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人物汇总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中国古代教育名人如群星闪耀,竞相争辉。
春秋时期身兼“圣人”、“万事师表”的孔夫子为国内外辞书遵为第一先哲;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强调反求诸己,主张“慎独”的修养方法令人折服;荀况的尊师重教观,学以致用理论饱含着唯物主义成份;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对策确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北宋“二程”既是理学奠基人,又一生从事讲学活动,双双成为当时有名望、后世影响大的教育家;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再中国盛行达七八百年之久,其学术思想影响波及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清初,颜元弟子遍天下,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读死书和死读书;清代戴震批判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理论,主张教育去“私”解“弊”,救人之偏失。
他们二人都是当时进步教育家的楷模。
孔丘孟轲荀况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颜元戴震中国近代教育名人近代我国有许多教育名人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他们中有:曾任南京政府临时教育总长,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著名民主革命家、为毛泽东所痛悼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英年早逝的教育理论家杨贤江;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创办厦门大学的陈嘉庚;在旧中国教育界影响很大,创办了南开大学的张柏苓;民主革命家、职业教育奠基人黄炎培;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物胡适;“乡村建设”计划首倡者晏阳初等。
蔡元培陈嘉庚张伯苓徐特立黄炎培陶行知胡适晏阳初杨贤江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当代教育名人大多是建国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解放后又在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民教育家。
他们中有: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国教育和文字改革事业倾注全力的吴玉章;开创新中国教育事业,创办中国人民大学的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由五部分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开创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陈鹤琴;我国第一所女子大学的第一位中国女校长、被国外授予“智慧女神”的吴贻芳;提出“教师为了不教”的著名主张,长期从事文学活动和语文教材编选的叶圣陶;具有长期教材编审和教育行政领导经验,近年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一整套建设性意见的童纯才;创造“育才经验”和“八字教学法”的中学教育改革家段力佩;对小学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进行过系统的实践和总结,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的初等教育女专家斯霞等。
教育学人物大全
教育学常考人物整理▪孔子1、个人简介: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
他是我国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2、著作:孔子“述而不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另相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3、观点:1. 教育的对象:孔子认为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有教无类”。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3. 教育思想:孔子认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因材施教。
道德教育的原则有:立志乐道、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关于教师,孔子认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
4、历史地位及评价: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被后世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学思想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孟子1、个人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著作:《孟子》3、观点:1.孟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性善论”。
2.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3.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主要有: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4.孟子的教学思想有: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
4、历史地位及评价: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圣,孟子被称为亚圣。
孟子与孔子的思想被多数人称之为“孔孟之道1、个人简介:荀子,名况,字卿,世称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
生于约公元前313年,卒于公元前238年。
物之一。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我国的教育学家
我国的教育学家
我国著名教育家有:孔子、孟子、墨子、田骈、庄子、荀子、朱熹、陈献章、王守仁、湛若水、王夫之、郑观应、梁启超、何子渊、丘逢甲、唐国安、蔡元培、鞠思敏、陶行知、厉麟似、吴大猷、李吉林、厉声教、钱梦龙、魏书生等。
扩展资料:
1、杨贤江,著名教育家,南高师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者。
字英父。
浙江慈溪人(原属浙江余姚)。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毕业不久,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任职,工作之余参加了商务印书馆函授学校英文科的学习,并开始翻译国外教育论文,发表在《教育杂志》等刊物上。
2、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3、陶行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研究者和学者。
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下面将对部分教育学人物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教育学人物1.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教育无贵贱之分”的观点,倡导“以德育人”,形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思想。
2.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3.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教育家。
他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目的性,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注重德育、智育和体育的结合。
二、现代教育学人物1.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自由与自治”的教育原则,主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2. 约翰·路易斯·卢梭(1712-1778):法国哲学家、教育家。
他强调儿童天性的纯真和自由性,主张按照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教育,提出了“按性情而行”的教育原则。
3.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
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4. 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教育家。
他主张教育要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的公民。
5. 杜克·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教育“从婴儿开始”的观点,主张幼儿教育从婴儿时期就应进行,以培养婴幼儿的感官、智力和情感。
6.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创立者。
古代教育学重要人物整理
1.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2.夏代,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3.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
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4.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5.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6.商代“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7.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他主张“无为”,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8.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1)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2)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3)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4)强调学以致用。
9.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墨子的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主,学习途径以“亲知”、“闻知”和“说知”为主。
孟子认为同物则同类,同类则同性,提出了“圣人与我同类者”、“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智力平等的思想10.董仲舒是西汉很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有名的教育家。
在德育方法上,他强调“谨小慎微”,采取“众小成多、积小致巨”、“渐以致之”的方法。
他要求“明于性情”,要“引其天性之所好,而压其情之所憎者”。
11.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
“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
“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犹此类也”。
他还以竹木经过雕琢刻削可以成为器用,低下的土地可由人的“埤增”而成为高地作比喻,以“孔门弟子七十二徒,皆任卿相之用”说明教育的重要性。
中外教育名家简介
中外教育名家简介中外教育名家简介1.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字仲尼,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曾在鲁国做过小吏、他30岁开始私人讲学,50岁任鲁国中都宰,继任司寇。
不久辞职,率弟子周游列国,但始终不得重用。
在外14年。
68岁重返鲁国。
专门从事教育工作,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孔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又不断地提出和丰富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与学说(1)他首创私学,扩大教育对象,促进文化学术下移,他开办了规模宏大的私学,并且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教育对象由贵族推广到平民,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为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开辟了道路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2)主张培养君子,主张“以政为德”、认为法治具有强制世。
只能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而德治具有感化力,能影响人们的心灵,他认为人才必须靠教育来培养,提倡“学而优则仕”,其教育目的是为奴隶主阶级培养“君子”或“士”,从而造就改良政治需要的“贤才”(3)他认为教育对政治生活具有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4)强调立志有恒、克己内省等品德修养,他是中国古代伦理学和道德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仁”以“礼”为准则,包括“克已”和“爱人”两个方面(5)进行了教材建设。
他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教授科目,以《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为教材,为保存和传播中国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6)提倡尊师爱生,提出了作为一个理想教师的要素,他主张“学而不厌、海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并主张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创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极力主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他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了以培养自觉性为中心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包括学习要虚心踏实、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诱导学习与思考结合;学习与行动结合等。
中国教育史人物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抄一:有教无类孔子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论贫富贵贱,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就应该得到教育的机会。
摘抄二:因材施教孔子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他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摘抄三:温故而知新孔子强调复习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二、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摘抄一:性善论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发掘和培养人的善良本性。
摘抄二:教亦多术矣孟子认为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
摘抄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认为教育者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三、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
摘抄一:性恶论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教育的作用就是通过礼乐来约束和改造人的本性。
摘抄二:化性起伪荀子认为教育可以通过“化性起伪”的方式,将人的本性中的恶转化为善。
摘抄三:教无常师荀子主张教育没有固定的老师,任何有知识、有道德的人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老师。
四、韩愈(768年—824年)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摘抄一:师说韩愈的《师说》是一篇论述教师职责和作用的著名文章,他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摘抄二:古文运动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回归先秦两汉的文风,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
摘抄三:尊师重道韩愈强调尊师重道,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应该尊敬教师。
五、朱熹(1130年—1200年)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中国古代十大最杰出的教育家
中国古代十大最杰出的教育家一、孔子(春秋时期: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文化地位: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尊为儒家始祖。
重要著作:孔子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主要杰出教育思想:(1)孔子创立“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教育方法论。
(2)孔子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3)著名观点:“三人行,必有我师”。
(4)著名观点:“温故而知新”。
(5)著名观点:“举一反三”。
二、孟子(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文化地位:孟子,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世称孟子,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邑(今山东省邹县)人。
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
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孔子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派和学术研究有哪些重要人物
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派和学术研究有哪些重要人物知识点: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派和学术研究重要人物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派和学术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涌现出了一批重要的人物。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人物:1.孔子(公元前551-479年):被誉为“教育家”,他提倡“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强调道德教育和个人修养。
2.墨子(公元前468-376年):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和“非攻”,提倡实用主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和军事训练。
3.老子(公元前601-515年):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强调自然教育和道德修养。
4.庄子(公元前369-286年):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主张“逍遥游”,强调自由发展和个人修养。
5.荀子(公元前313-238年):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强调礼法教育和社会秩序。
6.韩非子(公元前280-233年):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法治和教育,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纪律。
7.孟子(公元前372-289年):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善论”,强调道德教育和仁爱。
8.屈原(公元前340-278年):楚国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提出了“教育救国”的理念,主张培养人才以振兴国家。
9.贾谊(公元前200-168年):西汉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主张改革教育制度,提倡实用主义。
10.颜渊(公元前521-481年):孔子的弟子,被誉为“颜子”,对儒家教育思想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11.诸葛亮(公元181-234年):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
12.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唐朝时期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提倡儒学教育和文化传承。
这些人物在中国古代教育学派和学术研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习题及方法:1.习题:孔子主张的教育理念是什么?解题思路:回顾孔子的教育思想,找出他主张的教育理念。
答案:孔子主张的教育理念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中国古代教育学家简介[宝典]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朱熹、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
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太清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今安徽涡阳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
有人说又称老聃。
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是说我国伟大的哲学先驱,其哲学思想历经几千年仍然熠熠生辉,富有无穷奥妙。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无”为天地之始就是世界的开始状态,“有”为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墨子,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
(约公元前479年~前381年)。
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
名轲,字子舆。
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仉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山东邹城人。
著有《孟子》一书。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
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
中国历史人物名单
中国历史古代名人录大全先秦时期黄帝——华夏始祖大禹——开启新天的治水英雄周武王——建立八百天下周公旦——礼仪之邦的建制人管仲——中国最早的经济改革家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孔子孙武——百世兵家之祖公输般——中国土木工匠的祖师墨子——主张兼爱的哲学家扁鹊——春秋神医孟子——吾善养吾浩然正气庄子——万世逍遥庄子商鞅——锐意变法的政治家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韩非子——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李冰——卓越的水利专家秦汉时期秦始皇赢政——千古第一帝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汉高祖刘邦——大汉王朝的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韩信——中国历杰出的军事家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盛世主董仲舒——创立三纲五常的法学家司马相如——琴台绝调韩非子张骞——沟通西域的探险家李广——不叫胡马度阴山霍去病——马踏匈奴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王昭君——汉匈和平使者王莽——复古改制的篡权者刘秀——中兴大汉的伟大政治家王充——伟大的唯物思想家班固——信史照尘寰班超——投笔从戎,深入虎穴张衡——东汉文化巨人蔡伦——造纸术的改进者张仲景——中华医圣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乱世枭雄秦始皇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化身曹植——才高八斗华佗——外科鼻祖马钧——曹魏时期的大发明家王羲之——中国书圣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顾恺之——三绝祖冲之——通才科学家北魏孝文帝——伟大的少数民族改革家郦道元——卓越的地理学家贾思勰——杰出的农学家隋唐五代时期杨坚——隋唐盛世的奠基人李春——的桥梁工匠隋炀帝——骄奢昏君唐太宗李世民——四海独尊的天可汗汉武帝孙思邈——中华药王魏征——百世贤相的表率玄奘——三藏法师取真经武则天——中国的女皇帝僧一行——第一次实测子午线惠能——中国佛教禅宗六祖唐玄宗——兴衰两世主,悲欢两世人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郭子仪——再造大唐王昌龄——七绝圣手李白——绣口吐出盛唐杜甫——以诗传史的诗圣吴道子——一代画圣韩愈——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诸葛亮柳宗元——古文运动倡导者杜牧——落魄江湖的风流浪子李商隐——灵心善感的末世大家李煜——错生帝王家宋元时期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沈括——中国古代科学的坐标毕昇——活字印刷术发明者司马光——创编年通史的历史学家王安石——北宋改革家苏轼——全才文坛领袖李清照——帘卷西风,词香满袖岳飞——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辛弃疾——将词真正引向豪放壮阔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关羽成吉思汗——驰骋欧亚的一代天骄忽必烈——缔造大元的雄主关汉卿——头角峥嵘的铜豌豆郭守敬——大元科学第一人黄道婆——棉纺新技术的推广者赵孟頫——绘画新风的倡导者明清时期朱元璋——明王朝的朱棣——万国来朝的永乐大帝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家王阳明——心学大师张居正——晚明的政治改革家徐霞客——晚明伟大的地理学家李时珍——卓越的药物学家戚继光——抗倭民族英雄徐光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黄宗羲——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李自成——家国悲剧系一身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清圣祖康熙帝——宏图远略的东方大君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唐太宗清高宗乾隆帝——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行者曹雪芹——中国古典文学巨匠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禁烟英雄慈禧太后——清朝后期的实际统治者曾国藩——中兴大清的楷模左宗棠——振刷纲纪,济时匡世洪秀全——太平天国领袖李鸿章——兴办洋务、创办近代工业胡雪岩——红顶商人康有为——清末维新运动的发起者詹天佑——修自己的铁路现当代时期袁世凯——窃国大盗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孙中山——革命先行者,一位真正的爱国者[2]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教育家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健将朱元璋鲁迅——中国新文化的旗手李四光——光被四表竺可桢——努力学习,坚持锻炼郭沫若——凤凰涅槃胡适——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叶圣陶——刻苦成才,心系教育徐悲鸿——自古雄才多磨难茅盾——剖析社会的大手笔茅以升——中国桥梁的里程碑冰心——一片冰心在玉壶张学良——悲欢人生俱无悔爱新觉罗·溥仪——皇帝的新生老舍——人民艺术家巴金——把心交给读者曹禺——戏如人生梅兰芳——京剧大师聂耳——乐坛“拼命三郎”钱钟书——文坛亮丽的风采陈景润——挑战歌德猜想——新中国的制造者周恩来——伟大领导人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葛冬冬——走在现代诗歌的前沿诗人。
教育学人物列表(中国)
中国教育学人物简表
1、孟子:最早提出“教育”一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
性善论;内发论;个人本位论;
2、孔子:《论语》,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
3、《学记》: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①“建国君民”“化民成俗”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②“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
③“教学相长”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④“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原则。
⑤“学不躐等”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4、荀子:《劝学》,性恶论
5、墨子:兼爱,非攻
6、董仲舒: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韩愈:《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8、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深思;孔子施教,各因其才;
9、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10、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解释教育现象的著作
11、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直结)
12、李吉林:情景教学法
13、黎世法:异步教学;单元教学综合论;。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位教育大家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位教育大家以影响中国历史的十位教育大家为题,我们回顾中国历史上那些对教育有着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
他们的思想和贡献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塑造了中国的未来。
以下是其中十位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
一、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主张“教无常师”,强调以德育为基础,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荀子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教育应该普及,不分贵贱,以培养人的才能和德行。
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家产生了深远的启示。
三、颜真卿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教育家,他在教育上主张“笔耕不辍”,强调通过勤奋学习和实践来培养人的才能。
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书法教育和文化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程颢和程颐程颢和程颐是北宋时期的两位著名教育家,他们共同主张“格物致知”,注重实践和观察,提倡以实践为基础的教育方法。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科学教育和实验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王阳明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主张“心学”,强调培养人的内在道德觉悟和自我反省能力。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教育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六、严复严复是近代中国的著名教育家和翻译家,他提出了“西学中原”的主张,主张借鉴西方的先进科学和文化,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近代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陶行知陶行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改革者,他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八、胡锦涛胡锦涛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和教育优先发展。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九、陈至立陈至立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改革者,他倡导“素质教育”,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和素质。
中国教育学家简介
中国教育学家简介(一)【孔子】(前551-前497)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教学思想十分丰富。
他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反对把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主张在博学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学思并用。
他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结合起来,学生要"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把"仁"视为最高道德,仁,即"爱人",孔子编著了《春秋》、《诗经》、《尚书》等著作,并整理了后世著名的"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授学生的教材。
孔子的言论收集在其弟子所编的《论语》里。
参见第三、四卷中的"孔子"。
【孟子】(前372-前289)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学家。
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县)人。
基于民本主义思想,孟子反对兼并战争,提出"仁政"主张。
孟子认为,教育主要是为了"明人伦",受教育者能了解和遵守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
他以为学习要遵循正确的途径,不断地进修,使自己有高深的造诣,使自己默识心通,变为自己的知识财富。
孟子的整个教育思想以"性善"为基础,注重"存"、"养"的功夫。
今存《孟子》一书,一般认为是他的学生对他言行的记载,是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材料。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称为四书,为宋明以来封建教育的主要教材。
【荀况】(前313-前238)中国先秦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学家。
荀况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培养士、君子和圣人,发挥教育在国家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生无贵贱、智愚与贫富之分,使人们产生区别的唯一力量是教育,环境对人也发生积极或消极作用,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能够化性恶为性善;荀况重视道德教育,"礼义"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理论的中心;此外,他还提出了"强学力行"、"学思兼顾"、"专一有恒"、"积渐全尽"等教学方法。
中国教育史人物汇总
中国教育史人物汇总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倡“仁”的思想,主张“道德教育”,强调孝道、礼仪、忠信等。
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和社会发展,对后世教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孙中山(1866年-1925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民主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主张推行普及教育,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民主意识。
3.陆游(1125年-1210年)陆游是宋代文学家、教育家,他注重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主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他主张通过实践和亲身经历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素质,他的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张伯苓(1861年-1936年)张伯苓是中国现代教育重要的开拓者和家之一,他是北京大学的创办人之一、他提倡“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主张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陈寅恪(1890年-1969年)陈寅恪是中国现代史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提高中国人的精神层次”,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他注重思想启迪和人文教育,对中国教育界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6.蔡元培(1868年-1940年)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教育之父”。
他主张“兼容并蓄”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倡导发扬中西文化的长处,并提倡教育国民精神。
7.钱穆(1895年-1990年)钱穆是中国现代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注重“悦人教育”。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独立和创造力,并强调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8.朱光潜(1897年-1974年)朱光潜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自由教育”的理念。
他主张尊重个体差异,反对教条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他们各自在教育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学语文-小学语文积累——中国历史人物
小学语文-小学语文积累——中国历史人物
1、孔子: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作:《春秋》、《诗经》、《尚书》
2、孟子:春秋著名思想家,代表作《孟子》。
3、屈原:战国时我国最早伟大的诗人,代表作:《离骚》、《问天》、《九歌》。
4、司马迁:西汉时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史记》。
5、司马光: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编的《资治通鉴》是古代最大一部编年体史书,历史上与司马迁并称为两司马。
6、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7、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8、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唐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宋代)。
9、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10、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代表作:《兰亭集序》;颜真卿:楷书四海称雄,代表作:《颜勤礼碑》;张旭:草书之圣,代表作:《古诗四帖》。
11、唐代文艺代表人物:李白的诗,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
12、元朝最著名的剧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代表作:《窦娥冤》、《西厢记》
13、古代名家:
佛学家:玄奘数学家:祖冲之医学家:华佗、李时珍、张仲景
航海家:郑和军事家:孙子、孙膑改革家:商鞅、王安石、康有为。
中国教育史重要人物
“六经传人”先
秦儒家学派的集
大成
者
以儒经为教育内
容:以《礼》为
重
尊师)
师严格要求,学
生必须无条件服
从。
人物
墨家★★
教育实践 教育作用 “素丝说”:环境与教育
教育对象 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其他
培养“兼士”:厚乎德行,辩乎 培养“逍遥”的
言谈,博乎道术
科学知识与思维训练
主动,创造,实践,量力,强力 提倡怀疑 而行 (1)“农与公肆之人”的代表:
需要,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积极学 有信
习的巨大推动力量,为封建官僚
制度的建立准备条件,适应了社
会发展的要求。
特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
忽略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鄙视
劳动
有亲、君臣有义、夫妇 儒
学-思-行并重、因材施教、启发 深造自得、循序渐进、 “闻、见、知、
诱导(第一个提出)
因材施教、专心致志、 行”,注重实践
兼爱,非攻为核心 (2)“三表 法”:与历史经验对比,到人民 群众中去,实践中去看是否产生 利益
大量名纳%义税以对人上万外游以元经纳离大挂,营税于家靠2,人征0查共经1并单管5着 询同营年向位范这 分探为1报被2-围一 析87讨主告挂流月户之系 、。, 靠域实,外列 下 挂 人综现小。问 户 靠交上合税规原以题 调一人通缴治款模则X对 查、(道运管X理2企.X走.2.县X车护输理6实业X等 体1X访万0为辆县岸业费施2(县级 布师合的元2全例所对工是。户方三交: 置专治方;部,有交是程国 ,案)通X与业理法我为截人通X学.民 客设监运、措.论的.。县准道至)输9校经1运计测输教施文(任、一并交考路2,运实济3范业育设0五务纳、对通户工证作对1将业现的围税以计5)目税高调业,种号者年国车税社传与收及.林标.人提校查主货:.6内辆收会统7月时征为研草与户出行的要运X(培的登政功行底段管衡究X措规数教了政情以运一训一记策时能业,.基量。.施模题增学现管况自输).单念些在执间的,1共本一高设.目加在理进1主4设位.也高被.行(:浅前实6有情所校6计:,户标一的行经计:在校(挂情四X谈提施登况高在.以但。活些基一营原.X发的一.靠况)新。营记 校实9X摘X远据把动高本般和则生行四)人和监鉴形自改的X 是现要低统思,校概性挂.针着政、治.(X征测定式2增.交X否教:1于7计想配行念分靠河、巨管水理货X管世(内单级下后通治具学小地,和合政析经为县政大理土任运情纪二容位领高,一输理备和流税2行高管内,营例共策的具保务企况以)0方:导校如、运论竞科域1移教动校理容提为浅有,变有持.业4开后总法X.安行何强业学争研.年综交育统的 出主谈交6X这提化一监)展,体与排政加化纳(习力两交日…前活一学弊 加,小通两高,定测名了随布频,各管强理税二,的项通期…移动到生端国强我流运个政大的.下专着局.次扎项理交论人).帮全一重运:县交、全更,外税分域输1中治学借,题社.实任的通能0X治.助面个要输X.交的两军好并知收局综企(心敏校鉴以X8调1会工务创运X力理下武重职6(企1通户项和地在名征管合业一任锐园意-被研的履作新输2提目,装要能目三业运数重公完以教管理,治04)务性的义挂以。飞作 职,同路业19高标在自指是 )现输,4大安成上育工户企理监,和陈。靠X调速、为 。严时径的,.我全己标建 帮工税.行教现基学作,X业实.测内鉴旧 人研发…一 我格, 税6始队的。立县录助程款业政育役学础家的(其9施目抓别的 主展…名 大按不 收0终官头本在X一工措3税治等部目之乌建三中方的、管能行关7要X,中消 量照断摘管坚兵脑论行、3作施收上一队标申议)案.河实理力政键.采我队建防 阅部提要理.持的,文政项实设征的系政。,斯1建般设为践、。管词取国政0设监 读队高 ?讲学共提,管目践计管(坚列治新着基与设计例执外在理:数高治、督 和的自 笔话习同高对理区 .情二任定工形重提规.浅法树改模高.据校指坚执 学条身随者精者努党高的8概姓 况)期性作式阐出模谈为形革式校(的导持法 习令政着带神强力性校基况名通调情监以和。会下述学.小民象强已行四.教员.全干 了条治社,下修行础.:过研况6测来思下议,了校.节、,警经政).三育2面部 公例觉会3加积学,养政之X任)0,想面上高要看二。坚扎和很管河1、事X协, 安和悟的工极习我,管上职6障我上是来校有,、身持实两难理年总业现调只 部各,不环参者以进理,以四通的我,行三养小份严开学管;述也将可有 1项自断节加胜对一的也畜来1个过纯任深政要殖流证格展一理创职9在本持自规觉发看讲的工步基就牧的、方认洁职刻管素成域号执、做好新报发人续身章学展,党观作坚本说业学1个面真性以领理,本综:法部两当路告2生任发业制习和产性念高定概行习0指看学。来会的即高X的队项今径、…期展务度政进 3品、,度理念政值锻X标,习 的质创行8,重正快;规1…以、知管治步0 加守把负想进管2的炼之仍党 主总量新政0人要规大节举1模来2建构识理,工党加责信行理号1和头一然的二要书路管自才意化教奏措8的设建水和论人粗规强的念简令.工,6;存十、工记高径理任技义建育的 、%履全社平约,们放、学精,单以作…同全在八强作系低和中术,设中校 。产职们省会过束认的,严习神进概及实肉比县困大化,列举队不坚、的园 业情养肉主硬部真生我缺党,一述新.践牛增牛难、学特讲已3指足持精所师 化况吨育牛义,队贯活知乏纪强团…,发,产长期存和全习向话经导。执细学生虽为述,之养和才彻方识品反化结…布我业3曾栏问军,各精成员 的法化、日然方0职占恩殖谐能紧执式、牌腐素和实尽.情经6题和提位神以开5各为管所常X向如6全发的基社适紧行和4教带倡质施职况5X教,公高领%来发位民理得,4下县期言:地会应围党观的给动廉作领尽,5调过主安自导通,区老、工推头:肉以,一县的当绕肉我;教为中《责达查的我要现身汇过在消师服作所动, 类来为是的深前灭路牛做从育长队建的到与问的表役知报政支防,务获肉同 产关我父目刻消火线养人市等期支筑完了思候老现部识如队大我人三,牛比一量心们母标内防救、殖尊的场活坚部设成省考和师在队储下代的民严生增个、的支上,涵工援方呈敬道环动持一计了级 崇,:政备大表心的三产长无加1持了父把,作和现的理节,班防上肉 3生高脑从治和 队市中思实持3愧.强我生母发更的执5出各,看使一人火4牛观的海养工 党长%务委充想专.续于政市动给展加需勤3蓬位让,我项务规基,%、敬中殖作委述近的、满得题发党治真教的了肉清要训勃老我市深工实范;地出价意浮环会能的职年思市感到展、学育一我牛醒,练的师在受场刻作求》肉县栏值!现节议力领述来想人慨进。无习事课们产地才发,实益范认来真G牛“肉,观向出看精 导廉,大一 …,B党业生认能展同际无围识抓出要牛提,今他神 报5X学端、思步 …坚纪发听命作识更0势志工穷较到。栏X求产高坚天们发和任0告一正市绪提积一市定政展后和为到好1县头们作。窄加我3肉值自持受熟展习期 做思政又高4极、2正纪的很血调强立,:中人强深9牛0达身人到悉方近以专想府回,2参发1 确条社受肉结化足但 0更的营党知6存2终的民表式平来头题作、到增年加展.的规会启之构服丰 6是加一销的栏以思利彰面落总,亿,教风市了强庆消各现政,各发躯、务富 从在一明生模执1高想益的孔后书元同育,政自了祝防项状0治始界、;转意的述养这、确最式政万标觉第“和,记比。提协己教中政 方终人深一识饲职殖美不方难陈能头准悟一十表科占增在升,的师队治 向坚士受是式草人、好断向忘旧力和严和;佳情技系长学思向童节副教2 持表教老、资:加的,、;0能格道保”,含列1习想辛年大中育 为示育师促源(0工金强更最从5繁基要德持教正量.年中境勤和会9队理人衷。,增和、秋学加需保%母本求水思师是较末,界工学上长论民心今老收悠;市九习自要障牛自准想和这低,以作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教育 体系的建 立
开民智” 伸民权” 培养“新民” “开民智”、“伸民权” 培养“新民” “开民智”是国富民强的第一要义。 即有独立人格和权利义 梁启超 典型的“教育救国论” 务并重思想的新国民
严复
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对于“中体西用”思想,严复持否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中国最大的忧患是民贫、民愚、民弱,其中以愚为最 “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鼓民力” 开民智” 兴民德” 三育论” 重,“唯急从教育上着手”;用资产阶级的德、智、体三育取代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 定态度,认为体和用不可分 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 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调整科系结构,改革教学制度 改革管理体系,实行教授治校 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和活动能力 教育独立思想 1922年,发表《教育独立议》, 提出教育一要独立于政党,二要 独立于宗教,应当完全交给教育 家去办 1912年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 见》,奠定国民教育方针的理论 基础; 1915年,与吴玉章、李石曾成立 勤工俭学会
教育实践
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整理修订了“六经”; 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上论述教 育作用的第一人
孔丘
孟轲 私人讲学 的兴起与 传统教育 思想的奠 基
“性善论”; 明人伦,即父子有亲、 人性先天固有:仁、义、礼、智;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教育的作用在于“求放心”,找回散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失的善端 “性恶论”; 培养“大儒” 否定道德先天论,唯物主义; 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学习 是人的素质和命运的决定因素 “素丝说”; 反对命定论,教育能够改变人 “法自然”; 反对过多人为说教、干预、引导 “人性利己说”; 用法制改造人性不良品质 培养“兼士”
“四大教育” 四大教育”
“三大方式”(如何实施“四大教育”) 三大方式” 如何实施“四大教育”
化农民” 农民化” “化农民”与“农民化” 晏阳初认为“欲化农民,须先农 民化”,1929年主持河北定县实 验 1929年在河南辉县创办了河南村 治学院; 1931年在山东邹平主办了山东乡 村建设研究院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 开创者,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 幼稚园——鼓楼幼稚园; 1941年创办《活教育》,标志着 “活教育”理论形成和开始
人性的品级与教育有直接关系; 颜之推 有无知识决定着社会地位的高下; 从“利”的角度,知识是谋生手段
德与艺;德是根本,树立儒家仁义信念,最 严与慈相结合;对待子女以同样 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 终目的是实践仁义;艺是基础,广博知识、 的爱护和教育标准;重视通用语 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 身处社会的杂艺、农业生产知识 言;道德教育和立志教育 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辅佐之; “道”是衡量和选择教师的根本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应该“相互为师”,冲破汉代重师法家法的旧框框 儒学的卫道者,从汉代儒家经学 到宋明理学;《师说》中国古代 第一篇论述教师问题著作
韩愈
“性三品说”; 人生来具有仁、礼、信、义、智; 教育作用的发挥要受人性的制约
理学教育 思想的形 成和学校 的改革与 发展
朱熹
“性三品说”; 读书穷理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存天理,灭人欲 ”,使“人心”服从“道心”
小学,“学其事”,重在打基础; “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 《四书章句集注》,最权威的一 大学,“明其理”,教材主要是《四书》和 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种注解。“四书”地位超过“五 《五经》。《四书》是大学的基本读物 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经”成为官定必读注本 “六经皆史”,凡是有助于“求其心”者均 “随人分限所及”,“分限”即学生认识水平和限度; 可作为教学内容;但知识如果不融入“心” 批判教育束缚摧残儿童;乐是心中本体,教育要激发儿童乐学情 中,是不可能转化为道德行为的 绪;给儿童“诗歌”、“习礼”与“读书”三方面教育 学校将讲学与议政紧密结合,既培养人才, 集讲学和议政于一身 又监督政府、议论政事利弊 近代议会思想的萌芽,对中国近 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君主专制、反 封建教育起了启蒙作用
现代教育 中国的问题:西洋文明输入而导致严 中国的问题: 家的教育 梁漱溟 重的文化失调; 理论与实 (乡村教 解决之道 依靠乡村建立新的乡村文 育建设) 化俗,恢复伦理本位的社会秩序 践 陈鹤琴
(“活教 育”) 活教育” “活教育”的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把村学、乡学、乡农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组织形式; 村学、乡学分为成人教育部、妇女教育部、儿童教育部(以“适用” 为原则,重视精神陶冶)、高级部(培养乡村建设干部); 乡农学校,学校式与社会式结合,课程分为“恒常”与“特殊” 活教育” “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批评传统教育把书看做唯一材, 主张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活教材,书本是活教材的补充; 组织形 式打破了惯常的学科中心的体系,采取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生活特点 的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体系——“五指活动”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 陶行知 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 “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教育”) “社会即学校”,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 “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生活教育”实践 生活教育” 1923年与朱其慧、晏阳初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庄学校,确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并实验; 1932年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 保生”;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提出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
近代教育 的起步
张之洞 康有为 平等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但还保留着明显的封建色彩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变科举、废八股;兴学校、育人 《大同书》,变法失败后才发表。是儒家教育思想与借鉴西方学制结合的产物,其重视学前教育、主张男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 大同书》 才;派游学、译西书;倡平等、重女教 《论师范》,师范教育是各类发展的基础 《 主张以新的学校体系代替科举制度; 论女学》,女子教育应与男子教育平等 《论 国内最早提出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来确定学制的人; 1986年《请推广学校折》,筹办京师大学堂之议 幼学》,学以致用,反对脱离实际
教育作用
社会性作用:庶、富、教 个人性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教育目的
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以礼、仁为核心,孝为基础; 立志有道、自省自克(道德修养主要志)、 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改过迁善 知识教育:“六经”,尤重诗、礼、乐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思想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教学的基本方法) 学思并重、学思结合 由博返约
“实学”,提倡以“六艺”为中心的“三事 “习行”,即亲自去观察,亲身 把漳南书院分为文事、武备、经 ”、“六府”、“三物”; 去实践,以获真知;不仅是教学 史、艺能、理学、帖括。除后两 方法,也是教育目的 斋应时制,其余皆实学 《劝学篇》,内篇专讲“中学”,外篇专讲 “中体西用” “西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最早表述这一概念的是沈寿康, 张使之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儒学独尊 与读书做 官教育模 式的形成
“性三品说”; 道德教育是立政之本 人性由“天”创造,中品人是主要的 董仲舒 教育对象
道德教育,以“三纲五常”为核心; 正谊明道、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 强勉行道、明于性情、必仁且智 兴学校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 、义、礼、智、信” 重选举以选贤才 通览古今 反对“信师是古”,主张“极问”(问难); 反对“但拘一经”、“记诵章句”,主张“贵通、贵用”; 知物由学;见闻为、开心意(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效验
以孝悌为主的道德教育; 深造自得,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 形成“思孟学派”; “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持志养气、动心忍 肯定、对主观作用的提倡 主张“施仁政”,中心是“民本 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思想,教育是“得民心”的最 有效手段 “六经”,尤重礼、乐 闻见知行; 儒、法合流的关键人物,总结诸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绝对主导,代 子百家的第一人; 表了极端尊师的传统流派 传经、保存先秦儒家经籍; 开创了“外积说” 揭开“百家争鸣”的序幕; “察类明故”,中国古代逻辑理 论的开创者 否定孔子的仁义道德; 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的作用 反对儒家仁义、礼乐的道德教 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 ; 主动,强说人、行说人; 科技和思维训练,辩论术(察类明故)、判 创造,述而又作 断言论是否正确(三表法) “天道”(自然之道) 废止“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提倡对现有知识和学习的怀疑 禁止私学,“以吏为师”
道家 法家
“逍遥”,追求个人精 神解脱 以法制教育的赏罚来实 现扬善去恶、安民治国
王充
“性三品说”(唯物); 培养“鸿儒”,最看不 人性并非受于天命,而是由“气”构 起专经传授的教师,对 成,教育对人性形成发展的作用 文吏最持批判否定态度 改良已经衰微的士大夫 教育,培养治国人才, 提出对各种人才的培养 发展教育是为政之本; 伯乐相马,人才并不难 得,关键在识别培养
封建国家 教育体制 的完善
杨贤江 论教育本质
(乡村教 地实施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 育实验) 育,其中以公民教育最为根本
晏阳初 要解决中国“愚、贫、弱、私”四大社会病症,必须有针对性 学校式教育,总枢纽,对青少年最适宜,初、高级平民学校是希望所在
社会式教育,青年农民在平民学校毕业后继续受教育的教育形式 家庭式教育,以全民为对象,主要由“家庭会”承担 精神陶冶 以民族精神为核心 合理的人生态度与修养方法的指 点、人生实际问题的讨论、对中 国历史文化的分析 活教育” “活教育”的教学论 以“做”为出发点、核心基础“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教师 的责任是进行有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