和死亡。

对于这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基因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脊髓小脑变性和肌肉萎缩的基本情况。

这类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重力感、肌肉萎缩、共济失调等,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例如,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一种主要影响小脑的疾病,其特点是协调性障碍、共济失调、颤动等。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影响脊髓神经元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和萎缩。

在基因方面,这些疾病都是由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例如,SCA1型是由CAG重复扩增引起的,这会导致神经元的毒性蛋白质积累,最终引起神经元死亡。

SMA则是由SMN1基因的缺失或变异所致,这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助于维持神经元的健康。

SMN缺陷会导致神经元逐渐退化和死亡,最终导致肌肉萎缩。

在对这类疾病进行基因分析时,我们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方法。

例如,PCR扩增、序列分析、基因芯片、全外显子测序等。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出患者的遗传突变和缺陷,从而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病因。

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可以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为其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和方案。

除了基因分析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技术工具来研究这类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小鼠模型和细胞系,研究这些基因突变对于神经元和肌肉功能的影响,探究相关途径的生物学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目前,针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方法还十分有限,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疾病的研究和分析,探寻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对于这些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关心,助力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脊髓小脑变性和肌肉萎缩是一类十分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基因分析和研究是其治疗和研究的重要方法,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工作,为人类健康事业发挥积极贡献。

SMARCAL1基因新发突变相关的Schimke免疫G骨发育不良1例报告

SMARCAL1基因新发突变相关的Schimke免疫G骨发育不良1例报告

29.
56pgmL-1 ,皮质醇 371.
0nmo
lL-1 .IGF


-1
(
)

,
(
参考值
参考
82
22~208 ng mL IGF
GBP34.
74
-1
值 1.
1~5.
2)
75(参考值
μgmL .甲状旁腺激素 2.
1.
6~6.
9)
l L-1.25 羟 维 生 素 D2 3.
7ng
pmo
-1
i
l
d
r
en.
Me
t
hod
s Who
l
e

exomes
equenc
i
ngana
l
i
swa
s
ys
r
f
o
rmedi
na5

a
r

o
l
dch
i
l
d wi
t
hsuspe
c
t
edS
IOD.
Thech
i
l
dpr
e
s
en
t
ed wi
t
hsho
r
tt
runks
t
a

pe
ye
,
,
,
t
ur
eche
s
tde
f
o
rmi
t
t
a
t
i
on,
andt
hec.
1866G>A (
W622X)
yr

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题目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英文题目One case report of Schimke immuno-osseous dysplasia院系继续教育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姓名谢萍年级2015级指导教师二零一七年七月【摘要】目的报道1例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Schimke immuno-osseous dysplasia,SIOD)患儿,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方法收集2014年3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例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总结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

结果患儿表现为特殊面容、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及T细胞免疫缺陷,可诊断为SIOD。

结论对于有四肢与身高不协调、特殊面容及T细胞免疫缺陷等明显特点的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患儿,应考虑SIOD的可能,应尽早基因检查,明确诊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关键词】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脊柱骨骺发育不良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Schimke immuno-osseous dysplasia (SIOD) and formulate reasonable treatment scheme, one patient was reported. Methods In Mar. 2014,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of one patient in Guilin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was summarized, 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bout SIOD was reviewed. Results The patient present with special features , hormone 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and T-cell immunodeficiency. The diagnosis of the patient was SIOD. Conclusion To the patient who characterized by limbs with height is not harmonious, special features and T-cell immunodeficiency with hormone 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 SIOD could be suspected and should be take gene examination earlier, make the clarify diagnosis, and formulate a reasonable treatment plan. 【Keywords】Schimke immuno-osseous dysplasia; hormone 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目录引言一、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 特殊面容 (1)3. 肾脏受累情况 (1)4. 骨骼 (2)5. 血液及免疫 (2)6. 内分泌 (2)7. 随访 (2)二、讨论 (3)1. SIOD具有典型的特点 (3)2. SIOD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性很大 (4)3. SIOD患儿的临床表现 (5)4. SIOD的治疗上无特异性 (6)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引言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Schimke immuno-osseous dysplasia,SIOD)为一种多系统受累综合征,是由SMARCAL1突变引起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疾病。

马凡氏综合征基因表现有哪些

马凡氏综合征基因表现有哪些

马凡氏综合征基因表现有哪些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身材矮小,智力低下,脸部和四肢畸形。

这种疾病是由于马凡氏综合征基因的突变导致的,而这种基因突变会导致一系列的表现。

马凡氏综合征基因的突变一般发生在第21对染色体上的一条或部分染色体上,这也是为什么马凡氏综合征又被称为“21号三体畸形”的原因。

正常的细胞应该含有两个21号染色体,而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细胞则多了一个21号染色体,这就导致了马凡氏综合征的发生。

马凡氏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身材矮小。

由于基因突变的原因,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身高通常远低于同龄人。

此外,他们的皮肤可能会出现过多的皱纹,使其看起来更显老态。

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脸部也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畸形。

他们的眼睛通常是斜着的,包括眼睛的位置和眼角的抬头。

此外,他们的眼睛也会有一些特征性的变化,比如小眼睛、斜视、黑眼圈等。

此外,他们的鼻子通常是扁平的,鼻梁低,鼻孔小。

他们的嘴巴也经常呈开放状态,舌头可能会伸出来。

除了身材矮小和脸部畸形,马凡氏综合征还会导致智力低下。

大多数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智商都较低,无法达到正常水平。

他们在学习和理解方面可能会有很大的困难,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支持。

马凡氏综合征还会导致一系列其他的身体问题。

例如,患者可能出现心脏缺陷、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问题等。

此外,他们的肌肉也可能较弱,运动能力受到限制。

此外,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的特征,比如手指短小,手掌心部超多汗腺,以及指下沟等。

虽然马凡氏综合征基因的突变是不可逆的,但是通过及早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并获得更好的发展。

总结起来,马凡氏综合征基因突变导致了身材矮小、脸部畸形、智力低下等一系列表现。

这些表现不仅会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也会对其心理和社交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基因突变对生物发育的影响分析

基因突变对生物发育的影响分析

基因突变对生物发育的影响分析基因突变是生物基因组中重要的变异形式,它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决定了对于生物种群和进化的影响。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了DNA序列上的改变,一旦发生突变,便会对生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繁殖产生重要影响。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基因突变对生物发育的影响。

一、基因突变对生物发育的影响1. 基因突变与基因诱导的变异基因突变指单个基因的变异,它对于生物的发育过程产生的影响是显著的。

基因诱导变异指的是加强某些基因变异的概率,比如通过特定化合物、辐射和其他化学物质等使生物基因发生变异。

同时它也可以通过自然选择或者人为选择而进行继承。

基因突变和基因诱导变异这两个过程对生物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2. 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基因突变还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影响新的蛋白质的产生。

当基因发生变异时,其产生的蛋白质就会受到影响,产生的蛋白质向量和数量都会发生改变。

这就会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比如说,当一只动物体内的某种蛋白质受到影响时就会导致其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等不良影响。

3. 基因突变影响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还会影响基因表达,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的表型空间。

当某个基因突变后,就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不同的表型,进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

比如说,一个突变的基因会影响生物的生长速度,从而影响其发育成熟以及繁殖能力。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1. 点突变点突变指的是在DNA碱基对的位置上出现的单个变异,例如由于碱基位置的改变导致相应的带电氨基酸被其他氨基酸所代替,这就会引起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点突变是生物发展中最常见的一种突变方式。

2. 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这两种突变方式指的是在DNA序列中插入或缺少一个或多个碱基。

插入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添加一个或几个碱基,缺失突变则是指在序列中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

插入和缺失突变在物种进化和个体发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它们可以通过影响突变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AMME chromosomal region gene 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一例及文献复习

AMME chromosomal region gene 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一例及文献复习

AMME chromosomal region gene 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一例及文献复习王小红;杨海花;高静;陈永兴;卫海燕【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24(32)2【摘要】目的探讨1例身材矮小、面中部发育不全患儿的病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特殊矮小综合征的认识。

方法收集1例身材矮小、面中部发育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父母行基因检测,并给予患儿常规治疗、随访。

结果结合患儿特殊面容及基因检测,诊断为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结合文献复习总结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特点。

结论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遗传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运动语言落后、肌张力减低、听力损失、面中部发育不全,部分存在心脏改变、腭裂、骨骼改变及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智力落后和肾钙质沉着症。

该文报道1例AMMECR1基因新变异引起身材矮小、面中部发育不全患儿的病例资料,结合特殊面容及基因检测,诊断为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

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遗传性疾病,本文初步概括其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的诊治。

【总页数】4页(P66-69)【作者】王小红;杨海花;高静;陈永兴;卫海燕【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相关文献】1.B4GALT7基因变异型Ehlers-Danlos综合征一例及文献复习2.PUF60基因变异致Verheij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3.DOCK8基因变异相关高IgE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4.DEAF1基因变异致Vulto-van Silfout-de Vries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凡氏综合症基因突变位点

马凡氏综合症基因突变位点

马凡氏综合症基因突变位点马凡氏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其基因突变位点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介绍马凡氏综合症基因突变位点的相关知识。

一、理论基础1.1 马凡氏综合症的概述马凡氏综合症(Marfa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异常、心血管系统病变和眼部病变等。

该病的发病率约为1/5000至1/10000,且多发于男性。

目前已知马凡氏综合症的致病基因有7种,其中最常见的是SMN1基因。

1.2 SMN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SMN1基因位于人类第15号染色体,全长约30kb,包含一个编码区和一个非编码区。

编码区的编码产物为survivalmotorneuron(存活运动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元类型之一。

SMN1基因的突变会导致survivalmotorneuron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引发马凡氏综合症等相关疾病。

1.3 马凡氏综合症基因突变位点的研究方法目前研究马凡氏综合症基因突变位点的方法主要包括:(1)基因测序技术:通过对患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可以发现SMN1基因是否存在突变位点。

常用的基因测序技术包括Sanger测序、高通量测序等。

(2)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确定SMN1基因是否存在突变位点以及突变位点的类型和位置等信息。

常用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包括BLAST、ClustalW等。

二、实践应用2.1 马凡氏综合症的诊断标准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标准,马凡氏综合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骨骼发育异常: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平均身高;四肢长度明显不对称;手指和趾头长而细小;胸廓扁平或下陷;脊柱侧弯等。

(2)心血管系统病变:心脏瓣膜异常、主动脉扩张、心房或心室壁增厚等。

(3)眼部病变: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落等眼部疾病。

如果患者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则可以诊断为马凡氏综合症。

孩子身高发育的遗传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

孩子身高发育的遗传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

孩子身高发育的遗传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高的发育受到遗传基因突变的影响。

这些突变可以对孩子的身高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可能导致一些临床表现的变化。

本文将就孩子身高发育的遗传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展开论述。

1. 遗传基因突变对身高的影响遗传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变或变异,导致基因表达和功能发生改变。

在孩子的身高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些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以影响骨骼、肌肉、内分泌系统等与身高发育相关的生物过程。

其中,最为重要的基因突变是人类生长激素基因(GH1)的突变。

该基因编码生长激素,通过调节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影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生长,从而决定了孩子的身高。

当GH1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导致生长激素的功能改变,进而影响孩子身高的发育。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基因突变与身高发育有关,如核心蛋白NHS 基因的突变与X连锁遗传性眼疾经常伴发矮小综合征(Nance-Horan综合征)相关。

这些基因突变影响了身高发育相关的生物过程,进而导致孩子的身高出现明显变化。

2. 遗传基因突变对临床表现的影响遗传基因突变不仅仅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同时还可能导致一些临床表现的变化。

首先,身高的显著偏矮可能是一些遗传性矮小症候群的表现。

矮小症候群是一组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的身高发育不良的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与特定的遗传基因突变相关,并且会导致孩子的身高显著低于同龄人。

矮小症候群除了影响身高,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智力发育障碍、生殖系统异常等。

其次,一些遗传性疾病也会通过影响身高的发育而表现出来。

例如,马凡综合征是一种由胶原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患者常常伴有矮小身材。

类似地,Turner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缺失或异常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患者也表现为身材矮小。

此外,一些遗传基因突变还可能导致孩子在身体其他方面出现临床表现的变化。

例如,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骨密度,导致易骨折等问题。

3. 个体差异与遗传咨询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孩子携带了与身高发育相关的遗传基因突变,其临床表现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马凡氏综合征症一型基因突变

马凡氏综合征症一型基因突变

马凡氏综合征症一型基因突变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疾病。

马凡氏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骨骼异常、智力低下和面部形态异常。

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马凡氏综合征一型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本文将重点介绍马凡氏综合征一型基因突变的相关信息。

马凡氏综合征一型基因突变的发现马凡氏综合征一型基因突变与X染色体相关,是由于FBN1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

FBN1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上,包含66个外显子,编码一个名为丝云素的蛋白质。

丝云素是一种在胶原纤维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对维持正常的细胞外基质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FBN1基因突变导致的丝云素功能异常,影响了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和维持,从而导致马凡氏综合征的发生。

在科学家的努力下,目前已经发现多种FBN1基因突变与马凡氏综合征一型有关。

这些突变包括错义突变、缺失突变和插入突变等。

错义突变是指突变导致的氨基酸替换,进而影响丝云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缺失突变则是指突变导致FBN1基因中某个或多个外显子缺失,从而影响丝云素的正常合成。

插入突变是指突变导致FBN1基因中插入了额外的DNA序列,进而破坏了基因的正常编码序列。

马凡氏综合征一型基因突变与疾病表型的关系马凡氏综合征一型基因突变导致的丝云素蛋白质异常会引起多个组织和器官的异常发育和功能障碍,进而形成马凡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 骨骼异常: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骨骼发育异常,表现为骨骼畸形和骨骼关节的问题。

常见的骨骼异常包括长骨畸形、手指和脚趾畸形、脊柱侧弯和胸廓畸形等。

2. 面部形态异常: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面部常常呈现特征性的改变,包括宽大的眼距、上颌突出、宽大而低塌的鼻子、厚嘴唇和腮部脂肪增多等。

3. 智力低下:马凡氏综合征患者智力发育常常落后于同龄人,表现为智力低下。

具体智力水平的差异会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患者在智力测试中的得分都低于正常人群的平均水平。

此外,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还可能伴有心血管异常、呼吸系统异常、听力和视力问题等。

基因突变的表现与特征

基因突变的表现与特征

PART 3
基因突变的特征
基因突变的特征
1. 随机性
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 的,不受环境因素的 影响。这种随机性也 意味着即使在没有环 境压力的情况下,基 因也会自发地发生突 变
基因突变的特征
基因突变的特征
基因突变的特征
2. 不定向性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即突变后 的基因可能具有与原基因不同的 功能。这种不定向性是生物进化 的基础,因为只有产生新的变异 ,生物才能有更多的适应性和生 存机会
基因突变的表现 与特征
日期:20xx-xx-xx
-
1
引言
2
基因突变的表现
3
基因突变的特征
4
影响与意义
5
总结
PART 1
引言
引言
1
2
3
基因突变是生物遗传信息 发生改变的最重要原因之 一,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
驱动力
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 并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
式和特征
下面将对基因突变的表现 和特征进行详细的介绍
多的适应性和生存机会
了解基因突变的性质和影响 可以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提供重要的帮助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扮演 着重要角色,是生物多样性
的重要来源
此外,基因突变也是医学研 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因为许 多疾病的发生与基因突变密
切相关
PART 5
总结
总结
基因突变是生物遗传信息发生改变的最重要原因之 一,其表现形式和特征多种多样
了解基因突变的性质和影响对于理解生物进化、适 应环境变化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可逆性和多因 素性等特点
-
TH/卡通

小儿Alstrom综合征科普讲座

小儿Alstrom综合征科普讲座

诊断与治疗
患者需进行定期复诊,以及密切关注并 处理相关并发症
心理社会支持
心理社会支持
Alstrom综合征对患者及其家庭 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 寻求心理辅导和家庭支持可以 帮助他们应对困难
心理社会支持
通过与其他患者和家庭成员的交流,可 以获得支持和理解
展望与希望
展望与希望
Alstrom综合征目前没有特效治 疗方法,但科学家们一直在研 究新的治疗策略 希望未来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 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望与希望
提倡加强对Alstrom综合征的科研和宣 传,以促进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小儿A治疗 心理社会支持 展望与希望
引言
引言
Alstrom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 传性疾病 主要影响儿童的视力、听力和 代谢功能
引言
以下是有关该疾病的科普内容
病因
病因
Alstrom综合征是由ALMS1基因 突变引起的 这是一种隐性遗传疾病,必须 从父母继承两个病因突变的基 因才会患病
病因
ALMS1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多个器官系统 的功能异常
症状
症状
视力问题:儿童可能出现近视 、散光、网膜病变等眼部问题 听力问题:部分患者会出现听 力损失或耳部感染的频繁发作
症状
代谢问题:儿童可能出现肥胖、高血糖 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
诊断与治疗
诊断与治疗
诊断通常通过检查病史、体格 检查和基因检测得出 目前针对Alstrom综合征尚无特 殊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对症治 疗缓解症状

基因突变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基因突变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基因突变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随着基因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命的认知越来越深入。

基因是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它的突变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人的生长发育。

那么,基因突变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是什么呢?一、基因突变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1.1 生长受限基因突变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影响人的身高、体重和生长速度。

例如,缺乏生长激素的人在青少年时期身高会明显受限,成年后也不会有太大的增长。

1.2 神经系统异常神经系统中的基因突变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包括思维、情感等多个方面。

例如,脑智细胞突变会导致认知障碍、智力低下等症状。

1.3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中的基因突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易感染、过敏等症状。

例如,IgE基因的突变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过度反应,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1.4 代谢异常基因突变会影响人体的代谢功能,包括饮食摄入、能量消耗等方面。

例如,胰岛素受体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糖尿病,血糖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二、基因突变的种类2.1 点突变点突变是指DNA序列内的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

其中,错义突变指的是DNA上的一种碱基被另一种碱基所取代,从而导致编码氨基酸的三联分组发生改变;无义突变指DNA的一个碱基发生变异,使得遗传密码不再能正确地被翻译成相应的氨基酸;同义突变指DNA发生突变后编码的氨基酸并未发生改变,因此影响较小。

2.2 缺失突变缺失突变指某段DNA序列内丢失了几个碱基,从而导致相应的DNA区域无法有效翻译成蛋白质,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2.3 插入突变插入突变与缺失突变类似,是指某段DNA序列内新增了一两个碱基,从而导致DNA区域无法有效翻译成蛋白质。

三、基因突变的治疗目前,治疗基因突变的方法主要包括催化剂替代、基因修复、基因底物替代等多种手段。

例如,通过基因治疗,可以用一种正常的基因来代替已经受损的基因,这样可以使病人恢复正常。

Alstrom 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Alstrom 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1 发病机理
临床研究发现 Alstrom 综合征是由 ALMS1 基因突变所致。 ALMS1 基 因 位 于 染 色 体 2p13,由 23 个 外 显 子 组 成,编 码 包 含 4169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尽管 ALMS 涉及多系统的发病机 制 仍 未 详 细 阐 明 ,但 有 研 究 表 明 该 蛋 白 质 与 初 级 纤 毛 功 能 息 息 相关,位于纤毛细胞的中心体和基底部,若出现蛋白早期截断和 功 能 异 常 ,则 会 影 响 微 导 管 组 织 、细 胞 内 定 位 、细 胞 周 期 调 控 和 细胞内物质转运 。 [3-4] 目前报道的 ALMS1 基因突变类型主要包 括移码突变、无意义突变和插入缺失等,大多发生在 ALMS1 基 因外显子 16、10 和 8,大部分 ALMS1 突变是位于第 8 外显子,可 能是因为第 8 外显子有较大的基因编码序列,其次是位于第 16 外显子。有学者观察发现发生于外显子 16、8 的突变,临床表型 多 较 复 杂 、病 情 较 严 重 ,表 现 为 多 器 官 性 病 变 ,且 有 糖 脂 类 代 谢 异常 [5];也有病例报道突变位于其他外显子如 18、15、12、9、7 等。 遗 传 变 异 类 型 主 要 还 是 取 决 于 种 族 化 分 和 家 族 遗 传 ,统 计 分 析 发现在东亚人族中,大多数报道的突变是分散在外显子群 16、10 和 8,但在位置和结构上会出现差异 [6]。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30 期
Alstrom 综合征临床研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
103
·综述·
武丽
(云南昆钢医院儿科,云南 安宁)
摘要:Alstrom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涉及多系统,典型的临床症状有:视网膜锥-杆细胞营养 不良性萎缩、肥胖、胰岛素抵抗、进行性感觉神经性听力缺失、2 型糖尿病、黑棘皮病、扩张型心肌病、肝肾功能障碍、肺部疾病、进行性多 器官纤维化导致器官衰竭等。有报道表明 Alstrom 综合征是由 ALMS1 基因突变导致,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阶段借助于 Alstrom 综合征的 典型临床表现,患者主要依靠 ALMS1 基因突变的检测分析或对患者进行基因测序来确诊。该病尚无根治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预后性差。 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 Alstrom 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概述。 关键词:Alstrom 综合征;ALMS1 基因;纤毛疾病;视网膜病变;肥胖 中图分类号:R77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30.047 本文引用格式:武丽 . Alstrom 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30):103-104.

基因突变与生长发育

基因突变与生长发育

基因突变与生长发育基因突变是指在生物体基因组中发生的突然、持久的改变,它可以对生长发育产生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基因突变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背后的机制。

一、基因突变对生长发育的影响1. 形态特征的改变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发生变化。

例如,突变可能导致植物的叶片形状变异,动物的体型大小发生改变。

这些形态特征的改变不仅影响着生物体的外表,还可能影响其生存和繁殖能力。

2. 生理功能的紊乱基因突变可能会干扰生物体内部的生理功能。

比如,突变可能导致酶的活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代谢过程和能量利用。

此外,突变也可能导致激素水平的改变,进而对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

3. 发育速率的改变基因突变还可能改变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速率。

有些突变会使生物体的发育加速,导致其较早成熟;而有些突变则会使生物体的发育减缓,导致其较晚成熟。

这些改变可能会影响生物体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模式。

二、基因突变与生长发育的机制1. 基因表达的改变基因突变可能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

突变可能导致基因的过度表达、沉默或功能缺失,进而干扰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这种影响通常通过改变转录因子的结合能力或改变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发生。

2.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其功能。

蛋白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关键调节因子,它们参与细胞信号传导、代谢调节等重要生物过程。

突变可能改变蛋白质的活性中心、结构域或空间构型,从而影响其功能和相互作用。

3. 代谢途径的异常基因突变可能干扰生物体的代谢途径,从而影响生物体的能量利用和物质转化。

突变可能导致代谢酶的变化,进而影响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

这种异常代谢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三、基因突变的应用与挑战1. 应用领域基因突变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基因突变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农艺措施。

后天性马凡氏综合征

后天性马凡氏综合征

后天性马凡氏综合征马凡氏综合征,又称为父系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属于常染色体异常,患者体内缺少一条或部分X染色体。

该综合征首次由法国医生约翰内斯·帕特里克·马凡于1961年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智力低下、面部异常、生长迟缓、心脏病、肌肉异常和其他身体器官结构异常。

本文将就马凡氏综合征的病因、症状、治疗和对患者及家族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马凡氏综合征的病因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引起。

正常情况下,男性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而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

然而,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只有一个X染色体,且该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异常症状。

这种疾病遗传方式为父系染色体隐性遗传,即男性病患者的所有后代中,女性将成为携带者,男性则会正常表达。

因此,马凡氏综合征主要影响男性。

马凡氏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智力低下。

患者通常表现出较低的智商,大多数患者在智力测试中的智商低于正常范围。

此外,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面部也有一些特征性的异常,如尖颚,鼻梁扁平,唇裂以及牙齿不齐等。

此外,这些患者的生长速度也会受到影响,他们通常比同龄人生长缓慢,身高较矮。

除此之外,马凡氏综合征还会引发心脏疾病,使得患者易患心脏瓣膜疾病和心血管畸形。

马凡氏综合征还常伴有肌肉异常。

患者的肌肉张力降低,导致活动能力有限。

此外,患者的手指通常较短,手掌畸形,常出现指缝过宽的情况。

这些异常可以影响患者的操作能力和手部协调能力。

实际上,由于智力低下和肌肉异常,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通常需要依赖他人的照顾和帮助。

就治疗方面而言,由于马凡氏综合征的病因为X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该疾病。

然而,对于某些症状,如心脏病和其他器官结构异常,可以通过手术干预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还可以接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改善他们的肌肉功能和协调能力。

对于患者的智力低下,教育方面的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提供特殊的教育计划和支持,以帮助这些患者发展他们的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MARCAL1基因突变所致生长发育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分析目的探討SMARCAL1基因突变所致生长发育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分析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例生长发育障碍儿童的临床特点,用直接测序+MLPA,发现致病基因,并对该基因外显子直接测序,对该患儿的父母进行验证,进而分析获得基因结果。

结果该例SMARCAL1基因突变的患儿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障碍,高额头,耳位低,颈短,躯干短,躯干部主要是腹部皮肤可见数十个咖啡牛奶斑,直径为0.3~0.4 cm,周围皮肤正常,腹部膨隆,脊椎椎体发育欠佳,骨盆成骨不良,髋关节半脱位,T淋巴细胞缺陷。

结论该例SMARCAL1基因突变所致生长发育障碍患儿特征表现为比例失调的身材矮小,SMARCAL1基因(NM014140.3)Exon12,c.1930C>T p.(Arg644Trp);SMARCAL1(NM-014140.3)Exon8 c.1444delC p.(Leu482fs)杂合突变,致病突变。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ne mutat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 with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isorder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SMARCAL1 gene. Method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 child with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isorder were analyzed in Jiangmen Central Hospital. The pathogenic gene was detected by direct sequencing+MLPA. The exons of the gene were sequenced directly. The child′s parents were verified and the genetic result was further analyzed. Results The child with mutations in the SMARCAL1 gene wa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isorder such as high forehead,ears in low position,short neck,and short trunk. Dozens of coffee milk spots could be found in abdominal skin with diameters of 0.3-0.4 cm whose surrounding skin is normal and the abdomen is bulg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inal vertebral body and the pelvic bone were poor. The hip joint was in subluxation,and T lymphocyte was in defect. Conclusion In this case,the main manifestation of this child with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isorder due to SMARCAL1 gene mutations such as (NM014140.3)Exon12,c.1930C>Tp.(Arg644Trp);SMARCAL1(NM-014140.3)Exon8 c.1444delC p.(Leu482fs)is short stature in imbalanced ratio.[Key words] SMARCAL1;Growth disorder;Mutation;GeneSMARCAL1基因突变导致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SIO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脊椎骨骺发育不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T细胞免疫缺陷和面部畸形,其他症状还包括脊柱前弯症、色素沉着、骨髓衰竭、贫血[1]。

该病发病率为1∶3 000 000~1∶1 000 000。

1病历资料患儿,男,年龄5岁1个月,因“生长缓慢3年余”于2017-03-28日就诊。

患儿为1胎1产,早产儿,T p.(Arg644Trp);杂合突变,未知意义;SMARCAL1(NM-014140.3)Exon8 c.1444delC p.(Leu482fs)杂合突变,致病突变。

其父SMARCAL1(NM014140.3)Exon12,c.1930C>T p.(Arg644Trp);杂合突变,该突变为错义突变,翻译产物蛋白质第644位氨基酸由Arg变为Trp,有文献报道在患者中检测到该变异;千人基因组、ESP6500和dbSNP数据库均未见收录;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可能致病。

其母SMARCAL1(NM-014140.3)Exon8 c.1444delC p.(Leu482fs),该突變为移码突变,所编码蛋白质氨基酸自第482位的Leu开始发生移码,并使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预计会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发生截短从而丧失其正常功能;未见文献报道,ESP6500、千人基因组和dbSNP 数据库均未见收录。

综合考虑:该患儿的突变属于复合杂合突变,该突变是致病突变,也是新生突变。

患儿及其父母的SMARCAL1基因序列(图4)。

2讨论SMARCAL1基因定位于2q35(NM-001127207.1,OMIM:606622),有18个外显子,17个内含子,大约70 kB。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蛋白质SWI/SNF家族的一个成员,SNF2相关蛋白参与组成DNA的核小体结构,在基因调控、DNA 复制、重组、修复、甲基化和转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SMARCAL1基因突变导致Schimke免疫性骨发育不良(OMIM号:242900),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多系统疾病。

其特点是生长发育迟缓,T细胞缺乏症,骨髓衰竭、贫血和肾衰竭。

然而,对SMARCAL1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布的分子基础尚不清楚。

有的学者认为SMARCAL1基因功能的作用在于DNA损伤时维持DNA复制叉的稳定性,维持端粒的稳定性[2],也有研究表明SMARCAL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定位于转录活性的染色质调节基因的表达[3]。

免疫组化的结果是影响患者SIOD所有组织中,包括骨、肾、胸腺、甲状腺、牙齿、骨髓、头发、眼睛都有表达;SMARCAL1还表达在没有影响的组织中,如在大脑、交感神经、脊髓神经组织中高表达,与背根神经节,并表达在心脏、骨骼肌、胰腺、生殖细胞、睾丸、卵巢[4]。

SMARCAL1基因突变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还不是很清楚,较少报道。

该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当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不能诊断的时候可以检测SMARCAL1基因,阳性率90%左右。

此外该病还需要和其他遗传性骨软骨发育不良伴肾病综合征或免疫缺陷症的疾病进行鉴别,主要是做基因检查来鉴别。

有研究总结SIOD患者的临床特征,其中宫内发育迟缓70%(83例),身材矮小99%(83例),颈短86%(77例),躯干短85%(80例),腰椎前凸74%(77例),卵圆形扁平椎骨77%(70例),骨盆发育不全65%(68例),股骨头异常89%(72例),蛋白尿或者肾脏病变99%(85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83%(52例),T细胞缺陷76%(62例),淋巴细胞减少症74%(78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8%(71例),血小板减少症25%(77例),贫血57%(75例),宽鼻尖78%(78例),鼻梁塌陷65%(81例),腹部膨隆77%(77例),色素斑70%(81例),头发不正常63%(68例),小牙症53%(59例),角膜浑浊17%(65例),发育迟缓34%(77例),学习障碍28%(36例),头痛47%(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1%(76例),中风43%(6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36%(66例),霍奇金氏淋巴瘤3%(86例)。

一般来说,SIOD分为在婴儿时期早发病的严重型和青少年迟发病的温和型。

在婴儿时期发病的严重型多在生命的早期就夭折了,也有极少数能活到20岁,而那些温和型如果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能通过肾透析肾移植治疗还是可以生存到成年的。

成年身高男性一般是136~157 cm,女性成年身高是98.5~143.0 cm。

大多数在诊断生长迟缓1~5年内出现其他症状。

症状严重者通常在4~8年内死亡。

平均死亡年龄为11岁。

死亡原因包括感染(23%)、中风(13%)、肺动脉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13%)、肾衰竭(11%)、并发症(9%)、器官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4%)、胃肠道并发症(4%)、呼吸衰竭(4%),骨髓衰竭(2%)、非霍奇金淋巴瘤(2%)、胰腺炎(2%)和其他不明原因(13%)。

在目前的记载中还没有人能够活过青春期。

妇女即使有月经来潮,月经周期通常是不规则的。

男性也有第二性征,但病理检查确定男性患者都是无精症。

目前这种疾病没有特效的或者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

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体内有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患者对生长激素治疗没有效果[5]。

目前也没有药物能够阻断肾脏从蛋白尿到终末期肾病这个变化的进程,肾移植能改善这一状况,温和的免疫抑制能够提高肾移植的效果[6];所有患儿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行髋关节置换术;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反应良好;有自身免疫缺陷的个体对治疗反应不同;阿昔洛韦对反复的疱疹感染有效,对于心血管疾病有些药物也有暂时缓解作用,T细胞缺陷症患者基本没有什么合适的治疗。

目前只能对这些可能的症状进行定期的监测。

综上所述,通过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分析发现了SMARCAL1基因新的突变,为人类的SMARCAL1的基因突变库增加了新的成员,对于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多的病例进行证实。

[参考文献][1]Huang C,Gu S,Yu P,et al.Deficiency of smarcal1 causes cell cycle arrest and 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in zebrafish[J].Dev Biol,2010,339(1):89-100.[2]Poole LA,Cortez D.SMARCAL1 and telomeres:replicating the troublesome ends. Nucleus[J].Nucles,2016,7(3):270-274.[3]Baradaran-Heravi A,Cho KS,Tolhuis B,et al.Penetrance of biallelic SMARCAL1 muta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disturbances of gene expression[J].Hum Mol Genet,2012,21(11):2572-2587.[4]Elizondo LI,Huang C,Northrop JL,et al.Schimke immuno-osseous dysplasia:a cell autonomous disorder?[J].Am J Med Genet A,2006,140(4):340-348.[5]Lücke T,Ehrich JH,Das AM.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 schimke-immunoosseous dysplasia[J].Metab Brain Dis,2005,20(3):237-242.[6]Lücke T,Kanzelmeyer N,Baradaran-Heravi A,et al.Improved outcome withimmunosuppressive monotherapy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Schimke-immuno-osseous dysplasia[J].Pediatr Transplant,2009,13(4):482-4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