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汇编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2
姓名:班级:编号:滋蕙090822
1. 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通过殿试录为三甲的,都称进士。
B.“漕运”是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地方的运输方式。
C.“献俘”是一种军礼,军队凯旋,向皇帝敬献战俘,以示战功。
D.“檄”是一种重要文书,其用途主要是任命各级官员、征召晓谕或声讨揭发罪行。
2. 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它是儒家核心经典之一,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B.进士,是指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者。凡殿试应试者谓之举人,中试者称为进士。及第者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C.知制诰,官名。唐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者起草诏令,其余仅备顾问。宋翰林学士虽都起草诏令但也带知制诰衔,称为内制。
D.迁秩,官员晋升品阶。秩,本来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官员品阶。
3.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又称《书》,是“三坟五典”遗留著作。“五经”、“六艺”中都包含这部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B. 郊祀,中国古代君王举行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年中某些重要的时日,君王带领诸大臣依据礼法于国都郊外祭祀上天,为百姓和国家祈福。
C. 枢密,即枢密院,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其行政掌管为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D. 太傅,皇帝或皇储的老师,在古代品级很高,常为“三公”之一。西周开始设置,在各个朝代权柄大小不同,有时甚至为虚衔。
4.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古代武官官职名称,汉朝时已有此官,其职位仅次于将军。后世其地位虽有降低,但还是一直作为高级军官的称号。
B.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年号的,亦称“改元”。
C.勤王,指为王事尽力;也指君王有难,而臣下发兵救援君王,文中即为此意。D.丁卯,在文中属于干支纪日;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古人拿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5.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指史官给历史人物写传记的一种写法,符合古时候对历史人物的名字避开不直接称谓的习惯。
B.孝廉:根据儒家的思想,汉代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C.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朝廷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授予符节、节钺的过程仪式常被称为“假节”,被授予符节的大臣被称为“持节”。D.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西汉时一般指司马、司徒、司空。6.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
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B.“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道”
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
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
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
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
“五服”。
7.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指在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将进士分为三甲,即状元、榜
眼、探花。
B.神宗是庙号,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使用的名号,有别于用以褒贬善恶
的谥号。
C.夏指西夏,是曾与北宋对峙的政权,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喻之
为“天狼”。
D.知郓州即担任郓州知州,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
称知州。
8.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衰绖,也写作缞絰,意为丧服,衰、绖两者是丧服的主要部分。文中指谢
枋得因母亲去世正在服丧。
B. 传,指《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一部纪传体史书,和《公羊
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左传》。
C. 甲子,为干支之一,干支顺序为第一个,古人用天干(十个)和地支(十
二个)搭配的方法纪年,有时还可以纪日,而纪时则可以单独采用地支的做法,
如“子时”。
D. 南人,元代统治者把全国人民分为四等,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
南人。南人指原南宋统治下的汉人以及当地各土著民族人民。
9.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指将军之旗,也指军队主将所在位置或官署,在这里指的是突厥王庭。
B.“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情况下指升职,而“左迁”、“迁谪”则指的是贬官。
C.“娼赠”指在别人办丧事时赠送的财物,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对家属的安慰。
D.“司空”于西周始置,为虚衔,无实职,一般只用于加授给年高望重的大臣。
10.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皇帝年号,例如康熙、雍正、乾隆等也是年号。
B.左拾遗,谏官,又称言官,隶属谏诤机构。古代右拾遭高于左拾遗。
C.贡士,是参加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第一名称为会元。
D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是大部之一。
11.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汉朝时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称为敕,南北朝后专指皇帝诏书。
B.领,有兼任官职的意思,表达同样意思的还有带、摄、知、判、征等词语。
C.台阁,汉时指尚书台,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和阁臣,常与“公府”并举。
D.开府,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系三公所享殊遇,故“仪同三司”。
12.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子孙犯罪,可折其功过予
以赦减。
B.总兵官,是明代朝廷战时临时任命的官职。总兵官将领可调动军队,组织
作战。
C.府,在各朝代涵盖区域不同,府在唐代隶属于道,宋代隶属于路,明清改
州为府。
D.屯田,是汉代以后历代政府为增加中央财政收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
耕作制度。
13.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里巷”有乡邻之意。“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说法不
一,历代也有变化。《周礼》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
B.“畿”,指古代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来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京畿”“畿辅”都指京城附近地区。
C.“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
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D.“祟祯”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从汉武帝
开始,此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
14.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
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 卒,士兵的旧称,属政府正规编制的部队。士兵需要有勇敢无畏的精神就
是不怕死、有虎劲。
C. 郡,东汉末形成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州起源于汉武帝所建部
刺史监察制度。
D. 仲尼,即孔子,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倡导“性善论”思想。
15.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是“行在所”的简称,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到之
地。
B.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占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
告诫臣僚等。
C.诸侯,古代帝王的兄弟子侄的统称,文中“诸侯”指拥兵一方的割据势力。
D.蓍龟,古人以蓍草、龟甲占卜吉凶,因此合称“蓍龟”来指代占卜,此词
也可以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16.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
上绯袍;而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代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 节度使,官职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
故称“节度使”。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不负责民政。
C. 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
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御林军
等。
D. 吐蕃,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它的实际
立国者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因此吐蕃与唐朝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