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ppt课件
糖尿病中医保健PPT课件
治疗原则与方法论述
治疗原则
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基本原则。针对肺热津伤证和胃热炽盛证的患者,应 注重清泄胃火、滋养肺阴;针对肾阴亏虚证和阴阳两虚证的患者,应注重滋阴 补肾、温阳益气。
误区澄清 “无糖食品”并非不含糖,仍需控制摄入量。
“饥饿疗法”不可取,长期饥饿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血糖波动。
误区澄清和实用建议
• “偏方”治疗不可靠,应遵循科学饮食原则。
误区澄清和实用建议
实用建议 学会食物交换份法,灵活调整饮食。
注意餐次分配,可适量增加餐次,减少每餐摄入量。
误区澄清和实用建议
01
01
糖尿病概述与中医认识
糖尿病定义及流行病学
糖尿病定义
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 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 ,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 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逐年 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 慢性疾病之一。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01
02
03
病名
中医称之为“消渴症”, 以多饮、多食、多尿、消 瘦为主要表现。
病因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 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 因素有关。
病机
主要涉及阴虚燥热、气阴 两虚、阴阳两虚等病理变 化。
发病原因与机制探讨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肥胖、不良饮食习 惯等)以及自身免疫因素等。
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 发病的基本环节,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 参与其发病过程。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 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 )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同时,胰岛 B细胞功能缺陷导致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 减少或缺乏,也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环节。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与保健ppt课件
治疗效果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气血流 通,改善局部微循环,有 助于缓解糖尿病相关症状 。
14
饮食调养法
饮食原则
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 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营
养均衡。
适宜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 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
控制血糖和血脂。
禁忌食物
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的 摄入,如糖果、糕点、肥肉等。
2024/1/25
15
04
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防治 策略
2024/1/25
16
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防治
2024/1/25
控制血糖波动
中医认为血糖波动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 通过中药治疗、饮食调养等方法,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 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调节血脂代谢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医可采用活血化 瘀、降脂通络等方法,改善血脂代谢,降低并发症风险。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肥胖、 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共同 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 分泌不足,从而引发糖尿病。
4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1型糖尿 病),疲乏无力、肥胖(2型糖尿病 )等。
分型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 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妊娠期糖 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01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并发症危害严重
02
糖尿病的并发症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如心血管、眼、肾等,
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防治知识普及不足
03
目前,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仍然较低,防治知识普及不足
糖尿病的中医保健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春季养肝
春季宜食辛甘发散之品,如葱 、姜、蒜、韭菜等,以顺应春 季阳气升发的特点,同时养肝
护肝。
夏季养心
夏季宜食清淡、易消化、富含 水分的食物,如西瓜、绿豆、 黄瓜等,以清热解暑,养心安 神。
秋季养肺
秋季宜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 梨、藕、百合、银耳等,以缓 解秋燥对肺部的伤害。
冬季养肾
冬季宜食温热性的食物,如羊 肉、狗肉、桂圆等,以温补肾
六味地黄丸
用于下消证,具有滋阴补 肾的作用,可改善尿频量 多、混浊如脂膏等症状。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相应的穴位,如胰俞、肺俞 、脾俞、肾俞等,可调节脏腑功能, 改善消渴症的症状。
其他疗法
中医还采用耳穴压豆、穴位贴敷、中 药熏洗等非药物治疗手段来辅助治疗 消渴症。
拔罐疗法
在背部膀胱经等部位进行拔罐,可疏 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 散寒等,对改善消渴症的症状有一定 的帮助。
长期跟踪管理计划制定
个体化治疗目标设定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设定合理的血糖 控制目标。
药物调整与监测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药 物治疗方案,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饮食与运动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帮助患者控 制体重和血糖。
定期随访与评估
安排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查,评估病 情控制情况和并发症风险。
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以避免运动损伤和低血糖风险。
02
量力而行
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盲
目跟风或过度锻炼。
03
注重运动前后的热身和放松
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如伸展、深呼吸等,以增加关节灵活性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及其临床应用__幻灯片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及其临床应用__幻灯片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能够提高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以及修复损伤的组织器官,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一、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根据中医药理论,糖尿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气滞、瘀阻、津液减少、阴阳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
这些病因病机的形成导致了胰岛功能的损害和身体各系统的紊乱,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二、糖尿病的中医防治原则糖尿病的中医防治原则主要包括调和气血、活化气机、滋阴降火、利湿利尿、祛痰化瘀等。
这些原则旨在通过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三、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糖尿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中药的内服和外用,如降糖药、滋阴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等。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针灸、推拿、艾灸、导引术等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来调整机体的功能,改善胰岛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
四、糖尿病的中医药预防措施中医药在糖尿病的预防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情绪调节、避免劳累等。
中医药强调平衡饮食,避免过食甜食和高热量食物,每天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等。
五、糖尿病的中医临床应用经验根据糖尿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中医药可以进行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病情进行中医治疗。
例如,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对于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的患者,可以采用滋阴补肾的中药治疗。
通过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修订版)及其临床应用,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的中医治疗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病痛和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在使用中需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糖尿病中医防治讲座PPT
饮食疗法需长期坚持,并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和营养均衡,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中医防治糖尿病的 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适当的运 动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糖代谢。
中医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八 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健身方法, 以及散步、慢跑、游泳等为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中消(胃热炽盛)
表现为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 力。
下消(肾阴亏虚)
表现为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干唇燥,腰 膝酸软,舌红,脉细弦。
阴阳两虚
表现为小便频数,浑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 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怕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积极面对疾病,避免过度 焦虑和抑郁,有助于控制 血糖水平。
寻求心理支持
与亲朋好友交流,参加糖 尿病病友团体活动,分享 经验,互相鼓励。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阅读、音乐、绘画等 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健康饮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
合理安排三餐,避免高糖、 高脂、高盐、高热量食物。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 食物,有助于降低血糖。
检查并发症
定期进行眼部、肾脏、心血管等相 关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及时就医
如出现异常症状,如视力模糊、下 肢麻木、胸闷等,应及时就医诊治。
05 中医防治糖尿病的前景与 展望
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注重改善患者症状和调理 身体机能。在糖尿病防治中,中医药可以发挥调节血糖、改 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等作用,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PPT课件
。
运动疗法
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长期坚持适量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新陈 代谢,提高肌肉组织的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提高胰岛素的效用,保持血糖 正常、身体的健美,避免肥胖的发生。
有利于慢性并发症的控制,调节心情、增强抵抗力等。
基础控制
教育及心理疗法
增加糖尿病知识,多看看有关糖尿病书籍、报刊、电视 及多听相关的讲座或广播,增加基本防治知识。
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 劳累。
饮食疗法
合理的饮食控制,减少每天热量摄入,应定时定量,保证人体必需 的营养摄入,恰当的饮食及运动是其他治疗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
• 遗传因素:中国人为好发人群,美籍华人发病率约10%。 • 医疗条件改善:糖尿病的检出率及警惕性提高,早期确诊病
人增加。 • 生活模式不健康:热量食入过多(吃糠咽菜→鸡鸭鱼肉)、
体力活动过少,导致肥胖,以及心理增加。 • 人均寿命延长。
中医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认识
(一)病因的认识
• 情志失调 金·刘完素的《三消论》:“夫消渴者,或因饮食服饵失 宜 ……或因耗乱精神,过违其度”。
4、饮食习惯:控制每日总热量,可少食多餐,至少要每日3餐,每餐应 定时定量。
哪些食物更适合糖尿病患者?
• 荞麦:具有降糖、降脂的作用; • 山药:具有补肺脾肾的气阴; • 黑木耳:有抗血栓形成、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等作用; • 粗米杂粮:吸收缓慢,粗纤维多,糖份吸收入血慢; • 橄榄油或苦茶油: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具有调节血脂、抗氧
足
中风
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治疗达标的具体指标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修订版)及其临床应用__幻灯片
3.2.5痰热互结证 症状:形体肥胖,腹部胀大,胸闷脘痞,舌体胖,苔黄腻,脉弦滑。 方药:小陷胸汤(《伤寒论》) 。 加减:口渴喜饮加生牡蛎;腹部胀满加炒莱菔子、焦槟榔;不寐或少寐加竹茹、陈皮
3.2.6肠道湿热证 症状:脘腹痞满,大便黏腻不爽,苔黄腻,脉滑数。 方药: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加减:苔厚腐腻去炙草,加苍术;纳食不香,脘腹胀闷,四肢沉重加苍术、藿香、佩兰、
疮疖焮热红肿甚加丹皮、赤芍、公英。
偏于中满者: 3.2.4胃肠实热证 症状: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难行,或有口臭,多食易饥,脉数有力,右关明显
。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加减或小承气汤(《伤寒论》)。 加减:口渴甚加花粉、生牡蛎;大便干结不行加枳壳、厚朴,并加大大黄、元明粉用量;
大便干结如球状,加当归、首乌、生地;口舌生疮、心胸烦热,或齿、鼻出血,加黄芩 、黄柏、栀子、公英。
;兼舌暗,舌底脉络瘀,加水蛭粉、桃仁。
3.2.2肺胃热盛证 症状:口大渴,喜冷饮,汗出多,脉洪大。 方药:白虎汤(《伤寒论》)加减或桑白皮汤(《古今医统》)合玉女煎(《景岳全书》
)加减。 加减:心烦加黄连;大便干结加大黄;乏力、汗出多加西洋参、乌梅、桑叶。
3.2.3热毒炽盛证 症状:口渴引饮,心胸烦热,体生疥疮、痈、疽、或皮肤瘙痒,便干溲黄。 方药:三黄汤(《千金翼》)合五味消毒饮(《医宗今鉴》)。 加减:心中懊恼而烦,卧寐不安者,加栀子;皮肤瘙痒甚加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痈疽
黄,脉数。 胰岛抗体三项阴性。 身高172cm,体重75kg,BMI=25.35kg/m2。 FBG 12.3mmol/L,2hPG 13.8mmol/L,HbA1c 15.6%
辨证:肺胃热盛证 治法:清泄肺胃 处方:白虎汤加减
糖尿病中医防治课件PPT
胃热
胃热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 调,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进而引发多食、易饥等 症状。
肾虚
肾虚导致肾脏的功能受损 ,影响水液的正常排泄, 进而引发多尿、腰膝酸软 等症状。
02
CATALOGUE
中医防治糖尿病的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调理整体,辩证施治。根据糖尿病的不同证型,选择不 同的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黄连、生地黄、黄芪、丹参等,具有清热养阴 、益气活血的功效。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糖尿病患者应遵循 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适当控制饮食量,多食用 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饮食调理可以辅助药物治疗,稳定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 一。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增强自身体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糖尿病中医防治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ATALOGUE
目 录
•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 中医防治糖尿病的方法 •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保健 •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01
CATALOGUE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糖尿病的中医定义
糖尿病的中医定义
糖尿病在中医中被称为消渴病, 是一种以多饮、多食、多尿、形
糖尿病的早期发现与控制
定期体检
糖尿病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通 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血糖异
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 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避免高糖、
高脂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增 强身体免疫力,建议糖尿病患者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
糖尿病中医保健课件PPT
• (八)推擦涌泉 用手掌擦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 三、情志调摄保健法 心理治疗,即精神治疗,中医学又称之 为意疗。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因素能改变生理活动,利用情 绪对内脏功能气机的影响,通过精神因素去调动机体正气与 疾病作斗争。从而达到扶正以祛邪,主明(心神活动正常) 则 下安(内脏安定) 的治疗目的。躯体疾病,进行必要的意疗也 是裨益的。糖尿病患者多阴虚阳亢, 肝阳偏亢失于条达则 性情易激易怒。故糖尿病患者应怒力做到怡情悦志, 胸襟 开阔, 保持情志舒畅, 气血流通, 如是则阴阳调和。由于糖 尿病患者的善怒情绪, 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家人, 应多理解沟 通, 幽默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调节糖尿病患者的情绪波 动。三餐定时, 细心照顾, 常沟通多关爱, 帮助其减轻压力 与负担。 常用的中医心理疗法有五种:以情胜情法,劝说开 导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顺情从欲法。
• 第八、盲目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有人认为,服药时间一长, 就会损伤肝肾功能。实际上,降糖药剂量只要在药典规定 的范围内,都是安全的。副作用仅见于个别患者,且副作 用在停药后即消失,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其实,高血糖 未得到控制与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 果要严重得多。
• 第三、不定期复诊。有的患者不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不注意观 察影响自己血糖、尿糖变化的因素,不总结自己的服药规律,二是 人云亦云,跟风吃药。这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较一些发达国家的患者 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的主要原因。
• 第四、该用胰岛素的时候不接受胰岛素治疗。
• 第五、对口服降糖药的特点不了解。如一些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随 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因此不能急于换药。并且,每种降糖药都有 最大有效剂量。未用到最大有效剂量前,不要早下结论。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PPT课件
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排名和发展趋势
排名 国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印度 中国 美国 俄联邦 日本 巴西 印度尼西亚 巴基斯坦 墨西哥 乌克兰 所有其他国家
1995 (百万)
国家
印度 中国 美国 巴基斯坦 印度尼西亚 俄联邦 墨西哥 巴西 埃及 日本 所有其他国家
2025 (百万)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4、粥类 【玉米冬瓜粥】
玉米100克,冬瓜(连皮)250克,鸡肉130克,姜、葱少许 。以上配料分别洗净,冬瓜切片,鸡肉切块,姜切丝,葱切 小段。将玉米、冬瓜、鸡肉同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先武 火煮沸,后文火煮约1小时,至玉米、鸡肉熟烂为止,放入 姜、葱,调味即成。本粥可滋养肺肾,利水降浊。分1-2次 ,早晚温热服用。
19.4 16.0 13.9 8.9 6.3 4.9 4.5 4.3 3.8 3.6 49.7
57.2 37.6 21.9 14.5 12.4 12.2 11.7 11.6 8.8 8.5 103.6
King H, et al. Diabetes Care 1998;21:1414–31.
120 100 80
【萝卜粥】 新鲜白萝卜适量,粳米50克,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痰气 互结者。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葛根山药粥】
葛根粉30g、山药粉30g、粳米50g,共煮为粥食用,适用 于津气两伤的糖尿病。
【南瓜黑米粥】
南瓜150~200g、黑米100g,文火煮烂为粥当主食,适用于 脾肾两虚的糖尿病。
【燕麦山药粥】
燕麦片60g、鲜山药150g,共煮为粥,每日1餐,适用于阴 阳两虚型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分型
妊娠糖尿病:
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 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 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 失。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 展为2型糖尿病 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分泌)缺陷
胰 岛 素 ( 分 泌 ) 缺 陷
*对血糖变化不能作出灵敏的分泌反应
遗传 因素 环境 因素
第一时相反应减弱、消失(点火失灵)
第二时相分泌延缓 *分泌量减少
早期:相对不足(分泌峰与血糖峰不相匹配)
晚期:绝对不足(分泌量低于正常)
From P.Zimmet et al..: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48:13,2003
脑卒中
每年新发终末期 肾病的成人患者 中44%是由糖尿病 引起 糖尿病肾病
心血管疾病
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有 8个死于心血管疾病, 预期寿命减少5-10年
每年60%的新发非 创伤性截肢患者的 首位致残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
NIDDK,National Diabetes Statistics fact sheet. HHS,NIH,2006.
15.5%
105 95 85 75 65 55 45 35 25 15
中国患病率(%)
15.00 13.00 11.00 9.00 7.00 5.00 3.00
92.4
9.7%
50.8
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中国
印度
YANG WY.et al.N Engl J Med. 2010 Mar 25;362(12):1090-101. /press-releases/idf-press-statement-china-study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发展和修改历程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发布背景
• • • • 200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 2010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200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 指南》 2006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
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病名研究
消渴 字义
广义 消渴 疾病 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口渴多饮 多饮、多食、多尿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含现代医 学的内分泌疾病。 多饮、多食、多尿,尿有甜味、消瘦为特征, 称为消渴病,即糖尿病。 病名规范化、定义规范化、指标规范化、 诊断规范化、辨证规范化、分型规范化。
胰岛素(效应)抵抗
• 遗传因素
基因缺陷
• 后天因素
代谢障碍、 激素紊乱、 药物、 应激等
胰 岛 素 ( 效 应 ) 抵 抗
作用 减弱
*外周组织摄取利 用葡萄糖障碍 *促进肝摄取糖减 弱,抑制肝输出 糖减弱
分泌 量代 偿增 加
*过量的胰岛素 对其他组织 (如血管内 皮)、代谢、 血压的不利影 响存在。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发布背景
•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编写目的:旨在 为中医防治糖尿病提供技术方法,促进中 医糖尿病防治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我 国中医防治糖尿病的健康发展,能适应新 形势下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中医糖尿 病从业人员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
疾病概述
•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 岛素分泌缺陷),以及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对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 以血糖水平升高,可伴有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 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
• • • • •
背景 疾病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 治疗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发布背景
• 西医《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情况
• 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不定期修订指南,一般 每2~3年修订一次,逐步过渡到每年一次 • 在《中华糖尿病杂志》上发表或发行单行本,同 时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网站上公 布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攀升
• 2010年3月IDF媒体发布会,通告了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学情况,宣 布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1.482亿成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已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糖尿病流行病的中心” ---Brussels,Belgium.25 March 2010
17.00
糖尿病患者人数(百 万)
我国T2DM患病率特点
• 患病率急剧增加 • 发病年龄年轻化 • 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者大量存在 • 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巨大 • 农村城市化,糖尿病患病率增加
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以2型糖尿病为主
14
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点
• 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 平 •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和致 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 • 肾脏、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神经 并发症已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 •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 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200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 2007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用于2型糖尿病传统医学临床实践指南》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发布背景
•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是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立项的标准化项目 之一,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负责 编写,是指导和规范中医防治糖尿病的纲 领性文件。 •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于2005年12月正 式立项,2007年开始出版发行。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发布背景
2003年初次编写 •以“九五纲要” 为依据 •坚持预防为主方 针 •重点关注糖尿病 高危人群的筛查, 及早发现和监护 2007年版 •对糖尿病及其并 发症的三级预防 提出明确目标和 措施 •重视管理,血糖 控制目标更为严 格 •强调早期达标的 重要性 2010年版 •依据循证医学进展 和中国人群资料 •修改血糖控制目标 •强调综合治疗和心 血管病变的防治 •制定新的诊治流程 图 •反映治疗新进展 2013年版(征求意 见版) 主题是“更关注临 床,更关注应用” 指导思想是:应对 新形势、反映新进 展
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问题严重 2001年糖尿病学会对30省市住院病人调查:
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
60%
合并肾病、眼病患者各占
34% 成为糖尿病人主要致残、致死原因
糖尿病因严重慢性并发症而恐怖
美国成人中每年新 发24000盲人患者 的首位致盲原因
糖尿病视网膜 病变
脑血管疾病和卒中发 生率增高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