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应用及价值探究

合集下载

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7-12-18T14:45:42.4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3期作者:李骥1 王春玥2 海洋2[导读]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事故损伤类疾病的临床发生率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1]。

(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脑血管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113)(2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放射科黑龙江大庆 163001)【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疾病患者采用CT影像学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以往在我院接受治疗后证实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

对照组在治疗前采用常规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研究组在治疗前采用CT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

对比两组患者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疾病治疗检查的误诊和漏诊情况、病情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疾病治疗检查的误诊和漏诊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情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为94.4%,对照组为72.2%,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疾病患者采用CT影像学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出现,使病情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升,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

【关键词】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CT;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656;R8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113-01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事故损伤类疾病的临床发生率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1]。

经相关领域的研究报道称,我国腹部外伤患者占30%左右,已经成为目前外科急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状。

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应该在早期对病情进行诊断,并在确诊之后的第一时间进行治疗,从而保证患者的身体能够早日恢复健康[2]。

分析CT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分析CT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分析CT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CT应用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诊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病患7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35例。

对比组进行超声、X线等基本检测,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CT扫描检测。

分析比较两组的检出率和死亡率。

结果:研究组发病原因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对比组,两者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死亡率则明显低于对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有较高的可靠性、准确性,能够作为临床医治的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CT;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186-02腹部闭合性损伤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因病患病情发展程度迅速,假如不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诊断,将有可能会造成病患的生命受到侵害。

组织脏器官的微小损伤或是不完全性破裂,由于其症状不明显,在临床诊治上很容易形成漏诊、误诊等现象[1]。

所以,选择合理有效的诊治方式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医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随机选取本院诊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病患70例,探究CT应用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本院诊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病患7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35例。

研究组:男性病患17例,女性病患18例,年龄分层于20~69岁,平均年龄为(44.85±8.8)岁;对比组:男性病患19例,女性病患16例,年龄分层于 19~68 岁,平均年龄为(43.26±9.07)岁。

1.2 方法首先使用CT进行平扫,病患取仰卧位,选择层距10毫米,层厚10毫米持续扫描,对于可疑位置行薄层扫描。

其次要使用静脉团注射方式实施加强扫描,注射25秒后,对胰腺部位实施动脉期薄层检测。

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诊断价值研究

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诊断价值研究

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诊断价值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中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患者共48例,并对48例患者的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分类主要为脾损伤、肾损伤、胰损伤以及其他损伤四类,通过CT诊断能够明确患者血肿、出血、阴影状态以及积血情况。

结论:CT能够有效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实质脏器损伤以及出血情况进行诊断,并为患者的就医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CT诊断;临床价值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作为临床上的一项常见病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更严重的情况下是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1]。

及时有效的诊断手段能够准确的对患者的脏器损伤程度进行排查,并为患者的高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共48例,并对48例患者的CT诊断结果以及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48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中,有男性34例,女性14例,其中有高处坠落伤患者14例,车祸伤患者19例,暴力伤患者11例,挤压伤患者4例。

48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53±3.67)岁,平均就诊时间为(1.68±0.26)天。

48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心悸胸闷、上腹部不适、冷汗淋漓、血压不稳、反跳疼痛以及肾区叩击痛等。

1.2 诊断方法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诊断仪器选择为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层螺旋CT,CT机的电压控制在120KV,电流控制在200MA。

患者取常规仰卧位进行横断面的CT扫描,CT扫描中层厚以及层距均为5mm,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CT扫描范围由盆腔上缘至膈肌上方[2]。

当遇患者普通扫描效果不明显时,可通过肘静脉注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80~100ml非离子造影剂的注射,用以进行扫描效果增强[3]。

急诊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

急诊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年第6卷第39期2019Vol.6No.39156急诊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富恩江(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二0二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急诊CT平扫应用在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早期诊断中所取得的诊断效果。

方法 本次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于我院接诊的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75例纳入研究之内,患者均经过急诊CT平扫扫描,以手术治疗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急诊CT平扫诊断的结果。

结果 在75例患者患者之中阳性共50例,检出率为66.67%。

其中肝脏损伤共11例,14例患者为脾脏损伤,8例患者为胰腺损伤,肠道及肠系膜损伤共5例,肾损伤共4例,胆道损伤共3例,腹膜后血肿、膀胱破裂各1例,3例患者无脏器损伤的腹腔内少量积血。

其中CT检出共29例,占33.33%。

结论 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应用急诊CT平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敏感性、特异性比较高,可准确、迅速对腹腔实质脏器受损状况进行诊断,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可作为急诊腹部创伤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闭合性腹部创伤;急诊CT平扫;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9.156.01在以往的临床观察、连续血象检测、腹腔穿刺、X线检查应用在内脏损伤的观察之中,诊断难度比较大,十分影响患者的治愈。

随着近些年来,多层螺旋CT的快速开发和应用,因CT本身具有的高分辨率,有效的提升了临床诊断的水平[1]。

1资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选取在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接诊的75例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纳入研究之内,男女比58:17,年18岁~61岁,平均年龄(37.34±2.09)岁。

按照患者致伤原因进行分类:暴力殴打8例,交通事故62例,工伤意外5例;患者均在受伤后的30分钟~24小时之内进行CT平扫检查。

急诊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

急诊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
性5 1 例, 占3 9 . 2 3 %。 2 . 2 C T报告 及 随访结 果数 据分 析 1 3 0例患 者 中 , 急诊 C T平 扫 检 出 阳性 患 者 7 9例 ,阴性 5 l例 , 经 临床 随 访 和外科 剖 腹 探查 发 现 假 阳性 7例 ,假 阴
伤 患者 1 3 0例 的临床 资料 . 以探 讨 急诊 C T平 扫对 闭合 性腹 部创 伤 的诊断价 值 1 资料与 方法
无 脏 器损 伤 的腹 腔 内少 量 积 血 4例 ( 5 . 0 6 %) 。其 中 6 1 例( 7 7 . 2 1 %) 伴 不 同程 度 腹 腔 积 血 、 积液 , 2 5例 ( 3 1 . 6 5 %) 伴肋骨骨折 , 6
例( 7 . 5 9 %) 伴 胸腹 壁 积 气 。 C T检 出阴 性 5 1例 , 占3 9 . 2 3 %。 结 论 急诊 C T检 查 可 以作 为 急诊 上 腹 部 闭 合 性 创 伤 患 者 首选 的影 像 学 检查 方法
合 性创 伤 的发 生也 在 增加 . 尤 其 是胰 腺 的损 伤 . 诊
断较 困难 . 并发 症 多且较 重( ” 。超声 和腹部 C T平扫
是 诊断 腹 部 闭合性 损 伤 的两 大 主要工 具 嘲 . 为 临床 上 诊 断腹 部 闭合性 损 伤发 挥 着重 要 的作 用 本研
究 旨在 通 过 回顾性 分 析 急诊 治疗 的腹部 闭合 性创
随 着交 通事 故 和 意外 事 件逐 渐 增 多 .腹 部 闭
7 9例 . 检 出率 为 6 0 . 7 7 %, 其 中脾 脏 损 伤 2 1例 ( 2 6 . 5 8 %) 、 肝脏损伤 1 6例 ( 2 0 . 2 5 %) 、 胰腺 损伤 1 2例

CT平扫在腹部闭合性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CT平扫在腹部闭合性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CT平扫在腹部闭合性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探讨急症CT平扫在腹部闭合性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的260例腹部閉合性创伤行急症CT平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CT诊断结果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以及采取其他综合治疗后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260例患者中脾脏损伤54例,肾脏损伤34例,肝脏损伤27例,胰腺损伤8例,肠道损伤以及肠系膜损伤18例,胆道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7例,未表现出脏器损伤的腹腔内少量积血患者8例。

122例见不同程度的腹腔积血、积液。

50例患者合并出现肋骨、脊柱及骨盆骨折,12例患者合并出现胸腹壁积气症状。

CT平扫诊断的准确度为91.5%,灵敏度为91.1%,特异度为92.1%。

结论CT平扫检查方便、快速,可清晰显示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腹部脏器受损的位置以及受损程度,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标签:腹部闭合性创伤;急症CT;体层摄影术伴随着交通事故以及相关事件的日益增多,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也显著增加。

胰腺、肠系膜等受损的患者,由于表现隐匿,临床难以进行有效诊断,且易出现系列并发症,因此寻找及时、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主要通过超声以及腹部CT平扫两种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充分参考依据[1]。

本文采用CT平扫对本院收治的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进行诊断,最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260例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4例,女性96例;年龄为8~79岁,平均(39.9±12.6)岁。

所有患者均具有明确的腹部外伤史,受伤原因:机动车事故186例,高处摔伤56例,重物挤压受伤18例。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呼吸短促、面色苍白、腹部皮损以及恶心呕吐等系列症状。

72例患者通过临床手术有效证实,剩余患者通过腹部穿刺、平扫CT复查、CT增强检查以及B超检查等综合方法有效证实。

闭合性腹部创伤的CT诊断与评价

闭合性腹部创伤的CT诊断与评价

闭合性腹部创伤的CT诊断与评价关键词闭合性腹部创伤CT诊断闭合性腹部创伤造成腹腔内脏损伤是比较常见的,临床上对患者的伤情难以评估,使临床治疗产生困难.CT扫描简便、快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的程度和范围能准确的做出诊断,为抢救和治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笔者收集128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创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讨论腹腔脏器损伤的CT表现及其价值。

1 一般资料128例中,男77例,女51例,年龄13-72岁,平均36岁。

128例肝脏损伤38例,脾脏损伤47例,肾脏损伤21例,胰腺损伤2例,肠管损伤11例,膀胱损伤9例.车祸75例,高空坠落伤24 例,殴打及牛角顶伤16例,重物撞击伤及塌方致伤13例。

临床表现除受伤部位疼痛外,常可见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口干舌燥,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等.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下降,诊断性腹腔穿刺术(DPP)和灌洗术(DPL)检查阳性,严重者可出现休克与神志不清。

2 结果128例中,肝脏损伤38例,其中右叶损伤33例,左叶损伤5例;脾脏损伤47例,其中单纯性包膜下出血9例,脾实质内损伤包膜下出血16例,脾实质内局限性损伤14例,刺伤2处及以上5例;肾脏损伤21例,其中右肾损伤9例,左肾损伤10例,两肾同时损伤2例;胰腺损伤2例,同时合并腹膜后血肿与椎体骨折;膀胱损伤9例,均合并骨盆骨折,其中6例合并尿道损伤;肠管损伤11例,损伤1处者4例,2处及以上者7例,其中3例并有肠系膜血肿。

2.1 腹腔内实质脏器损伤的CT表现单纯实质挫裂伤:CT表现为实质脏器内某一部位局限性呈纵形、横形或斜形裂伤,形态为线条状、梭状或楔形的低密度影,CT值多为9-20HU。

实质脏器的粉碎伤:CT表现为局限性与广泛性两种,局限性以脏器一侧损伤为主,表现为节段性与小片状,甚至呈大片状低密度影,其内密度均匀,界线较清,CT值一般在10HU左右; 广泛性腹腔内实质脏器损伤表现为体积增大,呈膨胀性改变(以脾脏最为明显),其内密度不均,有短条状与条状低密度影,其内可呈现小块与大块状稍高密度影,常伴有包膜下与腹腔内不同程度积血。

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探讨

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探讨
肾脏损 伤 4例 ,8例 为 多个实 质性脏 器损 伤 ,3 例 (43%)保守 治疗 ,2 例 (3 5 手 术 治疗 ,1 复合 伤 惠者 继发 多器 官衰竭 死亡 , 1 5. 8 5 4 . %) 8 例

余均 治愈 。结 论 依据 C T征 象可初 步判 断 患者脏 器损 伤情 况 , 可作 为 急性 闭合 性腹 部 外伤 患者早期 确 诊及 选择 治疗 方案 的重要指 导 依据 。 【 键 词】 急性 闭合 性腹 部 外伤 ;C 关 T;诊 断价 值
[】 O d r ,o u a aM, i s i , 1 r rso i m n g — 4 h ea T k n g H r hmaS t . t oc pc a a e T o ea A h
m e to i a pa e u fa t e -o n ftbil lt a r cur s mpa io ih o n r d to rs n w t pe e uci n
11临床资料 .
对于急性 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及时确诊 ,目前临床上 多采用如B 超这种无创且快捷的检查 方法 ,但在确诊脏器是否有损伤及 了解损伤情
况 时有一 定的局限性 ,而C 不仅能清楚地显示脏器受损情况 , T 并且 可
席 志 明
( 州省 清镇市第一人 民医院放射科 ,贵 州 清镇 5 10 ) 贵 5 4 0
【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 C T征象,探讨 C T检 查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 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 年 1 0 8 O月至
2 1 年 6月在我 院就诊 的 5 急性 闭合 性腹 部 外伤 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及 其 C 01 7例 T表现 。结 果 5 患者 中 ,脾脏 损 伤 3 、肝脏损 伤 2 例 , 7例 3例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应用及价值探究
发表时间:2016-11-30T15:53:32.8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2期作者:薛伟
[导读] 分析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山西运城同德医院放射科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7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将其作为本研究主要观察对象,对本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本组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超声诊断,以手术追踪结果为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临床符合率。

结果: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符合率为91.49%,超声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符合率为80.85%,2种诊断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检出率较高。

与超声诊断相比,CT诊断更具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243-02
引言
急性腹部外伤主要有2种损伤类型,一是闭合性损伤,二是开放性损伤,其中大多数患者为闭合性损伤[1]。

闭合性腹部损伤发生后,临床症状比较隐匿,且患者病情变化复杂、迅速,可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

为此,及时对就诊患者做出明确诊断,能够保证临床抢救效果。

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7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CT诊断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7例腹部外伤患者作为主要探讨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选病例均通过手术追踪确定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符合疾病相关诊疗标准[1],患者及家属对所在医院相关诊疗情况知情。

本组47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2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8.93±2.52)岁。

本组患者致伤原因为:交通伤25例,摔伤12例,高空坠落6例,其他4例。

1.2 排除标准[2]
本研究符合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规范及标准,病例排除标准为:(1)临床资料不全者;(2)非闭合性创伤者;(3)合并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4)合并严重心肺功能损伤者;(5)无法定监护人或家属者。

1.3 诊断方法
术前分别对本组47例患者行CT扫描及彩超检查,主要方法如下:①CT扫描:采用德国西门子16排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病灶位置进行常规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在屏气状态下开始进行扫描。

主要参数:扫描参数120KV,250mA;矩阵512*512;螺距:3:1~3.5:1;层厚:10mm;层距:10mm。

扫描范围:从膈顶端位置向患者骨盆上段、耻骨进行常规扫描。

本组患者CT检查时未服用造影剂,也未进行增强性扫描,部分患者需增加扫描层厚,增厚范围在3~8mm之间。

②超声检查: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行腹部超声诊断对患者行腹部超声诊断,对患者膀胱做适度充盈处理,在患者膀胱内注入500mL无菌性生理盐水。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探头频率设置为2.0~5.0MHz,取仰卧位开展进行检查,观察患者腹腔情况。

1.4 观察指标
将手术追踪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观察并比较多层螺旋CT及超声诊断2种方法的疾病检出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分析和统计。

1.5 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值进行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诊断结果对比
手术追踪结果显示,本组47例患者中,单一肾损伤3例,胃肠道损伤5例,单一脾损伤5例,单一肝损伤10例,单一胰腺损伤3例,单一肾上腺损伤4例,多脏器复合损伤17例;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符合率为91.49%,超声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符合率为80.85%,2种诊断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1。

注:与超声诊断正确率相比,χ2=4.632,P=0.016。

3.讨论
急性腹部外伤是外科急诊工作中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由外力压迫或严重撞击所引起,可造成腹部脏器发生严重损伤。

急性腹部外
伤主要有2种损伤类型,一是闭合性损伤,二是开放性损伤,其中大多数患者为闭合性损伤。

闭合性腹部损伤发生后,临床症状比较隐匿,且患者病情变化复杂、迅速,可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3]。

及时对就诊患者做出明确诊断,能够保证临床抢救效果。

早期诊断腹部外伤,明确患者损伤情况,对制定诊疗措施、促进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权威文献[4]研究认为,腹部外伤患者预后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损伤程度、损伤范围等。

术前为患者做出明确诊断,明确患者实际情况,可避免盲目手术,对制定手术方案发挥较强的指导作用,并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诊断腹部外伤主要采用分CT及B超方法,超声检查虽然诊出率较高,但是仅能观察到患者腹部表面情况,无法对损伤情况、范围进行进一步确定,因此在疾病临床诊断中尚存在较大局限性[5]。

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在临床诊断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其辅助下对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病灶进行观察,可使病变程度更为清晰的显示出来,并观察到周围组织情况,为医师确定损伤程度及损伤类型性质能够提供科学依据[6]。

通过多层螺旋CT,能够清晰观察到患者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病灶位置、疾病程度。

本组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均分别接受CT及B超诊断,结果显示: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符合率为91.49%,超声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符合率为80.85%,2种诊断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0.05)。

上述结果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相符,说明多层螺旋CT、超声检查方法均能够准确诊断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

但是,与超声诊断相比,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检出率较高,能够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虽然如此,本组47例患者在行CT诊断过程中,仍有4例患者发生诊断错误现象(漏诊及误诊),分别为胃肠道损伤、单一肝损伤及多脏器复合损伤误诊,造成错误诊断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很多实质性脏器,如肝、肾、脾、胃等,均具有包膜,针对损伤程度较轻者,CT早期诊断往往表现不够显著。

同时,脏器密度、形态无显著变化,早期诊断比较麻烦困难。

②胰腺、肾上腺自身的解剖位置比较深,在对其进行CT断层分析时,由于其解剖形态不够规则,很容易发生CT诊断漏诊现象。

③部分脏器空腔活动度范围较大,若未发现明显积液及出血表现,则不会呈现比较典型的影像学征象,从而很难确定具体损伤位置[7]。

总而言之,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在保证检出率的同时,能够对准确判断患者损伤位置及损伤程度,在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应用价值高,对临床确定诊治方案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根据多年经验认为,为充分减少CT漏诊和误诊率,要在检查过程中,保证常规扫描动作快速、准确,避免呼吸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从而提高诊断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苏州.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应用及价值探究[J].当代医学,2016,22(4):76-77.
[2]王群,赵富金,沈豪.腹部闭合性外伤致小肠损伤的CT早期表现[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6):1240-1241.
[3]夏文骞,赵伟国,孟兆臣.腹部平扫CT在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诊断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5,30(5):571-574.
[4]黄小求.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螺旋CT诊断及其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5):79-80.
[5]李鸥.超声和CT对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诊断价值的探讨[J].四川医学,2013,34(12):1908-1909.
[6]徐飞.16层螺旋CT在腹部闭合性外伤诊断中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1):1836-1838.
[7]易建玮,康强.CT增强扫描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综述,2013,19(9):1707-17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