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二节莫里哀(课堂讲稿)
各位同学大家好,通过之前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戏剧的黄金时代,在这个黄金时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莎翁”,他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莎翁用自己的创作将戏剧带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过正如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莎翁一人不能展现戏剧黄金时代的盛况全貌,人类戏剧史上高峰林立,莎翁是“人类戏剧史上的第一座高峰”,那么是谁可以和莎翁比肩,被誉为人类戏剧史上第二座高峰呢?他就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喜剧的缔造者,古典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作家、法国历史上最卓越的戏剧家,开创了近代社会问题剧先河的莫里哀。
德国的大文豪歌德曾经这样评价莫里哀“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的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
今天的课程我们就将走进17世纪的法国,全方位的了解这位喜剧大师和他的艺术创作。
莫里哀(1622-1673)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他父亲曾花钱购买了“国王侍从”的身份,算是和贵族也沾了边。
少年时,父亲把他送进贵族子弟学校克莱蒙中学读书,后来,又把“国王侍从”的身份过到他名下。
1639年,莫里哀中学毕业后,父亲还为他买到一张奥尔良大学法学硕士的文凭,希望莫里哀能继承父业,或者做律师。
但是,莫里哀自幼就喜爱戏剧,而不喜欢经商。
21岁时,莫里哀改变了父亲给自己安排的人生走向,离开家庭同贝雅尔兄妹等十来个青年组织了“光耀剧团”在巴黎演戏。
演出失败,剧团负了债,莫里哀为此而被拘押起来,后来由他父亲作保获释。
之后剧团解散,但莫里哀并不因此而灰心,他又与贝雅尔兄妹一起参加另一剧团,离开巴黎,在法国西南一带一直流浪了12年。
这12年的经历使莫里哀经历世间百态,所以他的创作具有民主倾向,在法国,再也找不出一位像他这样长期扎根民众之中的古典主义作家了。
生活也同时将他锻炼成为一名戏剧全才,能编剧,能导演,同时还作为演员上台演出。
后来,莫里哀成为剧团的负责人,他的创作受到观众的欢迎。
剧团的声誉也因此而蒸蒸日上,以至名闻巴黎。
1658年,莫里哀剧团应召来巴黎,在卢浮宫为路易十四演出,得到赏识。
路易十四下令把卢浮宫剧场拨给他的剧团。
从此以后他就一直定居巴黎。
莫里哀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戏剧事业。
法兰西学士院成立后,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家布阿洛被选为院士,他曾劝莫里哀放弃演丑角的行当,这样便有可能当上院士,获得当时文人的最高荣誉,但被莫里哀谢绝了。
法兰西学士院在莫里哀身前不承认他的业绩。
在莫里哀获得世界声誉之后,法兰西学士院在大厅里为他立了一尊石像,底座上刻着这样的题词:“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
”从1659年起,莫里哀由于长期劳累,患上了严重的肺病。
1673年2月17日,莫里哀带病坚持演出自编剧目《无病呻吟》,由于病情在舞台上咯血倒地,但他的病痛被观众误认为表演真切,赢得热烈的喝彩。
演出结束几个小时后,莫里哀便与世长辞,终年51岁。
教会借口他死前没有忏悔,不允许他葬在教堂公墓,后来在路易十四的干预下,四天后他的葬礼在日落黄昏后悄悄地举行,冷冷清清只有两个教士参加。
莫里哀这位戏剧大师的人生以舞台喜剧开场,以现实悲剧谢幕。
为什么教会如此仇恨这位受到大众喜爱的喜剧大师?我们需要从他创作的作品中找寻答案。
莫里哀一生创作非常丰富,现在留存的就有近30部喜剧,根据现存剧本,可以-把莫里哀的创作活动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情节喜剧时期,风俗喜剧时期,性格戏剧时期以及喜舞剧时期。
(教材将这四个时期称为积累期,古典主义喜剧的开创期,成熟期和创作晚期)
情节喜剧(1645-1658)这期间莫里哀正在外省随着剧团流浪,除了作为演员上台表演之外,还编写一些剧本。
毕竟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所以编写的剧本还是没有脱离情节喜剧的套路,内容大多是当时流行的多角恋爱、男扮女装、调换襁褓、最后认亲等情节,不过莫里哀在这个阶段已经展现出了他的天分,在他的作品中增加了现实生活的场面,更多的使用民间流行的语言,剧情轻快,风格清新,明显高出同时同类作家的水平。
这个阶段他的作品大多数都遗失了,传世的只有两部诗体喜剧《冒失鬼》和《情怨》。
风俗喜剧(1659-1663)这个阶段,莫里哀从外省来到了巴黎,12年的生活经历使莫里哀开始在创作中探讨爱情、婚姻、教育以及其他迫切的社会问题,用喜剧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风俗人情,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对古典戏剧原则的初步运用,这个阶段的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等。
《太太学堂》提出妇女教育问题,是近代问题剧的一个开端之作,也是西方戏剧史上三大表现妇女的剧作之一。
另外两部:欧里庇得斯《美狄亚》、易卜生《玩偶之家》直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达到顶峰。
在《太太学堂》中,莫里哀还亲自上阵,扮演了主人公阿尔诺而佛。
简单分析一下《可笑的女才子》独幕剧,是一副上流社会生活的讽刺画,通过描写了两个从外省来到巴黎的女子马德龙和卡多丝,崇拜贵族社会,附庸风雅,咬文嚼字,受到两个冒充贵族的仆人捉弄的故事,嘲笑了贵族沙龙矫揉造作,滥用隐喻,附庸风雅的恶习。
由于触犯了当时的贵族阶级,一度遭到禁演。
性格喜剧(1664-1669)莫里哀创作的“黄金阶段”在创作中把风俗戏剧和性格喜剧结合起来,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新的喜剧形式“喜舞剧”莫里哀最有名的喜剧都是在这短短几年内创作完成的。
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伪君子》《悭吝人》、《唐璜》、《恨世者》等。
在这其中,《伪君子》代表了喜剧创作的顶峰。
关于这部作品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单独重点分析。
《唐璜》借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影射17世纪腐朽糜烂的法国贵族。
《恨世者》是一部贵族世态喜剧。
阿尔塞斯特是恨世者的代名词。
《悭吝人》(又叫《吝啬鬼》)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的本质。
也是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
欧洲文学史上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英国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俄国文学大师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 还有一个《悭吝人》里的阿巴贡,简单分析《悭吝人》。
从1669年到1673年,喜舞剧时期。
是莫里哀创作的晚期。
在这最后时间里,莫里哀又转向了喜舞剧的创作,主要作品有《贵人迷》、《没病找病》、《司卡班的诡计》等。
其中《司卡班的诡计》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作。
司卡班无疑是这部剧中最惹眼的角色,也是莫里哀塑造的众多仆人中最闪光的一个。
确实不负剧名,是个诡计多端、心机颇深而聪明绝顶的仆人,也是个叫读者又恨又奇又羡又叹的凸圆人物。
他看起来阳奉阴违,是个奸诈之徒,然而我们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
常说机警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史嘉本眉头不皱,照样妙计连连,不动声色地暗度陈仓,化险为夷。
仆人比主人聪明能干,莫里哀通过这种方式赞美了下层人的智慧,讥讽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反映出一贯坚持的民主立场。
从莫里哀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莫里哀的戏剧观:
1、戏剧为广大民众服务,不是为一小撮老爷太太服务。
“池座”群众的鉴赏水平比包厢里指手画脚的贵族要高明得多。
2、戏剧的社会作用是为了打动观众、教育观众,因此,必须符合理性和常识,不在于服从艺术法则。
3、戏剧要反映现实,要真实,必须“恰如其分的表现人们滑稽言行”,“修饰本世纪的肖像”,“是大众的一面镜子”,反映现实人生的矛盾,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起到移风易俗作用。
小结:莫里哀用整个一生创作的喜剧无情地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败和教会的虚伪,对资产阶级也进行了嘲笑和讽刺;与此同时,热情地歌颂下层人民的机智勇敢和美好品质,表现了强烈的民主主义精神和倾向性。
在艺术上,莫里哀既能遵循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则,又有所突破。
一方面他以高度的技巧掌握了“三一律”,戏剧结构严谨,冲突鲜明,夸张、巧合,误会等手法运用频繁,喜剧效果强烈,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另一方面,他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吸取民间艺术中的闹剧因素,使用生动活泼、风趣的人民语言,使喜剧充满生活气息。
这些对欧洲戏剧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法国,为了纪念伟大的戏剧创作家莫里哀,自1996年起,文化部规定:将每年4月作为莫里哀戏剧月,全国各地上演莫里哀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