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lucky外国教育史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第十四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课外作业
阐述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评述19世纪科学教育思想。
试述19世纪美国公立教育运动及其代表 人物的有关观点。
参考书目
第斯多惠著,袁一安译;《德国教师培 养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斯宾塞著,胡毅、王承绪译;《斯宾塞 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版,
• 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
• 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 重视实物教学
解读《教育论》
(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 • 提出教育预备说 •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二)智育
• 教育必须适合儿童心智演化的自然过程
• 教学原则和方法
(三)德育
• 提出德育的原则
重视科学教育与自由教育的平衡
第四节 19世纪的美国教育
一、教育发展概况 (一)教育管理体制的变迁 • 学区制的兴衰 • 州教育领导体制的建立 • 联邦教育机构
(二)初等教育的发展 公立教育运动的兴起推动了美国初等教 育的发展: • 建立地方税收制度 • 强迫入学 • 免费教育
(三)中等教育的发展 19世纪上半叶,文实中学是中等教 育的主题,19世纪下半叶,公立中学逐 步取代文实中学。
三、第斯多惠论教育
(一)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 天性或天资
• 教育 • 自由自主
(二)论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自我完善。
(三)教学论
1. 形式教学和实质教学 形式教育:能力 实质教育:知识
讨论题
教学是以发展智力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
2. 教学原则
(三)论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教育学对社会学有明显的依赖性

19世纪的日本英语教育及启示

19世纪的日本英语教育及启示

19世纪的日本英语教育及启示【摘要】19th century Japan saw the beginning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education went through various stages,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political motives, national modernization efforts, and the opening of Japan to the Western world.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xtbooks were used to facilitate English learning, with varying success rates in terms of student reactions and effectiveness. The experience of learning English also led to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improved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关键词】19世纪、日本、英语教育、发展历程、影响因素、教学方法、教材、学生反应、成效评估、国际交流、跨文化理解、启示、语言教育、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教学方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19世纪是日本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迅速推进现代化建设。

在这个时期,日本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其中包括英语教育。

19世纪的日本英语教育在现代日本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日本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19世纪初期,日本对英语开始产生兴趣,日本的一些领导人开始意识到学习西方语言的重要性。

外国教育史讲义10——19世纪主要发达国

外国教育史讲义10——19世纪主要发达国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10——19世纪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19世纪,英、法、德、俄、美、日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

这一时期,这些国家涌现出一批反映时代要求的政治家、教育家,他们对教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当然,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教育发展的进程是各有特点的。

第一节英国教育19世纪,英国的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社会背景,如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完成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工商业界出现了一个新的中产阶级、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统治阶级考虑劳动者子女的教育权;新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等。

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推进了教育的变革。

一、公学改革(一)19世纪初的公学改革公学是英国教育中颇具特色的部分。

准备进公学的学生一般在8岁左右进寄宿预备学校。

13岁左右进公学。

当时预备学校和公学存在着一种“费格”制度,即低年级学生受高年级学生差使,·为高年级学生服务。

通过一年年磨炼,低年级学生逐渐登上级长、舍长或竞赛队长的地位,开始享有服饰、胸章等方面的特权,并可差使低年级学生为自己跑腿服务。

学生忍辱负重,养成坚韧、自信、冷静、可靠的性格特征,成为“公学人”(PublicSchoolMan)。

公学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但是,19世纪初,它存在着许多弊端。

在课程上,公学注重古典学科,忽视实用学科。

这种局面是公学承担的使命密切相关的。

英国统治阶级素来重视绅士教育,为此,他们特别注重性格培养,相对来说,忽视实际技能的教育。

经济的发展使这种局面遭到了科学界、工商业界的批评。

在教学方法上,校长、教师往往依靠棍棒维持学校纪律,然而,它有时引起了学生的反抗,如伊顿公学校长基特博士经常对学生实行鞭挞,愤怒的学生砸烂了他的书桌。

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对传统的公学制度进行批评。

批评者认为,当时公学只知培养显赫人物,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暴君就是奴才。

(完整)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文档

(完整)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文档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体在公元前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成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判断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创立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获取了必然的睁开。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相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授课,管理十分严格。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之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授课方法比较重视师徒教授。

公元3 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辈认识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挖掘和研究。

平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与巴比伦同样,古埃及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科学已经有了必然的睁开,在天文学上能划分恒星和行星,还制作了天体图和太阳历;数学上,采用了 10 进位的计算法;医学上的木乃伊制作;建筑方面的金字塔的建筑都是人类史上的杰作。

一般以为古埃及成立的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

1、历史背景①地处泥罗河流域,农业兴隆天文学:察看天象,展望气侯及河水泛滥的同期成立科学几何学:丈量田亩、建筑庙宇、房舍水利学:灌溉知识系统医学:制造木乃伊、医疗地理学:对外贸易、军事远征②前 3500 年进入妈奴隶制社会,统治者〔法老〕采用配置大小官吏,加强国家机器,推行对外侵略和宗教统治,这些知识要有特地的机构教授。

③文字出现:图形文字→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2、学校种类:最早成立的学校是宫廷学校:培养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学成后充当官吏,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

到了中王国时期,一些政府机关在机关内部附设职官学校,招收贵族及官员子弟,以政府办公地方为校址,官吏充当教师。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于1907年在公寓内创办了“儿童之家”,把教育缺陷儿童的方法加以 修改后用于幼儿园年龄的正常儿童,再次获得成功。
杜威一生勤勉,著有40本著作和700多篇论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实用主义思想 体系,内容涉及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伦理学、美学、科学哲学和教育哲学等。
一、 生平、著作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 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1. 实用主义经验论
“杜威开创的哲学致力于将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 杜威反对传统哲学中的各种二元对立,如心与身、主观与客观等,而将“经验” 作为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 杜威认为,所谓“经验”是一个具有“两套意义”的字眼,是主体和客体、物质 与精神的统一体,包括经验的事物和经验的过程。
(二) 课程与教材
杜威提出应把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而不是把科学、文学、历史、地理等作为学 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应将烹饪、缝纫和手工等引进学校。“从做中学并不 是指用手工来代替课本的学习。”
杜威的意图是希望把这些手工活动作为一种媒介,把儿童引入更正式的课程中, 这样就可以抓住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 教学论
(一) 做中学
教育的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能力。使儿童认识到其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 是让他去实践,使他从事那些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主要的典型的活动。如果承认教 育的自然的发展进程,就总是从包含着“做中学”的那些情境开始。
应当注意的是,杜威的“做中学”方法可能只适合于4—8岁的儿童。
四、 教学论
教师和书本不再是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实际上整个身体都成了知识的 源泉,而教师和教科书则分别成为发起者和检验者。
四、 教学论
(二) 课程与教材
杜威意识到,以“做中学”为原则的课程与教材的关键问题,是有必要把经验的 逻辑方面和心理方面区别开来并联系起来,亦即使教材心理化。

十九世纪法国教育

十九世纪法国教育

中等教育课程变化趋势
1. 重视和维护古典主义传统,为中央集权设 置庞大的官僚机构培养文职服务; 2. 适应国际资本竞争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不 断增设相应的教学科目,并提高他的地位 和所占比重
高等教育学校
专门学校:巴黎理工学校
巴黎师范学校
巴黎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大学: 巴黎大学
巴黎理工学校
巴黎师范学校
意义
《费里法案》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的 发展确立了方向,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 的普及。
发展的原因
19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受到拿破仑第一帝国 政府的高度重视,大批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纷纷
创办并成为主要中等教育机构。
国立中学(中央政府)
中学
市立中学(地方办)
中等教育的发展
1. 1852 课程设置出现文、实分科。 2. 1865~1866放弃文、实分科,该 设为类似德国实科中学的中等教 育学校(实科性质 1891年称为 现代中学)。 3. 1898经过教育委员会调查,确定 :限制古典课程的范围,减少学 习古典文科的人数;肯定现代课 程的价值。
《基佐教育法》
七月王朝时期,索邦大学教授库塞 在赴德国考察教育后,向政府建议 制定法令以发挥地方在教育管理方 面可能发挥的作用。时任教育部长 的历史学家基佐在以其名字命名的 教育法案中有以下规定
规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2. 3. 4. 扩大初等教育规模(每一乡区设一公立小学) 保证初等教育经费(地方政府、家长、国家) 培养初等教育师资(每郡设师范学校一所) 在地方设立小学教育检定委员会,教师资 格标准的确立权掌握在国家手中。
巴黎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总结
1. 初等教育:教育世俗化 2. 中等教育:多样化、实科化 3. 高等教育:专业化、等级性、古典性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各国教育(下)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各国教育(下)

二、 战后美国教育
(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
2. 《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
① 各州必须在12年内(即在2014年前)使所有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成绩达 到熟练水平。
② 各州必须为所有中小学学生制定具有挑战性的学术标准。 ③ 对所有3—8年级的学生进行年度数学和阅读考试。 ④ 实行严厉的奖惩制度。
二、 战后美国教育
(一) 《国防教育法》与中小学课程改革
战后美国大致经历了三次教育改革:第一次教育改革是20世纪60年代的中小学课 程改革,把高、难、新的科学知识充实到教材中;第二次教育改革是1976年的“回 到基础”教育运动,旨在恢复传统学校的基础学科教学;第三次教育改革是20世纪 80年代以来进行的以小政府、大市场为主导理念,为减少财政开支和提高教育质量 而进行的教育改革。
二、 战后美国教育
(二) “生计教育”和“回到基础”
2. “回到基础”教育运动
① 小学阶段强调读、写、算的基本技能训练。中学阶段集中学习英语、自然科 学、数学和历史。
② 强调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③ 成绩卡要用传统的等第评分法或百分制记分法并定期发给学生,经过考试证 明学生确已掌握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后方可升级或毕业。 ④ 取消选修课,增加必修课;取消点缀性课程,如泥塑、编织和做布娃娃等; 取缔新数学、新科学和电子玩艺教学等;取消学校的社会服务性项目。 ⑤ 重新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等。
二、 战后美国教育
(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
4. 美国新课程标准运动
由于美国教育的分权体制,美国新课程标准运动是两种不同的学校改革运动的暂 时和松散的联合,一种是绩效改革运动,一种是课程改革运动。
新课程标准推动下的12条相互联系的教学原则: ① 学校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教育的最佳起点是学生的兴趣、关注的焦点 和存在的问题。 ② 学校要反复强调体验性的学习。 ③ 所有学科的学习都必须是整体性的。 ④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是真实性的。

第十四章19世纪欧美教育20150512

第十四章19世纪欧美教育20150512

内容 每乡设立一所初等 小学,每个城市设 立一所高等小学, 地方有权征收特别 税,若经费不足, 国库补给。各省设 立师范学校规定教 师工资最低限额。
影响 这法案颁布 后,那一时 期小学和师 范学校数目 大增,从 1836起还设 立了女子小 学。
意义 《基佐法案》推动 了法国初等教育的 快速发展,也为这 一时期的法国教育 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的法力保障。推动 了法国初等教育和 师范教育的发展。 为法国初等教育的 发展指明了方向, 并且为法国国民教 育的发展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二、涂尔干论教育
• 埃米尔· 杜尔凯姆(1858年-1917年),又译为涂尔干, 迪尔海姆,法国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是《自杀论》及《社会分工论》 ,《教育与社会 学》
理论家可能全然没有实践技能,把一个班交给蒙田或卢梭,就不是明智之举。
• (一)论教育功能——人的社会化 • 培养人才,整合社会,集体意识。培养个人使其 具备作为社会成员与特定群体成员所必须具备的 身心状况。 • (二)论道德教育 • 道德与宗教分离,进行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唯理 教育。 • 道德教育时机在小学阶段,任务是把社会群体的 道德价值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规范。 • (三)论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关系 • 依赖性
第二节 19世纪的法国教育
• 一、教育发展概况 • (一)确立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 拿破仑出台了《关于帝国大学的政令》,规定 设立帝国大学负责帝国的公共教育事务。 • 1833年《基佐教育法》 • (二)初等教育的发展 • 初等教育呈现阶段性的特点,获得快速发展。 • 1882年颁布《费里法案》,确立了国民教育义 务、免费、世俗化三项原则。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发展性教 学原则
教育思想

第十四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要点

第十四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要点

(一)论教育功能
• 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 促使个体所隐藏并竭力想要表现出来的 能力得到显示 • 将个体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各种能力, 进行代际间的传递
(二)论道德教育
应在小学阶段这一最佳时机,培养儿童 具有“社会人”所必备的道德品质。即 把社会群体的道德价值取向内化为个体 的道德行为规范。
(一)论教育目的与课程

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
与五种活动相应的五种类型的课程: 第一类,生理学和解剖学 第二类,逻辑学、数学、力学、化学、 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 第三类,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 第四类,历史 第五类,文学、艺术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 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 • 儿童所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 历史人类的教育一致 • 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
• 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
• 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 重视实物教学
解读《教育论》
(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 • 提出教育预备说 •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二)智育
• 教育必须适合儿童心智演化的自然过程
• 教学原则和方法
(三)德育
• 提出德育的原则
三、赫胥黎论教育
(一)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大部分学校和所有大学所提供的教育, 仅仅是一种狭窄的、片面的和实质上无 教养的教育。
(二)科学教育与自由教育
1. 科学教育包括:
自然科学
能提供科学方法上的训练
2.如何进行科学教育: 第一,恰当地选择论题 第二,注重实际的教学 第三,训练一些有实际经验的老师 第四,安排充裕的时间
• 遵循自然原则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A)19世纪末期以来一直到二战以后,美国同时存在着两种师范教育体制:一种是以培养师资为唯一目的的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师范学校和师范学院);一种是由具有多种培养目的的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的教育系和教育学院培养师资。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被取消,后一种师范教育体制保留至今。

其根本原因是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未能处理好师范教育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平衡与协调问题,过于强调师范性,而在学术性方面一直较为薄弱,造成了美国中小学教育水平的下降,因而在二战后美苏冷战进行军备竞赛和科技竞赛的国际背景下最终被淘汰。

他在论文的末尾指出,美国师范教育体制发展与改革的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是:一、师范教育体制应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适时作出调整与改革;二、师范教育应处理好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动态的协调统一问题,尤其应重视对师范生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培养“学者型教师”;三、采用什么样的师范教育体制应根据本国国情来决定。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张聚国美国的师范教育体制在它最初发展的一个半世纪里,随着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迁,经历了重大调整与变革。

原先以培养师资为唯一目的的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最终为历史所淘汰。

师范教育成为具有多种培养目的的综合大学和文理学院的部分职能。

探讨美国师范教育体制演变的过程与动因,对于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一、两种师范教育体制的长期共存世界各国的师范教育体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又称封闭式师范教育体制),由独立的、单一职能的师范院校培养师资;非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又称开放式师范教育体制),由具备多种教育职能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师资;定向型与非定向型混合体系,由独立的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一起培养师资。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半个多世纪里,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与非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长期并存,共同承担着美国师范教育的任务。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

第16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16.1 复习笔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当时欧美国家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文化等方面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综合反映;是欧美社会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一、新教育1.新教育的由来及发展(1)新教育运动始末“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德比郡开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此后,许多教育家进行实验并提出了重要的教育思想。

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国际新学校局作为联络中心;1921年在费利耶尔的发起下,在法国的加来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出版《新时期的教育》杂志,宣传新教育理论。

二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2)新教育中的著名实验①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学校以11~18岁男孩为对象,以把他们造就成新型的英国各种领导阶层人士为目的。

学校课程包括体力和手工活动、艺术和想像力的课程、文学和智力课程以及社会教育和宗教、道德教育。

②德国的利茨于1898年在德国哈尔茨山区的伊尔森堡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教育之家,以后德国先后出现了以他的学校为模式的许多新学校,形成“乡村之家运动”。

③1899年,法国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德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

该校重视“小家庭”式的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开设各种正规课程的同时,还从事体力劳动和小组游戏,尤其重视体育运动,因此又有“运动学校”之称。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

该校第一任校长安德 鲁· 怀特指出:“他的毕 业生将充实到立法机构, 成为各报纸的职员,打 入美国各市、县委员会。 一旦他们统治了社会, 腐朽将中止,纯粹的美 国理想将获得成功。”
康乃尔大学的专业学科和课程内容分成两个部 分:一个为特殊科学和技术部,包括农业、机 械工艺、医学、法学和教育等九个系;另一个 为科学、文学和艺术部,设有5个不同的普通 课程计划,还包括一个选修课程计划。 从其所设的科系和课程来看,康乃尔大学的办 学思想基本上体现出两个特点:其一是世俗性、 职业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其二是科系课程设置 的范围宽泛,必修选修课并举。就这两个方面 而言,康乃尔大学的办学思想与实用和技术主 义的思想是吻合的,也代表了19世纪大学主流 思想一个重要的方面。 高等教育民主化与实用化方面的贡献。
教派的控制和束缚)。
“通过弗吉尼亚大学的缔造者—托马斯杰斐 逊的努力,世俗化的观念被纳入到美国高等教育
之中。…….杰斐逊的大学改革计划对于美国的
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明确表达了大
规模发展高等教育、政府扶植高等教育、高等教
育摆脱宗教控制、高等教育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希 望从事的职业等观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史学
“吉尔曼校长,你的首要的成功和 成绩在于建立一所研究生院,这所 学院不仅本身是一所力量雄厚,具 有发展潜力的学院,而且使这个国 家每一所大学的艺术和科学系充满 了生气。”
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提倡学术研究,以柏
林大学和莱比锡大学为范例,被誉为设
在巴尔的摩的德国大学。
霍普金斯大学的意义
*美国大学时代的开始; *使开展研究生教育成为学院变为大学的标志; *使学者们第一次能够在自己的专门领域把教学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

外国教育史听课课件

外国教育史听课课件
外国教育史
何谓导生制?
(二)初等教育的发展
导生制盛行
1833年《工厂法》
1870年颁布《初等教
育法》,标志英国国民 制度的正式形成。
外国教育史
(三)中等教育改革
捐办文法学校
公学的改革
英国著名私立中学 伊顿公学
外国教育史
(四)高等教育的发展
新大学运动 大学推广运动
伦敦大学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教学原则 遵循文化原则
应该注意包罗万象的全部现代文化,
特别是当地特有的文化
将遵循自然和遵循文化协调起来,遵
循自然是最高原则
外国教育史
四、论教师
重视教师地位和作用,竭力提倡形成
尊重教师的社会风尚,同时提高对教师 自身的要求:
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完善
有崇高的责任感 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
(四)高等教育的发展特 点
私立为主,公、私并重
办学规模小
新兴农工学院的发展
约翰.霍普金斯 大学 外国教育史
研究性大学的创建
二、贺拉斯.曼论教育 (一)教育作用与目的
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
(二)教育内容
德育、智育、体育、政治教育和宗教教
育等
(三)师范教育
在马萨诸塞建立第一批公共师范学校
外国教育史
(三)中等教育的发展
寻常高中 高等高中
(四)高等教育
东京大学、帝国大学
早稻田大学 (五)师范教育
寻常师范学校 高等师范学校
外国教育史
早稻田大学
日美学习外国教育之相似之处
学习背景相似:严重的民族危机,教育水平
极端落后
学习目的相似:促进本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发展,福国强兵

第二节19世纪法国教育

第二节19世纪法国教育

第二节19世纪法国教育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在法国乃至欧洲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开始在法国建立。

大革命时期提出的一些教育改革方案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它们对19世纪的法国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整个19世纪期间,法国政治斗争非常激烈,政权更迭频繁,先后出现了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巴黎公社、第三共和国。

法国的教育事业也步入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

19世纪法国拿破仑时期的教育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执政府,并任第一执政。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自称皇帝,开始了军事独裁统治。

拿破仑上台后非常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巩固专制统治和服务国家的工具,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推行教育改革。

他在教育领域的最突出的贡献是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

拿破仑的教育改革包括许多方面,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其整个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为此,他先后颁布了《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法》(1802年)、《创办帝国大学令》(1806年)和《帝国大学组织条例》(1808年)。

在《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法》中,政府重申,教育是免费的、公办的;通过严格审查的公民可以开办学校。

至于帝国大学,它并不是通常所说的高等院校,而是负责管理帝国公共教育事务的全国最高教育管理机构。

帝国大学的大校长为全国教育界的最高首脑,由皇帝亲自任命。

帝国大学的办事机构为大学评议会。

另设有若干名总督学,巡视各大学区的工作。

帝国大学负责管理全国所有学校的审批,就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师任免等作出统一规定,并监督执行。

根据法令,全国被分为27个大学区。

每区设一个学区长,下设学区评议会,管理各区教育事宜。

帝国的所有教师均为国家公务员,享受政府俸禄。

通过上述改革,拿破仑在法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外国教育史参考

外国教育史参考

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的内容有:1、忍耐劳苦。军营的制度极其严酷。儿童一进入军营,就被编入严格的军事组织,过着艰苦的生活。他们穿着单薄,光头赤脚,晚上睡在芦苇垫上,吃少量的食物。管理者甚至故意让儿童忍饥挨饿。作为教育的一个策略,便是鼓励他们去偷公共食堂的食物,以不被抓到为荣;一旦被抓住,便要遭到毒打和挨饿的惩罚。用这种残酷的方法训练儿童,目的是要培养儿童的勇敢、机敏的品质。2、忍受鞭打。鞭打也是教育手段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违犯纪律的儿童要接受“执鞭者”的鞭挞。而且任何一个斯巴达公民都有权去鞭打一个有过失的孩子。更主要的是,当孩子成人时,还要到专门的神殿去接受鞭打的考验,并不得喊叫或有其他怯懦的表示,有人甚至为此丧生。通过此关的人便成为“神坛胜利者”。3、体育训练。体育也是为军事服务的,与军事技能相结合。体育的训练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因此斯巴达人能长期取得奥林匹克的优异成绩。体育训练的项目有:跑步、跳远、扔铁饼、掷标枪、狩猎等。斯巴达人的体育训练极为严格,只重军事目的,不顾及人的全面发展。当儿童进入青年时期,训练就更为严格、残忍。4、秘密行动。这是一个特殊的训练项目,即派斯巴达青年去屠杀奴隶希洛人。在夜间乘人不备时潜入奴隶集中的地方大肆屠杀,有时白天也如此。除了残杀,还采用各种手段侮辱希洛人,以此激起青年对奴隶的鄙视,培养他们凶残的品性。
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需要,斯巴达人高度重视教育,建立了以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为目的的教育制度。这种教育不重视人的智慧的培养,而是经过长期严格有序的军事训练,使年轻一代成为忠于祖国、勇敢善战、对奴隶残暴的军人。斯巴达的教育由国家控制,家庭几乎不承担教育的任务。孩子出生后,由部落的长老检查其身体状况。健康的被留下来,由父母抱回家抚养;体弱病残的就被扔到山谷里去。在家庭养育中,由母亲或保姆负责,主要任务是让孩子健康成长。7岁时,家庭的抚养及教育任务便结束了,孩子被送到国家教育机关接受教育。男孩从7岁至18岁受教育的场所是军营。在军营里,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强制的道德灌输使年轻人成为勇敢、坚忍的爱国战士。

第六课 17、18、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一)

第六课 17、18、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一)

(3)中等教育改革 中等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学校设置和课程结构上,有两个重要 的报告: 一个是19世纪60年代初克拉雷顿委员会对九大公学进行了 调查,形成了克拉雷顿报告,主要内容是课程中仍以古典课程 为主,但是英语、现代语、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受到重视。 另一方面就是公学董事会机构的改革。 一个是汤顿报告,提出按三类社会阶层设立三类中学,第 一类是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子弟设立,为大学做准备;第二类是 为中产阶级子弟设立,培养商业、法律、医生等专业人才;第 三类是为中下层贫民子弟设立的中学,培养的是从事普通职业 人才,这份报告没备采纳,但是对后来中等教育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
2、19世纪英国教育概况 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第一 次工业革命,英国的大机器生产 逐渐取代手工操作,英国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后 半期,英国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 向垄断资本主义过度,经济、政 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给教 育观念和制度也带来了变革,主 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工业革命对教育的需求是什么?
(1)国家干预教育的开端 19世纪以前,英国政府很少干预教育。国民 教育的权力集中在教会手中。19世纪初,不同 的社会势力和思想家对政府是否应该干预教育 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教会、政客、思想家都反 对政府干预政治。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有的管理体制已 经明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自 由 主 义
分班教学 考入伊顿的学生基本都是尖子,但不等于每个学生的天 分、特长、爱好都一样。“分班制”就是为了避免成群教育 的粗略。 学校从每个学生考入伊顿的第一个成绩起,在英语、数 学、法文等每一学科下分别分出等级(班),一般14级,较 小的学科相应减少。它与笼统的快慢班不同,一个学生不是 被笼统地归在快或慢的班里,而是每一科在不同的班级里。 如进入第一班的学生,即证明他在该科目上已经有了超强的 天分和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机会。而14班则 相反,证明学生在该项目上天赋和能力较弱,缺乏自学能力。 老师就要加倍细致、耐心,有时要一对一地个别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实施综合教学大纲的同时,相应地改变了教学方法,开始采 用所谓劳动教学法,即 在自然环境中,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进行教学。 主张废除教科书,广泛推行 “ 工作手册 “ 活页课本 ,, 和 “ 杂志课本 ” 等。
(3)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主张取消班级授课制而代之以分组实验室制〈即道尔顿制〉 和设计教学等。
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 坚信教育可以重塑个人,可以改造自然和社会,这些都表现人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 值被充分肯定。
同的特色, 如意大利的 人文主义与 北欧的人文 主义就有异 同(后面思
2、古典主义
维导图中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 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 “ 复古 ” ,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具 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第23页
进同一类型的学校,全都有权沿着这个阶段升入高 一级的学习。 (2)强调 “ 新学校应当是劳动的 ” ,并且把劳动列入学校课程,使学生通过劳动能 “ 积
极地、 灵活地、 创造性去认识世界 ” 缺点:《统一劳动学校规程》取消了一切必要的、 合理的教学制度,取消教学计划,完全
第三部分:外国教育史笔记
’,.,
第一章z古希腊教育
第二章z古罗马教青
第三章z 西欧中世纪教青
第四章z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第五章z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z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教青的发展
第七章z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外国教育史整体知识点脉络】
1、教育思想史。 2、教育实践史。 3、 教育制度史。
古代外国 教青思想
(3)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 〈三〉雄辩家的培养方法。
西塞罗强调练习和模仿在雄辩家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他主张要进行经常的模拟演说, 同时要勤于写 ·作, 用写作来磨练演说。 他认为写作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转移到演说能力中A
7 、宗教教育依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反对残害人性的基督教,主张人们崇尚自然。
无用,倡导实际效用;反对过分依赖书本,倡导行动实践:反对强制压迫,倡导自然发展。
第二节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10、16苏州论,13东北论,14江苏简
一、人文主义教育的匮跚10、13山东简,队11、17天津筒,10杭州筒,10西南筒, 第 一 节介绍
11华东筒,12华南简,12南京筒,13苏州筒,15湖北大学简,16福建论,17陕西筒,17
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t (二〉蒙台梭利的自由纪律观
儿童生命潜力的白发冲动表现为自由活动。 自由是蒙台梭利方法的最基本原则。 她认为
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但并非任何自由活动都能导致良好的纪律, 只有 身心协调的活动才能导致纪律。 蒙台梭利把这种活动称作 “ 工作 ” 。 自由、 工作和纪律, 它 们通过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
由、 营养、 快乐与便利的环境。 具体标准是:
①有规律、 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②提供有吸引力的、 美的、 实用的设备和用具:
③允许儿童独立活动、 自然表现, 使儿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④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⑤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⑥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四〉总评价z
蒙台梭利继承和改造了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倍尔等教育家的思想, 运用当时医学、 生理
优点:综合教学大纲力图通过单元教学形式,把学校的教学工作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 来,彻底克服旧学校教学与生活完全脱离的缺点,并加强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 , 培养儿童自 己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自觉的劳动态度。
缺点:综合教学大纲实际上破坏了各门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曲解了教学活动与 现实生活 之间的联系 , 因而削弱了学校中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的读写算能力的训练。
第三节 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各校真题未考过, 非重点, 了解〉 一、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简答题〉 (各校真题未考过, 非重点, 了解, 最好记忆〉
西塞罗是共和后期的政治家、 雄辩家、 文学家、 哲学家。 教育著作《论雄辩家》中论证了培养雄辩政治 家的教育思想。
(一〉关于雄辩家的定义 西塞罗认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他在《论雄辩家》一书中, 给雄辩家下了定义, 认为雄辩家应 当是一个能就目前需要运用语言艺术阐述任何问题, 以规定的模式, 脱离讲稿, 伴以恰当的姿势, 得体而 审慎地进行演讲的人。 (二〉雄辩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西塞罗认为, 要想达到雄辩家的要求,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学、 实验心理学的知识和自己的实验, 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 她的方法强调儿童和选
择活动的自由, 相信儿童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视儿童早期智力的发展, 所有这
些都是当时盛行的传统教育的有力挑战, 推动了 20世纪初蓬勃兴起的新教育运动。
三、 蒙台梭利和福禄培尔的比较
1、蒙台梭利与福禄培尔教育理论的相同点z (1)他们都受卢梭的影响, 主张儿童本位, 强调教育中自由及活动的重要性, 反对传统教育
第二节 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各校真题未考过, 非重点, 了解) 公元 30 年, 罗马进入帝制时期, 为了把学校作为统治工具,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对学校进行了一些
改革。 (1)建立统一 的国家教育制度, 一 切学校由国家管理, 把学校大部分变为国立的, 对私立学校进行监
督, 教师由政府委派, 把教师变为国家官吏。 免除兵役劳役, 发放津贴。 (2)改革学校培养目标, 小学培养忠于帝国的顺民, 文法学校、 高等修辞学校培养国家宫吏、 书吏。 并 出现拉丁文法学校。 (3)加强宗教教育。
优点:对克服苏联普通学校工作中存在的缺点,进 一步改进学校教学,教育工作,提高教
第42页
k、
期。 第二阶段z从6岁到12岁, 是较平稳发展的时期。 开始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一时期
最适直学习, 开始形成学习技能和艺术技能, 产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感。 第三阶段z从12岁到18岁, 称为青春期。 这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又一重大变化时期, 是
旧学校的形式主义、 脱离生活实际的倾向,要求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强调全 面发展儿童个性,充分发挥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这 一切不仅对苏联教育、 教学 工作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 , 而且在国外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五、 20 世纪 20 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历年真题从未考过,非重点,了解〉
的是一 些人 文主义教育
山西筒,17湖南筒,18华中筒,18四川简
家, 不同地
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 4世纪初期到17世纪中叶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 域和不同发
h、
向封建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体系发动的 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被复兴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古 展阶段有不
典知识的非基督教的世俗学科。 1、人文主义
1智者
�古希腊三哲z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l 古罗马教育家z 西塞罗、 昆体良
英国E 洛克、 斯宾塞

近代外国

教育思想

法国 E 卢梭 德国z赫尔巴特、 福禄贝尔 美国E 贺拉斯·曼 日本z 福泽谕吉
捷克z夸美纽斯
瑞士z裴斯泰洛奇

苏联z 马克思、 恩格斯
梅伊曼、 拉伊
凯兴斯泰纳
现代外国
蒙台梭利
Cl)广博的学识。 雄辩家要有全部自由艺术和各种重要的知识。 全部自由艺术是指文法、 修辞、 算术、 几何、 天文、 音乐等学科:各种重要知识则是指政治, 各国政治制度、 法律、 军事和哲学等。
(2)在修辞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 决定演讲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是遣词造句以及整个演说词的文体结 构。 所以在修辞方面要求表达正确, 通俗易懂, 优美生动, 语言与主题相称。
1、 学制调整: 将原有的统一劳动学校制度变成了四年制小学、 七年制小学、 九年制小学和中等技术学
校 , 增加学制的灵活性,促进了各行各业人才的培养,满足了日益发展的经济建设的需要。 2、1921-1925年国家学术委员会的科学教育组编制并正式公布了《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 纲》z
(1)这个大纲不同于以往的各种大纲,它完全取消学科界限,将指定要学生学习的全部知 识,按自然、 劳动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综合形式来排列,而以劳动为中心。
废除考试和家庭作业,不正确地解释了教师的作用,过高地估计了劳动在学校生活中的地 位,宣称 “生产劳动应当成为学校生活的基础 ” 等。
优点:虽然它存在严重的缺点和错误 , 但毕竟是苏联教育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立法。 在世界教育史上第 一次贯彻了非宗教的,真正民主的、 社会主义的教育原则:尖锐地批判了
(1)工作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 因而能促进纪律的形成。
(2 )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有助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
(3 )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
(三〉幼儿教育的内容。
要使儿童自由发展, 主要应对儿童进行三方面的训练:
①感官教育:②初步的知识教育, 即读、 写、 算的练习:③实际生活练习。 蒙台梭利强调生物目的和社会目的的统一, 将教师、 儿童和有准备的环境三个要素结 合。 有准备的环境是一个需要真实的环境, 提供儿童身心发展所需要的活动练习, 充满自
生活的真谛,具有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掌握对生活有益的知识,表现出谦虚、忠勇、爱国 、
追求真理的道德修养,具有健康的体魄。 3、为实现 “全新绅士 ” 的培养目标,蒙田提出应实施 一种将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结合起来的 “适当教育 P’ 。这种适当教育的主要特征在于对实际行动的重视。
4、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反对盲信盲从,倡导怀疑精神,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反对空疏
3、世俗性
详细介 绍), 但在 基本特征上 有共通之处
人文主义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