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音韵》与元散曲韵字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音韵》与元散曲韵字的比较
摘要:元代散曲作家周德清根据北曲创作经验写成了近代官话第一部韵书《中原音韵》,本文是在认真总结《中原音韵》中各韵部收字情况,同时归纳总结了元代散曲中的韵字押韵的规律,两相比较,初步解开两者之间关系之谜。

关键词:《中原音韵》,内容、体例和影响,元散曲韵字
《zhongyuan yinyun》and the word rhyme yuan compared Sanqu
Yao qia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Yuan Dynasty Sanqu writer Zhou Deqing Sanqu creative experience into the modern Mandarin first Yunshu 《zhongyuan yinyun》, my paper is seriously sum up the 《zhongyuan yinyun》in the rhyme at the Department of the word, at the same time summarized in the Yuan Dynasty Sanqu The word rhyme rhyme the law, two-phase, the initial untie the myste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Keywords : 《zhongyuan yinyun》;Content, Style and Impact;Yuan Sanqu rhyme characters
一、关于《中原音韵》的介绍
(一)《中原音韵》及其作者
《中原音韵》(1324年出版,周德清著)是代表近代官话的一部韵书,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

它继承了《切韵》等韵书的传统。

因为隋朝和元朝之间汉语语音发生了变化,必须对韵书进行修改,以符合当代实际的语音系统。

从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末,北曲在此时迅速发展。

散曲作家周德清对北曲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认为北曲的创作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不讲究格律。

他认为要使北曲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做出一定的规范,尤其语言的规范更为重要。

于是他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北曲的创作方法和演唱规律,写成了《中原音韵》一书。

(二)《中原音韵》的内容和体例
1.《中原音韵》的内容
《中原音韵》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1)第一部分是以韵书的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字的读音进行分类,编成一个曲韵韵部。

韵部分为19韵: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每一个韵里面又分为平声阴、平声阳、入声作平声阳、上声、入声作上声、去声、入声作去声等类。

每一类里面以“每空是一音”的体例,分别列出同音字组,共计1586组。

周德清对曲韵的归纳主要以元曲四大家的作品为依据,他认为他们的作品“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同时也扬弃了他们用韵不规范的地方。

(2)第二部分称作《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三)《中原音韵》的影响和价值
《中原音韵》对于当时以及以後的北曲创作起过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以后的许多曲韵著作大多以它为样板,在他的基础上进行诠释,或者沿袭它的体例进
行改编。

直到南曲兴盛时这本著作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原音韵》对于中国戏曲史以及汉语史的研究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二、关于《中原音韵》制作的讨论
(一)历史上各家的说法
《中原音韵》的制作是根据前辈词曲的韵脚还是根据当时的实际口语,抑或是兼而有之,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定论。

1.《中原音韵》是根据前辈词曲韵脚创作说
明代王骥德《曲律·论韵》说:“德清浅士韵中略疏数语辄已文理不通。

其所谓韵,不过杂采前贤词曲,掇拾成编,非真有晰于五音七音之旨,辨于诸子百氏之奥也。

”1当代学者也有人继承了这种说法。

陆志韦先生认为周德清是因为唱曲的需要,而把当时盛行的北曲的韵脚,用纯粹归纳的功夫,排列成十九个韵部。

其方法完全符合陈第以后研究《诗》韵的手续。

由此认定他的创作是根据元曲韵字而不是等韵或是“平水韵”。

杨耐思先生也同意《中原音韵》是从它以前和当时戏曲用韵中归纳出来的这种说法。

2.《中原音韵》是根据实际口语创作说
当然,历来也一直有人持相反的观点。

清代冯班《纯吟杂录》说:“周德清中州韵所据音,止是当时语音。

”清代毛先舒《声韵从说》也说:“或以周德清《中原音韵》不过写北方土音耳,不知此书专为北曲而设,故往往与北人土音相合。

”2李新魁先生论证了这种说法。

他指出,元代撰作词曲的人必有方言分歧,周德清若按实际用例归纳韵部就无法达到“正语”的目的。

另外,周德清是南方人,光靠现成词曲韵脚的归纳很难确定声类和调类的标准。

但是他也承认,周氏关于入声字的分派确是归纳前辈佳作的用韵情况而来的。

所以他认为《中原音韵》的创作应当是根据一个实际的口语,只是入声字的分派和押韵归部参用了前辈的创作。

鲁国尧先生说:“元曲押韵字如果搜齐,估计不会有5866字。

我是根据宋词韵字推测的,《全宋词》收词几近两万。

我已经研究了四千首,归纳韵字发现不少常用字都未被用作韵脚。

我想,周德清除归纳元曲韵字外还根据自己审音所立
1转引自李立成《元代汉语音系的比较研究》2002年版第145页。

2转引自李立成《元代汉语音系的比较研究》2002年版第145页。

的间架,填进了很多未曾充作韵脚的字。

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一再强调《中原》是归纳元曲韵字而成。

”3
3.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
其实,上述两种说法,不管孰是孰非,都还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

如果能够把周德清同时和以前的元曲韵字跟《中原音韵》做一个全面的比较,看看它们有多大程度的一致性,或许可以得出一个比较令人信服的结论。

4.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
但是,困难的是,周德清同时和以前的元曲未必全部都流传了下来,流传下来的又未必是原来的面目。

因此通过元曲韵字来说明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不过有一点要比完全没有好。

所以有的学者就采取了一种机械的做法,把现存的全部元曲《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和《全元散曲》中的全部韵字做了一番调查,看看它们跟《中原音韵》的一致程度到底有多大。

三、我对《中原音韵》和元代散曲的比较
在这里,我只对元散曲中的韵字和《中原音韵》所收字进行了一些比较,摘要陈列如下,韵部排列按《中原音韵》19部的顺序:
(一)东钟韵
本韵部《中原音韵》共收265字,未见押韵字76个。

元曲韵字中未见于《中原音韵》的有25字,如:
1.[pʰung]朋:季子安【中吕粉蝶儿·题情·红绣鞋】:冷落了蜂媒蝶使,稀疏了燕侣莺朋,多应是搅闲人将话儿哄。

(韵字):凤踪风朋哄。

案:朋字属中古登开一,《中原音韵》只收入庚青韵。

中古梗摄字在《中原音韵》中有许多字兼收东钟韵,朋字也应当收入东钟韵。

《古今韵会举要》、《七音》皆属公字母韵。

2.[tung]憧:汤式【双调湘妃引·和陆进之韵】:得峥嵘我怎不峥嵘,佯懵憧
3引自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1985年版所附《关于中原音韵的通信》鲁国尧1981年8月17日致宁继福的信。

咱非真懵憧。

(韵字):嵘憧重中童功风。

案:懵憧通做懵懂,元曲中习见。

《中原音韵》中收有懂字。

《广韵》上声董韵:懂,懵懂,心乱。

多动切。

与董同音。

3.[tsʰiung]璁:孟昉【越调天净沙·十二月乐词】:鸡鸣晓色珑璁,鸦啼今井梧桐。

月坠茎寒露涌,广寒霜重,方池冷悴芙蓉。

(韵字):璁桐涌重蓉。

案:《广韵》平声东韵:璁,石似玉也。

仓红切。

4.[sung]淞:卢挚【双调蟾宫曲·太初次韵见寄复和以答】:论诗家剪取吴淞,与众鸟孤云,琢句谁工。

(韵字):淞工梦空中鸿容声公。

案:《广韵》平声钟韵:淞,水名,在吴。

息恭切,又音祥容切。

5.[kʰiung]顷:汤式【南吕一枝花·题崇明顾彦升洲上居·尾声】:但得个留心诵周孔,研朱墨训蒙,买犁锄务农,则消得赡老良田二三顷。

(韵字):洞峰孔蒙农顷。

案:顷字《中原音韵》收入庚青韵,此处又读入东钟韵。

(二)江阳韵
本韵部《中原音韵》共收字361字,未见押韵字有87字。

元曲押韵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31字,如:
1.[puang]膀:刘庭信【越调寨儿令·戒嫖荡】:假若你便铜脊梁,者莫你是铁肩膀,也擦磨成风月担儿疮。

(韵字):当量项墙枪糖香梁膀疮。

案:《广韵》平声唐韵:膀,膀胱。

此音与意不合,当另有所本。

2.[tang]噹:汤式【正宫醉太平·闺情】:掩纱窗未思量杜宇先悲怆,上牙床正惶铁马儿越叮噹,不伤心是谎。

(韵字):厢行光当喨怆噹谎。

案:叮当,象声词。

噹字不见于《广韵》《集韵》,应是当字的加旁俗字。

(三)支思韵
本韵部《中原音韵》共收170字,未见用韵字的有65字。

元曲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18字,如:
1.[ni]你:周德清【越调斗鹌鹑·赠小玉带·尾】:挂金鱼自古文章士,未敢望当来衣紫,有福后必还咱,上心来记着你。

(韵字):士紫你。

案:《中原音韵》收在齐微韵,此处当为合韵。

2.[tʂï]汁:马致远【双调寿阳曲】:研香汁,展素纸,蘸霜毫略传心事。

(韵字):汁纸事词示。

案:《中原音韵》收入齐微韵。

《广韵》收入缉韵:汁,之入切。

中古缉韵一般都转入齐微韵,个别字入支思韵。

3.[tʂï]质:商道【正宫月照庭·问花·幺】:云幕高张,捧出天然艳质,颜如玉,体凝脂。

(韵字):质脂施词。

案:《广韵》入声质韵:之日切,义为朴实。

4.[tʂʰï]媸:卢挚【双调蟾宫曲·红梅】:共倚竹佳人看时,索饶他风韵些儿,脉脉奇姿,应解痴翁,鉴赏妍媸。

(韵字):脂枝差时儿姿媸。

案:《广韵》平声之韵:媸,媸妍。

赤之切。

《中原音韵》蚩、媸二字皆收入齐微韵。

(四)齐微韵
本韵部《中原音韵》共收816字,未见押韵的字有294字。

元曲韵字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90字,如:
1.[pi]敝:奥敦周卿【南吕一枝花·远归】:年深马骨高,尘惨貂裘敝。

夜长鸳梦短,天阔雁书迟。

(韵字):敝迟期利疾水。

案:《广韵》去声祭韵:敝,《说文》曰:败衣也。

毗祭切。

2.[xi]嬉:杜仁杰【商调集贤宾·七夕·集贤宾南】:把几个摩柯罗儿摆起,齐拜礼,端的是塑得来可嬉。

(韵字):期机美起礼嬉。

案:《广韵》去声志韵:可嬉,美姿颜也。

许记切。

又平声之韵:美也,一曰游也。

许其切。

中古之开三同音字嘻熹《中原音韵》收入齐微韵。

3.[i]敧:马致远【商调水仙子·金菊香】:况兼潇洒忒孤凄,闷闷恹恹把珊枕敧。

(韵字):凄敧起济。

案:《中原音韵》本韵收有欹字。

《广韵》平声支韵:欹为叹词。

此处意同倚
字。

《广韵》上声纸韵:依倚也。

於绮切。

(五)鱼模韵
本韵部《中原音韵》共收624字,未见用韵字有171字。

元曲押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67字,如:
1.[mu]莫:汤式【南吕一枝花·冬景题情】:却早年华莫,那堪岁又徂。

纵然有机杼千张,织不就离愁万缕。

(韵字):布珠吁莫徂缕。

案:暮的本字。

《说文》莫,日且冥也。

从日在艸中。

2.[vu]妩:张养浩【双调落梅引】:门外山无数,亭中春有馀。

但沉吟早成诗句,笑九皋禽也能相媚妩,驾白云半空飞去。

(韵字):数馀句妩去。

案:《广韵》平声:妩媚。

文甫切。

3.[tʂʰiu]矗:无名氏【商调集贤宾·秋怀·后庭花】:望空江练一幅,对遥山青几矗,别离怀容易触,别离人生怕睹。

(韵字):吕壶肃去铺枯幅矗触睹。

案:《广韵》入声屋韵:矗,直貌。

初六切。

(六)皆来韵
本韵部《中原音韵》共收255字,未见押韵的有80字。

元曲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41字,如:
1.[tʂuai]拽:无名氏【正宫叨叨令过折桂令·驮背妓】:你这形骸,其实歪揣,调稍弓着不的扯拽,窍头船趁早儿撑开。

(韵字):带盖怪戒寨该划排害才骸揣拽开。

案:《广韵》入声薛韵:抴,亦作拽,拖也。

羊列切。

今音zhuai来源不详。

2.[xuai]灰:刘因【黄钟人月圆】:茫茫大块洪炉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烟废壘,老树遗台。

案:《广韵》平声灰韵:《说文》死火也。

呼恢切。

(七)真文韵
本韵部《中原音韵》共收字324字,未见押韵的有94字。

元曲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32字,如:
1.[pʰiən]嫔:张可久【南吕四块玉·怀古疏翁索题】:虞美人,孔贵嫔,杨太真。

(韵字):云粉恩恨人嫔真。

案:《释名》:天子妾有嫔。

《广韵》平声真韵:妻死曰嫔。

歩真切。

2.[tʂʰiuən]稕:周德清【中吕红绣鞋·郊行】:茅店小斜挑草稕,竹篱疏半掩柴门。

(韵字):稕门人村稳。

案:《广韵》去声稕韵:束秆也。

之闰切。

(八)寒山韵
本韵部共收210字,未见押韵的有66字。

元曲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25字,如:
1.[puan]版:李致远【南吕一枝花·送人入道】:龙虎痴顽,正要别真赝,都来方寸间。

内丹成未饮刀圭,宦情远不登仕版。

(韵字):山涧安顽赝间版。

案:《广韵》上声:《说文》判也。

布绾切。

2.[tʂan]蘸:汤式【南吕一枝花·送车文卿归隐·尾声】:伴几个知交撒玩,寻一会渔樵调侃,终日家龙凤团香兔毫蘸。

(韵字):烂寒旦顽侃蘸。

案:隋校:《雍熙》兔毫蘸作浮兔豪盏。

立成案:盏是。

《广韵》上声产韵:盏同琖。

玉琖,小杯。

阻限切。

(九)桓欢韵
本韵部收130字,未见押韵的有62字。

元曲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9字,如:
1.[muan]熳:张可久【双调折桂令·秋日海棠】:樽俎团圝,破帽西风,华屋金盘。

(韵字):欢酸攒短漫圝盘。

案:《广韵》平声桓韵:团圝,圆也。

落官切。

2.[suan]算:曾瑞【双调蝶恋花·闺怨·幺】:闷何如,倒断,音尘杳归期难算。

断久恋花衢妓馆,想难忘娇艳浓欢。

(韵字):断算馆欢。

案:《集韵》去声换韵:筭或作算。

《说文》:长六寸,计历数者。

从竹,从弄。

言常弄乃不误也。

3.[huan]睆:汤式【双调新水令·春日闺思·乔牌儿】:娇莺时时覵睆,杜宇自呼唤。

故人一去音尘断,这芳菲谁顾管?(韵字):睆唤断管。

案:《广韵》上声潸韵:大目也。

户板切。

(十)先天韵
本韵部收331字,未见押韵的有103字。

元曲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31字,如:
1.[tiɛn]澱:薛昂夫【中吕山坡羊·西湖杂咏·春】:山光如澱,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俏面。

(韵字):澱练面仙仙遍远转浅。

案:《广韵》去声霰韵:蓝澱也。

堂练切。

2.[tsiɛn]牋:增瑞【般涉调哨遍·古镜·耍孩儿】:濛濛皓月坠深渊,玉纨轻覆云牋。

(韵字):浅远渊牋阐然渐联。

案:《中原音韵》先天韵收牋字,《集韵》平声先韵:笺或作牋。

《说文》表职书也。

一曰编也,古者书纪其事,以竹编次为之。

将先切。

3.[ʂiɛn]膻:陈草庵【中吕山坡羊】:吃腥膻,着新鲜,一朝报应天公变,行止不依他在先。

(韵字):倦怨便膻鲜变先天天。

案:《中原音韵》先天韵收羶字。

《集韵》平声仙韵:羴,羊臭也。

或作羶膻。

尸连切。

(十一)萧豪韵
本韵部收578字,未见押韵的有212字。

元曲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64字,如:
1.[pɑu]勃:邓玉宾【仙吕村里迓古·仕女社气毬双关·青歌儿】:场户儿宽
绰,步骤儿虚嚣,声誉儿蓬勃,解数儿崎峣。

(韵字):到牢高绰嚣勃峣鳌猱雹涛巢笑。

案:《中原音韵》收入歌戈韵。

此處押入萧豪韵。

2.[sɑu]缲:汤式【双调庆东原·田家乐】:线鸡长膘,绵羊下羔,丝茧成缲。

(韵字):好孝膘羔缲乐。

案:《中原音韵》本韵收有缫字。

3.[iau]嶽:邓玉宾【中吕粉蝶儿·快活三】:一个柳宗元万里窜三苗,一个张九龄行西嶽。

(韵字):潮鹤苗嶽。

案:《中原音韵》本韵收有岳字。

《广韵》入声觉韵:嶽同岳。

五岳也。

五角切。

(十二)歌戈韵
本韵部收258字,未见押韵的有77字。

元曲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57字,如:
1.[tʂʰo]彻:曾瑞【正宫端正好·自序·幺】:就着老瓦盆,浮香糯,直吃的彻,未醒后又如何?(韵字):阁陀糯彻何。

案:《说文》通也。

《广韵》入声薛韵:丑列切。

元曲通常押入车遮韵。

2.[xo]哈:杜仁杰【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六煞】: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粧哈。

(韵字):坐和哈。

案:隋校:何钞《太平乐府》哈作合。

《广韵》收入合韵:鱼多貌。

五合切。

音義不合。

(十三)家麻韵
本韵部收217字,未见押韵的有51字。

元曲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50字,如:
1.[pua]女犮:商道【南吕梁州第七·戏三英·幺】:爱云英辩利绛英天然俊,共联臂同把,偶过平康赏名女犮,越女吴姬。

(韵字):哗叉霞花罢茶俊把女犮娃。

案:《说文》曰:妇人美貌。

2.[tʰa]闼:王仲元【越调斗鹌鹑·咏雪·圣药王】:是宜开绣闼,斟玉斝,泛羊羔美酒味偏佳,乐韵杂,歌调雅,肉屏风罗列女娇娃,开宴竞奢华。

(韵字):闼斝佳杂雅娃华。

案:《广韵》入声曷韵:闼,门内也;他达切。

3.[xia]鰕:乔吉【南吕一枝花·杂情·感皇恩】:看承似美玉无瑕,谁敢做野草闲花。

曹大家卖杏花,裴小蛮学撒撇,温太真索妆鰕。

(韵字):瑕花鰕撒衙蜡瓦沙。

(十四)车遮韵
本韵部收188字,未见押韵的有57字。

元曲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40字,如:
1.[tiɛ]攧:关汉卿【黄钟侍香金童·幺】:凤帏冷落,鸳衾虚设,玉笋频搓,绣鞋重攧。

(韵字):夜灭落设挫攧。

案:《汉语大字典》音dian平声。

《戏曲词语汇釋》:顿足。

元曲押韵又押入先天韵。

2. [tiɛ]堞:无名氏【南吕一枝花·春日即事·尾】:残角江楼正呜咽,却又早鸦归古堞。

(韵字):藉别咽堞野写。

案:《说文》:城上女垣也。

《广韵》入声帖韵:城上垣。

徒协切。

3. [siɛ]蟹: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离亭宴煞】: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

(韵字):贴歇彻血社些蟹叶节者也。

案:《广韵》上声蟹韵:水虫。

胡买切。

(十五)庚青韵
本韵部收402字,未见押韵的有145字。

元曲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33字,如:
1.[təng]瞪:张鸣善【双调水仙子·讥时】:做甚么月儿昏昏瞪瞪,阿的般人
儿孤孤另另,些娘大房儿冷冷清清。

(韵字):醒情病命成瞪另清。

案:《广韵》去声证韵:直视貌。

丈证切。

2.[səng]鬙:曹德【双调折桂令·自述】:我腹膨脝,我貌狰狞,我发鬅鬙,除了衔怀,百拙无能。

(韵字):争簦罾僧生脝鬙能。

案:《广韵》平声登韵:鬅鬙,发短。

苏增切。

3.[xəng] 脝:曹德【双调折桂令·自述】:我腹膨脝,我貌狰狞,我发鬅鬙,除了衔怀,百拙无能。

(韵字):争簦罾僧生脝鬙能。

案:《广韵》平声庚韵:膨脝,胀也。

许庚切。

(十六)尤侯韵
本韵部收322字,未见押韵的有116字。

元曲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34字,如:
1.[pʰəu]掊:钱霖【般涉调哨遍·八】:亏心事尽意为,不义财尽力掊,那里问亲兄弟姊妹亲姑舅!(韵字):掊舅周旧裘。

案:《广韵》平声侯韵:谓聚敛也。

薄侯切。

2.[tʂəu]诌:关汉卿【越调斗鹌鹑·女校尉·紫花儿】:子弟每凝眸;非是我胡诌。

(韵字):揪头眸诌。

案:《集韵》平声尤韵:小言私授谓之诌。

葘尤切。

3.[niəu]扭:曾瑞【南吕四块玉·抒怀】:白酒蒭,黄柑扭,樽俎临溪枕清流,醉时歌罢黄花嗅,香已残,蝶也愁,饮甚酒。

(韵字):蒭扭流嗅愁酒。

案:《广韵》上声有韵:手转貌。

女久切。

(十七)侵寻韵
本韵部收132字,未见押韵的有69字。

元曲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15字,如:
1.[ləm]婪:王元鼎【河西后庭花·幺篇】:嗨,堕落了题桥志,吁,阑珊了解佩心,走将来笑吟吟,妆呆妆婪。

(韵字):琴簪心吟婪禁针。

案:《说文》:贪也。

《广韵》平声覃韵:卢含切。

2.[tʰəm]吞:陆登善【南吕一枝花·悔悟·梁州】:如今腆着脸百事儿妆憨,低着头凡事儿撒吞。

(韵字):吟沉簪深衾吞怎浸恁心寻。

案:撒吞,《元曲释词》谓形容痴呆之词。

(十八)监咸韵
本韵部收163字,未见押韵的有58字。

元曲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22字,如:
1.[fuam]凡:曾瑞【南吕四块玉·叹世】:万丈潭,千寻埳,一线风涛隔仙凡。

(韵字):潭埳凡赚胆敢。

案:《中原音韵》收入寒山韵,音[fuan]。

2.[tam]澹:汪元亨【中吕朝天子】:绝念荣华,甘心恬澹,安乐窝分付俺,饮壶觞半酣,共渔樵笑谈,乔公案无心勘。

(韵字):庵篮担簪鉴淡俺酣谈勘。

案:《广韵》上声敢韵:澹淡,水貌。

……又恬静。

徒敢切,又徒滥切。

(十九)廉纤韵
本韵部收120字,未见押韵的有27字。

元曲韵字中不见于《中原音韵》的有24字,如:
1.[tiɛm]阽:睢景臣【大石调六国朝·收心·幺】:罢思绝念,忘却旧游,魔女魂香,野狐涎甜,觉来有验。

抽箱罗帕,倒袋香囊,将俺拘钳,做科撒阽。

(韵字):敛掩店渐念甜验钳阽沾。

案:《广韵》平声盐韵:临危。

余廉切。

《说文》:下也,引《春秋传》垫隘。

或作阽,都念切。

2.[tsʰiɛm]签:无名氏【商调集贤宾·逍遥乐】:走天涯旅邸顿淹,肠如线结,心如锥剜,肉似刀签。

(韵字):艳靥钳鹣闪淹签。

案:《集韵》平声盐韵:《说文》:验也。

一曰锐也,贯也。

七廉切。

3.[kiɛm]鉴:张可久【南吕金字经·春怀】:瘦影孤鸾鉴,怨声阿鹊盐。

(韵
字):鉴盐添嫌帘掩。

案:《广韵》去声鉴韵:镜也,诫也,照也。

格忏切。

鉴字《中原音韵》收入监咸韵。

四、比较后得到的结论
(一)比较的结果
经过统计,《中原音韵》所收韵字中未见押韵的字有1910字,占《中原音韵》所收字数5866字的33%;元曲押韵字中未收入《中原音韵》的字有708字,占《中原音韵》所收字数5866字的12%。

一出一入可以看出元曲押韵和《中原音韵》有45%的不同,说《中原音韵》完全是根据前辈词曲韵脚制作的说法自然是站不住脚的。

而《中原音韵》的作者周德清本身就是一位元曲作者,他也有相当数量的元曲作品流传到了今天。

他在创作过程中,饱受元曲用韵和当时实际口语不符的困惑,为了元曲更好的发展,为了达到“正语”也就是规范元曲用字及提出一个北方方言的标准音的目的,于是他才着手写这部《中原音韵》。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言中说“平上去入声,音韵无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前辈佳作备载明白,但未有以集之者,今撮其同声,或有未当,与我同志改而正诸。

”对这句话的理解历来存在分歧,结合前面的比较和统计,我认为《中原音韵》是周德清应该是在归纳元人作品的基础之上,又经过了一个审音的过程,而所审音的标准,也只能是当时某种活的方言。

(二)结论
由此可见,《中原音韵》的制作应该既根据前辈词曲的韵脚,又根据当时的实际口语,以两者为依据,兼而有之。

参考文献:
[1]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3]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4]陆志韦,《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5]陆志韦,《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

[6]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

[7]李新魁,《中原音韵音系研究》,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

[8]高福生,《中原音韵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9]薛凤生,《中原音韵音位系统》,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10]王力,《汉语史稿》,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11]隋树森,《全元散曲》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64。

[12]李立成,《元代汉语音系的比较研究》,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