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绿道网规划图
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文本)
![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76971a1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3.png)
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文本)(2011-2015年)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 (5)第一节规划目标 (5)第二节规划原则 (7)第三章绿道网布局规划 (10)第一节绿道线网布局 (10)第二节绿化缓冲区及城际交界面布局 (18)第四章绿道设施规划 (23)第一节绿廊系统 (23)第二节慢行系统 (24)第三节服务设施系统 (25)第四节标识系统 (31)第五节交通衔接系统 (31)第五章生态化措施 (36)第一节绿道控制区的生态化措施 (36)第二节绿化缓冲区的生态化措施 (37)第三节慢行系统的生态化措施 (38)第四节配套设施的生态化措施 (38)第六章绿道功能开发策略 (40)第一节绿道产业发展 (40)第二节主题游径开发 (42)第三节特色节点开发 (45)第四节风景道开发 (52)第七章省立绿道网建设指引 (54)第一节分类建设指引 (54)第二节分市建设指引 (60)第八章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105)第一节组织管理 (105)第二节法规保障 (106)第三节技术支持 (106)第四节政策措施 (107)第五节管理运营 (109)第六节监督检查 (111)第七节宣传推广 (111)附录主要概念释义 (113)附图 (116)前言构建集民生、环保、生态、教育、休闲和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绿道网,是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和幸福广东的创新之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标志性工程。
珠三角地区2372公里省立绿道已基本建成,成为珠三角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誉为广东发展的“健康之路、美丽之路、生财之路、幸福之路”,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称赞。
为了推动珠三角绿道网向粤东西北地区延伸,逐步构建全省互联互通的绿道网,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组织编制了《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对广东省省立绿道网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规模、设施配套、生态化措施、功能开发、实施机制等方面做出了规划安排。
惠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 惠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惠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 惠州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s://img.taocdn.com/s3/m/ec85246731b765ce050814b6.png)
惠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惠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前言科学发展、两型社会构建、城乡统筹与工业化、环境恶化、土地资源短缺、人口持续增长、闲暇时间增多、公共利益分配不平衡的矛盾,构成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进行城乡绿化建设的大背景。
应对上述问题,中国城乡绿化建设已经开始由单一的城市中心绿化向城乡一体、市域范围的扩展,由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绿化建设正在成为许多城市绿化工作的重心。
城市森林作为城乡绿化的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积极倡导我国城市森林建设,激励和肯定我国在城市森林建设中成就显著的城市,为我国城市树立生态建设典范,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2004年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评定程序,并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重要批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目前,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森林建设已经遍及全国许多城市,城市森林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截止2010年10月,全国已有22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惠州市是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部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一座“森林环抱、林水相依”的山水森林之城,集山、江、湖、海、泉、瀑、林、岛于一身,千百年来惠州人民与绿色森林相依相伴。
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继2010年获得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后,又提出了2013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惠州市绿化委员会、惠州市林业局组织编写了《惠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后文简称“规划”)。
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标准,遵循“三位一体、三网合一、三林共建、三生和谐”的建设理念,在市区打造“一城、双肾、三区、六轴、十园”的城市森林总体布局,在市域范围内构建“一核、两屏、三极、四网、百镇、千村”的区域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努力构建具有华南地区临江沿海城市特色的“国家森林城市”,打造“山水森林之城、绿色惠民之州”的城市名片。
《惠州市绿道升级行动规划》(草案)说明
![《惠州市绿道升级行动规划》(草案)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5a21e2303d8ce2f00662349.png)
《惠州市绿道升级行动规划》(草案)说明一、规划背景2016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绿道网管理和利用水平”。
2017年,惠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惠州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总体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编制《惠州市绿道升级行动规划》,提升绿道功能,完善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网络体系,加强绿地系统修复。
为贯彻落实省、市两级人民政府关于提升绿道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绿道规划建设现状,特编制《惠州市绿道升级行动规划》。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惠州市全域。
三、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8-2020年,重点对2018、2019和2020年的工作作出安排。
四、规划目标进一步完善绿道线网框架,推进绿道线网建设,争取早日实现惠州市绿道总里程过千的目标。
打造一批绿道精品线路,总量达到20条以上,实现各县(区)绿道精品线路全覆盖。
大亚湾等部分地区先行先试,推动社区绿道精品线路建设。
五、行动任务(一)绿道线网优化行动本次规划对绿道规划线网进行了完善,新增4条城市绿道,分别为龙门径1号绿道、环罗浮山绿道、环显岗水库绿道、潼湖生态智慧区环湖游览绿道,绿道里程新增约147.6公里,全市绿道规划总里程达1677.4公里。
本次规划提升现状绿道78.1公里,新建绿道348.2公里,2020年绿道建设总里程将达到847.4公里。
(二)绿道重点段精品打造行动依据各县(区)绿道规划、慢行系统规划、重点地区景观规划及城市设计、旅游发展规划等绿道相关规划,结合目前各县(区)建设现状及需求,选取了16条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路段作为重点段进行精品打造,到2020年新增14条城市绿道精品线路,2条社区绿道精品线路。
(三)配套设施升级行动依据《广东省立绿道建设指引》、《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珠三角绿道标识系统方案设计》等指引,按照绿道五大配套设施系统对绿道重点线路进行升级完善和高品质建设。
具体包括结合当地特色植被建设绿廊系统,提升环境景观品质;创新绿道建设形式,丰富慢行系统;注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完善服务设施系统;布置高识别度的标识系统;科学合理布设交通衔接系统。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总则](https://img.taocdn.com/s3/m/da076170c281e53a5802ffc1.png)
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的惠城组团(市中心区、惠城外围组团),包括桥东、桥西、龙丰、江南、江北、河南岸、小金口、水口街道办,汝湖(不含原仍图镇部分)、马安、三栋镇,规划面积约558.4平方公里。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5)《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005)(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JG/T191-2006)(7)《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3);(8)《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粤建规(2013)115号);(9)《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征求意见稿);(10)《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11)《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7);(12)《惠州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13)《惠州市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14)《惠州市(惠城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15)《惠州市区绿道网专项规划(2010-2012)》;(16)《金山河水清岸绿工程规划》;(17)《青年河水清岸绿工程规划》;(18)惠城区内已批准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划及公园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三、规划原则(一)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社区体育运动场所建设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条件和地方文化特色,注重分类指导,合理安排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提高标准,但要量力而行,并按计划有序推进。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社区体育运动场所建设必须从当地市民需求出发,并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功能特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三)整合资源,有效利用。
社区体育运动场所建设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建设用地资源,尽可能接近社区人员流动密集场所,并与绿道“公共目的地”建设相结合,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惠州市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规划2018-2025》(草案
![《惠州市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规划2018-2025》(草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ef5f5c240c844768eaee1f.png)
《惠州市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规划》(草案)说明一、规划目的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健康中国2030”战略,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和“幸福广东”的要求,以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弘扬惠州优秀历史文化,促进沿线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乡镇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科学合理指导惠州市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树立“惠州古驿道文化之旅”品牌,特编制《惠州市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规划》。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惠州市域,即惠州现辖四区三县,包括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总面积11346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与《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相一致,确定为2018-2025年,近期到2020年,远期到2025年。
四、规划定位与目标(一)规划定位展现惠州历史发展缩影和多元文化脉络的文化复兴之路;推动惠州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乡村振兴之路;促进惠州全域旅游发展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二)规划目标到2018年底,一年试点,形成示范效应。
完成省级古驿道重点线路建设;重点围绕示范地区的设施提升、遗产活化利用、村镇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统筹规划。
至2020年底,三年成形,突出重点区域。
完成市级古驿道重点线路及重点发展区域建设;沿线文化、体育、服务、标识等设施逐步配套完善;古驿道综合功能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至2025年,八年成网,塑造文化品牌。
完成全市古驿道线路建设;古驿道线路、发展节点、特色镇村互通互联;不断完善和提升线路设施水平;形成多功能、网络化的古驿道线路系统;实现遗产保护、健康休闲和村镇发展和谐共赢的局面。
五、古驿道线路总体布局基于惠州市古驿道史迹研究和现状遗存调查,衔接落实广东省南粤古驿道规划,并综合考虑资源分布、交通组织、城镇发展和精准扶贫等要素,全市形成“主线+支线+发展节点”的古驿道线路系统,包括3条主线,8条支线,全长约1010.61公里。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f529ac9b7360b4c2f3f6478.png)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惠大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惠南大道、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各建设地块出入口及内部支路详见图则。
本片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内道路分为六个等级:(1)高速公路:惠大高速、莞惠高速,红线宽度控制60-80米;(2)快速路:惠南大道、四环路,红线宽度60米;(3)城市主干路: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主2号路、主4号路、6号路,红线宽36-60米,双向6~8车道;(4)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2—42米,双向4~6车道;(5)Ι级支路:联系各街坊及组团间的支路,红线宽18—32米;(6)Π级支路:各街坊及组团内部道路,红线宽18米。
南部新城的规划填补了惠城区和惠阳区两个市区主要城区过渡地带城市规划空白的现状,南部新城的规划区域,既是惠城区、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城市中心的延伸,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一个崭新城市区域。
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是连接各城区的重要交汇点《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出,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广东省区域空间的资源结构性变化,使得惠州市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猛的条件下,惠州市域经济发展重点正向南调整,这也使得南部新城成为惠城区及惠阳区(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向连接陈江仲恺地区惠东的重要节点。
在惠州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中,南部新城正好处在惠州的中心位置。
南部新城规划是市政府历年来首次对惠城区和惠阳区的中间地带进行详细规划。
惠城区和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存在很多优势互补的方面,两个主城区的发展呈现出“向心力”。
南部新城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整个惠州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升级。
此外,南部新城将成为惠州城市发展南北走廊的重要衔接点,是惠州城市“南进北拓”的重要跳板。
根据惠州城市总体规划,惠州主要由四大城市次区域组成,即分为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和北部山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惠州市陈塘河水清岸绿工程规划(草案)一、项目简介
![惠州市陈塘河水清岸绿工程规划(草案)一、项目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9317ffd6f1aff00bed51e4c.png)
惠州市陈塘河水清岸绿工程规划(草案)一、项目简介(一)陈塘河概况陈塘河位于惠州市江北片区,随着近年来江北片区的快速发展,陈塘河现状防洪排涝不达标,河道水体污染严重,沿线道路系统不完善,景观环境品质不佳,两岸居民生活及城市景观受到较大影响。
本规划整治主河道长约10.4千米(另涉及四条主要支流7.6千米),主河道东起汝湖镇规划鹭江路,由东向西,途经农业观光园、奥林匹克花园等区域,经陈塘排涝站流入东江。
(二)规划范围本项目规划范围包括汝湖镇鹭江路以西至东江的陈塘河道及两侧绿地。
规划主河道长约10.4千米,支流约7.6千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0.3公顷,其中近期实施面积80.6公顷。
二、规划理念1、安全:按照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渗、滞、蓄、排等措施,使陈塘河满足防洪排涝要求;通过一系列水质改善措施,提升水质。
2、生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恢复天然水体循环,减少地表径流,保障水系生态及水平衡。
3、贯通:绿道、城市道路及停车场等交通设施与周边居住区实现有机衔接,沿河道城市道路与绿道原则上两侧贯通,并与周边绿道连通。
4、文化:在规划设计中融入岭南园林景观与建筑元素,营造富有文化内涵的滨水景观长廊。
5、变化:以流动的水景和静态的绿道流线形成一条步移景异,由静谧走向繁华的休闲长廊。
6、惠民:以陈塘河沿线景观、绿道、节点的规划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实现河流与城市的和谐相融,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
三、综合整治规划(一)防洪排涝整治规划1、整治标准和建设内容按照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主河道、支流进行拓宽、清淤,对阻水严重的桥梁拆除重建。
2、河道断面设计河道整治基本上采用生态式梯形断面,局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采用矩形断面。
(二)水质改善规划1、截污工程规划新建截污干管DN500~DN1400共14.5千米,DN500支管8千米。
规划污水提升泵站2座。
污水调蓄池2座(远期建设),总容积约4.5万立方米。
汝湖新光村建设3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线路走向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线路走向](https://img.taocdn.com/s3/m/05fbdc2c0b1c59eef9c7b420.png)
xx绿道网(主线)的线路走向一、1号绿道的线路走向(全长约310公里)(肇庆段)北起于肇庆双龙旅游度假区,沿西江和321国道向东北途经七星岩风景区、羚山郊野公园、砚坑紫云谷、鼎湖山旅游风景区、九龙湖旅游风景区、葫芦山旅游风景区,在大沙镇通过马房大桥跨越北江进入佛山市三水。
长约75公里。
(佛山段)途经三水森林公园、荷花世界旅游度假区、南国桃园旅游度假区、沙涌郊野公园,沿广佛高速由佛山黄岐街道连接至广州石井镇。
长约46公里。
(广州段)途经沙面、珠江前后航道、大学城、广州莲花山风景名胜区、亚运村湿地公园、黄山鲁森林公园、南沙大角山滨海公园,至南沙湿地公园后向西进入中山民众镇。
长约110公里。
(中山段)沿洪奇沥大桥跨越洪奇沥水道和西利河,至岭南水乡后折向南,跨越田基沙沥、三宝沥和横门水道,经横门大桥、海上庄园、南沙湿地公园、陈氏宗祠建筑群、红树林湿地、逸仙水库、孙中山故居、温泉度假城,进入珠海金鼎镇。
长约为35公里。
(珠海段)到达珠海香洲区的会同村后折向东,经淇澳岛至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后折向南,经凤凰山风景区、珠海渔女和板樟山,最终到达黑白面将军山。
长约44公里。
二、2号绿道的线路走向(全长约480公里)(广州段)北起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途经从化温泉、流溪河、帽峰山森林公园、香雪公园、陈家林森林公园、增江河,向南经广州新塘镇进入东莞望牛墩镇。
长约152公里。
(东莞段)途经麻涌香飘四季农业园、水濂山森林公园、厚街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至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进入深圳宝安区老虎坑水库。
长约46公里。
(深圳段)途经罗田森林公园、凤凰山风景区、铁岗森林公园、羊台山森林公园、塘朗山-梅林森林公园、布心森林公园、仙湖植物园、梧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马峦山森林公园、大小梅沙、南澳、西冲、东冲、七娘山、大鹏所城,至排牙山,沿滨海岸线进入惠州市小桂湾。
长约233公里。
(惠州段)途经小桂湾、笔架山森林公园、猴仔湾、铁炉嶂森林公园、霞涌旅游区、小径湾、亚婆角旅游区,最终到达惠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惠州市河桥水冷水坑水清岸绿工程规划草案
![惠州市河桥水冷水坑水清岸绿工程规划草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54b156844769eae009ede7.png)
惠州市河桥水、冷水坑水清岸绿工程规划(草案)一、项目简介河桥水、冷水坑位于惠州市金山湖、尖峰山及南部新城片区,其中河桥水规划河道长约3.6公里,近期综合治理河长约2.8公里,河道西起河一村西北部的山塘,通过冷水坑与金山湖连接;冷水坑规划河道长约3.1公里,近期综合治理河长约2.2公里,河道南起上坑村西南部的山塘,与河桥水一并流入金山湖。
由于近年来金山湖、尖峰山及南部新城片区的快速发展,部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道,导致河道水体污染严重,且沿线道路系统零散,景观环境品质不佳,对城市景观和两岸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对河桥水、冷水坑进行综合整治成为群众的期盼。
二、规划理念(一)防洪排涝:通过河道拓宽、清淤等整治措施,使河桥水、冷水坑满足防洪排涝要求。
(二)生态:在保证河道及两岸绿量充足的基础上,强调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和本地树种的应用,营造丰富的生态景观环境。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恢复天然水体循环,减少地表径流,净化初期雨水,让净化后的雨水直接进入水体,避免进入普通的排水系统,以保障水系生态水平衡、水质优良、减少洪涝风险。
(三)贯通:绿道、城市道路及停车场等交通设施与周边居住区实现有机衔接,且沿线城市道路与绿道原则上两侧贯通,特殊地段通过借用其他道路实现有机衔接。
(四)文化:在规划设计中融入岭南园林景观与建筑元素,营造富有文化内涵的滨水景观长廊。
(五)变化:以流动的水景和静态的绿道流线,形成一条步移景异,由静谧走向繁华的休闲长廊。
(六)惠民:通过河桥水、冷水坑沿线景观、绿道、节点的规划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实现河流与城市的和谐相融,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
三、规划内容(一)河桥水部分1、规划范围项目规划范围包括河一村上游山塘至冷水坑之间的河道及两侧绿地。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5.8公顷,近期实施用地面积约13.6公顷。
图1:河桥水规划范围图2、综合整治规划(1)防洪排涝整治规划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河道进行拓宽、清淤,对阻水严重的桥梁拆除重建。
惠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惠州市绿道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惠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惠州市绿道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66dd75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5.png)
惠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惠州市绿道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26•【字号】惠府[2011]125号•【施行日期】2012.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惠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惠州市绿道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惠府[2011]12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惠州市绿道管理暂行规定》业经十届16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惠州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惠州市绿道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惠州市绿道的管理和保护,合理利用惠州市绿道资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惠州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绿道的规划、建设、利用、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市、县(区)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行使下列绿道管理职能:(一)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本辖区内绿道网的规划和建设;(二)组织编制本辖区内的绿道总体规划和绿道详细规划;(三)组织审查本辖区内的绿道总体规划和审批本辖区内的绿道详细规划;(四)绿道内设施的定点和设计方案的审批;(五)拟定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六)负责管理本辖区内的绿道网规划建设数据库;(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能。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或设置绿道管理机构,统筹和具体负责绿道规划实施、管养维护和监管等工作。
惠城区中心城区范围内绿道的规划实施、日常管养维护和监管工作由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惠城区其余区域绿道的规划实施、日常管养维护和监管工作由惠城区人民政府绿道具体管理机构负责。
第五条市绿道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一)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二)统筹全市绿道管养维护和监管工作;(三)拟定绿道管理、绿道维护管养工作方案和标准、绿道管理维护技术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四)组织全市绿道资源调查,建立和维护全市绿道网络;(五)负责编制全市绿道宣传册、宣传片和绿道使用手册,宣传推广绿道使用;(六)负责组织绿道的综合效益调研和分析;(七)拟定和统筹实施绿道功能开发策划方案;(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绿道出行攻略
![绿道出行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a6ca93efe009581b6bd9eb96.png)
绿道出行攻略吱吱悠悠玩遍珠江三角关于绿道,可以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和猜想。
幸福工程、城市形象、战略平衡……有人说它串起名山大川,促进社会和谐,有人说它刺激经济增长,推动旧城更新。
这不是一个可以赶着马车就出行的年代,而《十七岁的单车》所记载的六百块钱的青春也早已经成为往事。
在这个特定的社会时期,绿道的出现,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对于个人,都更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
狂热与理智,极速与缓慢,阻塞与畅通,生态与非生态,这是人们关于绿道生活衍生出来的几个关键词及对比。
而回归出行本义,绿道所承载的,或许只是简单的一次爱情约会、一段幸福生活,抑或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个人秀。
此次,《旅游时代》以全省6条绿道主干线为剖析对象,为读者假期作出一次较为详尽的省内绿道出行攻略。
绿道名词解释绿道,是一种限行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铁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连接主要的公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
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非机动车途径和停车场、租车店、旅游商店、特色小吃店等设施及绿化缓冲区组成。
绿道建设应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条件,如现有的河岸堤坝、田间机耕路、乡村小道,避免大填大挖和人工化痕迹过重,注重保护原生态景观。
绿道网应完善各类服务设施,包括规范清晰的标识系统,保障及时的应急安全救助系统,方便快捷的公交转换及停车系统,满足多种需求的商业服务系统。
(缘江而下相约星湖之央绿道档案1号线:肇庆市-佛山市_广州市-中山市-珠海市1号绿道,主线长约310公里,主要沿珠江西岸布局,以大山大海为特色,西起肇庆七星岩风景区,经佛山、广州、中山,东至珠海横琴长隆海滨度假区。
幸福,从绿道开始。
地球人都认为,生活在杭州是幸福的,全国人民都涌向杭州的西湖。
其实在广东,享受绿道生活,也具备同样的幸福感,只是,我们总是容易忽略了身边值得珍惜的幸福。
当然,幸福感还需要我们在骑行与徒步、漫游之中发现其更多历史的人文价值。
惠州市江南地区(下角、梅湖)分区规划
![惠州市江南地区(下角、梅湖)分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f29f4d9a32d7375a41780f2.png)
惠州市江南地区(下角、梅湖)分区规划惠州市江南地区(下角、梅湖)分区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为促进惠城区江南地区(下角、梅湖)的进一步发展,确保各项开发、建设行为与全市城市规划整体部署相吻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报批稿)以及《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等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生效范围本规划是指导江南地区(下角、梅湖)各项城市建设安排的政策文件,是制定规划区内各相关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规划范围本规划所指江南地区(下角、梅湖)是指由惠州市惠城区江南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边界、周边现有规划红线、东江岸线、惠河高速公路围合的区域,东南以惠州大桥、西湖风景名胜区边界为界,南以火车西站分区规划界线为界,西以惠河高速公路为界,北及东北以东江岸线为界。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18.82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2010年。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规模控制第五条发展目标落实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要求,适应中心城区功能优化和强度疏解的需要,依托规划地区优越的景观环境,将其发展成为以滨水景观和优良生态质素为突出特色的集居住、休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区,使其成为中心城区的生态游憩基地、滨水休闲商务区和品质优良的居住社区。
第六条人口规模至2020年,规划地区总人口控制在13万人。
考虑其中有部分休闲旅游人口,规划按照12万人的规模组织各项设施配套供给。
第七条用地规模合理配置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优化布局,至2020年建设用地总面积控制在13.25平方公里以内,占规划区土地总面积的70.38%。
第三章总体规划布局总体空间结构第八条综合考虑景观塑造、交通网络构建、重大设施布局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按照“三片、两带,七轴、多组团”的结构组织规划地区的空间发展。
其中:1.根据景观资源差异,按照下角品质社区、梅湖滨水休闲商务区、剑潭滨水生态游憩区三大功能片区安排功能组织;2.利用下角,梅湖沿江路和下角,梅湖大道的轴线带动作用,形成串接三大功能片区、促动地区发展的两条功能带;3.通过疏通、扩建、新建,以合生大桥,下角南路、三环路、梅湖东江大桥、眉山,丰山路、江南丽苑,菱湖路、青年河路、惠河高速七条交通轴线提升规划区内、外交通运行效率;4.依据主导功能、道路围合和规模大小,按照18个组团组织功能配置。
构建与法定规划体系相衔接的绿道规划体系
![构建与法定规划体系相衔接的绿道规划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cdae7e077cd184254b3535c7.png)
尹向东 , 广州市城 市规划勘测设计 研究院 . 男 高级规划 师, 册规划 师: 注 周健,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男. 规划师。
构建 与法定规 划体 系相衔接 的绿道 规 划体 系
E t b hn a s a l ig Gr e w a P a nn S se i s e n y ln ig y t m i L n w i t e n ie t h h E itn S a u o y Pln ig y t m x s ig t t t r a n n S s e
e tb ih sa g e n y p a n n y tm i ewi e e i ig sau o y p a n n y t m. h ril , sa l e r e wa ln ig s se i l t t x s n tt t r l n i g s se T e atce s n n hh t
广州市花都区绿道网规划
增 城 市 绿 道 购 建 设 规 划
绿道网详细规划
具体路段绿道建设详细规划
佛 山市城市绿道 ( 禅城区段 )详细规划
从化市流溪河绿道中段规划 珠三角区域绿道江门市开平段规划 珠三角区域绿道3 号线台 山段规划设计方案
对 每种 类型和 每个层 级规 划的工作 任
法 定 规 划 体 系 是 按 照 一 级 政
设 施配 套等 内容 ,并 将绿道 建设任 务 下达 到珠 三 角各地市 .是珠 三 角地 区
府 、一 级规划 、一级事 权 的原 则建 立的 ,每 层级 规划要 完成 的工作 任务
和 工作 目标较 为 明确 工作 内容和 工 作 深度 也较为 清晰 。要使绿 道规 划的 主 要 内容有效 方便地 纳入 法定规 划体 系 中.必须 使 各层级 绿道规 划 的编制
惠州市城市绿道启动段施工组织设计探讨
![惠州市城市绿道启动段施工组织设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b47031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f.png)
2013年第6期现代园艺惠州市城市绿道启动段施工组织设计探讨黄金锋(惠州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广东惠州516001)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严格依据相关规范,响应投标文件的相关要求,是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它从项目背景、项目概况、编制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等各方面做了全面的阐述,对工程的施工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对项目建设的组织、体系、管理和运作施工模式有周全的考虑。
惠州市;城市绿道;施工组织设计制线、标高等进行测量定位,为工程各个环节的顺利施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前做好拆除工程及基础工程实施,为工程全面铺开排除障碍。
4.3绿道施工4.3.1施工准备。
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基底情况,以及有无其他施工单位的预埋管线等。
施工前由测量小组根据设计要求的标高,每隔10m 设置一个标高控制桩。
4.3.2工艺流程。
检验原结构层→水泥砂浆搅拌→铺筑水泥砂浆找平层→浇筑沥青砼→验收。
4.3.3沥青砼施工。
(1)透层。
①施工前对基层表面清扫,浇洒前应对侧缘石进行履道保护,以防污染,影响外观。
②施工中洒布后应不致流淌,要渗透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小于5mm ),并不得在路面形成油膜,如有漏喷则采用补洒。
③透层油洒布后应铺筑沥青砼料。
(2)下封层、粘层。
①喷洒乳化沥青(PC-2)。
用沥青洒布车(智能)在晾干的基层表面上喷洒乳化沥青,喷洒数量按1L/m 2控制。
②撒布集料。
用集料撒布机配合人工撒布集料,规格S14型,数量6m 3/1000m 2,以碾压时不粘轮为度。
③碾压。
用轮胎压路机碾压1~2遍。
(3)SBS 路面施工流程:沥青砼中面层验收合格→测设高程网→粘层油→厂拌混合料运输→卸料检测混合料温度→机械连续摊铺→检测混合料温度→初压→接缝→复压、终压→养护。
(4)严把沥青混合料质量关。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对其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测,检测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代表认可同意后方可使用。
4.4绿化种植工程4.4.1选苗。
惠州市马安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市马安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29c5dcdb14e852458fb5762.png)
惠州市马安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惠州市马安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于2011年12月13日通过市政府审批。
第一章总则1.1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6、《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7)7、《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8、《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报批稿)9、《惠州市江东分区规划(2007~2020)》1.2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整体协调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布局4、弹性原则1.3规划范围由新乐大道、规划的惠福大道、规划惠大高速和西枝江围合的区域。
规划用地面积约937.04公顷。
1.4生效日期本规划自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
1.5使用原则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图则的有关规定。
本图则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惠州市的有关政策、法律、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2.1发展目标1、从现有的城镇建设模式逐步转变为城市建设模式。
2、从现有粗放型的土地使用方式向集约型的土地使用方式转变,充分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和使用价值。
3、提高第三产业的比例,落实上层次规划的要求,体现规划区功能,与周边用地协调发展,较好的为马安服务。
4、从现有的村镇景观向城市景观转变。
5、使马安镇的经济实力得到大力提高,充分发挥其在惠州市中的地位与作用。
2.2功能定位以居住、商贸、物流为主,工业为辅的城市新区。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地块划分结合道路和自然界线、土地权属情况和出让要求进行。
地块编码采用二级编码办法,即“编制区代码(小区编号)+地块代码”组成。
本编制区代码用“江东”的汉语拼音首个字母组合“JD”加上江东分区编号图中的编号,地块代码和地块细分代码则以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编号次序按一定的顺序编号。
广东省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广东省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c546a3e650e52ea55189830.png)
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推动我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统筹做好轨道线网布局和线路通道的规划预留控制,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建城[2014]169号)文相关要求,我局结合《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牵头组织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制完成了《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该规划已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和市政府审批。
一、规划年限和规划范围(一)规划年限近期规划为一期工程;远期规划年限至2030年;远景展望年限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远期规划范围为惠州市区范围;远景研究范围为惠州市域范围。
二、惠州市城市轨道线网规划方案(一)近期线网规划方案近期线网规划方案为“Y”型,由1、2号线一期以及深圳地铁14号线惠州段组成,线网总规模约91.1公里。
其中,1号线一期惠州北站-惠州南站段约58.0公里;2号线一期演达站-仲恺高铁站约25.0公里;深圳地铁14号线惠州延长段线路全长约8.1公里。
近期线网规划方案示意图(二)远期线网规划方案远期线网规划方案(至2030年)为放射状线网,共包含4条线路,分别为惠州轨道交通1、2、3号线和深圳地铁14号线惠州段,线网总规模约169.9公里。
1号线:组团间骨干线路,串联惠州北站、惠州站、江北核心区、云山站、桥东、惠城南站、排坊汽车站、惠州南站、大亚湾东部地区等重要节点,主要满足惠城、惠南与惠阳-大亚湾三大组团之间的联系,实现惠州主要交通枢纽之间的快速通达。
线路全长约71.2公里,设站约26座,其中2座换乘站。
主要途经惠州大道、文华一路、东平街、演达大道、金山大道、惠南大道、永兴路、北环路、人民五路、中山二路、龙山十路、石化大道、安惠大道等。
2号线:组团间骨干线路,串联仲恺高铁站、潼湖智慧区核心、仲恺城际站、惠环站、河南岸、金山湖、马安、东江科技城、东江站以及柯树排等重要区域。
主要解决南部新城与仲恺、东江科技城等的联系。
广东绿道骑行地图
![广东绿道骑行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0bed71d4ce2f0066f53322fe.png)
史,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严格的保护,竹林中常栖息的鹭鸟 ~ 万只,已成为鹭鸟天堂(俗称鹤巢)。
玑
区
No.5 健康骑行生活 惠州段 3 条绿道游玩攻略
本次惠州走起!惠州市区域绿道主线总长约 174 公里(2 号绿道 49 公里&3 号绿道 97 公里&5 号绿道 28 公里), 支线总长约 45 公里。周末带上一台自行车,按照自己的喜欢,计划一条线路,走起!
亚婆角旅游区
3 号绿道 线路走向:由东莞石龙镇经罗浮山东江大桥进入惠州博罗县石湾镇,以白面石自然保护区为终点。 推荐游玩线路: 东江画廊风情游:东江水利枢纽工程、惠博沿江生态景观走廊、东江公园、合江楼、水东古街 绿道入口:惠州市惠城区江北、合生大桥、东江公园 骑行贴士:该线路主打东江景区长廊,途经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合生大桥、东江公园等,沿线有怡然岛、客家渔女、 百竹园、碧翠园、锦簇苑等景点,实在是品味东江风情的盛宴。 PS:重点向大家推荐合江楼,该楼坐落于东新桥东岸,造型为清代官式风格、重檐攒尖顶。灰瓦白墙,红柱青台, 彩画斗拱梁枋,辅以古色古香的码头和广场,难怪大文豪苏东坡亦曾在此写下《寓居合江楼》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3 号绿道 线路走向:由江门市棠下镇经西江大桥进入佛山顺德均安镇,最后通过屏山大桥从陈村镇进入广州番禺钟村,主线 长约 57 公里。 推荐游玩线路: 山青水秀田野游:顺峰山风景名胜区、长鹿农庄、横沙围湿地公园、碧江金楼、都宁岗森林公园 绿道入口:马冈马东路、顺峰山公园、顺德三善桥桥底 骑行贴士:该线路主要体验沿路的湿地风光以及山林野趣,线路全长约 21 公里。以顺峰山公园与碧江金楼为主要 亮点,顺峰山公园依据山势地貌形成了“青山、碧水、一寺、两湖、两塔”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格局,位于佛山市顺 德新城区西北部太平山麓,碧桂路转南国东路可直达。碧江金楼建筑群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清代“镬耳屋”,游客登 临,可亲身邻略昔日珠三角富庶人家的生活,认识岭南文化的厚重沉淀。
肇庆3年内建1130公里绿道网
![肇庆3年内建1130公里绿道网](https://img.taocdn.com/s3/m/3fa61ce6102de2bd96058898.png)
松 山湖 、东莞 生 态 园两个 园 区 ,覆盖 了l 个 生 态 7 资源 点 和 1个 人 文 资 源 点 , 其 中 生态 型 绿 道 约 6 3 公 里 、郊 野 型 绿 道 约 7 公 里 、都 市 型 绿 道 约 5 6 2 公 里 ,沿 途 设 有 7 区域 服 务 点 ,配 置游 客 中 4 个 心 、 医疗 点 、信 息咨询 亭 、 治安 点 、消 防点 、机 动车 停车 场 、 白行 车停 车场 等 。
东 莞 市 级 绿 道 建 设 也 于 7 正 式 启 动 。东 莞 市 月
级 绿 道 是 珠 三 角 区 域 绿 道 的 完 善 和 补 充 , 总 长 9 . 公里 ,分 为滨 水 绿 道环 、都 市 绿道 环 和 山林 绿 13
道 环 ,计划 明年 全 部建 成 , 并打 通 市 内绿 道 的 自然 和 人 工 景观 线 路 。在 此 基础 上进 一 步推 进 镇 街和 社 区绿道 建 设,完 善东 莞绿 道体 系 。 ( 丽) 刘
造东 莞绿 道建 设 “ 标志 性工 程 ” 。从 明年 1 月起 ,珠 三角 绿道 网东 莞段将 投 入使 用 。
的是 经 过东 莞 的珠三 角 区域 绿道 ,共有 三条 ,分
别为 2 、3 、5 号 号 号绿 道 ,主 线 总长 1 8 6 公里 ,支
线 总长 2 公 里 ,连 接 线 总 长 约4 里 ,直接 服 务 9 公
肇 庆 3 内 建儿 3 公 里 绿 道 网 年 0
3 3 日,肇 庆 市 绿 道 网建 设 正 式 启 动 ,要 月 1
求 全 市要做 到 “ 年基 本 建成 ,两年 全 部到 位 , 一 三 年成 熟完 善 ”的工 作 目标 。 立 绿 道 2 0 里 。省 立 绿 道 示 范 段 将 于 5 1 5公 月 日前 完 成 ,年 底 前基 本 完 成 省立 绿 道 网 。 目前 该市 规 划绿 道 7% 0 已动 工 建设 ,基 本建成 1 0 8 公里 。
重磅!到2035惠州要建4条城际轨道交通10条市内轨道交通!
![重磅!到2035惠州要建4条城际轨道交通10条市内轨道交通!](https://img.taocdn.com/s3/m/f0784645be23482fb4da4cba.png)
重磅!到2035惠州要建4条城际轨道交通10条市内轨道交通!“到2035年惠州将有10条市内轨道交通,4条城际轨道交通,完全可以无缝对接深莞两地,甚至可以直连互通香港。
”为整合各层次交通体系,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落实城市与交通协同发展,科学规划交通网络,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组织编制了《惠州市区综合交通规划(2018-2035)》,目前正对该规划草案予以公告。
规划背景据了解,这一规划范围为惠州市区,包括惠城区、仲恺高新区、惠阳区和大亚湾开发区,总面积约2694 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从2018年至2035 年。
按照该规划的远景,将把惠州打造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绿色化高品质宜行城市。
土地利用现状图。
2035年远景目标:公交出行成主流500米内必有公交站公交出行将达到所有出行的60%以上按照该规划,在惠州市区将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引导居民出行结构发展,不断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争2035 年公共交通(不含出租车)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
与此同时还将不断完善慢行交通设施,为慢行交通出行创造良好交通环境,合理保持慢行交通出行比例,2035 年慢行交通占全方式出行比例不低于55%。
综合交通现状布局。
高效出行:60分钟到罗湖90分钟到广州中心按照这份规划,在惠州将要实现中心区至深莞惠经济圈主要节点使用轨道交通方式门到门高效便捷通达,其中深圳罗湖福田60 分钟可达,广州中心区90 分钟可达,河源、汕尾90 分钟可达;市区内临近铁路、公路枢纽30 分钟可达。
城市内部95%的通勤出行的单程时耗不超过45 分钟,采用集约型公交95%的通勤出行时间不超过50 分钟,通勤出行(单程)平均出行距离不超过7 公里。
高峰期城市公共交通平均全程出行时间为小客车平均出行时间的1.5 倍以内。
轨道交通站点800 米半径范围内覆盖的人口与就业岗位比例不低于40%。
按照规划,到2035年惠州市区路网密度不低于8 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不低于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tml
9.html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ghjsj/ldwgh/201003/3766 4.html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改革开放引发了我国的社会经济领域的巨大变革,直接导致了城市空间的巨大变化。
作为最先实施改革开放的珠三角地区在经济快速粗放增长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城市建成区被钢筋混凝土的楼宇森林和汽车所充斥;户外活动空间匮乏;城市热岛效应加重;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剧增。
以传统增长方式为特征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对人居环境的破坏,已经影响了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是否能够像欧美城市那样,在享受城市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呼吸新鲜的空气,在河流中畅游,在田野、山林中漫步呢?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先驱霍华德早在1940年代就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花园城市”。
根据他的理念,1940年代的大伦敦规划建设了环城绿带及与之相联系的绿色通道,之后这一理念逐渐被欧美各国发展为“绿道”。
鉴于国外绿道建设的有益启示,广东省委、省政府审时
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宜居城乡的重大战略部署--珠江三角洲绿道网规划,同时要求绿道建设要“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
省政府期望通过珠江三角洲绿道网的总体规划和建设,可以在保护珠三角区域的自然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及抑制城市无序蔓延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绿道”就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人和汽车者进入到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按照等级和规模划分,绿道可分为区域绿道(省立)、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其建设一般遵循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便利化及可行性的原则。
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绿道要数美国的东海岸,其全长4500公里,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
该绿道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为沿途各州带来了大量的旅游收入,为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在德国,鲁尔工业区绿道已成为推动旧城更新、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手段。
新加坡也通过绿道规划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在花园中”的充满情趣、激动人心的城市。
日本虽然人多地少,但它也通过绿道网的建设来保存珍贵、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
绿道不仅为植物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了空间,还串联起沿线的名山大川、风景胜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体验自然、欣赏自然的机会和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
绿道建设,对于城市的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改进和促进作用。
结合惠州的城市建设形势分析,绿道网在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旅游休闲体系、进一步开发城市文化遗产及提升生态环境等方面对惠州的城乡规划建设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完善城乡空间布局,促进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现有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实践大都专注于绿化隔离带和单个公园的建设,人工绿化隔离带很难在限制城市蔓延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中,规划有3条绿道经过惠州。
这3条绿道将惠州单个公园的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文化线路、道路系统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当中。
随着下一步市区绿道网规划的实施,绿道网呈环状、条状建设,对于抑制城市无序蔓延,引导城市组团式开发,促进城市空间环境的生态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2、完善城乡旅游休闲体系,提升旅游的休闲功能
可借鉴绿道思想,依托一些线性廊道将主要的景区、景点形成一条让游客身
心愉悦的风景道,进一步优化惠州的区域旅游规划和景区、景点的规划,既可以改善整个市域旅游区的品质,也同时带动农村的休闲、商业,为建设和谐社会、宜居城乡增添新的动力。
3、完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巩固文化脉络的承传
从晋到清末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历史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100多处遗址。
目前惠州对这些文化遗址仍然没有形成廊道或线性遗产的管理和法规体系。
若将绿道思想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形成文化线路的概念,则可以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省建设厅组织编制了面向珠三角区域层面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为绿道网建设提供技术和政策指引。
《纲要》在系统分析珠三角资源要素和城乡发展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各地市发展意愿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等原则,提出了绿道网建设的规划草案,通过综合优化形成由6条主线、4条连接线、22条支线、18处城际交界面和4410平方公里绿化缓冲区组成的绿道网总体布局(图1)。
根据省政府和市政府的要求,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组织编制了《珠三角绿道网(惠州段)规划》,2、3、5号绿道3条经过惠州,总长度约220.61公里,绿道建设面积约6.76平方公里(图2)。
其中,2号绿道(惠州段)途经笔架山、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稔山镇滨海区和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线路总长约76.01公里,绿道建设面积约2.28平方公里;3号绿道(惠州段)途经园洲镇、罗阳镇、惠城区和黄沙洞自然保护区,线路总长约116.18公里,绿道建设面积约3.49平方公里;5号绿道(惠州段)途经罗浮山和园洲镇,线路总长约28.42公里,绿道建设面积约0.99平方公里。
图2 珠三角绿道网惠州段线路规划图
珠三角绿道网(惠州段)建设工程的实施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区配合,计划在2010年内,基本完成市域内3条绿道工程
建设,包括自行车道、人行道等相关配套设施,使绿道网骨架形成雏形。
到2012年,全面做好绿化保育和各项配套设施的维护工作,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绿道建设目标,使绿道成为改善我市生态环境,促进旅游发展,利民益民的新亮点。
同时,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正在组织编制《惠州市区绿道网总体规划》。
目前,初步方案已经形成,待多方论证之后,将形成完善的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系统,必然对提升珠三角地区经济、环境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实施绿道网战略工程,是一项事关全局的任务,必须采取行政、法律、经济、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从制定任务目标、工作机制、进度安排、资金保障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绿道网作为惠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改善和发展民生、建设宜居城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
通过构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网络体系,既可起到构筑区域生态安全网络、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优化城乡生态格局与生态环境的作用,又可为居民提供健康可供游憩娱乐的绿色开敞空间,为推动区域生态保护、生活休闲一体化乃至经济一体化,以及建设宜居城乡奠定基础,最终使惠州迈入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