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社会心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10卷第13期
略论我国社会心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贺栋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观积极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和。
与此同时,在经济体制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表现出焦虑、浮躁、紧张的情绪,进而产生了一些消积的行为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如何准确、有效的把握社会心态,找出问题,缓解社会焦虑,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已成为国家社会的一件大事。
【关键词】社会心态;精神面貌;思想观念
【作者简介】贺栋(1978.9 ),男,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一、研究社会心态的意义
“社会心态”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人们的心理状态。
社会心态的产生往往会与国际国内政治动向、经济动向、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
社会心态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思想与行动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进而还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影响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国际形象。
具体来说研究社会心态还有如下的三大意义:(一)社会心态健康有利于促进国民个人的身心和谐。
一个人的身心和谐首先取决于人自身心态的和谐。
心态健康才能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学习工作中的问题,全面的看待事物。
一个拥有正常健康的心态的人会有更高的幸福指数,更容易做出成绩。
(二)社会心态健康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
社会心态严格意义上属于意识形态,对经济社会有强大的反作用力。
人作为生产力的核心,其心态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健康的社会心态能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不健康的国民心态则会使人精力分散、行为过激,甚至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和风气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社会心态健康有利于国家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要求对外交往、交流、合作的增多。
中国的国家形象会与国民的言行密切联系,国民的心态常常会被放大和上升到国家层面,在不经意间影响到国家形象问题。
言行的得当与否,主要还是取决于社会心态。
良好的社会心态自然会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与认可,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当前社会心态的现状与问题探索
首先,当前我国的社会主流心态是健康的,从整体上来说更多的体现出一种成熟自信、开放包容、理性平和、务实进取、积极向上。
比如说国民不再简单的为经济增长沾沾自喜,而是学会了冷静与理性的思考。
其次,人们参与社会舆论积极性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人们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引导更多的人崇尚新风正气。
反映出人们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追求。
在生活中人们的健康的社会心态也能有所体现,诸如:爱国热情高涨,民族自豪感加强,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生活比较满意。
人们的价值观在逐步的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更多的人能够把健康与家庭摆在金钱之上。
与此同时,社会心态也在趋于多样化的转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应当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的不良心态。
很多人因为生活、工作、前程、财富一系列因素的困扰,焦虑、紧张、浮躁不定的情绪比较突出。
具体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第一,群体性的焦虑特征突出,很多人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例如,大学生就业焦虑、青年白领买房焦虑,物价上涨带来的财富焦虑。
第二,弱势心理在社会各阶层滋生蔓延,而且大有普及化、泛化的趋势。
例如,大学生从过去天之骄子,到今天找不到工作的弱势心态。
公务员工资没法与企业高管年薪制相比形成的心理反差。
学校当中正式老师与“代课老师”的身份差距形成的“代课老师”边缘化心态。
这些非竞争型的弱势化更需引起社会的关注。
第三,不公平感不断增强。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上的不公平感;不同地区享受国家政策,占有资源不同,利益分配差异问题上的不公平感;社会保障不够,司法体制与工作机制不完善产生的不公平感。
第四,诚信缺失给人们带来失望的心态。
在经济生活中,产品信用、商业信用、金融信用,都出现了种种恶劣表现。
近年来发生的,“周老虎”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等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时有发生。
老百姓中间“讲信用会吃亏”的社会心态有所抬头。
第五,群体性不满情绪一定范围内存在。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着“仇富仇官”或贫富差距的话题,对贪污、腐败、权利得不到保障产生强烈不满,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
第六,浮躁的心态成为通病。
很多人急功近利,为了达到目的总是幻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钻制度的空子。
三、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对策分析
社会心态的调整,需要我们正视以上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也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才能切实改变这些心理失衡的状态。
具体来说应着手从如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政府应当及时监测民众心态,及时性把握社会心态变动的规律,与宏观决策联系建立科学的预警系统。
国家要
2011年第10卷第13期
社会保障制度理念:历程与启示
□汪连新杨建海
【摘要】社会保障理念是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精神、宗旨、功能的理性认识及其所形成的观念,理念决定制度的设计及技术方案的选择,它对于社会保障模式的建立和制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文从论述社会保障理念及其重要性入手,分析中外社会保障理念的发展历程,探讨社会保障理念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选择“公平正义共享”理念的启示。
【关键词】社会保障理念;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模式
【作者简介】汪连新(1971 ),男,甘肃古浪人,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金融与贸易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杨建海(1979 ),男,河南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险
一、社会保障理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社会保障理念的内涵。
理念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是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社会保障理念是人们对社会保障的精神、宗旨、功能的理性认识及其所形成的观念,它制约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改革等实践活动。
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的社会保障有各自不同的理念,即使同一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派别的社会保障理念也会各有区别(方菲,2008);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自19世纪80年代从德国产生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成败表面上看似乎取决于现实制度安排和政策实践,本质上却深受一定理论流派和价值偏好的影响。
”
(二)社会保障理念的重要性。
思路决定出路,社会保障的理念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与进程,并决定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水平。
从远古时代的宗教慈善救助到英国济贫法时代的救济制度、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英国等福利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无不都是经受社会保障理念指导并对其制度安排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国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单位保障到市场经济时期的社会化制度建设、实现劳资责任分担制度的转变,也是受社会保障理念转变的结果。
理念的确立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理念经历了对公平与效率的艰难选择,从单纯追求平均主义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公平、正义、共享价
及时发挥科研院所的力量,及时了解公众社会心态的波动,随时分析其中反映的问题,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出科学的建议与技术的支持。
及时探讨公众不满情绪的化解渠道与方法。
(二)尽快完善就业制度与民生保障制度。
有效的解决就业问题,让社会成员能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从而安人心,缓解社会焦虑。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引导人们科学的理性的去看待社会体制问题。
(三)建立良好的心理疏导机制。
畅通全社会沟通机制,了解公众的心理诉求,为社会群体的交流搭建有效的平台,变“堵”为“疏”,让人们的消极情绪得到释放。
如可以建立各种心理热线、信访机构、公众听证、调查系统、媒体公示。
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要通过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去作解释。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党心换民心。
腐败问题对社会心态很容易造成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形成大众性的逆反心理,所以反腐问题上要细微处花心思,多在见实效上用功夫,尽可能推进各项社会事务公开透明,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让人们找到国家主人翁的感觉。
(五)管好新闻媒体,发展专门的心理卫生机构。
利用新闻媒体向大众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教会社会民众个体自我调节的方法。
针对公众事件作正面积极的宣传与引导,结合各种社会机构组织建立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中心。
建立心理卫生整体网络。
鼓励学者专家研究出版技术性、技巧性的个人心态调节知识与方法方面的书刊,教给社会成员如何克服认知不协调而造成的社会心态问题。
总之,社会心态是公众的个人心态集合而成,培育健社会心态,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思想和行动中。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实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精神境界。
在实践中磨练完善个人心志,努力消除不符合健康社会心态的观念和做法。
【参考文献】
1.王俊秀,杨宜音.社会心态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人民日报评论部,“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N].人民日报,2011
3.杨小虎,习文.科学认识社会心态[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