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中下游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区划与对策建议
治理汉江的措施

治理汉江的措施1. 简介汉江是中国著名的一条河流,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流经湖北、河南、陕西等多个省份。
然而,多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污染排放,汉江的水体质量逐渐恶化,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善汉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对治理汉江的具体措施进行介绍和分析。
2. 治理汉江的主要措施2.1 减少污染源治理汉江的首要任务是减少污染源的排放,防止污染物进入江水,进而改善水质。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
通过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污许可制度和监测,确保工业废水的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对汉江的影响。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
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水直排河流的现象。
2.2 生态修复为了恢复汉江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是不可或缺的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湿地保护与恢复。
加强对汉江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提高湿地对汉江水质的净化能力。
•植被恢复与保护。
加大植被恢复力度,通过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等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改善水质。
•多样性保护与提升。
加强对汉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提升措施,减少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2.3 完善水资源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汉江的水资源,完善水资源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定期对汉江的水量、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推广水的循环利用和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
•加强跨区域水资源协作。
加强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协调,实行合理的水资源分配,确保多个地区共享汉江的水资源。
3. 治理效果与未来展望经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的实施,汉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改善。
长江中游江汉平原湖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整治对策

摘
要 :江 汉 平 原 湖 区是 长 江 流 域 生 态 环 境 最 脆 弱 的 地 区 之 一 ,洪 涝 灾 害 严 重 、 泥 沙 淤 积 和 沼 泽 化 现 象 普 遍 、
湖 泊 水 体 污染 与 富 营 养 化 问 题 突 出 、血 吸 虫 未 得 到 根 治 等 是 该 区 目前 存 在 的 主 要 生 态 环 境 问 题 。 这 些
江汉 平原 湖 区 的范 围从不 同的角 度 出发看法 不
一
切 。长江 流域洪 水按 成 因可 分 为 由暴 雨形 成 的 山洪 和 由客水形 成 的洪 水 ,按照 洪水 出现 的地域 可分 为 全流 域性 洪水 和 区域性 洪水 两种 基本 类 型 。全 流域 性洪 水洪 峰高 、流量大 、灾害严 重 ,出现频 率 相对
唐 朝 以来 , 汉 平 原 湖 区洪 涝 灾 害 一 直 频 繁 发 生 , 江 且 频 率加快 ,唐代平 均每 1 8年 发生 一 次洪 涝 灾 害 , 元代 平均 每 6 9年发 生一 次洪 涝灾 害 ,清代 平 均 每 . 4 3年发生 一次 洪涝 灾 害 。江汉 平 原 湖 区洪 涝 灾 害 . 从成 因类型 看 以客水成 洪 为 主 。 江 汉平 原 湖 区洪涝 灾 害从 水 文方 面 看 ,具 有 峰
( ) 洪 涝 灾 害 一
江汉 平 原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洪 涝灾 害与长 江流域 洪 水关 系密
收 稿 日期 :2 0 — l 9 0 51 _ O
基 金 项 目: 国家 重点 基 础研 究 计 划 ( 7 9 3计 划 ) (0 3 B 1 2 1 ;湖 北 省 人 文社 科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 国地 质 大 学 ( 汉 ) 资 源 环 境 20C 450) 中 武
关于襄阳市保护汉江生态环境情况的调查及对策建议

关于襄阳市保护汉江生态环境情况的调查及对策建议襄阳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坐落于汉江中下游。
汉江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流,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支撑系统。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汉江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重威胁。
为此,本文将对襄阳市保护汉江生态环境的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调查发现,由于襄阳市附近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废水和废气被直接排放到汉江中。
这种污染严重破坏了汉江的水质和生态系统。
其次,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的建设项目导致了土地开发和破坏,给汉江的滨江湿地和湿地植被带来重大压力。
此外,汉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下降,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问题的加剧。
最后,调查还发现了汉江中的非法捕捞和乱捕乱杀现象,严重影响了汉江的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污水排放和废气排放的监管力度,并对违法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此外,加强对农业和畜牧业的监管,确保施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第二,加强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
政府应加大对滨江湿地和湿地植被的保护力度,限制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同时加强对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的打击。
此外,加大对水库和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确保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修复。
第三,加强土地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土地开发和利用的管控,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并加大投入力度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现象。
第四,加强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
政府应加强对非法捕捞和乱捕乱杀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对汉江中重要鱼类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工作。
此外,加大对汉江流域区域协调管理的力度,促进流域居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
最后,政府应积极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居民参与到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中来。
可以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举办宣传推广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汉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
关于加强对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退 耕还 林 、 还草 。实 施人 工 绿化 行 动 ,
植 树 造林 , 采取“ 市 长包 山 头 . 局 长 啃
强 水质联 防联 控 .坚 持 “ 谁 污 染谁 治
理” 。 三 是 建 立 流 域 内水 环 境 补 偿 机 制 。
全 流域 统筹 管 理 。二 是完 善 汉 江流 域 产业 布 局规 划 。汉 江 中下 游产 业 发 展 要 突破 地域 , 强 化 区域协 作 , 突 出生 态
四、 着力 加强 汉 江流 域 生态 建 设 。
一
的 自然 资源 和发 展资 源 .统 筹 考虑 区
域 生 态 与 经 济 社 会 协 调 发 展 . 实 现 跨 区 域 的 系 统 开 发 、联 动 开 发 、 和 谐 开 发 。二 是 建 立 汉 江 支流 水 质 考 核 机 制 。
理, 建好 固沙护 岸林 和 汉江 防浪 林 , 保 护 野 生 动 植 物 生 存 空 间 . 还 流 域 于 生 物多样 性 , 辅助 流域生 态修 复 。 五 建 立 汉 江 流 域 生 态 保 护 长 效
机 制 。 一 是 建 立 全 流 域 的 互 动 协 作 机
养殖 畜禽企业 和养殖 户 , 按 区域 配套建 设 沼气 发 电厂等办法 , 解决 畜禽粪 便污 染 问题 。大力 推广测 土配方施 肥技 术 ,
4 2号 ) 为基础 , 将 汉 江 流 域 视 为 一 个 完 整 的 生 态 系 统 .综 合 开 发 利 用 流 域 内
耗、 产 能低 、 污染 物 排放 不 达标 的企业
实行 停 产关 闭 : 新 引 进 的企业 , 严 格执 行环 保 部 的标准 , 实 现项 目源头 控 制 : 大 力 发 展 环 保 产 业 ,发 展 新 能 源 工 业
治理汉江措施

治理汉江措施概述汉江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多个省份,对经济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汉江的水质和流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治理汉江,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污水治理污水排放是导致汉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加强了对污水排放的管理和监管。
他们实施了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对工业企业和居民区域设置了污水处理设施,并加强了对其运行和维护的监督。
同时,还鼓励并支持工业企业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以降低污水排放的水平。
水资源管理汉江的水资源管理是治理汉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取水和流域内的水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汉江干流和支流的水量减少,甚至出现了干流中断的情况。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取水的管理,实行水资源配额制度,对取水单位进行排查和核实,确保其合法取水并且不超过指定配额。
其次,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保护河流的源头和河岸带,减少岸线开发和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还推动建设水利工程,以增加水资源供给和调节水流量。
生态治理汉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植被减少、水草凋落、鱼类和鸟类数量减少等现象普遍存在。
为了恢复汉江的生态系统,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植被的种植和保护,重新引进适宜的植物物种,恢复湿地和滩涂的植被覆盖。
其次,加强对水生生物的保护,建立生物保护区和禁渔区,保护和繁育重要的鱼类和鸟类。
此外,加强对河流沿岸土地的管理和保护,减少污染源的输入,改善河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河流治理汉江的河道是治理汉江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持河道的通畅和稳定,相关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河道整治工作。
首先,清理河道内的废弃物和淤泥,保证河道的通水能力。
其次,加强河岸的防护和加固,防止河道的侵蚀和变形。
此外,还进行了河道疏浚工程,以提高河水的流动能力和水质。
社会参与治理汉江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汉江流域水污染状况及治理措施

汉江流域水污染状况及治理措施摘要:汉江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水源地和湖北省和陕西省汉中地区重要的水资源, 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对汉江流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本文根据汉江流域陕西和湖北段多年的水环境质量报告,对汉江流域的现有污染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汉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对汉江水污染治理提出建议和措施关键词:汉江流域;水环境、水环境质量、水污染、治理措施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发源于秦岭汉江南源玉河带,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汇入长江,全长1570KM。
汉江流域北以秦岭及外方山与黄河流域为界;东北以伏牛山,桐柏山与淮河流域为界;西以大巴山及荆山与嘉陵江相邻;东南为汉江平原。
全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
1汉江流域水污染现状问题分析1.1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形成的点源污染汉江流域各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 生活污水没有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汉江中营养物质氮磷含量增加, 是造成“ 水华”发生的直接原因。
点源排污仍然是汉江水污染的主要因素。
根据统计资料,2000 年汉江流域废水排放量达53900 万t /a,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达26000 万t /a,生活污水排放量达27800 万t/a。
2001 年,湖北省汉江流域污水排放总量为71962 万t,约占全省污水排放总量的32.1%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9536. 3 万t,约占规划区污水排放量的41%; 生活污水排放量42425. 7 万t,约占规划区污水排放量的59%。
到2009 年,汉江流域工业废水COD 排放量达62259. 3 t /a,NH3 -N 排放量达3158. 5t /a; 生活污水COD 排放量达77998. 4 t/a,NH3 -N 排放量达9518. 3 t /a。
1.2汉江流域农业废水等形成的面源污染本文涉及到的面源污染源包括农村生活污染源、农业地表径流、分散养殖、水产养殖、船舶航运污染、大气降水污染源。
经计算得到: ①汉江流域农村生活污染物实际进入水体的量为COD 7249. 5t /a,NH3 -N 1676. 4t /a; ②农业地表径流入河量为COD 52118. 1t /a,NH3 -N10780. 5t /a; ③畜禽养殖污染物的入河量为COD30369. 2t /a,NH3 -N 6074. 0t /a; ④农村分散鱼塘养殖污染实际输入的污染量为COD 4952. 2t /a,NH3 -N 2252. 6t /a; ⑤其它污染源包括旅游污染、船舶污染( 主要是船舶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 、大气降尘以及河流内原污染等,由于排放量相对较小,加上计算困难,在此忽略不计。
汉江生态保护调研报告

汉江生态保护调研报告
汉江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受到了许多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威胁。
为了保护汉江的生态环境,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汉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水污染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由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排放,汉江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我们在取样点发现了大量的废水和垃圾,这对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其次,河道的改道和围堰导致了部分湿地的破坏,影响了汉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应加强对企业和农民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污水和废水排放。
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起到震慑效果。
其次,应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增加水质监测频率,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源,保证汉江的水质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
再次,应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这些措施都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积极努力。
为了保护汉江的生态环境,还需要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公众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和开展公益宣传,增强公众的环保责任感。
总之,汉江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作。
必须加强环境监管、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同时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汉江的生态环境,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回顾性研究报告(简本)1 流域及梯级规划情况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汇入长江。
干流全长1567km,总落差1964m,全流域面积15.9万km2。
多年平均径流量566亿m3。
汉江干流可分为三段:丹江口以上为上游,长约925km,流域面积9.52万km2;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长约270km,流域面积4.68万km2;钟祥以下为下游,长约382km,流域面积1.70万km2。
汉江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全流域可开发水能资源6140MW,年发电量250亿kW·h。
汉江流域规划工作始于50年代。
长江水利委员会最早于1956年提出了《汉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对汉江干流规划了6级梯级开发方案,即黄龙垭—石泉—二郎滩—甲河关—丹江口—碾盘山。
1993 年10 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了《汉江夹河以下干流河段综合利用规划报告》,推荐孤山(179.23m)—丹江口(168.23m)—王甫洲(86.23m)—新集(76.23m)—崔家营(62.23m)—雅口(55.23m)—碾盘山(49.23m)—华家湾(40.23m)—兴隆(34.23m)共9 级开发方案。
湖北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4年编制完成了《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200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以水规计[2005]85 号文件批复了《规划纲要》。
根据《规划纲要》,到2020年,汉江中下游干流规划建成丹江口—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兴隆七级水利梯级枢纽,全面完成干流梯级综合开发利用工程。
7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542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1.32亿kW·h:丹江口初期工程于1973 年建成,后续(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于2005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仍未完工;王甫洲已于2000年建成发电,2003 年通过各单项验收;新集已完成可研设计工作;崔家营2010 年主体工程完工并投产运行;雅口、碾盘山已开展前期设计工作;兴隆2009年开工,现正在建设中。
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

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张华钢;孔小莉;陈霞【摘要】以汉江中下游为例,结合2009年以来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变化情况,预测和判断2015年、2020年及2030年汉江中下游流域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及生态环境演变趋势,从流域生态修复、水污染控制、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自然保护区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构建健康水生态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Took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as example, combined with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Basin, predicted and judged the population, economy, industry 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olution trend of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in 2015, 2020 and 2030. Then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bas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quatic biologic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nature reserves construction,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health aquatic ecosystem building.【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35-37,59)【关键词】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变化;生态修复对策【作者】张华钢;孔小莉;陈霞【作者单位】十堰市环境监测站,湖北十堰 442000;十堰市环境监测站,湖北十堰 442000;十堰市环境监测站,湖北十堰 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1.1 汉江中下游水质现状总体评价监测结果表明,2009—2014年,汉江干流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水质总体为优。
汉江河流治理工程建设方案

汉江河流治理工程建设方案一、总体概况汉江流域面积广阔,涵盖多个省市,水资源分布不均,流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和水质差异较大。
因此,我们将治理工作划分为上、中、下游三大区域,分别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和工程建设计划。
上游:主要是陕西和四川等省市的部分区域,该地区地形复杂,水资源丰富,但存在着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需要加强土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中游:主要是湖北和河南的部分地区,该地区是汉江的干流,水流湍急,河道起伏大,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同时,该地区也是农业集中区,农药、化肥等农业活动对水质造成的影响较大。
下游:主要是湖南和湖北的部分地区,该地区是汉江的下游平原地带,水质较差,还有少量的工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对水质的影响。
二、建设方案1. 深入开展水污染治理针对汉江流域水质污染严重的问题,我们将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工业废水治理,推行河道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实施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全面提升汉江水质。
2. 加强水资源管理深入推进水资源整合与调配,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合理分配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流域内水资源保护和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汉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湿地保护范围,加强湿地恢复和修复工作,保护汉江流域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4.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河道整治工程进度,加强堤防防洪工程建设,完善水利设施,增加水库水库泄洪能力,提高流域治理能力和抗灾能力。
5. 改善水生态环境结合生态保护和水质改善,加强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恢复和重建湿地与原生水生态体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培育和保护水生态环境。
6.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推行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化肥农药使用,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陕西省汉江综合整治规划

陕西省汉江综合整治规划陕西省汉江综合整治规划第一章汉江治理基本情况汉江, 是长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宁强嶓冢山,经汉中、安康,于秦岭巴山之间穿行约650公里,在白河出陕,由武汉汇入长江。
汉江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江河淮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河。
汉江流域在我省境内年均水资源总量多达238亿立方米,比我省黄河流域年均水资源总量多51%。
汉江以其丰沛的水量和优良的水质,已成为国家和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沿江地区更是陕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带。
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汉江综合治理工作,贯彻中央治水方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组织和带领沿江各级政府、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防洪工程、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截止“十一五”末,累计新修加固堤防2255公里,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84.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建设洋县卡房水库、南郑云河水库、勉县娘娘滩水库、西乡小峡引水工程等一批省市重点水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5212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41.8万亩。
解决了37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小水电装机58万千瓦,新增水产品能力3.3万吨,有力支撑和保障了区域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总结汉江治理工作,有五条基本经验:一是坚持求真务实,科学规划是搞好汉江治理的前提条件。
二是坚持防洪优先,综合整治是确保汉江安澜的根本措施。
三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水和谐是维系汉江健康生命的重要途径。
四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是推进汉江治理的有效方法。
五是政府主导,各方参与,是保障汉江治理顺利开展的关键。
第二章开展汉江综合整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尽管近年来汉江流域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强省的要求相比,汉江综合治理还极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解决汉江防洪突出薄弱问题的紧迫需要。
由于两山环峙的地理地形及多暴雨的气候特点,汉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防洪问题仍然是汉江流域乃至全省人民的心腹之患。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满足我国北方需水要求的战略性工程,是调整水资源空间布局,解决我国北方缺水问题的紧迫任务,工程的兴建必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是,跨流域大规模调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水源地的影响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没有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监测和研究,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的。
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的粮仓和重要的产业基地,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
由于调水的影响,汉江丹江口以下的流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航运、水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汉江中下游地区在21世纪的持续发展1,2。
因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地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慎重地研究分析。
1 汉江中下游地区概况汉江发源于秦岭山地,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全长1557km,流域面积15.9×104km2,丹江口以上为上游,丹江口至碾盘山之间为中游,碾盘山以下为下游。
汉江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具有承南启北的区位功能,是连贯我国中西部的发展轴,也是大西北通江达海的通道,特别是北煤南运、西油东送、南水北调的传输带,起着中国中部全方位开发的枢纽作用3,4。
1.1 自然环境概况丹江口以下的汉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位于湖北的腹地,干流总长652km,自西北向东南纵贯湖北省28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6.4×104km2,在湖北境内面积4.6×104km2 5图。
汉江中下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降水量800mm—1100mm,降雨集中在5—9月,年内时空分布不均,易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
汉江中下游地表水资源量为137.1×108m3,地下水资源量为55.8×108m3,扣除重复计算后,自产水资源总量148.1×108m3,入境客水量多年平均为404.4×108m3,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偏低5,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河道 演 变 、 质 、 水 工农业 生 产和 生态 环境 等产 生新 的
影响。
1 对 水 文 泥 沙 特 性 的 影 响
作为 南水 北调 中线 工程水 源 区的汉江 是 长江最
流量 的 2 % ; 坝 下 泄 水 量 的 减 少 , 使 汉 江 中下 2 大 将 游水 文 情 势 发 生 变 化 , 河 道 水 位 下 降 0 6 使 .~ 1 0m, 量 为 8 0~10 0 m3s的 天 数 减 少 约 2 . 流 0 0 / 0 d 10 0 0 / 的天数 减少 约 1 0d 由于汉 , 0 ~30 0m3 s 0 。 江中下 游所 产径 流 量 较 少 , 因而 在 没 有 采 取综 合 补 偿措 施 的情 况下 , 坝下 泄 水 量 的减 少 将会 对 汉 江 大
集水 面 积 17 k 。 .万 m2 汉 江水 量丰 沛 , 产沙 量较 多 , 沙 量主要 集 中在 水 每 年 5 0月 的汛期 。汛 期 多暴雨 , 峰涨 落快 , ~1 洪 水 位变 幅 大 。作 为 汉 江 上 中游 的分 界 线 , 江 口坝 址 丹
基 础上 按原 规划 续 建 完 成 , 称 丹 江 口水 利枢 纽 续 故 建 工程 , 亦称 二 期 工 程 。丹 江 口大 坝 坝 顶 高程 将 从 现在 的 120m加 高 至 16 61, 计 蓄水 位 由 17 6 . 7 . I设 T 5 m 提 高 到 10m, 库 容 达 2 05 m3增 加 库 容 7 总 9 .亿 , 16 m3增 加 有 效 库 容 8 1亿 , 8亿 m3增 加 防 洪 库 容 ,
摘 要 : 水 北 调 中线 工 程 竣 工 运 用 后 , 源地 丹 江 口 水 库 的 调 度 模 式 将 由 年 调 节 改 为 不 完 全 多年 调 南 水
汉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l 4 . 2 k m 。
发 展 的好 坏 , 影响着南北经济的接轨。 第三 , 若 干 产 品 在 全 国 占有 突 出 地位 。和 上 海 汽 车 集 团 、 一 汽 集 团并 列 为 我 国 三 大 汽 车 集 团 的 东 风 集 团就 位 于 汉 江 流 域 。 东风 汽车产业集团既是是长江 流域的支柱产业 , 也 是 全 国 大 型 企 业 。同 时 , 汉 江 流 域 的农 业 生 产 也 较 发 达 , 在 全 国 占的 比重 较 大, 是 重 要 的 农业 开 发 区 , 也 是 我 国重 要 的 粮 食 生 产 基 地 。
区是 我 国 面 积 最 大 的贫 困地 区 , 影 响连 片 开 发 。汉 江 区 域 经 济
汉江又称 汉水 。 全长 1 5 3 2 k m, 是 长 江 的 第 一 大 支 流 。流 域
位置在 3 0 o 3 4 o N、 1 0 6  ̄  ̄ 1 1 4 o E之 间 。 北 部 延 伸 至 秦 岭 及 外 方 山 与黄 河流域 ; 东 部至伏 牛山及桐 柏 山与淮河 流域 ; 西 边 挨 着 大
4 协调 资源 环境 与经 济可 持续发 展
4 . 1 协 调 ① 建立 资源 节约 型国 民经 济体 系。 ② 以经 济手段 为主 , 深化资源环境管理。 ③ 区域一体化。 改
革政府 管理体制 , 打破一行一业 、 一 市 一 地 的局 限 性 , 针 对 不 同 区 域 ,制 定 关 于 区 域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和 资 源 环 境 管 理 的协 调 政 策。
聂 芳 : 汉 江 流 域 资 源 环 境 与区 域 可 持 续 发 展 研 究
汉江中下游治理建设管理问题探讨

2019年第5期
水生态文明建设 ·57·
公路桥54座(包括机耕桥),跨渠铁路桥1座,另有与西 气东输忠武 线 工 程 交 叉 一 处。 穿 湖 长 度 3.89km,穿 砂 基长 度 13.9km。 渠 首 泵 站 装 机 6×2800kw,设 计 提 水 流量200m3/s。
可研批复投资47.29亿元,初设批复工程静态总投 资约61.69亿 元 (2009 年 三 季 度 价 格 水 平,不 含 临 时 占 地耕地占用税),通航需增加的投资不列入南水北调,另
汉江中下游流域绿色堤防经济发展探究

汉江中下游流域绿色堤防经济发展探究汉江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其中下游流域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丰富,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汉江中下游流域面临着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绿色堤防经济发展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议题,本文将围绕汉江中下游流域的绿色堤防经济发展进行探究。
一、汉江中下游流域的自然背景汉江发源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北麓,流经河南、湖北、湖南三省。
湖北省的汉江流域面积最大,其中下游流域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
汉江流域水资源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汉江中下游流域的农田和城市逐渐向河道两岸扩展,此举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二、绿色堤防的概念及实践绿色堤防是指在综合考虑防洪效果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和绿色植被等手段,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治理模式。
在我国河流治理中,绿色堤防逐渐成为主流,其核心理念是“水与城市共生、水与农业共生、水与生态共生、水与产业共生”,旨在通过保护和修复河道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汉江中下游流域,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已经开始尝试绿色堤防建设。
他们在河道两岸种植了各种绿色植被,修复了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了生态园区和水系公园等。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三、绿色堤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 提升城市形象绿色堤防的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城市风光,还能为城市提升形象。
通过将城市与水资源相结合,打造水系公园和生态园区,可以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
2. 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汉江中下游流域以农业立县,农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绿色堤防的建设可以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通过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实现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跨流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

候 乃至人 类 的社会 生 活 、 济 的发展 产生 影 响 , 经 尤其 是
对 生态环境 的影 响较 为显著 。~ 。为缓解 我 国北 方 水 资 源短缺 和生 态环 境恶 化 , 进 水 资源优 化配 置 , 促 实现 北 方地 区社 会 经 济 可 持续 发 展 ,0 3年 , 家 正 式 立 20 国
支 流黑河 ) 程 前 期 工 作 , 水 工 程 拟 从 汉 江 干 流 的 工 调 黄 金峡水 库 和 子午 河 的 三 河 口水 库 取 水 , 取 “ 次 采 一 建成, 分期 调 水 ” 建设 管 理 模 式 。这 必将 导 致 汉 江 的
干 流生态 环境 的进 一 步恶化 。
项 并 开 工 建 设 南 水 北 调 中线 工 程 。工 程 建 成 并 实 施 调
水 后 , 显著 减少汉 江 中下 游河 道径 流量 , 必会 给汉 会 势 江 中下游 生态 环境 带来 不利 影 响 。但 随着 汉 江兴 隆水
利 枢纽 和引 江济汉 工 程 的 配 套建 设 , 对 中下 游 生 态 将 流量 调节 、 航运 、 溉 等 , 到关 键 性 的保 障作 用 。近 灌 起 年来 , 西 省 为解 决 关 中地 区缺 水 问 题 , 2 1 陕 自 0 0年 起 也 加快推 进 了其省 内 引汉 ( 江干 流 上游 ) 渭 ( 河 汉 济 渭
跨 流 域 调 水 对 汉江 中 下游 生 态环 境 影 响及 对 策
徐 少 军, 德 才 , 朝 望 林 邹
( 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 湖 湖北 武 汉 4 0 6 ) 3 0 4
汉江大保护实施方案

汉江大保护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中国第三大河流的汉江,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汉江生态环境,制定并实施汉江大保护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市民对汉江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增强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汉江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加强对汉江流域的污染治理。
建立健全汉江流域的水污染监测网络,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确保汉江水质达标。
同时,加强对流域内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和改善汉江流域的生态系统。
另外,要加强对汉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建立健全汉江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调度和保护,严格控制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确保汉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还要加强对汉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加大对汉江流域的湿地保护力度,建立湿地保护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同时,加强对汉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和修复,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恢复和改善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最后,要加强对汉江流域的环境监测和评估。
建立健全汉江流域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汉江流域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汉江流域的环境状况,为制定和调整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汉江大保护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汉江生态环境、维护流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依法治理,全面推进汉江大保护工作,为后代子孙留下一江清水、一片绿地,让汉江永续发展、永续利用。
汉江中下游闸站改造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36.25 m遥 建基面以上土层为素填土尧壤土夹砂壤土尧砂壤土尧 淤泥质壤土夹薄层砂壤土或粉砂尧 粉细砂夹薄层壤土或砂壤 土曰建基面以下土层为淤泥质壤土尧粉细砂夹薄层壤土尧中粗 砂及砂砾石遥 闸室和箱涵基础座落在粉细砂或淤泥质壤土层 上渊内渠冤遥
汉江中下游闸站改造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重 要组成部分袁是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遥 工程主要任务 是为恢复和改善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实施后袁丹江水 库下泄的年均水量减少引起的汉江中下游沿江两岸部分引提 水条件和取水保证率发生变化的闸站的灌溉引提水条件和功 能袁 汉江中下游沿江两岸部分闸站改造所涉及的闸站共 185 处袁其中 154 处小型闸站进行局部整治和补偿袁另外 31 处较大 的闸站进行单项改造遥 涉及襄阳市尧荆门市尧潜江市尧天门市尧仙 桃市和孝感市等 6 个行政区遥 该项目于 2011 年开工袁现已基本 完成遥 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及位置如图 1 所示遥
图 1 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及位置
1 工程地质概况
工程区地处汉江中下游袁 大体以荆门要要要钟祥要要要易家 岭一线为界袁分为两个不同的地貌单元袁北为南襄盆地袁南为 江汉平原袁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袁西高东低遥 南襄盆地主要为 低山尧丘陵尧垅岗和河谷平原地形袁两岸发育玉耀芋级阶地袁呈 不对称分布袁堤基多座落在河流玉级阶地或河漫滩上遥 江汉平 原以堆积地形为主袁大堤多座落在一级阶地袁堤基分布有河流 古道及历次溃口形成的冲积扇遥
2 施工中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工程于 2011 年底开始施工袁至 2015 年底工程基本结束遥 由于工程区建筑物大都处在汉江 1尧 2 阶地上袁软土尧砂基分布广泛袁加上邻近汉江受地表和地下 水的影响袁因此施工过程中袁一些闸站出现了因工程地质和水 文地质条件复杂引起的地质问题袁给工程的施工增加了难度袁 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遥 正确分析和研究判断施工中出现的 工程地质问题袁 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袁 是保证各闸站安 全尧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遥 现沿汉江沿线自上而下选取部分闸 站在施工中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阐述如下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期
李智民等 : 汉江中下游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区划与对策建议
541
长 67. 1 k m 。渠道跨越 2 个地貌单元 , 渠首和渠尾为 冲湖积平原 , 渠身为岗状平原区。 运行过程中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膨胀土胀 缩变形和浸没引起的冷浸田问题。 ( 1) 边坡膨胀土胀缩变形 渠身经过的岗状平原 区 , 占总长度的 70 % , 需防治的首要问题是渠道边坡 膨胀土胀缩变形。 龙高 ( 线渠道开挖深度最大的地方位于中兴六队 与杨树凹之间, 长约 5 . 9 km, 其次为蛟尾至长湖土咀 大队之间, 长约 5 km, 开挖深度为 9 . 4 m ~ 13 . 7 m。开 挖深度 > 8 m 的 地段 长 约 21 . 4 k m, 占 渠线 总长 的 32. 42 % 。这些地方均多为膨胀土分布的岗地区 , 因此 在该范围附近的渠道边坡由于膨胀土胀缩变形可能产 生不稳定现象, 应引起足够重视。 产生渠道边坡不稳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膨胀土体 在大气降水和日晒的交替作用下 , 以及渠水的长时间 浸润和停水后的干燥条件下, 会产生多种规模及不同 方向的裂缝 , 这些裂缝长时间作用, 有些裂缝会互相连 通造成土体破碎, 进而致使渠道垮坍或崩滑。渠道边 坡的失稳严重影响着渠道的运行效益, 轻则堵塞渠道, 重则毁坏渠道, 使工程无法正常运行。 ( 2) 浸没引起的冷浸田 渠首和渠尾的冲湖积平 原区 , 为长江和汉江的一级阶地。引江济汉工程运行 后, 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 经初步预测区内地下水 位比现状年抬升 0 . 5m~ 1 . 5 m, 可能产生新的冷浸田。 目前区内共分布有各类冷浸田 101. 3 k m , 主要分 布在冲湖积、 湖积洼地内 , 滨湖及附近地势低洼地段, 以及区内已建灌渠的两侧, 其分布形态呈不规则的鸡 窝状。区内冷浸田地下水位埋深多在 0 . 5m~ 0 . 8m 之间, 如地下水位埋深位于这个范围内, 则有可能产生 冷浸田。 据预测 , 区内可能新增冷浸田的总面积为 157. 99 k m , 为区内现有冷浸田面积的 1 . 56 倍。就可能产生 冷浸田的分布区分析, 李埠、 岑河、 草市地区主要是因 其地势低洼 , 同时兴隆水库和渠道渗漏综合作用使得 该区地下水位略有抬升 , 积玉口和李市 高石碑附近 则主要是受兴隆水库水位和渠道渗漏的综合影响, 致 使地下水位抬升所致。 1 . 2 . 4 汉江下游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区 汉江下游区的主体是冲湖积平原, 其中天门北部的 岗状平原约占该区的 10 % 。该区需要整治的主要环境
1 汉江中下游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区划
1 . 1 分区 依据区内不同的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条件, 紧密结 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其 对区内地质环境 产生的影 响 , 将汉江中下游分为 5个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区, 分别
收稿日期 : 2006- 05- 10 ; 改回日期 : 2006- 05- 26 基金项目 : 本文为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4 3 2+ 3 3 3 [ 1]
7 940 . 64 ∀ 10 m /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引起地
4 3
下水水位下降后 , 区内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会相应 减少。据初步估算, 水位下降后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 量将减少 276 . 97 ∀ 10 m /年 , 占目前地下水开采量的
4 3
20. 66 % , 占区 内地下 水允许 开采 资源量 的 3 . 49 %。 在局部地段, 如钟祥旧口 , 按其开采潜力指数 3. 26 ,可 增的允许开采资源量已不大, 如在允许开采资源量减 小的情况下加大开采量, 则会造成超采, 形成局部降落 漏斗, 进而引发其它环境地质问题。 ( 2) 土地沙化 钟祥以下沿江两岸沙土地分布较 广 , 在近 20年 , 由于采取植树造林、 增加农作物覆盖面
2
积、 进行土壤改良等多种措施, 区域内扬沙现象得到了 控制, 其扬沙程度及范围均有所减弱和缩小。但南水 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 ,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 沙化现象将 会加剧。 旧口以北的大柴湖区 , 为大片的湖相沉积范围 , 表 层分布的淤泥质砂, 厚度在 4 . 44 m ~ 7 . 63 m, 由于土 层中粉粒含量高 , 微含淤泥质 , 现状条件下扬沙较少。 该地区预测地下水位下降达 2 m, 估计今后扬沙稍会 加大。但沿江的外滩, 如狮子滩、 任家滩、 孔家滩以及 旧口、 姚集外滩 , 表层基本为裸沙, 且厚度大 , 土地开发 利用相对较少, 植被覆盖率低 , 受河水位的涨落 , 地下 水位变化灵敏, 今后的扬沙比现状将略有加剧。 旧口以南的汉江左岸 , 有大片的以冲积成因为主 的沙土地, 厚度 1 m ~ 3 m, 表 层多以细粒 粉沙为主 , 土质疏松 松散。调水以后 , 汉江水位下 降, 渠网水 源不足 , 直接影响土体湿度, 造成表土干化 , 多宝 兴 隆地下水位下 降最大 , 达 1 . 4 m, 且 林网稀疏 , 因此 , 沙洋 天门公路以北及沙 洋 汉口公 路以南 所夹地 带是沙化重点地带 , 其发展趋势比现状有所加剧。大 王庙 沙农 一场、 多宝 张 港一 带地 下水 位 降低 仅 0. 2 m ~ 0 . 6 m, 变幅较小 , 且 林网密 度较大 , 沙 化趋 势变化较小。 沙洋以南的汉江右岸 , 由冲积形成的细粒粉沙 , 在 李市 钟市一带厚度 1 m ~ 5 m, 裸沙范围大, 以散粒 状为主 ; 在王场 泽口一带厚度 1 m ~ 3 m, 其粉沙中 间或有粉土 夹层。南水 北调 后, 预测 地下 水位 下降 0. 2 m ~ 0 . 6 m, 本地段土地开发利用较高 , 局部林网较 密 , 土地沙化程度趋势变化较小。 ( 3) 地下 水污染 区 内浅层地下水 污染比较严 重 , 共采样 23 组 , 综合评价结果 , 优良级 ( F 值 < 0 . 8) 仅 1 个 , 较差级 ( F: 4 . 25~ 7 . 20) 有 2 个 , 其余的都为极 差级 ( F: > 7 . 2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 汉江水 位下降 , 补给量减小, 地下水位明显下降 , 即使是没有 地表污水进入含水层 , 随着地下水位下降, 环境水文地 质条件将产生变化, 主要表现在饱气带加厚、 含水层变 薄 , 地下水储存量减少 , 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减弱, 必 然导致地下水中总硬度、 Cl、 SO 4 、 溶 解性总固体等 随着汉江水位下降而渐趋升高。若有地表污染水体侵 入 , 其污染程度和速度将会大大增高和加快 , 后果不堪 设想。 1. 2 . 3 引江济汉工程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区 引江济汉 工程 !是南水 北调配套补偿工程中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推荐的龙高 ( 线西起长江左岸的 荆州区龙洲垸, 东至汉江右岸的潜江市高石碑 , 渠线全
汉江中下游环境地质调查 ! 成果之一。项目编码: 2003 年。
200312300007 ; 任务书编号 : 水 [ 2003] 004- 02。 lzm _ lsy @ 126 . com
作者简介 : 李智民 ( 1971- ), 男 , 工程师 , 水工环专业 , 从事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评价与研究工作。 E - mai: l 老河口市卫生防疫站 , 老河口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
李智民 , 赵德君 , 贾淑霞
(1 . 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 湖北 荆州 434100 ; 1 1 2 430022)
2 .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 湖北 武汉
摘
要 : 在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可能产生环境 地质问题的基础上 , 结 合目前业 已存在的环 境地质问题 ,
将汉江中下游分为鄂北岗地 、 汉江夹道 、 引江济汉 工程 、 汉江下 游和武 汉市 ( 长 江以北 部分 ) 地质 环境综 合整 治区 5 个区 , 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与综合整治提 出具体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汉江中下游 ; 地质环境 ; 整治区划 ;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 X 141 文 献标识码 : A
Hale Waihona Puke 0 引言汉江是长江在湖北省境内最大的支流 , 丹江口 武汉段为汉江的中下游段 , 流域总面积约 4 . 49 万平方 公里。汉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密集、 经济发达 , 是湖北省 乃至全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其补偿工程的逐步实施 , 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环境条件受调水的影响将会发生 一系列变化, 水环境条件的变化势必会引起环境地质条 件的系统变化, 并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直接 影响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根据汉江中 下游目前的环境地质条件、 资源、 问题以及南水北调中 线工程运行后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对汉江中 下游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区划分区, 提出相应的地质 环境合理开发与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是十分必要的。 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区内地质资源优势 , 尽量减少环境地 质问题的产生, 对已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达到汉江 中下游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和谐发展。
是 : 鄂北岗地、 汉江夹道、 引江济汉工程、 汉江下游和武 汉市 ( 长江以北部分 ) 。 1. 2 分区评述 1. 2 . 1 鄂北岗地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区 该区地形总趋势为东西两侧高、 中间低。地貌形态 以岗波状平原为主 , 占该区总面积的 63 . 6 % ; 其次为河 谷平原, 占该区总面积的 21 . 7 % ; 外围的低山丘陵占总 面积的 14 . 7 % 。该区需要整治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 ( 1) 水资源缺乏 鄂北岗地是湖北省有名的 旱 包子 !, 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 850 mm, 是该省降水量最 少的区域; 同时 , 由于区内地表覆盖的第四系中更新统 粘土层普遍厚数十米 , 地下水补给条件差, 大气降水多 形成地表径流 , 入渗地下的很少 , 导致地下水资源缺 乏。据计算 , 该区的地下水天然资源总量为 20 496 . 49 ∀ 10 m /年 , 天然资源模数仅 5. 72 ∀ 10 m / km # 年。
2-
33. 86 km ; & 黄集降落漏 斗, 面积 10 km , 中心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