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化学竞赛—高等有机化学-第一章 基础知识(共66张PPT)

合集下载

2020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合成设计基础知识(共37张PPT)

2020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合成设计基础知识(共37张PPT)
❖ 尽管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通常能够分离,但整个合 成效率也因拆分而随之下降。
❖ 立体选择性是合成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考虑的重要 因素之一。
获得单一构型的对映异构体通常有四种方法
❖ 第一个方法是以拆分为基础。这个方法包含使用手 性材料来拆分合成过程的一些中间体。
❖ 第二个常用方法是使用手性底物控制的立体选择性。 在底物控制的立体选择性中,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是 由底物已有的手性中心控制或诱导。这类方法最大 的优点在于反应的起始原料一般来自于天然的手性 化合物或衍生物,具有很高的光学活性。
❖ 四种方法的绝对效率具如下顺序:手性拆分 < 天然 手性源 < 手性辅助剂 < 手性催化剂。
❖ 手性拆分仅仅利用了消旋体的一半。 ❖ 第二种方法的主要局限在于手性原料的种类和来源
比较有限。尽管天然起使原料能够100%的被利 用,但是一但被消耗掉,就不能再利用,而且往往 只有一种特定的构型易得,例如,糖只有D-型, 氨基酸则为L-构型。 ❖ 理论上,手性辅助剂能够被回收再使用,但它们需 要化学计量。 ❖ 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使用手性催化剂,理论上,手 性催化剂能够产生无限量的单一对映异构体材料。
❖ C)设计和合成预期有优异性能的或具有重大意义 的化合物。
有机合成的任务
有机合成工业(基本有机合成工业、精细有机合成工业)
基本有机合成工业:从廉价易得的天然资源(煤、石 油、天然气或农副产品,加工成如甲、乙、丙烷、 炔、苯、萘、乙醇、乙酸等)。
精细有机合成工业:用基本有机合成工业加工的有机 产品,合成较复杂、质量更高的化合物,主要应用 于合成药物、农药、染料和香料等。
有机合成的基本术语
❖ 目标分子(TM):又称“靶分子”(target molecule),就有机合成而言,凡需要合成的有机 分子均可称为目标分子。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竞赛辅导:第1章《绪论》 Word版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竞赛辅导:第1章《绪论》 Word版

第一章绪论一.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二.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的价电子层 1S22S22P2因此,有机物分子是共价键结合。

1.可燃性: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

2.耐热性、熔点、沸点低:3.水溶性:小,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

4.导电性能:差。

5.反应速度:慢。

6.反应产物:常有副产物,副反应。

7.普遍在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理化性质不同的化合物。

三.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1858年凯库勒和古柏尔提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是四价及碳原子之间相互连接成碳链的概念,成为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最原始和最基础的理论。

1861年布特列洛夫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提出了较完整的的概念,提出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

1874年范荷夫和勒贝尔建立分子的立体概念,说明了对映异构和顺反异构现象。

*碳原子总是四价的,碳原子自相结合成键,构造和构造式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称为分子的构造.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的化学式叫构造式(结构式).用两小点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构造式叫电子式,用短横线(-)表示共价键的构造式叫价键式.有时可用只表达官能团结构特点的化学式,既结构简式.四. 共价键的性质1.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间距离。

2. 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3. 键能:指断单个特定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也称为该键的离解能。

共价键的键能是断裂分子中全部同类共价键所需离解能的平均值。

4. 键的极性:键的极性与键合原子的电负性有关,一些元素电负性数值大的原子具有强的吸电子能力。

常见元素电负性为:H C N O F Si P S Cl Br I2.1 2.53.0 3.54.0 1.8 2.1 2.5 3.0 2.5 2.0对于两个相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来说,可以认为成键电子云是均匀的分布在两核之间,这样的共价键没有极性,为非极性共价键。

高中化学竞赛课件第一章绪论

高中化学竞赛课件第一章绪论

体积
滴定管(量至0.01mL):26.32mL(4), 3.97mL(3) 容量瓶:100.0mL(4),250.0mL (4) 移液管:25.00mL(4); 量筒(量至1mL或0.1mL):25mL(2), 4.0mL(2)
② 确定有效数字位数时,“0”在不同场合所 起作用不同:
▪ 第一个数字(1~9)前的“0”只起定位作 用,不是有效数字; 0.02450(4)
举例:已知药物A在人体内的代谢服从一级反应规律。 设给人体注射0.500 g该物质,然后在不同时间测定血液 中该药物的含量,4 h及6 h 后药物浓度分别为4.6和3.9 mg·L-1。若血液中药物A的浓度有效量为3.7mg·L-1,则 需几小时后注射第二次。
(3)在疾病预防等方面,如饮水分析、食 品检验、环境监测等都需要化学。
准确度: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并心非志神 要仙坚才,能意烧趣陶要器乐,。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
燕天雀才安 是知由鸿于鹄对之事志业哉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 无死钱犹之 未人肯脚输杆心硬去,有贫钱亦之其人能骨奈头我酥何。! 志经不典真 励则志心短不句热(二,) 心不热则功不贤。
pH=11.02, 则[H+]=9.5×10-12
2、数字修约规则
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要受各测量值(尤 其是误差最大的测量值)有效数字位数所限 ,对有效数字位数较多(误差较小)的测量 值,应将多余的数字舍弃,该过程称为“修 约”。
(1)四舍六入五留双
将下列数字修约为四位有效数字
13.015 13.025
物系所含的基本单元数目与0.012kg C12的原 子数目相等(6.023×1023——阿伏加德罗常数), 则为1mol。

《高等有机化学基础》课件

《高等有机化学基础》课件

1 2
官能团
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系统命名法
按照一定的规则给有机化合物命名的方法。
3
俗名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来源或性质得来的名称。
04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取代反应
总结词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一 种反应类型,其中一个原子或基 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所取代。
详细描述
在取代反应中,一个原子或基团被 另一个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生成新 的化合物。这种反应通常涉及电子 的转移和重排。
有机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01
高分子材料
有机化学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合成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研究高分子链的构象和运动等。
02 03
纳米材料
有机化学在纳米材料的合成和修饰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制备碳纳米管、 纳米颗粒和纳米纤维等,并研究它们在能源、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的 应用。
06
有机化学的应用
有机化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药物合成
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设计合成路 线和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
药物代谢
有机化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有助于理解药物作用机制和优 化药物设计。
药物筛选
有机化学在药物筛选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高通量筛选和 虚拟筛选等方法,发现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为新药研发提供候选药物。
详细描述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如衣物、食品、建筑材料和交通工具等,都与有机化合物密切相关。例 如,衣物中的纤维和染料、食品中的添加剂和防腐剂、建筑材料中的塑料和油漆等,都是有机化合物 。此外,许多医疗药物也是有机化合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高等有机化学 第1章 基础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 第1章 基础理论

完整编辑ppt
17
画极限的指导规则
1. 共振结构的原子核的位置必须相同
..
..
..
..
Cl
Cl
Cl+
Cl+
_
.. Cl+
_
.. .. .. .. .. .... ....
._.
2. 共振结构必须符合价键的规则
例如,在任何极限式中碳原子不可能为五价,氧原子不 可能为三价,围绕氢的价电子数不得超过2,第一行八元素 周期的元素最多只能有8个价电子。
用波谱法测量碳在基态时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2,从价
键理论的角度来看,它在形成化学键时,应该是二价的,但 实际上它是四价的并且它的价键具有四面体取向。
如在甲烷中,碳原子上连有四个相同的配位体,它是一 个正四面体,每个H-C-H键角都等于109.5°。
完整编辑ppt
7
杂化轨道
为了解决碳的价键的四面体取向问题,L . Pauling发展 了定向价和轨道杂化两个概念。
电子填充到轨道中去要遵守填充原理(先占据最低能量 的轨道,并且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电子)。
根据组成分子轨道(MO)的各原子轨道(AO)的系数和它 填充的电子数,可计算出组成它的各原子的电子密度。
完整编辑ppt
21
1.3 休克尔(Hü ckel)分子轨道理论
休克尔(Hü ckel)分子轨道理论主要用于处理共轭体系, 它认为:π体系能在不考虑共轭的σ骨架的情况下单独地进 行处理,并且在决定芳香和多烯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和波谱 性质时,最重要的正是π体系。由于σ体系和π体系的正交性, 所以把它们彼此独立地进行处理是合理的。
完整编辑ppt
4
1.1 价键理论和共振论

2020化学竞赛有机化学基础版 第一章烷烃、环烷烃(共56张PPT)

2020化学竞赛有机化学基础版 第一章烷烃、环烷烃(共56张PPT)
第三轮复习讲究的是全面和着重练习,应找一本习题解析和历年试卷进行复习。尤其是历年试题, 应找出课 本相应的知识点,自己做好记号,然后反复看知识点的所属章节以及联系的知识点,有机讲究章节的联系,难题往 往跨越章节而不是针对细节出题。推荐的 书目比如:《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析》等,题目难度可能会超越竞赛难 度,也是讲究记忆为主,自己分类和总结。
去掉一个伯H CH3CH2CH2CH2—
正丁基,n-Bu
去掉一个仲H CH3CHCH2CH3
仲丁基,s-Bu
(5)碳原子的级
1° 伯碳, 2° 仲碳, 3°叔碳, 4°季碳 一级碳 二级碳 三级碳 四级碳
CH3
1° CH3
C4°
2° CH2
3° 1° CH CH3
CH3
CH3
1.4该分子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1.6该分子有几种不同级的碳原子?______。
庚烷的抗爆性差,给定为0。汽油辛烷值的测 定是以异辛烷和正庚烷为标准燃料,按标准条件, 在实验室标准单缸汽油机上用对比法进行的。调 节标准燃料组成的比例,使标准燃料产生的爆震强 度与试样相同,此时标准燃料中异辛烷所占的体 积百分数就是试样的辛烷值
II 环烷烃 一、环烷烃的分类
1、单环烷烃
环己烷
环戊烷 环丙烷
(2)硝化 烷烃与硝酸常温时不发生反应,高温时则发生
自由基历程的硝化反应生成硝基烷(工业制法,可 转变为其他类型的化合物而作为合成中间体)。硝 基烷在工业上用作溶剂,用来溶解纤维素酯与合成 树脂,也用作制备其它类有机化合物的原料。
+ + R H
HO NO2 气相反应 R NO2
H2O
(3)氧化和燃烧 常温时,烷烃一般不与氧化剂反应,也不与空

2020高中化学竞赛(入门篇)-基础有机化学-第01、02章 绪论、有机化合物命名(共66张PPT)

2020高中化学竞赛(入门篇)-基础有机化学-第01、02章 绪论、有机化合物命名(共66张PPT)
CHCH2CHCH2
7
CH3
CH3
CH3 CH3
2,6,8-三甲基癸烷
如处于对称位置,优先考虑较简单的取代基。 1 2 34 C5H3CH62CHC7H2CHCH2CH3 3-甲基-5-乙基庚烷
CH3 CH2CH3
1 23 456 6 54 321
CH3CHCH2CHCHCH3
CH3 H3C CH3
CH3
甲苯
CH(CH3)2
CH3 CH3
异丙苯
邻二甲苯 o-二甲苯 1,2-二甲苯
CH3
CH3
CH3
间二甲苯 m-二甲苯 1,3-二甲苯
CH3
对二甲苯 p-二甲苯 1,4-二甲苯
CH3 CH3
CH3
1,2,3-三甲苯 连三甲苯
CH3 CH3
CH3
CH3
1,2,4-三甲苯 偏三甲苯
H3C
CH3
1,3,5-三甲苯 均三甲苯
命名规则:
(1)选主链:选择最长的碳链作主链,按主链的碳 原子数命名为“某烷”。
(2)编号:从靠近支链(取代基)的一端对主链进行 编号,根据支链所连碳原子的编号表示支链的位次。
65 4 3 2
CH3CH2CH2CHCH2CH3 CH3
1
3-甲基己烷
(3)命名:将支链的位次、个数、名称写在主体 名称的前面,中间用短线隔开。
654
CH3
CH3CH2CHCH2CHCH3
3 21
2-甲基-4-环己基己烷
H CH3
C2H5 H
反-1-甲基-4-乙基环己烷
C2H5 CH3 CH3
r-1,反-1,2-二甲基-反-4-乙基环己烷
桥环: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的多环烷烃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

04 有机合成策略与技巧
有机合成的基本策略
碳-碳键的形成
选择性反应
通过各种反应如亲核取代、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等构建碳-碳键。
在多取代的碳氢化合物中,选择性地 活化或转化某一特定位置的碳-氢键。
碳-氢键的活化
利用催化剂或反应条件将碳-氢键转化 为活性中间体,以便进行后续的转化 。
逆合成分析
目标分子的解构
自由基反应
总结词
自由基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种重要反应类 型,其特点是反应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的自由 基中间体。
详细描述
自由基反应通常由自由基引发剂引发,产生 自由基活性种,随后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 自由基反应的特点是快而连锁,常常需要在 无氧或无水条件下进行。例如,烷烃的裂解 反应中,高温条件下烷烃分子产生自由基, 随后发生链增长反应生成多种小分子。
亲电反应
总结词
亲电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另一种常见反应类型,其特点是试 剂向反应中心的负电性较强部分进攻,通常发生在具有电子 缺口的碳原子中。
详细描述
在亲电反应中,具有正电性的试剂(称为亲电试剂)进攻具 有电子缺口的碳原子,形成过渡态,最终形成新的碳-碳键或 碳-杂原子键。例如,在烷烃的溴代反应中,溴分子作为亲电 试剂进攻烷烃的碳原子,形成碳-溴键。
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的形成
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原 子共享电子形成的,电子 的共享程度决定了键的类 型和强度。
键的类型
根据电子的共享程度,共 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 和三键等不同类型。
键极性
共价键具有极性,可以分 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这 决定了分子的性质。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的概念
分子轨道是描述分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
协同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性 Cl
C C COOH >
Cl C C COOH
对氯代苯丙炔酸
邻氯代苯丙炔酸
δ +δCl-
场效应
C C COOH诱导效应ຫໍສະໝຸດ 反-9,10-二氯-1-蒽甲酸
顺-9,10-二氯-1-蒽甲酸
(三). 空间效应
分子内或分子间不同取代基相互接近时,由于 取代基的体积大小、形状不同,相互接触而引 起的物理的相互作用-空间效应 (位阻效应)。
> OCH3 >
给电子基团:(CH3)3C > (CH3)2CH > CH3CH2 > CH3 > H
诱导效应对酸性的影响
Ka: 羧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平衡常数,较大的 Ka值(或较少的pKa值)代表较强的酸
归纳酸性变化的规律
•酸中的氢被卤原子取代,酸性增强;被烷基取代,酸性变弱。 •在烃基的同一位置引入的卤原子数多,酸性增加的多;引入烷 基多,酸性变弱的多。 •引进的卤原子离羧基近,酸性大。 •引进卤原子形成的碳卤键极性大,酸性增加。
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弱的原子或原子团(如烷基)具 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正的诱导效应),用+I表示,整个 分子的电子云偏离取代基。
诱导效应强弱变化规律:
A.同一族的元素随着原子层的增加而吸电子诱导效应降低。 如: —F > —Cl > —Br > —I
—OR > —SR —NR2 > —PR2
B.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吸电子诱导效应增加。如: —F > —OR > —NR2 > —CR3
(五).超共轭效应
定义; 烷基中碳氢键的电子易与邻近的π电子体系或p轨道电子 体系共轭,发生的离域现象叫做超共轭效应。
(CH3)2CH-
(Isopropyl)
(CH3)3C-
(t-Butyl)
1.0 0.28 0.03 4.2× 10-5
R EtO C H + HBr
H
SN2 反应 乙氧基从背后进攻
R越大,位阻越大
(四). 共轭效应 (Conjugation)
4.1共轭体系
π,π-共轭体系:通常指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与单键 相互交替排列的体系。
电负性大于C的原子参与的等电子共轭是吸电子共轭。
如 -C=O
-C=N-
强弱判断
p-π共轭中,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增大,给 电子能力下降,+C下降

+C -NR2 > -OR >> -F

子 p-π共轭中,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
+ 与碳的p轨道重叠程度逐渐减小,+C降低。
C +C -F > -Cl > -Br > -I -OR > -SR > -SeR
共轭效应的分类
1. 静态共轭效应(Cs,分子固有的)与动态共轭 效应(Cd,反应的瞬间)
2. π-π共轭与p-π共轭 3. 吸电子共轭效应(-C)与供电子共轭效应(+C)
4.3共轭方向及强弱判断
方向:
卤素,羟基,氨基,碳负离子等与双键直接相连 时,X. O. N .C等原子的孤对电子对与π键共轭。
:3个原子(C,C,C)与2个p电子(π键2个)组成, 共轭键中的p电子数小于共轭键的原子数。
4.2共轭效应(C效应)
共轭体系中的电子云是离域的而不是定域的,使得体系能量 下降,趋于稳定,这种在共轭体系中原子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电 子效应叫共轭效应。
特点:
• 共轭效应只存在共轭体系中,而且只沿共轭体系传递, 无论共轭体系有多大,C效应都能传递到共轭体系末端, 而且不因传递距离增加而减弱; • 参与共轭的原子都应该是共平面或近似共平面,体系中的 电子云趋于平均化。
CH3NO2中,NO2的-Is使C-H极化具有一定的酸性,但却不 能电离出质子。当OH-接近时,产生Id效应才使其离解。
O
N+ CH2 H OH-
-O
Id
O N+
-O
CH2- + H2O
极化
分子在外界电场(试剂、溶剂、极性容器)的影响 下,键的极性也发生一些改变,这种现象叫极化。
可极化性
不同的共价键,对外界电场的影响有不同的 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通常叫做可极化性。
静态动态诱导效应
静态诱导效应:由于分子内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所引起 的电子云沿键链按一定方向移动的效应,用Is表示。 Is 是 分子本身的固有的性质,与键的极性(永久极性)有关。
动态诱导效应:在化学反应时当进攻的试剂接近反应物分 子时,因外界电场的影响使共价键的电子云分布发生改变 的效应叫动态诱导效应Id。它是一种暂时性极化效应。但 对反应方向影响极大。这种作用决定于分子中价键的极化 率和外界极化电场的强度。 Id对反应起致活作用。
电负性的规律: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电负性 值递增;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值递减。
由于组成共价键的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导致共用电子对 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核,使共价键的一端带部分负电荷, 另一端带部分正电荷,整个分子就会显示出一定的极性。
传递方式
诱导效应沿键链的传递是以静电诱导的方式进行 的,只涉及电子云分布状况改变和键的极性的改 变,一般不引起整个电荷的转移、价态的变化。
2020高中化学竞赛 高等有机化学
第一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
➢ 掌握电子效应(诱导、共轭、超共轭)的基本概念 (定义、方向、强弱、传导)。
➢ 掌握电子效应,场效应和空间效应对性能的影响。 ➢ 熟悉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初步应用。 ➢ 掌握芳香性、同芳香性和反芳香性的基本概念,能
运用休克尔规则判断环状化合物的芳香性。
2.可以用偶极矩表示极性大小。 键偶极矩越大,表示键的极性越大;分子 的偶极矩越大,表示分子的极性越大。
卤代甲烷在气相的偶极矩
CH3 F CH3Cl CH3Br CH3I μ/D 1.82 1.94 1.79 1.64
§2 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取代基效应
电子效应 场效应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
CH2=CH—Cl:由3个原子(C,C,C1)与4个p电子(π键2个,氯 原子2个)组成,共轭键中的p电子数多于共轭键的原子数。
等电子共轭:组成共轭链的原子数与p电子数相等( 自由基)
: 3个原子(C,C,C)与3个p电子(π键2个,自由 基 1个)组成,共轭键中的p电子数等于共轭键的原子数。
缺电子共轭:与π键共轭的p轨道是一个缺电子的空轨道, 则形成共轭π键的p电子数少于共轭链的原子数。
(3)键角:
分子中两个相邻化学键间的夹角。 键长和键角是描述分子几何构型的两要素。
分子式 键长/pm(实验值) 键角 (实验值)
H2S 134 CO2 116.2 NH3 101 CH4 109
92º 180º 107º18’ 109º28’
几何构型
(4)偶极矩
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d和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叫做偶极矩。
(二). 场效应
不是通过碳链传递,而是直接通过空间和溶剂分 子传递的电子效应。
场效应是一种长距离的极性相互作用,是作用 距离超过两个C—C键长时的极性效应。
场效应实际上是一种空间的静电作用,即:取代基在空间 可以产生一个电场,这个电场将影响到另一端的反应中心。
丙二酸:
pKa 1 =2.86,pKa 2 =5.70
取代基上带负电荷时,+C增加。
+C
O- > OR > OR2
π-π共轭体系中,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增 大,-C增大
吸 电
-C
C O> C N > C C
子 - π-π共轭体系中,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C减弱。
C
-C
C=O > C=S
取代基上带有正电荷时,-C增加
-C
C NR2 > C NR
CCCC CCC N
CCC C
CC
O C CC H
C1
C2
C3
C4
p,π-共轭体系: π键与具有p轨道的原子直接相连的体系
O Cl C C R C OH
CH3 CH CH CH2
CH3
C2 C3 H
H C1+ H
p,π-共轭分为多电子、缺电子与等电子p,π-共轭三种类型
多电子共轭:p轨道含有两个电子(负离子和孤对电子)
μ=qd
偶极矩是矢量,方向规定为从负电荷中心指向正电荷中心。 用符号 “+→”表示。单位是D(德拜)。
偶极矩可以指键偶极矩,也可以是分子偶极矩。分子偶极矩可由键 偶极矩经矢量加法后得到。
偶极矩的用途:
1.实验测得的偶极矩可以用来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如同属于AB2型分子,CO2的μ=0,可以判断它是直 线型的;而H2S的μ≠0,可判断它是折线型的。
C.不同杂化状态的碳原子以s轨道成分多者吸电子 能力强。(sp>sp2>sp3) 反映在基团方向时,如:
D.带正电荷的基团具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带负电荷的基 团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
-I: -NR3 > -NO2 > -NR2
E.有机化合物中各基团的诱导效应顺序
吸电子基团:NO2 > CN > F > Cl > Br > I > OH > C6H5 > > H
但对于多原子分子,则要注意解离能与键能的区别与联系,如NH3
三个D值不同, 而且:
另外,E可以表示键的强度,E大,则键强。
(2)键长(或键距):
分子中成键两原子之间的距离, 叫键长, 一般键长越小,键 越强。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