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腹部外伤中的应用93148
腹部创伤的临床CT诊断价值

腹部创伤的临床CT诊断价值目的探讨和研究腹部创伤诊断中CT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诊断价值。
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8例腹部创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148例患者中,138例(93.24%)实施平扫和增强扫描来观察脏器、肠道的受损情况。
108例手术治疗,28例介入治疗,12例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结果与CT检查结果比对。
结果148例腹部外伤患者中有108例经手术治疗,结果与CT检查诊断对比101例(93.52%)符合,7例(6.48%)不符合。
余下40例中,28例介入治疗,12例采用保守治疗。
结论CT扫描检查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辅助检查的准确性,可清晰、直观的反映出腹部器官、胸部器官以及组织的的实际状况,这对于病情的诊断,正确治疗方法的制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CT诊断;腹部创伤;应用价值腹部创伤是急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占所有外伤种类的0.8~4.5%,由于病情变化快,其死亡率也高于其他创伤。
以往由于诊断设备落后,诊断方法单一,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随着CT检查的普遍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为准确的诊断信息,尤其在腹部创伤的早期发现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
通过CT检查可确定的定位患者腹部创伤的位置、创伤程度、性质等,有助于医护人员准确的采用治疗措施,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和死亡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8例腹部创伤患者,其中,男97例,女50例,年龄在12~72岁,平均(38±12.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01例,锐器伤24例、坠落伤、跌伤15例、踢伤8例。
就诊时间在受伤后1h内就医的有58例,1~3h内45例,3~24h 37例,24~48h 8例。
1.2 CT扫描技术本文采用信号为16层螺旋CT机(cardiac sensation16)扫描,利用V olume Wizard进行图像处理。
CT诊断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CT诊断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目的对CT诊断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收治腹部创伤患者52例,均行CT诊断,并对其具体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CT诊断,共发现有13例脾脏损伤,15例肾脏损伤,10例肝脏损伤,6例胃肠道及肠系膜损伤,4例胰腺损伤,1例胆道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1例其他损伤;且行手术的39例患者中,有37例与CT诊断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高达94.87%。
结论采用CT诊断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还能尽量避免漏诊、误诊的现象发生,进而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奠定坚实地基础。
标签:CT诊断;腹部创伤;应用;临床腹部创伤是临床急诊科常见的外伤疾病之一,约占所有外伤性疾病的4%,且腹部创伤的死亡率也极高。
而采用传统的腹部平片等手段诊断腹部创伤时,时有漏诊或误诊现象,这对于治疗和患者恢复也极为不利[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技术在腹部创作中的应用也渐渐广泛起来,其可以对患者腹部创伤的位置、性质、深浅、严重程度等进行具体、有效的评估,这也为进一步的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52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5例,年龄在16~67岁,平均年龄为(36±4.52)岁。
52例患者的致伤原因主要为:车祸伤21例,跌伤、坠落伤7例,锐器伤10例,拳击伤3例,踢伤6例,其它伤5例。
就诊时间在外伤后1 h以内者26例,1~3 h者14例,3~24 h者9例,24~48 h者3例。
1.2方法1.2.1仪器选择CT扫描仪选择为西门子16层螺旋CT,层间距在5~10 mm 之间,层厚为5~10 mm。
1.2.2扫描方法以患者两侧的膈顶部作为起点,并经肺脏区部,渐渐向两边肾脏的下级实施扫描,所有患者均先进行平扫,再后进行强化扫描,并针对创伤严重的患者实施全腹部扫描,若疑似为空腔脏器受损者,在扫描时主要对耻骨联合部位进行重点扫描。
CT在腹部外伤中的应用

肾损伤的诊断
肾挫伤
CT表现为肾实质内局灶性低密度影,边界模糊。肾挫伤一般保守 治疗即可。
肾裂伤
肾裂伤在CT上可表现为肾实质内的线性低密度影,代表肾实质的 断裂。根据裂伤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肾血管损伤
CT可显示肾动脉或肾静脉的损伤,如血管断裂、血栓形成等。肾 血管损伤通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恢复肾脏的正常血供。
02
CT在腹部外伤的诊断中的应用
肝损伤的诊断
肝包膜下血肿
CT表现为肝包膜下新月形或半 月形低密度影,相应的肝实质 受压变平。这种血肿一般出血 量不大,多数可以保守治疗。
肝内血肿
肝内血肿可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 或椭圆形低密度影,CT值随时间 逐渐降低。肝内血肿较大者可能需 要手术治疗。
肝破裂
CT可清晰显示肝脏轮廓的中断、肝 内高密度影(出血)以及周围组织 的肿胀。肝破裂通常需要紧急手术 治疗。
发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未来CT在腹部外伤诊断中将实现更 高程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降低辐射剂量
在保证诊断准确性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扫描参数和算法, 降低CT检查的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CT与其他影像技术(如MRI、超声等)进行多模态影 像融合,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腹部外伤诊断信息。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CT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辅助 医生快速、准确地进行腹部外伤诊断,提高诊疗效率。
06
结论
CT在腹部外伤中的价值
准确诊断脏器损伤
发现隐蔽性出血
CT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腹部脏器的形态、 结构和毗邻关系,准确诊断脏器损伤的部 位、范围和程度。
CT在腹部实质脏器创伤中的应用

CT在腹部实质脏器创伤中的应用外伤是40岁以下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
在所有创伤性死亡中,腹部创伤占10%。
目前,钝性腹部创伤的非手术治疗已成为一种趋势。
超过50%的脾损伤,80%的肝损伤和几乎所有的肾损伤都是保守治疗的预后更好。
CT不仅可以评估钝挫伤患者的初始状态,还可用于保守治疗的随访。
CT是创伤后急诊患者的第一选择,因为CT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率,可以排除有明显损伤的患者。
CT现在也越来越多用于对穿透性创伤的评估,过去穿透性创伤大多是通过手术评估。
钝性损伤对于钝性损伤患者,可以采用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案,在门静脉期进行全腹扫描,如果在初次扫描时发现损伤,则在3-5分钟后进行延迟期扫描。
不需要口服造影剂。
穿透性损伤穿透性损伤多发生在侧腹,因为侧腹部没有肋骨的包裹及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肠穿孔的风险较大。
如果增强扫描时没有发现明显损伤,但怀疑肠管损伤时,这些患者可以在直肠给药(50毫升造影剂加1000毫升生理盐水)后进行加扫。
若只是单侧腹部损伤,可造影剂减半,给药500毫升,其余情况下给药1000毫升。
脾脏是最常受到损伤的实质器官(25%)。
过去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对脾损伤的标准CT分级的价值有限,重要的一点是它不能预测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另一方面,造影剂的外漏,不属于分级系统的一部分,这点对患者的管理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当有活动性出血时,80%的病例保守治疗后会出现大出血等并发症。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一种新的CT分级系统,该系统优于AAST系统。
脾脏损伤上图是一名脾脏损伤的患者,有多个边界欠清的非线性低密度区,这是典型的挫伤表现。
同时这个患者还有肋骨骨折及气胸所致的皮下气肿。
增强扫描没有显示造影剂外漏或腹腔积血,由于无腹腔积血或活动性出血,我们可以预测该患者采用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上图是另一个脾损伤的病人,线样低密度区是复合撕裂伤的表现。
圆形和椭圆形低密度区则符合脾内血肿表现。
同时患者腹腔内可以看到液体密度影,液体密度不均,里面有血性成分。
CT在腹部外伤中的应用_PPT课件解读

病例7
医学课件
51
病例7。多发撕裂伤。左侧裂伤表现为星状,右侧裂 伤表现为树枝状。
医学课件 52
病例8
医学课件
53
医学课件
54
病例分析
肝外伤患者 需要思考的是: 1.强化依据是什么? 2.图像采自哪一时相? 3 肝周对比剂来自何处?
医学课件
55
分析
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图像采自门静脉期 口服对比剂充盈胃 肝脏周围的对比剂可能来自外伤造成的胃或肠穿孔, 但患者无气腹,可排除。 因此, 肝周对比剂应为活动性出血,且大量的对比 剂渗出应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裂伤 肝右静脉处尚有一撕裂伤。 该患者死亡率为90-100%,病人最终死在手术室。
医学课件
42
病例5
医学课件
43
病例5
医学课件
44
病例5
· 肝右叶门静脉中断 ( 4 级) ·CT增强显示对比剂溢出肝脏外缘 • 腹腔积液 ·延迟扫描密度降低
医学课件
45
关于CT增强
CT增强是否影像损伤等级的划分 否,分级内容不包含活动出血 活动性出血会增加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可能性 CT增强很重要,如果对比强化与腹腔相连, 说明损伤超出肝实质。
医学课件 39
医学课件
40
肝脏损伤的CT 分级
肝损伤的 CT 分级与脾损伤相同 与脾唯一的区别是肝脏有两个叶 4级是断流或浸渍的只有一个肝叶或大于 10 厘米的撕裂伤,而 5级为断流或浸渍的两叶
医学课件
41
CT分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显示的不确定损伤需要手术 ·复查有助于帮助诊断 ·损伤级别越高,则非手术治疗的失败率增加
CT检查在腹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检查在腹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CT扫描检查腹部外伤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研究68例腹部外伤患者经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后经复查证实的CT表现。
结果:CT扫描显示32例脾损伤,25例肝损伤,8例肾损伤,1例胰腺损伤,2例空腔脏器损伤。
结论:CT扫描检查为腹部外伤提供重要诊断信息,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标签:CT检查;腹部外伤;价值CT检查是腹部外伤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患者腹部发生外伤,我们除了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还应该及时了解患者的创伤范围以及创伤的程度,这对于临床诊断尤为重要。
CT检查内脏器官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对实质性脏器的损伤,对空腔性器官能进行薄层扫描内腔镜成像,密度分辨力高,可直接显示X线、彩超检查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
外伤患者无需转动体位,即可顺利完成检查,易为患者接受,且随诊方便,尤其是对于急诊病人能较快做出诊断,对争取时间抢救病人起到重要作用。
本院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8月-2014年8月腹部损伤患者6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腹部外伤患者68例,其中女性21例,男性47例,年龄在9-57岁,平均年龄为28.5岁;受伤原因:53例车祸伤,6例高空坠落伤,5例打架伤,4例暴力冲击伤。
1.2 临床症状和体征。
患者临床症状为腹痛及压痛,均有腹部外伤史,呈休克状态患者11例,腹穿阳性21例。
出现血尿患者8例,首次检查时间为伤后30min-1天,伤后3-7天复查。
1.3 CT扫描方法采用东软16排螺旋CT机,100-150mAs,120kV,螺旋扫描,5mm重建层厚,矩阵512×512,40-50Hu窗位,180-200Hu窗宽,标准算法重建。
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增强扫描,由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连续扫描[1]。
2 结果32例脾损伤,25例肝损伤,8例肾损伤,1例胰腺损伤,2例空腔脏器损伤。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余东林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3(032)01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CT在腹部创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2008年9月~2013年1月因腹部创伤而在我院接受CT诊断的131例患者资料,112例接受手术治疗,19例保守治疗,把他们的治疗结果和CT诊断进行比照.结果:手术112例和CT诊断比照,101例符合,CT诊断准确率是90.2%,11例CT诊断不准确是因为患者血管受损严重,并且身体有其他受伤的地方.结论:对患者进行腹部创伤的CT诊断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来有效运用不同的扫描技术,必须进一步强调作平扫+增强的结合.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余东林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临盘医院放射科 2515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3
【相关文献】
1.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意义
2.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评价
3.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意义
4.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意义
5.腹部创伤的CT诊断方法及临床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在腹部损伤诊治中的价值

ct在腹部损伤诊治中的价值
1 CT在腹部损伤诊治中的价值
腹部损伤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病例,在治疗此类损伤时,必须
尽快准确地诊断和分类,以评估溃疡风险和避免引起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由于传统的腹部X射线检查受有限,CT成像在腹部损伤诊断和治
疗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T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腹部损伤,及时发现和诊断损伤程度和
严重性,从而指导和促进更有效的治疗和疗养。
以往的CT诊断应用遇
到的技术难题,像是拍摄时间长,图像展示受限,体积放大效果较差等。
但随着CT技术的发展,可获得更高质量、更快速、更高能见度的CT图像。
将CT成像联合脏器专科,可有效改善报告质量和治疗效果,让损伤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快速诊断的基础上,针对腹部伤口的评估,可采用多层CT技术,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各种可能的腹腔组织损伤情况,提高判断准确性,
确定损伤情况和损伤位置,可识别管状构造组织,如消化系统或膀胱,以及膜结构类型损伤,如腹膜切口,确保术后处理是准确的,保证有
效的治疗结果。
CT对于手术准备尤为重要,可以指导外科手术布局,确定损伤的
厚度和范围,准确地分类损伤位置和范围,从而制定恰当的手术计划,以减少外科并发症的可能性,术后行动起来更快更直接,确保患者得
到最佳结果。
CT在腹部损伤诊断中有着重要价值,CT可以对应各种腹部损伤进
行准确诊断,从而使患者可以快速地获得有效的治疗,改善治疗的结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11
病例11
病例11
▪ 这是一个闭合性损伤后肾功能受损患者的图 像。
▪ 损伤的 CT 分级属于哪级? ▪ 同所有的分级标准一样,该分级方法也有其
局限性。 ▪ 上图所示既不是裂伤——裂口不是线形;也
裂伤 挫伤
血肿
气腹 血供中断
活动性出血 腹腔积液
包膜下血肿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非手术治疗
▪ 50%脾损伤 、 80%肝损伤和几乎全部肾损伤均可 采取非手术治疗
▪ 实践证明非手术治疗腹内脏器损伤有较好的效果。 ▪ CT 不仅可以用于闭合性损伤的初诊同时也用于对
非手术的病人随访。 ▪ CT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可以用于对患者的排查,
分析
▪ 肾周间隙中有一血肿。 ▪ 1 分钟时相,结肠旁沟显示线状高密度影
(出血)和积液。 ▪ 是否是活动性的出血还是采集系统对比剂溢
出,需要增加延迟扫描,活动性的出血量将 会增加 。 ▪ CT排泄期不符合采集系统表现。
讨论
▪ 诊断是否正确,还应该给结肠充盈对比剂— —观察肠管有否穿透伤?回答是不,这个病 人不必给直肠对比剂。
膀胱中导尿管有对比剂, 膀胱直肠隐窝中也有 渗出的对比剂。
‘磨牙征’ 提示腹膜外膀胱破裂。
矢状和冠状重建图像
对比剂没有向腹腔内蔓延,膀胱CT 造影敏感性和特异性 较高,腹膜外破裂分别为 100%及 99%,腹腔内破裂是
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 患者无须特殊准备。 ▪ CT 广泛地用于穿透伤检查并作为手术评估。
创伤分类
▪ 钝器伤(闭合性损伤) ▪ 穿透伤(开放性损伤)
钝器伤CT检查方法
▪ 一般性损伤,患者于门静脉期扫描整个腹部, 随后延迟3-5 分钟扫描,损伤早期可得到诊断。
▪ 无须口服对比剂充盈
穿透伤CT检查方法
讨论
▪ ·传统上肝损伤一般需要手术治疗,但在外科医生 到达之前 70% 的出血已经停止。
▪ ·更重要的是,手术病人需要输血和比非手术治疗 更为复杂。
▪ ·今天, 大约 80%的病人采取非手术治疗。 ▪ • 10-25%的病人出现并发症 ,包括: ▪ o 出血 (2-6%) ▪ o 肝脓肿 (1-4%) ▪ o biloma (< 1%)
CT在腹部外伤中的应用
From the Radiology Assistant By Stephen Ledbetter and Robin Smithuis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of the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Boston and the Rijnland Hospital in Leiderdorp, the Netherlands
度会下降。
二. 肝
▪ 肝脏在后腹膜实质性脏器损伤中位居第二位 ▪ 肝损伤是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肝下、 肝静脉、
肝动脉、 门静脉分支丰富。 ▪ 强调的是(特别是超声检查), 肝右叶后段是
最易受伤部分。这部分还涉及裸区,将会导 致腹膜后出血而不是腹腔出血。
肝裂伤活动出血示意图
病例4
不同类型的肝脏损伤
肾损伤。 ▪ 在闭合性损伤中没有血尿则可排除肾损伤。
病例 10
侧面刀刺穿透伤患者
讨论
▪ CT 显示腹膜后一个小的肾包膜血肿 ▪ 无腹腔积液,延迟未有发现采集系统外渗的
的征象(图像未显示) ▪ 该病人采取非手术治疗
钝器伤
▪ 90%闭合性损伤会导致肾损伤。 ▪ 与肝、脾损伤不同,肾损伤还需要评估收集
结论
▪ 该病人是否手术,取决于临床上是否有活动 性出血表现。
脾外伤CT分级
▪ 1 级为小于 1 厘米。 ▪ 2 级是约 2 厘米 (1-3 厘米)。 ▪ 3 级是超过 3 厘米。 ▪ 4 级是超过 10 厘米。 ▪ 5级是脾脏血管中断或碎裂。
脾外伤CT分级的缺点
▪ ·易低估损伤程度。 ▪ ·(Significant 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
▪ 穿透伤患者大多数为侧面受伤,易导致肠道 穿孔。
▪ 判断急诊手术的适应症,可以在初次CT检查 后让病人口服对比剂(50 毫升对比剂 1000 毫升盐水中) 后再次扫描。
▪ 对单纯左侧腹腔损伤,患者需给予 1500 毫 升口服对比剂。
一.脾脏
▪ 脾是最常受伤的实质性器官 (25%)。 ▪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关于CT增强
▪ CT增强是否影像损伤等级的划分 否,分级内容不包含活动出血
▪ 活动性出血会增加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可能性 ▪ CT增强很重要,如果对比强化与腹腔相连,
说明损伤超出肝实质。
病例6
病例6
CT表现:
1.包膜下血肿大于 10 厘米 (即四级伤害) ▪ ·2. CT增强出现强化 ▪ ·3.强化与腹腔没有相关联
Smithuis(放射助理). ▪ 作者简介:Stephen Ledbetter为哈佛大学医
学院波士顿妇科教学医院急诊放射学系主任 ▪ 本讲座旨在以病例讨论来评价CT在腹部外伤
中的应用价值
一般情况
▪ 创伤是四十岁以下死亡的主要原因。 ▪ 创伤死亡中腹部外伤占 10%。
腹部创伤CT表现形式:
▪ • 腹腔积液 ▪ ·增强对比剂外溢——提示活动性出血 ▪ • 裂伤: 线形或斜行区 ▪ • 血肿: 椭圆形或圆形区 ▪ • 挫伤: 模糊的低密度影 ▪ • 气腹 ▪ • 器官全部或部分血运中断 ▪ ·包膜下血肿
结论
▪ 这种情况下非手术治疗往往是失败的。
对比增强
▪ 强化是指异常高密度区域与邻近邻近血管 (如主动脉)相比CT值高10HU。
▪ 鉴别诊断是: ▪ ·活动性动脉渗血 ▪ • 创伤后假性动脉瘤 ▪ • 创伤后 AV 瘘
鉴别
▪ 1.异常强化超出器官的边界一定是外渗。 ▪ 2.假性动脉瘤或 AV 瘘对比随时间延迟而下降。 ▪ 3.如果是活动性动脉渗血,做延迟扫描对比
结论:
▪ CT分级为四级损伤合并对比剂外渗,但因为 没有腹腔出血,该病人采用非手术治疗可能 会更好,
▪ 需要指出的是:分级系统只是有限的帮助病 人管理。
▪ 对比剂外渗的重要性是观察它是否与腹腔相 关联。
病例7
病例7。多发撕裂伤。左侧裂伤表现为星状,右侧裂 伤表现为树枝状。
病例8
病例分析
▪ 肝外伤患者 ▪ 需要思考的是: ▪ 1.强化依据是什么? ▪ 2.图像采自哪一时相? ▪ 3 肝周对比剂来自何处?
不是挫伤——境界清晰。 ▪ 这是一个外伤后节段性梗塞病例
病例12
肾包膜下血肿(I级肾损伤)
讨论
▪ CT 促进了对 肾损伤非手术治疗认识的转变 ▪ ·98%的肾损伤现在 采取非手术治疗. ▪ • 急诊损伤患者可以通过获得延迟扫描评估收
集系统情况。 ▪ ·如果是穿透伤,则给予直肠对比剂判断肠损
伤。
译
▪ 简介 ▪ • 创伤概念 ▪ ·脾 ▪ ·对比增强 ▪ ·肝 ▪ ·肾 ▪ ·肾损伤分类 ▪ ·膀胱 ▪ ·CT 造影 ▪ ·胰腺 ▪ ·膈肌损伤 ▪ · CT “领口征” ▪ ·内脏依赖征 ▪ ·主动脉损伤 ▪ ·肠损伤
目录
概述
▪ 发表时间: 2-7-2007 ▪ 作者: Stephen Ledbetter and Robin
Trauma (AAST)(美国外科手术协会)认为 脾损伤 的CT分级价值有限,因为它无法预测 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脾损伤
▪ 对比剂外渗,在外伤分级中有着重要作用。 80%活动性出血非手术治疗是失败的。
▪ 这类患者要十倍重视于无外渗患者。 ▪ 最近的一篇关于CT分级方法的文章比 AAST
系统 (3) 更好。
▪ 原因是我们该患者已经具备手术指征. ▪ 手术指征: ▪ 1·活动性出血 ▪ ·2.腹膜积液(结肠旁沟) ▪ ·3.采集系统损伤
▪
讨论
▪ 如果直肠给予对比剂,则不能判断该对比剂是活 动性出血还是肠道穿孔。
▪ 出血因而被漏诊。 ▪ 只有在没有其他手术指征的情况下才可以给予直
肠对比剂。 ▪ 该患者虽然有严重肾损伤但没有血尿。 ▪ 因此通常情况下,穿透伤患者没有血尿并不排除
厘米的撕裂伤,而 5级为断流或浸渍的两叶
▪ CT分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 显示的不确定损伤需要手术 ▪ ·复查有助于帮助诊断 ▪ ·损伤级别越高,则非手术治疗的失败率增加
病例5
病例5
病例5
▪ ·肝右叶门静脉中断 ( 4 级) ▪ ·CT增强显示对比剂溢出肝脏外缘 ▪ • 腹腔积液 ▪ ·延迟扫描密度降低
病例4
▪ 图示: ▪ 1.绿色箭头: 椭圆状低密度区符合血肿 ▪ 2.黄色箭头: 线性形低密度影区符合挫裂伤。
(注意此挫裂伤与左侧的门静脉相交) ▪ 3.蓝色箭头: 密度不均的低密度区符合挫伤 ▪ 4. 肝周积液液 ▪ 5.此患者肝脏损伤几乎涉及两叶,但血供正
常
肝脏损伤的CT 分级
▪ 肝损伤的 CT 分级与脾损伤相同 ▪ 与脾唯一的区别是肝脏有两个叶 ▪ 4级是断流或浸渍的只有一个肝叶或大于 10
肾损伤的分类
▪ Michael Federle将肾损伤分为四类: ▪ 1.轻度损伤: ▪ o 肾挫伤。 ▪ o 肾和包膜下血肿。 ▪ o 不涉及收集系统或髓质的小挫裂伤。 ▪ o 小段梗死。 ▪ 2.中度损伤: ▪ o 涉及髓质或收集系统的挫裂伤。 ▪ o 节段性梗塞。 ▪ 3.重度损伤: ▪ o 肾水 ▪ o 共 devascularization 由于 tot 动脉闭塞。 ▪ 4. 收集系统破裂。
四. 膀胱
病例13
病例13
病例13
▪ 男, 65 岁,汽车撞伤,失去知觉约 2 分钟。 导尿管引流出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