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与周邦彦词的比较探析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2008年第4期总第70期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No.4,2008General,No.70雅俗共赏的艺术———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陈琦(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福建三明,365000)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
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
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宋词;柳永;周邦彦;婉约派;雅俗共赏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46(2008)03-0014-04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一对是柳永和周邦彦。
在北宋文学发展史上,他们每每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
宋词大致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并以婉约为正。
其实宋词的分法多种不一,这种分法未必准确,也很粗略,是后人由于不同词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划分的。
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柳永,周邦彦是婉约词派词人,并可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婉约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俗不伤雅雅不避俗之后,赋予了它一些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词。
宋词是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的,已成为文人手中成熟的创作形式,雅与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而又相互渗透,成为宋词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
自柳永开始在花间词的基础上扩大词的题材,表现与都市生活有关的内容,并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柳永的词俗,并不加以重视,这样的观点未免偏颇。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2008年第4期总第70期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No.4,2008General,No.70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
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
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宋词;柳永;周邦彦;婉约派;雅俗共赏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46(2008)03-0014-04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一对是柳永和周邦彦。
在北宋文学发展史上,他们每每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
宋词大致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并以婉约为正。
其实宋词的分法多种不一,这种分法未必准确,也很粗略,是后人由于不同词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划分的。
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柳永,周邦彦是婉约词派词人,并可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婉约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俗不伤雅雅不避俗词,从产生之初就以其音乐性有别于诗,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与高雅文化对立的俗文化。
早在诗还很发达的唐朝,就有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些著名诗人,也有许多优秀的词作流传。
起先,是一种曲子,用作宴乐之乐;后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填词之后,赋予了它一些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词。
宋词是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的,已成为文人手中成熟的创作形式,雅与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而又相互渗透,成为宋词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
[浅析柳永和周邦彦词作之异同]周邦彦少年游
[浅析柳永和周邦彦词作之异同]周邦彦少年游柳永和周邦彦是北宋时期词坛的著名词人,两人的词同中有异,异中存同。
周邦彦虽较柳永晚了近一个世纪,但是在雅俗风格的取舍选择方面以及慢词的铺叙手段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继承、蜕变和发展的关系。
王易对“词家正宗”解释为“自来为词者皆目之为艳科,以为绸缪婉转,绮罗香泽,乃词之正宗。
”周邦彦的词之所以被誉为“最为词家之正宗”,就是因为最为符合这一历代士大夫文人既定的宗旨。
柳周两人都曾出没于青楼楚馆,相似的生活阅历成就了他们相同的文学体裁。
翻开《乐章集》、《清真集》,恋情词比率很大,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从话》中指出“柳之乐章,人多称之,然大概非羁留穷愁之词,则闺门淫谍之语。
”周邦彦摒弃了柳永词里有关于对统治阶级歌功颂德和描写都会繁华以及反映中下层人民生活情趣的内容,而专工艳词和羁愁词。
柳永写过一些庆贺北宋王朝和投献达官贵人的词,如《送征衣》的庆皇子“诞弥月”等等。
周邦彦的《清真集》里一首也没有。
但周邦彦不写这类词,并不说明他不对统治阶级唱赞歌。
《宋史……文苑传》说他“元年初游京师,献《汴都赋》万余言,神宗异之,”所以,“自太学诸生一命为正。
”可见他是用别的形式歌功颂德,而坚持不把此类内容入词。
因为有共同的生活经历,他们的词作中出现大量“艳情”也非常自然。
比如柳永的《鹤冲天》:“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周邦彦的《瑞龙吟》:“黯凝伫。
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
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周彦邦用华丽的辞藻对他放浪的生活加以粉饰,显得含蓄委婉,而柳永则直抒胸臆,毫不掩饰。
这说明宋词至周邦彦还没有从“词为艳科”这一传统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纵观历代词评,对柳词之内容斥之者尤胜。
寻花问柳,听歌买笑,本是封建士大夫们的常事,为什么唯独柳永因此受到非议和被斥为“薄于操行”呢?原因是此类事情,封建统治阶级尽可以做在暗处,但不许明里说破。
柳永的词集秦观的词集周邦彦的词集
柳永的词集秦观的词集周邦彦的词集
【最新版】
目录
1.柳永的词集:开创了新的词风,主题广泛且具有现实意义
2.秦观的词集:以婉约柔情为主,展示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3.周邦彦的词集:注重形式美,融入了音乐、绘画等元素
正文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词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浓厚的音乐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柳永、秦观和周邦彦分别是北宋、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们的词集各具特色,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词歌文化。
首先,柳永的词集具有开创性意义。
他的词作广泛涉及爱情、离别、江南风光等主题,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表现市民生活的现实题材。
柳永的词风清新明丽,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他的词作中,以《雨霖铃·寒蝉凄切》等为代表,充分体现了他对词这种文学形式的拓展和创新。
其次,秦观的词集以婉约柔情为主,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秦观的词作注重情感的表达,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表达对爱情、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他的词风柔美婉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作品有《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秦观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后,周邦彦的词集注重形式美,融入了音乐、绘画等元素。
周邦彦的词作以形式严谨、结构完整著称,他的词风雅致优美,既具有音乐性,又具有绘画性。
在他的词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词的形式和技巧的探索和实践。
代表作品有《苏幕遮·碧云天》等,这些作品使周邦彦成为南宋词坛的杰出代表。
总之,柳永、秦观和周邦彦的词集各具特色,为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
的词歌文化。
论周邦彦与柳永慢词之比较(二)
而 自然 地 过 渡 到 抒 发 感 慨 的 下 片 。 从 这 些 对 景 物 的 多 层 次 铺 叙 中, 我们 看 到 主人 公 感 情 变 化 的 轨迹 。 全词 充 分 显 示 柳 词 擅 长 层 层 铺 叙 的 艺 术手 法 。 正 如冯 煦所 评 : “ 其铺叙一法 。 曲处 能 直, 密处能疏 , 界处 能平 , 状难状 之景 , 达难达之情 , 而 出之 以 自然 , 自是 北 宋 巨手 。” ( 《 蒿庵论词》 ) 经 过 柳 永 的 悉 心 处 理 。层 层 铺 叙 已成 为 慢 词 的 基 本 表 现 手法 , 情景 交 融 更 是 这 种 手 法 的要 诀 。 后 世慢 词 作 者 多 是 顺 着 柳永开 创的铺叙模式发展 的 。 周 邦 彦 便 是 受 其 影 响 最 大 的 一 位。 如果说柳永的《 望海潮》 ( 东南形盛 ) 、 《 迎新春》 ( 蛳 } 管 变 青 律) 、 《 破 阵子 》 ( 露花倒影 ) 等 慢 词 只 是 一 种 铺 叙 的尝 试 , 那 么 周 邦 彦 则 是 继 柳 永 之 后 将 这 种 铺 叙 技 法 发 扬 光 大 到 炉 火 纯 青 地步 。 周 邦 彦 不 仅仅 是 对 柳 氏 手法 的简 单 承继 , 更 多 的是 创新 。 他没有局限于柳词的平铺直叙 。 而 是 增 加 了 多层 次 、 多 角 度 的 铺陈 , 从 柳 词 的线 型 结 构 拓 展 到 回环 往 复 的环 形 结 构 , 从 而 使 铺 叙 更 趋成 熟 . 并 使 宋 词 产 生 了别 具 一格 的风 貌 。 周 词 善 于 将 一 点感 触 向 四面 八 方 展 开 , 层层铺叙 , 以达 到 毫发毕见的效果。例如《 满 庭 芳 夏 日漂 水 无 想 山作 》 开 篇 写 夏 日景 色 。从 三 个 角 度 写 : “ 风 老 莺 雏 ,雨 肥 梅 子 ,午 阴 嘉树 清 圆 。” 从 动 物到 植 物 再 到 天 气 这 三 个 不 同角 度 。 反 复 地 描 写 从 春 到 夏 的季 节 变 化 。 一句不够再加一句 . 两 句 不 够 又铺 陈 为 三 句 。又 如 《 苏幕遮》 写对溽暑季节的感觉 , 先写焚香祛暑 , 再 写 鸟雀呼晴 , 最后重点写荷叶 : “ 燎沉香 , 消 溽暑 。 鸟雀呼晴, 侵 晓 窥檐语 。 叶上 初 阳干 宿 雨 。 水 面清 圆 , 一一 风 荷 举 。” 词 人 不 惜 笔墨写荷叶 , 先 写 叶上 宿 雨 干 , 再写荷叶清圆( 包 括 荷 叶 的色 、 形、 味) , 最后写荷 叶的神态 、 情韵 , 可 谓 极 尽 铺 陈 之 能 事 。 另 外, 如《 六 丑 蔷 薇谢 后 作 》 : 正衣单试酒. 帐 客 里光 阴虚掷 。愿 春 暂 留, 春 归如 过 翼 , 一 去 无迹 。 为 问花 何 在 ? 夜 来风 雨 。 葬楚 宫倾 国 。 钗 钿 堕处 遗 香 泽 。 乱 点桃 蹊 , 轻翻柳陌 , 多情 为 谁 追 惜 ?但 蜂 媒 蝶 使 , 时扣 窗 桶 。 东 园岑 寂 , 渐朦 胧 暗碧 。 静绕珍从底 , 成 叹息 。 长 条 故 惹行 客。 似 牵 衣待 话 , 别 情 无极 。 残英小, 强簪 中帻 ; 终不似, 一朵 钗 头颤 袅 , 向人欹 侧 。 漂流 处 , 莫趁潮 汐, 恐 断 红 尚 有相 思 字 , 何 由 见得 。 词 中惜 花 伤 春情 怀 不 是 平 铺 直 叙 。而 是 回环 往 复 式 的 推 进 。上 阕开 头 点 明 时 令 是 春末 夏初 , 词人触景生情 , 忽 感羁 旅 他乡 。 致 使 光 阴虚 度 。 而 为 此 惆 怅 不 已。 字 面 上 虽 不 言 凋谢 的 蔷薇 , 实 际上 写 出词 人 对 自己没 能 及 时 赏 玩 春 色 的苦 闷心 情 , 为 上 文 惜 花 作 了情 感 铺 垫 。 紧接 着 从 正 面 着 笔 , 写 落 花 缤 纷 飘 舞 的姿 态 , 随后 从 侧 面 写 痛 惜 落花 的心 境 。 下 阕写 人 与 花 相 互 依恋。“ 残英小 ” 三 句 形 象 地 表 达 词 人 惜 花 的 痴情 , 是上 阕“ 愿 春暂留” 的延 伸 、 补充 和 呼 应 。 “ 终不似 ” 又折回一笔 , 写对 “ 残 英” 的遗憾 . 与“ 帐 客 里 光 阴虚 掷 ” 相对应 , 表 达 对 落 花 的深 情 关注。至“ 漂流处 ” 又 推 开 一层 , 由枝 上 残 英 言 及 花 瓣 飘 零 , 与 “ 春归如过翼 ” 一句又遥相 呼应 。 表 达 出对 落 花 难 以忘 情 的 关 怀。 全 词 以落 花 为 主 体 , 环环相扣 , 层层推进 。 表现 出词 人 惜 花 伤 春 之 情 的 纵 深 发展 , 给 读 者 以 回 环纡 曲之 感 。 夏敬观在《 手评乐章集 》 中写道 : “ 耆卿写景无不 工 , 造 句 不事雕琢。 清真效之 。 故学清真词 , 不可不读柳词 , 耆 卿 平 铺 直 叙 。清 真 特变 其 法 , 一笔之中 , 回环 往 复 。故 慢 词 始 于 耆 卿 , 大 成于清真。” 二 者 的相 承 关 系 可见 一斑 。
柳永与周邦彦词的比较探析
柳永与周邦彦词的比较探析摘要:柳永与周邦彦是宋词史上两位很有特色的文学大家。
通过对二人在文学创作上的艺术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和探究可知,在词体形式上,二人虽均做出了不懈的开拓与努力,但柳词具有开创性比较大,而周词则具有集大成的特点;在语言艺术上,柳词兼有雅俗共赏的特点,而周词则侧重词体的雅化;在艺术手法上,柳词多具有赋体的艺术特色,周词则承继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新和拓展。
总之,柳永与周邦彦均以不俗的艺术才情为宋词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周邦彦;词体形式;语言艺术;艺术手法“风格的形成是文体成熟的标志,因此也是文体的最高体现。
没有风格的作家,其作品也就谈不到文体,其创作也就没有获得真正的胜利。
”[1]160而作家的艺术风格“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艺术可以向人类最崇高的努力相抗衡的境界。
”[2]89对于周、柳二人的词风,尽管前人多有论及者,然而笔者以为,这些评述虽然精辟独到,但似仍未尽惬人意,为了深入探究二人的艺术风貌,笔者不揣浅陋,不避繁言,拟从词体形式、语言特色、艺术手法等方面略加分析,以期能对宋词研究有所裨益。
一文体形式作为艺术作品的骨骼,它不仅对作品起着支撑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家的创作特色。
在宋词史上,周、柳二人皆以识音知曲,善于创调而闻名于词坛,这不仅体现出二人杰出的艺术才能,而且也为词体的创作树立起了可供效仿的艺术模范。
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北宋词史的词调创制上,二人都属于开拓型作家,但就具体创作情况而言,“耆卿似乐天”,“而词中老杜非先生(周邦彦)不可。
”[3]60换句话说,柳永类似于词坛的开荒者,周邦彦则类似于收获者。
柳永创制词调的主要途径有二,其一,“变旧声作新声”,如《少年游》、《安公子》;其二,自制新调,如《望海潮》、《黄莺儿》,[4]94而且自柳永起,始有三段词体式,如《浪淘沙》、《戚氏》、《安公子》等。
可以说没有柳永,诸如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一大批词人可能还在词体体式上,左冲右突而不得其道。
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推荐下载
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中文学院0803班何龙萍(14080601920)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崇安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北宋婉约词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唐五代词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他扩大了词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他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他发展了词体,以旧腔改造或自制新调,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其词讲究章法结构,风格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
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柳永和周邦彦,一个是北宋词史上划时代的大词人,一个是北宋诃坛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较柳永晚出几十年,且中间又隔苏、辛等众多词家,然周邦彦和柳永的词作却包含着深刻的承传性,特别是在雅俗风格的取舍选择、慢词的铺叙手段方面,两人存在明显的继承、蜕变和发展关系,本文拟就此谈谈笔者的看法,以便深入具体地了解两位词作家的创作个性。
第一,题材内容:柳词丰富,周词单薄。
柳永、周邦彦的早年生活经历极为相似,都曾长期在歌妓舞女在打滚。
柳永生性狂放不羁,不拘小节,但仕途坎坷,屡试不第,晚年才中进士,几乎浪荡漂泊了一辈子;周邦彦却仕途得意,几历官场风云。
这种生活际遇,反映在各自的词作中,艳情是相同的一面,而不同者居多,说得直白点,就是柳词在题材上有拓展性,而周词在题材内容上显得相对狭隘。
柳永词与周邦彦之比较
柳永词与周邦彦之比较柳永词与周邦彦之比较杨曾子内容提要柳永和周邦彦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的词作存在着明显的继承与蜕变。
本文主要论述二者在词创作方面的不同之处,以便深入地了解他们词作的独特风格和特色。
关键词柳永;周邦彦;词;不同柳永,是北宋词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词人,对唐五代词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胡云翼《宋词选·序言》中认为“北宋词至柳永而变。
”而周邦彦则是北宋词坛的“集大成者”,陈延焯《白雨斋词话》中云:“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
”正如赵圭仁所说“周邦彦虽较柳永晚近一个世纪,中间又隔苏、辛众多词家,但他们一前一后的历时性中包含了深刻的承传性。
特别是在雅俗风格的取舍选择方面以及慢词的铺叙手段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继承、蜕变和发展的关系。
”这为我们对比研究两位大词人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本文拟从题材、写作风格、写作技巧等方面对比二者的不同,以便深入具体地了解两位词作家的创作个性。
一、题材之不同:柳词内容丰富,周词内容较单薄柳永、周邦彦虽早年生活相似,都曾长期与歌儿舞女在一起过着偎绿倚红的生活。
但不甘约束而狂放不羁,屡试不第,晚年才中进士的柳永几乎浪荡、漂泊了一辈子。
而周邦彦却几历官场风云。
如此身世反映在他们的词作中,艳情是相同的一面,而不同者居多,也可以说柳词有拓展性,周词则在题材内容上显得相对狭隘。
柳词中反映妇女生活、男女恋情、别愁离恨的词作占去了《乐章集》大半,其中妓女生活写得尤为细致、大胆。
陈锐认为“屯田词在小说中如《金瓶梅》”(《碧斋词话》)。
如:《洞仙歌》此词极写“洞房深处”男恋女爱的甜蜜而嬉戏的生活情景。
《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极写离别之意。
柳词中描写都市繁华的词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如:著名的《倾杯乐》咏京城元宵节的盛况;《木兰慢》咏京城清明节。
词中所写的“路旁拾簪”、“珠翠纵横”,就大可与《东京梦华录》所记的盛况相互印证;还有著名的《望海潮》,词中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富丽。
论柳永、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
论柳永、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旅行役词作为中国古人在游历中写出的文学作品,叙述的是游历者遭遇的历史文化景观的感慨和感悟,与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丰富起中式文学的材料和内涵,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完美的艺术表现。
在这一类文学作品中,柳永和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是最著名的,两位作家给出的羁旅行役词是一种非凡的风景诗,追求精致、缠绵、悲慨和感性,其表达形式十分绚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心理感染力,为人们留下了美丽的文学回忆。
柳永生于元末明初,被誉为“千古一绝”的柳永,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在他的《羁旅表》中,他总结了自己多次游历中的感受:“山之梦非梦,江之思自思。
日月令人神往,风雨催人行。
若谓此非旅,宁称心之游?!?/p>他的羁旅行役词中,把景物和感受紧紧连接起来,充满了他对大自然美好及其精神启示的深刻体悟,全文热潮洋溢,宣泄着他的旅行激情。
他在《羁旅表》中,尤其是有关著名的西湖的描摹,更是细腻的情感:“西湖何处圆又圆,池水桃花依旧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p>周邦彦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其《羁旅行役词》中,把游历者的旅行经历写得激情澎湃,通过笔下语言表达出他旅行中深深的感受。
他在《羁旅行役词》中写道:“惆怅行役,望断天涯;万里路长,蹉跎萧规;叩心履足,走路听涛;玉笙寒柳,思想难舍。
”从柳永和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中可以看出,两位作家表达的是对旅行中景物的深刻感受,以及一种孤独而又激情的思绪。
这种思绪是一种细腻的心理色彩,充满着不禁细嗅的彷徨,让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让我们憧憬有朝一日能够亲身体会到作家所描写的美景,去欣赏这种绚丽多彩的场景。
羁旅行役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提出了作家个人独特的文化认同观点,令人不禁联想起古代中国文人的封建的政治思想,充分展示了一种羁旅、将心比心的文化精神。
在柳永和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中,两位作家分别以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学思想,讲述同一个故事:在旅行过程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去体会生活的真谛。
柳永、周邦彦、姜夔三家词用调的比较分析
因各 家 对 柳 词 同 名 异 调 的 考 订 尚有 分 歧 , 故 所 得 总 数 仍 有 参 差 。笔 者 对 柳 永 所 用 词 调 总 数 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5 — 3 1 基金项 目: 国 家哲 学社 会 科 会科 学基 金 项 目“ 以词调 为 中心 的 唐 宋语 体 与 词 史研 究” ( 1 2 B Z W0 3 5 )
展 史 影 响 最 为 深 远 的典 范 。对 三 家 词 的用 调 情 况 ,学 界 虽 已各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考 察 与 探 讨 , 但 对 三 家 词 用 调 的 比较 分 析 还 较 为 薄 弱 。本 文 即 拟对 三家词 的用调 情况进 行 初步 的 比较分 析 , 试 图 在 参 照 比 较 之 中 寻 求 三 家 词 在 用 调 层 面 上 的创 作 成 就 与 词 史 定 位 。
、
柳永 、 周邦彦 、 姜 夔用 调 的数
据统 计 与分 析
在进行 比较 之前 , 需 对柳 永 、 周 邦彦 、 姜 夔 三 家 的用 调情 况 做 全 面 的数 据统 计 和 定 量分
外向型与内省化柳永、周邦彦词情比较研究
柳永与周邦彦并称
柳永与周邦彦并称在北宋词坛上,柳永是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多写歌姬愁苦和城市风光,尤长于书写羁旅行役之情,表现封建文人怀才失意的情绪。
而。
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的词坛领袖。
其词作多作恋情,还有咏物、怀古伤今,表现羁旅行役的作品,音律严整,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丽、缜密的艺术风格。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柳永与周邦彦并称的相关内容!柳永周邦彦柳永和周邦彦都是北宋著名的词人,时常被并称,两人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而且都擅长在词中写情。
但是,每一个伟大的人都不是相似的,这两人都可以说是自成一家,所以区别也很多。
论柳永和周邦彦的区别,得从他们的生活年代开始。
柳永生于北宋前期,而周邦彦是北宋末年,因此他们词作的风格是深受自己所处时代的影响。
柳永的词是继承发扬唐五代时期的特点,偏向俗,格调也十分自由通俗不会去刻意,所以说是“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而周邦彦的词是继承北宋之前的词,包括苏轼也包括柳永,而偏向的是雅,而且他十分注重格调,经常研音炼字,还自己创新了一些词牌曲调。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精通音律,另一方面是在内容方面已经很难超越前人。
虽然柳永和周邦彦都长期宦游,也都曾经和歌姬等青楼女子厮混在一起,但两人的人生还是有差别的,就生活阅历而言周邦彦不如柳永。
这一点在词作上,就表现为柳永的主题内容多变,而周邦彦相对单调,以闺怨和羁旅为主。
此外,这两位词人的'作品风格还有一大不同在于表达方式。
柳永抒情常常直抒胸臆,不委婉很直接,是率真的表现。
而周邦彦虽然也有这样真情流露的词句,但大多以咏物或者借景来表达自己,更幽怨一些。
无论如何,柳永和周邦彦的是宋词大家,前者是北宋前期最伟大的词人,而后者在继承的基础上成为了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词的欣赏词例1732《留客住》(柳永)偶登眺。
凭小楼、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野草。
遥山万叠云散,涨海潮千里,平波浩渺。
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旅情悄。
念远信沈沈,离魂杳杳。
论柳永、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
论柳永、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
柳永和周邦彦的词作中,"羁旅、羁思、游宦、倦客、行役"之类的字眼触目皆是:"吾家旧有簪缨,甚顿作天涯,经岁羁旅”(周邦彦《南浦》);“倦客最萧索……叹故友难逢,羁思空乱"(周邦彦《绕佛阁》);"游宦成羁旅。
短樯吟倚闲凝伫"(柳永《安公子》);"展转翻成无寐,因此伤行役"(柳永《六么令》),这些词句无疑向人们传达了其词作的中心主题之一:羁旅行役。
词评家对此也多有发明:"柳制乐章,音调谐婉,尤工于羁旅悲怨之辞,闺帏淫蝶之语"(毛晋《乐章集跋》)"耆卿词,善于铺叙,羁旅行役,尤属擅长"(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后人以周邦彦与柳耆卿并称,盖二人皆长于抒写别离之情,羁旅之感"(刘永济《微睇室说词》)。
本文主要集中探讨两位词人于羁旅行役词中所表现的词心、词境、词风和词艺。
比较柳永词与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不同
比较柳永词与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不同生活在北宋强盛时期的柳永和生活在北宋日渐衰落阶段的周邦彦都被后世人誉为婉约派大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题材的范围上柳词广阔于周词,但在艺术特征方面,二人各有千秋。
在词的结构上,柳词层次分明,构思完整,而周词则前呼后应,首尾一气。
如柳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起句一个“对”字引出雨后天之清澈,又一个“渐”字描绘出风紧日斜之冷落之境,读者可从几个接词中领悟秋景中的情,从而一幅清秋江天图印于脑海深处。
而周词《蝶恋花·早行》,扣着一个“别”而将别前、方别、别后依次展出,显得一气贯注。
在词的语言上,柳词通俗明白,不避俚俗,有些时候便显浅露庸俗,而周词则典雅工丽。
柳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全篇语言浅显明白,末句更是不避俚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句就是柳永力求口语化的明证,读之更觉亲切。
周词《风流子·新绿小池塘》,极写怀人的深情,却无一丝的粗鄙。
在词的音律上,柳词虽富有音乐性,然格律不太严整,而且可以随意变动,而周词则格律整严。
柳永因其生活多和下层人接近,为了便于歌妓唱词,于是尽量方便于唱,而改去拗口之词,从而显得格律性不严。
周邦彦比柳永更精通音律,他不仅讲平仄,而且严守四声,这与他大晟乐府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在词的表现方法上,二人都善于铺叙,长于勾勒。
然柳词接近于平铺直叙,周词则曲折婉转,开阖跌宕;柳词善于在动作方面白描,周词则在静态中寻求变化。
柳词《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等等,通过各种离别时的动作行为来表现离别之情,平实而直切;周词《六丑·蔷薇谢后作》则通过“落花”这一静态景物,设身处地地用变化之词,从各个侧面千回万转、千锤百炼地描绘此景,实际上是借咏叹蔷薇花谢,表达对失意于仕途的自我感伤之情。
在词的体格上,柳词显得狂放不拘,而周词则更觉浑成。
“富艳精工”的大晟词人——周邦彦 ——兼析“客中送客”之作《兰陵王柳》
“富艳精工”的大晟词人——周邦彦——兼析“客中送客”之作《兰陵王·柳》“富艳精工”的大晟词人——周邦彦——兼析“客中送客”之作《兰陵王·柳》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著有《清真词》。
早年落魄不羁,行为放荡,《宋史》说他“不为州里所重”,也就是地方上的乡亲父者都鄙薄他的为人。
元丰七年在太学读书时,他向宋神宗进献《汴都赋》,被任命为太学正。
因为他精通音律,宋徽宗就让他作“大晟府”的提举官。
宋徽宗崇宁四年九月设立国家音乐机构大晟府,至宣和七年撤消。
这个音乐机构共存在二十年,对于推进北宋末年词曲的兴盛起了一定的作用。
后曾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
绍圣四年,还朝为国子监主簿。
哲宗时除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考功员外郎,卫街、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
徽宗时曾知隆德府,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后又知顺昌府,徙处州。
病死于扬州。
周邦彦与万俟咏等“大晟词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又按月“进献新词”。
这些“进献”的“新词”,歌颂皇帝的盛德大业、描绘祥瑞事迹,是典型的宫廷文学、庙堂文学。
另外他们又创作一些类似南朝宫体诗的艳词,突出反映了北宋末期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
万俟咏把他的作品分为两体编集,叫“雅词”和“侧艳”;大概“雅词”就是按月进献的应制词,“侧艳”就是庸俗下流的艳词。
他自己后来都觉得“侧艳”一体“无赖太甚”,于是删去,另编词集为五体;这五体的名目除“应制”以外还是“风月脂粉”、“雪月风花”、“脂粉才情”之类,而被周邦彦总称为“大声”。
可见他们实际是一批帮闲的御用词臣。
周邦彦无论早期或后期,无论在外地或在京城,都经常和歌妓舞女交往,过着冶游放浪的生活,跟柳永的经历类似,在词的创作上也接受了柳永的影响,风月艳情与羁旅闲愁就成了他的词的主要内容。
他的这些词还特别在形式字句上刻意雕琢,写得玉润珠圆,“富艳精工”,与柳永的“词语尘下”有所不同,被认为“无一点市井气”,其实这更适合极端腐朽纵情声色的北宋末期上层统治集团的胃口。
柳永与周邦彦词的相同之处
柳永与周邦彦词的相同之处柳永和周邦彦,这两位北宋词坛的大家,那可是有不少相同之处呢。
柳永的词,那是充满了市井气息。
就像走在热闹的集市上,什么都能看到,什么都能听到。
他写的词很多都是关于那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爱情。
你看他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多么真实的离情别绪啊。
而周邦彦呢,他的词也有这种贴近生活的感觉。
他笔下的世界也是充满了人间烟火味的。
虽说他的词有时候会更讲究格律之类的,但在表现生活的真实情感这一点上,和柳永是有相通之处的。
这就好比两个大厨,一个擅长做家常小炒,一个虽然偶尔做做精致的宫廷菜,但也会做家常美味。
他们都能抓住人们在生活中的那种最基本的情感。
柳永常常流连于歌楼酒肆,他的词很多是为了歌女而作。
他了解那些歌女的心酸,也懂得她们的爱情渴望。
他写出来的词就像是为歌女们量身定做的漂亮衣裳,让她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
周邦彦也没少和歌女们打交道啊。
他的词也经常在那些娱乐场所传唱。
这就像是两个人都在同一个舞台周围打转,都为这个舞台上的演员们提供了表演的素材。
在词的艺术风格上,柳永和周邦彦都很擅长铺叙。
柳永写词就像画画一样,一笔一笔地把景色、人物、情感都描绘出来。
比如他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从大的地方开始,慢慢往细处写,就像带着我们在杭州城游览一样。
周邦彦也是这样啊,他的词在铺叙方面也是一绝。
他会把一个场景、一段感情,一层一层地剥开给你看。
这就好比是剥洋葱,一层一层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味道,但是又都围绕着中间那个情感的核心。
柳永的词在音律方面那是相当厉害的,他的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也是婉转动听。
就像山间的小溪,水欢快地流淌着,没有一点阻碍。
周邦彦呢,他对音律的讲究那也是出了名的。
他就像是一个音乐大师,精心地调整着每一个音符。
他们在音律上的这种追求,就像是两个运动员都朝着同一个金牌冲刺一样。
都希望自己的词在音乐性上达到一种极致。
再说说他们词中的情感细腻度吧。
柳永写爱情,那是把男女之间那种微妙的情感写得淋漓尽致。
柳永、周邦彦词接受史研究
柳永、周邦彦词接受史研究【摘要】:柳永和周邦彦是宋词发展史上两个里程碑式的词人。
两人都是知音识曲的风流才子,因为其词的协律、言情,词风婉约,后人多以“柳、周”并称,视为一派词人。
但是词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的体性上的雅、俗之争,又使后人把他们截然分作代表俗雅两种对立风格的词家,二人在封建正统士人中的地位也因此而相差悬殊。
二人词之间的这种相似与不同,值得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从读者接受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本论文借鉴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以历代词话以及文人笔记中散见的有关二人之词的评论为主要材料,对二人之词在历代的接受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在结构上,本文将柳、周词的接受情况从纵向上按照时代先后顺序分为六章来论述,即柳、周词在北宋的接受;柳、周词在南宋的接受;柳、周词在金元的接受;柳、周词在明代的接受以及柳、周词在清代的接受(上、下),每一章又从横向上分别从选本中的柳、周词,士人对柳、周词的品评以及柳、周词对词人创作上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柳、周词的接受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柳、周词在北宋的接受情况,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同之处在于,二人之词在民间都比较流行、很受民众欢迎,拥有大量的受众。
不同之处在于,柳词在北宋士大夫中同样非常出名,士大夫对柳词是又爱又“恨”,爱其雅而斥其俗,而周词在北宋士大夫中却默默无闻,不受重视,词名比较隐晦。
柳、周词在南宋民间,仍然比较流行,南宋士大夫阶层对柳词直露、俗艳的抨击远比北宋时期更加激烈,但同时也较为客观地认可柳词内容上对太平盛世气象的反映以及它的写实手法。
这和北宋士人对柳词接受上的爱其雅而斥其俗是一脉相承的。
而周词在南宋士人、词论家那里却渐入佳境,最初是对其词作音律的推崇,后来转入对其艺术技巧的探讨。
随着品评的逐层深入展开,士人、词论家对清真词的评价和定位也逐步抬升,进而对南宋词家的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柳、周词在金、元时代的接受明显地呈现出了雅俗分化的态势,即突出强调了柳永词的俗和清真词的雅,而这种定位明显地把柳、周词区分开来,甚至决定了它们对金、元两代文学创作施加影响的领域和内容。
率真美·含蓄美——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不同的情感色彩
[ 键 词 】柳永 关 周 邦彦 率真 美 含 蓄 美
包头
04 1) 10 0
要]词是 一种 长于抒情 的 “ 心绪”文学,柳永 、周邦彦分别 以其独特的审美影响 了宋代词风。
由于柳周 二人个性 、修 养 、 活经历等诸方 面的不 ,I 卅 样 的题 材 ,在 二 人 笔 下 表 现 j迥 异 的 感 情 色 彩 :柳 词 “ 要 诉 f I 主 诸情 绪 上 的 流 动 ,为 情 感 寻 求 赖 以 存 在 和 流 动 的 实 休 ,甚 至 设 法使情 感成为词 的本体 。” 凶此 ,热情奔放 、真率坦露是柳 词 著 的 情 感 特 征 。周 词 “ 重 于 复 活 人 们 的感 情 经 验 ,它 寻求 侧 富有 韵 味 的 表 达 ,且 总 是 设法 将 其 深 化 或 _华 。 ” 因 而 周 词 丁 1 ’ 得 含 蓄 蕴 藉 、沉 郁 顿 挫 ,表 现 j 一 种 “ 而 不 怒 ” 、 “ 『 I 怨 哀 不 伤 ”的 “ 中和 之 美 ” 同为写歌妓 的恋情 词 ,柳永创造 性地吸收 r民问俗词模 拟 声色的特征 ,毫不隐讳地直写 。一 改传统诗文含而不露 、温柔敦 一 厚 的美学原则 ,开辟 了率直 、直 露之艺术风格 。不管是 《 定风 波 》中 的 “ 相 随 ,莫抛 躲 ,针 线 闲 拈伴 伊 ” 的 _ : 女 之 心 镇 l 妇 愿 ,还 是 《 {J 》中 的 “ 弃 却 ,娴化 伴 侣 ” 的 妓 女之 特 殊 心 迷 l I 引 永 态 ,都 表现 一 种 人 胆 、直 露 、率 真 的风 貌 它 小求 典 雅 含 蓄 的
一
两词 卜 同为抒 情 ,而风 格依 旧不同 , “ 片 多情 自卉伤 离 别 更 那 堪 、冷 落 清 秋 节 ” ,词 人 触 景 生 情 ,将 郁 积 于 心 头 的 离愁 别恨一 卜 吐m来 ,真乃 酣畅淋漓 。周邦彦抒情不似柳 永 倾 分携处 。 直抒 胸 臆 ,而 足 存 描 写 r “ 远 天 阔 ,露 冷 风 清 ,无 人 处 ,耿 地 乍看 此 词 ,似 乎和 相 思 无 缘 ,仔 细 研 渎 ,词 中 的 “ 思 耿 寒 漏 咽 ” 之 才 缓 缓 发 l “ 万 事 难 忘 ,唯 足 轻 别 ” 的 愁 I 嗟 { 归” 、 “ 难逢 』 素” 、 “ 分携处 ”微 露l 这是一首 思念情人的 叹 叶 I .其婉转 蓄可见 一斑 。分 别之后 ,词人形单影 只,凄 凉孤 情词 。 “ 日断 陇 江 树 ” , “ 霞 隐 隐 H平 ”虽 写 景 ,术 落 独 ,此 时 的 柳 永 唱 道 “ 宵 酒 醒 何 处 ?杨 柳 岸 、晓 风 残 月 ” , 今 接 言 情 ,其 实 情 之 真 挚 乃 已 之 也 。 “ ・ 切景 语 皆 情语 也” , l 邦 彦 则 唱 “ 尊未 竭 ,凭 断 云 留取 , 西 楼 残 月 ” 。 问为 联 周 翠 以景结情 ,将 儿女之情融入 景物捕 之中 ,收到 了言 尽意尢 想 ,柳词质朴 、牢真 ,周词借 用翠尊 、断 、残月等意象 ,显 穷之遥 深含蓄的艺术效果 . 、 得婉 转清丽 。结 尾柳 永伤感地 唱道 “ 去经年 ,应是 良辰好 景 此 即 便 是 一 向 口碑 较 好 的羁 旅 行 役 词 ,柳 永 也 往 往 抒 情 直 虚 设 便 纵 有 、干 种 风 情 ,更 与 何 人 说 ? ” 将 F己满 腔 凄楚 之 1 露 。小像清 真词 之含蓄蕴藉 、沉郁顿 挫。柳词读起 来感 觉像 一 情 直露无疑 。I 周邦彦则小 然 ,他借景抒 情 ,寓情于景 ,通 过 川 瀑 布 直泻 而下 ,而周 阋 却像 几 曲 黄河 衙旋 而 来 。 I 光} 肖、衾叠 、香 歇 、壶缺 、梨花雪等意 象来抒伤情 ,把 自己满 此 类 题 材 中 ,柳 周 词 均 善 丁 切 情 附物 ,借 景 抒 情 。然 而 恰 腹 离 愁 别 恨 都 融 进 _ 物 描 写 之 中 ,这 种 含 不 露 的描 写 给 人 r 景 恰 在借景抒情方 面 现 ¨分道扬镳 的特色 。柳侧存借景之后 ,往 { 种浑厚含蓄之感 。 往 要 正 而 抒 情 ,直 抒 胸 臆 。 盘 到 此 念 ,绣 『轻 抛 ,浪 萍 难 【 】“ 各 J 综上所述 ,柳周词呈现不 同的情感色彩 。柳词 任性 率真 , 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 (《 夜半乐 》 ) 使人感觉一览无余 。 洋溢 着奔放轻 的热情 。周词 含蓄蕴藉 、沉郁顿挫 ,更具沉雄 周词在借景之后 ,抒情时往往以_ }富的意象加 以表现 ,其词 显得 老道 的气韵 。
柳永与周邦彦词作之比较
柳永与周邦彦词作之比较【摘要】在北宋词坛上,柳永是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多写歌姬愁苦和城市风光,尤长于书写羁旅行役之情,表现封建文人怀才失意的情绪。
他创作的慢词居多,音律谐婉,擅长白描,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柳永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从创作方面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从而使得其词流传甚广,在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的词坛领袖。
其词作多作恋情,还有咏物、怀古伤今,表现羁旅行役的作品,音律严整,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丽、缜密的艺术风格。
此外,他对创制新词也有重要贡献,从而被称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
柳永和周邦彦作为北宋词坛颇有盛名的两位词人,其词作各有特色,也各有其独特的成就。
柳永在北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胡云翳《宋词选·序言》中认为“北宋词至柳永而变”,而周邦彦则是北宋词坛的“集大成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
”虽然柳周二人的创作并非同时进行,但他们一前一后的历时性中包含了深刻的承传性,也有很大的差异性。
本文拟从二人词作的选材、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多方面切入,通过对比来展现柳周二人词作之间的差异及宋词的发展。
一、从词作的选材范围来看,柳词比周词更为广阔首先,柳永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以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先。
如《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笔法,描绘了钱塘江的壮观,西湖的情景和杭州的繁荣景象,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个开拓;其次,与歌姬往来所作的词,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赤裸裸的宣泄,但更多的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如《迷仙引·才过笄年》“万里开霄,何妨携手同归去?”全词摹拟一个妙龄歌姬的口吻,道出她厌倦风尘、追求爱情的心理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与周邦彦词的比较探析摘要:柳永与周邦彦是宋词史上两位很有特色的文学大家。
通过对二人在文学创作上的艺术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和探究可知,在词体形式上,二人虽均做出了不懈的开拓与努力,但柳词具有开创性比较大,而周词则具有集大成的特点;在语言艺术上,柳词兼有雅俗共赏的特点,而周词则侧重词体的雅化;在艺术手法上,柳词多具有赋体的艺术特色,周词则承继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新和拓展。
总之,柳永与周邦彦均以不俗的艺术才情为宋词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周邦彦;词体形式;语言艺术;艺术手法“风格的形成是文体成熟的标志,因此也是文体的最高体现。
没有风格的作家,其作品也就谈不到文体,其创作也就没有获得真正的胜利。
”[1]160而作家的艺术风格“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艺术可以向人类最崇高的努力相抗衡的境界。
”[2]89对于周、柳二人的词风,尽管前人多有论及者,然而笔者以为,这些评述虽然精辟独到,但似仍未尽惬人意,为了深入探究二人的艺术风貌,笔者不揣浅陋,不避繁言,拟从词体形式、语言特色、艺术手法等方面略加分析,以期能对宋词研究有所裨益。
一文体形式作为艺术作品的骨骼,它不仅对作品起着支撑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家的创作特色。
在宋词史上,周、柳二人皆以识音知曲,善于创调而闻名于词坛,这不仅体现出二人杰出的艺术才能,而且也为词体的创作树立起了可供效仿的艺术模范。
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北宋词史的词调创制上,二人都属于开拓型作家,但就具体创作情况而言,“耆卿似乐天”,“而词中老杜非先生(周邦彦)不可。
”[3]60换句话说,柳永类似于词坛的开荒者,周邦彦则类似于收获者。
柳永创制词调的主要途径有二,其一,“变旧声作新声”,如《少年游》、《安公子》;其二,自制新调,如《望海潮》、《黄莺儿》,[4]94而且自柳永起,始有三段词体式,如《浪淘沙》、《戚氏》、《安公子》等。
可以说没有柳永,诸如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一大批词人可能还在词体体式上,左冲右突而不得其道。
周邦彦对词体的贡献也颇大。
由于大晟府以雅乐改定俗乐,词乐因此又一变,所以清真词所依据的则是大晟乐,[4]这使得周邦彦在词调创制上带有黄钟大吕的官方雅乐的色彩,而少了柳词的乡野气息。
周邦彦创制的新调如《花犯》、《六丑》、《瑞龙吟》、《解连环》、《西河》《夜飞鹊》等调,很少与柳永相同,但周词中三段体式却是沿袭柳永所开创的模式。
因而,在词调的创作上,柳永和周邦彦各有千秋,并且二人的创作上呈现出前后继承关系。
其次,在词体结构上,二人都具有独创性的一面,但柳永大量运用的是“前半泛写,后半专叙”的基本模式,而周邦彦则在严整的章法结构中富有变化。
为了具体说明这一情况,笔者以二人的代表作《戚氏》和《瑞龙吟》为例,进行剖析,以期能对二人的文学创作能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众所周知,柳永所开创的上片主景,下片主情的模式,几乎成了后来所有词作者效仿的艺术模式,但就具体创作而言,其情况略有差异,而《戚氏》则能比较全面代表宋词这一新变:晚秋天。
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
望江关。
飞云黯淡夕阳间。
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
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
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
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蝉娟。
思绵绵。
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
追往事、空惨愁颜。
漏箭移、稍觉轻寒。
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5]203这首词是柳永词中字数最多的长调,作者在二百一十二字中自叙生平,感叹身世,然而长期的不平遭遇以及世人的误解,又岂是这数百字能够言尽!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从傍晚、深夜直写到翌日破晓,脉络井井有条,词人将羁旅行役中的凄清秋愁、永夜幽思,归结到官场、人生的征逐名利上,深沉地表现出自己对这一切的厌倦和无奈:“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其词篇幅虽然庞大,却针细线密,层次清楚。
从词的布局谋篇上看,前两片的铺叙完全是铺垫,而第三片则是作者情感抒发和升华的凝聚点。
因而,清人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说:“柳词总以平叙见长。
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句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
”此评断对于柳词而言,可谓恰如其分。
相对于柳永而言,作为一代词坛圣手,周邦彦在沿袭前人的艺术成就之中,又有不少新的开拓,比如《瑞龙吟》就颇能代表周词的创作特色,词云: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华桃树。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何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
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
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
探春尽是,伤离意绪。
官柳低金缕。
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6]595从词体上看,周邦彦也沿袭了词的三段体式配置模式,但于章法上,词人却非常考究,以景起,以景结,中间则以今日与往昔两条线索互相交织。
首叠着重写今日,次叠着重写往昔,三叠则今昔紧相联结不复可分。
层次错落而分明,脉络繁复而清晰,足见其笔法;能大开大合,铺开时写得具体细致,收拢时写得凝炼厚重,又足见其笔力。
另外,从词体形式上看,前两叠字句相同,犹如飞奔的两匹骏马,而第三叠循环往复的抒情文字则犹如车身,因此,人们习惯将这种严丝合缝的词体称为“双拽头”。
从艺术效果上看,这种词体“层层脱换,笔笔往复,韵味深长,耐人咀嚼,致使崔护人面桃花之作不能专美于前。
”[4]当然在这之中,周词格律精严、讲求四声的艺术特征,使得周词似章法更为严谨和完备。
这一切都与周邦彦个人的不懈努力与探索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周柳二人在词体形式所呈现出的艺术风貌,这与词人在生活实践中的深刻感受和体验有着莫大的关系,而绝非单凭艺术脱胎和点化之功。
然而柳永似乎更偏重于民间的曲乐和个人的才气,而周邦彦的词体则似乎书卷气更为浓厚。
二语言是艺术作品灵魂的代言者,其运用成功与否是衡量艺术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词坛大家,柳永、周邦彦均可谓语言文字运用的高手,但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二人因审美情趣以及社会环境的差异,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
简言之,柳永词雅俗共赏,“借助于当时´竞赌新声´之风,´散播四方´”,[7]154周邦彦则“融合秦观、贺铸变革柳永俚俗词风的艺术成就,以典丽语言救柳词之鄙俗,以缜密回环的章法救柳词之平直发越,形成其沉郁顿挫、典雅浑成的词风,同时也开启了传统词派内部浓丽质实的创作倾向”。
[7]155至于柳永的俗词,前人多有文章专门论述过,故笔者不再赘述,而他的雅词亦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如苏轼曾赞誉柳永词说,其间佳句“何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苏轼不曾轻易以此许人的,但此类典雅的语言风格,只出现在咏写羁旅行役、描述城市风物及官场酬赠之作,这表明柳词多半与其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柳词虽然有刻意迎合市民审美趣味的创作意图在其中,但文人本真面目在其词中也多有反映,即抒发失意文人漂泊宦海的人生感触,[7]152与此同时,柳永不俗的艺术才情,又使其词在使事用典之中,往往能举重若轻,没有一丝的奥僻生涩。
如《满江红》“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句,用王粲事,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困顿之感,《古倾杯》“目极千里,闲依桅樯回眺,动几许伤春怀抱”,则化自楚辞《招魂》,以显现词人内心的深深失落感,然而“柳词的雅,并非单纯倚仗使事用典,而是于自然流畅的一贯风格中,出以雅语、雅情、雅境”[4],《安公子》就能集中显现这一艺术特点:远岸收残雨。
雨残稍觉江天暮。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
短樯吟倚闲凝伫。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5]158这首词是柳永游宦他乡、暮春怀归之作。
词人对于萧疏淡远的自然景物,似有所偏爱。
在工于描写景物中,他笔下的春景却不以绚烂秾丽见长,这显然与词人长期困顿的生活处境有着密切关系。
全词一起笔,便描写一番风雨过后的狼藉景象,“雨残稍觉江天暮”。
紧接着词人便着笔描写自己的凄凉心境,由于聚少离多,仕途蹇仄,词人面对眼前的暮春之景,倍加伤感和凄苦。
然而离情正苦,归期无定,杜宇声声,劝人归去,这令词人愈觉不堪。
整首词用意层层深入,一句紧接一句,情意深婉而笔力健拔。
正是基于此,清人陈廷焯在《词则》中赞颂柳永词说:“情景见到,骨韵俱高。
”由此可见,在词体的语言运用中,柳永词“表现出一种深远内涵的意境”,尽管他的词还没有达到苏词那种生命自由挥洒的境地,但已经为宋词“表现韵味、表现人文精神与审美形态开了一个好头”[8]。
相对于柳永而言,周邦彦“钱塘才子”的称号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获得的。
据《宋史》载,周邦彦“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
”[9]13126由此可见,周词虽真美不足,但其雕金镂玉的艺术手法带有浓厚的书卷气息。
难怪后人评价他的词说:“其词多用唐人诗句,檃栝入调,浑然天成,浑然天成。
长篇尤富艳精工,善于铺叙。
”[10]2789如《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就能代表周词这一艺术特色: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漂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6]614 从全词来看,每字每句皆有出处,“风老”句出自杜牧的“风蒲燕雏老”(《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雨肥”句出自杜甫的“红绽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午阴嘉树”句出自刘禹锡的“日午树阴正”(《昼居池上亭独吟》);“黄芦苦竹”两句出自白居易的“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琵琶行》);“且莫思身外”出自杜甫的“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尊前有限杯”(《绝句漫兴九首》之四)。
由此可见,周邦彦熔铸唐人诗句中,结合一己之遭遇,抒写己身流落之悲慨,一气贯注,浑然天成,这实属难得。
这一切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周词在自铸伟词中,“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
”[11]84由此可见,周词在语言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自有境界”。
综上所述,在词的创作中,柳永、周邦彦二人皆善于在化用前人诗句中,提炼语言,但在具体运用上,柳永能别出机杼,用字精炼,妥帖恰当,自然清隽,这使得他的词更显清雅不俗,他的词在很大程度上贴近“清水出芙蓉”的艺术境界;周邦彦则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偏重于人工之美,其词字句工丽,形式精致,风格典雅,这使得他的词更显淡雅而富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