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准确分析论点、找到论据,并进行论证。
教学重难点:1.辨别论点和论据2.理解论点的含义和作用3.分析论据的有效性和可信度4.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论证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典型的论述类文本,如社论、评论、议论文等2.学生准备纸笔,用于记录要点和思考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例子引出论述类文本,并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这些文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二、讲解(15分钟)1.论述类文本的定义:论述类文本是以论述为目的的一种写作形式,通过提出论点并给出论据进行说明和论证。
4.论证方法的分类和特点:比较分析法、因果推理法、举例论证法等。
三、示范(15分钟)1.选择一篇社论或评论,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论点和论据。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b.文章用了哪些论据来支持这个论点?c.这些论据合理吗?有哪些不足之处?d.这篇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支持论点?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论述类文本的分析方法。
四、练习(25分钟)1.给学生发放一篇论述类文本,要求他们独立分析论点和论据,并做出论证方法的判断。
2.学生分组讨论并互相交流,比较归纳各自的分析结果和判断依据。
3.部分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结果,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10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强调学生要善于区分论点和论据,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鼓励学生多阅读各类论述类文本,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独立选择一篇论述类文本,并按照今天讲解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要求他们在下节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分析结果和思考成果。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概览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二、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3要素〞(一)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X。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
2.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3.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在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时,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结论的。
(二)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
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即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
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三)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或论点〞的问题。
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论证是逻辑过程,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因此,需要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或论题的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三、掌握论述类文本的“3步读文法〞第一步:速读全文找关键1.标注关键词重点句主要包括内容句和结构句: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梳理关系有两层含意: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一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完美课件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①理解文中重要语句;②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方法;③整合分析和推断信息
【一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完美课 件【PPT 实用课 件】
【一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完美课 件【PPT 实用课 件】
【一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完美课 件【PPT 实用课 件】
• 经典例题1:[2018天津,5,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 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 性推向顶峰。
• 该考点有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考查形式。其中选择题的难度适中,而简答题 的难度稍大一些。
• 答题技巧: • ①联系语境。任何句子都要放在该句所处的上下文语境中
去理解,不可断章取义。 • ②通过分析修辞句的特点、警策句的成因及其他含蓄句的
隐含意义来理解句子。对含修辞格的句子,要注意分析其 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同修辞手法的 特点来理解句子;对于那些含意深刻的警策句或隐晦句, 要联系作者的思想实际、感情倾向和说话背景来理解;对 于表达含蓄的句子,则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联想。
•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人的
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错,文章后半部分主要就是在论 述人和信息关系实质发生变化,如第5段中说“数字化信 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密 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 对人的控制”,第6段中说“……是否意味着,随着信息 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 人脑的对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 终极命运?”,由此可知,人对信息的主宰地位正在被动 摇。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之教考衔接 教学PPT课件
二、论述类阅读的教考衔接
2020新Ⅰ卷
九套真题(适应性)信息类文本简答题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文本特征题)
2020新Ⅱ卷 2021八省联考
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分)(句子作用题)
一、论证类阅读的思维
3.关于逻辑的常识
高考语文考试将论述类文本作为第一题出现在试卷中,本就已经指明了考试的性 质:我们选拔的学生,必须具备这道题考查到的思维品质,就是现代科学需要的逻 辑、推理、判断等能力。因此,命题人对这一块的考查针对性极强。而由此入手, 其中的一些选项,就可以根据逻辑常识进行判断。
02 论述类阅读的教 考衔接
二、论述类阅读的教考衔接
信息类阅读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途径。在部编新教材中,信息类阅读涉及实 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 研习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五个任务群31篇文本和《乡土中国》。通过对这些作品 的学习,我们提高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高考对信 息类阅读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能力的要求,均可以在文本中找到对 应点。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二、论述类阅读的教考衔接
2022新Ⅱ卷 2021新Ⅰ卷 2021新Ⅱ卷
九套真题(适应性)信息类文本简答题
4.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杨宪益与霍克思对译文艺术性的理解有 何不同。(4分)(分析内容异同与侧重点) 5.评价一部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可以有哪些标准?请结合材料 进行概括。(6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文本特征题)
2025高三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Ⅰ 整体阅读深度理解课件(共36张PPT).ppt
2.勾画论据:圈注含“如”“例”等的语句,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示比较、引述等的语句,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3.标注关键词:①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②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③某些指示代词;④含有肯定或否定意义的关键词;⑤提示信息的词;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三析层次和结构,把握每则材料的行文思路。 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每则材料的结构,如总分结构等。 其次,从局部把握每则材料段落内部、段落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对比等。
的对象定位于篇章层面。(T1-A)(T3-B)杨宪益的翻译可以称之为“临摹式翻译”。“临摹”是初学书画之法,就是照着一幅书法或者绘画描其形而逮其神,最终达到惟妙惟肖。临摹者往往会将忠实原作视为自己对艺术的全部追求,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正是这样一件艺术性高超的临摹作品。(摘编自党争胜《霍克思与杨宪益的翻译思想刍议》)
第二步:带题细读——以题带文,勾画关键词句。
〔整体阅读示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T2-A)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的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传教士以来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此外,(T1-C)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
(2)书评是以“书”为对象,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现代文阅读-第1章-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2考题突破ppt课件-新人教版
专题二 考题突破
——整体把握,细心比对
现代文阅读
ppt精选
1
一、读文:勾画圈点,整体把握 论述类文章阅读是一种信息型阅读,以提取整合文中重要 信息为目的。虽说读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能辅以 勾画圈点,把文本中的重点内容画出来,力求读通、读透、 记住(从记忆的角度理解就是提取重要信息,对重要信息进 行有效的编码,使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那 么,有利于整体把握文本,正确、快速地把握阅读材料。
ppt精选
17
2.七类陷阱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考题设置选项时,往 往具有迷惑性,仅仅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 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 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 ”“张冠李戴”七种。考生应ppt掌精选握识破这七类陷阱的方法1。8
的所考词语作为“石子”,找到在原文最先出现的位置,以此为圆 心上下查找,确定信息区。信息一般集中在一个段落或者一个段落 的某个层次,段落一般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但有的文章(试题)也有 例外。有的分散在不同的段落、pp层t精选次。据此可以确定答题的区间23
2.答题 (1)坚持一个原则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
ppt精选
15
(1)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
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
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为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必考内容。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
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X围。
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事物或对象。
例如:“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这就是从外延角度说明“森林〞的概念。
从形式角度来说:想法是较高级的方式,概念是以字词的方式出现的,想法通常是以完整的一个句子方式出现的。
不过形式相同;都是以语文和符号为载体。
所以可以理解成概念是浓缩较多信息,精辟的想法,因此概念具有形象性,图像性,而科学概念具有系统性。
概念还必须是人们可以交互理解的,所以具有普遍性和达成客观性。
所谓“重要概念〞,是针对这个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而“文中〞那么指的是阅读语境。
阅读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语境指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现实语境,如上下字、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等。
2014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章阅读(含高考真题)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章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2011·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论述类文章阅读(含高考真题)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章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2018·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专题 论述类文本1(精讲)——2021年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电子教案
判定技巧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对象,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中的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陷阱六无中生有
设误手段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命题者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的
判定技巧要判断“无中生有”干扰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
陷阱七以偏概全
设误手段选项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判定技巧要特别注意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看选项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
陷阱八说法绝对
陷阱九因果混乱
设错方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是有因果关系
判定技巧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注意选项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注意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
三、答题技法
题文对比,解答内容理解题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完成考点四课时作业A组对点精练。
高中语文 高三第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教学设计
高三第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第三课时)[考点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
……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三)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在实施讨论法时,教师需要注意控制讨论的时间和节奏, 避免出现偏离主题或浪费时间的情况;同时,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 充分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练习法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解题方法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个别指导法: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解答
定义:论述类文本是表达者对某一问题或话题进行阐述、论证的文章,旨在向读者传递某种观点、
01
思想或知识。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特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特点
02
特点:论述类文本具有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等特点,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 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阐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 速度和阅读理解 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和创新能 力
探索更加有效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完成率:统计 学生作业完成的比 例,反映学生的学 习态度和投入程度。
作业正确率:评估 学生作业的正确程 度,反映学生对知 识点的掌握情况。
作业质量:评价学生作 业的思路清晰、表达准 确、逻辑严密等方面, 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业反思:鼓励学生 进行作业反思,评价 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 果,提出改进意见。
练习巩固
课堂练习:针对 论述类文本阅读 进行课堂练习, 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解题技巧
课后作业:布置 与课堂内容相关 的课后作业,巩 固所学知识,加 深理解
小组讨论:组织 小组讨论,分享 学习心得和解题 思路,促进互相 学习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要求2.根据考纲要求,找出答题技巧教学重难点:用规律指导正确答题知识梳理:一、考纲分析1.近几年来课标全国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点:(1)文本为议论文性质,人文色彩强烈,内容厚重,向时评、文、史、哲类跨越。
近几年文本内容涉及时评(2017年全国卷2套)、历史学(2016年)、经济学(2015年)、美学(2014年)、文献学(2013年)等。
(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论证分析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
2.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有以下规律: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择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时评类文章为阅读材料,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非常有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
二、命题方式常是单选,4选1。
命题人在编写选项肢时,文字表述不可能与原文完全相同;有时也不可能完全集中,也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容易造成选项模糊。
选项模糊的主要类型有五种:(1)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全”代“点”。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
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
解答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忽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是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3)现实和设想的混淆,未已不分,或必不清。
选项在概念、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
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功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
【备战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要求2.根据考纲要求,找出答题技巧教学重难点:用规律指导正确答题知识梳理:一、考纲分析1.近几年来课标全国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点:(1)文本为议论文性质,人文色彩强烈,内容厚重,向时评、文、史、哲类跨越。
近几年文本内容涉及时评(2017年全国卷2套)、历史学(2016年)、经济学(2015年)、美学(2014年)、文献学(2013年)等。
(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论证分析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
2.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有以下规律: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择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时评类文章为阅读材料,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非常有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
二、命题方式常是单选,4选1。
命题人在编写选项肢时,文字表述不可能与原文完全相同;有时也不可能完全集中,也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容易造成选项模糊。
选项模糊的主要类型有五种:(1)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全”代“点”。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
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
解答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忽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是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3)现实和设想的混淆,未已不分,或必不清。
选项在概念、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
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功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1)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2)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01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3)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
论据有两种:(1)□02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2)□03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安排要有一定的顺序。
对论据的要求有三点:一是□04典型;二是□05新颖;三是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
3.论证。
论证是用□06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07怎样证明”的问题。
1.圈重点,抓关键。
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文眼句、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及反复强化的词语等)。
2.梳思路,明结构。
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
理清文章围绕论点是如何展开说理的,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住了上述内容,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才不至于出现偏差,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才不至于出现遗漏,对文中“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才不至于出现偏移或错位。
论述类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层次,往往会有一些明显的语言标志,但有些文章没有明显的标志,我们可以依据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梳理。
3.会文意,明观点。
依据勾画的重点词句及文章结构,弄清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主要观点和看法是什么,涉及什么内容。
整体阅读Ⅰ(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
②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
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
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③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
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
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
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
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题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
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
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第一步阅读全文,勾画文中信息要点。
〔勾画符号:重要词语用“”标示,重要句子用“”标示。
〕1.关键词或短语提示:论述类文本结构大多工整,从它所运用较多的关联词、序数词、相同结构的短语等可以看出,所以在第一遍阅读时,将这些词、短语标示出来,以便快速准确抓住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2.重要句子提示:①段画线句子为中心论点;②③段首句提纲挈领,明确杜甫这种优越禀赋的具体表现。
第二步提取要点,整体把握。
1.梳思路,明结构。
思路:文章按________结构论述。
答案总—分2.会文意,释观点。
文章从诗歌成就和对悲苦的态度两个角度证明________。
答案杜甫的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3.理材料,定意图。
②③段,运用了________论据,进行了________论证。
答案事实和理论对比、举例、引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项,来源于第②段,原文说“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是杜甫学习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长处,他的论诗作品“采择与欣赏”的方面广,也体现了这一点;并不是对古今长短诗歌进行“正面评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做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之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原文第③段是说“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而选项中却说“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属强加因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是对第①段相关内容的推断,原文只是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对其之前的诗人进行评论,属无中生有。
B项,是对第②段一处细节所作的推断,原文说“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并没有“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的相关论述,属无中生有。
C 项,是对第③段相关论述的推断,原文说“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然而”表示转折,说明杜甫与前两种态度不同,且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杜甫的赞美之情,故“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的推断不正确。
整体阅读Ⅱ(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①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②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④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