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文本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松树和大松树》文本解读

作者:郑竹清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7年第09期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主要通过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对话,教育学生不能盲目自大,瞧不起他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谦虚谨慎,不可目空一切,要礼貌待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故事内容是浅显易懂的,那么,教师怎样对课文进行深刻解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义呢?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赏读、品味,让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笔者主要以小松树与大松树作比为突破点,对课文进行解读。

一、从题目作比

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对于编入教材的文章来说,几乎每篇课文的题目都是经过作者反复筛选、斟酌或者推敲得来的,可以说课文题目凝聚着作者与编者的双重智慧。本文以“小松树和大松树”为题,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对文章所要描写的对象有清楚的认识。另外,以“小松树”和“大松树”为题目,“小”“大”这对反义词还可以有效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学生对要阅读的内容产生一种强烈的期待。再有,就是作者为什么不以“大松树和小松树”为题目呢?读完全文,你就会明白整篇课文都是以小松树为主写的,而大松树只是起到了一个衬托作用。如此一来,通过“小”“大”作比,你就不得不为作者命题的高超技巧所折服。

二、从住所作比

小松树与大松树作为这篇寓言故事的主角,它们的住所开篇就有所交代:“山上有一顆小松树,山下有一颗大松树。”作者开头就这样描写,既显得自然,细读起来,又似乎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作者这样描写可以为接下来的故事展开做一个合理的铺垫,这从文中插图可见——小松树又矮又小,大松树又高又大。造成这样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小松树长在高高的山头,大松树长在低低的山脚,这也就为小松树的骄傲自满、盲目自大等等做了铺垫。试想,如果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住所位置变了,小松树还会向现在这样目空一切吗?这不得不说是作者的高明所在,令人叹服。

三、从态度作比

小松树小,没有大松树经历的事情多、见到的事情多,按常理说小松树应该是一种谦虚的姿态,无论做什么都喜欢向大松树请教,但是在这篇文章中却不是这样。造成小松树骄傲自满的原因是与它们的生长环境分不开的。小松树从小长在高高的山头,自然会有一种优越感,这就造成了他对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的心态,就是这种心态使得他在与大松树说话的时候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大松树对小松树那明显具有挑衅的话语没有作答,为什么没有作答呢?一方面是大松树见多识广,不想与小松树一般见识,所以不予作答;另一方面是大松树与小松树截

然不同的做事态度,小松树事事争强好胜,大松树对一切都不以为意,云淡风轻,充分体现了一位长者应有的风范。就这样,从小松树与大松树不同的态度入手作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长者就站在面前。

四、从感悟作比

小松树由于其“小”,大松树不与他一般见识,可是,风伯伯呢?作为长者,它也不能放任小松树的缺点于不顾,这就有了“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正因为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宽容,循循善诱,所以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以后惭愧地低下了头。此时,小松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定要做一棵谦虚有礼的小松树。短短一段文字,把小松树和大松树以及风伯伯的不同感悟描写得或显露,或含蓄,耐人寻味。

这篇寓言故事,篇幅虽小,含义却深刻。因此,教师在对课文正确解读的基础上,要善于引领学生在“小”“大”作比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宋园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