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泵采油井抽油杆柱力学行为研究
螺杆泵井杆柱组合设计研究

Ab t a t I o d r o o v t p ob e t t e ha i a c l u a i n s r c : n r e t s l e he r l m ha m c n c l a c l to m o l c e de of s r w pu p o m r d
c e l. K e r : s r w m p; ulis a o t i g; s g y wo ds c e pu m t— t ge r d s rn de i n
以前 的螺杆 泵 杆 柱 设 计 主 要 依 靠 经验 , 设 计 且 多为单 级 杆柱 , 成钢 材 浪费 、杆 柱受 力不 好 等 造 问题 。为 了改善 这 种 情 况 , 出 了把 抽 油 杆 柱 设 计 提
螺 杆 泵 井 杆 柱 组 合 设 计 研 究
赵 仁 宝 于 鹏 , 井 波。 , 周
(. 庆 石 油 学 院 提 高 油 气 采 收 率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1大 黑龙 江 大 庆 1 3 1 ; 6 3 8 2 大 庆 油 田 第 四采 油 厂 , 龙 江 大 庆 13 1 ) . 黑 6 3 8
s rng wa oo smpl ti st i e,t so o d a xilf c f s ke od s rng,a c d ng t he f r h or i n l a nd a a or e o uc r r t i c or i o t ou t i e iy he r i e iy o ii n f uc r o s r n we e a c a e a a a y e nt nst t o y, nt nst c nd to o s ke r d t i g r c lul t d nd n l z d. The t ug he d sg f m u t - s a ft o t i f s r w m p we e p or r ho htoft e i n o li t ge o he r d s rng o c e pu r ut f wa d. Equ l a s r ng h de i n m e ho t e t sg t d ofmuli s a o t - t ge c mpou i g r d s rng wa t i e nd n o t i s ob a n d,i . t a t r .e he dime e a e gt fdif r n od r a c a e c o di o de a a t nda d fr ty,a d t n nd l n h o fe e t r s we e c lul t d a c r ng t m nd nd s a r is l n he t v we e c c d a c d ng t t e 分 h把 然 on Th pp ia i n i t n e i ho n t i r i he r he ke c or i o s r ng ond t . t c ii e a lc to ns a c ss wn i h sa t—
螺杆泵井抽油杆振动研究

螺杆泵井抽油杆振动研究目录摘要 (3)Abstrast (4)第1章前言 (5)第2章杆泵井抽油杆柱受力分析 (8)2.1螺杆泵的主要性能参数计算 (8)2.1.1单螺杆泵的理论排量 (8)2.2抽油杆柱受力分析 (8)2.2.1抽油杆受力分析模型及计算 (9)2.2.2 扭矩 (10)2.2.3弯矩 (11)2.2.4泵出口压力 (11)2.2.5 剪切力 (11)2.2.6 抽油杆应力的计算 (12)2.3螺杆泵井抽油杆柱强度计算方法 (12)2.3.1 抽油杆柱的抗扭强度 (12)2.3.2抽油杆柱的抗拉强度 (13)2.3.3组合应力作用下的杆柱强度计算 (13)2.3.4抽油杆柱允许扭转圈数的计算 (14)2.3.5螺杆泵采油井中抽油杆柱的受拉伸长计算 (14)第3章螺杆泵井抽油杆柱振动分析 (16)3.1抽油杆柱振动产生机理 (16)3.2抽油杆的纵向振动分析 (16)3.2.1纵向振动的运动方程的建立 (16)3.2.2纵向振动的运动方程的求解 (18)3.3抽油杆柱扭转振动分析 (20)3.3.1扭转振动的运动方程的建立 (20)3.3.2扭转振动的运动方程的求解 (21)3.4抽油杆柱横向振动分析 (22)3.4.1横向振动的运动方程的建立 (22)3.4.2横向振动的运动方程的求解 (24)3.5抽油杆柱共振的临界转速 (25)4章驱动杆柱动力学相关计算 (27)4.1振动引起的驱动杆疲劳断裂定量分析 (27)4.1.1 断口分析 (27)4.1.2 力学分析 (27)4.1.3 理论模型的建立 (29)4.1.4 加工工艺与使用工艺的优选 (31)第5章结论 (32)参考文献 (33)致谢 (35)摘要: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采用抽油杆向井下泵传递能量,抽油杆承受拉力、扭矩和弯矩,受力情况复杂。
尤其是采用大排量螺杆泵或下泵深度较深时,抽油杆强度问题是影响采油系统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因此对螺杆泵采油系统抽油杆柱进行力学研究以及动态特性分析,完善其工作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三维弯曲井眼内螺杆泵井抽油杆柱强度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维弯曲井眼内螺杆泵井抽油杆柱强度评价方法研
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三维弯曲井眼内螺杆泵井抽油杆柱强度评价方法研究
研究背景: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油井的开发越来越深入,油井作业环境也越来越恶劣。
在这种环境下,井眼内的抽油泵和抽油杆柱受到很大的压力和摩擦,容易发生断裂和磨损。
螺杆泵是一种能适应大范围流量变化、抗气液两相互作用、耐腐蚀、耐磨损的无阀动力式泵,逐渐成为井下提升设备的主流。
然而,在井眼内使用的螺杆泵和抽油杆柱的强度问题一直困扰着工程师和科研人员。
因此,对井眼内螺杆泵和抽油杆柱的强度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将从三维弯曲井眼内螺杆泵和抽油杆柱的磨损机理入手,结合井下环境和操作管理情况,探索适合实际工况的井眼内螺杆泵和抽油杆柱的强度评价方法,其中包括:
1. 数值模拟分析井眼内螺杆泵和抽油杆柱的受力情况,并确定影响井眼内螺杆泵和抽油杆柱强度的关键因素。
2. 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井眼内螺杆泵和抽油杆柱的强度试验,测量井眼内螺杆泵和抽油杆柱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参数,并分析试验结果。
3. 基于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分析,建立井眼内螺杆泵和抽油杆柱的强度评价模型,包括强度计算模型和可靠度评估模型。
4. 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精度,并提出改进措施,最终形成一套适用于井眼内螺杆泵和抽油杆柱的强度评价方法。
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的成果,将为井下提升设备的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油井作业中,在选择和优化井下提升设备、设计井眼连通方案以及优化生产管理等方面,将会更为科学和精准,从而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油田开发中螺杆泵采油技术的应用探究

油田开发中螺杆泵采油技术的应用探究摘要:我国部分油田全面进入生产开采后期阶段后,原油开采难度继续增加。
而且我国部分油田虽然含油量相对较高,但因受到各种因素限制开采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这一点在国内部分稠油油田体现的尤为明显。
这也是制约我国石油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利用螺杆泵采油技术可以使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螺杆泵技术在油田开采后期阶段以及稠油区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原油开发效率,也可以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油田开发;螺杆泵采油技术;应用0引言进行油田开发工作时,薄差、低渗透油层具有较大的开发难度。
现阶段油田含水量不断增加,产量不断减小,开采成本增加,对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所以需要借助科学方法保证油田稳产以及高产。
借助同步测试信息能够发现,在沉没度较低情况下,需要建立较多的抽油机井,此类油井检泵周期短、泵效低、产液量低以及运转负荷大等。
所以对合理沉没度确定与应用进行研究,对于提升螺杆泵井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1螺杆泵采油工艺分析1.1螺杆泵工作原理以及主要工艺当前油田领域所采用的螺杆泵,多以地面驱动螺杆泵与潜油螺杆泵为主,但从实际的应用来看,地面驱动、抽油杆柱转动的单螺杆抽油泵应用相对较多,具体的应用中,在井口位置安装驱动装置,主要包含动力部分、减速器与驱动头几个部分。
以电动机作为动力装备,电动机的运行中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支持,减速器在降低速度的同时带动了抽油杆的转动,利用抽油杆将石油从地下抽到地面,完成采油任务。
油田生产作业中的螺杆泵采油工艺应用中,需在现场形成螺杆泵采油系统,该系统内包含有地面与井下两个部分,地面为驱动部分,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并将此动力传递给抽油杆,抽油杆获得足够的动力后,驱动井下部分的螺杆高速旋转,将井液带到地面。
螺杆泵采油工艺的应用中,需注意以下方面:(1)依据对油田情况的掌握,做好螺杆泵型号的对比与选择,确保所采用的螺杆泵,能完全适应油井条件,保障其运行的稳定性,确保螺杆泵的采油效率。
螺杆泵采油抽油杆柱动力学研究

引言
螺杆泵 采油 系统 由于具有 结构 简单 、适用 范 围
广 和节 能 等优 点 ,得 到 了越来 越 广泛 的应 用 n 。但
M =
∞ ’
三4
8 ( 7 du 8 , e y
抽 油杆柱 断脱事 故频 繁发生严 重制 约 了螺 杆泵 采油
式 中 M 为微 元段 扭矩 ( m ; d 为 微元段 的 N・ ) M
() 简化 为 2可
一t ae 一f
, 3 实例 分 析 则式
某 螺杆 泵采 油井 基本 数据 :油层 中深 110m, 5
() 3
地 层 温度 5 80 C,油 管 内径 6 2mm,油 压 1 a . MP , 5
式() 3即为描述 螺杆泵 采油井 抽 油杆柱 动力学 的
学 波动 方程 的数 值 解 。 实例 计 算表 明 ,抽 油杆 柱 受到 的扭 矩 和 轴 向力 均 随 深 井的增 加 而减 小 ,
扭 矩和轴 向力 的最 大值 均发 生在 井 口。
关键 词 : 螺杆泵 ;采油 ;杆柱 ;动力 学 ;有 限差分
d i O3 6 /i n1 0 — 8 62 1 .. 5 o: . 9js .0 6 6 9 . 12 0 l 9 .s 0 0
根据式 () 导 出抽 油杆 柱 的一 维带 阻尼波 动 1,推
出
方程 为
G 2" d} q
=
4 f  ̄ r t
—
2/
'
o
—
—
下
T —rj
a t
la D
一 8, a 而 f2 7 i r
z I n(1 n) 。 D 。 一r r r
() 2
抽油杆受力状况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抽油杆受力状况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摘要:建立抽油泵正常工作过程中的力学模型, 根据抽油杆的弹性伸长量, 计算了防冲距的合理取值, 从而改善了抽油泵防冲距设计中常因采用经验值而使泵效降低的问题。
结合抽油泵泵阀的开启条件, 推导了抽油泵柱塞的滞后位移, 进而得到抽油泵在一定杆管泵组合下的排量系数及防冲距对泵效的影响关系式, 为合理确定防冲距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抽油井;泵效影响因素;杆受力分析;配套技术;防冲距在有杆泵采油生产中, 影响抽油泵泵效的因素主要有杆管柱的伸缩、井液中的含气量、泵的充满度及漏失等。
由于余隙空间的存在, 使得泵在抽油过程中, 余隙空间被弹性能大的气体所占据, 致使上冲程时泵的固定凡尔开启滞后或根本打不开(气锁), 井液进泵数量减少甚至进不了泵, 极大地影响了抽油效率。
而且余隙越大, 余隙内残留气体越多, 则气体影响越大, 造成有效冲程越小, 泵效越低。
在高油气比油田的有杆泵采油中这种影响尤为明显。
目前人们主要从增加泵的沉没度、加大冲程、降低冲次等方面进行研究[, 以提高抽油泵效率。
本文通过对抽油杆的受力状况及其弹性变形量的分析, 研究合理的余隙容积, 以提高泵效。
1防冲距的理论分析在抽油泵抽汲循环的上、下冲程过程中, 液柱的重力从固定凡尔上转到游动凡尔上, 使抽油杆柱和油管交替加载和卸载。
因静液柱重力引起的抽油杆柱和油管柱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弹性伸长, 使抽油杆下冲程时下移的距离大于实际冲程的长度, 故防冲距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抽油杆在轴向拉力的作用下会伸长, 避免杆柱与泵筒底部发生碰撞而上提的一定距离, 杆柱的实际伸长量一般都小于所提距离, 所以活塞的实际冲程也小于理论冲程。
1.1 抽油杆受力分析根据抽油杆柱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状态, 建立力学模型。
由采油工艺可知杆柱所受合力为F′r =W′r +Wfd +Wrd=(1 -0.127ρf)Wr +Wr +ξWf)a/g式中W′r 为抽油杆柱在液体中的自重(kN);Wrd 为抽油杆柱动载荷(kN);Wfd 为液柱动载荷(kN);ρf 为井液密度(kg/m3);W r 为抽油杆柱自重(kN);Wf 为作用于柱塞环形面积上的液柱重量(kN);a 为抽油杆加速度(m/s2);ξ为泵杆管的截面差之比,ξ=(Ap -Ar)/(Ai -A r);Ai 为油管内径的流通面积(m2);Ap 为柱塞面积(m2);Ar 为抽油杆截面积(m2)。
采油机械中螺杆泵技术与应用研究

采油机械中螺杆泵技术与应用研究摘要:螺杆泵以其独有的特点发挥着常规抽油机所不能及的技术优势,适用性广,经济效益佳。
设计科学、合理的螺杆泵采油系统,可以为油田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为老油田、低效益油田二次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介绍了螺杆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对其在锦州采油厂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螺杆泵原理故障分析对策螺杆泵作为一种油田采输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采油生产,而且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地面油气集输系统。
这一切均取决于其对于输送介质物性有着优越的适应性,尤其是对于气液混合物的输送,能很好的解决普通容积泵所面临的气蚀、气锁、砂卡问题,达到很高的效率。
1螺杆泵采油装置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螺杆泵采油装置是由井下螺杆泵和地面驱动装置两部分组成。
二者由加强级抽油杆作为绕轴,把井口驱动装置的动力通过抽油杆的旋转运动传递到井下,从而驱动螺杆泵的转子工作。
螺杆泵结构:井下螺杆泵是由一个单头转子和一个双头定子组成,在两件之间形成一个个密闭的空腔,当转子在定子内转动时,这些空腔沿轴向由吸入端向排出端方向运动,密封腔在排出端消失,同时在吸入端形成新的密封腔,其中被吸入的液体也随着运动由吸入端被推挤到排出端。
最终这些封闭腔随转子旋转,从泵入口向出口方向移动,并将液体由进口端推向出口端,排入到管线,举升到地面。
1.1地面驱动采油螺杆泵它是井下采油螺杆泵中最简单的结构形式,也是国内外井下采油螺杆泵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其主要的特点是螺杆泵在井下,而提供动力的装置在地面之上,二者之间由抽油杆联系起来。
由于是利用抽油杆传递螺杆泵所需要的扭矩,因此在大排量情况下很难实现深井采油。
为地面驱动单螺杆泵提供动力的装置是驱动头。
驱动头所需的动力主要由电动机或者液压马达提供。
由电动机作动力的驱动头,有的采用变频调速,有的利用胶带和减速器共同调速,还有的直接利用减速器调速。
利用液压马达作动力调节螺杆泵的转速非常方便。
地面驱动螺杆泵井抽油杆柱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面驱动螺杆泵井抽油杆柱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地面驱动螺杆泵已经成为目前油田生产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抽油方法,其特点是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等。
而抽油杆作为螺杆泵的传动部件,是泵的核心部件,对泵的性能和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针对抽油杆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疲劳损伤分析、动力学特性分析和润滑效果分析等方面,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仍有一定局限性,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抽油杆柱力学特性的研究,以期为地面驱动螺杆泵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分析不同工况下抽油杆的应力变化情况,并探究其对抽油杆疲劳寿命的影响;2. 分析地面驱动螺杆泵中抽油杆与井眼之间的接触应力分布情况;3. 研究不同润滑条件下抽油杆柱的滑动摩擦特性,并分析润滑方式对杆柱性能的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抽油杆的运行特性,并从中发现一些问题,为抽油杆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优化方案,提高地面驱动螺杆泵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力学理论方法为研究手段,以数值计算和实验方法为辅助手段,通过建立抽油杆柱的力学模型,对其力学性质进行探究。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抽油杆柱的应力变化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手段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将利用摩擦学理论和机械润滑学理论,探究不同润滑条件下抽油杆柱的摩擦特性。
四、论文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综述了国内外针对地面驱动螺杆泵的研究现状和已有的抽油杆研究成果;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主要通过建立抽油杆柱的力学模型,进行应力分析和润滑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第四部分为实验分析,主要是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第五部分为结论和展望,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参考 文献 ] [] 崔 振 华 , 1 安锦 高 , 国安. 杆 抽 油 系 统 [ . 余 有 M] 北 京 : 油 工 业 出版 社 , 9 4 5 ~ 6 , 7 ~ 石 19 :9 6 10
25 3  ̄ 2 . 0, 00 - -3 0
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达到了预 期使 用 防气 装置 的 目的 。 7 结论 在 油 田开发 后 期 , 由于气 体影 响 , 使抽 油泵 的 致 泵 效 降 低 , 重影 响 油 田的开 发 生 产 。针对 这 一 现 严
体载荷和流体流动摩阻的综合作用 。 抽 油杆柱 在井筒 流体 内的重力 可 以表示 为 :
n
F:∑G xi i ( △ )
i= 1
式 中 : 抽 油杆 柱 在井 液 中 的重力 , G() F一 N; i一第 i 段 杆柱 在井液 中 的重量 , m。 N/ 井 筒 内流 体载 荷可 以表 示为 :
m-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 = (; r) z d 一d p  ̄
dp j ,, … , ;i 一1 2… m一1
i
( 1 d ) j 一 d+-  ̄p 1 +
() 2
了便于分析抽油杆柱受力状况 , 将总长L p的抽油杆 分为 n段 , 每段 长度 为 。 1 轴 向力分 析 抽 油 杆 柱 在井 筒 内受 到抽 油 杆 柱 自身 重 力 、 流
收稿 日期 :0 1 7 5 2 1 ~O —1 作 者简介 : 士同(9 6 , 山东茌平人 , 单 1 6 一) 男, 工程师 , 主要从事采油工 艺、 井下作业方面的管理工作。
21 年第 1 期 01 9
1 2
内 蒙 古石 油化 工
2 1 年第 1 期 01 9
螺杆泵采油井抽油杆柱力学行为研 究
单士同
( 利 油 田现 河 采油 厂 ) 胜
摘 要 : 据螺 杆泵 采 油井 存 在 的实际 问题 , 根 针对 螺 杆泵正 常稳 定 过 程特 点 , 立 了抽 油杆 柱轴 向 建 力和 扭矩 的计 算 模 型 , 据扭 矩平 衡 关 系, 立 了基 于波 动方程 的抽 油 杆柱 运 动模 型 , 用有 限 差分 格 根 建 采 式对 方程进 行 数值 求解 , 可 为抽油 系统 工况进 行诊 断 和螺杆泵 采 油 系统设 计 提供 了理论 依据 。 便 关键词 : 螺杆 泵 ; 采油 ; 杆柱 ; 力学行 为 ; 动方 程 波 中图 分类 号 : TE9 3 . 文献 标识 码 : 3+ 2 A 文 章编号 :0 6 7 8 ( 0 1 1 一 o 1 一O 1 0- 9 121 )9 o2 2
螺杆 泵 是一 种 容 积 式 泵 , 通过 抽 油 杆 柱 的旋 转 来 带动 泵转 了旋 转 实现 吸排 液体 。 由于地面 设备 结 构 简 单 , 理 维护 方 便 , 油 装置 投 资 成本 低 , 效 管 采 泵 高等优点 , 益受到人们重视[。 日 1 但抽油杆柱断脱事 ] 故 频 繁 、 采效 率 低 等 问题 严 重 制 约 了螺 杆 泵采 油 机 技 术 的应 用 。非常 有必 要开 展螺 杆泵 采油 井抽 油杆 柱力 学 行 为研 究 , 螺 杆 泵采 油 工 艺设 计 提 供 了重 为 要 的理 论 依据 。 螺 杆 泵井 抽 油 杆 柱力 学 分 析 , 是进 行 抽 油杆 柱 优化设 计 的基 础 L 。螺杆 泵井 抽油 杆 与抽 油机 井螺 2 ] 杆 泵在 受 力 形式 上 有 很大 区别 , 油 机井 抽 油 杆是 抽 上下 往 复运 动 , 拉强 度是 抽 油杆 的主要 指标 , 抗 而螺 杆 泵井 抽 油 杆 的主 要 运 动形 式 为 旋转 运 动 , 油杆 抽 柱不 仅 在轴 向上 受力 , 且还 要承受 负载 扭矩 [。 而 3 为 ]
3 . 8/ , 0 2 td 其泵 效 也 所 有 提 高 , 由之 前 的 3 . O 上 1 9
式中:。 F一液柱轴向载荷 , p 1 N;j 一第j 级抽油杆 + +1 下端受到 的流体压力, ad一第 j 抽油杆直径 , P ; j 级 m;r 一第 j 级抽油杆直径 , d一螺杆泵截面 d+ j +1 m; 的 当量 直径 , d m; 一最 下 一级 抽 油 杆直 径 , m一 m; 抽油杆 组合 的总 数 。 井筒 内流体流动引起的的摩擦载荷可 以表示
[] 刘明尧. 2 游梁式抽油机精确动力 学分析的新方 法[]石 油机 械 ,972 (1 :~6 J. 1 9 ,51 )5 . [] 张琪. 油 工程 原 理 与设 计 ( 一版 ) M ] 东 3 采 第 [ .
营 : 油大 学 出版 社 ,0 0 1 O 1 4 石 2 0 :O ~ 0 .
为:
升 到 3. 3 , 4 3 取得 了一定 的成效 。 通 过 对 以上两 组 油 井 示 功 图 的对 比分 析 , 下 在 内罩 式 防 气装 置 前 ( 侧功 图所 示 )功 图显示 有 气 左 , 影 响 或供 液 不 足 , 过对 当时 动 液 面和 泵深 的数 据 通
状 , 2 0 年 阶段性 的将 内罩 式 防气装 置 分别 应用 在 09 于1 6口油 井 中 , 经过 试验 性 的应 用 , 果证 明 , 结 内罩 式 防气 装置 可 以有 效 提 高抽 油 泵 泵效 , 而 改 善 抽 从 油 泵工 作状态 提高单 井产 液量 。
核 实 , 排 除 供液 不 足 的 可 能性 。分 别 通过 检 泵 作 均 业 , 下入 内罩 式 防气装 置 , 并 进行 阶段 性 的抽油 生产 产量跟踪 , 跟踪结果显示, 在使用 内罩式防气装置后 ( 侧 功 图所 示 )所 选 油 井 的相 应 日产 液 量 及泵 效 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