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人因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员工的错误操作、疏忽大意、缺乏安全意识等而导致发生事故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员工的不正确的工作姿势、不安全的工作习惯、对个人防护装备的不正确使用等。
物理因素是指工作场所内与员工直接接触的一些物理性因素,如高、低温、噪音、震动、辐射等。
这些物理因素可能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损伤或不适,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如粉尘、气体、液体、蒸汽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需要正确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生物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因素。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引发传染性疾病,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有必要对工作场所进行生物因素的辨识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机械与设备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故障、错误操作等与机械设备有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机械故障、事故、伤害等,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环境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环境特征,如通风不良、电气设施不安全、照明不足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产生潜在威胁,需要在辨识和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具体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预防与控制措施的紧急性和优先级,以便合理和有效地分配资源。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潜在危害:通过对工作环境、作业流程和员工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
2.评估风险概率与后果: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员工的暴露程度和潜在影响,评估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以确定风险级别。
3.制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的概率和后果。
4.实施措施和监测效果:根据制定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对其进行实施和监测,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南》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南1范围为了辨识和评价与公司及所属单位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场所、人员、设备有关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以下简称危害因素),特制定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规定了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
本工作指南适用于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2内容2.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对公司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以及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存在的危害进行全面的辨识并对其风险评价。
2.2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步骤a)选择生产现场或部门中的作业活动;b)识别各类作业活动(包括作业活动中所使用的设施设备)中的危害;c)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价;d)确定重大风险。
2.3危害的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害因素;——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害因素;——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害因素;2.4危害识别的方法——安全检查表:系统剖析,确定检查项目,按顺序编制表格,以提问或现场观察等方式了解检查项目的状况,确定危害因素。
——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活动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存在的危害因素。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有关事件、事故和环境监测数据等,从中发现存在的危害因素。
——座谈:召集HSE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集思广益、讨论分析作业活动或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工作安全分析(JSA):较细致地分析作业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可能产生的危害。
适用于在各类作业活动中对作业人员操作活动中潜在危险和危害的识别,同时也适用于岗位人员工作活动的危害分析。
——工艺安全分析(PHA):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中的危害。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确定风险
的程度和可能的后果。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要评价的危害因素或危险源。
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工作场所
的情况、工作方式、人员素质等。
3.评估风险的可能性:根据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评估危害因素或危险
源发生的可能性。
4.评估风险的后果:评估危害因素或危险源发生时可能导致的后果和
影响。
5.评估风险的程度: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评估风险的程度,确定其优先级。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减少或消除风险,保护工作场所和工作人
员安全健康,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确定控制风险的目标和方法。
2.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
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风险管理计划: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任务、
责任和措施,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风险监测和评估: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5.风险沟通和培训:加强风险沟通和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增强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总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在工作场所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系统地辨识危害因素、评价风险和制定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和消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目的: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控制措施,编制作业活动安全操作规程,控制风险。
选定作业活动。
3
分解工作步骤。
4
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
5
用几个字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不说如何做。
6
班组集体讨论。
工作危害分析(JHA)
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后果。 识别思路:1、谁会受到伤害?(人、财产、环境)2、伤害的后果是什么?3、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危害) 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管理措施、人员胜任、安全设施
风险及风险评价
风险—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可承受的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方针,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风险及风险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 ×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风险度R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可能性L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发生死亡
部分装置( > 2套)或设备停工
大规模、公司外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
丧失劳动能力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公司内严重污染
行业内、省内影响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旨在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本文将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讨论。
二、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指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即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损失的因素。
常见的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现场观察、实验分析、历史数据分析等。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风险的严重程度:即风险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大小和影响的程度。
2.风险的可能性:即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频率。
3.风险的暴露度:即人员、财产或环境暴露在风险之下的程度。
四、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减少或消除潜在风险而制定的一套管理措施和方法。
制定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控制目标:确定减少或消除风险的具体目标。
2.风险控制措施: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培训等。
3.风险控制责任:确定风险控制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明确责任分工。
4.风险控制监督:建立监督机制,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五、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实施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计划,明确控制目标和措施。
2.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按照计划,执行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实施。
3.监督和检查:建立监督机制,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制度。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辩识方法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
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平安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
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应能量和能量的载体。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外表、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响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响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标准等要求。
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平安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清楚;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可能对组织运作和目标实现造成潜在损害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的概述:1.辨识危害因素:首先,组织需要辨识可能对其运作和目标产生危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错误、法规变更、竞争压力等。
辨识危害因素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期开展风险审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等。
2.评估风险:在辨识危害因素的基础上,组织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通常基于专家意见和口头反馈,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
定量评估则基于数据和统计分析,通过数值计算来量化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3.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防范措施、减轻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防范措施旨在预防风险的发生,如加强安全管理、改变工作程序等。
减轻措施则是在风险发生后,通过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影响,如备份数据、购买保险等。
应急措施是针对突发风险事件的反应措施,包括紧急疏散、通知相关人员等。
4.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后,组织需要将这些措施付诸实施,并监控其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程序来实现,如制定工作指导书、培训员工、建立监测体系等。
5.定期复评风险: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组织需要定期复评风险并调整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可以根据变化的环境、新的风险因素和组织内部的变化来决定。
总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系统管理方法,旨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组织运作和目标实现造成潜在损害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实施这一程序,组织可以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潜在风险,从而提升组织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3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根据本项目工程内容、参考相近项目职业健康危害情况,按照集团公司项目管理标准要求,根据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对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要求,项目部安全总监督导、安质部组织施工技术部、物资设备部、综合部等部门相关人员对本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汇总成表。
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此清单实施相应的防范控制措施及相应职业健康安全交底,确保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受控,安全目标顺利实现。
一、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____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原则1、识别要全面;2、分析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3、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4、同时要明确分布范围及危险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2)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就业问题的不断增加,职业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生产力,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1. 调查问卷法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来判断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2. 现场勘查法现场勘查法是指调查人员亲临现场进行观察和检测,通过对劳动者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工艺流程、劳动强度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以判断危害因素的存在和程度。
3. 检测仪器法检测仪器法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来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判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掌控程序职业安全健康是工作场所必需关注的核心问题,而危害因素评价和掌控则是职业安全健康的一项紧要任务。
危害因素评价和掌控程序包括评价危害因素、识别危害因素、订立掌控措施、实施掌控和监测和改进等步骤。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步骤。
1. 危害因素评价评价危害因素是订立掌控措施的第一步。
评价应当包括三个阶段:预评价、认真评价和定量评价。
(1)预评价预评价是对潜在危害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对工作场所进行初步调查,以确定哪些不安全是真正存在的。
在预评价中,应收集有关工作场所的基本信息,包括工作场所的位置、规模和操作过程。
在获得有关信息后,应确定工人潜在接触的可能的危害因素,以决议是否需要进一步评估。
(2)认真评价一旦确认必需进一步评估可能的危害因素,下一步是进行认真评估。
认真评价由几个阶段构成,包括现场勘查、测量和分析不安全特征、危害源的气味、噪声、热量、辐射等。
最后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工人的危害暴露水平。
(3)定量评价在通过认真评价确定潜在危害因素的时候,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定量评估这些危害因素的实际暴露水平。
定量评价需要测量危害因素的时间、强度和频率。
这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完成,例如使用个人监测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仪、焊接烟罩、空气流速计和声级计等设备进行。
2. 危害因素识别通过评价和定量评估,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危害源和工作流程中可能显现的故障。
此外,还应注意某些工作活动可能存在的特定不安全,例如高度作业、移动机械、化学品使用等等。
3. 订立掌控方案订立掌控方案是削减暴露水平的第一步。
掌控方案应当明确可行的掌控措施,从而根本上防止危害源的产生以及监控和管理潜在不安全的措施。
这可以通过掌控技术(例如,更换危害物质或实现闭路操作)、布置工作方法(例如漏斗、风幕和收殓罩)或通过利用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呼吸器或护目镜)来实现。
4. 实施掌控实施掌控需要实行掌控工作实施的实际措施,这可以通过培训、培训和监督来完成。
化验员岗位主要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化验员岗位主要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化验员作为工作单位中重要的一员,主要负责对各种样品进行化学分析、质量检测等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化验员面临着一定的危害因素,如有害物质的接触、实验操作带来的机械伤害等。
为了保障化验员的健康和安全,对岗位主要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评价相应的风险,采取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害因素辨识化验员在工作中接触的主要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有害化学物质、机械设备、高温高压等。
对这些危害因素的准确辨识是控制风险的前提,具体的辨识工作如下:1. 有害化学物质:化验员工作中接触的化学物质,如溶剂、试剂等,可能对健康产生危害。
对于不同化学物质,应进行合理分类和辨识,明确其毒性、腐蚀性等属性。
2. 机械设备:化验员在操作仪器设备过程中,可能受到机械伤害。
辨识主要涉及到设备的类型、性能和不同操作环节中的危险源。
3. 高温高压:某些实验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化验员在这些环境下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
辨识包括设备的温度、压力等参数的评估。
二、风险评价在辨识了岗位主要危害因素后,对风险进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对不同危害因素引发的风险进行排序和分级,促使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风险程度的划分和风险来源的分析,具体的评价内容如下:1. 风险程度划分:根据危害因素的性质和可能引发的损害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以便管理者进行针对性的控制。
2. 风险来源分析:对每个危害因素的风险来源进行分析,明确可能导致风险的具体环节和原因,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三、控制措施基于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是防范化验员岗位危害的关键环节。
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供参考:1. 有害化学物质的控制:在可能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工作环节,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同时,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使用,保持工作环境空气质量。
2. 机械设备操作的控制:化验员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评价培训资料
• 静态:设备设施清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重大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掌 握措施→培训教育
• 动态:作业活动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重大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掌握 措施→培训教育
• 最终要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 风险是动态的
• R=L×S〔L〕事故发生可能性
•
〔S〕事故发生后果的严峻程度
Ø 危急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方法〔JHA〕
——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 ——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 ——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 ——其他。
工具乱扔
8.接近危 险场所
——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 ——接触吊货,接近或到货物下面; ——进入危险有害场所; ——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 ——攀、坐不安全场所; ——其他。
工作危害分析〔JHA〕是为了识别和掌握作业活动中危害因素的 预防性工作流程。从作业活动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 为假设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进展掌握 和预防。其结果可用于指导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完善。
分析步骤
业选
连解将 潜识
评
措制
活定
作为作 在别
价
施定
动一
作业活动划分作业步骤
分解步骤时应: ü 先从头到尾列出每一作业步骤 ü 在完整列出作业步骤前不要急于辨识危害因素 ü 每一作业步骤应是“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做” ü 可借鉴操作规程中作业流程
识别每个步骤可能存在的危急有害因素
作业活动清单
序号
作业活动地点(岗位)
作 业 活 动 名称
类别
填表说明: 车间的作业活动包括日常操作和异常情况处理、开停车及管理活动,操作最好以生产装置的单 元进行划分,管理活动以车间的管理岗位进行划分。 日常的操作:如出料、切换、清罐(塔、器)、加料、提(降)负荷及重要参数的调整、巡检 和作业现场清理; 异常情况处理:停电、水、气的处理;设备故障时的放空或不停产情况下某一单元的打循环等; 开停车:停车及交出检修前的确认;开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进展,以工业与服务业为主的职业人数快速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职业健康情形也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
尽管各国在职业病防治、健康维护、工作环境改善等方面均实行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但职业健康情形的改善还任重道远。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一直是影响职业健康情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特别紧要。
什么是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对职业人身体健康和心理素养产生危害的因素,重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因素和社会因素六大类。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影响职业人身体健康的安全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电磁场、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缺氧等。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接触到的有害化学物质或其混合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甲醛、苯、乙醇、铅、汞等。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职业人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的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毒菌、病媒生物、臭氧等。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可能会受到到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包括高强度工作、工作时间布置、作业内容和精神压力等。
人机工程因素人机工程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工作时与机器设备、工作场所、工艺、物料等相关的工学问题,包括人体工学、劳动保护、机器设备操作符号、人机界面等。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受到的社会影响和环境条件,包括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工作氛围、社会支持、聚居环境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目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岗位进行实地检查和职工问卷调查,得出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种类、特性和分布规律,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该过程旨在全面地了解工作岗位所存在的危害因素和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害因素随处可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并确保人们的安全,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提供一种合适的格式用于辨识、评价和控制危害因素。
一、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潜在的、实际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界定的过程。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我们需要对可能引发危害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以下是危害因素辨识的几个关键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危害因素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过去发生的类似事故、相关统计数据、专业知识和领域内的研究成果等。
2. 识别危害因素:将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识别出所有潜在的危害因素,并进行分类。
3. 界定危害程度: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
4. 制定处理措施: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可能引发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危害。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害因素辨识的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风险程度,并为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几个关键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有关危害因素的数据,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处理,确定评估的指标和方法。
2. 评估过程:根据前期的危害因素辨识结果,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其中,定量评估可通过计算概率和影响的乘积来实现。
3.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后续的风险控制工作。
4. 结果呈现:将评估结果以图表或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决策者和相关人员了解风险情况。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的过程。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几个关键步骤:1.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等方面的措施。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
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以左右的篇幅,探讨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对人身、财产和环境造成威胁的各种危险因素。
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在生产与经营活动中,通过辨识识别黑灰产业、非法活动、生产过程等依法依规成立的各类企业、组织、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危害环境等。
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辨识危害因素企业应针对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甄别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指工艺、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而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自然环境因素。
2.评估危害程度评估危害的程度是指评估危害因素对人身、财产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危害因素的大小、持续时间、影响范围以及破坏性等因素。
3.制定应对措施针对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主要包括预防性措施和治理性措施。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定性或定量描述和评估某一活动或事物可能引发的不利事件概率和对该事件产生的影响的活动或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确定风险事件确定潜在的风险事件是进行风险评价的第一步。
通过对企业经营的全面分析,列举可能产生的风险事件。
2.评估风险概率与影响评估风险概率与影响是风险评价的核心,需要根据对风险的了解,对风险概率和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
3.确定风险水平通过对风险概率和影响的评估,确定风险的水平,即根据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来判断风险等级,以便将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重点放在高风险部位。
三、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是为了控制风险而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方法、程序和流程。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是一种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对其业务和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的方法。
通过辨识潜在的危险因素和评估其可能的影响,组织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潜在风险带来的影响。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指的是组织自身的特点和状况,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员工素质等。
例如,组织内部不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低效的沟通方式可能会导致信息流失和决策失误,从而增加风险。
2.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指的是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经济衰退、政策变化或技术进步等外部因素可能导致市场需求的下降或竞争加剧,从而增加风险。
3.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指的是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因素。
例如,在某些地区,地震、洪水或干旱等自然灾害可能对组织的设施和供应链造成损失,增加风险。
4.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指的是与技术发展相关的因素,包括新技术的应用和现有技术的演进等。
例如,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改变行业格局,对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带来挑战,增加风险。
5.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指的是人为错误、疏忽或故意操作等与
人相关的因素。
例如,员工的不慎操作、内部欺诈等人为行为可能导致组织遭受损失,增加风险。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时,组织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目标,确定潜在风险的来源和可能的影响。
同时,组织还应该对不同风险进行分类、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并确保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制度是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和识别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估其对员工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护。
本文将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关范文。
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1.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定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等因素所引起的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2.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性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职业健康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准确识别和辨识,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安全。
3.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1)收集信息:获取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的信息,包括工作过程、物质使用、设备条件等。
(2)实地调查:进入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观察和测量,了解工作环境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危害因素。
(3)问卷调查:向员工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暴露的危害因素和健康问题。
(4)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确定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5)制定方案:根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制度1.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的定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是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的潜在风险。
2.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的重要性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是制定有效的职业健康管理措施的依据,通过评价分析,可以确定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控制重点,为企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的方法(1)定量评价:采用定量方法对危害因素进行测量和评估,如检测有害物质的浓度、噪声的强度等。
危害因素识别、评价制度
危害因素识别、评价制度辨识和防控 HSE 风险,消除事故隐患,强化重大危险源管理,推进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一、风险识别、评价(一)加气站每年至少开展 1 次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识别和评价的危害因素包括健康、安全和环境 3 个方面,形成《生产作业岗位风险清单》和《生产管理活动风险清单》。
(二)加气站经理组织站内全员识别风险,采用经验判断法进行风险初评价,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填写《危害因素汇总表》。
(三)上级公司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进行风险分析,采用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风险评估矩阵(RAM)等方法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填写《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表》,针对重大风险,填写《重大风险台账》,确认风险等级、削减和控制措施、管控责任等内容,并下发执行。
(四)加气站落实执行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
(五)上级公司通过现场监督检查,对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有效性进行确认。
二、风险分级防控(一)公司实行风险分级防控管理,重点管控八大安全风险和六大环境风险,明确“四条红线”要求,对特殊敏感时段和关键风险领域实行升级管理。
(二)加气站应在投资决策、选址设计、施工作业、生产运行、检修维护、废弃处置等全过程,选用适宜的方法,对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下作业人员与生产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物料介质、工艺技术、作业环境等,开展员工健康、生产安全、环境危害因素辨识。
(三)加气站应对员工的职业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识别,重点考虑接害场所和接害岗位人员、身体或心理健康异常人员、边远地区和条件艰苦地区工作人员等。
(四)加气站应对工程建设、生产运行、检修维护、施工作业等过程中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生产安全风险进行识别,重点考虑岗位人员胜任能力、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工作环境设计和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制度规程的操作性等方面。
应在可研、设计、建设、运行、弃置过程中评估环境影响,重点考虑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或处理处置、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影响及对供应商、承包商的环保要求。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是一种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因素的方法。
它是一种关键性的过程,可以帮助组织预测和减少各种风险对其运营和发展的影响。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我们需要首先确定可能对组织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内部因素(如人员不当操作、设备故障、组织结构等)、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竞争环境等)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识别可能的危害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文献综述、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头脑风暴等方法来搜集信息,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
识别了危害因素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用以确定可能的风险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它可以帮助组织确定哪些危害因素对其业务运营具有最高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评估潜在危害因素的严重性: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需要确定危害因素对组织的潜在影响程度,包括可能引发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
2.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这一步骤是用来确定危害因素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来评估风险的概率。
3. 综合评估风险:将严重性和可能性结合起来,综合评估危害因素的风险程度。
一般来说,风险可以分为低、中、高等不同级别。
4. 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预防控制、纠正控制、应急响应等。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能够帮助组织预测和管理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对组织运营和发展的影响。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
工作环境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表
工作环境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表
本表格用于辨识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以采取适当的
控制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1. 工作内容
描述工作内容和操作方式。
2. 危害辨识
标识与工作活动相关的危险物质、物理、仿生和心理侵害。
列
出危险物质、工具、机器、装置等并说明其可能对员工造成的危害。
3. 暴露评估
评估员工可能暴露于的危害因素,包括浓度、频度和持续时间等。
4. 风险评估
根据暴露评估和危险性评价,评估各项危害因素对员工的健康
和安全可能造成的风险。
确定采取的措施和设备的级别,并确定监
测的需要。
5. 控制措施
确定和记录评估和控制危害的措施。
采用层级控制原则,控制
优先使用技术控制方法,如更换物料或设备,限制操作或暴露时间,然后使用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
6. 资源、监控和预警
记录所需的人力、技术和财务资源,以实施所选择的控制措施。
必要时设立监控机制和预警系统,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7. 操作程序的审查和更新
审查所选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必要时更改程序以不断提高控制
措施和评估过程的有效性。
该表格可用于所有类型的工作环境,以辨识和评估危害因素,
以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人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价对于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供一份辨识和评价制度的范文,旨在为相关单位制定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潜在的、可能对工人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在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辐射因素、噪声因素等。
例如,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化学物质、有害微生物等。
2.工作内容因素:包括工作方式、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负荷等。
例如,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加班过多等。
3.工作组织因素:包括工作时间安排、工作岗位设计、管理方式等。
例如,长时间工作、高强度工作等。
4.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
例如,疾病史、体质等。
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需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工作场所的相关信息,包括工作环境因素、工作内容因素、工作组织因素等。
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辨别出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3.确定潜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具体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4.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制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制度是指根据辨识出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
评价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测定其危害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定量方法:通过监测和测量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获取具体的数值数据,并与职业危害因子的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超过限值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防报装置不 当、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其他)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①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通道门、制动装置、安全间距、挡车网、工件毛刺 、锋利倒棱) ②强度不够 (机械、绝缘、起吊绳索、其他) ③设备在非异常状态下运行 (设备带病、超负荷、其他) ④维修、调整不良 (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养、其他)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危害辨识及评价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二0一三年六月
1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一、危害因素的产生、分类
主
要
内
二、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容 三、风险控制措施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一、危害因素的产生、分类
1 危害因素的产生的原因
(1)能量与有害物质: ——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⑥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⑦地面滑: ⑧贮存方法不安全 ⑨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B、人的不安全行为 1.在起吊物下作业或停留 2.机器运转加油、检修、清扫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3.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4.忽视使用防护用品
(护目镜;防护手套;安全鞋;安全帽;呼吸器具; 安全带) 5.不安全装束 (劳保服肥大;操作旋转设备带手套;其 他) 6.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置错误
(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控制、屏蔽措施失效)
失控的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失误、管理缺陷和 环境因素。
A、物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3)防护用品缺少或缺陷; 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 ①无防护:
条件下都可能是危害因素。(电能、动能、光能、热能 、声能、辐射能)
——有害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 破坏设备和物品效能物质。 (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 有害粉尘、窒息性气体)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2)失控: ——失控导致发生能量与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露, 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危害因素严重程度分级: D(风险值)=L×E×C 一级风险:D值>320(危害因素及其危险,不能继续作 业,需立即停工,组织整顿); 二级风险:160<D值<320(危害因素高度危险,需立 即开展整改工作); 三级风险:70<D值<160(危害因素显著危险,需要 整改); 四级风险:20<D值<70(危害因素为一般危险,需要 引起注意); 五级风险:D值<20(危害因素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3)按职业病类别分为:7类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 (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
(4)按环境有害影响分为:5种①废气污染②废水污染③固体废物污染 ④噪声污染
⑤放射性污染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二、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LEC评价法 即一般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 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风险大小的。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2)按事故类别与伤害方式分为: 16类
(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a、物体打击
b、车辆伤害
c、机械伤害
d、起重伤害
e、触电
f、淹溺
g、灼烫
h、火灾
I、高处坠落
j、坍塌
k、放炮
I、火药爆炸
l、化学性爆炸
m、物理性爆炸
n、中毒和窒息
0、其他伤害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3)防护用品缺少或缺陷: (防护用品: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 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 ) ①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②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①照明光线不良:(照度、烟尘、光线过强) ②通风不良:(无通风、系统效率低、风流短路、停电 停风作业、其他) ③作业场所狭窄 ④作业场所杂乱: (堆放、安全道、迎门树搭挂树、其 他) ⑤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LEC法判分标准表 L——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E——人体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C——可 能出现的结果后果完全可能预料10分连续发生10分大灾难,许多人死亡(10人 以上)100分相当可能6分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6分灾难,数人死亡(3-10人)40 分可能但不经常3分每周一次暴露3分非常严重,1人死亡(1人)15分可能性小 完全意外1分每月一次暴露2分严重,重伤(多人)7分很不可能但可以设想0.5 分每年几次暴露1分重大,致残(至少1人)3分极不可能0.2分非常罕见暴露0.5 分引人注目,需要救护(轻伤)1人实际不可能0.1分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LEC评价法:危害因素的分值D≥70时,确定为重大危害 因素; 2、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多因子相加法:环境因素的∑分值X≥14时,确定为重要 环境因素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三、风险控制措施 1、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2、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多因子相加法 是将是将每一评价因子设定等级区间和分值,评价某一 环境因素在每一评价因子上的得分并相加,将总得分与 设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判定标准值相比较,大于等于标准 值的即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青海油田四方服务公司
课件开发人:孙继青
环境评价因子及分值表 A—环境影响B—影响程度C—发生量D—发生频次E—法规符 合性F—社区关注度全球范围5分严重5分大5分持续5分超标5 分强5分周围地区4分中3分中3分间隔4分接近标准3分中3分厂 界内3分轻微1分小1分夜间3分达标1分小1分10人以下2分达标 1分轻微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